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尿酸血症与肾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中菊 王力宁 《中国医药》 2019年第3期471-473,共3页
高尿酸血症是多个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尿酸血症与免疫球蛋白A肾病、慢性肾脏疾病、急性肾损伤关系密切。现对高尿酸血症与急慢性肾脏疾病、免疫球... 高尿酸血症是多个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尿酸血症与免疫球蛋白A肾病、慢性肾脏疾病、急性肾损伤关系密切。现对高尿酸血症与急慢性肾脏疾病、免疫球蛋白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等肾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免疫球蛋白A肾病 慢性肾脏疾病 急性肾损伤 肾小管间质
下载PDF
白芍总苷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3
2
作者 方芳 吴永贵 +4 位作者 董婧 任克军 齐向明 梁超 张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9-373,共5页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白芍总苷给药组(50、100、200mg·kg-1·d-1口服),8wk后观察肾小管-间质损伤指...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白芍总苷给药组(50、100、200mg·kg-1·d-1口服),8wk后观察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TII)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骨桥蛋白(OP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组织硝基酪氨酸(NT)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TI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GP100、200mg·kg-1给药组TII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模型组肾小管-间质OPN与α-SMA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GP100、200mg·kg-1给药组肾小管-间质OPN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TGP各剂量给药组肾小管-间质α-SMA蛋白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肾组织NT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加3·4倍,TGP50、100、200mg·kg-1给药8wk可使肾组织NT蛋白表达分别下降41·2%、43·8%与57·5%。结论白芍总苷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糖尿病肾小管-间质过高OPN与α-SM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白芍总苷 肾小管-间质 骨桥蛋白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下载PDF
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的表达失衡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竞 李珍瑾 +3 位作者 崔静 王蜀鄂 包艳 叶迎春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3-205,共3页
建立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肾小管间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表达变化;体外培养大鼠肾成纤维细胞(NRK),用RT—PCR检测高糖对VEGF和PEDF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糖尿病... 建立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肾小管间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表达变化;体外培养大鼠肾成纤维细胞(NRK),用RT—PCR检测高糖对VEGF和PEDF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VEGF表达增加,而PEDF表达下降。在NRK细胞,高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增加VEGF和抑制PEDF的mRNA表达。提示VEGF和PEDF的表达失衡可能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糖尿病肾病 成纤维细胞 肾小管间质
原文传递
黄蜀葵花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锋 周广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3-294,共2页
目的观察黄蜀葵花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揭示其对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肾小管保护作用。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慢性肾小球肾炎住院患者229例纳入本研究,黄蜀葵花治疗组168例,对照组61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目的观察黄蜀葵花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揭示其对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肾小管保护作用。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慢性肾小球肾炎住院患者229例纳入本研究,黄蜀葵花治疗组168例,对照组61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酐水平(S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比重(SG)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黄蜀葵花治疗组肾功能正常患者的尿α1-MG、NA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尿S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黄蜀葵花治疗组轻度肾功能损害患者的尿α1-MG、NAG和S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eGFR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2组比较,P<0.05。结论黄蜀葵花可以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α1-MG、NAG水平,可以改善肾小管功能,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蜀葵花 肾小球肾炎 肾小管间质
下载PDF
蛋白尿在成人紫癜性肾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冬妍 文煜冰 +1 位作者 李航 李学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尿在成人紫癜性肾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3例成人紫癜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少量、中等量蛋白尿患者分别占40.8%和37.9%,大量蛋白尿患者占21.4%。蛋白尿程度越重的患者,... 目的探讨蛋白尿在成人紫癜性肾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3例成人紫癜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少量、中等量蛋白尿患者分别占40.8%和37.9%,大量蛋白尿患者占21.4%。蛋白尿程度越重的患者,血压、血胆固醇水平越高,血浆白蛋白水平越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蛋白尿程度的加重,肾小球损害、肾小管间质、血管损害加重(P<0.01)。结论蛋白尿能够间接反映紫癜性肾炎肾脏病变的轻重,随着蛋白尿程度的加重;肾脏的各项病理改变加重、肾小球损害与肾小管间质、血管的病变程度平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蛋白尿 肾小球损害 肾小管间质损害
下载PDF
川芎嗪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间质结缔组织因子及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彦 谢春光 杜英杰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管间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骨桥蛋白(OPN)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单侧切除肾脏并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DN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空白对照组...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管间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骨桥蛋白(OPN)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单侧切除肾脏并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DN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空白对照组、贝那普利组(1.7mg·kg-1·d-1)、川芎嗪高、低剂量组(150,50mg·kg-1·d-1),给药12周。实验第4,8,12周,测定24h尿蛋白定量;治疗12周后,定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肾小管间质OPN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间质CTGF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升高(P<0.05),肾组织CTGF、OPN表达明显增加(P<0.01)。川芎嗪高剂量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肾小管间质组织OPN、CTGF表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能减少DN大鼠尿蛋白,下调肾小管间质组织OPN、CTGF表达水平,减轻DN肾小管间质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间质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骨桥蛋白
下载PDF
肾小管功能检测对评价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进展的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晓艳 何小解 易著文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0年第8期456-458,共3页
为探讨肾小管功能检测在评价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PGD)进展中的意义 ,采用ELISA法、生化方法及肾间质病理计量分析法对 4 8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分别检测肾小管功能 (尿RBP、尿 β2 -MG、尿微量A1b、尿NAG酶 )和肾间质病理改变。结果发... 为探讨肾小管功能检测在评价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PGD)进展中的意义 ,采用ELISA法、生化方法及肾间质病理计量分析法对 4 8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分别检测肾小管功能 (尿RBP、尿 β2 -MG、尿微量A1b、尿NAG酶 )和肾间质病理改变。结果发现 :⑴肾脏病理损害程度与肾间质损害有关 ;⑵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肾间质损害及肾小管功能的异常 ;⑶肾小管功能改变与肾间质损害程度有正相关关系 ;显示肾小管功能检测对评价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进展及肾间质损害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疾病 病理变化 肾功能试验
原文传递
川芎嗪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间质巨噬细胞浸润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彦 谢春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5-277,共3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间质巨噬细胞浸润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采用单侧肾切除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动物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5组,...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间质巨噬细胞浸润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采用单侧肾切除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动物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模型组,空白对照组,贝那普利(Lotensin)组,川芎嗪高、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按组别,每只分别予贝那普利1.7 mg/(kg.d)、川芎嗪150,50 mg/(kg.d)灌胃,共12周。实验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治疗12周后,免疫组化检测肾间质巨噬细胞(ED-1)表达,RT-PCR方法测定肾间质MCP-1、ICAM-1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升高(P<0.05),肾小管间质中ED-1明显增加(P<0.01),肾间质MCP-1、ICAM-1 mRNA表达明显上升(P<0.01)。川芎嗪高剂量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肾小管间质组织ED-1表达减少,MCP-1、ICAM-1mRNA表达明显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能减轻DN大鼠肾小管间质巨噬细胞浸润,其机制可能与减少MCP-1、ICAM-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糖尿病肾病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细胞间粘附分子-1
下载PDF
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小管间质损害的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赵维玲 李志辉 易著文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难治性肾病和小管间质损害之间的关系 ,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判断预后。方法观察难治性肾病小管间质损害的临床、病理特点 ,并对照激素敏感性肾病进行分析。结果 出现小管间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病例均在难治性肾病组 ,... 目的 探讨儿童难治性肾病和小管间质损害之间的关系 ,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判断预后。方法观察难治性肾病小管间质损害的临床、病理特点 ,并对照激素敏感性肾病进行分析。结果 出现小管间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病例均在难治性肾病组 ,并且伴有较严重的小管间质病理损害 ;难治性肾病组病理类型以系膜增殖性肾炎为主 ,激素敏感组以微小病变性肾病为主 ,两组间在病理类型上有显著差异 ,两组间的年龄、病程、小管间质病理损害、β2 -MG有显著性差异 ;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的程度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可作为判断肾病综合征疗效、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难治性 小管间质 儿童
下载PDF
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闫喆 姚芳 +3 位作者 杨林 邢玲玲 焦素敏 李绍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19-723,共5页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收集DN患者46例,根据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分为轻+中度组及重度组,以10例肾肿瘤患者瘤旁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肾...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收集DN患者46例,根据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分为轻+中度组及重度组,以10例肾肿瘤患者瘤旁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肾组织中Wnt4、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hospho-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p-GSK-3β)、β-catenin的表达;分析三者表达与临床指标、肾小管间质损伤积分的相关性。结果与轻+中度DN组及对照组相比,重度组DN尿蛋白增多,肾小管间质损伤积分增高。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下降。DN轻+中度组肾小管上皮细胞Wnt4、p-GSK-3β、β-catenin表达较对照组增强;且三者表达与24 h尿蛋白、肾小管间质损伤积分呈正相关,与e GFR呈负相关。结论 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可能参与DN患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间质 Wnt/β-catenin信号途径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下载PDF
211例慢性肾脏病2~4期患者中医证候证型分布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尹新鑫 曹灿 +5 位作者 李侠 李深 饶向荣 苏涛 孟立强 李晓玫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1095-109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2-4期患者中医证候证型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随机调查患者211例,比较中医证型及慢性肾脏病(CKD)原发病种、分期与中医证型证候间的相关性。结果 211例患者共涉及7个中医证型,其中单纯气虚(定位肺脾肾)52例...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2-4期患者中医证候证型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随机调查患者211例,比较中医证型及慢性肾脏病(CKD)原发病种、分期与中医证型证候间的相关性。结果 211例患者共涉及7个中医证型,其中单纯气虚(定位肺脾肾)52例,气阴两虚75例,单纯阴虚(定位肝肾)32例,为慢性肾脏病的主要3个证型。共涉及3类原发疾病,其中:气阴两虚在肾小球肾炎中表达率最高(40.84%),脾肾气虚在肾小管间质病中表达率最高为(28.78%),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多表现为气血两虚(32%)。本虚证中,阳虚多见于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88%);标实证中肾小球肾炎易出现浊毒证(75%),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易出现血瘀证(75%)。随着CKD分期及病情的不同,CKD4期的患者最容易表现为气血阴阳虚证,浊毒证及血瘀证逐渐加重,气滞证表现不明显。结论肾小球肾炎与气阴两虚证、浊毒证、血瘀证相关;肾小管间质病与脾肾气虚、浊毒证相关;高血压相关肾损害与气血两虚(阳虚)—血瘀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管间质病 气阴两虚 阳虚 浊毒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对T2DM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蒋伟 刘丽秋 马瑞霞 《中国康复》 2011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小管-间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及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模型组(DM组)...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小管-间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及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模型组(DM组)和观察组(TP组)。DM及TP组大鼠均采用高脂高糖联合小剂量STZ建立T2DM模型。模型成功后,TP组大鼠给予TP 200μg.kg-1.d-1灌胃。结果:治疗8周后,与NC组比较,DM组及TP组大鼠肾重/体重(KW/BW)、空腹血糖(FBG)、尿白蛋白(UAL)及CTGF、TGF-β1mRNA蛋白的表达、ED-1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多(P<0.05,0.01),TP组低于DM组(P<0.05,0.01);肾组织BMP-7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P<0.01),TP组高于DM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尿蛋白与BMP-7 mRNA存在负相关,与CTGF、TGF-β1mRNA存在正相关;肾小管-间质内ED-1阳性细胞数与TGF-β1的表达明显相关;TGF-β1与CTGF的表达呈正相关,而与BMP-7存在负相关(均P<0.01);萎缩肾小管比例及间质纤维化均与TGF-β1、CTGF表达明显正相关,与BMP-7负相关(均P<0.05)。结论:TP对T2DM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TGF、TGF-β1及部分恢复BMP-7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间质 骨成形蛋白-7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ICAM-1、MC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强 吴永贵 +5 位作者 吴国仲 齐向明 林辉 钱浩 郝丽 张伯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大鼠单侧肾切除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灯盏花素给药组,每组各10只。8周末检测...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大鼠单侧肾切除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灯盏花素给药组,每组各10只。8周末检测各组尿白蛋白排泄率(AER)与肾组织蛋白激酶C(PKC)活性,应用PAS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ED-1、ICAM-1与MCP-1蛋白表达。结果灯盏花素给药组大鼠AER、肾组织PKC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肾小管-间质ED-1阳性细胞浸润及ICAM-1、MCP-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灯盏花素可明显缓解这些变化(P<0·05)。结论灯盏花素可明显抑制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巨噬细胞浸润,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糖尿病肾小管-间质ICAM-1与MCP-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小管-间质 灯盏花素 细胞间黏附因子-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KKA^y小鼠肾脏小管间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秦岩 李学旺 +4 位作者 文煜冰 李航 陈丽萌 段琳 李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7-821,F0003,共6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KKAy小鼠肾皮质和小管间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6周龄KKAy小鼠25只,随机分组给予罗格列酮30mg·kg-1·d-1和安慰剂灌胃,分别于第16、20、24周龄时处死动物。用Westernblot...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KKAy小鼠肾皮质和小管间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6周龄KKAy小鼠25只,随机分组给予罗格列酮30mg·kg-1·d-1和安慰剂灌胃,分别于第16、20、24周龄时处死动物。用Westernblot方法分析各组小鼠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TGF、纤连蛋白(FN)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对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分析CTGF在小管间质阳性面积比。结果20周龄罗格列酮治疗组与同周龄安慰剂组小鼠相比肾皮质区TGF-β1、CTGF和FN蛋白质表达分别下降37%、21%和52%(P<0·01),小管间质区CTGF免疫染色减少25%(P<0·01);24周龄罗格列酮治疗组与同周龄安慰剂组小鼠相比24h尿蛋白明显减少(44·53±1·96)vs(63·66±5·57)μg/24h(P<0·05),肾皮质区TGF-β1、CTGF和FN蛋白质表达分别下降61%、50%和51%(P<0·01),小管间质区CTGF免疫染色阳性面积减少44·9%(P<0·01)。肾皮质PPARγ表达增加18·1%(P<0·05)。结论外源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上调肾皮质PPARγ表达,并明显抑制糖尿病小鼠肾皮质和小管间质CTGF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 糖尿病小鼠 小管间质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锌α2糖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闫喆 焦素敏 +3 位作者 杨林 王建荣 朱娇妹 邢玲玲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251-1254,1274,共5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及尿液锌α2糖蛋白(zinc alpha 2 glycoprotein,ZAG)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经肾活检确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9例,根据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分为轻中度组(57例)和重度组(32例)。另选择肾...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及尿液锌α2糖蛋白(zinc alpha 2 glycoprotein,ZAG)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经肾活检确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9例,根据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分为轻中度组(57例)和重度组(32例)。另选择肾良性肿瘤患者的瘤旁组织10例为肾病理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肾组织ZAG、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尿液ZAG水平。分析ZAG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相关性。结果轻中度组和重度组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尿蛋白定量、肾小管间质损伤积分、尿ZAG均高于对照组,而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白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尿蛋白定量、肾小管间质损伤积分、尿ZAG均高于轻中度组,eGFR低于轻中度组(P<0.05)。轻中度组与重度组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白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ZAG在对照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间质中明显表达,在轻中度组肾小管间质表达较对照组降低,在重度组表达较轻中度组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肾组织ZAG表达水平与eGFR呈正相关,与尿蛋白定量、肾小管间质损伤积分及TGF-β表达呈负相关(P<0.05)。尿液ZAG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积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ZAG表达降低,尿ZAG水平升高,均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相关;ZAG可作为评估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锌α2糖蛋白 肾小管间质
下载PDF
输尿管部分梗阻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关天 杨建军 姚茂银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52-254,257,共4页
目的:研究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PUUO)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梗阻解除后肾间质纤维化的恢复情况。方法:144只雄性SD大鼠,24只作为对照组,另外120只大鼠建立单侧PUUO动物模型,其中梗阻组24只,在术后1、2、4和8周各随机选取6只,行肾组... 目的:研究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PUUO)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梗阻解除后肾间质纤维化的恢复情况。方法:144只雄性SD大鼠,24只作为对照组,另外120只大鼠建立单侧PUUO动物模型,其中梗阻组24只,在术后1、2、4和8周各随机选取6只,行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测定肾间质内Ⅰ型、Ⅲ型胶原蛋白(ColⅠ、ColⅢ);梗阻解除组96只,于梗阻后1、2、4和8周各为24只大鼠解除梗阻,分别于解除后1、2、4和8周各随机选取6只,行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输尿管部分梗阻后1周,肾间质ColⅠ、ColⅢ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P<0.01),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与前一时间段比较,P<0.01)。1、2和4周时解除梗阻,ColⅠ、ColⅢ逐渐恢复,与梗阻解除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8周时解除梗阻,胶原蛋白无显著变化。结论:PUUO后肾间质纤维化进行性发展,早期解除梗阻,肾间质纤维化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若梗阻超过8周,则成为不可逆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部分梗阻 肾纤维化 肾小管间质 大鼠
下载PDF
霉酚酸酯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燕 崔莉 +1 位作者 陈兵 关广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7-781,共5页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CD68表达的影响,探讨MMF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Wistar大鼠行右肾切除术2wk后,随机分为右肾切除对照组(NC)、糖尿病组(D...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CD68表达的影响,探讨MMF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Wistar大鼠行右肾切除术2wk后,随机分为右肾切除对照组(NC)、糖尿病组(DM),霉酚酸酯治疗组(DM+MMF,MMF15mg·kg-1.d-1灌胃)。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1)诱发糖尿病模型。检测各组8wk末的左肾重/体重比值、24h尿蛋白(Upro)、血糖(BG)、血肌酐(Scr),观察肾小管-间质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MCP-1及CD68表达,RT-PCR测定肾组织中MCP-1 mRNA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血糖、Upro及左肾重/体重比值均上升(P<0.01);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扩大(P<0.01);肾组织内MCP-1蛋白、CD68表达及MCP-1 mRNA的表达均上调(P<0.01)。DM+MMF组上述指标除BG和Scr外均被抑制(P<0.05或P<0.01)。结论MMF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MCP-1基因及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鼠 霉酚酸酯 肾小管间质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CD68
下载PDF
慢性肾炎患者肾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与尿蛋白的关系
18
作者 张耀全 郭丽萍 袁发焕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22-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患者肾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的表达及其与尿蛋白的关系。方法对肾活检组织病理切片进行形态计量,对病变肾小管肾间质进行半定量积分,分为轻度损害组、中度损害组和重度损害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计算机图...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患者肾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的表达及其与尿蛋白的关系。方法对肾活检组织病理切片进行形态计量,对病变肾小管肾间质进行半定量积分,分为轻度损害组、中度损害组和重度损害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肾组织CB的表达情况,并检测24h尿蛋白和NAG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结果CB在近曲小管表达最高,在其他部位表达较少。中度损害组和重度损害组CB的表达明显低于轻度损害组(P<0.01)。24h尿蛋白定量和NAG随肾小管损害程度加重逐渐升高,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表达与肾小管肾间质损害积分、24h尿蛋白量和NAG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89、-0.23和-0.75,P均<0.01)。结论CB主要在肾近曲小管表达,可能参与了肾小管中尿蛋白的降解。其表达减少,将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蛋白的堆积,加重肾小管间质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蛋白酶B 尿蛋白 肾小管间质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管标志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8
19
作者 叶山东 陈燕 +3 位作者 李素梅 杨静 邢学农 汤涛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目的 通过测定尿肾小管间质标志蛋白以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方法 同期测定 2 15例 2型糖尿病 2 4小时尿白蛋白 (2 4h UAE)、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α1 -微球蛋白 (α1 - MG)、β2 -微球蛋白 (β2 - MG)、Tamm-Horsfal... 目的 通过测定尿肾小管间质标志蛋白以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方法 同期测定 2 15例 2型糖尿病 2 4小时尿白蛋白 (2 4h UAE)、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α1 -微球蛋白 (α1 - MG)、β2 -微球蛋白 (β2 - MG)、Tamm-Horsfall糖蛋白 (THP)、尿糖 (UG)和肌酐清除率 (Ccr)。结果  12 15例 2型糖尿病患者 2 4h URBP、2 4h Uα1 - MG和2 4h Uβ2 - MG增高的发生率分别为 39.5 %、45 .1%、34.4% ,且其排泄增高的发生率均随 2 4h UAE的增加而增高 ;2 4hTHP排泄降低的发生率为 40 .0 % ;2在微量和大量白蛋白尿患者中 ,2 4h Uα1 - MG增高亚组与正常亚组比较 ,Ccr明显降低 ,P<0 .0 5 ;3 2 4h URBP、2 4h Uα1 - MG、2 4h Uβ2 - MG和 2 4h UTHP排泄与 2 4h UG无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除肾小球病变之外 ,肾小管间质病变亦相当常见 ,甚至早于肾小球病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小管间质 尿蛋白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在狼疮性肾炎患者小管间质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20
作者 曾丽霞 孙林 +1 位作者 李幼姬 叶任高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0-143,共4页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狼疮性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方法与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后者结合IBAS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检测42例活动期狼疮性肾炎(LN)患者尿IL-6浓度与其中的15例肾小管间质IL-6mRNA水平。结果 42例活动...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狼疮性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方法与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后者结合IBAS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检测42例活动期狼疮性肾炎(LN)患者尿IL-6浓度与其中的15例肾小管间质IL-6mRNA水平。结果 42例活动期LN患者有36例尿IL-6>5pg/mg·cr,其增高程度与尿β_2-m及NAG活性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其中15例肾组织切片中,肾小管间质均有IL-6mRNA表达,并且小管间质病变愈严重,其表达量愈高,而健康肾组织小管间质几无IL-6mRNA表达。结论 LN患者活动期尿IL-6浓度异常增高与肾小管间质IL-6mRNA异常表达有关,提示IL-6在狼疮性小管间质损害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狼疮性肾炎 肾小管间质 原位分子杂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