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中的叙述不可靠性解读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90-92,96,共4页
通过对小说叙事理论有关叙述不可靠性的分析,论述戏剧与小说叙事交流模式及其叙述不可靠性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第十二夜》剧本文本中奥丽维娅和托比老爷的不可靠叙述,旨在揭示不可靠叙述在戏剧文本中的功能及剧作者运用这一... 通过对小说叙事理论有关叙述不可靠性的分析,论述戏剧与小说叙事交流模式及其叙述不可靠性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第十二夜》剧本文本中奥丽维娅和托比老爷的不可靠叙述,旨在揭示不可靠叙述在戏剧文本中的功能及剧作者运用这一创作技巧的深层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第十二夜》 不可靠叙述
下载PDF
我秀故我在:从经典走向现代的莎士比亚爱情喜剧——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第十二夜》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伟民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5,共10页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话剧《第十二夜》在中国舞台上可称为一部理解莎氏喜剧精神的榜样。该剧利用现代舞台表现手段,大胆采用戏仿与拼贴的艺术表现手法,合理融入当下社会、世俗生活,在轻松、幽默、调侃、戏谑的喜剧氛围中,再现莎士比亚人...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话剧《第十二夜》在中国舞台上可称为一部理解莎氏喜剧精神的榜样。该剧利用现代舞台表现手段,大胆采用戏仿与拼贴的艺术表现手法,合理融入当下社会、世俗生活,在轻松、幽默、调侃、戏谑的喜剧氛围中,再现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精神,并提供给当下的我们在面对经典的过程中,如何演绎、对待、阐释经典的一次成功实践。表明中国在改编莎士比亚戏剧中已经完全成熟,能够借助于《第十二夜》的经典性,创造(秀)出了一部具有鲜明中国风格,得到青年观众普遍认同的莎士比亚戏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第十二夜》 拼贴 戏仿 互文性
下载PDF
《第十二夜》的狂欢化叙事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巧丽 《惠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94-97,共4页
莎士比亚《第十二夜》的狂欢化叙事特征首先体现在故事发生的时空,如第十二夜是圣诞假期结束前的最后一夜,也是狂欢的最后一夜,而故事发生的地点伊利里亚地方的风俗也具有狂欢的特质;其次是该剧的多重叙事特征,小丑和下人等成为叙事主体... 莎士比亚《第十二夜》的狂欢化叙事特征首先体现在故事发生的时空,如第十二夜是圣诞假期结束前的最后一夜,也是狂欢的最后一夜,而故事发生的地点伊利里亚地方的风俗也具有狂欢的特质;其次是该剧的多重叙事特征,小丑和下人等成为叙事主体,完成了权利的消解,体现了狂欢中的平民化特色;最后,对小丑话语的现代解读具有解构主义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十二夜》 狂欢化 解构主义 小丑
下载PDF
复调叙事与多元结构的现代杂糅——纳恩版《第十二夜》对莎士比亚原剧的电影改编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雪梅 潘清文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56-164,共9页
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文学不可分离,文字触碰人性与灵魂,光影呈现世间喧嚣与静默。“复调叙事”原是巴赫金用以分析小说的文学研究术语,近年来愈来愈多的研究将其用于电影叙事学理论当中。英国导演崔佛·纳恩于1... 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文学不可分离,文字触碰人性与灵魂,光影呈现世间喧嚣与静默。“复调叙事”原是巴赫金用以分析小说的文学研究术语,近年来愈来愈多的研究将其用于电影叙事学理论当中。英国导演崔佛·纳恩于1996年执导的电影《第十二夜》被誉为最优秀的莎士比亚戏剧的影视改编之一,该片充分使用复调结构中“对话性”的叙事手法,以多元的电影语言结构对莎士比亚原剧进行了意义再创造,成功探索了电影与文学之间相通的美学实质。以本片为例,戏剧文本和电影艺术原生和内在的互动关联得以印证:戏剧为电影提供了蓝本和灵感;电影藉由复调叙事和多元结构的现代杂糅,拓宽了文本的多重解读和接受视角,增强了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佛·纳恩 莎士比亚 《第十二夜》 复调叙事 多元结构
下载PDF
“伯爵小姐是个中国人”——《第十二夜》与伊丽莎白时代的“中国追寻” 被引量:1
5
作者 胡鹏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0-95,共16页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涉及到中国及中国人的地方屈指可数,但在其同时代,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包括科学家、航海家、地理学家、戏剧家、诗人等等,都对拓展海外贸易、发现新大陆、开辟新航线有着极大兴趣,其中特别对与中国接触有着强烈...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涉及到中国及中国人的地方屈指可数,但在其同时代,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包括科学家、航海家、地理学家、戏剧家、诗人等等,都对拓展海外贸易、发现新大陆、开辟新航线有着极大兴趣,其中特别对与中国接触有着强烈的欲望。研究发现,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与伊丽莎白时代英国对中国的渴求和构建密切相关,王室对华信件、英国贸易与外交、新航线开辟及新地图的绘制、塞西尔的乔迁宴上的表演等都证明了这一点,作为剧作家的莎士比亚受到了伊丽莎白一世"契丹/中国探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十二夜》 中国人 中国追寻 伊丽莎白一世 外交
原文传递
《第十二夜》和《仲夏夜之梦》中“喜悦”情感的修辞及其汉译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谢世坚 张敏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42-47,共6页
莎士比亚喜剧中有较多“喜悦”情感的修辞表达以反映喜剧的“喜悦”情感主题。本文以《第十二夜》和《仲夏夜之梦》为语料,从修辞视角分类探讨其“喜悦”情感修辞格的语言特点,对比分析朱生豪、梁实秋、方平译本中对此类情感修辞格汉译... 莎士比亚喜剧中有较多“喜悦”情感的修辞表达以反映喜剧的“喜悦”情感主题。本文以《第十二夜》和《仲夏夜之梦》为语料,从修辞视角分类探讨其“喜悦”情感修辞格的语言特点,对比分析朱生豪、梁实秋、方平译本中对此类情感修辞格汉译的处理并探讨最佳译文。研究发现两部喜剧主要运用明喻、隐喻、夸张、通感、拟人等修辞格表现“喜悦”情感;三位译者对“喜悦”情感修辞格的汉译处理各具特色,集三家之所长所获翻译启示:为体现原文修辞风格和喜剧效果,宜采用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翻译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尽量传达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喜悦”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十二夜 仲夏夜之梦 “喜悦”情感的修辞表达 汉译
下载PDF
宗教改革中的“救赎确据”与《第十二夜》
7
作者 杰森.格雷克曼 朱宾忠 钱宇明 《武陵学刊》 2014年第4期108-110,122,共4页
在16、17世纪的英国,神学家和教士们鼓吹在个人救赎方面寻求"救赎确据",认为虔诚的基督徒如果不能确认已经被上帝选中而将进入天国,就会陷入绝望,而这种确据将能使他们免于绝望。莎士比亚戏剧《第十二夜》中,马伏里奥、西巴... 在16、17世纪的英国,神学家和教士们鼓吹在个人救赎方面寻求"救赎确据",认为虔诚的基督徒如果不能确认已经被上帝选中而将进入天国,就会陷入绝望,而这种确据将能使他们免于绝望。莎士比亚戏剧《第十二夜》中,马伏里奥、西巴斯辛就是极力追求"救赎确据"的人物。但是,跟同时代的非清教徒一样,莎士比亚似乎感到追求这种确据,更不用说相信得到这种确据,是愚人之行,而非智者所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教徒 “救赎确据” 救赎 《第十二夜》
下载PDF
从《第十二夜》管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姐妹情谊”
8
作者 戴丹妮 赵育宽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 2022年第2期131-141,共11页
因其狂欢化叙事特征加之传统的大团圆结局,《第十二夜》自初登舞台后就被视为一部经典莎氏浪漫喜剧。然而,鉴于这出异性恋戏剧中的异装元素和暗涌的女同性恋特性,剧中奥丽维娅一角的结局显然并没有如其副标题所言“各遂所愿”。以女同... 因其狂欢化叙事特征加之传统的大团圆结局,《第十二夜》自初登舞台后就被视为一部经典莎氏浪漫喜剧。然而,鉴于这出异性恋戏剧中的异装元素和暗涌的女同性恋特性,剧中奥丽维娅一角的结局显然并没有如其副标题所言“各遂所愿”。以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阐释《第十二夜》中奥丽维娅的性取向,以及她与西萨里奥/薇奥拉之间的关系,揭示这部经典喜剧中的女同性恋存在和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以及当时社会对女性同性社会关系的态度,观照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姐妹情谊”,解构这部为异性恋话语所主导的浪漫喜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十二夜》 女同性恋女性主义 英国文艺复兴 姐妹情谊
下载PDF
镜像阶段理论视角下《第十二夜》马伏里奥身份建构的失败
9
作者 杨莹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76-78,共3页
马伏里奥是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角色。从雅克·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来看,马伏里奥对自我定位不够准确,将真实自我与信件描绘的理想自我统一起来,在自己和他人制造的幻象之镜里误认了自己的身份。剧中如奥丽维娅、... 马伏里奥是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角色。从雅克·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来看,马伏里奥对自我定位不够准确,将真实自我与信件描绘的理想自我统一起来,在自己和他人制造的幻象之镜里误认了自己的身份。剧中如奥丽维娅、玛利娅、信件这样的他者,误导了马伏里奥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其自我产生"主体异化"的现象。他既对自己在奥丽维娅府中的身份定位缺乏清醒认知,又无法识破他人的诡计,稳固自己的管家职位,提升自己在府中的权威,因而导致其试图建构自我形象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十二夜》 镜像阶段 马伏里奥 身份建构 失败
下载PDF
《第十二夜》:“清教徒”马伏里奥和他的“国教”对手们
10
作者 傅光明 《长江学术》 2017年第4期63-80,共18页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之一,剧中女主人公"贵族小姐"奥利维亚的管家马伏里奥在莎剧人物画廊中,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艺术形象,之所以特殊,全在于他是一个清教徒。因此,只有将马伏里奥置于伊丽莎白一世女王...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之一,剧中女主人公"贵族小姐"奥利维亚的管家马伏里奥在莎剧人物画廊中,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艺术形象,之所以特殊,全在于他是一个清教徒。因此,只有将马伏里奥置于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时代的清教历史背景中,才有助于对人物进行多元、丰富而深刻的理解、诠释和剖析。毋庸讳言,马伏里奥这个人物为《第十二夜》增添了独特的喜剧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第十二夜》清教徒 马伏里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