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西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上干柴沟组物源与沉积体系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易定红 裴明利 +2 位作者 袁剑英 曹正林 吴武军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前普遍认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的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在新近系上干柴沟组(N1)沉积时主要发育向西南方向流动的牛鼻子梁物源所形成的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这种认识难以解释以下事实:第一,在红三旱一号地面... 目前普遍认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的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在新近系上干柴沟组(N1)沉积时主要发育向西南方向流动的牛鼻子梁物源所形成的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这种认识难以解释以下事实:第一,在红三旱一号地面构造第一和第三高点南翼露头剖面均发育一套约350~1 470 m厚的N1杂色砾岩、砂砾岩和含砾砂岩;第二,不整合地面构造南翼露头剖面表明,在N1沉积时,该区域发育厚层灰绿色泥岩夹薄层褐色石膏沉积,为弱水动力条件的浅水湖湾环境;第三,在N1沉积时,牛鼻子梁地区是阿尔金山向东南方向延伸的古鼻梁,该古鼻梁是牛鼻子梁以北地区物源向西南方向流动的屏障。在综合研究该地区的野外露头、钻井、测井、二维地震资料和古地理背景的基础上,提出在N1沉积时,研究区发育由红三旱一号物源、牛鼻子梁西口物源和牛参1井以北物源所控制的扇三角洲-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这一新认识对于重新认识与评价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石油地质条件及寻找优质有效碎屑岩储层具有重要的勘探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干柴沟组 物源方向 沉积体系 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北缘西段新近系上干柴沟组沉积相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琪 潘晓东 李凤杰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2期67-74,共8页
根据野外露头、岩心观察及录井、测井资料,研究了柴北缘西段新近系上干柴沟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特征。结果表明:上干柴沟组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及颗粒流等六种沉积相类型,其中在鄂博梁-冷湖-潜西发育了一... 根据野外露头、岩心观察及录井、测井资料,研究了柴北缘西段新近系上干柴沟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特征。结果表明:上干柴沟组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及颗粒流等六种沉积相类型,其中在鄂博梁-冷湖-潜西发育了一套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在马海-南八仙地区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沉积相模式 上干柴沟组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法在沉积环境判别中的应用——以冷湖地区上干柴沟组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波 程鑫 +3 位作者 谈笑哲 马立辉 周超 李国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38,共8页
综合运用对沉积环境反映敏感的镁(Mg)、钙(Ca)等主量元素,锶(Sr)、钡(Ba)、铜(Cu)、铷(Rb)、钒(V)、铬(Cr)、镍(Ni)、钴(Co)等微量元素,结合δ^(13)C_(VPDB)、δ^(18)O_(VPDB)数据及沉积学特征,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新近系上干柴沟... 综合运用对沉积环境反映敏感的镁(Mg)、钙(Ca)等主量元素,锶(Sr)、钡(Ba)、铜(Cu)、铷(Rb)、钒(V)、铬(Cr)、镍(Ni)、钴(Co)等微量元素,结合δ^(13)C_(VPDB)、δ^(18)O_(VPDB)数据及沉积学特征,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新近系上干柴沟组的古气候、古盐度、古水深、氧化还原环境等古环境参数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主、微量元素含量频繁波动,反映上干柴沟沉积期古环境的不稳定性,w(Sr)/w(Cu)、w(Sr)/w(Ba)、w(V)/(w(V)+w(Ni))、w(V)/w(Cr)、w(Ni)/w(Co)等值反映上干柴沟沉积期气候从干旱逐渐趋于温暖湿润、水体逐渐变深、沉积水体为分层不强的氧化-弱还原过渡的陆相淡水沉积环境。沉积学证据表明:研究区从反映还原环境的灰色含砾砂岩到反映氧化环境的棕红色砂岩、棕灰色粉砂岩及棕红色泥岩均有出现且呈互层发育,干旱湿润气候呈交替频繁变化,造成了湖平面升降频繁,湖盆表现为高频振荡性特征,水动力条件及水体深度变化较大,砂泥岩多呈互层状分布,为有利储盖组合的发育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上干柴沟组 冷湖地区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上干柴沟组时代归属及代号变更建议 被引量:9
4
作者 马新民 刘池洋 +3 位作者 罗金海 曾方明 陈大友 张越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66-1274,共9页
柴达木盆地上干柴沟组分布十分广泛,对盆地内沉积型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其时代归属一直沿用中新统上干柴沟组(地层代号为N1sg或N1)。近年来对上干柴沟组古地磁、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等的研究... 柴达木盆地上干柴沟组分布十分广泛,对盆地内沉积型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其时代归属一直沿用中新统上干柴沟组(地层代号为N1sg或N1)。近年来对上干柴沟组古地磁、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等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应划归渐新统或渐新统-中新统,但是在绝大部分公开出版物中至今仍然没能改变长期以来的习惯称谓,这种状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针对该组的地层对比、盆地原型恢复和油气勘探与开发。综合前人在地层岩性、古生物组合和古地磁、裂变径迹测年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照最新国际地层年代表,建议将上干柴沟组归属于渐新统-中新统,地层代号使用E3N1s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干柴沟组 古地磁 地层代号变更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西地区扎哈泉致密油储层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吴颜雄 薛建勤 +4 位作者 杨智 施奇 李海鹏 刘刚 夏晓敏 《世界地质》 CAS 2018年第4期1167-1175,共9页
柴西地区致密油储层内部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为了更高效地进行致密油勘探开发,利用岩芯薄片、X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CT扫描和物性分析等方法,对扎哈泉地区上干柴沟组开展致密储层特征及储层物性控制因素研究。研究表明,上干柴沟组... 柴西地区致密油储层内部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为了更高效地进行致密油勘探开发,利用岩芯薄片、X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CT扫描和物性分析等方法,对扎哈泉地区上干柴沟组开展致密储层特征及储层物性控制因素研究。研究表明,上干柴沟组为典型的致密储层,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填隙物含量较高,以原生孔隙为主,微米级孔隙是主要的储集空间,有效储层平均孔隙度为5. 9%,平均渗透率为0. 43 m D。储层内部孔隙分布较均匀,总体呈现微米级孔隙加纳米级喉道的特征,其中微米级孔隙基本呈片状分布,连通性好,纳米级孔隙则呈点孤立状分布。储层物性受原始沉积条件和后期成岩作用控制,坝砂泥质含量低,纯度高,物性较好。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使储层变差,硬石膏胶结对孔隙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晚成岩期的溶蚀作用对储层改善作用明显。研究区致密油有效储层可分为三类,其中Ⅰ类有效储层为本区的"甜点"区,是下一步优先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块,Ⅱ-Ⅲ类有效储层则是重要的挖潜区,通过工程技术攻关可切实实现柴西地区的增产扩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储层特征 储层评价 上干柴沟组 扎哈泉地区 柴西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扎哈泉地区新近系上干柴沟组滩坝砂体沉积演化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5
6
作者 易定红 石亚军 +5 位作者 李翔 龙国徽 倪祥龙 李积永 王兆兵 马新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3-727,共15页
滩坝砂体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储集体,已经成为中国陆相湖盆增储上产的重要现实领域。为了深入评价柴达木盆地西部扎哈泉地区新近系中新统上干柴沟组滨浅湖滩坝砂体的油气勘探前景以及预测有利勘探区带和勘探目标,文中在岩心观察和钻(... 滩坝砂体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储集体,已经成为中国陆相湖盆增储上产的重要现实领域。为了深入评价柴达木盆地西部扎哈泉地区新近系中新统上干柴沟组滨浅湖滩坝砂体的油气勘探前景以及预测有利勘探区带和勘探目标,文中在岩心观察和钻(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岩石薄片、累计粒度概率曲线、暗色泥岩泥地比和砂地比敏感参数分析结果,对该地区上干柴沟组滨浅湖滩坝砂体发育演化特征和古地貌演化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1)扎哈泉地区上干柴沟组沉积时期发育辫状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滩坝砂体发育,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细砂岩—极细砂岩,成分成熟度中等—较差、分选磨圆度中等—好,粒度概率曲线以反映波浪作用的两段跳跃式加悬浮式为主;沉积构造类型多样,主要发育浪成沙纹交错层理、波状层理、丘状交错层理和透镜状层理。(2)上干柴沟组沉积时期,研究区滩坝砂体发育规模先增大后减小;早期到中期,滩坝砂体发育规模不断增大,其中近岸坝主要表现为向南和向东2个方向扩张,呈北偏西方向展布,远岸坝主要表现为南北方向扩张,呈近北西—南东方向展布;中期到晚期,滩坝砂体的发育规模不断减小,其中近岸坝主要表现为向南北2个方向收缩并向东扩展,展布方向变为东偏南转东北方向,远岸坝主要表现为南北方向收缩。(3)上干柴沟组沉积时期,研究区古地貌呈西高东低、南北低中间高的特征;从早期到中期,研究区中部古地貌高点不断向东和东南方向大幅度扩展,范围不断扩大;中期到晚期,古地貌高点范围不断向北和北西2个方向收缩,范围缩小;同时,研究区东南角古地貌高点范围不断向北扩大。综合上述分析结果,认为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上干柴沟组滩坝砂体发育演化受控于物源规模大小和微古地貌的发育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坝砂体 古地貌 上干柴沟组 新近纪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地区上干柴沟组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夷晓伟 肖传桃 徐建国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58-61,8,共4页
在分析大量钻井、测井剖面以及相标志的基础上,对柴西南地区上干柴沟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研究区发育湖泊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湖底扇相3种沉积相类型,其中浅湖亚相是湖泊相中的主要亚相类型,由浅湖砂坝、浅湖泥、浅湖灰泥... 在分析大量钻井、测井剖面以及相标志的基础上,对柴西南地区上干柴沟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研究区发育湖泊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湖底扇相3种沉积相类型,其中浅湖亚相是湖泊相中的主要亚相类型,由浅湖砂坝、浅湖泥、浅湖灰泥、藻灰岩、浅湖鲕粒(生物碎屑)滩和风暴沉积组成。辫状河三角洲相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该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和河口砂坝微相;湖底扇相主要发育于七个泉地区,其中发育典型浊积岩层序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柴西南地区 上干柴沟组 沉积相
下载PDF
柴西上干柴沟组中上段介壳微量元素古环境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陈伟 李璇 +5 位作者 曾亮 王庆同 焦学尧 杨平 江小青 马锦龙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92-1005,共14页
介壳微量元素具有重要的沉积古环境古气候意义,结合介壳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特征和介壳化石组合生态环境特征可得到柴达木盆地西部上干柴沟组中上段更为详尽的古环境古气候演化特征.柴达木盆地西部上干柴沟组中上段介壳微量元素比值Sr/Ca、... 介壳微量元素具有重要的沉积古环境古气候意义,结合介壳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特征和介壳化石组合生态环境特征可得到柴达木盆地西部上干柴沟组中上段更为详尽的古环境古气候演化特征.柴达木盆地西部上干柴沟组中上段介壳微量元素比值Sr/Ca、Ba/Ca、U/Ca及元素Sr、Ba、U在A阶段(28.35~26.42 Ma)值较低,B阶段(26.42~23.08 Ma)值整体较高,段末值有所下降,C阶段(23.08~22.33 Ma)值明显上升,Mn/Ca和Mn值变化大致相反.A阶段Sr/Ca和Sr均值(分别为0.002278、37.76×10^-9)较低,B阶段均值(分别为0.003347、41.46×10^-9)较高,C阶段二者均值(分别为0.003346、56.06×10^-9)也较高,Ba/Ca、U/Ca、B、U有着类似的平均值变化特征,Mn/Ca和Mn值有着相反的平均值变化特征.同时相应各阶段介壳化石组合有所不同.通过介壳微量元素变化及化石组合特征,结合同期深海氧同位素及前人研究成果表明,上干柴沟组中上段柴西古湖古环境古气候演化特征为:A阶段,盐度较低和还原性较强,水位较高,气候相对温暖润湿;B阶段,整体盐度较高和氧化性较强,水位较浅,气候整体炎热干旱,段末气候干旱程度降低;C阶段,盐度和氧化性增高,湖水变浅,气候向冷干演化,响应了早中新世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化.该地区该时段古气候主要受全球气候演化和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与副特提斯海西退也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上干柴沟组 介壳类 微量元素 古环境
下载PDF
花土沟油田复合河道砂体构型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国艳 陈晓东 +3 位作者 王修朝 张迪 方松 李雅楠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9年第1期47-51,共5页
对花土沟油田上干柴沟组的砂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土沟油田三角洲前缘复合河道内单一河道边界具有5种识别标志:河间沉积、高程差异、厚度差异、侧向叠加、河道砂体的"厚–薄–厚"组合;单一河道砂体宽度80~200 m,厚度... 对花土沟油田上干柴沟组的砂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土沟油田三角洲前缘复合河道内单一河道边界具有5种识别标志:河间沉积、高程差异、厚度差异、侧向叠加、河道砂体的"厚–薄–厚"组合;单一河道砂体宽度80~200 m,厚度2~5 m。对三角洲前缘复合水下分流河道内部的单砂体进行定量识别,结果显示单砂体间主要有孤立型、对接型、叠加型三种接触关系;油田开发生产实践证实了单砂体划分比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土沟油田 上干柴沟组 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流河道 砂体构型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致密油有效烃源岩识别与预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田明智 刘占国 +4 位作者 宋光永 李昌 田瀚 李亚锋 夏晓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6-542,共7页
2013年以来,在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新近系上干柴沟组发现了大型致密油藏。为了评价该地区烃源岩有效性,并有效支撑井位部署,通过岩心观察、全岩分析、地球化学分析、沉积环境分析、测井响应特征对比等,建立了岩心资料标定下的有效烃源... 2013年以来,在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新近系上干柴沟组发现了大型致密油藏。为了评价该地区烃源岩有效性,并有效支撑井位部署,通过岩心观察、全岩分析、地球化学分析、沉积环境分析、测井响应特征对比等,建立了岩心资料标定下的有效烃源岩测井识别方法。不同于典型烃源岩,研究区烃源岩并不具备典型的测井响应特征,总有机碳含量与声波时差、自然伽马、电阻率、密度等测井参数相关性较差。分析发现总有机碳含量与钍铀比和自然伽马与去铀自然伽马之差相关性较好,并建立公式计算总有机碳含量,方法简单且效果较好。研究区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为0.624%~1.265%,处于成熟阶段,利于生油。对研究区24口井有效烃源岩识别后发现,从新近系上干柴沟组Ⅳ砂组到Ⅰ砂组有效烃源岩发育区由北西逐渐向南东方向迁移,且浅湖区烃源岩与滩坝在纵向上相互叠置,形成优越的源储配置。该方法对致密油藏烃源岩评价和勘探部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扎哈泉地区 上干柴沟组 致密油 有效烃源岩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茫崖凹陷尕斯库勒油田新近系上干柴沟组震积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盛军 李纲 +5 位作者 杨晓菁 王靖茹 李雅楠 鲁姗姗 徐立 张彩燕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5-164,共10页
柴达木盆地茫崖凹陷尕斯库勒油田新近系上干柴沟组发现大段非正常沉积,通过岩心观察,结合该地区的构造研究,确定该非正常沉积属于震积岩。借助岩心观察与对比,最终确定出该区6种震积岩的识别标志:负荷构造、砂球砂枕构造、振动液化卷曲... 柴达木盆地茫崖凹陷尕斯库勒油田新近系上干柴沟组发现大段非正常沉积,通过岩心观察,结合该地区的构造研究,确定该非正常沉积属于震积岩。借助岩心观察与对比,最终确定出该区6种震积岩的识别标志:负荷构造、砂球砂枕构造、振动液化卷曲变形、微同沉积断裂、环状层理、液化岩脉。同时,确定出研究区震积岩的垂向序列,由下至上,分别为下伏未震层、液化变形层、微断裂层、液化岩脉层、震塌角砾层、液化均一层、上覆未震层。震积岩的发现为该地区古地震、构造运动史提供了研究依据。同时,震积岩形成的层内微断裂,可以有效地改善渗流条件,为油气成藏提供重要渗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斯库勒油田 新近系 上干柴沟组 震积岩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茫东地区石油地质条件及勘探方向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恒飞 关平 +1 位作者 王海峰 王鹏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43-951,共9页
文章在对柴达木盆地茫东地区岩芯系统观察及采样的基础上,应用岩石热解、铸体薄片、亚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技术,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研究了柴达木盆地茫东地区成藏石油地质条件,分析了有利勘探方向。结果表明,黄瓜峁—开特米里... 文章在对柴达木盆地茫东地区岩芯系统观察及采样的基础上,应用岩石热解、铸体薄片、亚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技术,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研究了柴达木盆地茫东地区成藏石油地质条件,分析了有利勘探方向。结果表明,黄瓜峁—开特米里克—油墩子地区下干柴沟组、上干柴沟组及下油砂山组发育较好的成熟烃源岩,是茫东地区有利的成藏区域。茫东地区长期处于滨浅湖沉积,缺少陆源碎屑供给,储层以滨浅湖滩坝砂体及灰泥坪储层为主,储层物性整体差,多为致密储层。茫东地区油气藏类型主要为构造油气藏,具有“上油下气”及近源成藏的成藏特征,且主要通过断层垂向运聚。在对茫东地区石油地质条件及钻探显示情况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深层天然气藏是该区下步油气勘探重要领域之一,另外,滩坝、灰泥坪等岩性透镜体圈闭是该区具有较大勘探前景的圈闭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茫东地区 上干柴沟组 石油地质条件 勘探方向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油田上干柴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斌 汤军 +4 位作者 廖春 周金应 桂碧雯 刘青文 林益康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7-33,共7页
运用Cross提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测井、岩心等资料,对油砂山油田上千柴沟组进行分析,将上干柴沟组地层划分为15~20个短期旋回、6个中期旋回和1个长期旋回。分析了各级次旋回内部沉积相特征及演化规律,建立了全区以中... 运用Cross提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测井、岩心等资料,对油砂山油田上千柴沟组进行分析,将上干柴沟组地层划分为15~20个短期旋回、6个中期旋回和1个长期旋回。分析了各级次旋回内部沉积相特征及演化规律,建立了全区以中期基准面升、降半旋回相域为等时地层单元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以此为指导精细刻画了上干柴沟组地层的砂体展布情况,指出长期基准面上升早期和下降晚期及三角洲体系为砂体发育的最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山油田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上干柴沟组 基准面 地层格架
下载PDF
扎哈泉凹陷N_1~1沉积体系研究及有利相带预测 被引量:7
14
作者 易定红 陈琰 +3 位作者 郑希民 万传治 杨柳 张闻婷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6期711-715,共5页
勘探实践表明,柴达木盆地西部扎哈泉凹陷上干柴沟组下段(N11)发育辫状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岩性油藏和致密油藏勘探潜力巨大。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文中通过对扎哈泉凹陷上干柴沟组下段(N11)沉积时的古地理背景分析、泥岩颜色、粒度累... 勘探实践表明,柴达木盆地西部扎哈泉凹陷上干柴沟组下段(N11)发育辫状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岩性油藏和致密油藏勘探潜力巨大。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文中通过对扎哈泉凹陷上干柴沟组下段(N11)沉积时的古地理背景分析、泥岩颜色、粒度累积概率曲线、河口坝、远砂坝砂体发育的规模、平面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和油气勘探现状等方面的系统分析。认为研究区向东至绿草滩及其以北区域辫状三角洲前缘分流水道砂和河口坝砂体发育,具有较好的油气地质条件,具备发育构造圈闭和构造背景上的岩性圈闭的地质条件,勘探潜力较大,是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坝 沉积体系 有利相带 上干柴沟组下段 扎哈泉凹陷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西地区上干柴沟组上段咸水湖相烃源岩生烃条件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何金先 段毅 +2 位作者 张晓丽 吴保祥 徐丽 《矿产与地质》 2011年第3期242-247,共6页
柴西地区上干柴沟组上段(N12)烃源岩的沉积水体环境为咸水湖相。其烃源岩的有机质总体丰度不高;有机质类型主要有腐殖腐泥型和腐殖型,具体分布受烃源岩所处位置及沉积环境控制;有机质成熟度多为未成熟-低成熟;有机质的烃转化率较高,反... 柴西地区上干柴沟组上段(N12)烃源岩的沉积水体环境为咸水湖相。其烃源岩的有机质总体丰度不高;有机质类型主要有腐殖腐泥型和腐殖型,具体分布受烃源岩所处位置及沉积环境控制;有机质成熟度多为未成熟-低成熟;有机质的烃转化率较高,反映其大部分有机质已经进入生烃门限,少量已经进入生烃高峰期。其烃源岩具有咸化湖泊相未熟-低熟有机质生烃的特点,而其生烃机理很可能是藻类生物类脂物和细菌的早期成烃。柴西地区上干柴沟组上段(N12)烃源岩作为该区未熟-低熟石油主要源岩之一,具有非常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特征 生烃条件 咸水湖相 勘探潜力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