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常规油气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表征新技术及意义 被引量:91
1
作者 白斌 朱如凯 +3 位作者 吴松涛 崔景伟 苏玲 李婷婷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3期78-86,共9页
非常规油气致密储集体以纳米、微米孔喉为主,微观孔喉结构特征是决定其低孔低渗的主要因素,也是建立非常规油气储层评价标准,揭示油气形成因素、富集规律等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目前,非常规油气致密储层微观孔喉表征技术主要利用了纳米... 非常规油气致密储集体以纳米、微米孔喉为主,微观孔喉结构特征是决定其低孔低渗的主要因素,也是建立非常规油气储层评价标准,揭示油气形成因素、富集规律等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目前,非常规油气致密储层微观孔喉表征技术主要利用了纳米材料科学、物理化学以及分析化学等学科研究方法,通过二维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图像直接观测、气体吸附等间接数值测定以及X-CT三维数值重构模拟孔隙结构三类技术方法,在孔喉大小、形态、分布、三维连通性等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提高了纳米级微观孔喉结构的表征精度。但孔喉结构特征表征技术仍在测试原理、多类型数据融合、多技术手段联合与实验前处理、多尺度特征表征等方面值得进一步探索,该研究也将为准确评价有利致密储层发育区、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甜点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致密储层 微观孔喉 表征技术
下载PDF
二氧化碳干法压裂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86
2
作者 刘合 王峰 +2 位作者 张劲 孟思炜 段永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6-472,共7页
总结了CO2干法压裂技术的原理、施工工艺、设备要求及技术特点等,并分析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与常规水力压裂技术相比,CO2干法压裂技术具有高返排、对储集层伤害小、增产幅度大等优点。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包括:液态CO2摩阻高;液... 总结了CO2干法压裂技术的原理、施工工艺、设备要求及技术特点等,并分析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与常规水力压裂技术相比,CO2干法压裂技术具有高返排、对储集层伤害小、增产幅度大等优点。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包括:液态CO2摩阻高;液态CO2黏度低,悬砂能力和降滤失性能差,不利于压裂造缝;压裂过程中CO2相态变化复杂,难以实现精确的相变预测和控制;压裂设备有待完善,关键设备密闭混砂车存在明显缺陷;缺乏适用于CO2干法压裂的施工参数计算方法。超临界CO2压裂技术具备传统CO2干法压裂技术的全部优点,且增产效果更佳、施工压力小、对混砂车要求更低,是CO2干法压裂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CO2干法压裂 超临界CO2压裂 储集层改造 相态变化
下载PDF
川西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59
3
作者 唐立章 张贵生 +1 位作者 张晓鹏 安凤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7,1,共3页
通过对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构造形成演化、储层孔隙演化、生排烃史及其相互间的配置关系的综合分析研究 ,取得了对川西坳陷须家河组非常规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的初步认识 :①印支期、尤其是燕山期形成的古构... 通过对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构造形成演化、储层孔隙演化、生排烃史及其相互间的配置关系的综合分析研究 ,取得了对川西坳陷须家河组非常规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的初步认识 :①印支期、尤其是燕山期形成的古构造控制天然气的早期聚集和分布 ;②古构造—成岩圈闭是富集油气的主要圈闭类型 ;③天然有效裂缝系统是高产的关键 ;④古今复合圈闭是天然气勘探最有利的目标。这些认识和成果在指导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因素 成藏 须家河组 致密砂岩气藏 成岩 复合圈闭 圈闭类型 形成演化 印支期 川西
下载PDF
叠复连续油气藏成因机制、发育模式及分布预测 被引量:44
4
作者 庞雄奇 姜振学 +2 位作者 黄捍东 陈冬霞 姜福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5-828,共34页
不受浮力控制且大面积分布的油气藏自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后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国际SPE、SPEE、WPC等权威机构将其命名为连续油气藏(continuous-type deposit),这类油气藏在美国的产量已占天然气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并还在... 不受浮力控制且大面积分布的油气藏自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后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国际SPE、SPEE、WPC等权威机构将其命名为连续油气藏(continuous-type deposit),这类油气藏在美国的产量已占天然气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并还在稳定增长,展现出广阔的勘探前景。广泛连续油气藏是一种非常规油气藏,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内部高压油气层与低压油气层共存、早成油气藏与晚成油气藏共存、富油气区与含水区共存?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表明:叠复连续油气藏发育于含油气盆地浮力成藏下限和油气成藏底限之间的局限流体动力场内,资源潜力大;叠复连续油气藏是局限流体动力场形成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动力机制形成的致密常规油气藏、致密深盆油气藏、致密复合油气藏等在时空上叠加复合而成,纵向上紧邻有效烃源岩层系分布;叠复连续油气藏内油气富集程度差异大,平面上受同一目的层段"近源-优相-低势"复合区控制。基于对3种致密油气藏成因机制与主控因素的揭示,建立了局限流体动力场内多要素组合控制叠复连续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模式并研发了预测方法和评价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致密油气藏 连续油气藏 叠复连续油气藏 油气分布预测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区域成岩规律和成岩作用对致密储层含气性的控制 被引量:43
5
作者 孟元林 胡安文 +4 位作者 乔德武 解习农 潘雪梅 王建伟 田伟志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5-334,共10页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的区域成岩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和成岩作用对致密储层含气性的控制,本文进一步细分了成岩阶段,并分别研究了各构造单元的成岩特征,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镜质组反射率、孢粉颜色指数、热解分析、有机酸...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的区域成岩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和成岩作用对致密储层含气性的控制,本文进一步细分了成岩阶段,并分别研究了各构造单元的成岩特征,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镜质组反射率、孢粉颜色指数、热解分析、有机酸、X-衍射分析、普通薄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资料分别划分了各构造单元的成岩阶段。结果表明,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的成岩作用具有"隆起区较强、坳陷区较弱"的成岩规律,断陷中部的隆起区抬升剥蚀幅度大、地温梯度高、时代相对较老,成岩作用强;断陷两侧的坳陷区抬升剥蚀幅度小、地温梯度低、时代相对较新,成岩作用弱。储层的成岩作用对致密储层的含油气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砂岩、砾岩工业气层的勘探下限分别为中成岩阶段B1亚期和晚成岩阶段A期对应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成岩作用 非常规储层 致密砂岩气 致密砾岩气 徐家围子断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沉积学创新与挑战 被引量:38
6
作者 孙龙德 方朝亮 +6 位作者 李峰 朱如凯 张云辉 袁选俊 贾爱林 高兴军 苏玲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9-136,共8页
根据沉积学研究进展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成效,梳理未来油气勘探开发对沉积储集层研究的需求,并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和领域。近年来,中国沉积学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建立跨重大构造期沉积盆地岩相古地理与浅水三角洲砂体发育新模式,扩... 根据沉积学研究进展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成效,梳理未来油气勘探开发对沉积储集层研究的需求,并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和领域。近年来,中国沉积学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建立跨重大构造期沉积盆地岩相古地理与浅水三角洲砂体发育新模式,扩展了油气勘探领域;深水沉积砂体分布规律的新认识促使深水—超深水区与湖盆中心持续获得重大油气发现;深层—超深层储集层发育机理的新认识拓展油气勘探开发深度;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模式与非常规储集层研究新进展,促进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多尺度开发地质建模有效预测剩余油分布。沉积储集层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为沉积学理论发展及其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基础。未来沉积学研究中,应发展传统沉积学、创新细粒沉积学和非常规储集层地质学,为沉积原型盆地恢复、富有机质页岩富集区评价、有利储集层预测和有利目标区优选提供依据,推动沉积学不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学 细粒沉积 深层—超深层储集层 深水沉积 非常规储集层 储集层构型
下载PDF
非常规储层孔隙结构表征技术及进展 被引量:38
7
作者 汪贺 师永民 +2 位作者 徐大卫 陈旋 李拉毛才旦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30,共10页
非常规储层的复杂孔隙结构是影响储层物性和油气储集的重要因素。目前用于非常规储层孔隙结构表征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各种表征技术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存在较大差异。从定性和定量2方面对目前非常规储层孔隙结构的主要表征技术展开调研,针... 非常规储层的复杂孔隙结构是影响储层物性和油气储集的重要因素。目前用于非常规储层孔隙结构表征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各种表征技术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存在较大差异。从定性和定量2方面对目前非常规储层孔隙结构的主要表征技术展开调研,针对扫描电镜等二维图像扫描技术、微纳米CT等三维重构技术、氮气吸附等间接定量表征技术以及目前研究较多的全孔径联合表征技术的研究进展及主要应用进行总结,厘清不同表征技术在原理、对象和精度上的适用情况,形成针对不同孔隙尺度的表征技术体系,基本满足非常规储层评价需求。但目前非常规储层孔隙结构表征技术在精度与尺度兼顾、联合表征算法解释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储层 孔隙结构 表征技术 三维重构 联合表征
下载PDF
玛湖凹陷风城组全油气系统勘探启示 被引量:35
8
作者 何文军 钱永新 +4 位作者 赵毅 李娜 赵辛楣 刘国良 苗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1-655,共15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作为国内外全油气系统勘探实例,具有典型代表意义。通过全面回顾风城组油气勘探历程,以油气储量发现与重点突破井为主线,结合勘探思路和理论认识的变化,将勘探历程划分为源外断裂带常规油气勘探、多类型风险勘...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作为国内外全油气系统勘探实例,具有典型代表意义。通过全面回顾风城组油气勘探历程,以油气储量发现与重点突破井为主线,结合勘探思路和理论认识的变化,将勘探历程划分为源外断裂带常规油气勘探、多类型风险勘探和源内全油气系统勘探3大阶段。从风城组全油气系统勘探的过程梳理中,获得诸多启示:风城组发育优质碱湖相烃源岩,也是勘探的重点层系;风城组受陆源碎屑沉积、内源化学沉积以及火山活动的共同作用,形成了砂砾岩—白云质砂岩—白云质泥岩、泥质白云岩有序分布,空间上与常规火山岩、裂缝性储集层共生的特征,构成了全类型储集层;风城组受相序控制,常规油藏-致密油藏-页岩油藏全类型油气藏有序共生。玛湖凹陷风城组全油气系统是全油气系统概念的具象化,实现了理论向实际的转变,丰富和发展了陆相含油气盆地油气系统理论,指导了准噶尔盆地富烃凹陷“下凹”勘探,对中国各大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风城组 常规 非常规 全油气系统 碱湖相烃源岩
下载PDF
我国页岩气资源现状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28
9
作者 米华英 胡明 +1 位作者 冯振东 刘瑜 《复杂油气藏》 2010年第4期10-13,共4页
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是可接替能源。因此,其资源勘探开发备受世界瞩目。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率先进入到页岩气的勘探开发阶段,而中国页岩气的勘探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调研了国内外页岩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页岩气储层的特征以及... 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是可接替能源。因此,其资源勘探开发备受世界瞩目。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率先进入到页岩气的勘探开发阶段,而中国页岩气的勘探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调研了国内外页岩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页岩气储层的特征以及储层空间类型。页岩本身既是烃源岩又是储层,页岩气主要以吸附和游离状态存在于页岩之中,因此与常规的天然气有很大的区别。中国页岩气广泛分布于海相、陆相盆地,资源丰富,预计资源量约为(15~30)×1012m3,勘探潜力大。但由于我国起步晚,还需要加速对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以缓解中国对油气能源的需求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非常规天然气 储集类型 储层特征 勘探潜力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大安寨段非常规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与评价 被引量:27
10
作者 郑荣才 郭春利 +2 位作者 梁西文 常海亮 卢炳雄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9,共14页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是储层较致密和勘探难度较大的层系。以野外剖面及钻井岩心描述、薄片鉴定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为基础,结合岩相古地理、测井和孔渗等资料,研究了大安寨段的储层特征,确定其为特低孔、特低渗裂缝-溶蚀...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是储层较致密和勘探难度较大的层系。以野外剖面及钻井岩心描述、薄片鉴定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为基础,结合岩相古地理、测井和孔渗等资料,研究了大安寨段的储层特征,确定其为特低孔、特低渗裂缝-溶蚀孔、洞、缝型非常规储层,位于浅湖介壳滩与半深湖—深湖过渡带的湖坡为有利储层的发育相带,储集空间由不同尺度的各类裂缝,溶蚀孔、洞、缝,粒缘孔(或缝)、粒内孔和晶间孔等次生孔隙,以及泥页岩中的纳米—微米级有机质孔(或缝)和黏土矿物层间孔(或缝)组成。储层发育条件可归结为"层、相、位"三要素:"层"要素为区域分布较稳定的大二亚段,其厚度较大,泥页岩中有机质与脆性矿物含量均较高和基质岩中纳米—微米级有机质孔与黏土矿物层间孔(或缝)均较发育;"相"要素为黑色泥页岩与介壳灰岩不等厚互层组合的湖坡相带,该相带在成岩过程中因差异压实作用往往可形成分布较密集的成岩压裂缝;"位"要素为多类型与多期次破裂作用和溶蚀作用追踪叠加发育的部位,该部位是大安寨段致密储层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分布位置,即大安寨段页岩气(油)非常规储层勘探与开发的"甜点"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油) 非常规储层 储集空间 湖坡相带 储层评价 大安寨段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水平井分段体积压裂复杂裂缝形成机制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8
11
作者 蒲春生 郑恒 +1 位作者 杨兆平 高振东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34-1743,共10页
水平井分段体积压裂是油气储层中复杂裂缝网络形成的重要技术之一,准确了解复杂裂缝网络形成机制、预测复杂裂缝网络形态对非常规油气资源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水力压裂设计优化的理论基础。围绕非常规储层复杂裂缝形成机制,... 水平井分段体积压裂是油气储层中复杂裂缝网络形成的重要技术之一,准确了解复杂裂缝网络形成机制、预测复杂裂缝网络形态对非常规油气资源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水力压裂设计优化的理论基础。围绕非常规储层复杂裂缝形成机制,国内外学者根据"应力阴影"效应对水力裂缝同步扩展、水力压裂顺序对多裂缝动态延伸影响、层理面对水力裂缝纵向扩展遮挡效应和天然裂缝与水力裂缝交互动态等方面,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水力压裂模型,并从数值模拟角度对其进行了定性分析。通过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从模型建立假设条件、数值模拟模型思想和模型局限性3方面对现有模型进行了剖析,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可对未来水力压裂复杂裂缝形成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诱导应力 非常规储层 动力学 损伤
原文传递
非常规油气藏滑溜水压裂液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7
12
作者 邵立民 靳宝军 +1 位作者 李爱山 吴家松 《吐哈油气》 2012年第4期383-387,共5页
目前常用的冻胶压裂液对基质的渗透率损害在30%以上,而且采用冻胶压裂工艺技术对非常规储层基质渗透率和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二次伤害严重,达不到预期的压裂改造效果。通过对滑溜水压裂液进行添加剂优选,对防膨性能、液体伤害、摩阻性能... 目前常用的冻胶压裂液对基质的渗透率损害在30%以上,而且采用冻胶压裂工艺技术对非常规储层基质渗透率和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二次伤害严重,达不到预期的压裂改造效果。通过对滑溜水压裂液进行添加剂优选,对防膨性能、液体伤害、摩阻性能进行研究,最终形成了适合浅井的滑溜水压裂液配方,为同类油气藏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藏 滑溜水 压裂液 支撑剂
原文传递
低孔隙岩石中断裂带内部结构及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27
13
作者 付晓飞 尚小钰 孟令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428-2438,共11页
通过大量的野外露头资料,研究低-非孔隙性岩石内断裂变形机制及形成断裂带内部结构,分析断裂对非常规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低-非孔隙性岩石内断裂变形机制为破裂作用、碎裂作用和碎裂流作用,分别形成初角砾岩、角砾岩和碎... 通过大量的野外露头资料,研究低-非孔隙性岩石内断裂变形机制及形成断裂带内部结构,分析断裂对非常规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低-非孔隙性岩石内断裂变形机制为破裂作用、碎裂作用和碎裂流作用,分别形成初角砾岩、角砾岩和碎裂岩以及超碎裂岩,前3类断层岩渗透性相对较高,多为流体运移的通道。不同岩性地层内形成的断裂带结构有共性也有差异,共同特征是:伴随位移增加,断裂带逐渐从"一元"结构向"二元"结构发展,一旦大规模断层泥形成,变形集中在断层核上,破碎带宽度不再明显增加。不同的是演化模式的差异,碳酸盐岩压溶作用明显,伴随大量压溶缝形成和生长连接,最终演化成断裂。火山岩特别是凝灰岩中,开始发生断裂变形不形成破碎带,而是先形成断层核。超固结泥岩形成的断裂带开始渗透性增强,伴随断层泥产生,渗透率又会接近母岩。这种差异可能造成断层封闭模式演化及油气富集规律的差异。仅发育破碎带小规模断层、无内聚力的断层角砾岩、碎裂岩以及具有连续断层核的破碎带为典型的高渗透性断层,对非常规储层油气充注起到重要的作用。断层核渗透性决定断层封闭类型及油气富集模式,高渗透性断层核本身不具有封闭能力,主要靠岩性对接封闭,油气通常富集在区域性盖层之下且主要富集在断裂的下盘。低渗透断层核具有很强的封闭能力,油气在两盘均可以富集。破碎带由于大量裂缝发育,成为非常规油气富集的"甜点"区,有些致密气和页岩气富集区沿着断层呈条带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非孔隙性岩石 断裂变形 结构 非常规储层 油气运聚成藏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勘探、评价和开发新方法 被引量:26
14
作者 王拓 朱如凯 +1 位作者 白斌 吴松涛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6期35-39,61,共6页
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商业开采潜力大,北美页岩油气已经实现工业化和商业化成功开采。因不同于常规储层的低孔、低渗等特征,非常规储层的勘探、评价和开发需要一套新的技术和方法。在对北美已经商业化生产的Eagle Ford,Marcellus和Hawkvi... 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商业开采潜力大,北美页岩油气已经实现工业化和商业化成功开采。因不同于常规储层的低孔、低渗等特征,非常规储层的勘探、评价和开发需要一套新的技术和方法。在对北美已经商业化生产的Eagle Ford,Marcellus和Hawkville等区块的页岩勘探、评价和开发技术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针对非常规油气勘探、评价及开发的方法。首先通过二维和三维地震技术以及试验井勘探,识别盆地形态和边界、储层厚度和面积;其次通过岩心数据对测井曲线进行校正,获取包含测井资料、岩石物理分析成果和"七性关系"处理的测井解释综合成果图,并结合地震识别技术,对有利储层及"甜点"区分布进行预测;最后,应用地质导向技术,引导水平井钻井在相对高品质储层中持续安全稳定的进行,并结合三维地震技术,针对不同地质储层情况设计不同的压裂增产方案,达到有效增产效果。这些新方法的成功探索,能为中国致密油气、页岩油气及煤层气的勘探、评价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储层 三维地震 储层校正 “七性关系” 地质导向
下载PDF
中石油非常规储层水平井压裂技术进展 被引量:26
15
作者 陈建军 翁定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9-84,共6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从2006年启动水平井改造专项攻关以来,水平井压裂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无限级段分段的跨越,2015年实现了最高分段数26段。10年间,中石油在非常规储层水平井压裂改造技术领域取得了突出进展:(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从2006年启动水平井改造专项攻关以来,水平井压裂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无限级段分段的跨越,2015年实现了最高分段数26段。10年间,中石油在非常规储层水平井压裂改造技术领域取得了突出进展:(1)自主研发了水平井双封单卡、封隔器滑套、水力喷砂和裸眼封隔器4套水平井压裂主体工艺技术;(2)自主研发了复合桥塞、套管固井滑套2项水平井大排量体积改造主体工艺技术,配套体积改造优化设计理论、压裂液体系、裂缝监测等技术,初步形成体积改造技术体系和水平井工厂化作业模式;(3)自主研发的压裂工具、液体体系等关键技术,不动管柱多级滑套水力喷砂分段压裂技术、液体胶塞分段技术等,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或同期国际领先水平。据统计,2014年中石油水平井分别占油井和气井总数的3.2%和13.1%,其对油田和气田产量的贡献率分别达到9.9%和39.7%。最后,指出了新区高密度完井压裂工程试验、老区老井体积重复压裂试验等中石油新一轮水平井改造技术的攻关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非常规储层 水平井 体积改造 技术进展 高密度完井 发展方向
下载PDF
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技术在致密砂岩储层改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6
作者 穆海林 刘兴浩 +3 位作者 刘江浩 陈艳辉 刘建中 苏丹丹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年第2期56-60,63,共6页
非常规储层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在国内属于探索阶段,通过论述体积压裂技术的概念、适合的地质条件和实现的工艺技术,并通过巴90井的现场实例,论证了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技术在致密砂岩储层改造中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 非常规储层 体积压裂 致密砂岩储层 裂缝转向
下载PDF
非常规储集层地震横向预测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18
17
作者 甘利灯 姚逢昌 +1 位作者 郑晓东 李劲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5-68,共4页
非常规储集层是指砂岩和碳酸盐岩以外具有特殊储集性能的储集层 ,它们具有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复杂、控制因素多等特点 ,导致储集层的地球物理特征变弱 ,使传统的利用波阻抗反演进行储集层横向预测的方法失效。针对这一问题 ,该文提出... 非常规储集层是指砂岩和碳酸盐岩以外具有特殊储集性能的储集层 ,它们具有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复杂、控制因素多等特点 ,导致储集层的地球物理特征变弱 ,使传统的利用波阻抗反演进行储集层横向预测的方法失效。针对这一问题 ,该文提出了一种以地质、测井、地震综合研究为基础的储集层横向预测技术 ,其步骤是在多学科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储集层地球物理特征重构技术 ,突出储集层特征 ,增强储集层在纵向上的可识别性 ;然后利用储集层特征反演将可识别的储集层特征外推到井点之外 ,形成储集层地球物理特征反演数据体 ,进行储集层横向预测。该方法在茫崖凹陷砂西泥岩裂缝性油藏、惠民凹陷商 741区块侵入岩裂缝性油藏描述与评价 ,以及风化店枣 43井区蚀变带储集层预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预测结果与钻井结果相一致 ,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它较大地提高了利用地震资料进行非常规储集层描述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储集层 地震勘探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储层特征与形成模式 被引量:20
18
作者 范建平 宋金民 +8 位作者 江青春 刘树根 叶玥豪 黄士鹏 王佳蕊 苏旺 李立基 金鑫 冯宇翔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13-1430,共18页
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茅一段)非常规泥质灰岩储层近期取得重大勘探发现。基于野外露头剖面及钻井岩心观察,通过薄片鉴定、物性分析、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总有机碳含量(TOC)测定、CT扫描以及测井分析等手段... 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茅一段)非常规泥质灰岩储层近期取得重大勘探发现。基于野外露头剖面及钻井岩心观察,通过薄片鉴定、物性分析、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总有机碳含量(TOC)测定、CT扫描以及测井分析等手段,对茅一段泥质灰岩储层及其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川东地区茅一段主要发育泥晶灰岩、泥晶生屑灰岩、生屑泥晶灰岩和(含)泥质生屑泥晶灰岩等4种岩石类型以及粒缘孔(缝)、有机质孔、溶孔(缝)、裂缝、滑石收缩孔(缝)等5类储集空间。其中,泥晶灰岩和泥晶生屑灰岩孔隙度低,有机质含量低,储集性能差;生屑泥晶灰岩和(含)泥质生屑泥晶灰岩孔隙度高,有机质含量高,储集性能好。茅一段储层受岩相、有机质丰度和成岩作用的综合控制,生屑泥晶灰岩微相和(含)泥质生屑泥晶灰岩微相中的原始孔隙发育好且富含粘土矿物;粘土矿物转化形成的粘土微孔和有机质孔为茅一段主要的储集空间;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蚀作用为茅一段提供了部分储集空间。基于此,提出茅一段优质储层发育模式:沉积期,由于原始组构差异,生屑泥晶灰岩和(含)泥质生屑泥晶灰岩中的原始孔隙发育;中-深埋藏期,海泡石发生成岩转化,形成粘土微孔和有机质孔,同时释放富镁成岩流体,发生白云石化;深埋藏期,酸性流体进一步改造储层,使生屑泥晶灰岩和(含)泥质生屑灰岩储层发育为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储集空间类型 岩石类型 储层发育模式 非常规储层 茅口组 川东地区
下载PDF
混合沉积研究现状及其与油气富集的关系 被引量:21
19
作者 高岗 杨尚儒 屈童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88,共7页
混合沉积广泛发育于海洋与湖泊沉积环境中,通过对混合沉积的成因机理、组合类型、沉积模式与层序地层、控制因素、储集层发育与油气聚集等方面的系统分析,阐述了混合沉积研究的现状及其与油气富集的关系。结合大量资料,对准噶尔盆地吉... 混合沉积广泛发育于海洋与湖泊沉积环境中,通过对混合沉积的成因机理、组合类型、沉积模式与层序地层、控制因素、储集层发育与油气聚集等方面的系统分析,阐述了混合沉积研究的现状及其与油气富集的关系。结合大量资料,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混合沉积的成因机理、形成条件与控制因素、沉积模式及油气富集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混合沉积受构造背景、沉积环境、物源、海(湖)平面变化、构造升降、水动力与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控制,但碳酸盐是其形成的基本条件。已有的关于混合沉积的研究成果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缺乏对各种不同沉积环境的混合沉积的岩性及其组合类型、控制因素的差异性对比分析,以后应加强混合沉积与沉积体系、层序地层之间的关系及其反映的古地理、古沉积环境、古物源条件等信息的研究。混合沉积与油气富集的关系极为密切,由于其不同岩性既不同程度地含原始有机质,又发育多种类型的孔隙,所以,其有机质富集特征与不同孔隙类型发育之间有内在成因关系,是今后进行油气地质研究的重要内容,对非常规油气的富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沉积 混积岩 混积层系 非常规油气 烃源岩 储集层
下载PDF
页岩油储层压裂改造技术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20
20
作者 石林 张鲲鹏 慕立俊 《石油科学通报》 2020年第4期496-511,共16页
我国长庆、吉木萨尔等区域开展了非常规石油高效开发先导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9年,上述地区部分储层被命名为页岩油储层,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扩大页岩油定义的涵盖范围,有利于提高非常规油气开发的效益。然而,相比页岩气储... 我国长庆、吉木萨尔等区域开展了非常规石油高效开发先导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9年,上述地区部分储层被命名为页岩油储层,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扩大页岩油定义的涵盖范围,有利于提高非常规油气开发的效益。然而,相比页岩气储层的开发,页岩油储层的高效开发技术目前还存在理论和技术上的不足。为此,针对国内外的一些页岩油储层压裂改造的挑战性概念和工程问题开展研究与讨论,得到如下主要认识:(1)基于页岩的层理发育程度和泥质含量,建立有针对性的增产工艺,对页岩油储层的高效开发具有积极意义。(2)提高液量、排量、砂量以及射孔簇密度是当前的改善页岩油储层改造效果的有效措施。把充足的液和砂送到设计区域是储层改造精细化施工的目标。因此,本文提出水功能系数,即岩石压裂液体积比,可代替传统的SRV等概念,作为压裂设计及优化依据。此外,深浅层页岩油储层的勘探开发策略应区别对待。(3)在水平段井眼方位设计时,不必拘泥于垂直于最大主应力方向,因为压裂液进入地层会对地应力场产生影响,层理结构、天然裂缝等弱结构会引导裂缝发展,因此应综合考虑天然裂缝及层理等特殊结构分布模式及发育程度、地应力场的特征以及压裂液与地应力场的相互作用,以得到最大经济效益。(4)石英砂替代陶粒在页岩油储层压裂降本增效等方面具有良好效用,已经在页岩油气开发上取得良好的工程试验效果,现阶段需要更加完善的复杂裂缝条件下支撑剂对导流能力影响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储层 水力压裂 储层评价 导流能力 致密油 水平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