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婚前性行为及危险性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晓 楼超华 +1 位作者 涂晓雯 程艳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索家庭因素对未婚青少年首次性行为以及危险性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15~24岁青少年进行匿名电子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6023名未婚青少年中12.7%有过性行为(男16.8%、女8.7%),其中首次性行为发生在≤18... 目的:探索家庭因素对未婚青少年首次性行为以及危险性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15~24岁青少年进行匿名电子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6023名未婚青少年中12.7%有过性行为(男16.8%、女8.7%),其中首次性行为发生在≤18岁、首次性行为未使用安全措施、有过商业性行为、与陌生人、与吸毒人员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29.9%、55.2%、4.3%、12.2%和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生年代越早、与父母同住、青春期早期家庭支持评分较高及父母反对婚前性行为的青少年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可能性和危险性行为评分均较低;家庭因素对性行为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性行为的发生受家庭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而男性更多地受人口学特征的影响。结论:青少年婚前性行为的发生趋于年轻化。家庭因素可能影响青少年的婚前性行为及危险性行为的发生,并且这种影响作用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前性行为 危险性行为 家庭因素 未婚青少年
下载PDF
未婚青少年重复人工流产心身症状及避孕行为调查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建梅 杨华 李奕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282-284,共3页
目的:调查未婚重复人工流产青少年心身症状及生殖避孕状况,为开展完善的流产后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自编生殖健康调查表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分析资料。结果:研究... 目的:调查未婚重复人工流产青少年心身症状及生殖避孕状况,为开展完善的流产后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自编生殖健康调查表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分析资料。结果:研究组100例平均年龄21.45岁。SCL-90各因子除强迫和偏执以外,其余分值均高于全国常模,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敌对性分值高于对照组(已婚经产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SAS和SDS标准分高于常模和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前次流产后2周内恢复性生活的15人,1个月内尚未转经恢复性生活27人。前次流产后主动寻求避孕措施的占55%;避孕失败者选用避孕方法依次为:体外排精避孕、安全期避孕、事后服用紧急避孕药、避孕套。结论:未婚青少年重复人工流产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落实有效的避孕措施,该人群存在明显的心身障碍,积极开展围手术期生殖心理健康咨询,指导并督促落实可靠的避孕措施,是防范未婚青少年重复流产,保障其身心健康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人工流产 未婚青少年 心身症状 避孕
下载PDF
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263例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被引量:7
3
作者 宫雯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925-927,共3页
目的探讨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以匿名方式发放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的流产相关问题问卷调查并分析资料。结果 (1)研究组263例的SCL-90各因子除强迫和偏执以外,其余分值均高于全国常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 目的探讨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以匿名方式发放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的流产相关问题问卷调查并分析资料。结果 (1)研究组263例的SCL-90各因子除强迫和偏执以外,其余分值均高于全国常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和敌对性、精神病性分值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流产相关问卷结果显示,76%的未婚青少年女性能自己发现怀孕但不了解人流的危害,23%青少年女性缺乏必要的避孕及生殖健康知识。在263例中有20%青少年未婚女性为2次以上流产。流产给青少年女性的心理带来自责,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体验。结论未婚先孕青年女性的性卫生和性安全知识水平有待提高。积极开展生殖健康心理咨询,指导落实确实可靠的避孕措施,是降低未婚青少年女性人工流产率,保障其身心健康的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婚青少年女性 人工流产 身心症状 调查分析
下载PDF
未婚青少年非意愿妊娠影响因素及结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克西 《卫生软科学》 2008年第6期461-463,共3页
对有关未婚青少年非意愿妊娠影响因素及结局的调查及研究情况做一综述,旨在提请全社会对此予以充分重视。
关键词 未婚青少年 非意愿妊娠 流产
下载PDF
广东省未婚青少年流动人口性健康行为干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何小红 伍园园 +2 位作者 陈进 黄江涛 张清建 《中国性科学》 2013年第1期82-84,90,共4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未婚青少年流动人口性健康状况(性观念、性知识、性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流行病学定量和社会学定性调查,为改善未婚青少年性健康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小组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的方法,了解未婚流...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未婚青少年流动人口性健康状况(性观念、性知识、性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流行病学定量和社会学定性调查,为改善未婚青少年性健康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小组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的方法,了解未婚流动人口对性与生殖健康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结果:显示未婚青少年流动人口的性道德观向更加开放和宽容转变,表现出明显的分散和多元特征,较城市居民更容易产生一些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结论:加强对未婚青少年流动人口的性道德观的教育,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性和生殖健康信息及服务,能够有效地改善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婚青少年 流动人口 性和生殖健康
下载PDF
医院内流产后服务对未婚女青年重复妊娠的预防效果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学菁 薛琨 《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通过开展医院内流产后服务(PAC),观察对改变未婚女性不安全性行为和避孕知识缺乏,预防重复意外妊娠,促进未婚女青年生殖健康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因非意愿妊娠在上海市黄浦区妇幼保健院自愿接受人工流产... 目的通过开展医院内流产后服务(PAC),观察对改变未婚女性不安全性行为和避孕知识缺乏,预防重复意外妊娠,促进未婚女青年生殖健康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因非意愿妊娠在上海市黄浦区妇幼保健院自愿接受人工流产服务的未婚女青年(年龄〈24周岁)为研究对象。通过基线调查了解非意愿妊娠的未婚青少年生殖健康的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开展PAC服务,对其改善生殖保健认知及预防重复妊娠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PAC干预,被调查者保健认知较干预前得到提高,特别是对女性易受孕时间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53.8%(92/171)提高到干预后的80.6%(137/170),常用避孕方法知晓率由49.1%(84/171)提高到91.8%(156/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30,)(2=75.69,P均〈0.05)。随访1年后结果显示,PAC干预研究对象在避孕行为的改变[每次均坚持避孕者由8.2%(14/171)提高到65.3%(111/170)、避孕失败率由35.7%(61/171)降低到4.7%(8/170)]方面得到显著改善(x2=165.24,x2=36.12,P均〈0.05)。研究对象中无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医院内实施PAC干预能提高有效避孕率,降低未婚女青年的重复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后服务 未婚女青年 重复妊娠 生殖保健认知
原文传递
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被引量:1
7
作者 廖庆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5期203-204,共2页
目的本文就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患者78例,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常规组(n=39)和干预组(n=39),给予常规组基础护理,干预组患者... 目的本文就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患者78例,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常规组(n=39)和干预组(n=39),给予常规组基础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其后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的改善程度好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5 9,P=0.022 8)。结论对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婚青少年 人工流产 心理护理干预
下载PDF
2008-2012年枣庄市峄城区未婚青少年非意愿妊娠原因调查
8
作者 苏慧敏 《预防医学论坛》 2013年第9期667-668,673,共3页
目的了解青少年未婚非意愿妊娠的原因与影响因素,为降低未婚青少年非意愿妊娠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到枣庄市峄城区妇幼保健院行人工流产术的未婚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的760人中,本次妊娠原因是未避孕(从来不避... 目的了解青少年未婚非意愿妊娠的原因与影响因素,为降低未婚青少年非意愿妊娠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到枣庄市峄城区妇幼保健院行人工流产术的未婚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的760人中,本次妊娠原因是未避孕(从来不避孕)的占73.42%,不同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坚持避孕(通常避孕本次未避孕)的占15.53%,避孕失败的占11.05%。未避孕的558人中,未避孕原因为无思想准备的占40.86%,侥幸心理的占35.13%,不知道如何避孕的占15.41%,其他占8.60%;未坚持避孕的118人中;未避孕原因为侥幸心理的占42.37%,安全期计算失误或体外排精的占35.59%,个人疏忽的占16.95%,原因不明的占5.08%;避孕失败的84人中,失败原因为未按要求正确使用避孕药具的占47.62%,安全期计算失误或体外排精的占38.09%,避孕套破裂滑脱的占9.52%,原因不明的占4.76%。结论未婚青少年非意愿妊娠的原因主要是存在侥幸心理未采取避孕措施或缺乏避孕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婚青少年 非意愿妊娠 原因
原文传递
两种宣教方式对未婚流产青少年再次妊娠干预效果分析
9
作者 陈娟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2-93,108,共3页
目的:比较流产后实施流产后咨询教育与一般健康宣教对未婚流产青少年生殖健康的影响,为医院开展完善的流产后服务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条件的320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干预组实施流产后咨询与教育,对照组给予一般宣教,... 目的:比较流产后实施流产后咨询教育与一般健康宣教对未婚流产青少年生殖健康的影响,为医院开展完善的流产后服务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条件的320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干预组实施流产后咨询与教育,对照组给予一般宣教,1年后行避孕及意外妊娠情况调查。结果:流产后1年,干预组与对照组中分别有80%(95/118)和26%(32/120)的研究对象采用了有效的避孕措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中有2例(1.2%,2/118),对照组有16例(13.3%,16/120)出现再次意外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未婚流产青少年实施PACE干预可显著提高未婚青少年有效避孕措施的使用率,降低意外妊娠的发生率及重复流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婚青少年 人工流产 生殖健康服务 健康宣教
下载PDF
成都地区未婚青年生殖健康需求调查 被引量:25
10
作者 崔念 唐光华 +6 位作者 李民享 田爱平 谢黎 罗世媛 陈晓勤 罗德纯 田映碧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0年第5期208-212,共5页
为了解未婚青年对生殖健康的认知及需求,本研究对3307名15~22岁未婚男女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有一定的性、避孕及性病知识,但不足;52.5%不赞成婚前性行为,但50%赞成未婚者使用避孕措施。反映出年轻人性观念的变化,对婚前性... 为了解未婚青年对生殖健康的认知及需求,本研究对3307名15~22岁未婚男女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有一定的性、避孕及性病知识,但不足;52.5%不赞成婚前性行为,但50%赞成未婚者使用避孕措施。反映出年轻人性观念的变化,对婚前性行为的宽容性上升。11.6%的调查人群有过婚前性行为(已恋爱者达37.4%)。70%以上认为社会向未婚者提供的服务不足,生殖健康需求未得到很好满足。建议根据未婚青年特点开展各种教育和服务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婚青年 生殖健康 需求 调查
下载PDF
凉山州农村未婚青少年偶遇性行为与HIV感染的监测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南磊 王启兴 +8 位作者 许濒月 龚煜汉 尹碧波 阿力拉曲 曾虹 李阿沙 张燕斌 苦约哈 栾荣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97-1198,共2页
凉山州少数民族地区商业性行为较少,未采取安全措施的偶遇性行为更为常见,且存在多性伴现象。为探讨凉山州偶遇性行为对HIV传播的影响,2011年凉山州新增设农村未婚青少年人群综合监测哨点,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关键词 HIV感染 偶遇性行为 未婚青少年 农村
原文传递
凉山州农村未婚青少年中偶遇性行为对HIV感染的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南磊 王启兴 +8 位作者 许濒月 龚煜汉 尹碧波 阿力拉曲 曾虹 李阿沙 张燕斌 苦约哈 栾荣生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3年第6期413-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偶遇性行为对农村未婚青少年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作用。方法对凉山州农村未婚青少年人群艾滋病综合监测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做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农村未婚青少年1 872人。595人(31.8%)发生过性... 目的探讨偶遇性行为对农村未婚青少年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作用。方法对凉山州农村未婚青少年人群艾滋病综合监测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做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农村未婚青少年1 872人。595人(31.8%)发生过性行为,其中296人(49.7%)发生过偶遇性行为。最近1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3.6%,从未使用安全套者占70.1%。回答有吸毒史的1 855人(99.1%)中,56人承认注射吸毒,47人承认曾与别人共用针具,共用针具率高达83.9%。最近1年,有680人(36.3%)曾做过HIV检测,而此次监测的血清学检测共发现HIV抗体阳性者89人,阳性率为4.8%(89/1 872)。偶遇性行为、注射吸毒行为的多因素影响下各个危险因素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c%)分别为25.5%、27.9%,两者共同作用的多因素条件下的综合人群归因危险度(sPAR%)为44.6%。结论农村未婚青少年人群HIV感染形势严峻,偶遇性行为是影响该人群HIV感染与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 偶遇性行为 未婚青少年 农村
原文传递
北京市15~ 24岁未婚青少年高危性行为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妍 韩历丽 +2 位作者 高丽丽 张月 沈洁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1189-1192,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15~24岁未婚青少年高危性行为的现状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市关爱青少年生殖健康综合防治项目”的四个试点区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15~24岁未婚青少年共1354名。采用自行设... 目的了解北京市15~24岁未婚青少年高危性行为的现状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市关爱青少年生殖健康综合防治项目”的四个试点区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15~24岁未婚青少年共1354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青少年的一般情况和性行为情况,分析高危性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未婚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率为16.3%。在有过性行为的青少年中,高危性行为发生率为51.1%。其中,最近一次性行为中,10.7%的青少年未采取避孕措施,16.8%的青少年采用低效避孕措施。48.2%的青少年表示性行为中避孕药具使用频率低。12.3%的青少年有过意外妊娠史。20.2%的青少年发生过多性伴行为。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次性行为年龄小于18岁是青少年高危性行为的危险因素(OR=3.737,95%CI:1.804~7.740)。结论青少年高危性行为发生率较高,首次性行为年龄低是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危险因素。高校和社区应加强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推迟首次性行为年龄,减少青少年高危性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婚青少年 高危性行为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重庆市15~24岁未婚青少年性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4
作者 肖年 顾华妍 +3 位作者 何丹 王薇 秦茂 黄金园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05-909,共5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15~24岁未婚青少年性行为的现状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6-12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8个区县开展调查。校内青少年选择:根据入组区县的情况随机抽取辖区内1所职业高中/... 目的了解重庆市15~24岁未婚青少年性行为的现状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6-12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8个区县开展调查。校内青少年选择:根据入组区县的情况随机抽取辖区内1所职业高中/中专及1所大专/大学作为调查学校,并随机抽取1个班级入组研究。校外青少年选择:在调查区县中先随机抽样确定社区,通过社区工作人群找到辖区内符合条件的青少年为志愿者,以方便抽样的方法纳入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青少年的一般情况和性行为情况,分析性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共2627名青少年参与调查,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率为17.40%(457/2627),在有过性行为的青少年中,高危性行为发生率为60.83%(278/45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性行为的危险因素(OR=2.367,95%CI:1.979~1.831),是高危性行为的保护因素(OR=0.692,95%CI:0.48~0.997);相对于校外青少年,职高/中专生和大专/大学生发生性行为可能性更低(OR=0.593,95%CI:0.416~0.846;OR=0.43,95%CI:0.325~0.567),而大专/大学生发生高危性行为可能性更低(OR=0.547,95%CI:0.322~0.929)。性行为自我效能高是降低性行为及高危性行为的保护因素(OR=1.143,95%CI:1.118~1.168;OR=1.063,95%CI:1.02~1.107)。结论重庆市青少年高危性行为问题严峻,提高性行为和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可能降低高危性行为,有利于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婚青少年 性行为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无痛和传统人工流产术式选择对未婚青少年重复流产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惠玲 《护理学报》 2013年第3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无痛和传统人工流产术式选择对未婚青少年重复流产的影响。方法选择410例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未婚青少年,其中行无痛人工流产术292例为无痛组,负压吸引常规手术方式人工流产118例为传统组,术后跟踪调查1年,调查1年内是否有... 目的探讨无痛和传统人工流产术式选择对未婚青少年重复流产的影响。方法选择410例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未婚青少年,其中行无痛人工流产术292例为无痛组,负压吸引常规手术方式人工流产118例为传统组,术后跟踪调查1年,调查1年内是否有重复人工流产及次数,是否主动了解避孕知识,有效避孕方法使用率,术后恢复性生活时间,2次人工流产间隔;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无痛组重复流产率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3,P<0.01);无痛组重复人工流产次数、流产后主动了解避孕知识、有效避孕方法使用率、1个月内即恢复性生活、未转经即妊娠及6个月内再次妊娠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传统组焦虑自评量表分值和抑郁自评量表分值均高于无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痛人工流产虽然解决了未婚青少年流产术中疼痛问题,但术后存在重复流产率较高的问题,应广泛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尤其对无痛人工流产术后的未婚青少年进行优质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人工流产 青少年 未婚 人工流产 无痛 传统 计划生育服务
下载PDF
北京市未婚女性青少年重复流产与紧急避孕状况分析——基于顺义区和昌平区7所医院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5
16
作者 蔚志新 汤梦君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49,共7页
为了应对青少年非意愿妊娠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增加青少年紧急避孕在内的避孕知识和服务可及性。由于重复流产对未婚女性青少年的身心危害更大,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促进发挥紧急避孕补救措施的作用来预防未婚女性青少年重复流产的发生... 为了应对青少年非意愿妊娠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增加青少年紧急避孕在内的避孕知识和服务可及性。由于重复流产对未婚女性青少年的身心危害更大,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促进发挥紧急避孕补救措施的作用来预防未婚女性青少年重复流产的发生。基于此,文章对未婚女性青少年的重复流产及紧急避孕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未婚女性青少年重复流产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常规避孕失败比例较高,以及使用紧急避孕药的比例较低,且即使使用了紧急避孕药,其失败的比例亦较高。此外,未婚女性青少年重复流产者掌握的紧急避孕相关信息较为欠缺,而医生提供咨询服务是未婚女性青少年获取相关信息的首选期望途径。综合来看,技术服务人员在未婚女性青少年流产后提供包括紧急避孕在内的避孕咨询,应成为预防其重复流产发生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流产 紧急避孕 未婚女性青少年
原文传递
适合未婚女青少年性教育方式与途径的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临虹 陈丽君 《中国妇幼保健》 CAS 1995年第3期166-167,共2页
利用定性研究方法对30例未婚怀孕实施人工流产的女青少年(13~26岁)进行访谈,了解到多数女青少年性知识和避孕知识十分缺乏。在当前社会文化特点下,书刊被认为是最适合青少年性教育的方式,学校的性教育不够充分,父母很少起到性教育作用... 利用定性研究方法对30例未婚怀孕实施人工流产的女青少年(13~26岁)进行访谈,了解到多数女青少年性知识和避孕知识十分缺乏。在当前社会文化特点下,书刊被认为是最适合青少年性教育的方式,学校的性教育不够充分,父母很少起到性教育作用。医务人员应该在性教育中负起责任、给予咨询,使青少年性教育更有成效、更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婚 青少年 性教育 妇女
下载PDF
贵州省少数民族未婚男性青少年首次遗精及自慰状况调查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江 钟春琍 +2 位作者 陆卫群 周强 任静妮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2年第5期324-326,331,共4页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未婚男性青少年首次遗精年龄及性自慰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在贵州省镇宁县、三都县、玉屏县和务川县,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苗族、布依族、水族、仡佬族、侗族14~28岁未婚男性青少年各50名,进行问...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未婚男性青少年首次遗精年龄及性自慰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在贵州省镇宁县、三都县、玉屏县和务川县,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苗族、布依族、水族、仡佬族、侗族14~28岁未婚男性青少年各50名,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首次遗精年龄呈正态分布,P50=15岁,呈年代前移态势,城市年龄小于农村。40.8%男青年表示有自慰,不同民族间发生自慰的比例有统计学差异,民族、户籍和生殖健康知识来源影响自慰后的感受。结论:社会经济、文化传统通过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影响着性生理和性活动的发生发展。为提高少数民族生殖健康水平,结合各民族民俗文化,开展尊重关心青少年性发育和性权力的生殖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少数民族 未婚男性青少年 首次遗精年龄 自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