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吐哈盆地侏罗纪古植被与古气候及古环境的探讨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代生 付国斌 +2 位作者 秦恩鹏 侯全政 李兴亮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7-152,共6页
通过对新疆吐哈盆地侏罗系孢粉植物群、特殊岩性、泥质岩中的元素和粘土矿物分布规律的研究 ,探讨了古植被、古气候及古环境的纵向演化特点 ,认为研究区内侏罗纪古气候特点是早侏罗世至中侏罗世早期为温暖潮湿的亚热带 ,局部有干旱趋势 ... 通过对新疆吐哈盆地侏罗系孢粉植物群、特殊岩性、泥质岩中的元素和粘土矿物分布规律的研究 ,探讨了古植被、古气候及古环境的纵向演化特点 ,认为研究区内侏罗纪古气候特点是早侏罗世至中侏罗世早期为温暖潮湿的亚热带 ,局部有干旱趋势 ;中侏罗世中晚期为半潮湿、半干旱的温带—亚热带气候 ;从中侏罗世末期开始转为炎热干旱的亚热带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侏罗纪 孢粉化石 粘土矿物 古植被 古气候 古环境
下载PDF
咸化湖盆混积岩分类与混积相带沉积相特征——以准噶尔盆地南缘芦草沟组与吐哈盆地西北缘塔尔朗组为例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越 陈世悦 +5 位作者 张关龙 张奎华 林会喜 梁绘媛 汪誉新 李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21-1035,1065,共16页
通过露头精细观察、薄片鉴定与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具有咸水沉积背景的准噶尔盆地南缘芦草沟组与吐哈盆地西北缘塔尔朗组的混积特征进行研究,提出"混积相带"的概念来表征"湖盆中发育混积岩和混积层系的相带",并厘定... 通过露头精细观察、薄片鉴定与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具有咸水沉积背景的准噶尔盆地南缘芦草沟组与吐哈盆地西北缘塔尔朗组的混积特征进行研究,提出"混积相带"的概念来表征"湖盆中发育混积岩和混积层系的相带",并厘定了研究区"混积岩"的定义,建立一种新的混积岩分类命名方案,进而系统研究了混积相带的岩相、沉积相特征,并预测了有利相区。"混积岩"为"陆源碎屑与内源非后期成岩作用形成的碳酸盐组分在同一岩层内混合形成的沉积岩",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组分的含量不存在一个具体的下限标准。研究区混积相带内大部分粉砂岩、碳酸盐岩与泥页岩和少部分砂岩主要由陆源碎屑颗粒、碳酸盐组分和黏土矿物构成,属于混积岩,以三组分的相对含量50%为界将混积岩划分为(粉)砂岩、碳酸盐岩和正混积岩3大类,进一步划分为9小类。在此基础上,根据露头的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和颜色等特征在混积相带内共识别出21种岩相类型和9种岩相组合,依此将混积相带划分为近岸水下扇外扇、扇三角洲前缘、浊积扇和半深湖—深湖。综合露头观察、有机碳测试、物性测试及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认为半深湖—深湖与浊积扇为混积相带内的有利相区,二者内部的烃源岩、储集岩条件相对较好,可形成良好的生储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岩 岩相 混积相带 塔尔朗组 芦草沟组 准噶尔盆地 吐哈盆地 咸化湖盆
下载PDF
吐哈油田低饱和度油藏地质工程一体化效益勘探实践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昕 杨斌 王瑞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8-45,共8页
吐哈油田近年来在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低饱和度油藏勘探上取得重要突破,红台地区发现了规模整装储量并快速建产,区域扩展取得多个领域的突破与进展,开辟出一个勘探前景良好的增储建产新领域,实现了复杂类型油气藏的效... 吐哈油田近年来在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低饱和度油藏勘探上取得重要突破,红台地区发现了规模整装储量并快速建产,区域扩展取得多个领域的突破与进展,开辟出一个勘探前景良好的增储建产新领域,实现了复杂类型油气藏的效益勘探。这一勘探重要发现得益于勘探思路的转变和技术进步。吐哈油田借鉴致密油勘探思路,积极推广应用水平井+体积压裂工艺改造技术,地质工程一体化攻关台北凹陷低渗低饱和度油藏,深化成藏机理研究,准确预测储层甜点;科学设计水平井轨迹及方位,强化长水平段工程地质导向及轨迹跟踪,有效提高水平井储层钻遇率;根据油藏特性,优化体积压裂规模和工艺参数,全过程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攻关,有力助推勘探获得重要突破;强化成熟技术集成配套,持续推进钻井提速;优化井身结构和完井方式,优化管串设计和固井工艺技术;多措并举,强化工程降本增效,进一步提高低饱和度油藏勘探开发效益。当前应对低品位储量要牢固树立效益勘探的理念,找准主要控制因素是地质工程一体化破解勘探瓶颈的关键,坚持地质工程一体化是实现低品位储量效益动用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红台地区 低饱和度油藏 水平井 体积压裂 地质工程一体化 效益勘探
下载PDF
吐哈探区油气勘探成果及潜力 被引量:27
4
作者 梁世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1-641,共11页
吐哈探区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的油气勘探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在吐哈、三塘湖、银额等盆地取得了丰硕的勘探成果,实现了吐哈盆地侏罗系煤系油气、二叠系—三叠系超深稠油和三塘湖盆地古生界火山岩系油气、致密油气... 吐哈探区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的油气勘探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在吐哈、三塘湖、银额等盆地取得了丰硕的勘探成果,实现了吐哈盆地侏罗系煤系油气、二叠系—三叠系超深稠油和三塘湖盆地古生界火山岩系油气、致密油气等领域的重大突破,落实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等富油凹陷,累计提交探明油气地质储量当量8.20×10^8 t,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过30多年勘探实践,对煤成烃、超深稠油油藏、火山岩油藏、低压油藏、致密油气藏等地质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其油气成藏地质理论、油气藏控藏要素,形成了不同类型油气藏勘探的配套关键技术。吐哈探区各盆地处于低—中勘探程度阶段,剩余勘探潜力大,为保障吐哈油田持续稳产,下一步要精细勘探煤系油气,扩展勘探二叠系和三叠系,加大北部山前带勘探力度;围绕三塘湖盆地,在精细勘探碎屑岩油藏的同时,评价非常规油藏的甜点段和甜点区,着力勘探古生界油气藏;银额盆地的勘探重点仍在天草、查干等凹陷,落实有利勘探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三塘湖盆地 银额盆地 油气勘探成果 勘探理论 关键技术 资源潜力 勘探方向
下载PDF
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16
5
作者 郭燕华 熊琦华 +1 位作者 吴胜和 周平兵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6期13-16,共4页
针对陆相辫状河三角洲纵横向相变化快的特点,通过对吐哈盆地温米油田三间房组油藏的研究,提出了一套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①确定连通砂体与渗流隔挡的分布;②确定连通砂体内部导致渗流差异的储层质量差异,对该区目的... 针对陆相辫状河三角洲纵横向相变化快的特点,通过对吐哈盆地温米油田三间房组油藏的研究,提出了一套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①确定连通砂体与渗流隔挡的分布;②确定连通砂体内部导致渗流差异的储层质量差异,对该区目的层段储层进行分类评价。根据综合评判方法,将储层分为四类。通过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检验,证实了该分类结果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预测性,对开发温米油田起到了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流动单元 陆相 储集层 油田注水 分类评价
下载PDF
胜北洼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特殊性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杨占龙 陈启林 郭精义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81-185,189,共6页
充分认识含油气洼陷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是开展油气勘探的前提,而认识油气成藏的特殊性是寻找油气勘探切入点的关键。胜北洼陷岩性圈闭组成要素的复杂性和岩性油气藏成藏地质背景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盆地性质、构造特征的特殊性——吐... 充分认识含油气洼陷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是开展油气勘探的前提,而认识油气成藏的特殊性是寻找油气勘探切入点的关键。胜北洼陷岩性圈闭组成要素的复杂性和岩性油气藏成藏地质背景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盆地性质、构造特征的特殊性——吐哈盆地表现为窄而长的多旋回叠合盆地;2洼陷沉积体系的特殊性——南北双向短物源沉积体系分布格局;3岩性油气藏成藏地质背景的特殊性——下生上储式生储组合和南斜坡的构造斜坡带;4岩性油气藏成藏圈闭的特殊性——缺乏沟通油源断裂、侧向封堵断裂的必要配置;5岩性油气藏赋存的特殊性——成带分布的岩性圈闭含油气面积小、砂体薄、单层圈闭储量规模较小。根据对这些特殊性的综合分析认为,胜北洼陷中浅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应依附于一定的构造背景展开;处于南北物源交汇区的胜北构造南翼是岩性圈闭发育和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特殊条件 中浅层 胜北洼陷 吐哈盆地
下载PDF
吐哈盆地页岩气有利勘探方向 被引量:25
7
作者 孙玉凯 李新宁 +3 位作者 何仁忠 王瑞英 孙美丽 于法政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6,共3页
分析了国外页岩气藏的关键地质参数,归纳总结了国内外页岩气有利探区的遴选原则,并根据吐哈盆地的地质条件,提出了页岩气探区的基本评价标准。综合评价、分析了吐哈盆地水西沟群和小泉沟群两套页岩的基本地质条件后指出,它们具备形成页... 分析了国外页岩气藏的关键地质参数,归纳总结了国内外页岩气有利探区的遴选原则,并根据吐哈盆地的地质条件,提出了页岩气探区的基本评价标准。综合评价、分析了吐哈盆地水西沟群和小泉沟群两套页岩的基本地质条件后指出,它们具备形成页岩气藏的基本地质条件,2套页岩的生气潜力巨大;台北凹陷东部、哈密三堡凹陷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矿物 页岩气 资源量
下载PDF
吐哈盆地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劲松 王文慧 +3 位作者 牟兰昇 刘护创 宋海波 宋承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7,共4页
吐哈盆地侏罗系水西沟群具备形成大面积致密砂岩气藏的地质条件,煤系地层长期大量生排气态烃为形成致密砂岩气藏提供了充足的气源,烃源岩与储集层呈互层紧密接触有利于气源内致密砂岩成藏,致密砂岩中气体的运聚与常规气藏有明显的差异,... 吐哈盆地侏罗系水西沟群具备形成大面积致密砂岩气藏的地质条件,煤系地层长期大量生排气态烃为形成致密砂岩气藏提供了充足的气源,烃源岩与储集层呈互层紧密接触有利于气源内致密砂岩成藏,致密砂岩中气体的运聚与常规气藏有明显的差异,在"活塞式"充注条件下,致密砂岩气藏的含水率明显偏高,压力也呈现出高(低)压异常。吐哈盆地南部斜坡区及北部山前冲断带地区,源岩与储集层配置条件优越,是寻找致密砂岩气藏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致密砂岩气藏 水西沟群 煤系源岩 成藏特征
下载PDF
吐哈盆地北部凹陷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5
9
作者 曾联波 康永尚 肖淑容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22-25,共4页
吐哈盆地北部凹陷低渗透砂岩储层发育有4组高角度裂缝和一组近水平裂缝.高角度裂缝主要为构造成因的剪切裂缝,低角度裂缝包括成岩裂缝、顺层滑脱裂缝和近水平剪切裂缝3类.裂缝的发育程度受岩性、岩层厚度、构造部位等因素的控制.裂缝是... 吐哈盆地北部凹陷低渗透砂岩储层发育有4组高角度裂缝和一组近水平裂缝.高角度裂缝主要为构造成因的剪切裂缝,低角度裂缝包括成岩裂缝、顺层滑脱裂缝和近水平剪切裂缝3类.裂缝的发育程度受岩性、岩层厚度、构造部位等因素的控制.裂缝是低渗透储层的主要渗流通道,是控制其油气产能高低的主要因素.通过地质和数值模拟研究,该区NE和NW向高角度裂缝为在燕山早期近SN向水平挤压作用下形成的共轭剪切裂缝,近EW向高角度裂缝和近水平剪切裂缝为燕山晚期近SN向逆冲推覆作用下形成的共轭剪切裂缝,近SN向裂缝主要与晚期的近SN向不均匀挤压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低渗透砂岩储层 储层裂缝 发育特征 成因
下载PDF
葡北油田气水交替驱提高采收率矿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俊 周自武 +1 位作者 王伟胜 陶林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5-87,共3页
吐哈盆地葡北油田是我国第一个气水交替驱矿场试验基地,开发方式为气水交替注入混相驱开发。为解决葡北油田气水交替注入过程中无法实施注水转注气的实际问题,通过室内长岩心驱替实验,进行了注气机理、现场酸化解堵、高压注液氮、注入... 吐哈盆地葡北油田是我国第一个气水交替驱矿场试验基地,开发方式为气水交替注入混相驱开发。为解决葡北油田气水交替注入过程中无法实施注水转注气的实际问题,通过室内长岩心驱替实验,进行了注气机理、现场酸化解堵、高压注液氮、注入井关井降压等多项研究,解决了注入井气水切换的问题。葡北油田实施混相驱开发以来,地层压力和流压保持水平均在混相驱开发确定的压力界限以上,地层流体黏度由原始的0.67mPa·s降为目前的0.20mPa·s,体积系数由2.210增大为2.819,饱和压力由29.44MPa上升为目前的32.86MPa,原油组分变化明显,中间烃含量由23.79%上升至25.12%,证明葡北油田实现混相驱开发,开发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葡北油田 注气混相驱 开发机理 气水交替注入
下载PDF
拟声波反演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胜北地区白垩系为例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玉学 汤达祯 +2 位作者 龚建华 朱有信 纪艳红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03-307,共5页
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关键是储层定量预测,而地震反演是进行储层定量预测的核心技术,其难点在于薄层分辨、岩性识别等。拟声波反演技术是根据能够反映储层特征的非声波储层地球物理测井信息构建的具有声波量纲的新曲线进行储层预测反演... 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关键是储层定量预测,而地震反演是进行储层定量预测的核心技术,其难点在于薄层分辨、岩性识别等。拟声波反演技术是根据能够反映储层特征的非声波储层地球物理测井信息构建的具有声波量纲的新曲线进行储层预测反演的,它是解决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一种有效手段。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胜北地区白垩系地层砂、泥岩声波速度差异小,声波时差曲线对砂、泥岩的岩性反映不明显,储层预测难度大。作者使用与岩性相关性好的自然电位曲线(SP)构建拟声波曲线进行储层预测并取得了明显效果,落实了该区白垩系油层的分布范围,达到了油藏精细描述的目的,为该区下步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声波反演技术 储层 预测方法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地震勘探技术 油气勘探
下载PDF
鲁克沁构造带稠油成藏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赵密福 李亚辉 +2 位作者 信荃麟 徐振中 高红艳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4,共4页
吐哈盆地台南凹陷鲁克沁构造带中的北西走向断层受挤压强烈 ,封闭性好 ;而北东走向断层封闭性差 ,常成为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由于本区断块圈闭的有效性差 ,故不具备大规模聚集稀油的条件 ,但对稠变到一定程度的稠油能起较好的封堵作用... 吐哈盆地台南凹陷鲁克沁构造带中的北西走向断层受挤压强烈 ,封闭性好 ;而北东走向断层封闭性差 ,常成为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由于本区断块圈闭的有效性差 ,故不具备大规模聚集稀油的条件 ,但对稠变到一定程度的稠油能起较好的封堵作用。鲁克沁构造带高粘重质油的形成是原油运移和成藏阶段双重稠变作用的结果 ,并且油气的聚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原油的逐渐稠变 ,所需要的封堵条件逐渐降低 ,油气的聚集过程才趋于稳定。鲁克沁构造带构造后期变革主要表现在构造幅度的增大 ,而未发生强烈的断裂作用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鲁克沁构造带 断层封闭性 稠油 成藏机制
下载PDF
吐哈盆地西山窑八道湾煤层井壁不稳定机理探讨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平全 梁大川 +1 位作者 崔茂荣 罗平亚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55-64,共10页
本文分析了吐哈盆地西山窑、八道湾煤层井下复杂情况及其原因。着重探讨了煤层并壁不稳定机理,结果表明,煤层井壁不稳定是物理、化学、力学与机械等因素的综合效应。
关键词 吐哈盆地 煤层 防塌 井眼稳定 卡钻
下载PDF
冲积扇相储层沉积微相分析——以吐哈盆地鄯勒油气田第三系气藏为例 被引量:17
14
作者 古莉 于兴河 +3 位作者 万玉金 杜秀芳 帅勇乾 闫伟鹏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2-86,共5页
在岩芯观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从单井相分析入手,并通过连井对比将剖面扩大到全区范围,详细研究了吐哈鄯勒油气田第三系气藏储层的沉积微相类型,重点分析了主要产气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认为本区第三系鄯善... 在岩芯观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从单井相分析入手,并通过连井对比将剖面扩大到全区范围,详细研究了吐哈鄯勒油气田第三系气藏储层的沉积微相类型,重点分析了主要产气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认为本区第三系鄯善群属冲积扇扇中亚相沉积,主要微相类型是辫状水道和漫溢(可见扇中泥石流和辫流砂岛)。通过分析测试发现,天然气主要分布于扇中辫状水道中,其次是漫溢微相,因此,在研究区储层埋藏浅和年代新的情况下,天然气优先进入砂层厚度相对大和储集物性相对好的扇中内侧前缘辫状水道微相砂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沉积微相 天然气分布 鄯善群 鄯勒油气田 吐哈盆地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纪友亮 冷胜荣 陈丽华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6期8-15,共8页
利用孢粉、微量元素、微古生物、有机质类型和岩石矿物资料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的古气候、古水介质、古水深及物源进行了分析,利用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和电性资料等对沉积相待征进行了研究,将其划分出曲流河、辫状三角洲、三角洲... 利用孢粉、微量元素、微古生物、有机质类型和岩石矿物资料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的古气候、古水介质、古水深及物源进行了分析,利用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和电性资料等对沉积相待征进行了研究,将其划分出曲流河、辫状三角洲、三角洲、湖底扇、风暴相等六种沉积相类型,并总结出湖泊沉积体系、冲积扇-辫状河将状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及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湖泊体系三种沉积相模式,三种沉积相模式反映了该凹陷在侏罗统沉积时期的主要沉积相的组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沉积相 吐哈盆地 侏罗纪 储集层
下载PDF
台北凹陷侏罗系油气运聚成藏历史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震亮 陈荷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共4页
从影响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油气运聚成藏的古流体动力的分布及其演化特征入手 ,阐述了流体动力背景下的排烃时期、排烃范围、二次运移方向和有利汇聚区分布 ,并对该凹陷的成藏历史进行了分析。台北凹陷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的主排烃期分... 从影响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油气运聚成藏的古流体动力的分布及其演化特征入手 ,阐述了流体动力背景下的排烃时期、排烃范围、二次运移方向和有利汇聚区分布 ,并对该凹陷的成藏历史进行了分析。台北凹陷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的主排烃期分别为早白垩世和上新世至今 ,且在不同地区二者的发育程度各异 ,早白垩世中东部排烃率较高 ,而在上新世以后中西部排烃率较高。该地区流体势分布具一定继承性 ,分布于高势区之间和外围的相对低势区是油气二次运移的指向区 ,依据油气汇聚条件 ,将其划分为最有利、有利与较有利 3类。根据生烃与排烃史、流体压力与流体势演化史的发育特点 ,台北凹陷内大体可划分出两个侏罗系油气成藏期 ,其一为早白垩世 ,其二为第四纪。第一成藏期的成藏活动主要发生于凹陷中东部 ,小草湖、丘东及其周围地区应是当时油气运移的指向及最有利的聚集地区 ;第二成藏期内活跃的成藏作用主要发生在中西部地区 ,东部的古油气藏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改造与补充。图 5参 11(王震亮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凹陷 油气运移 成藏历史 流体动力 吐哈盆地
下载PDF
吐哈盆地“煤成油”问题再认识 被引量:16
17
作者 苏传国 朱建国 +3 位作者 孟旺才 蒋兵 王天鹏 王文霞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3-458,共6页
吐哈盆地被认为是典型的煤成油盆地。通过煤岩的富氢显微组成、模拟生烃特征、特殊的油气成藏规律及不同地区预测资源量与探明油气资源量之间的对比分析发现,吐哈盆地侏罗系煤岩并不具有大规模生、排液态烃并形成商业性油田的能力。结... 吐哈盆地被认为是典型的煤成油盆地。通过煤岩的富氢显微组成、模拟生烃特征、特殊的油气成藏规律及不同地区预测资源量与探明油气资源量之间的对比分析发现,吐哈盆地侏罗系煤岩并不具有大规模生、排液态烃并形成商业性油田的能力。结合其他地质、地球化学证据,认为台北凹陷中侏罗统油气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煤成油”,而是深层湖相与煤系的“混源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侏罗系 煤成油 机理
下载PDF
准噶尔和吐哈盆地株罗系煤层气储集特征 被引量:13
18
作者 桑树勋 秦勇 +1 位作者 郭晓波 陈玉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65-372,共8页
西北侏罗纪陆相盆地低煤级煤层气藏勘探开发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煤层气成藏机制是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工作,而煤层气储集是煤层气成藏的关键地质过程。研究表明:准噶尔、土哈两个侏罗纪陆相盆地低煤级煤储层具有高孔容... 西北侏罗纪陆相盆地低煤级煤层气藏勘探开发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煤层气成藏机制是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工作,而煤层气储集是煤层气成藏的关键地质过程。研究表明:准噶尔、土哈两个侏罗纪陆相盆地低煤级煤储层具有高孔容、高孔比表面积、高游离气储集潜力和低原位吸附气体能力的特征,深部煤储层储集气量显著高于浅部煤储层;浅部煤储层中基本上为吸附气,深部煤储层中吸附气、游离气、溶解气共存,游离气的重要性随埋深增加而增大;构造高点和构造圈闭对深部煤层气成藏具有重大影响,煤层气与常规气兼探与共采在理论上可行,深部煤层气藏可能较浅部煤层气藏更具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煤级煤 煤层气 储集 侏罗系 准噶尔盆地 吐哈盆地
下载PDF
含油气检测技术及其在岩性圈闭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占龙 沙雪梅 李在光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2-827,874,共7页
以钻井油气层地震—地质综合分析为起点,以保幅纯波地震资料信息分解为基础,针对目标体,采用在小时窗范围内提取油气层地震动力学参数的方法开展含油气检测研究,根据地震多属性的综合变化共同确定含油气层系的空间分布范围,结合流体势... 以钻井油气层地震—地质综合分析为起点,以保幅纯波地震资料信息分解为基础,针对目标体,采用在小时窗范围内提取油气层地震动力学参数的方法开展含油气检测研究,根据地震多属性的综合变化共同确定含油气层系的空间分布范围,结合流体势分析为勘探阶段处于斜坡部位等的岩性圈闭综合评价提供辅助评价依据。通过在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吐哈盆地台北凹陷等多个地区的实际应用,有效圈定了已知含油气层系分布范围并预测了有利含油气区块。在潜江凹陷预测的严河有利含油气区块钻探的严5井,台北凹陷红台—疙瘩台地区预测的有利含气区块钻探的红台13井、疙11井和疙13井,胜北地区预测的有利含油气区块钻探的胜北16井等均不同程度获得商业性油气流,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初步证实了该方法在地震资料品质较好、分辨率较高、构造相对简单的较高勘探程度地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应用表明,数据体的选择、含油气层位的精细标定、含油气检测试验(地震敏感属性优选、有效频段的选择)、时窗大小的确定、目标体顶底约束层位的解释等是利用保幅纯波地震资料直接开展含油气检测技术应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检测 地震属性 岩性圈闭 岩性油气藏 江汉盆地 吐哈盆地
原文传递
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致密砂岩气藏控藏要素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治军 孙玉峰 +4 位作者 牟兰升昆 郑玉萍 刘玉香 贾国强 吴文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0-132,共3页
在综合分析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致密砂岩气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和控藏要素基础上,指出北部山前带气藏具有油气同源、源储一体、近源聚集的特点。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煤系地层是一套优质烃源岩,是研究区天然气富集的主要贡献者。水西沟群沉... 在综合分析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致密砂岩气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和控藏要素基础上,指出北部山前带气藏具有油气同源、源储一体、近源聚集的特点。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煤系地层是一套优质烃源岩,是研究区天然气富集的主要贡献者。水西沟群沉积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河道砂体发育,成为气的主要富集场所。构造高部位褶皱作用强烈,裂隙、微裂隙发育,提高了致密砂体的渗透性能,平缓的斜坡区后期构造运动改造弱,有利于形成大面积原生气藏。烃源岩在新近纪-第四纪进入大量生气期,成藏较晚有利于致密砂岩气藏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山前带 致密砂岩气 烃源岩 控藏要素 水西沟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