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nton试剂降解水中活性染料的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绍峰 黄君礼 陶虎春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6-80,共5页
采用Fenton试剂对活性艳红X-3B、活性K-2R、活性H-E7B、活性X-4RN和活性S-F3B五种染料所配水样进行处理,染料浓度为400mg/L时,FeSO4浓度为100~180mg/LH2O2浓度为200~400mg/L,H2O2和Fe2+化学计量数为8∶1~12∶1之间在pH=3,反应时间=1h... 采用Fenton试剂对活性艳红X-3B、活性K-2R、活性H-E7B、活性X-4RN和活性S-F3B五种染料所配水样进行处理,染料浓度为400mg/L时,FeSO4浓度为100~180mg/LH2O2浓度为200~400mg/L,H2O2和Fe2+化学计量数为8∶1~12∶1之间在pH=3,反应时间=1h,温度25℃,色度去除达95%以上,COD去除率60%~80%;通过反应前后的UV-Vis光谱图的比较,进一步表明:Fenton试剂对这五种活性染料有比较理想的降解效果,为该工艺处理实际印染废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FENTON试剂 印染废水 色度 COD 去除率
下载PDF
硫堇与DNA分子作用机理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杜江燕 黄晓华 +3 位作者 徐飞 冯玉英 邢巍 陆天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35-1438,共4页
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光电子能谱等光谱方法研究了硫堇(TH)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pH7.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TH与CTDNA之间的作用方式以嵌入作用为主,嵌入作用使TH的紫外最大吸收峰强度减... 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光电子能谱等光谱方法研究了硫堇(TH)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pH7.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TH与CTDNA之间的作用方式以嵌入作用为主,嵌入作用使TH的紫外最大吸收峰强度减小,且峰位发生红移。由紫外光谱实验结果线性拟合求得TH与CTDNA的表观结合常数K=1.45×104L·mol-1。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TH与CTDNA的嵌入作用使TH的荧光发生强烈猝灭,猝灭常数KSV为1.01×104L·mol-1。嵌入作用位点主要发生在CTDNA的鸟嘌呤(G)胞嘧啶(C)碱基序列富集区。通过对TH的光电子能谱中N,S原子的结合能变化分析,TH分子以杂环上S原子端与CTDNA的GC碱基对结合,两者的相互作用对CTDNA的二级结构构象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圆二色谱 光电子能谱 硫堇 DNA
下载PDF
淹水条件下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释放DOM的光谱特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被引量:27
3
作者 梁俭 江韬 +4 位作者 卢松 魏世强 王定勇 陈雪霜 王齐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496-2505,共10页
消落带土壤在淹水发生时释放溶解性有机质(DOM),是上覆水体DOM的重要来源.但同时对淹水释放DOM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的报道并不多见.本文以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实验,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厌氧淹水和正常淹水条件... 消落带土壤在淹水发生时释放溶解性有机质(DOM),是上覆水体DOM的重要来源.但同时对淹水释放DOM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的报道并不多见.本文以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实验,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厌氧淹水和正常淹水条件下,淹水土壤释放DOM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消落带4个区域土壤淹水均呈'快速释放-下降-动态平衡'释放规律;释放速率和通量计算表明,DOM释放呈现出'源-汇动态交换'特征.对比两种淹水处理,尽管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无显著差异,但厌氧淹水DOM芳香性(SUVA280)高于正常淹水,而光谱斜率比值(SR)对不同淹水条件不敏感.同时,厌氧淹水时,DOC和CDOM的相关性也明显高于正常淹水.另外,各区域土壤淹水释放DOM存在差异,以忠县石宝寨土壤释放强度最高,尽管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各区域土壤淹水释放DOM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其他地化因素仍需考虑.因此,仅仅关注DOC浓度变化并不足以完全描述DOM的释放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三峡库区 消落带 淹水 溶解性有机碳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土壤
原文传递
安徽殿庵山绿松石的宝石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周彦 亓利剑 +3 位作者 戴慧 杨力乙 张青 蒋小平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7-45,共9页
安徽省殿庵山地区绿松石属于新近发现的小规模开采的玉石资源。采用电子探针、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等测试方法,重点就该地区绿松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微结构、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安徽省殿庵山地区绿松石属于新近发现的小规模开采的玉石资源。采用电子探针、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等测试方法,重点就该地区绿松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微结构、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特征进行综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绿松石的化学成分以贫Si、相对富Fe为特征,随着FeOT/CuO比值的递增,绿松石色调由蓝逐渐变绿。该类绿松石以结核状、细脉状产出,主要为微晶和鳞片状结构,部分为放射纤维状结构、团粒状结构及皮壳状结构。该类绿松石孔洞内微晶普遍发育,主要以毛发状、微针状、短柱状及板片状相互交织结晶生长,殿庵山绿松石整体显示风化淋滤型矿床所特有的特征。笔者对绿松石的颜色成因及矿床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松石 化学成分 微结构 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 安徽殿庵山
下载PDF
没食子酸清除DPPH自由基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卢怡雯 李晓芬 +3 位作者 项朋志 高云涛 虞姣姣 茶家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4-126,130,共4页
对天然抗氧化剂没食子酸和DPPH自由基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没食子酸清除DPPH自由基反应的测定波长(517nm)和反应时间(30min)。进一步研究了没食子酸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获得了没食子酸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 对天然抗氧化剂没食子酸和DPPH自由基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没食子酸清除DPPH自由基反应的测定波长(517nm)和反应时间(30min)。进一步研究了没食子酸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获得了没食子酸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结果表明,没食子酸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0.92μg/mL,明显低于芦丁的3.99μg/mL,说明没食子酸具有较高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 DPPH自由基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清除活性
下载PDF
蓝宝石的紫外-可见光谱及其致色机理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谢意红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9-12,共4页
蓝宝石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蓝宝石从粉红色→紫色→蓝色→绿色→黄绿色→黄色,其Fe3+的浓度相对Fe2+-Ti4+离子对浓度由低至高变化;浅蓝色到深蓝色蓝宝石中的Fe和Ti均有所增加;褐色蓝宝石含有相对较多的Fe和Cr;Mn可... 蓝宝石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蓝宝石从粉红色→紫色→蓝色→绿色→黄绿色→黄色,其Fe3+的浓度相对Fe2+-Ti4+离子对浓度由低至高变化;浅蓝色到深蓝色蓝宝石中的Fe和Ti均有所增加;褐色蓝宝石含有相对较多的Fe和Cr;Mn可能与蓝宝石的紫色有成因联系。热处理蓝色蓝宝石和辐照黄色蓝宝石在450,375,387nm处的吸收较未处理的弱,辐照黄色蓝宝石在405nm处有吸收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宝石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致色机理 离子对浓度 微量元素 吸收带
下载PDF
红肉脐橙(Citrus sinensis L.)果肉中特征色素提取方法探索 被引量:5
7
作者 徐娟 邓秀新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3-226,共4页
红肉脐橙是目前为止惟一果肉呈粉红色或红色的脐橙,其呈色色素尚未见报道。为深入研究其果肉中特征色素的构成及在果实生长发育和贮存过程中色素含量的变化,本研究在对该色素初步定性的基础上对提取方法进行了探索。在分析红肉脐橙果肉... 红肉脐橙是目前为止惟一果肉呈粉红色或红色的脐橙,其呈色色素尚未见报道。为深入研究其果肉中特征色素的构成及在果实生长发育和贮存过程中色素含量的变化,本研究在对该色素初步定性的基础上对提取方法进行了探索。在分析红肉脐橙果肉中色素萃取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发现,该色素有类胡萝卜素的特征吸收峰,将萃取液进行薄层层析则进一步证实其内含有番茄红素。在色素提取的前处理方式上,本研究认为冷冻干燥样品的浸提效果较真空干燥的样品稳定(变异系数小),且浸提率相差无几,所以选择冷冻干燥作为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式。色素浸提条件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浸提条件为50℃、1.5h内浸提4次,浸提的料液比为1:60。此外,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料液比和浸提次数对浸提率都有显著影响,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浸提温度,最佳温度为50℃,随温度降低浸提率显著降低。其次是侵提时间的长短,最佳浸提时间为1.5h,延长或缩短0.5h都会使浸提率下降。浸提次数对浸提率的影响是最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肉 特征色素 红肉脐橙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薄层层析 番茄红素 浸提条件
下载PDF
2,4-二氯苯酚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洋 陈艳萍 张业中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5期28-33,共6页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法等方法研究了2,4-二氯苯酚(DCP)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CP使HSA的荧光强度发生了静态猝灭。根据修正的Stern-Vol mer方程,求出DCP...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法等方法研究了2,4-二氯苯酚(DCP)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CP使HSA的荧光强度发生了静态猝灭。根据修正的Stern-Vol mer方程,求出DCP与HSA在292 K、298 K、304 K、310 K下的有效猝灭常数Ka分别为1.1407×105L·mol-1、1.0787×105L·mol-1、1.0389×105L·mol-1和9.760×104L·mol-1。并得到结合过程的热力学参数ΔH和ΔS分别为-6.336 kJ.mol-1和75.12 J·mol-1·K-1,表明静电作用力是维持复合物DCP-HSA稳定的主要作用力。位点竞争实验表明,DCP在HSA上的主要结合位置为SiteⅠ。圆二色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发现,DCP使HSA的α-螺旋结构的含量减少,导致蛋白质多肽链发生轻微解旋,HSA的构象和所处微环境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二氯苯酚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圆二色谱 三维荧光光谱
下载PDF
聚酰亚胺/醋酸铕杂化材料的制备与光谱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卫 李承祥 +1 位作者 盛六四 张国斌 《绝缘材料》 CAS 2007年第3期39-40,44,共3页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制备的醋酸铕(Eu(Ac)3)与聚酰亚胺(PI)杂化材料(PI/Eu(Ac)3)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u3+离子与聚酰亚胺中的O,N发生配位;用XRD分析结果显示,PI/Eu(Ac)3杂化材料为无定形态,且Eu(Ac)3未团聚形成...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制备的醋酸铕(Eu(Ac)3)与聚酰亚胺(PI)杂化材料(PI/Eu(Ac)3)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u3+离子与聚酰亚胺中的O,N发生配位;用XRD分析结果显示,PI/Eu(Ac)3杂化材料为无定形态,且Eu(Ac)3未团聚形成晶相。该材料综合了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性能互补,在光学,电学,磁学,平板显示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铕 聚酰亚胺 杂化材料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下载PDF
TiO_2/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有序交替层状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晟卯 张治军 +2 位作者 党鸿辛 刘维民 薛群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36-1138,共3页
The composite thin film of TiO 2/CTAB was prepared on quartz substrate by using super-molecular self-assembly method. The structure of the thin film was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X-ray diffraction and UV-Vis absorptio... The composite thin film of TiO 2/CTAB was prepared on quartz substrate by using super-molecular self-assembly method. The structure of the thin film was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X-ray diffraction and UV-Vis absorption spectrum. The results of UV-Vis absorption spectrum indicate that the diameter of the TiO 2 nanoparticles is 2 nm. The results of X-ray diffraction indicate that the thin film is composed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layers in alternately orderly arrangemen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organic layer and inorganic layer is 4.61 nm. The thicknesses of organic layer and inorganic layer are 2.58 and 2 nm,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二氧化钛 有序交替层状纳米复合薄膜 制备 结构表征 超分子自组装 X射线衍射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下载PDF
高频电磁阻垢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洋 黄阳波 +1 位作者 于萍 罗运柏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26,共4页
利用自行设计组装的高频电磁水处理器进行阻垢实验,运用物理方法结合扫描电镜对垢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装置具有阻垢效果。采用紫外光谱和17O核磁共振技术探讨了装置的防垢机理,结果表明,该电磁水处理器能够改变水分子团簇大小,使... 利用自行设计组装的高频电磁水处理器进行阻垢实验,运用物理方法结合扫描电镜对垢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装置具有阻垢效果。采用紫外光谱和17O核磁共振技术探讨了装置的防垢机理,结果表明,该电磁水处理器能够改变水分子团簇大小,使水的活性增强。对处理过程中水的电导率的测量表明,经处理的水具有记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频电磁 阻垢 紫外光谱 17O核磁共振 电导率
下载PDF
大黄素与DNA相互作用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苏布道 廖立敏 +1 位作者 雷光东 王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0-606,共7页
通过分子荧光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粘度分析以及与溴化乙锭的竞争性实验对大黄素与DNA之间的作用模式进行了考察。在pH7.4,低离子强度(30 mmol/L NaCl)及恒温37℃条件下反应35 min,大黄素的荧光强度随DNA加入浓度的增加而递减,紫外... 通过分子荧光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粘度分析以及与溴化乙锭的竞争性实验对大黄素与DNA之间的作用模式进行了考察。在pH7.4,低离子强度(30 mmol/L NaCl)及恒温37℃条件下反应35 min,大黄素的荧光强度随DNA加入浓度的增加而递减,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380、475 nm处出现等吸收点并红移5nm,表明大黄素与ctDNA形成了复合物,两者之间的作用模式为嵌入式。同时,腺嘌呤与大黄素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呈现出与DNA相似的荧光猝灭现象,表明大黄素已嵌入碱基对之间,破坏了腺嘌呤与胞嘧啶的氢键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DNA 嵌入式 荧光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溴化乙锭 猝灭
下载PDF
水铁矿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吸附固持作用
13
作者 麦富生 李晓雯 +5 位作者 吕睿 沈倩 杨健 赵好轩 VAHATALO Anssi V. 肖宜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635,共9页
基于水解法将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合成了一种水铁矿,通过不同浓度水铁矿与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混合避光培养实验,研究了水铁矿对土壤DOM的吸附固持作用。结果表明:在水铁矿浓度为10~30 g·L^(-1)范围内,水铁矿对土壤DOM的吸附能力... 基于水解法将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合成了一种水铁矿,通过不同浓度水铁矿与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混合避光培养实验,研究了水铁矿对土壤DOM的吸附固持作用。结果表明:在水铁矿浓度为10~30 g·L^(-1)范围内,水铁矿对土壤DOM的吸附能力与其浓度呈正相关。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DOM的光谱斜率(S_(275-295))显著降低,表明水铁矿优先吸附土壤DOM中的大分子芳香族化合物。三维荧光光谱耦合平行因子模型(EEM-PARAFAC)分析表明,土壤DOM包含类腐殖质组分(C1)(Ex/Em=240/410)、类色氨酸组分(C2)[Ex/Em=290(240)/350]及类酪氨酸组分(C3)(Ex/Em=270/300)3种荧光组分。3种组分荧光强度均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呈现明显降低趋势,且类腐殖质组分的下降最为明显。被水铁矿吸附后,土壤DOM的腐殖化指数(HIX)显著降低且生物源指数(BIX)明显升高,表明随着吸附作用的进行,土壤DOM的腐殖质组分相对占比下降,而自生源组分相对占比上升。研究表明,水铁矿对土壤DOM有显著的吸附固持作用,且对大分子腐殖质物质吸附作用强于对小分子类蛋白组分,水铁矿对土壤DOM分子的固持作用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的生物可利用度,改善土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铁矿 溶解性有机质 土壤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下载PDF
高分子化8-羟基喹啉及其Cu(Ⅱ)配合物的制备与光谱性质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海湖 陈小幺 +3 位作者 胡伟达 杨恩宇 李鸿辉 李小甫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83-286,共4页
制备了水溶性高分子化 8 羟基喹啉及其Cu(Ⅱ )配合物 ,在其水溶液的UV vis谱图上可观察到π→π 跃迁谱带 ,同时还发现高分子化 8 羟基喹啉的Cu(Ⅱ )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高分子化 Cu(Ⅱ)配合物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下载PDF
混凝沉淀及高级氧化工艺处理嘧啶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衣雪松 孙力平 +3 位作者 路远 吕建波 安莹 张浩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0,共4页
采用混凝沉淀及高级氧化两步工艺对嘧啶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0℃,pH为3.5,Fe2+的投加量为64mmol·L-1时,Fenton试剂对的嘧啶转化率达74.89%,COD去除率达42.16%;而混凝工艺及H2O2氧化工艺的最高嘧啶去除率分别仅... 采用混凝沉淀及高级氧化两步工艺对嘧啶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0℃,pH为3.5,Fe2+的投加量为64mmol·L-1时,Fenton试剂对的嘧啶转化率达74.89%,COD去除率达42.16%;而混凝工艺及H2O2氧化工艺的最高嘧啶去除率分别仅为21.59%和20.20%。通过处理前后的UV/Vis吸收光谱图比较,进一步表明Fenton试剂对嘧啶废水有理想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沉淀 FENTON试剂 COD 去除率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下载PDF
Ag负载ZnS光催化剂的制备与光催化制氢 被引量:4
16
作者 姚忠平 李春香 +2 位作者 吴昫江 罗霄 姜兆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0-103,共4页
为实现光催化制氢,通过模板剂水热合成和浸渍还原法制备出Ag负载ZnS光催化剂.利用XRD、SEM和UV-vis对样品进行结构和光学性质表征,利用光催化分解Na2S+Na2SO3溶液制氢评价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模板剂质量浓度较低而硫源和... 为实现光催化制氢,通过模板剂水热合成和浸渍还原法制备出Ag负载ZnS光催化剂.利用XRD、SEM和UV-vis对样品进行结构和光学性质表征,利用光催化分解Na2S+Na2SO3溶液制氢评价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模板剂质量浓度较低而硫源和锌源较多时,样品为棒状,主要以立方闪锌矿结构存在;反之,样品主要为球状,以纤维锌矿结构和闪锌矿结构共存.碱性条件下,样品成球状,以立方闪锌矿结构存在.EDS分析表明,少量的Ag负载到ZnS样品表面.实验中制备的样品A为混晶结构,其对应的吸收光谱红移最大,同时负载Ag有利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制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光催化剂 Ag负载 uv-vis吸收光谱 光催化制氢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红色绿柱石的光谱特征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雪 亓利剑 +1 位作者 周征宇 孙对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7-521,共5页
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方法,配合紫外可见光谱技术(UV-Vis)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美国犹他州天然红色绿柱石及俄罗斯水热法合成红色绿柱石的宝石学特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中红外光谱(MIR)特征及近红外光谱(NIR)特征进行... 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方法,配合紫外可见光谱技术(UV-Vis)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美国犹他州天然红色绿柱石及俄罗斯水热法合成红色绿柱石的宝石学特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中红外光谱(MIR)特征及近红外光谱(NIR)特征进行了综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宝石学测试方法很难将上述两类宝石区别开来;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对鉴定天然和合成红色绿柱石的能力很有限;同时这两种宝石的中红外吸收光谱(MIR)没有明显的特征差异,其吸收位置和吸收强度基本一致。但在2 000~9 000cm-1红外波段,天然红色绿柱石与水热法合成红色绿柱石的吸收频率差异明显,因此具有独特的鉴别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天然红色绿柱石在3 500~4 000cm-1之间没有强吸收峰,几乎不含结构水,但在3 300~3 600cm-1之间有非常弱的吸收带(峰值为3 418cm-1),因此有可能有其他形式的水。水热法合成红色绿柱石样品的近红外光谱特征表明,其在3 500~4 000cm-1之间及5 000~5 800cm-1之间均显示有强烈的水的振动吸收:其在5 000~5 800cm-1有弱的Ⅰ型水吸收峰和强Ⅱ型水吸收峰,可以归属为分子水的弯曲和伸缩的合频振动;其在7 000~7 500cm-1之间显示的弱Ⅰ型水的吸收峰和强的Ⅱ型水的吸收峰可以归属为水的倍频振动。因此,水热法合成红色绿柱石中的结构水归属Ⅰ型水与Ⅱ型水的混合型,其在3 500~4 000及5 000~5 800cm-1范围水的近红外吸收光谱特征可作为区别天然和水热法合成红色绿柱石的依据。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中红外光谱以及近红外光谱等光谱分析手段可以初步判断红色绿柱石中是否含水、水的赋存状态、以及不同类型水的相对强度和频率,为区分天然与水热法合成红色绿柱石提供诊断性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红色绿柱石 近红外光谱 uv-vis吸收光谱 结构水 综合鉴定
下载PDF
光谱法与分子对接研究槲皮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特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荣荣 朱靖博 +2 位作者 寇自农 丁燕 王琳琳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3-98,共6页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及分子对接研究了槲皮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槲皮素对BSA有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加入槲皮素后BSA的紫外图谱发生变化,荧光猝灭常数Ksv与温度呈负相关,22℃的猝灭速率Kq为1.68×...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及分子对接研究了槲皮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槲皮素对BSA有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加入槲皮素后BSA的紫外图谱发生变化,荧光猝灭常数Ksv与温度呈负相关,22℃的猝灭速率Kq为1.68×1013 L/(mol·s),说明槲皮素对BSA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范畴。22℃时槲皮素与B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K为6.93×105 L/mol,结合位点数n为1.1467。热力学参数表明二者的结合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同步荧光光谱表明槲皮素与BSA的结合影响BSA的构象。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结合在BSA的亚结构区域II(siteⅠ)中,主要通过疏水作用结合同时还存在氢键及静电作用力,槲皮素与Trp-213氨基酸残基的作用距离更近,分子对接研究结果与光谱实验结果对应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牛血清白蛋白(BSA) 荧光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金电极表面聚赖氨酸固定微过氧化物酶-11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凤彬 郑军伟 +4 位作者 李晓伟 季媛 高颖 邢巍 陆天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268-2270,共3页
通过聚赖氨酸修饰将微过氧化物酶 -1 1 ( MP-1 1 )固定在金电极表面 ,制备成 MP-1 1修饰电极 .修饰在电极表面上的 MP-1 1的血红素活性中心与电极之间可进行直接的电子传递反应 ,其氧化还原式电位为-0 .3 9V.该修饰电极对氧的还原具有... 通过聚赖氨酸修饰将微过氧化物酶 -1 1 ( MP-1 1 )固定在金电极表面 ,制备成 MP-1 1修饰电极 .修饰在电极表面上的 MP-1 1的血红素活性中心与电极之间可进行直接的电子传递反应 ,其氧化还原式电位为-0 .3 9V.该修饰电极对氧的还原具有电催化活性 .当 MP-1 1与咪唑发生轴向配位反应时 ,其氧化还原式电位发生负移 ,此时对氧的还原不再具有电催化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电极 聚赖氨酸 微过氧化物酶-11 电化学 咪唑 电催化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生物分子
下载PDF
合成镁橄榄石的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范建良 郭守国 +1 位作者 史凌云 刘学良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31-1434,共4页
人工合成的镁橄榄石具有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能,使其在诸多领域得到应用,其中蓝紫色合成镁橄榄石被用作坦桑石的替代品进入珠宝市场,引起了珠宝行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的定量分析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的颜色成因分析,得... 人工合成的镁橄榄石具有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能,使其在诸多领域得到应用,其中蓝紫色合成镁橄榄石被用作坦桑石的替代品进入珠宝市场,引起了珠宝行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的定量分析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的颜色成因分析,得出人工合成的蓝紫色镁橄榄石的主要成分为MgO和SiO2,并添加了致色金属元素钴和钒,组份相对简单,蓝紫色调的产生与钴离子有关;对合成橄榄石、天然橄榄石和坦桑石进行拉曼光谱(785nm)的定性分析,得到合成镁橄榄石与天然橄榄石都具有特征Si-O伸缩振动引起的拉曼位移820cm-1、853cm-1和961cm-1,而坦桑石中存在特征Si-O伸缩振动引起的拉曼位移866cm-1、923cm-1和1148cm-1,可有效鉴定该三种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橄榄石 坦桑石 橄榄石 X射线荧光光谱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拉曼光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