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效唑对杨梅枯枝病的影响及防治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方永 倪海枝 +3 位作者 王引 任正初 刘继红 王一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3-660,共8页
检测分析不同剂量多效唑施用后在杨梅叶片、根部、果实的残留情况,以及对叶片色泽、根系、果实品质的影响;综合分析多效唑与杨梅枯枝病发生的因果关系.并针对枯枝病发生特点,利用自主研发的混配药物进行综合防治试验,并对治愈植株果实... 检测分析不同剂量多效唑施用后在杨梅叶片、根部、果实的残留情况,以及对叶片色泽、根系、果实品质的影响;综合分析多效唑与杨梅枯枝病发生的因果关系.并针对枯枝病发生特点,利用自主研发的混配药物进行综合防治试验,并对治愈植株果实的农药残留进行随机检测.结果表明,重度、中度、轻度发病树叶片、根部多效唑含量差异显著,分别为叶片439.00,25.60,13.20μg/kg ,根部266.00,3.38,1.20μg/kg ,发病程度越高残留量越大;果实中均未检测到多效唑残留;500 mg/kg 高质量分数的多效唑处理使杨梅叶片气孔密度增大,气孔面积减小;T1(200 mg/kg),T2(300 mg/kg),T3(500 mg/kg)3个质量分数的多效唑连续施用与植株枯枝病轻度、中度、重度发生相对应,呈正相关;利用自主研发的混配药物对枯枝病发病植株进行防治效果显著.轻度发病树经3年连续治理后基本恢复正常生长,死树率为0,而作为对照的发病率为74.7%、死树率为21.6%;中度发病树治愈率均分别达90%以上,对照发病率为100%;严重发病树治愈率均在50%以上,对照在4年后全部死亡.经综合防治后恢复正常生长的植株果实的农药残留显著降低,克百威、甲胺磷、氧乐果和溴氰菊酯4个农药残留指标低于国家无公害标准的1~5倍,重金属铅的含量低于国家无公害标准的8倍.总之,多效唑施用后对杨梅可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即多效唑(中高浓度多次施用)—树势早衰—拟盘多毛孢菌寄生侵染—枯枝病出现—枯枝死树—病菌扩大繁殖并加速传播,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枯枝死树连续发生.而利用笔者的专利技术尽早采取综合防治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魁杨梅 多效唑 过量施用 枯枝病 防治
下载PDF
用红外热像法检测一些树木枝叶温度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斐 山本晴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14-2918,共5页
用红外热像非接触地检测物体的温度已经在许多领域得以应用,本研究旨在用该法检测树木的枝叶温度。通过阳光直射加热升温的过程,用红外热像监测一些树木枝叶的温度变化,检测到了由于水分含量和蒸腾强度的不同而造成不同枝叶部位的比热... 用红外热像非接触地检测物体的温度已经在许多领域得以应用,本研究旨在用该法检测树木的枝叶温度。通过阳光直射加热升温的过程,用红外热像监测一些树木枝叶的温度变化,检测到了由于水分含量和蒸腾强度的不同而造成不同枝叶部位的比热和潜热的差别。应用红外热像不仅可以检测这些树木叶温和枝叶枯死,而且还成功地探测到了断脉后北美枫香叶片的蒸腾衰减现象。专门设计的断脉试验使北美枫香(Liquidambar styraciflua L.)叶片局部水分亏缺和增温,使其成为研究叶温和蒸腾冷却的特殊材料。断脉叶片上温度梯度的存在使得热像拍摄更加容易,系统误差也小;同一叶片上断脉和未断脉裂片的可比性更高。此外还观测到了北美枫香断脉叶片上明显的高温区,这些高温区域与叶色变红部位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图像 一些绿化树木 切脉 叶温 枝叶枯死 蒸腾冷却衰减 叶变红
下载PDF
杨梅大棚设施抗逆栽培技术试验 被引量:3
3
作者 颜帮国 应良琴 陈方永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19期51-54,共4页
该项目以树龄20 a以上东魁杨梅枯枝病感病严重、树势衰退严重的联片果园为试验对象,采用大棚设施、薄肥多施、功能性元素均衡补给、适度修剪遮阴、全树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及温湿度调控等措施,经过近3年的努力,把从原来严重发病、基本... 该项目以树龄20 a以上东魁杨梅枯枝病感病严重、树势衰退严重的联片果园为试验对象,采用大棚设施、薄肥多施、功能性元素均衡补给、适度修剪遮阴、全树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及温湿度调控等措施,经过近3年的努力,把从原来严重发病、基本无收成的果园,全面整理成为树势基本恢复、产量渐进增长、果品优质高效的示范性果园。该栽培管理模式已经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吸引省内外各地同行前来交流考察,使来者感到杨梅的枯枝病防治可防可控可治愈。研究认为,要实践既有目的的技术关键在于专业协同、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实践创新应用的技术集成、因树制宜对症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设施栽培 枯枝病 衰退树 协同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