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期经口前路肿瘤切除和前后路椎体重建治疗枢椎骨巨细胞瘤 被引量:9
1
作者 尹庆水 权日 +2 位作者 何帆 艾福志 麦小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枢椎肿瘤切除和椎体重建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经口咽入路枢椎体肿瘤切除,改良异形钛笼重建椎体,同期后路寰椎椎弓根和第三颈椎侧块钉棒固定植骨融合治疗枢椎体骨巨细胞瘤,并辅以放疗。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立即消失,行走正常,... 目的:探讨枢椎肿瘤切除和椎体重建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经口咽入路枢椎体肿瘤切除,改良异形钛笼重建椎体,同期后路寰椎椎弓根和第三颈椎侧块钉棒固定植骨融合治疗枢椎体骨巨细胞瘤,并辅以放疗。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立即消失,行走正常,影像学示肿瘤切除干净,脊椎重建固定稳妥。结论:一期经口前路联合后路行枢椎肿瘤切除椎体重建是治疗枢椎肿瘤的可行方法,但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骨巨细胞瘤 肿瘤切除 重建 经口入路
下载PDF
枢椎肿瘤切除与重建技术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肖建如 贾连顺 +5 位作者 倪斌 陈德玉 袁文 陈华江 侯铁胜 赵定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36-539,共4页
目的 :研究枢椎肿瘤的不同手术入路 ,肿瘤切除术式及内固定重建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枢椎肿瘤的性质、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各种手术途径、术式及其预后进行分析。本组 18例中 ,骨巨细胞瘤 6例 ,骨母细胞瘤 1例 ,软骨肉瘤 1例 ,骨髓瘤 2... 目的 :研究枢椎肿瘤的不同手术入路 ,肿瘤切除术式及内固定重建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枢椎肿瘤的性质、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各种手术途径、术式及其预后进行分析。本组 18例中 ,骨巨细胞瘤 6例 ,骨母细胞瘤 1例 ,软骨肉瘤 1例 ,骨髓瘤 2例 ,脊索瘤 2例 ,血管内皮细胞瘤 1例 ,恶性淋巴瘤 1例 ,神经纤维瘤 1例 ,转移癌 3例。 5例行囊内切除 ,5例包膜切除 ,6例广泛切除 ,单纯枕颈后路植骨CDCervical或Cervifix内固定术 2例。结果 :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 10d因四肢瘫痪症状加重、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1例转移癌患者术后 13d因肺部感染、高热、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术后随访 6个月~ 4年 ,16例术后近期疗效较满意 ,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改善或缓解 ,2例转移癌患者分别于术后 13个月和19个月全身多处转移、全身衰竭死亡 ;1例骨巨细胞瘤、1例软骨肉瘤术后 1年局部复发。结论 :应根据枢椎肿瘤的具体部位、范围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和术式。肿瘤的性质、手术方式及术后综合治疗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枕颈CDCervical或Cervifix内固定术有利于保持上颈椎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肿瘤 肿瘤切除 重建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顾昕 冯睿 +2 位作者 朱伟一 郭俊 胡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8期856-859,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入路下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52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分别通过远外侧入路(FLA)、乙状窦后入路(RSA)、内镜下经鼻蝶入路(EEA)以及联合入路切除岩斜区不同...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入路下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52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分别通过远外侧入路(FLA)、乙状窦后入路(RSA)、内镜下经鼻蝶入路(EEA)以及联合入路切除岩斜区不同位置的肿瘤。评估不同手术入路下肿瘤切除程度。观察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KPS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经FLA切除肿瘤14例,经RSA切除肿瘤22例,经EEA切除肿瘤10例,经EEA合并FLA/RSA切除肿瘤6例。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乙状窦后入路即RSA肿瘤全切率高于其他手术入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颅神经症状多发生于侧方入路(FLA和RSA),与其他手术入路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脑脊液漏多出现在EEA,与其他入路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他并发症在不同手术入路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手术入路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手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RSA根治性切除率显著高于其他入路,可有效切除体积比较大的肿瘤,适合累及全斜坡的患者,但需要注意该手术方式容易引起术后颅神经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区脑膜瘤 手术入路 肿瘤切除
下载PDF
内镜经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71例 被引量:6
4
作者 郝华超 王鹏 董轩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8期230-231,共2页
目的探索内镜经鼻蝶手术中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方法对71例垂体腺瘤患者行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在手术之前均作影像学及血液的检查,观察术后结果。结果共有51例的垂体瘤全部切除,仅有3例需要进行二次切除,还有2例大部分切除,术后并无... 目的探索内镜经鼻蝶手术中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方法对71例垂体腺瘤患者行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在手术之前均作影像学及血液的检查,观察术后结果。结果共有51例的垂体瘤全部切除,仅有3例需要进行二次切除,还有2例大部分切除,术后并无死亡者。47例术后康复至正常水平,34例在手术之后6个月内激素明显增高,随之进行二次手术全部切除。结论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手术中的运用,创伤很小,操作简单安全、术后患者反应良好,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肿瘤切除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剔除术中不同止血方式对女性月经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邢磊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9期29-31,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止血方式对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剔除术女性月经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良性卵巢肿瘤病例118例,均行腹腔镜卵巢肿瘤剔除术。根据止血方式将患者分为电凝组(采用双极电凝止血)和缝...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止血方式对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剔除术女性月经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良性卵巢肿瘤病例118例,均行腹腔镜卵巢肿瘤剔除术。根据止血方式将患者分为电凝组(采用双极电凝止血)和缝合组(采用缝合止血),各59例,比较两组月经情况及性激素水平。结果电凝组经期延长率与缝合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电凝组FSH、LH水平高于缝合组,E2、Fo低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缝合组性激素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剔除术中使用缝合止血对月经及性激素影响较小,可使卵巢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经 性激素 腹腔镜 肿瘤剔除术 止血方式
下载PDF
经阴道与腹腔镜肿瘤切除手术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阴道菌群及卵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姚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3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与腹腔镜肿瘤切除手术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阴道菌群及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经阴道实施肿瘤切除术... 目的探讨经阴道与腹腔镜肿瘤切除手术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阴道菌群及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经阴道实施肿瘤切除术,观察组在腹腔镜下实施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阴道菌群失调率,分析其白细胞(WBC)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测定两组血清雌二醇(E2)、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同时记录并发症。结果手术后观察组阴道菌群失调率为42.1%、并发症发生率为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4%、21.1%(均P〈0.05);术后两组E2、FSH、LH水平均下降(均P〈0.05),观察组E2为(0.10±0.02)nmol/L、FSH为(10.40±2.63)U/L、LH为(7.50±1.87)U/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均P〈0.05);观察组WBC为(8.51±1.23)109/L、CRP为(11.09±4.35)mg/L,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经阴道手术相比,腹腔镜肿瘤切除手术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阴道菌群及卵巢功能影响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 腹腔镜 肿瘤切除术 卵巢 良性肿瘤 阴道菌群 卵巢功能
下载PDF
MRI联合CA125、HE4及ROMA指数预测卵巢癌腹膜转移患者行肿瘤减灭术可行性的价值
7
作者 谢晨 邹敏 +2 位作者 马天文 郑杰 林国成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69-273,I0006,共6页
目的探讨MRI平扫、增强扫描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后综合判读患者MRI-腹膜癌指数(PCI)、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以及罗马指数(ROMA指数)预测卵巢癌腹膜转移患者行肿瘤减灭术可行性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22年1... 目的探讨MRI平扫、增强扫描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后综合判读患者MRI-腹膜癌指数(PCI)、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以及罗马指数(ROMA指数)预测卵巢癌腹膜转移患者行肿瘤减灭术可行性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22年10月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住院治疗的晚期卵巢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周内完成MRI平扫、增强扫描以及DWI成像检查,并进行MRI-PCI评分;术前1周内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CA125、HE4,通过HE4值计算ROMA指数。所有患者均行肿瘤减灭术,依据肿瘤残存程度分为完全减灭组和不完全减灭组。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MRI-PCI与术中PCI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MRI-PCI、CA125、HE4、ROMA指数预测不完全减灭术可行性的效能。结果MRI-PCI与术中PCI呈正相关(r=0.871,P<0.001)。完全减灭组为18例,不完全减灭组为42例。完全减灭组MRIPCI评分和术中PCI评分均更低。在预测不完全减灭术可行性方面,MRI-PCI、CA125、HE4、ROMA指数的AUC分别为0.913、0.731、0.611、0.716。根据最大约登指数计算MRI-PCI最佳截断值为4.5分时,预测不完全减灭术的灵敏度为0.920,特异度为0.898,阳性预测值为0.781,阴性预测值为0.822;CA125最佳截断值为880.26 U/mL时,预测不完全减灭术的灵敏度为0.780,特异度为0.655,阳性预测值为0.711,阴性预测值为0.733;HE4最佳截断值为488.98 pmol/L,预测不完全减灭术的灵敏度为0.760,特异度为0.780,阳性预测值为0.611,阴性预测值为0.717;ROMA指数最佳截断值为96.53%时,预测不完全减灭术的灵敏度为0.688,特异度为0.898,阳性预测值为0.647,阴性预测值为0.802。结论MRI-PCI与术中PCI呈正相关,当MRI-PCI为4.5分时预测不完全减灭术可行性最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腹膜癌指数 肿瘤减灭术 弥散成像
下载PDF
一例枢椎骨肿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8
作者 太琼志 黄萍 +2 位作者 陈芳 王焕琼 赵苏丽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7期1586-1587,共2页
寰枢椎区域长肿瘤将会致患者大小便失禁、高位截瘫,严重者会导致呼吸困难,危及患者生命,彻底切除肿瘤是目前治疗这种疾病最可靠、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极大,首先是肿瘤暴露困难,不易彻底切除,如果手术切除不... 寰枢椎区域长肿瘤将会致患者大小便失禁、高位截瘫,严重者会导致呼吸困难,危及患者生命,彻底切除肿瘤是目前治疗这种疾病最可靠、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极大,首先是肿瘤暴露困难,不易彻底切除,如果手术切除不干净,会引起肿瘤复发^[1],加之该区域神经、血管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骨巨细胞瘤 肿瘤切除 护理
下载PDF
脑动脉瘤搭桥孤立术联合鼻颅沟通骨瘤切除伴视神经管减压术的护理配合
9
作者 刘杰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3年第4期333-337,共5页
总结1例脑动脉瘤搭桥孤立术联合鼻颅沟通骨瘤切除伴视神经管减压术的护理配合。巡回护士术前应做好充分的物品准备和术前访视,做好体位摆放和压力性损伤的预防,维持正常体温,以及感染预防,及时沟通,做好各个手术之间的衔接,提前备好下... 总结1例脑动脉瘤搭桥孤立术联合鼻颅沟通骨瘤切除伴视神经管减压术的护理配合。巡回护士术前应做好充分的物品准备和术前访视,做好体位摆放和压力性损伤的预防,维持正常体温,以及感染预防,及时沟通,做好各个手术之间的衔接,提前备好下一步手术所需物品,缩短手术等待时间。洗手护士术前与手术医生沟通了解手术过程中的关键点与难点,术中熟练配合,从容、及时、快速应对突发状况,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搭桥 动脉瘤孤立 肿瘤切除 视神经管全方位减压 手术配合
下载PDF
胃肠肿瘤切除术后胃肠道瘘的营养支持探析
10
作者 胡蜀丹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0期83-83,88,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患者切除肿瘤后胃肠道瘘的营养支持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胃肠肿瘤切除术后发生胃肠道瘘并行营养支持的患者40例。分析患者的营养支持过程、是否为自愈,并观察患者的自愈时间。患者其他治疗均根据其实际情...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患者切除肿瘤后胃肠道瘘的营养支持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胃肠肿瘤切除术后发生胃肠道瘘并行营养支持的患者40例。分析患者的营养支持过程、是否为自愈,并观察患者的自愈时间。患者其他治疗均根据其实际情况应用药物。结果 40例患者经过营养支持后,38例患者的瘘口自行愈合,2例患者在营养支持情况转好后行手术治疗痊愈。结论胃肠肿瘤切除术后胃肠道瘘的营养支持,能较好改善患者的状况,促进胃肠道瘘自行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肿瘤切除 胃肠道瘘 营养支持
下载PDF
面中掀翻结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鼻咽肿瘤16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黄靖 唐海红 骆云珍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7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观察面中掀翻结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鼻咽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其技术优势。方法2000~2004年间收治的16例鼻腔、鼻窦、鼻咽肿瘤患者,包括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6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Ⅲ期1例,上颌窦鳞癌2例,鼻腔黑色素瘤2例,蝶窦... 目的观察面中掀翻结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鼻咽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其技术优势。方法2000~2004年间收治的16例鼻腔、鼻窦、鼻咽肿瘤患者,包括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6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Ⅲ期1例,上颌窦鳞癌2例,鼻腔黑色素瘤2例,蝶窦黑色素瘤1例,蝶窦原位癌2例,筛窦腺样基底细胞癌2例。均采用面中掀翻结合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结果1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术野清晰,肿瘤暴露清楚,切除彻底,止血直观,复发率低,面部不遗留瘢痕。结论面中掀翻结合鼻内镜的手术方式增加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是手术治疗鼻腔、鼻窦、鼻咽肿瘤的有效术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正中掀翻术 鼻内镜手术 肿瘤切除 鼻腔 鼻窦 鼻咽
下载PDF
几种不同治疗手段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比较研究
12
作者 张坤 江艺 +2 位作者 高朋芬 谢海英 谢志红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575-576,共2页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儿种不同治疗手段疗效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合理化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与帮助。方法我院1999年6月至2003年6月收治原发性肝癌病例中80例分为A组:单纯手术组;B组:手术切除+植入式肝动脉化疗泵化疗组;C组:单纯肿瘤内注...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儿种不同治疗手段疗效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合理化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与帮助。方法我院1999年6月至2003年6月收治原发性肝癌病例中80例分为A组:单纯手术组;B组:手术切除+植入式肝动脉化疗泵化疗组;C组:单纯肿瘤内注射无水酒精组;D组: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组。对不同治疗手段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A、B、C、D四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60.13%、71.26%、43.15%、42.78%,2年生存率分别为46.52%、51.38%,26.64%,25.83%。A、B组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为60.33%,49.28%,术后2年复发率分别为76.59%,61.24%。结论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病灶加化疗的综合治疗效果最佳,单纯手术切除较荷瘤的其他治疗手段效果好,但对无法手术切除的病例肿瘤局部用药的治疗手段仍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肿瘤切除 化疗
下载PDF
广泛切除和局部肿块切除术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娟娟 莫春生 +1 位作者 梁丽春 孔之华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第5期4-6,共3页
目的比较广泛肿块切除术与乳腺局部肿块切除术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5-08—2010-10间接受治疗的80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广泛肿块切除术组(A组)45例,局部肿块切除术组(B组)35例,分别以患者患侧... 目的比较广泛肿块切除术与乳腺局部肿块切除术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5-08—2010-10间接受治疗的80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广泛肿块切除术组(A组)45例,局部肿块切除术组(B组)35例,分别以患者患侧肢体运动能力、无疾病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时间等评价指标对2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病理均诊断为乳腺分叶状肿瘤,其中良性A组30例(67%),B组23例(66%);交界性A组10例(22%),B组7例(20%);恶性A组5例(11%),B组5例(14%)。术后第12个月B组患者的外展、外旋、摸高高度功能显著优于A组患者(P<0.05);而2组患者的肌力、前屈、后伸、内旋功能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0个月,A组和B组患者的5 a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6个月和55个月(P=0.693);5 a复发率分别为24.14%和44.44%(P=0.0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期为52个月,较B组的47个月显著延长(P=0.025),A组和B组交界性和恶性患者的5 a生存率分别为10.28%和11.17%(P=0.724)。结论广泛肿块切除术较乳腺局部肿块切除术对交界性和恶性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预后更为有利,在患者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考虑选择此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肿块切除术 乳腺局部肿块切除术 乳腺分叶状肿瘤 临床效果 预后
下载PDF
开胸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多模式镇痛 被引量:9
14
作者 覃韬 但嵩山 +3 位作者 黎阳 老启芳 黄英明 黄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66-1269,共4页
目的:研究多模式镇痛应用于开胸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均分60例择期行开胸恶性肿瘤切除术患者于4组中。A组:单次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组;B组:舒芬太尼电子镇痛泵静脉自控镇痛组;C组:地佐辛电子镇痛泵静脉自控镇痛... 目的:研究多模式镇痛应用于开胸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均分60例择期行开胸恶性肿瘤切除术患者于4组中。A组:单次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组;B组:舒芬太尼电子镇痛泵静脉自控镇痛组;C组:地佐辛电子镇痛泵静脉自控镇痛组;D组: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靶控(PCA-TCI)镇痛组。记录4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各时间点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Prince-Henry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补救措施及不良反应。结果:D组Prince-Henry镇痛评分下降幅度较A、B、C组大,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D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下降幅度较A、B、C组大,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D组中无需疼痛补救性按压措施的患者较B、C组多,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胸恶性肿瘤切除术后使用舒芬太尼PCA-TCI镇痛(镇痛血浆靶浓度0.12~0.14 ng/m L)有效性及安全性好,且可达到个体化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胸 恶性肿瘤切除术 多模式镇痛 舒芬太尼 自控-靶控镇痛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手术并发症影响因素的分析与防治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海芳 李强 +1 位作者 张爱华 姚爱琳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10期1190-119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行腹腔镜子宫手术患者415例,分为子宫切除组310例和肌瘤切除组105例,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胃肠损伤、泌尿损伤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将415例患者按子宫大小分为子宫体积≤3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行腹腔镜子宫手术患者415例,分为子宫切除组310例和肌瘤切除组105例,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胃肠损伤、泌尿损伤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将415例患者按子宫大小分为子宫体积≤300 cm3(A组),300 cm3<子宫体积<600 cm3(B组),子宫体积≥600 cm3(C组)。分析子宫大小、盆腔粘连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结果共23例(5.54%)发生并发症,其中子宫切除组4.51%(14/310),肌瘤切除组8.57%(9/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或术后出血发生率为1.93%(8/415),胃肠损伤及泌尿损伤发生率均为0.96%(8/415)。并发症的发生率C组20.0%(8/40)高于A组2.8%(5/179)及B组5.1%(10/196,均P<0.01),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粘连组发生率高于无盆腔粘连组[8.3%(15/180)vs 3.4%(8/235),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手术并发症发生与患者的选择、术者的经验有关,无盆腔粘连且子宫体积<600 cm3患者最适合行腹腔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子宫切除术 并发症 肌瘤切除术
下载PDF
8例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护理体会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凯燕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9期2944-2945,共2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患者护理。方法了解肾上腺肿瘤种类,做好术前用药指导,心理护理,术前相关辅助检查及皮肤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尤其是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症状观察,并做好预防,做好饮食、活动的相关护理指导。结...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患者护理。方法了解肾上腺肿瘤种类,做好术前用药指导,心理护理,术前相关辅助检查及皮肤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尤其是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症状观察,并做好预防,做好饮食、活动的相关护理指导。结果手术安全有效,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恢复良好。结论积极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是护理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出血 肾上腺危象 护理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圣坤 张旭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4年第6期380-384,共5页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是治疗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主要方法。传统的TURBT存在无法获得完整标本、无法进行精确病理分期、容易诱发闭孔神经反射等诸多缺陷。近年来,随着设备的改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TURBT在获取完整肿瘤、减...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是治疗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主要方法。传统的TURBT存在无法获得完整标本、无法进行精确病理分期、容易诱发闭孔神经反射等诸多缺陷。近年来,随着设备的改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TURBT在获取完整肿瘤、减少并发症发生等方面有了较快发展,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 膀胱部分切除 等离子针状电极 闭孔神经反射 闭孔神经阻滞
下载PDF
两种切除术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姜红 董兰侠 +1 位作者 马敏 蒋璐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3期128-129,130,共3页
目的 :探讨广泛肿块切除术与乳腺局部肿块切除术在乳腺分叶状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乳腺外科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86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行广泛肿块切除术46例(A组)和乳腺局部... 目的 :探讨广泛肿块切除术与乳腺局部肿块切除术在乳腺分叶状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乳腺外科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86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行广泛肿块切除术46例(A组)和乳腺局部肿块切除术治疗组(B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年的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的患侧肢体功能评价,A组患者与B组患者的肌力、前屈、后伸、内旋、比较差异不显著;B组患者的外展、外旋摸高高度显著优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的5年复发率比较差异不显著;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广泛肿块切除术较局部肿块切除术对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预后更加有利,在病人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这一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肿块切除术 乳腺局部肿块切除术 乳腺分叶状肿瘤 临床效果 预后
原文传递
基于基线资料构建眼眶肿瘤手术术后预后模型的价值
19
作者 张壬嘉 伍玉洁 +1 位作者 刘萃红 王娜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39-443,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眼眶肿瘤摘除手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到我院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眼眶肿瘤患者109例(109只眼)。所有患者均进行眼眶肿瘤摘除手术,患者术后进行6个月随访,对患者术后并发症... 目的分析影响眼眶肿瘤摘除手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到我院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眼眶肿瘤患者109例(109只眼)。所有患者均进行眼眶肿瘤摘除手术,患者术后进行6个月随访,对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依据患者是否存在死亡、复发、呼吸衰竭、视力损伤、休克、脑血管意外、心跳骤停以及失明等情况则判定患者预后不良,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结果在109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68%,其中发生率最高的眼球运动障碍,其发生率为13.76,球后出血、瞳孔散大、视力障碍、上睑下垂的发生率分别为9.17%、7.33%、5.50%、4.59%。在109例患者中,其中有94例患者预后良好,15例患者预后不良,预后良好率为86.24%。经过单因素分析,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病程(P=0.103)和性别(P=0.785)相似,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肿瘤累及深部(P=0.001)、肿瘤分化为低分化(P=0.007)、存在合并症(P=0.001)、肿瘤边界模糊(P=0.001)、传统开眶恶性肿瘤(P=0.001)、肌锥内肿瘤(P=0.032)、手术时间≥3 h(P=0.002)、年龄>75岁(P=0.008)例数高于预后良好组。将单因素分析中存在统计学意义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肿瘤累及深部(P=0.000)、肿瘤分化为低分化(P=0.001)、存在并发症(P=0.001)、肿瘤边界模糊(P=0.000)、传统开眶方式(P=0.000)、恶性肿瘤(P=0.000)、肌锥内肿瘤(P=0.000)、手术时间≥3 h(P=0.000)和年龄≥75岁(P=0.028)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将Logistic多因素分析中危险因素最下β值赋值1,其它变量β值除以最小值后四舍五入取整数,其中肿瘤性质和开眶方式为4分,肿瘤累及深部和肿瘤边界为3分,肿瘤分化、合并症为2分,肿瘤部位、手术时间和年龄为1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肿瘤摘除术 影响因素 基线资料 预后
下载PDF
胸膜热烧灼联合胸腔镜辅助下局部肿瘤切除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吕俊宏 林少欢 +1 位作者 彭盘俐 蔡长青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4期100-103,共4页
目的研究胸膜热烧灼联合胸腔镜辅助下局部肿瘤切除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肿瘤科行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手术治疗的37例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在本院选择保守治疗的20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 目的研究胸膜热烧灼联合胸腔镜辅助下局部肿瘤切除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肿瘤科行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手术治疗的37例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在本院选择保守治疗的20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3.78%,明显高于对照组(45.0%),经过统计学检验两组有效率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组中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均明显降低,试验组与对照组中所检查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CEA、CA-125、CYFRA21-1、NSE水平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随访至2013年6月,结局均死亡。试验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2.5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1.5个月。结论胸膜热烧灼联合胸腔镜辅助下局部肿瘤切除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明显,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热烧灼 局部肿瘤切除 胸腔镜 肺癌恶性胸腔积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