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道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34
1
作者 陈德昌 景炳文 +7 位作者 杨兴易 宋志芳 严鸣 赵良 单红卫 余康龙 张翔宇 马钧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研究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所致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大黄预防组和非大黄预防组,将非大黄预防组中出现的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和中毒性肠麻痹的患者作为大黄治疗组... 目的:研究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所致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大黄预防组和非大黄预防组,将非大黄预防组中出现的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和中毒性肠麻痹的患者作为大黄治疗组的研究对象。观察预防组和非预防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研究大黄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浆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介素 6(IL 6)和内毒素的影响。结果:大黄预防组患者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中毒性肠麻痹和MOD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预防组,大黄对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的有效率达71.2% ,中毒性肠麻痹的缓解率达76.1% ,其中有52.2% 的患者恢复了胃肠营养。另外,大黄能提高危重症患者胃肠粘膜内pH值,改善胃肠粘膜血流灌注,明显降低MODS患者血浆内TNF α、IL 6 和内毒素含量。结论:大黄能预防和治疗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衰竭,改善胃肠粘膜的血流灌注,清除患者血浆内炎性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药理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 MODS
下载PDF
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 被引量:188
2
作者 张萌萌 张秀珍 +30 位作者 邓伟民 张智海 徐辉 葛继荣 王永福 黄宏兴 史晓林 张东伟 毛未贤 马倩倩 高远 杨茂伟 郭郡浩 张红红 张晓梅 印平 赵方 郑洪新 晁爱军 张岩 孔西建 李英华 李毅中 赵国阳 胡玲 董红宇 吴岩 吴涤 邹军 周惠琼 范馨月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1-796,共16页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激素与细胞因子。骨代谢生化指标分别来源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肝、肾、小肠、血液及内分泌腺体等,是由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分泌的酶和激素,以及骨基质的胶原蛋...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激素与细胞因子。骨代谢生化指标分别来源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肝、肾、小肠、血液及内分泌腺体等,是由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分泌的酶和激素,以及骨基质的胶原蛋白或非胶原蛋白代谢产物。骨代谢生化指标可及时反映骨转换状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用于骨质疏松诊断分型、预测骨折风险、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以及代谢性骨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且在骨质疏松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进行了修订,共有41处修改,保留了经典文献,删减了部分内容,增加了近三年的文献,收集整理了骨代谢指标实验检测参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生化指标 钙磷代谢调节指标 甲状旁腺素 降钙素 维生素D3 25-羟基维生素D3 1 25-双羟基维生素D3 骨形成标志物 碱性磷酸酶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I型前胶原C-端前肽 I型前胶原N-端前肽 骨保护素 骨吸收标志物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 尿吡啶啉 尿脱氧吡啶啉 激素 细胞因子 生长激素 雌激素 睾酮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转化生长因子β 肿瘤坏死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54
3
作者 邵义明 张良清 +1 位作者 邓烈华 姚华国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例符合SIRS诊断标准3项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 n=3 0 )和对照组( n=3 0 ) ,并选取1 5名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组。试...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例符合SIRS诊断标准3项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 n=3 0 )和对照组( n=3 0 ) ,并选取1 5名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组。试验组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对照组在试验组用药基础上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 0 0 k U,8h1次,连用5d。常规监测患者心率( HR)、呼吸频率( RR)、体温( T)、白细胞计数( WBC)、SIRS症状改善时间和病死率;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5d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 6)、IL 1 0、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C反应蛋白( CRP)水平。正常组于体检时抽血检测的结果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试验组T、RR、HR及WBC治疗后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5或P<0 .0 1 )。SIRS患者入院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P均<0 .0 1 ) ;两组患者治疗后5d的CRP、IL 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 .0 5或P<0 .0 1 ) ,但试验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试验组治疗后5d的IL 1 0较治疗前上升,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对照组治疗后5d的IL 1 0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另外,试验组患者治疗后SIRS炎性指标超过3 d无明显改善者明显少于对照组( P<0 .0 1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治疗作用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C反应蛋白(CRP) 肿瘤坏死因子-α IL-10 血清白细胞介素 心率(HR) 炎性细胞因子 炎症反应过程 0.05 MODS 对照组 治疗后 正常体检者 抗感染治疗 白细胞计数
下载PDF
牛膝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94
4
作者 李宗锴 李电东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881-887,共7页
为深入探讨牛膝多糖(ABPS)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用体内、外的方法,对老年鼠一些免疫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ABPS在体外可以提高老年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IL2的分泌。体内能显著提高老年大鼠T淋巴细胞和血... 为深入探讨牛膝多糖(ABPS)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用体内、外的方法,对老年鼠一些免疫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ABPS在体外可以提高老年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IL2的分泌。体内能显著提高老年大鼠T淋巴细胞和血清中TNFβ或TNFα及NO的产生和NOS的活性,降低其sIL2R的产生;ABPS50~800mg·L-1体外给药或100mg·kg-1ip可提高老年大鼠PMΦTNFα及NO的产生和NOS的活性,ABPS100mg·kg-1ip并能提高LPS诱导的PMΦTNFα及NO的产生和NOS的活性。ABPS对老年大鼠大脑皮层NO的产生及NOS的活性无影响。提示ABPS可以启动和活化MΦ,纠正老年鼠的免疫低下状态,是免疫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多糖 一氧化氮 白细胞介素2 肿瘤坏死因子 免疫调节作用
全文增补中
丹参素对CD11b、P-selectin、ICAM-1、VCAM-1、E-select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2
5
作者 姜开余 顾振纶 阮长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82-685,共4页
目的 考察丹参素对血小板、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CD11b、P selectin、ICAM 1、VCAM 1、E selectin的影响 ,以期探明其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由TNFα、fMLP和凝血酶诱导细胞表面细胞粘附分子的... 目的 考察丹参素对血小板、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CD11b、P selectin、ICAM 1、VCAM 1、E selectin的影响 ,以期探明其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由TNFα、fMLP和凝血酶诱导细胞表面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结果 人粒细胞受到fMLP刺激后 ,细胞表面CD11b表达明显增加。丹参素与粒细胞预孵30min后 ,则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D11b的表达。血小板与凝血酶 (1× 10 3U·L-1)共孵 2 0min ,可明显增加血小板表面P selectin的表达。丹参素 (10 0~ 30 0mg·L-1)与血小板预孵 30min ,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表面P selectin的表达未见明显抑制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经TNFα处理后 ,明显增加细胞表面ICAM 1、VCAM 1和E selectin的表达 ,不同浓度的丹参素与HUVEC预孵 2h ,对TNFα诱导HUVEC表面ICAM 1的表达未见明显抑制作用 ,对TNFα诱导的VCAM 1、E selectin表达则可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丹参素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和粒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这可能是丹参素发挥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 细胞粘附分子 CD116 抗血栓形成 ICAM-1
下载PDF
青藤碱抗炎抗风湿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86
6
作者 李晓娟 王培训 +4 位作者 刘良 王文君 周联 梁瑞燕 曹柳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研究青藤碱抗炎、抗风湿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小鼠巨噬细胞林J774体外培养,观察药物对该细胞株增殖、一氧化氮(NO)合成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信使核糖核酸(TNF-αmRNA)表达及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青藤碱能够抑制该细胞株增殖... 【目的】研究青藤碱抗炎、抗风湿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小鼠巨噬细胞林J774体外培养,观察药物对该细胞株增殖、一氧化氮(NO)合成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信使核糖核酸(TNF-αmRNA)表达及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青藤碱能够抑制该细胞株增殖,抑制脂多糖(LPS)刺激状态下的NO合成;对TNF-α蛋白合成具有抑制作用,但仅在高浓度时才对TNF-a mRNA表达具有轻微的抑制作用。[结论]青藤碱可能通过下调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合成发挥抗炎、抗风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抗炎 抗风湿 作用机理 细胞增殖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α信使核糖核酸
下载PDF
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应用效果及机制 被引量:96
7
作者 周景辉 吴耀持 +3 位作者 谢艳艳 张峻峰 黄承飞 孙懿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8期5255-5260,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效果。目的:探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及效果评价。方法:建立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检测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含... 背景:研究表明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效果。目的:探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及效果评价。方法:建立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检测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含量的变化;对应用针灸联合药物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针刺主穴结合配穴,中药服用或外敷熏蒸,观察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情况,明确应用针灸结合中药干预治疗的效果。结果与结论:针灸治疗能够通过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3、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延缓膝关节软骨的破坏,改善膝关节功能,从而发挥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膝骨关节炎的患者应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后,获得较好的效果,治疗有效率高达90%以上,并且与单一应用透明质酸钠或针灸治疗相比较,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的有效率更高,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学术探讨 针灸 中药 膝骨关节炎 关节腔 滑膜 透明质酸钠 基质金属蛋白酶3 转化生长因子β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 其他基金
下载PDF
肝病患者内毒素血症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3
8
作者 赵龙凤 韩德五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391-393,共3页
目的探讨四种肝病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ETM)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997-02/1998-06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病科住院的急、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变及重症肝炎患者320例采用基质显色法鲨试验定... 目的探讨四种肝病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ETM)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997-02/1998-06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病科住院的急、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变及重症肝炎患者320例采用基质显色法鲨试验定量检测血浆内毒素(endotoxin,ET)水平,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水平,采用琼脂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含量,采用速率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结果肝病患者血浆ET,ALH,TNF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在肝炎肝硬变、重症肝炎组Fn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重症肝炎、肝炎肝硬变、慢性肝炎、急性肝炎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endotoxemia,IETM)发生率分别为93.3%,84.3%,79.0%与75.0%.结论肝病患者长期持续存在的IETM可加剧肝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纤维连接蛋白 肝炎 肝硬变
下载PDF
苦参碱对细菌脂多糖诱导大鼠枯否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被引量:68
9
作者 林文 张俊平 +1 位作者 胡振林 钱定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是研究苦参碱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hrides,LPS)诱导经卡西霉素(calcimycin,Cal)预激活的大鼠枯否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白细胞介... 目的是研究苦参碱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hrides,LPS)诱导经卡西霉素(calcimycin,Cal)预激活的大鼠枯否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影响以及对小鼠体内产生TNF和IL6的影响。结果,苦参碱125,250及500mg·L-1剂量依赖性抑制大鼠枯否细胞分泌TNF和IL6;苦参碱50及100mg·kg-1降低小鼠体内TNF和IL6的水平。提示苦参碱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NF及IL6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枯否细胞 TNF 白细胞介素6 细菌脂多糖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后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5
10
作者 曹红元 刘雨辉 +11 位作者 李惠允 石倩千 易旭 陈东万 王鑫 胥娟 姚秀卿 严家川 王琳 许志强 周华东 王延江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以及与神经功能评分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0月治疗的35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发病后3 d、7 d、14 d)和43例健康体检者血液,分析炎症因子水平与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的...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以及与神经功能评分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0月治疗的35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发病后3 d、7 d、14 d)和43例健康体检者血液,分析炎症因子水平与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γ-干扰素(IFN-γ)在入院时、发病后3 d、7 d、14 d各时点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各炎症因子水平发病24 h内升高,并在卒中后14 d内达到最高水平。入院时血清IL-6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Barthel指数无相关性;入院时血清IL-1β、IL-6水平与发病14 d的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Barthel指数呈负相关。结论脑梗死后血清IL-1β、IL-6、TNF-α和IFN-γ等炎症因子均增高,并与入院时和卒中14 d时的神经功能评分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早期卒中严重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类 肿瘤坏死因子类
下载PDF
^(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对炎性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9
11
作者 穆荣 陈适 +1 位作者 栗占国 任立敏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Tc-MDP)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炎性指标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前瞻性随机开放研究,观察99mTc-MDP治疗前后RA患者临床表现、急性炎症指标以及白细胞介素(IL)-1... 目的探讨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Tc-MDP)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炎性指标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前瞻性随机开放研究,观察99mTc-MDP治疗前后RA患者临床表现、急性炎症指标以及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经99mTc-MDP治疗后,RA患者的晨僵时间、握力、压痛和肿胀关节数、关节压痛和肿胀指数、休息痛及医生对病情的估计等临床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1或0.05),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等炎症指标明显下降(P<0.01或0.05)。同时,血清中IL-1β、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99mTc-MDP对RA的短期疗效显著,并可改善实验室活动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 类风湿关节炎 炎性细胞因子 抑制作用 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猫爪草有效成份诱生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78
12
作者 周立 张炜 许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56-460,共5页
就中药提取物对肿瘤坏死因子(TNF)的诱生作用做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建立了用L-929细胞—结晶紫染色法结合S-180细胞~3HTdR同位素掺入法检测TNF活性,并以此为筛选指标建立了药物筛选模型。用此筛选模型对36... 就中药提取物对肿瘤坏死因子(TNF)的诱生作用做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建立了用L-929细胞—结晶紫染色法结合S-180细胞~3HTdR同位素掺入法检测TNF活性,并以此为筛选指标建立了药物筛选模型。用此筛选模型对36味中草药进行了初步筛选发现:分属7个科的7味中草药的乙醇提取物对TNF有不同程度的诱生作用,其中以毛茛科植物猫爪草效果最好。将猫爪草的乙醇萃取液浓缩后,经溶媒分级分离萃取及柱层析分离,得到单一的有效成份,结构分析证明为软脂酸。诱生出的TNF通过单克隆抗体中和试验得到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巨噬细胞 猫爪草
下载PDF
米非司酮并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蜕膜组织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75
13
作者 卢士燕 吴瑞芳 +2 位作者 王振海 李瑞珍 郝桂敏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25-627,共3页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并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蜕膜组织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表达 ,探讨药物流产的免疫作用机理。方法 将 38例停经≤ 49d的早孕妇女分成 3组 :米非司酮组 13例 (Ⅰ组 ) ,米非司酮并米索前列醇组 12例 (Ⅱ组 ) ,对照...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并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蜕膜组织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表达 ,探讨药物流产的免疫作用机理。方法 将 38例停经≤ 49d的早孕妇女分成 3组 :米非司酮组 13例 (Ⅰ组 ) ,米非司酮并米索前列醇组 12例 (Ⅱ组 ) ,对照组 13例 (Ⅲ组 )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对蜕膜组织T淋巴细胞亚群 ,即辅助T淋巴细胞 (CD+ 4)、抑制或杀伤T淋巴细胞 (CD+ 8)、T总淋巴细胞 (CD+ 3 )、自然杀伤 (NK)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化簇 (CD+ 56、CD+ 1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Ⅰ组、Ⅱ组CD4 + 分别为 (30 91± 2 5 7) %、(31 5 8± 3 2 8) % ,与Ⅲ组(2 5 6 4± 2 36 ) %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Ⅰ组、Ⅱ组CD+ 56分别为 (2 2 40±2 77) %、(2 6 88± 3 79) % ,与Ⅲ组 (18 5 8± 4 0 4) %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Ⅰ组、Ⅱ组CD+ 16分别为 (8 98± 2 18) %、(10 84± 2 5 1) % ,与Ⅲ组 (6 34± 2 0 1) %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P <0 0 0 1)。TNF α在Ⅰ组、Ⅱ组的表达较Ⅲ组有增高趋势 ,TGF β有下降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CD+ 3 、CD+ 8、CD+ 4/CD+ 8比值 ,3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蜕膜 T淋巴细胞亚群 肿瘤坏死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原文传递
苦参碱对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及其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8
14
作者 张俊平 胡振林 +1 位作者 林文 钱定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13-514,共2页
研究了用苦参碱(Mat)处理内毒素诱导卡西霉素启动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 ),观察其对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及在此过程中M  胞浆和胞膜部分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Mat0.5、1.0m... 研究了用苦参碱(Mat)处理内毒素诱导卡西霉素启动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 ),观察其对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及在此过程中M  胞浆和胞膜部分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Mat0.5、1.0mmol/L均可显著抑制TNF分泌,对M胞浆和胞膜PKC活性也有抑制作用。提示:Mat抑制TNF分泌与其抑制M 内PKC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蛋白激酶
下载PDF
水飞蓟宾对小鼠肝脏炎症损伤和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及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6
15
作者 张俊平 胡振林 +3 位作者 冯增辉 林文 余祥彬 钱定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577-580,共4页
建立了小鼠肝损伤模型及体内外肿瘤坏死因子(TNF)诱生的方法,研究水飞蓟宾(SB)对肝脏炎症损伤、TNF产生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B在体内外均可显著抑制脂多糖(LPS)诱导TNF产生;在体外能抑制TNF对肝... 建立了小鼠肝损伤模型及体内外肿瘤坏死因子(TNF)诱生的方法,研究水飞蓟宾(SB)对肝脏炎症损伤、TNF产生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B在体内外均可显著抑制脂多糖(LPS)诱导TNF产生;在体外能抑制TNF对肝细胞系GSG7701和成纤维细胞系L929的细胞毒作用;在体内对LPS诱导的痤疮丙酸杆菌致敏的小鼠肝脏炎症损伤有保护作用。提示SB的保肝作用机理与其抑制TNF的产生和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宾 肿瘤坏死因子 肝损伤 脂多糖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意义 被引量:59
16
作者 黄敬泽 王健 +1 位作者 张闿珍 王依星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DM)患者血循环内皮细胞 (CEC)数的变化以了解其在血管病变发病中意义。方法 检测 5 5例DM患者及 18例正常人CEC数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DM患者外周血CEC数明显高于正常人 (P <0 ...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DM)患者血循环内皮细胞 (CEC)数的变化以了解其在血管病变发病中意义。方法 检测 5 5例DM患者及 18例正常人CEC数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DM患者外周血CEC数明显高于正常人 (P <0 .0 0 1) ,视网膜病变组 (P <0 .0 1)和高血压组 (P <0 .0 1)CEC数增高更明显 ,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EC数明显高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 (P <0 .0 1)及尿白蛋白正常组 (P <0 .0 1)。患者CEC数与病程、TNFα水平、尿白蛋白排泄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 (r =0 .34、0 .72、0 .6 9、0 .6 5和 0 .5 7,P均 <0 .0 5 )。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CEC数检测对 2型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分析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Ⅱ型糖尿病 血管病变 CEC
原文传递
水溶性壳聚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9
17
作者 王芳宇 何淑雅 +1 位作者 李邦良 费树荣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研究水溶性壳聚糖对抗肿瘤活性因子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水溶性壳聚糖腹腔注射荷瘤小鼠 ,然后测定巨噬细胞一氧化氮 (NO)、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生成 ,以及脾细胞γ 干扰素(IFN γ)和NK细胞活性。结果水溶性壳聚... 目的研究水溶性壳聚糖对抗肿瘤活性因子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水溶性壳聚糖腹腔注射荷瘤小鼠 ,然后测定巨噬细胞一氧化氮 (NO)、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生成 ,以及脾细胞γ 干扰素(IFN γ)和NK细胞活性。结果水溶性壳聚糖有显著地促进荷瘤小鼠NO、TNF、IFN γ的生成 ,提高NK细胞活性。与对照相比P <0 .0 1。结论水溶性壳聚糖能提高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壳聚糖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 Γ-干扰素 NK细胞活性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冠心病与炎症因子IL-6、IL-8、IL-10、hs-CRP及TNF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5
18
作者 刘虹 徐庆科 +2 位作者 夏伟 张纯全 王燕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9期1446-1447,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炎症标志物IL-6、IL-8、IL-10、hs-CRP、TNF的关系。方法测定176例冠心病患者及44例健康对照者血中IL-6、IL-8、IL-10、hs-CRP、TNF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病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IL-6、IL-8、IL-10、...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炎症标志物IL-6、IL-8、IL-10、hs-CRP、TNF的关系。方法测定176例冠心病患者及44例健康对照者血中IL-6、IL-8、IL-10、hs-CRP、TNF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病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IL-6、IL-8、IL-10、hs-CRP、TN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在冠心病组,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以上炎症指标逐渐增高(AM I>UAP>SAP),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越高炎症指标水平也越高(三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单只病变组)。结论炎症反应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监测血中IL-6、IL-8、IL-10、hs-CRP、TNF等炎症标志物的水平能够预测冠心病病情及病变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白细胞介素 高敏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标志物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52
19
作者 杨权 林凌云 +2 位作者 李景吾 许崇涛 邓质波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2 2例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组 )和 2 0名正常人 (对照组 )的血清白细胞介素 (IL) 1 β、IL 2、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γ 干扰素 (IFN γ)水平 ,均以nmol/...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2 2例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组 )和 2 0名正常人 (对照组 )的血清白细胞介素 (IL) 1 β、IL 2、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γ 干扰素 (IFN γ)水平 ,均以nmol/L计。结果 抑郁症组血清IL 2水平为 0 46± 0 5 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0 15± 0 19(t=2 5 17,P <0 0 5 )。抑郁症组的IL 1β、IL 6、TNF α和IFN γ水平分别为0 32± 0 5 7,0 14± 0 37,0 0 3± 0 0 5和 0 0 5± 0 13,与对照组 (分别为 0 2 3± 0 2 5 ,0 0 8± 0 2 3,0 0 5±0 0 9和 0 0 1± 0 0 4)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t分别为 0 6 45 ,0 5 89,1 0 99和 1 110 ,P >0 0 5 )。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血清IL 2水平升高 ,提示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白细胞介素类 肿瘤坏死因子 干扰素Ⅱ型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中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LPS、TNF的变化及与MODS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4
20
作者 关永东 徐辉 +2 位作者 李小利 徐立 薛志强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30-231,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浆内毒素 (LPS)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在中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 (AOPP)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动态浊度法及放射免疫法动态监测 46例中重度AOPP患者血浆LPS和TNF水平... 目的 探讨血浆内毒素 (LPS)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在中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 (AOPP)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动态浊度法及放射免疫法动态监测 46例中重度AOPP患者血浆LPS和TNF水平的变化 ,比较MODS组、非MODS组及正常对照组LPS及TNF的变化。结果  46例患者血浆LPS及TNF水平均明显升高 ,较正常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 (P均 <0 0 1) ,且血浆高水平持续较长时间 ,MODS组升高的峰值较非MODS组更显著 (P <0 0 5和P <0 0 1)。结论 中重度AOPP的早期即可有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内毒素可能是导致炎性介质产生和释放的重要机制 ,是有机磷中毒机制的重要组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中毒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LPS TNF MOD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