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建筑物软基沉降预测 被引量:7
1
作者 尹珺 樊琨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03年第2期164-168,共5页
提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基础最终沉降的预测新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应用,在较短的实测资料情况下,可获得较小误差的最终沉降量,所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高。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软基 最终沉降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钻孔灌注桩极限承载力及沉降的神经网络预测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成华 李武君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30-31,共2页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位于天津市的钻孔灌注单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及沉降进行了预测。实例分析表明 ,神经网络预测具有较好的精度 。
关键词 极限承载力 沉降 人工神经网络 预测 钻孔灌注桩
下载PDF
沉降对应的支盘桩承载力控制方法研究
3
作者 潘玲 熊力 +2 位作者 何志军 李国维 周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43-2454,共12页
支盘桩在小沉降变形增量下可产生显著的承载力增量,控制桩顶荷载和沉降同时达到控制标准能够充分发挥支盘桩承载潜力。首先基于理论分析,引入0.5倍极限承载力对应的位移参数建立无临界位移的支盘桩荷载传递方程;基于Meyerhof地基承载力... 支盘桩在小沉降变形增量下可产生显著的承载力增量,控制桩顶荷载和沉降同时达到控制标准能够充分发挥支盘桩承载潜力。首先基于理论分析,引入0.5倍极限承载力对应的位移参数建立无临界位移的支盘桩荷载传递方程;基于Meyerhof地基承载力理论建立盘周土体破坏模型并确定直杆段侧阻力的有效作用长度;建立不同盘间距下支盘桩桩土破坏模型,基于桩土破坏模型和临界桩顶位移对应的盘承载力确定最优盘间距;基于桩顶设计边界条件和桩端控制边界条件改进荷载传递分析方法,建立沉降对应的支盘桩承载力控制方法,一次性实现承载力和沉降双控目标。其次,开展现场试桩静载试验结合数值模拟验证支盘桩桩土破坏模型并确定荷载传递方程计算参数。最后,通过上述理论优化现场工况下支盘桩桩长及支盘桩布置,验算案例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条件下较原方案桩长减少缩短14.3 m,减少3支1盘,并且极限承载力理论值与数值模型计算值误差为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支盘桩 改进荷载传递法 原位试验 极限承载力计算 沉降控制
原文传递
基于GM(1,1)预测模型的桩基工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杜海金 张凯 杨艳秋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1-3,共3页
根据某工程8根基桩的载荷试验实测资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预测基桩极限承载力和桩顶沉降的非等步长GM(1,1)模型,实现了对基桩Q-S曲线的拟合,利用有限的实测数据分析得到基桩极限承载力和桩顶沉降的预测值,论证了以灰色系统理论对... 根据某工程8根基桩的载荷试验实测资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预测基桩极限承载力和桩顶沉降的非等步长GM(1,1)模型,实现了对基桩Q-S曲线的拟合,利用有限的实测数据分析得到基桩极限承载力和桩顶沉降的预测值,论证了以灰色系统理论对基桩极限承载力和桩顶沉降进行预测的意义。结合工程实例,应用MATLAB语言程序进行分析,计算速度快,预测精度较高,表明了该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理论 GM(1 1)模型 桩基工程 极限承载力 沉降
下载PDF
Asaoka法在高速铁路沉降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罗存喜 《土工基础》 2013年第2期79-82,共4页
Asaoka法是高速铁路沉降预测中最为常用的回归方法之一,但该法所需数据必须是等时间间隔的,实测数据的时间间距大多不能满足要求,需要通过相应的转换,但目前等时距处理方面的文献相对较少。为此,在某高铁无砟轨道路基实测资料的基础上,... Asaoka法是高速铁路沉降预测中最为常用的回归方法之一,但该法所需数据必须是等时间间隔的,实测数据的时间间距大多不能满足要求,需要通过相应的转换,但目前等时距处理方面的文献相对较少。为此,在某高铁无砟轨道路基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线性插值、样条插值、分段三次埃尔米特插值等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了等时间间距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方法对预测精度和预测结果的影响,可供解决类似的高铁无砟轨道沉降预测问题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AOKA法 沉降预测 等时间间隔 线性插值 样条插值 分段三次埃尔米特插值
下载PDF
灌注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及沉降的神经网络预测
6
作者 王成华 李武君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0年第4期12-13,共2页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天津市钻孔灌注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及沉降进行了预测。实例分析表明 ,神经网络预测具有较好的精度因而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 极限承载力 沉降 人工神经网络 灌注单位
下载PDF
对高层建筑采用不同持力层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经安 《福建建筑》 2015年第4期63-65,共3页
本文根据国家和地区规范、规程的相关规定,对福建省肿瘤医院诊疗中心大楼(26层,高99.9m)冲孔灌注桩持力层选用合理性进行计算。通过计算结果可知,采用不同风化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在不同桩长的条件下,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相近的结论,... 本文根据国家和地区规范、规程的相关规定,对福建省肿瘤医院诊疗中心大楼(26层,高99.9m)冲孔灌注桩持力层选用合理性进行计算。通过计算结果可知,采用不同风化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在不同桩长的条件下,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相近的结论,并经过沉降验算,沉降量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孔灌注桩 持力层 桩侧 桩端阻力标准值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沉降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