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曲霉毒素B_1诱发树鼩肝癌过程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分析及意义 被引量:15
1
作者 秦雪 代智 +10 位作者 崔杰峰 苏建家 曹骥 欧超 李山 陈晓燕 谢丽 王健 岳海英 李瑗 刘银坤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8-542,共5页
目的比较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的树鼩肝细胞癌生长不同阶段的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筛查在AFB1诱发的肝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蛋白质分子。方法用双向电泳(2-DE)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MALDI-TOF-MS/MS)对同一动... 目的比较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的树鼩肝细胞癌生长不同阶段的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筛查在AFB1诱发的肝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蛋白质分子。方法用双向电泳(2-DE)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MALDI-TOF-MS/MS)对同一动物自身的癌发生前肝组织(A45W),癌发生后的肝癌组织(ACa)及未经AFB1处理的对照组动物肝组织(E45W)进行了相互比较。结果A45W组、ACa组、E45W组分别平均检测到(1255±43)个蛋白点(n=3)、(1198±50)个蛋白点(n=3),和(1252±40)个蛋白点(n=3),以其中A45W组图谱为参考胶,ACa组、E45W组分别与其匹配的平均匹配点数为(818±39)个(n=3)和(777±45)个(n=3),平均匹配率分别为66%和62%。癌与癌前比(ACavsA45W),相差2倍以上的上调点和下调点分别为108个(包括癌特异点)和75个;癌前与未经AFB1处理的对照组比(A45WvsE45W),相差2倍以上的上调点有78个,下调点有21个。质谱可鉴定出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1、不均一核糖核酸核蛋白A2/B1、peroxiredoxin1、peroxiredoxin2、膜联蛋白4、肌球蛋白α链等26种胶内差异蛋白质。结论在AFB1诱发的树鼩肝癌发生不同阶段有明显的差异性蛋白表达谱,为进一步对人肝癌蛋白质组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嗣科 蛋白质组学 肝癌
原文传递
丙型肝炎病毒体外可感染树鼩肝细胞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西平 田展飞 +4 位作者 陈义春 杨春 田德英 杨东亮 郝连杰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05-807,共3页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体外感染树鼩原代肝细胞。方法用HCV RNA阳性血清感染原代树鼩肝细胞,并用感染后细胞培养上清液进行传代感染,通过检测受染肝细胞正、负链HCV RNA、培养上清液中包装后HCV RNA,并对比分析感染前后病毒准种变...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体外感染树鼩原代肝细胞。方法用HCV RNA阳性血清感染原代树鼩肝细胞,并用感染后细胞培养上清液进行传代感染,通过检测受染肝细胞正、负链HCV RNA、培养上清液中包装后HCV RNA,并对比分析感染前后病毒准种变化等指标,评价感染是否成功。结果受染树鼩肝细胞自第5-10天可检出负链HCV RNA,而正链RNA至感染后第14天仍可检出;感染后3-14 d培养上清液中可检出HCV RNA,且呈RNA酶抗性;培养上清液中病毒可传代感染新的树鼩肝细胞;感染前后HCV准种分析显示树鼩肝细胞可被特定的准种选择性感染,而传代感染后肝细胞可检出新的准种。结论原代树鼩肝细胞体外可被HCV感染且支持病毒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丙型 树鼩科 肝细胞 体外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HCV) 原代肝细胞 树鼩 细胞培养上清液 RNA酶
原文传递
用cDNA阵列技术研究黄曲霉毒素B1诱发树鼩肝癌形成过程中的基因变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瑗 苏建家 +10 位作者 曹骥 欧超 仇效坤 班克臣 杨春 覃柳亮 罗丹 岳惠芬 张丽生 万大方 顾健人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 对树鼩肝癌形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差异进行动态分析,探讨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方法用cDNA阵列技术,将2例黄曲霉毒素B1诱发的树鼩肝癌组织分别与其癌旁组织和其肝癌形成前的活检肝组织、实验前对照和同期对照肝组织进行基因表达水平... 目的 对树鼩肝癌形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差异进行动态分析,探讨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方法用cDNA阵列技术,将2例黄曲霉毒素B1诱发的树鼩肝癌组织分别与其癌旁组织和其肝癌形成前的活检肝组织、实验前对照和同期对照肝组织进行基因表达水平的6种比较分析。结果 不同的比较方式所显示的差异表达的基因谱不同,可归为4类:癌组织表达高于癌旁组织、癌旁组织表达高于癌发生前肝的组织;癌与癌旁表达水平相仿,但高于癌发生前的肝组织;癌组织下调,低于癌旁组织;癌发生前表达上调,在癌发生后表达下调。 结论 对肝癌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肝组织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动态对比分析,有助于阐明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并最终筛选出与肝癌发生有关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发病机制 黄曲霉毒素B1 cDNA阵列技术 基因表达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树鼩实验性肝癌发生过程p53基因的变化 被引量:8
4
作者 苏建家 李瑗 +7 位作者 班克臣 覃柳亮 王辉云 杨春 欧超 段小娴 李永翊 严瑞琪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59-161,共3页
目的 探讨由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黄曲霉毒索B1(AFB1)诱发的树鼩肝细胞癌变过程,p53基因的表达及变化。方法 将树鼩分为四组:A组:HBV+AFB1;B组:只感染HBV;c组:只摄入AFB1;D组:作空白对照。定期肝活检,用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技... 目的 探讨由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黄曲霉毒索B1(AFB1)诱发的树鼩肝细胞癌变过程,p53基因的表达及变化。方法 将树鼩分为四组:A组:HBV+AFB1;B组:只感染HBV;c组:只摄入AFB1;D组:作空白对照。定期肝活检,用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实验树鼩肝及肿瘤组织进行检测。 结果 (1)接受HBV及AFB1双因素的A组,肝细胞癌(HCC)发生率(66.7%)明显高于只接受HBV的B组或AFB1的C组(30%),而且HCC的平均发生时间也明显早于C组,(120.0±16.6)周与(153.3±5.8)周,t=3.336,P<0.01。(2)在第75周前各组动物肝均未检出突变的p53蛋白。(3)105周时,A组p53蛋白表达率为78.6%,B组为60%,C组为71.4%,D组为10%(x2≥5.03,P<0.05)。在A、C组检出p53基因异常带。(4)树鼩肝癌p53基因突变点分别位于275、78及13密码子;其野生型p53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与人的p53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1.7%、93.4%。 结论 再次证实HBV和AFB1有协同致肝癌作用;突变的p53蛋白出现于肝细胞发生癌变之前,p53基因的突变促进了肝癌的发生和演进。HBV可能协同AFB1致p53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QU 实验性肝癌 发生过程 P53基因 黄曲霉毒素
原文传递
树鼩血栓性脑缺血时单胺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及银杏内酯B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家立 李树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48-1051,共4页
目的 :揭示血栓性脑缺血时缺血区和血清单胺氧化酶 (MAO)活性变化及对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受体拮抗剂银杏内酯B(GB)作用机理的探讨。方法 :建立光化学诱导树鼠句血栓性脑缺血模型 ,用酶比色法测量缺血后4、2 4及 72h中心区、半暗区、... 目的 :揭示血栓性脑缺血时缺血区和血清单胺氧化酶 (MAO)活性变化及对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受体拮抗剂银杏内酯B(GB)作用机理的探讨。方法 :建立光化学诱导树鼠句血栓性脑缺血模型 ,用酶比色法测量缺血后4、2 4及 72h中心区、半暗区、对侧区及血清的MAO活性 ,并用双缩脲法测定上述各区的蛋白含量。结果 :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缺血中心区MAO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 [(15 4 1± 1 6 3)× 10 3 U/g蛋白 ]或对侧区 [(15 4 7± 1 6 8)× 10 3 U/g蛋白 ],以 72h最为明显 [(2 19± 1 96 )× 10 3 U/g蛋白 ,P <0 0 1];此时缺血半暗区和血清MAO活性 [分别为 (2 5 30± 2 0 1)× 10 3 U/g蛋白和 (2 10 0 4± 2 6 6 7)× 10 3 U/L]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P <0 0 1)。光化学反应后 6h舌下静脉一次注射PAF受体拮抗剂GB(5mg·kg-1)后 2 4h时 ,半暗区MAO活性明显低于缺血组 ,而中心区则高于缺血组 (P <0 0 1)。MAO活性变化与相应区域蛋白含量改变一致 (r=0 81,P <0 0 5 )。结论 :脑缺血后中心区、半暗区MAO活性改变是相应区域单胺类递质消长变化的主要原因 ,MAO活性变化与神经元蛋白质合成能力的改变有关 ;GB的脑保护作用与其拮抗PAF受体和调节MAO活性而促进递质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 脑缺血 单胺氧化酶 神经调节剂 树Ju科 银杏内酯B
下载PDF
树鼩脑缺血时神经元线粒体渗透性转导孔开放对线粒体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颖 李树清 刘跃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目的 :揭示光化学诱导树鼠句脑缺血后不同时间内 ,缺血神经元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变化 ,观察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受体拮抗剂银杏内酯B(GB)和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 (CsA)对线粒体呼吸及神经元线粒体渗透性转导孔 (MPT)开放的影响 ,探讨二者... 目的 :揭示光化学诱导树鼠句脑缺血后不同时间内 ,缺血神经元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变化 ,观察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受体拮抗剂银杏内酯B(GB)和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 (CsA)对线粒体呼吸及神经元线粒体渗透性转导孔 (MPT)开放的影响 ,探讨二者可能的神经保护机制及缺血时MPT开放与线粒体呼吸的相互关系。方法 :建立光化学诱导树鼠句脑缺血模型 ,分离缺血后 4、2 4、72h大脑皮层线粒体 ,用氧电极极谱法测定线粒体呼吸。于缺血 6h分别注射GB和CsA ,2 4h时观察相关指标。另取分离的线粒体 ,用CaCl2 诱导MPT开放 ,再分别加入CsA或GB ,观察其对线粒体肿胀的影响。结果 :缺血脑皮层神经元线粒体Ⅲ态呼吸速度、呼吸控制率 (RCR)及磷氧比 (P/O)逐渐下降 ,以缺血 2 4h的变化为著 ,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给予GB或CsA ,Ⅲ态呼吸速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 <0 0 1) ,P/O比上升 (P <0 0 5)。CaCl2 可诱导MPT开放 ,线粒体肿胀而透光率迅速下降 ,CsA有效阻滞了MPT开放 ,GB则不然。结论 :光化学诱导树鼠句局灶脑缺血后 ,缺血皮层线粒体呼吸明显障碍 ,GB或CsA可不同程度地改善缺血神经元线粒体代谢 ,可能与GB拮抗神经细胞膜上PAF受体活化 ,间接调节线粒体呼吸有关 ;而CsA主要通过抑制MPT开放而改善线粒体呼吸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神经元线粒体 呼吸功能 渗透性转导孔 银杏内酯B 树鼩科 环孢菌素
下载PDF
树血栓性脑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神经元PAF受体结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丽君 李树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215-1219,共5页
目的 :观察血栓性局部脑缺血过程中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受体的消长变化 ,探讨PAF在脑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神经元继发性脑损伤中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光化学诱导树鼠句血栓性局部脑缺血模型并提取树鼠句脑细胞膜蛋... 目的 :观察血栓性局部脑缺血过程中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受体的消长变化 ,探讨PAF在脑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神经元继发性脑损伤中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光化学诱导树鼠句血栓性局部脑缺血模型并提取树鼠句脑细胞膜蛋白 ,用 [3H]-PAF放射配体结合试验检测中枢神经细胞膜不同特性的PAF结合位点 (受体 )。结果 :树鼠句脑细胞膜上存在两种亲和性不同的PAF受体 ,即高亲和性和低亲和性受体 ,其亲和力 (kD)分别为 ( 3 61± 0 72 )nmol/L(kD1)和 ( 17 0 4± 2 4 1)nmol/L(kD2 ) ,相应的最大结合容量 (Bmax)分别为 ( 14 5 7 94± 168 0 1)pmol/g蛋白和 ( 5 0 17 4 0± 74 2 16)pmol/g蛋白。脑缺血 4、2 4h及 72h中心区、半暗区及对侧区高、低亲和性受体的kD值、Bmax值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 (P <0 0 1) ,中心区及半暗区尤为明显 ,其中以缺血后 2 4h的变化最为显著。结论 :PAF受体在介导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机能代谢的不同与PAF受体亲和特性及最大结合容量改变不同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栓形成 神经元继发性损伤 PAF受体
下载PDF
树鼩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成骨成脂分化的鉴定 被引量:4
8
作者 阮光萍 朱路 +4 位作者 刘菊芬 李自安 王金祥 庞荣清 潘兴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73-1377,共5页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组织工程研究中的理想种子细胞。目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树鼩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建立标准化的树鼩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株。方法:采用剖腹产分离树鼩脐带,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标记法检测脐带间...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组织工程研究中的理想种子细胞。目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树鼩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建立标准化的树鼩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株。方法:采用剖腹产分离树鼩脐带,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标记法检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用成骨、成脂诱导培养基诱导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结果与结论:(1)细胞鉴定: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90和CD10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9.9%和99.8%,造血干细胞标志物CD34的表达率为0.0%,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的表达率为0.7%,符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特征。(2)细胞形态:诱导后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茜素红染色观察到钙结节,油红O染色观察到脂滴。(3)结果证实,实验成功分离培养了具备成骨成脂分化能力的树鼩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细胞分化 树鼩科 组织工程 脐带脐血干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树鼩 成骨分化 成脂分化 CD抗原 表面标志物 钙结节 脂滴 分离培养 种子细胞
下载PDF
树皮层局部脑缺血时海马细胞微环境及氨基酸含量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刚 李树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7-660,共4页
目的:揭示血栓性脑缺血后,海马神经细胞微环境及其细胞外液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相互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光化学反应诱导树鼠句局部脑缺血模型,进行微灌流并收集海马细胞外液,用高效液相色谱-PITC衍生法... 目的:揭示血栓性脑缺血后,海马神经细胞微环境及其细胞外液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相互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光化学反应诱导树鼠句局部脑缺血模型,进行微灌流并收集海马细胞外液,用高效液相色谱-PITC衍生法和IL - 130 6型血气分析仪分别测量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和微环境相关指标pH值、PCO2 、PO2 和HCO3 -的变化。结果:局部脑缺血后,海马细胞外液中上述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与对照组比均升高(P <0 . 0 1) ;pH值、PO2 、HCO3 -均下降(P <0 . 0 1) ;PCO2 在6h升高(P <0 . 0 5 )。结论:局部脑缺血后海马细胞外液氨基酸平衡紊乱参与了脑损伤的发生,氨基酸的代谢改变与缺血后细胞微环境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 树鼩科 脑缺血 海马 氨基酸类
下载PDF
PROGRAMMING EFFECTS OF ENDOGENOUS SLEEP-IN D U CIN G N EU ROPEPTID ES ON CIRCADIAN RHYTHM AND SPACE RHYTHM IN TUPAIIDAE
10
作者 刘世熠 张文远 +3 位作者 李海燕 季爱雪 叶蕴华 李崇熙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0年第19期1643-1649,共7页
Ⅰ. INTRODUCTIONIt has recently been known that the endogenous sleep-inducing neuropeptide Trp-Ala-Gly-Gly-Asp-Ala-Ser-Gly-Glu has both sleep-inducing and circadian rhythm programming effects. The time of efficacy of ... Ⅰ. INTRODUCTIONIt has recently been known that the endogenous sleep-inducing neuropeptide Trp-Ala-Gly-Gly-Asp-Ala-Ser-Gly-Glu has both sleep-inducing and circadian rhythm programming effects. The time of efficacy of the former is not long, no more than 1—2h according to most authors, whereas the latter can be effective throughout 24h. Until now, most studies are concerned with the former and only a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GENOUS sleep-inducing NEUROPEPTIDE tupaiidae CIRCADIAN RHYTHM SPACE rhythm.
原文传递
树鼩脑干中缝核的细胞构筑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运文 窦虹 +2 位作者 杜树人 丁秀华 李亚荣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用尼氏染色法,对树鼩脑干中缝核的细胞构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鼩脑干中缝核的细胞构筑与猫、大鼠、兔等动物基本相似。在延髓有中缝隐核、中缝苍白核和中缝大核的尾端,在脑桥有中缝大核的嘴端、中缝桥核、中央上核和中缝背核的... 用尼氏染色法,对树鼩脑干中缝核的细胞构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鼩脑干中缝核的细胞构筑与猫、大鼠、兔等动物基本相似。在延髓有中缝隐核、中缝苍白核和中缝大核的尾端,在脑桥有中缝大核的嘴端、中缝桥核、中央上核和中缝背核的尾端,在中脑有中缝背核嘴端、中间线形核和嘴侧线形核。中缝核含有多种神经元,在胞体大小和形状方面各异。各中缝核常含有几种神经元,在结构上呈现一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Qu科 中缝核 细胞构筑
下载PDF
实验树鼩体内卵泡抑素样蛋白1表达与室性心动过速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天睿 段靳岚 +5 位作者 苗云波 叶堃 吴晓昀 张媛媛 杨起江 徐立康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探究实验动物体内卵泡抑素样蛋白1(follistatin like protein 1,FSTL1)表达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药物诱发成功构建实验树鼩室速模型40只,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室速1 h组、室速2 h组、室速3 h组,每组10只。... 目的探究实验动物体内卵泡抑素样蛋白1(follistatin like protein 1,FSTL1)表达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药物诱发成功构建实验树鼩室速模型40只,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室速1 h组、室速2 h组、室速3 h组,每组10只。采用ELISA、RT-qPCR、Western blot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FSTL1表达。结果室速1 h组、室速2 h组、室速3 h组ELISA检测外周血FSTL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0.61±7.28)ng/ml、(34.85±6.49)ng/ml、(19.97±8.74)ng/ml vs(12.47±5.52)ng/ml,P<0.05]。室速2 h组外周血FSTL1表达较室速1 h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室速3 h组外周血FSTL1表达较室速2 h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速1 h组、室速2 h组、室速3 h组心肌组织FSTL1 mRNA和FSTL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6±0.32、1.87±0.44、1.36±0.43 vs 1.00±0.26,1.48±0.36、1.94±0.47、1.46±0.41 vs 1.00±0.33,P<0.05,P<0.01)。室速2 h组心肌组织FSTL1 mRNA和蛋白表达最高,较室速1 h组和室速3 h组FSTL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对照组FSTL1表达为阴性或弱阳性,室速1 h组FSTL1表达为阳性,室速2 h组FSTL1表达为强阳性,阳性强度最高;室速3 h组阳性FSTL1表达较室速2 h组降低。结论实验树鼩FSTL1蛋白表达量随着室速持续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升高后回落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抑素相关蛋白质类 心动过速 室性 RNA 信使 树鼩科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贵州树鼩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企云 曹贵强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研究了贵州省西南部树鼩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生态环境以及野外自然条件下的繁殖和食性等生物学特性。确认贵州树鼩统属中缅树鼩滇南亚种(Tupaia belangeriyunalis Thomas)在贵州西南盘江流域各县均有分布,修正了《贵州省脊椎动物分... 研究了贵州省西南部树鼩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生态环境以及野外自然条件下的繁殖和食性等生物学特性。确认贵州树鼩统属中缅树鼩滇南亚种(Tupaia belangeriyunalis Thomas)在贵州西南盘江流域各县均有分布,修正了《贵州省脊椎动物分布名录》(1979)所记载的仅分布于兴义的海南亚种记录。野外自然条件下繁殖期集中在7~8月,怀孕树鼩胚胎一般4个,食性仍以昆虫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Qu科 生殖 分类法 地理分布
下载PDF
用树鼩cDNA芯片研究树鼩肝癌中参与信号传导的部分基因变化情况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远能 曹骥 +1 位作者 苏建家 李瑗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63-767,共5页
目的利用树鼩cDNA芯片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和(或)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树鼩肝细胞癌(HCC)发生过程中参与信号传导的部分基因表达变化情况,从而进一步探讨HCC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树鼩分3组:A组(AFB1组)、B组(AFB1+HBV组)、C组... 目的利用树鼩cDNA芯片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和(或)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树鼩肝细胞癌(HCC)发生过程中参与信号传导的部分基因表达变化情况,从而进一步探讨HCC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树鼩分3组:A组(AFB1组)、B组(AFB1+HBV组)、C组(正常对照组)。所有动物在实验过程中定期接受剖腹手术取肝组织检查,至肝癌形成时处死动物取肝癌和癌旁组织。用树鼩CD N A 芯片检测实验第30、60、90周肝活检组织、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各基因的表达情况,并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RT-PCR)法验证cDNA芯片结果。结果在A组和B组从癌前到癌变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C-rel、核因子-κB2(NF-κB2)均显示有差异表达, 同时bcl-2、细胞周期素A(cyclin A)、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仅在B组显示有差异表达。而C组这几个基因无差异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诱癌的早、中期(30、60周)均出现CNTF及cyclin A的差异表达。real time RT PCR结果与cDNA芯片检测结果基本一致。A组IGF-Ⅱ、C-rel基因及B组IGF-Ⅱ基因,在肝癌组织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及实验30、60周组织,而癌旁与实验30、60周相比较则无明显差异;B组CNTF 基因在癌旁,肝癌及60周之间比较无明显改变,但均明显高于30周;A组CNTF基因表达水平在癌旁、肝癌组织高于癌前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这3个基因不同时期比较亦无明显差异。结论树鼩部分信号传导通路相关cDNA芯片应用于检测树鼩HCC发生过程中信号传导通路中各基因表达的变化,对进一步了解树鼩HCC发生的机制有重要实用价值。IGF-Ⅱ、NF-κB2、C-rel、Bcl-2、cyclin A及CNTF 这几个基因与树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树鼩科 信号传导 CDNA芯片 信号传导通路 树鼩肝癌 基因变化 IGF-Ⅱ基因 乙型肝炎病毒(HBV) 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糖尿病树鼩早期肝纤维化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章玲 冼苏 +1 位作者 韦敏仪 李军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20期1783-1785,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糖尿病树鼩早期肝纤维化的相关关系。方法将40只树鼩随机分为糖尿病组(n=20),对照组(n=20)。两组动物同步于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或生理盐水后8周时进行肝组织活检,标本经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糖尿病树鼩早期肝纤维化的相关关系。方法将40只树鼩随机分为糖尿病组(n=20),对照组(n=20)。两组动物同步于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或生理盐水后8周时进行肝组织活检,标本经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分析PDGF-BB及PDGFR-β在两组动物肝组织的表达。结果①PDGF-BB和PDGFR-β均在两组动物肝血窦壁、肝星形细胞、汇管区动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胆管细胞上有阳性表达,糖尿病组PDGF-BB和PDGFR-β的表达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②糖尿病组在不同组织和细胞中PDGF-BB和PDGFR-β表达的阳性数/视野高于对照组(均P<0.01),分别为PDGF-BB肝窦壁86.46±4.85vs 12.78±2.96、肝星形细胞113.75±25.40vs 73.47±12.66、胆管细胞12.35±3.18vs 4.58±1.25、血管内皮细胞25.74±7.13vs 7.29±2.14;PDGFR-β肝窦壁91.52±7.25vs 33.3±3.77、肝星形细胞124.03±23.97vs 85.58±20.64、胆管细胞10.26±2.54vs 4.22±1.60、血管内皮细胞26.83±3.53vs 5.93±1.57。③糖尿病组PDGF-BB/PDGFR-β的表达与胶原纤维的表达的面积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0.879,0.850,均P<0.01)。结论 PDGF-BB及PDGFR-β可能参与糖尿病早期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模型 动物 树鼩 肝硬化
下载PDF
酒精对树鼠句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影响
16
作者 程建祥 李逢春 +1 位作者 柯美珍 蔡福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9-180,共2页
目的:验证酒精对树鼠句感染HBV(hepatitisBvirus)是否具有更高的易感性。方法:应用酒精性免疫抑制的树鼠句模型,观察酒精性免疫抑制树鼠句对HBV的易感性。结果:酒精组树鼠句的肺泡巨噬细胞和外周血中性粒细... 目的:验证酒精对树鼠句感染HBV(hepatitisBvirus)是否具有更高的易感性。方法:应用酒精性免疫抑制的树鼠句模型,观察酒精性免疫抑制树鼠句对HBV的易感性。结果:酒精组树鼠句的肺泡巨噬细胞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吞噬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白细胞移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HBV感染率比对照组增高25倍。结论:提示酒精组树鼠句在发生免疫功能明显受损的同时对HBV易感性也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Qu树 乙型肝炎病毒 嗜酒 乙醇
下载PDF
饲血蚊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动物实验初步报告
17
作者 郑煜煌 李或章 +2 位作者 汤虹 刘多 冯德云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89-192,共4页
以含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人血饲喂三个属的蚊。人血在蚊胃内消化后让蚊叮咬树鼩.实验组29只树鼩中9只出现 HBV 感染的血清标志物;16只树鼩肝活检标本中4只有肝炎样病理改变,其 HBsAg,HBcAg 和免疫组化双标记均为阳性,HBV-DNA 原位杂交... 以含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人血饲喂三个属的蚊。人血在蚊胃内消化后让蚊叮咬树鼩.实验组29只树鼩中9只出现 HBV 感染的血清标志物;16只树鼩肝活检标本中4只有肝炎样病理改变,其 HBsAg,HBcAg 和免疫组化双标记均为阳性,HBV-DNA 原位杂交检测亦为阳性。讨论了蚊传乙型肝炎病毒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类 乙型肝炎病毒 树Qu科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树楤局部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谈跃 王子灿 李麟仙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47-149,共3页
多数学者认为树 为低等灵长类动物。用电凝阻断树 一侧大脑中动脉(MCAO)的方法成功地复制了树 局部脑缺血模型。发现血管闭塞15min及6h后,缺血区rCBF分别为凝闭前的36.74%和39.84%;SEP分别为凝闭... 多数学者认为树 为低等灵长类动物。用电凝阻断树 一侧大脑中动脉(MCAO)的方法成功地复制了树 局部脑缺血模型。发现血管闭塞15min及6h后,缺血区rCBF分别为凝闭前的36.74%和39.84%;SEP分别为凝闭前的21.8%和36.78%,血管闭塞6h时后水钙含量显著增加,形态学检查表明发生了局部缺血性梗塞。作者认为,由于树 的生物学特性较其他哺乳动物更适合局部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脑缺血
下载PDF
树鼩脊髓灰质的细胞构筑研究 Ⅱ.颈段
19
作者 曾明辉 陈运文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1期15-19,共5页
本文用尼氏染色法,对树鼩颈段脊髓灰质的细胞构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鼩颈段脊髓灰质的细胞构筑与人、猴、猫、兔、大鼠等哺乳动物的脊髓灰质基本相似。灰质从后角尖到前角边缘可分为Ⅰ~Ⅸ层,第Ⅹ层位脊髓中央管周围。各层神经元... 本文用尼氏染色法,对树鼩颈段脊髓灰质的细胞构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鼩颈段脊髓灰质的细胞构筑与人、猴、猫、兔、大鼠等哺乳动物的脊髓灰质基本相似。灰质从后角尖到前角边缘可分为Ⅰ~Ⅸ层,第Ⅹ层位脊髓中央管周围。各层神经元的形态,大小和排列方式都具有一定特点。本文还对树鼩的外侧颈核、中央颈核等特殊核团构筑作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Gu科 脊髓灰质 细胞构筑
下载PDF
树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的研究
20
作者 谈跃 王子灿 李麟仙 《昆明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17-21,共5页
用电凝阻断树一侧大脑中动脉的方法,成功地复制了局部脑缺血模型.血管闭塞15min及6h后,缺血区rCBF分别为凝闭前的36.75%和39.84%;SEP分别为凝闭前的2l.8%和36.7%;血管闭塞6h后钙水含量显著... 用电凝阻断树一侧大脑中动脉的方法,成功地复制了局部脑缺血模型.血管闭塞15min及6h后,缺血区rCBF分别为凝闭前的36.75%和39.84%;SEP分别为凝闭前的2l.8%和36.7%;血管闭塞6h后钙水含量显著增加.形态学检查表明,发生了局部缺血性梗塞.作者认为,由于树的生物学特性较其它哺乳动物更适合于局部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QU 大脑中动脉 脑缺血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