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沽源火山盆地燕山期次流纹斑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沈光银 薛清波 《矿产与地质》 2011年第5期412-416,435,共6页
燕山期次流纹斑岩主要分布在沽源火山盆地盖层的上侏罗统张家口组火山岩中,活动时间以燕山晚期为主。次流纹斑岩体在空间分布上受断裂构造和燕山晚期火山构造控制,与铀钼矿化关系密切,矿化主要产在次流纹斑岩体接触带或其顶部的隐爆角... 燕山期次流纹斑岩主要分布在沽源火山盆地盖层的上侏罗统张家口组火山岩中,活动时间以燕山晚期为主。次流纹斑岩体在空间分布上受断裂构造和燕山晚期火山构造控制,与铀钼矿化关系密切,矿化主要产在次流纹斑岩体接触带或其顶部的隐爆角砾岩中。次流纹斑岩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呈岩株、岩墙、岩脉等形态产出。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次流纹斑岩属过铝质钙碱性岩石系列,具有高硅富碱特点,成岩构造环境为燕山晚期板内拉张环境,其成因类型为地壳重熔岩浆结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盆地 燕山晚期 次流纹斑岩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铀钼矿化
下载PDF
满洲里小尖山盆地铀钼矿化控制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阳正勇 周荣辉 +1 位作者 苏连驰 陈凯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5期265-269,308,共6页
满洲里地区的小尖山盆地与俄罗斯斯特列利措夫铀矿田、蒙古多尔诺特铀矿田处于同一大地构造单元,有着相似的地质背景。笔者在前人研究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对小尖山盆地铀钼矿化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其主要受构造、火山... 满洲里地区的小尖山盆地与俄罗斯斯特列利措夫铀矿田、蒙古多尔诺特铀矿田处于同一大地构造单元,有着相似的地质背景。笔者在前人研究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对小尖山盆地铀钼矿化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其主要受构造、火山岩岩性、侵入岩和蚀变等控制。据此,指出了盆地内断裂-火山构造结及燕山晚期斑岩接触带是今后开展找矿工作的重点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洲里 小尖山盆地 铀钼矿化 控制因素
下载PDF
聚类分析在534铀钼矿床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庆 张振强 《地质与资源》 CAS 2013年第4期326-329,共4页
聚类分析是对不同地质体或地质现象的某些共同属性的相似程度进行分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分为Q和R两种.通过对534铀钼矿床聚类分析,将矿区样品分为3组,这3组样品具有十分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东段深部的矿化蚀变具有矿根相特征,东段浅... 聚类分析是对不同地质体或地质现象的某些共同属性的相似程度进行分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分为Q和R两种.通过对534铀钼矿床聚类分析,将矿区样品分为3组,这3组样品具有十分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东段深部的矿化蚀变具有矿根相特征,东段浅部具有矿身相特征,而西段深部具有矿顶相特征.可以进一步推断,西段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铀钼矿床 地球化学 矿化
下载PDF
460大型铀-钼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8
4
作者 芮国桢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10年第3期149-154,163,共7页
460铀-钼矿床是冀北沽源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中找到的一个大型中低温热液斑岩型铀-钼矿床。文中阐述了该铀-钼矿床的地质特征,从区域成矿迁移过程和演化历史分析的角度,结合蚀变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对成矿物质来源进行探讨;总结了矿床的... 460铀-钼矿床是冀北沽源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中找到的一个大型中低温热液斑岩型铀-钼矿床。文中阐述了该铀-钼矿床的地质特征,从区域成矿迁移过程和演化历史分析的角度,结合蚀变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对成矿物质来源进行探讨;总结了矿床的3个主成矿期(24、88和122Ma),具有斑岩型、浸染型、网脉型和表生铀矿化3种矿化类型。对矿床特征及成因进行探讨。通过研究新近纪表生淋积作用在矿体上部地表处附近形成的次生富集带,总结出冀北火山岩地区铀-钼地质找矿工作靶区的判别依据,明确了寻找此类型铀-钼矿床或盲矿体的直接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60铀-钼矿床 成矿特征 成因探讨
下载PDF
右江盆地大际山U-(Mo)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微量元素迁移规律——对区域内U、Au成生关系的指示
5
作者 田建吉 刘畅 +1 位作者 吴玉 李秋实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434-449,共16页
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右江盆地,是全球第二大的卡林型Au矿(共伴生有Sb、Hg、Tl异常/矿化)矿集区,有着滇黔桂“金三角”的美誉。值得注意的是,该区除发育Au(-Sb-Hg-Tl)矿床外,还产有大量赋矿岩性和控矿构造相似的U矿床(点),成矿特色鲜明... 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右江盆地,是全球第二大的卡林型Au矿(共伴生有Sb、Hg、Tl异常/矿化)矿集区,有着滇黔桂“金三角”的美誉。值得注意的是,该区除发育Au(-Sb-Hg-Tl)矿床外,还产有大量赋矿岩性和控矿构造相似的U矿床(点),成矿特色鲜明。前人对该区Au矿开展了大量研究,而U矿研究较少,对U、Au的成生关系尚不清楚。基于此,文章选取右江盆地内典型的U矿床——大际山U-(Mo)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岩矿相学研究和地球化学分析,厘定了矿化的围岩蚀变为硫化、沥青质化、磷铝锶石化、硅化和伊利石化,揭示了矿化过程中Re、Tl、Mo、U、Cd、Ni、Co、As、Sb、MREE的相对富集。蚀变矿物组合及元素迁移规律约束大际山U-(Mo)矿床中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牛蹄塘组,成矿流体应为还原性有机流体与地表-近地表酸性、氧化性流体的混合,矿质沉淀发生在低温、酸性、还原环境中。综合分析认为,右江盆地内U、Au分布特征及矿床成因具有明显差异,二者应是不同成矿事件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蚀变特征 元素迁移规律 大际山u-(mo)矿床 u、Au成生关系 右江盆地
下载PDF
Multiple-Stage Mineralization in the Huayangchuan U-REE-Mo-Cu-Fe Ore Belt of the Qinling Orogen,Central China:Geological and Re-Os Geochronological Constraints 被引量:3
6
作者 Hongjun Jiang Chunsi Yang +3 位作者 Dequan Wang Hui Zheng Jie Li Huayong Che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93-204,共12页
The Huayangchuan ore belt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segment of Xiaoqinling Orogen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NCC),and hosts voluminous magmatism and significant U-REE-Mo-Cu-Fe polymetallic minera... The Huayangchuan ore belt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segment of Xiaoqinling Orogen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NCC),and hosts voluminous magmatism and significant U-REE-Mo-Cu-Fe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However,geochronological framework of the various mineralization phases in this region is poorly understood.Here,we present new Re-Os isochron ages on magnetite from the Caotan Fe deposit(2 675 ± 410 Ma,MSWD = 0.55),and on pyrite from the Jialu REE deposit(2 127 ± 280 Ma,MSWD = 1.9) and Yuejiawa Cu deposit(418 ± 23 Ma,MSWD =11.5),and Re-Os weighted average model age on pyrite from the Taoyuan Mo-U deposit(235 ± 14 Ma,MSWD = 0.17).These ages,combined with regional geology and mineralization ages from other deposits,suggest that mineralization in the Huayangchuan ore belt lasted from the Neoarchean to the Late Mesozoic.The mineralization corresponds to regional tectono-magmatic events,including the Neoarchean alkali magmatism(REE mineralization),Paleoproterozoic plagioclase-amphibolite emplacement(Fe mineralization),Paleoproterozoic pegmatite magmatism(U mineralization),Paleozoic Shangdan oceanic slab subduction-related arc magmatism(Cu mineralization),Early Mesozoic Paleo-Tethys Ocean subduction-related arc magmatism(Mo-U mineralization),and Late Mesozoic Paleo-Pacific oceanic plate subduction direction change-related Mo(-Pb) mineralization.We proposed that the Huayangchuan ore belt has undergone prolonged metallogenic evolution,and the magmatism and associated mineralization were controlled by regional geodynamic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 dating u-REE-mo-Cu-Fe mineralization Huayangchuan ore belt extra-long metallogenic history Qinling Orogen geochemist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