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 studies of metamorphic fluid-rock interactions in the Dabie Mountains 被引量:2
1
作者 傅斌 郑永飞 +2 位作者 李一良 肖益林 龚冰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9年第1期61-71,共11页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on mineral separates from high to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rocks at Huangzhen and Shuanghe in the eastern Dabie Mountains, East China. The δ18O values of ecl...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on mineral separates from high to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rocks at Huangzhen and Shuanghe in the eastern Dabie Mountains, East China. The δ18O values of eclogites cover a wide range of ?5‰ to+9‰, but the δD values of micas fall within a narrow range of ?85% to ?70‰. Both equilibrium and disequilibrium oxygen isotope fractionat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quartz and the other minerals, with reversed fractionations between omphacite and garnet in some eclogite samples. The δ18 O values of ?5‰ to ?1‰ for some of the eclogites represent the oxygen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their protoliths which underwent meteoric water-rock interaction prior to plate subduction. The preservation of oxygen isotope heterogeneity in the eclogites implies a channelized flow of fluids during progressive metamorphism caused by rapid subduction. Retrograde metamorphism has caused oxygen and hydrogen isotope disequilibria between some of the minerals, but the fluid for retrograde reactions was internally buffered in the stable isotope compos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rock interactions hydrogen isotopes oxygen isotopes ECLOGITES uhp metamorphism the Dabien Mountains
原文传递
超高压变质岩中柯石英—石英相变动力学研究的评述 被引量:3
2
作者 章军锋 金振民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10,共5页
含柯石英超高压变质岩的发现是陆壳岩石向地慢深部俯冲的岩石学证据,也揭示了深部变质沉积物折返地表的可能性。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和折返机制是当前地球科学中最有挑战性的前沿课题之一,具有深刻的大陆动力学意义。文中讨论和总结了... 含柯石英超高压变质岩的发现是陆壳岩石向地慢深部俯冲的岩石学证据,也揭示了深部变质沉积物折返地表的可能性。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和折返机制是当前地球科学中最有挑战性的前沿课题之一,具有深刻的大陆动力学意义。文中讨论和总结了世界上8个典型超高压变质岩地区的柯石英和柯石英假像特征,以及近10年来关于柯石英的显微结构、相变动力学和流变学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石英 超高压变质 相变动力学 石英
下载PDF
激光显微探针^(40)Ar-^(39)Ar定年技术——大别山朱家冲榴闪岩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邱华宁 徐义刚 +2 位作者 云建兵 王强 赵令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18-1124,共7页
高空间分辨率紫外激光显微探针40Ar-39Ar定年技术在钾矿物环带、次生加大边、多世代矿物和难分选矿物之年代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南大别山朱家冲榴辉岩经过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形成榴闪岩。本文利用激光显微探针40Ar-39Ar定... 高空间分辨率紫外激光显微探针40Ar-39Ar定年技术在钾矿物环带、次生加大边、多世代矿物和难分选矿物之年代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南大别山朱家冲榴辉岩经过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形成榴闪岩。本文利用激光显微探针40Ar-39Ar定年技术成功测定了朱家冲榴闪岩之石榴子石环外的角闪石"绿眼圈"年龄为217±3Ma,石榴子石环内的多硅白云母年龄265±3Ma,环外的钠云母年龄223±4Ma。榴闪岩基质激光阶段加热40Ar-39Ar分析,获得高温阶段坪年龄为230Ma。多硅白云母年龄可能指示朱家冲榴辉岩超高压变质作用发生在265Ma之前;基质年龄代表了退变质作用峰期发生于230Ma;而217Ma角闪石"绿眼圈"为退变质作用晚期产物。这些40Ar-39Ar年龄印证了岩石薄片观察的矿物结晶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显微探针 40Ar-39Ar定年 榴辉岩 榴闪岩 退变质作用 大别山
下载PDF
The Key Influence of Fluid in Metamorphic Rock Preserves, Mineral Assemblages, Compositions and Structures: Study from High-Pressure Eclogite and Its Amphibolization in the Western Dabie Mountains,Central China
4
作者 LOU Yuxing ZHANG Cong +2 位作者 WEI Chunjing LIU Xiaochun WANG W-(RZ)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S1期228-230,共3页
The most of high/ultrahigh-pressure(HP/UHP)terranes of the world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occurrence of numerous pods,lenses or layered blocks of eclogite and amphibolites(e.g.O’Brien,1997;Elvevold and Gilotti,2000;Z... The most of high/ultrahigh-pressure(HP/UHP)terranes of the world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occurrence of numerous pods,lenses or layered blocks of eclogite and amphibolites(e.g.O’Brien,1997;Elvevold and Gilotti,2000;Zhang et al.,2003;and references there in).Field and petrological features suggest that amphibolites shou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 Mineral Assemblages Study from High-Pressure Eclogite and Its Amphibolization in the Western Dabie Mountains Central China The Key Influence of Fluid in Metamorphic rock Preserves Compositions and Structures
下载PDF
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多期变质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4
5
作者 刘良 廖小莹 +3 位作者 张成立 陈丹玲 宫相宽 康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34-1656,共23页
在岩相学观察和锆石CL图像研究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原位微区定年分析方法,本文确定北秦岭清油河退变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时代为490±6Ma,退变质时代为453±9Ma,原岩形成时代为655±9Ma;松树沟超高压长英质片麻岩的峰期变质... 在岩相学观察和锆石CL图像研究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原位微区定年分析方法,本文确定北秦岭清油河退变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时代为490±6Ma,退变质时代为453±9Ma,原岩形成时代为655±9Ma;松树沟超高压长英质片麻岩的峰期变质时代为497±8Ma,两期退变质时代分别为448±4Ma和421±2Ma,原岩形成时代上限832±25Ma;寨根石榴石辉石岩的峰期变质时代为498±2Ma,中压麻粒岩相退变质时代为450±3Ma,角闪岩相退变质时代为426±1Ma,原岩形成时代为573±40Ma;西峡北榴闪岩的角闪岩相变质时代为423±3Ma,原岩形成时代为843±7Ma。新确定的这些岩石的峰期变质时代与前人已报导的区内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峰期变质时代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结合区内高压-超高压岩石不仅分布在秦岭岩群北缘的官坡-双槐树一带,而且断续出露在秦岭岩群中部或偏南侧的清油河北-松树沟-寨根北甚至西峡北东西一线,进一步表明它们应是同一期构造地质事件的产物。北秦岭已发现的全部正变质的高压-超高压岩石均呈透镜体状分布在围岩片麻岩中,松树沟超高压长英质片麻岩的原岩为典型的陆壳沉积物,因此,这些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形成可能都是陆壳俯冲-深俯冲作用的产物。结合岩相学观察、锆石CL图像和锆石U-Pb定年表明,这些高压-超高压岩石在~500Ma经历了峰期变质作用后,又分别在~450Ma和~420Ma遭受了中压麻粒岩相和或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的叠加,充分说明这些高压-超高压岩石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由陆壳俯冲-深俯冲、之后连续两次抬升的构造演化过程。另外,本次研究新获得的这些岩石的原岩形成时代介于843±7Ma~573±40Ma之间,结合官坡榴辉岩的原岩形成时代为791~814Ma以及松树沟榴闪岩原岩时代为787±16Ma的研究,共同表明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原岩形成时代均为新元古代,因此,限定俯冲-深俯冲的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秦岭 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多期变质时代 大陆深俯冲作用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中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和榴辉岩有关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23
6
作者 匡少平 凌文黎 张本仁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84-595,共12页
根据近年来积累的文献资料及研究讨论指出:①大别造山带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可分成两大类,一类以任家湾、童家冲、祝家铺、道士冲、青山、沙河等辉石辉长岩类为代表,它们具有相同的特征和成岩年龄,可能与华北、华南地块聚敛碰撞产生的... 根据近年来积累的文献资料及研究讨论指出:①大别造山带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可分成两大类,一类以任家湾、童家冲、祝家铺、道士冲、青山、沙河等辉石辉长岩类为代表,它们具有相同的特征和成岩年龄,可能与华北、华南地块聚敛碰撞产生的岛弧或大陆岩浆岩有关;另一类以铙钹寨、大化坪、碧溪岭和毛屋岩体为代表,虽然它们的成岩年龄均在前寒武纪,但却有着不同的成岩时代和成岩环境。②大别造山带榴辉岩等多属异地来源,具有不同的成岩年龄和复杂的原岩特点,它们是在变质杂岩的主体形成期(197~246Ma)混杂在一起的。③从榴辉岩等超高压岩石俯冲深度的估算方法观之,“成岩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法更为合理,吕古贤等(1998)经构造校正测算获得了大别造山带柯石英榴辉岩的形成深度为32.05~32.11km,并提出该柯石英榴辉岩是在这一地壳深处(或稍深一些)受强烈构造作用而形成的,这一认识有可能为大别造山带的构造格局和演化历史的研究开辟新的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镁铁质岩石 成岩年龄 榴辉岩 镁铁质岩 造山带
下载PDF
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的流体——来自苏鲁超高压变质岩岩石学、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研究的限定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泽明 沈昆 +1 位作者 赵旭东 石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985-1998,共14页
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岩石学、氧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和名义上无水矿物的研究表明,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在大陆地壳的俯冲与折返过程中起到多重的重要作用,并形成了复杂的流体演化过程:(1)大陆表壳岩通过与高纬度大气降水的交换作用被广... 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岩石学、氧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和名义上无水矿物的研究表明,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在大陆地壳的俯冲与折返过程中起到多重的重要作用,并形成了复杂的流体演化过程:(1)大陆表壳岩通过与高纬度大气降水的交换作用被广泛水化,并获得了异常低的氧同位素成分;(2)在水化陆壳物质的俯冲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进变质脱水反应,所释放的流体主要结合进了高压、超高压含水矿物和名义上无水超高压矿物;(3)在超高压变质过程中,以水为主的变质流体通过选择性的吸收使其盐度逐渐升高,并在峰期出现高密度、高盐度的H2O或CO2-H2O流体。有机质的分解反应在局部形成了以CO2、N2、CH4或它们的混合物为主要成分的变质流体;(4)名义上无水超高压矿物的结构水出溶是早期退变质流体的主要来源,并在局部富集形成了高压变质脉体;(5)透入性的中、低盐度水流体活动使超高压变质岩通过一系列的水化反应转变成角闪岩相变质岩;(6)沿韧性剪切带和脆性破碎带的强烈水流体活动为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和低压石英脉的形成提供了变质流体;(7)可变盐度的H2O或CO2-H2O流体是整个超高压变质岩形成与折返过程中的主要流体,但局部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形成了非极性的变质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深俯冲 超高压变质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中石英脉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徐莉 孙晓明 +5 位作者 翟伟 梁金龙 梁业恒 沈昆 张泽明 汤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05-512,共8页
初步的岩相学和冷热台显微测温表明,CCSDHP-UHP岩石中石英脉和后期碳酸盐脉中含有3种流体包裹体:盐水溶液(NaCl-H2O)包裹体(Ⅰ类)、NaCl-CaCl2-H2O(Ⅱ类)和N2-CH4纯气相(Ⅲ类)包裹体,其中Ⅰ类盐水溶液包裹体可进一步分为中高盐度盐水溶... 初步的岩相学和冷热台显微测温表明,CCSDHP-UHP岩石中石英脉和后期碳酸盐脉中含有3种流体包裹体:盐水溶液(NaCl-H2O)包裹体(Ⅰ类)、NaCl-CaCl2-H2O(Ⅱ类)和N2-CH4纯气相(Ⅲ类)包裹体,其中Ⅰ类盐水溶液包裹体可进一步分为中高盐度盐水溶液包裹体(Ia)、中等盐度盐水溶液包裹体(Ib)和低盐度盐水溶液包裹体(Ic),而Ⅲ类为CCSD中首次发现;Ia、Ib和Ⅱ型流体包裹体主要以原生或假次生形式赋存在榴辉岩的石英脉或石英颗粒中,在角闪岩相的片麻岩及其石英脉中均未观察到,显示它们可能主要被捕获于榴辉岩的减压重结晶或退变质阶段,而Ic型包裹体分布广泛,表明其主体可能是在超高压变质岩折返过程的最晚阶段捕获的;N2-CH4纯气相包裹体均为原生包裹体,主要呈孤立和小群状与Ia和Ib类包裹体分布于榴辉岩中条带状石英脉中,可能主要是在高压-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条件下被捕获的;CCSD榴辉岩中石英脉的主体形成于板块折返有关的减压重结晶和退变质,而片麻岩中石英脉则主要来源于角闪岩相及其后期退变质作用;榴辉岩和片麻岩中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的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存在明显区别,但它们各自相似于其寄主岩石中的石英颗粒中包裹体,说明CCSD中HP-UHP岩石在板块折返过程中释放出的变质流体没有经过大规模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超高压变质岩 板块折返 石英脉 流体包裹体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下载PDF
大别—苏鲁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带构造演化 被引量:14
9
作者 索书田 钟增球 +1 位作者 周汉文 游振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71-82,共12页
大别—苏鲁是世界上超高压 (UHP) ( >2 .7GPa)和高压 (HP)变质岩石出露最为广泛的地区。通过区域研究 ,尤其是在选择的 30多个关键位置上不同尺度构造记录的深入观察 ,结合已有的可利用的变质、热事件及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分析 ,揭示... 大别—苏鲁是世界上超高压 (UHP) ( >2 .7GPa)和高压 (HP)变质岩石出露最为广泛的地区。通过区域研究 ,尤其是在选择的 30多个关键位置上不同尺度构造记录的深入观察 ,结合已有的可利用的变质、热事件及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分析 ,揭示出它们曾遭受过一个复杂的从深俯冲到折返构造演化历程 ,识别出 5个主要的构造变质事件 :( 1)由块状榴辉岩中发育的微弱面理和线理所代表的第 1期变形变质事件 (D1) ;( 2 )面状榴辉岩中发育的含拉伸线理的透入性主面理、中小型鞘状褶皱及网络状韧性剪切带 ,代表第 2期构造变质事件 (D2 ) ;( 3)第 3期变形事件主体发生于麻粒岩 /角闪岩相后成合晶形成之后 ,主要构造记录是区域性陡倾斜面理及不均一置换的成分层、榴辉岩透镜体及布丁群、面理内褶皱、网状韧性剪切带系统以及减压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混合岩和含榴花岗质岩石组构 ;( 4)区域性的碰撞期后地壳韧性薄化及剪张作用 (D4)形成缓倾斜角闪岩相主面理及线理、穹状及弧形构造和多层韧性拆离带 ,它们主导了现今观察到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带的区域构造几何图像 ;( 5 )第 5期构造热事件 (D5)表现为不均一断块抬升、红色沉积盆地发育及大规模的岩体和岩脉就位 ,代表造山晚期的构造揭顶及坍陷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苏鲁区 构造演化 超高压(uhp)岩石 大陆深俯冲 折返 造山带流变学 变形分 解作用
下载PDF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变形分解作用对榴辉岩透镜体群发育的影响——以碧溪岭地区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索书田 钟增球 +1 位作者 周汉文 游振东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22,共8页
确定超高压变质岩体的大小、分布、构造关系及变质演化 ,是理解超高压变质岩形成和折返动力学过程的关键。在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 ,榴辉岩及变质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 ,一般成厘米至公里尺度的布丁或透镜体 ,散布于片麻岩及面理... 确定超高压变质岩体的大小、分布、构造关系及变质演化 ,是理解超高压变质岩形成和折返动力学过程的关键。在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 ,榴辉岩及变质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 ,一般成厘米至公里尺度的布丁或透镜体 ,散布于片麻岩及面理化含榴花岗岩内。区域系统性的岩石学及构造学观察 ,尤其是在安徽省碧溪岭区 1∶ 1万比例尺的精细制图中证实 ,榴辉岩及其它超高压变质岩透镜体群的形成 ,主要是多期及递进变形分解作用的结果 ,造成了网络状线形强应变带与透镜状弱应变域流变学组合型式。榴辉岩与围岩片麻岩的过渡关系也证实 ,超高压变质的榴辉岩体是“原地”形成的。榴辉岩体的形态、大小及空间分布规律特征 ,不支持超高压变质带岩石属构造混杂岩的推论 ,而是反映了超高压及角闪岩相条件下不均匀韧性流动的应变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透镜体 超高压变质岩 变形分解作用 流变学型式 大别-苏鲁区 碧溪岭地区 空间分布
下载PDF
Petrology of the Non-mafic UHP Metamorphic Rocks from a Drillhole in the Southern Sulu Orogenic Belt,Eastern-Central China 被引量:11
11
作者 ZHANG Zeming, XU Zhiqin and XU Huifen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26 Baiwanzhuang Rd., Beijing 100037 E-mail: zzm@ccsd.org.c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73-186,共14页
The Drillhole ZK703 with a depth of 558 m is located in the Donghai area of the southern Sulu ultrahigh-pressure (UHP) metamorphic belt, eastern China, and penetrates typical UHP eclogites and various non-mafic rocks,... The Drillhole ZK703 with a depth of 558 m is located in the Donghai area of the southern Sulu ultrahigh-pressure (UHP) metamorphic belt, eastern China, and penetrates typical UHP eclogites and various non-mafic rocks, including peridotite, gneiss, schist and quartzite. Their protoliths include ultramafic, mafic, intermediate, intermediate-acidic, acidic igneous rocks and sediments. These rocks are intimately interlayered, which are meters to millimeters thick with sharp and nontectonic contacts, suggesting in-situ metamorphism under UHP eclogite facies conditions. The following petrologic features indicate that the non-mafic rocks have experienced early-stage UHP metamorphism together with the eclogites: (1) phengite relics in gneisses and schists contain a high content of Si, up to 3.52 p.f.u. (per formula unit), while amphibolite-facies phengites have considerably low Si content (<3.26 p.f.u.); (2) jadeite relics are found in quartzite and jadeitite; (3) various types of symplectitic coronas and pseu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 metamorphism non-mafic rock drillhole Dabie-Sulu orogenic belt eastern-central China
下载PDF
Discovery of low grade metamorphic volcanic rock sheets within UHP in Dabie Mts. and its implications 被引量:10
12
作者 DONG Shuwen, WANG Xiaofeng and HUANG Dezhi1.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CAGS), Beijing 100037, China 2. 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 of CAGS, Beijing 100081 +1 位作者 China 3. Anhu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ciences, Hefei 230001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7年第14期1199-1203,共5页
THE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zone (UHP), outcropping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Dabie Mts. with an area of about 1000 km^2, may be the largest one in the world. The forma-tion and exhumation mechanism of the UHP... THE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zone (UHP), outcropping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Dabie Mts. with an area of about 1000 km^2, may be the largest one in the world. The forma-tion and exhumation mechanism of the UHP rocks become a hot point in the study of continen-tal orogen. The first finding of the Shiqiao structural window, which is composed of 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zone (uhp) low grade METAMORPHIC rock SHEETS DABIE Mts.
原文传递
安徽碧溪岭地区超高压变质地质演化——1∶10000填图初步总结 被引量:8
13
作者 庄育勋 高天山 汤加富 《安徽地质》 2000年第3期166-172,共7页
通过对大别山碧溪岭地区1∶10000地质填图,基本查明了区内地质体的分布特征及地质演化历史。该区的UHP变质岩系主要由浅色榴辉岩系、深色(基性)榴辉岩系及(石榴)斜长片麻岩系列组成,其原岩相当于一套中基性火山-沉积岩系。未受UH... 通过对大别山碧溪岭地区1∶10000地质填图,基本查明了区内地质体的分布特征及地质演化历史。该区的UHP变质岩系主要由浅色榴辉岩系、深色(基性)榴辉岩系及(石榴)斜长片麻岩系列组成,其原岩相当于一套中基性火山-沉积岩系。未受UHP变质的花岗质岩石主要为片麻状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与UHP变质岩系呈构造拼置关系,其原岩可能为花岗闪长斑岩经不同程度的糜棱岩化改造,再经深熔-交代作用形成。地质演化事件可概括为:在中-晚元古代一套火山-沉积表壳岩岩系经再循环作用被带到上地幔-下地壳,经历UHP变质作用;随后在7亿年左右,花岗闪长斑岩侵位,并在后期的大规模韧性剪切作用下与超高压变质岩构造拼置在一起;在印支期发生深熔交代作用,形成半原地型的花岗岩系,并上升到地壳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变质岩系 重熔花岗岩 构造拼置 地质演化
下载PDF
北秦岭双龙-夏馆地区大面积榴闪岩的发现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翟文建 郭君功 +5 位作者 杨俊峰 何凯 赵韵文 翟文芳 李兰兰 王小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52-1068,共17页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在北秦岭双龙-夏馆地区精确圈定出大面积榴闪岩,榴闪岩常以似层状、条带状、豆荚状和透镜状产于秦岭岩群郭庄岩组混合片麻岩内,空间上可划分三个带:南带与松树沟一带的麻粒岩构成一个较宽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在北秦岭双龙-夏馆地区精确圈定出大面积榴闪岩,榴闪岩常以似层状、条带状、豆荚状和透镜状产于秦岭岩群郭庄岩组混合片麻岩内,空间上可划分三个带:南带与松树沟一带的麻粒岩构成一个较宽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北带则与官坡-双槐树一带的榴辉岩构成一线,而中带向西可能延伸至丹凤大寺沟一带。区内榴闪岩主体受秦岭岩群郭庄岩组的展布形态控制,呈面状遍布于整个郭庄岩组内,而非局限于某一侧或两侧,暗示秦岭岩群可能整体卷入早古生代的俯冲和碰撞作用。野外宏观特征、岩相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榴闪岩原岩为辉长岩,成岩年龄为654.1±5.6Ma、656.1±6.7Ma,获得峰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年龄为472.9±6.0Ma、485.0±33.0Ma,其后分别在455.4±9.0Ma、416.7±1.9Ma和401.1±6.2Ma遭受了多期次退变作用的叠加。结合区域研究成果,初步认为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基性岩石的原岩至少存在于新元古代中期和晚期,其成岩时代分别与扬子地块北缘新元古代中、晚期的镁铁-超镁铁质岩床群一致,并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而两者是否为同一大地构造背景下的同期侵位的产物,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秦岭 双龙-夏馆地区 榴闪岩 秦岭岩群 郭庄岩组 高压-超高压岩石 锆石U-PB测年
下载PDF
大陆深俯冲过程中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氧同位素剖面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泽明 肖益林 +1 位作者 赵旭东 石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941-1951,共11页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深5158m,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该钻孔钻进了一个超高压变质岩片,其主要榴辉岩、片麻岩、超基性岩和少量石英和片岩组成。基于连续样品的详细氧同位素分析可得出下列认识:(1)各种变质矿物的氧同位素成分...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深5158m,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该钻孔钻进了一个超高压变质岩片,其主要榴辉岩、片麻岩、超基性岩和少量石英和片岩组成。基于连续样品的详细氧同位素分析可得出下列认识:(1)各种变质矿物的氧同位素成分具有很大的变化,其中石榴石为-7.4-+6.2‰,绿辉石为-5.2-+6.5‰,白云母为-4.4-+7.1‰,斜长石为-3.1-+7.6‰,钾长石为4.8-8.3‰,石英为-2.8-+9.6‰。(2)整个钻孔剖面的氧同位素成分是连续和逐渐的变化的,而且与岩石类型无关,氧同位素亏损岩石产出的最大深度为3320m。这个深度之下的岩石均具有正常变质岩的氧同位素值。(3)氧同位素明显亏损的变质岩大多出现在正、副片麻岩及其与榴辉岩的互层带。(4)榴辉岩矿物大多具有平衡的氧同位素分异,大多数高压和低压石英脉体具有与它们的围岩类似的氧同位素成分。(5)利用石英-石榴石氧同位素温度计,所获得的榴辉岩变质温度为598-909℃,片麻岩的变质温度为550-786℃。基于这些事实,并结合氧同位素亏损变质岩在地表和浅钻孔中的广泛分布,可以得出以下重要结论:(1)在苏鲁造山带,有大量的表壳岩石与巨量的寒冷气候下的大气降水发生过交换作用,这为新元古代全球冰期的存在提供了重要证据。(2)许多呈厚层产出的花岗质片麻岩具有正常变质岩的氧同位素成分,并缺少超高压变质作用证据。(3)在大陆深俯冲和折返过程中,只存在通道式的水-岩相作用和非常有限的流体活动,与高压退变质有关的流体是原地形成的。(4)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环境下形成的双峰式岩浆活动为大气降水与表壳岩之间的热液蚀变提供了热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超高压变质岩 流体-石相互作用 苏鲁造山带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00~2000m测井磁化率和磁三分量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红杰 潘和平 +2 位作者 骆淼 李清松 赵卫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8-614,共7页
对比分析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100~2 000 m测井磁化率与岩心样本磁化率的测量结果,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测井磁化率统计结果表明CCSD主孔100~2 000 m超高压变质岩的磁化率从高至低依次为:蛇纹岩、石英榴辉岩、金红石榴辉岩... 对比分析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100~2 000 m测井磁化率与岩心样本磁化率的测量结果,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测井磁化率统计结果表明CCSD主孔100~2 000 m超高压变质岩的磁化率从高至低依次为:蛇纹岩、石英榴辉岩、金红石榴辉岩、正片麻岩、退变质榴辉岩、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副片麻岩、绿泥石角闪岩、角闪岩.由CCSD主孔100~2 000 m磁三分量测量数据得到磁异常的△Bz、△BH和△BT值,结合前人所做的岩石学研究分析发现:主孔530~575 m的磁异常主要由岩石的金红石矿化、钛磁铁矿化和磁铁矿化引起,604~643 m和652~678 m的磁异常主要由岩石的蛇纹石化引起;钻孔中岩层的磁化率对磁三分量异常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高磁化率岩层都表现出较大的磁三分量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 超高压变质岩 测井 磁化率 磁三分量
下载PDF
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0~2050m)岩心的氧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泽明 肖益林 +1 位作者 Jochen HOEFS 高勇军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9-297,共9页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的东海地区。该钻孔 0~ 2 0 5 0m井段钻遇的岩石主要是榴辉岩、正片麻岩、副片麻岩和石榴石橄榄岩。激光原位氧同位素研究表明 ,变质矿物的δ18O值具有显著的不均一性 ,从 - 6 .8‰...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的东海地区。该钻孔 0~ 2 0 5 0m井段钻遇的岩石主要是榴辉岩、正片麻岩、副片麻岩和石榴石橄榄岩。激光原位氧同位素研究表明 ,变质矿物的δ18O值具有显著的不均一性 ,从 - 6 .8‰变化至 + 7.5‰。空间上看 ,从近地表至 10 0 0m深度δ18O值逐渐降低 ,向更深处又逐渐升高。位于钻孔 110 0~ 16 0 0m深度之间的正片麻岩是新元古代花岗岩体 ,该岩体的侵入为表壳岩与低氧同位素大气降水之间的水岩交换作用提供了热源 ,并导致岩体附近的围岩发生了最强烈的水岩蚀变 ,因此具有极低的氧同位素值。研究还显示 ,在厘米尺度内 ,大多数超高压变质矿物之间具有平衡的氧同位素组成 ,所获得的超高压峰期变质温度为 70 0~ 882℃ ,与矿物之间的主元素交换温度计获得的结果基本相同。超高压变形与变质分异、高压退变质作用及其伴生的局部流体活动可能是造成超高压变质矿物氧同位素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研究进一步证明 ,超高压变质岩原岩的异常低氧同位素特征在大陆板块的俯冲与折返过程中得以较好保存 ,在超高压变质前期、同期和后期均没有大规模的透入性流体活动发生。与围岩呈构造接触关系的石榴石橄榄岩具有正常地幔岩的氧同位素成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作用 氧同位素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岩心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下载PDF
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长城系巴什库尔干岩群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曹玉亭 刘良 +5 位作者 王超 康磊 杨文强 梁莎 廖小莹 王亚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47-1459,共13页
采用LA-ICP-MS微区原位锆石U-Pb同位素测定技术,测得木纳布拉克地区原划长城系巴什库尔干岩群红柳泉组的二云二长片麻岩和扎斯勘赛河组二云石英片岩的原岩形成年龄分别介于498~840Ma和500~647Ma之间,表明这2种岩石原岩的形成时代均为... 采用LA-ICP-MS微区原位锆石U-Pb同位素测定技术,测得木纳布拉克地区原划长城系巴什库尔干岩群红柳泉组的二云二长片麻岩和扎斯勘赛河组二云石英片岩的原岩形成年龄分别介于498~840Ma和500~647Ma之间,表明这2种岩石原岩的形成时代均为新元古代,而不是之前认为的中元古代。另外,红柳泉组二云二长片麻岩边部锆石表现为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型稀土配分模式,其Th/U值大部分小于0.1,为变质锆石,测得其变质时代为498±4Ma,与该地区高压麻粒岩的峰期变质时代(486±5Ma)一致,且与南阿尔金阿尔金岩群中的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峰期变质时代一致,推断其为阿尔金俯冲碰撞引发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属于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一部分。通过原岩残留碎屑锆石的年代学对比,发现研究区内这2种岩石及已发现的高压麻粒岩均具有与阿尔金岩群相似的锆石年龄信息,表明本区红柳泉组和扎斯勘赛河组的这3种岩石不应再划归为中元古代的长城系巴什库尔干岩群,将其归属为阿尔金岩群更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阿尔金 高压-超高压岩石 长城系 巴什库尔干岩群 LA-ICP-MS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柴北缘滩间山群构造对南祁连加里东造山及超高压变质岩折返的启示 被引量:6
19
作者 汪劲草 韦龙云 +2 位作者 郝森 韦安伟 王永东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5-586,共12页
柴北缘原滩间山群依构造与岩性可肢解为3部分:下岩组为岛弧中-基性火山岩系,已部分变形变质为绿片岩相糜棱岩;中岩组为弧后盆地喷流-沉积岩系,为锡铁山式铅锌矿床赋矿层位,已产生绿片岩相变形分解;上岩组为弱变形变质的紫红色含砾砂岩... 柴北缘原滩间山群依构造与岩性可肢解为3部分:下岩组为岛弧中-基性火山岩系,已部分变形变质为绿片岩相糜棱岩;中岩组为弧后盆地喷流-沉积岩系,为锡铁山式铅锌矿床赋矿层位,已产生绿片岩相变形分解;上岩组为弱变形变质的紫红色含砾砂岩。构造解析表明:应将原滩间山群下岩组置于上寒武统—下奥陶统,为洋-陆碰撞体制下产物;中岩组置于中—上奥陶统,为弧后盆地产物;上岩组置于下志留统,为陆-陆碰撞体制下前陆盆地产物。下岩组或中岩组与早元古界达肯大坂群以基底剥离断层接触,上岩组或达肯大坂群逆冲岩席与中岩组以上剥离断层接触,二剥离断层组成双重构造。在造山带伸展垮塌前,未含榴辉岩的达肯大坂群逆冲堆垛于滩间山群之上,且在后造山伸展中被上剥离断层挫失,仅局部可残存。造山带伸展之后,柴北缘叠加了板内造山,原滩间山群、推覆岩席、推覆断层、剥离断层一并转入豆荚状倒转向斜,并上叠晚泥盆世磨拉石盆地。在造山带伸展期,阿尔金走滑断裂调节了柴北缘与南阿尔金超高压变质岩的早期折返,并在造山带后续多期次挤压与伸展体制下调节了超高压变质带的剥蚀出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间山群 南祁连造山带 超高压变质岩 折返机制 剥离断层 柴达木盆地北缘
下载PDF
大陆深钻超高压变质岩中可溶有机质的提取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饶竹 杨柳 +2 位作者 罗立强 詹秀春 方家虎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前可溶有机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沉积岩中。研究超高压变质岩中有机质有助于探索和研究超高压这种极端地质条件下有机质的来源、分布、保存和演化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大陆深钻超高压变质岩中可溶有机质含量非常低,为防止泥浆、钻井液及... 目前可溶有机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沉积岩中。研究超高压变质岩中有机质有助于探索和研究超高压这种极端地质条件下有机质的来源、分布、保存和演化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大陆深钻超高压变质岩中可溶有机质含量非常低,为防止泥浆、钻井液及碎样、提取、分析等过程带来污染,尽可能获取岩心样品原始的有机质信息,提高样品可溶有机质的提取效率,本文采用超声试剂、超声有机试剂等清洗手段消除可能污染,利用索氏抽提、超声抽提等连续抽提的方法提高抽提效率,并与可能存在的污染物类型进行对比研究,确保岩心抽提有机物为样品原始有机物,为进一步研究超高压变质岩中可溶有机质的赋存状态提供前提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 可溶有机质 样品污染 提取 大陆深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