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掌侧锁定钢板结合外支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被引量:18
1
作者 曹锦 温娟 +4 位作者 周文忠 王大勇 徐晓剑 张旭晨 王定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5期537-538,共2页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结合外支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T形或斜T形掌侧锁定钢板及跨腕关节外支架治疗24例c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结果22例获得随访,时间6~29个月。按Lidstrom评分系统行影像学评价:优1...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结合外支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T形或斜T形掌侧锁定钢板及跨腕关节外支架治疗24例c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结果22例获得随访,时间6~29个月。按Lidstrom评分系统行影像学评价:优12例,良7例,中3例。依据Cooney评分法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17例,良3例,一般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应用掌侧锁定钢板结合外支架治疗能够起到坚强固定和早期活动的作用,可较早恢复腕关节功能,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外固定支架 锁定加压钢板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罗伟渊 吴松 +1 位作者 陈洁坤 邓宇杰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24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3D打印技术在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2015年8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0例C型骨折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是否采用3D打印模型进行... 目的:探讨计算机3D打印技术在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2015年8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0例C型骨折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是否采用3D打印模型进行术前模拟,分为3D打印组和传统组,各15例。两组病例均按相同常规,进行术前检查和术前准备,3D打印组在术前进行骨折处CT扫描,运用mimics软件和3D打印机制作1︰1比例实体骨折模型,并进行术前模拟后手术;对照组按传统方式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C臂透视次数及术后6个月Gartland-Werley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分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打印组手术时间、术中C臂透视次数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Gartland-Werley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设计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实现了骨折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
下载PDF
腕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国平 罗琦 陈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34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84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对照组(n=40)与观察组(...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84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4)。对照组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进行腕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结论:腕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有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且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能够为该类患者治疗术式的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腕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 腕关节功能
下载PDF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对老年患者的疗效及PRWE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甸平 蒲超 唐付林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4期105-107,共3页
目的 :研究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对老年患者的疗效及PRWE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老年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 目的 :研究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对老年患者的疗效及PRWE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老年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评分情况,PRWE评分以及骨性愈合时间,治疗前后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8.10%(37/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05%(2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PRWE评分为(31.3±2.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2±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桡骨高度、掌倾角分别为(12.3±3.0)mm、(12.3±6.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7)mm、(8.4±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关节僵硬、骨折移位、骨折畸形愈合以及腕关节综合征发生率对比均不显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老年患者行手术治疗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PRWE评分,复位理想,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老年 手术治疗 腕关节功能 疗效
原文传递
外架加克氏针固定配合后期中药熏洗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9
5
作者 雷鸿 姚强 秦鹏俊 《吉林中医药》 2018年第11期1288-1290,共3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加克氏针固定配合后期中药熏洗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病例60例。按患者接受治疗的方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外固定架加克氏针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加克氏针固定配合后期中药熏洗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病例60例。按患者接受治疗的方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外固定架加克氏针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后期增加中药熏洗治疗。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2组在疼痛、活动度、功能、肌力的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外固定支架及克氏针固定能有效地维持桡骨远端骨折复位,配合后期中药熏洗有助于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利于腕关节各项功能的康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骨折 中药熏洗 克氏针
下载PDF
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 被引量:7
6
作者 周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5期120-121,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方法择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接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的5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结果研究组的活动范围大于参照组,P <0.05。并且研究组的疼痛程度低于... 目的:分析探讨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方法择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接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的5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结果研究组的活动范围大于参照组,P <0.05。并且研究组的疼痛程度低于参照组,P <0.05。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相较于石膏外固定其临床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石膏外固定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疗效
下载PDF
盘珠汤辅助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青峰 何传霞 +1 位作者 张永力 王庆德 《中药药理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00-203,76,共5页
目的:研究盘珠汤辅助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68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者抽签随机分为盘珠汤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闭合复位外... 目的:研究盘珠汤辅助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68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者抽签随机分为盘珠汤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盘珠汤组给予闭合复位外固定术+盘珠汤治疗,比较两组骨折修复细胞因子、钙磷代谢、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影像学参数、腕关节功能评分、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结果:盘珠汤组治疗后4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分别为(82.64±16.13)ng/L、(28.67±5.66)ng/L、(136.47±30.73)U/L、(4.39±0.82)μg/L、(1.67±0.45)U/L,与对照组的(70.75±12.29)ng/L、(24.47±6.43)ng/L、(102.91±33.03)U/L、(3.73±0.69)μg/L、(1.93±0.31)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盘珠汤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2%,显著高于对照组70.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结论:盘珠汤辅助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可以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腕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珠汤 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 闭合复位
原文传递
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许立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经我院诊断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手术固定组和石膏固定组,各34例。其中手术固定组给与掌侧锁定加压钢... 目的对比分析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经我院诊断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手术固定组和石膏固定组,各34例。其中手术固定组给与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石膏固定组给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治疗6个月后,跟踪访问两组患者,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患肢活动度及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手术固定组总有效率为97.06%,石膏固定组总有效率为70.59%,手术固定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石膏固定组,且手术固定组患肢活动度明显大于石膏固定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手术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明显优于石膏外固定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石膏外固定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下载PDF
浅析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9
作者 郭凯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8期38-40,共3页
目的对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接受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对112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试... 目的对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接受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对112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试验组使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临床优良率是91.1%,对照组的临床优良率是75.0%,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是7.1%,对照组是23.2%,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取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具有比较好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 老年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疗效
下载PDF
手法复位、外固定架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63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祝海滨 徐明雄 聂伟 《中国实用医刊》 2013年第24期20-21,共2页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后,外固定架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骨伤一科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63例.结果 经过6个月~1年(...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后,外固定架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骨伤一科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63例.结果 经过6个月~1年(平均9个月)的随访,63例骨折全部愈合.按Dienst评估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定:优48例,良10例,差5例,优良率为92.06%.结论 手法复位、外固定架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创伤小、复位固定牢靠、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早期功能锻炼,无需二次住院.该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位 外固定架 中药熏洗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原文传递
有手术适应证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采取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黎土明 李锦塘 《中外医疗》 2019年第20期75-76,88,共3页
目的探究有手术适应证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采取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接诊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就奇偶法作为分实验组、对照组的依据,各组患者为50例,外科手... 目的探究有手术适应证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采取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接诊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就奇偶法作为分实验组、对照组的依据,各组患者为50例,外科手术治疗手段应用于实验组患者中,保守治疗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对比桡骨短缩程度、掌倾角、尺偏角、PRW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比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程度变化情况,实验组患者改变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PRWE评分,实验组(34.19±2.88)分vs对照组(42.81±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42 1,P<0.05);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4.00%)vs对照组(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3 6,P>0.05)。结论有手术适应证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均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促进患者康复,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方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适应证 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改良Henry入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应用效果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岳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32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Henry入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28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14例。A组患者采用改良Henry入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患者则采用传统Henry... 目的探讨改良Henry入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28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14例。A组患者采用改良Henry入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患者则采用传统Henry入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2.1±5.5)min短于B组的(74.9±8.2)min,术中出血量(20.1±2.2)ml少于B组的(47.8±4.5)ml,且旋前方肌修复率0和正中神经刺激率14.29%均显著低于B组的64.29%、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29%(2/14)和50.00%(7/14),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腕关节恢复优良率分别为100.00%和92.86%,A组略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Henry入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对旋前方肌损伤更小,对中正神经的刺激更低,可以大大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腕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Henry入路 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磊 邢伟鹏 李晓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6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对就诊于我院的21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通过手法复位后连接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出院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腕关节功能等情况。结果 21例患... 目的探讨应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对就诊于我院的21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通过手法复位后连接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出院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腕关节功能等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均已达到骨性愈合;外固定支架拆除时间为6~9周,平均6.8周;Dienst疗效评定结果,结果优1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2%。其中1例开放性骨折病人术后2周发生腕部掌侧皮肤坏死,给予全厚皮植皮修复,愈合良好;1例患者出现钉道感染,以罗红霉素软膏涂抹伤口控制感染;术后X线测量:掌倾角8°~17°(平均11.3°),尺偏角14°~26°(平均21.2°),桡骨轴向缩短均得以矫正。结论运用平乐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操作简单、减轻了手术创伤、降低感染风险、骨折愈合率高、术后腕部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乐正骨手法 外固定架 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 中医骨伤科
下载PDF
锁定钢板及普通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树伟 崔光辉 赵幸熬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4期180-182,共3页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和普通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归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58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为锁定钢板组,35例患者采用普通T型钢板治疗,比较...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和普通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归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58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为锁定钢板组,35例患者采用普通T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普通T型钢板组优良率为62.9%,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9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锁定钢板组掌倾角、尺偏角显著高于普通T型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T型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与普通T型钢板比较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 普通T型钢板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下载PDF
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贵宾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0期33-34,共2页
目的分析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与对照组(经掌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掌倾... 目的分析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与对照组(经掌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高度等优于对照组(P<0.05);腕关节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掌侧入路 斜T形钢板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下载PDF
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庹大怀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14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切开复位治疗,对照组应用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二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2~18个月...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切开复位治疗,对照组应用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二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2~18个月,观察组完全愈合13例、延迟愈合16例和不愈合1例;对照组完全愈合11例、延迟愈合17例和不愈合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Jakim评分优良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x线测量桡骨短缩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尺偏角及掌倾角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并发症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治疗结局优于手法复位,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切开复位 手法复位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两种治疗方法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822-824,共3页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手法复位闭合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60名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随机分配到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30例)与手法复位闭合外固定组(30例)进行治疗,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手法复位闭合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60名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随机分配到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30例)与手法复位闭合外固定组(30例)进行治疗,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Mcbride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随访1年后,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3.3%,闭合外固定组优良率为60.0%,钢板内固定组Mcbride评分优于闭合外固定组(Z=3.307,P=0.001)。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传统手法复位闭合外固定相比,能够有效的稳定骨折复位,使患肢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手法复位闭合外固定
下载PDF
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柳陆 罗涛 +3 位作者 彭建 张云航 殷子敬 黎成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期47-50,共4页
目的比较掌侧入路下保留与不保留旋前方肌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21例。两组均选择掌侧入路,A组予以保留旋前方肌治疗,B组予以切开旋前方肌治疗。比较... 目的比较掌侧入路下保留与不保留旋前方肌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21例。两组均选择掌侧入路,A组予以保留旋前方肌治疗,B组予以切开旋前方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第1、3个月前臂旋转及腕关节功能活动度。结果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1.40±0.25)周短于B组的(11.70±0.37)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个月,A组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分别为(70.1±1.2)、(70.3±1.9)°,均大于B组的(60.3±2.1)、(60.3±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两组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3个月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入路下无论是否保留旋前方肌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若关节面复位理想,都能获得理想的骨愈合和良好的腕关节功能,但在早期前臂旋转功能康复方面,保留旋前方肌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旋前方肌 掌侧入路
下载PDF
微创手术与切开复位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效果对比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尧平 魏贤士 占志勇 《上海医药》 CAS 2021年第16期22-24,52,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与切开复位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接诊的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与切开复位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接诊的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C型臂X线机下行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住院时间、掌倾角、尺偏角、腕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费用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掌倾角、尺偏角均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腕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好(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较好,患者的预后较好,并发症少,手术时间较短,手术费用较低,临床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微创手术 切开复位 效果
下载PDF
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
20
作者 齐良军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通过外固定支架进行...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通过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观察组通过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更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的方法对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进行治疗,不会增加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并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老年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