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夹层64排螺旋CT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林红东 周玉祥 肖俊强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995-997,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在64排螺旋CT的影像特征,特别是对破口、真腔、假腔的显示。方法 5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64排螺旋CT检查,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并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按照DeBakey分型,Ⅰ型14例,Ⅱ型4例,Ⅲ型36例;假腔呈新月形4...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在64排螺旋CT的影像特征,特别是对破口、真腔、假腔的显示。方法 5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64排螺旋CT检查,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并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按照DeBakey分型,Ⅰ型14例,Ⅱ型4例,Ⅲ型36例;假腔呈新月形40例,半圆形9例,5例为圆形;真腔呈圆形40例,半圆形9例,扁平形5例。平扫:6例假腔呈稍高密度,10例可见钙化内膜片向腔内移位,6例未移位内膜钙化位于真腔外壁。动脉期强化特点:真、假腔同步明显强化23例,真腔强化程度大于假腔26例。静脉期强化特点:假腔密度大于真腔46例,真、假腔密度相等3例,5例假腔不强化或小片状强化。49例可见内膜破口,5例未显示破口,破口显示率约为90.7%。结论 64排螺旋CT可以明确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分型、区分真假腔,详细评估受累范围、脏器动脉供血情况,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真腔 假腔 64排VCT
下载PDF
磁共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晓娟 刘志兰 何冰峰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67,72,共3页
目的探讨MRI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2例主动脉夹层病人行常规TSE序列、快速扫描HASTE黑血、True FISP亮血序列、cine-MRI电影以及增强扫描。结果DeBaKeyⅠ型4例、Ⅱ型1例、Ⅲ型7例。其中3例范围达髂动脉分歧部,1例累及双侧... 目的探讨MRI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2例主动脉夹层病人行常规TSE序列、快速扫描HASTE黑血、True FISP亮血序列、cine-MRI电影以及增强扫描。结果DeBaKeyⅠ型4例、Ⅱ型1例、Ⅲ型7例。其中3例范围达髂动脉分歧部,1例累及双侧髂总动脉。结论MRI能准确识别内膜片、真假两腔、夹层累及范围及主要分支受累情况,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磁共振成像 内膜片 真腔 假腔
下载PDF
基于CT断层扫描的腹主动脉夹层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鹏 张锡文 范占明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9-234,共6页
基于CT断层扫描得到的527张主动脉夹层的切片图,通过医学处理软件3D-Doctor和逆向重构软件Geomagic重构出真实的腹主动脉夹层(Abdominal Aortic Dissection,AAD)的真腔(True Lumen)及假腔(FalseLumen)。利用流体计算软件Fluent数值解析... 基于CT断层扫描得到的527张主动脉夹层的切片图,通过医学处理软件3D-Doctor和逆向重构软件Geomagic重构出真实的腹主动脉夹层(Abdominal Aortic Dissection,AAD)的真腔(True Lumen)及假腔(FalseLumen)。利用流体计算软件Fluent数值解析了腹主动脉夹层的真腔及假腔的流场特征,得出了真腔及假腔壁面受到的血液的切应力、静态压力及管壁的危险位置;利用流体动力学软件ANSYS-CFX进行流固耦合计算,得到了夹层真腔及假腔管壁的变形分布。采用的计算模型是真实的,边界条件是临床上通过核磁扫描得出的真实的速度、压力边界条件。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腹主动脉夹层的破口附近切应力急剧变大,假腔顺向扩展的趋势强于逆向扩展的趋势;弹性壁面的变形比刚性壁面大,而壁面切应力却比刚性壁面要小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夹层 真腔 假腔 流固耦合 切应力
原文传递
症状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CT血管成像及影像表现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松 王琨 袁辉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年第10期1833-1837,共5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CT血管成像及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2020年6月的19位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的64层CT及双源CT血管成像(CTA)的影像表现,采用MPR(多平面重建)、CPR(曲面重建)、MIP(最大密度投影... 目的:探讨症状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CT血管成像及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2020年6月的19位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的64层CT及双源CT血管成像(CTA)的影像表现,采用MPR(多平面重建)、CPR(曲面重建)、MIP(最大密度投影)、VR(容积再现)图像后处理技术重建病变图像。结果:19例患者SMA管径均不同程度增粗,9例患者显示撕裂内膜片,5例SMA周围脂肪间隙稍毛糙;根据Yoo分型标准:Ⅰ型3例,均累及分支及真腔狭窄>80%;Ⅱ型4例,均未累及分支,1例真腔狭窄>80%;Ⅲ型6例,均累及分支,1例真腔狭窄>80%;Ⅳ型6例,3例未累及分支,3例真腔狭窄>80%。结论:症状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以急腹症就诊,CT平扫不能诊断,只能提示SMA管径的变化、管腔密度及管周情况,而CTA可以清楚显示夹层撕裂内膜片,范围及真腔大小,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一定价值及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血管成像 真腔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的超声表现
5
作者 中喜玲 赵嘉 +1 位作者 张小丽 田坤 《中国实用医刊》 2013年第13期61-63,共3页
目的回顾以往病例,加深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提高超声工作者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水平。方法使用Vivid-7超声诊断仪及LOGIQE便携式超声仪经胸、经腹、经胸骨上窝探查。结果4例拟诊患者中确诊3例,均有主动脉增宽,可见内膜片样回声;2例... 目的回顾以往病例,加深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提高超声工作者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水平。方法使用Vivid-7超声诊断仪及LOGIQE便携式超声仪经胸、经腹、经胸骨上窝探查。结果4例拟诊患者中确诊3例,均有主动脉增宽,可见内膜片样回声;2例可见真腔明亮与假腔暗淡的血流,1例可见撕裂的内膜1:7,2例伴有冠状动脉损伤造成的心肌梗死,1例伴有肠系膜动脉损伤。结论超声对主动脉夹层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关键是工作人员对主动脉夹层要有认识、有警惕,特别是对怀疑心肌梗死的年轻患者,要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内膜片 真腔 假腔
原文传递
Proximal true lumen collapse in a chronic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 patient:A case report
6
作者 Li Zhang Wei-Kang Guan +5 位作者 Hua-Ping Wu Xiang Li Kai-Ping Lv Cun-Liang Zeng Huan-Huan Song Qian-Ling Ye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34期10689-10695,共7页
BACKGROUND In the context of aortic dissection,increasing pressure within the newly formed false lumen can result in the progressive compression of the true aortic channel.However,true lumen collapse in chronic type B... BACKGROUND In the context of aortic dissection,increasing pressure within the newly formed false lumen can result in the progressive compression of the true aortic channel.However,true lumen collapse in chronic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cTBAD)patients is rare,with few clinical or experimental studies to date having explored the causes of such collapse.CASE SUMMARY In the present report,we describe a rare case of true-lumen collapse in an 83-yearold patient diagnosed with cTBAD,and we discuss potential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for such cases.Following 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revealed satisfactory stent-graft positioning,no endoleakage,true lumen enlargement,thrombus formation in the false lumen,and slight enlargement of the true lumen distal to the stent-graft.Computational hemodynamic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the wall shear stress and pressure within the false lumen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following TEVAR.CONCLUSION TEVAR treatment of cTBAD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proximal true lumen collapse can facilitate some degree of effective remode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ue lumen collapse Chronic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 Thoracic endovascular repair Computational hemodynamics analysis Case report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真腔次全闭塞治疗——单中心病例系列报道 被引量:5
7
作者 方志勇 王庆 +4 位作者 欧阳尚 田壮博 谷鹏 向华 向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9-453,共5页
目的总结急性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真腔次全闭塞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39例急性B型AD真腔次全闭塞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 目的总结急性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真腔次全闭塞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39例急性B型AD真腔次全闭塞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术中根据近端破口位置决定是否同时行左颈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重建修复(含支架开窗、烟囱支架),远端受累分支血管根据AD真腔开通后具体情况选择保守、支架成形术或血液透析治疗。结果39例患者共植入主动脉覆膜支架51枚(植入1枚27例,2枚12例),同时植入腹主动脉裸支架3枚,肠系膜上动脉支架8枚,髂动脉支架12枚,颈动脉原位开窗或烟囱支架9枚,锁骨下动脉开窗或烟囱支架枚17枚。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并发症为肾功能不全15例(38.5%);5例一侧肾动脉完全假腔供血遂接受覆膜支架开通;中重度肠道缺血表现8例(20.5%),其中6例接受二次腔内治疗。围手术期死亡率为7.7%(3/39),死因主要为重度肾功能不全和酸中毒多脏器衰竭。术后随访6~25个月,支架段假腔完全血栓化率为80.6%(25/31),其中支架段主动脉完全重塑率为68%(17/25)。结论B型AD真腔次全闭塞一经确诊,建议尽快手术。腔内开通过程需要多种技巧,部分患者两段式支架应用有利于真腔开通,降低假腔压力,促进血管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再灌注损伤 支架 真腔闭塞
下载PDF
Riolan动脉弓与真腔闭塞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临床预后关系观察分析
8
作者 敬婧 徐淼 +2 位作者 李观强 张喜成 孙元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4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真腔闭塞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MAD)临床特点及预后与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为筛选高危患者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3例症状性真腔完全闭塞型SMAD患者病... 目的探讨真腔闭塞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MAD)临床特点及预后与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为筛选高危患者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3例症状性真腔完全闭塞型SMAD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病情特点,临床预后、转归及影像学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23例真腔闭塞型SMAD患者中22例(95.65%)经保守治疗后腹痛症状好转,平均缓解时间为(3.96±1.61)d。1例患者在入院时即出现血便伴腹膜炎体征,接受急诊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患者中入院时即可见明显Riolan动脉弓形成者(13例)疼痛评分及腹痛缓解时间均明显低于无动脉弓形成者(9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78.83±15.90)个月,仅1例再次出现腹痛,再次保守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12例患者真腔再通,其中4例Riolan动脉弓开放;11例真腔仍闭塞,但可见明显侧支循环代偿,其中9例可见Riolan动脉弓。结论Riolan动脉弓及其他侧支血管的早期建立有助于改善真腔闭塞型SMAD患者症状,对于避免肠道缺血坏死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Riolan动脉弓 真腔闭塞型 临床预后 影像学变化
原文传递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真腔闭塞诊治体会 被引量:3
9
作者 赛力木.艾拜都拉 慈红波 +5 位作者 田广磊 唐加热克 任昊 方青波 管圣 戈小虎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真腔闭塞的诊治体会,并探讨导丝进入真腔的技巧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施行手术的15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主动脉造影发现8例真腔闭塞的病例,... 目的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真腔闭塞的诊治体会,并探讨导丝进入真腔的技巧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施行手术的15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主动脉造影发现8例真腔闭塞的病例,导丝进入真腔时采取了下列操作技巧:沿途造影法、导丝上下贯通法、左肱动脉穿刺向下探通法及破口多角度造影法等方法确保导丝进入真腔。结果通过上述导丝进入真腔的方法及技巧,7例支架型人造血管成功隔绝夹层破口,被证实为"真腔假闭塞";1例导丝无法进入真腔未能成功实施手术,被证实为真腔闭塞,放弃手术而采取保守治疗。结论术前、术中应仔细评估患者血管条件,利用多种血管腔内技术确保导丝顺利正确地进入真腔,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真腔闭塞 腔内隔绝术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内膜下成形术中再入真腔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承校 胡何节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2年第7期488-490,共3页
内膜下成形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中,再人真腔技术是内膜下成形术的关键。本文综述了超声、同期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导管系统等新兴技术在内膜下成形术中再入真腔技术的应用及各类技术的优缺点。
关键词 下肢 动脉硬化 闭塞性 血管内膜 血管成形术 再入真腔技术
原文传递
两期不同主动脉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显示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迪开 谭莉平 +1 位作者 陆建常 李晨晖 《华西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1225-1228,共4页
目的对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主动脉夹层(AD)时应用智能追踪触发CTA扫描和延时扫描两期不同扫描方式所得的影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主动脉CTA对诊断AD的临床价值和几个技术要点。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5月对28例疑似AD患者均采用... 目的对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主动脉夹层(AD)时应用智能追踪触发CTA扫描和延时扫描两期不同扫描方式所得的影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主动脉CTA对诊断AD的临床价值和几个技术要点。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5月对28例疑似AD患者均采用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到耻骨联合上缘水平CT平扫后,再行扫描范围相同的智能追踪触发CTA扫描和延时扫描两期不同的扫描,对两期不同扫描方式所得的影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智能追踪触发CTA扫描进行后处理所得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延时扫描,两期不同扫描对于内膜瓣、破口位置及真腔的显示差别不明显,延时扫描对某些慢性AD患者的假腔及血栓的显示能力优于智能追踪触发扫描,所以延时扫描对假腔的显示是对智能追踪触发扫描的重要补充。结论智能追踪触发扫描和延时扫描可以取长补短,两者结合可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智能追踪触发扫描 延时扫描 真假腔 血栓
原文传递
螺旋增强CT对主动脉夹层诊断及分期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安瑞松 刘建全 邱明强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36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增强CT扫描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对诊断及分期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21年1月164例平邑县人民医院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按发病时间分为急性主动脉夹层(n=72)和非急性主动脉夹层(n=92)。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螺旋增强CT扫描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对诊断及分期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21年1月164例平邑县人民医院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按发病时间分为急性主动脉夹层(n=72)和非急性主动脉夹层(n=9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影像学特点,比较急性主动脉夹层与非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参数。结果:急性主动脉夹层主要表现为动脉内膜剥离,动脉壁夹层形成,夹层多较小,剥离内膜以曲线型剥离为主,剥离内膜及外膜多无明显变化,动脉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或可见渗出征象。非急性主动脉夹层表现为动脉内膜剥离,动脉壁夹层形成,夹层多较大,剥离内膜以直线型剥离为主,剥离内膜及外膜多间明显钙化征象。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剥离内膜厚度低于非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剥离内膜活动度高于非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急性主动脉夹层假腔面积/真腔面积小于非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在增强CT扫描上有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急性及非急性主动脉夹层具有各自的影像学特征,增强CT能够进行明确的诊断及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CT扫描 急性主动脉夹层 非急性主动脉夹层 内膜剥离 内膜钙化 假腔面积/真腔面积
下载PDF
胸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时真假腔的识别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越博 郑诒璋 +2 位作者 史芳涛 王宏涛 王俊生 《中国实用医刊》 2022年第18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时真假腔的识别方法及效果。方法抽取安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0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评估胸主动脉夹层形态学情况。所有患者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时真假腔的识别方法及效果。方法抽取安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0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评估胸主动脉夹层形态学情况。所有患者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完成腔内治疗。术中采取多种方法识别真假腔,包括左肱动脉穿刺插管造影法、髂或股动脉插管造影法(如夹层裂口切线位造影法、导管沿途冒烟法)等。结果90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治疗时,采取左肱动脉穿刺插管造影法66例,髂或股动脉插管造影法24例。左前斜45°造影结果显示,68例夹层假腔位于降主动脉外侧,而22例假腔位于降主动脉内侧或与真腔重叠;腹主动脉段夹层真假腔位置复杂,假腔于螺旋下降过程中可位于真腔任何一侧,其中6例腹主动脉存有2个及以上假腔;90例胸主动脉夹层采取左肱动脉穿刺插管造影法、髂或股动脉插管造影法和全弓降主动脉造影—胸降主动脉留置猪尾导管法识别真假腔,最终全部成功定位真腔,且顺利完成腔内治疗,夹层远端真腔血流恢复率为100%。结论对于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行CTA检查做好评估,术中在DSA监视下,予以左肱动脉穿刺插管造影法、髂或股动脉插管造影法等识别真假腔,可准确判断,从而避免误判及其所致并发症发生,提高了腔内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治疗 真假腔
原文传递
腔内修复小真腔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合并脏器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诗咏 濮欣 黄小勇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5期533-538,共6页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对小真腔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患者合并脏器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60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小真腔TBAD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根据有无脏器缺血将患者分为A组(n=16,合并脏器缺血)和...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对小真腔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患者合并脏器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60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小真腔TBAD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根据有无脏器缺血将患者分为A组(n=16,合并脏器缺血)和B组(n=44,未合并脏器缺血)。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实验室指标(乳酸、C反应蛋白、尿素氮、血肌酐、谷丙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D-二聚体)、术前影像学特征(锁骨下动脉后缘真腔直径、肾动脉水平真腔直径、腹主动脉分叉真腔直径、原发破口直径、继发破口直径、肺动脉水平真腔直径、膈肌水平直径、破口个数)、围手术期结果及随访结果。结果A组患者的血肌酐、谷丙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原发破口直径大于B组患者,继发破口直径、肺动脉水平真腔直径、膈肌水平直径均小于B组患者,破口个数少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B组患者,肺动脉水平真腔直径扩大和膈肌水平真腔直径扩大高于B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内瘘、支架移位和截瘫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前出现脏器缺血的小真腔Stanford B型患者,行TEVAR可获得良好的主动脉真腔重塑效果,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真腔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脏器缺血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远端真腔闭塞的处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永保 李清乐 +5 位作者 沈晨阳 张学民 李伟 蒋京军 焦洋 张小明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13-616,共4页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远端真腔闭塞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15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主动脉夹层远端真腔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Stanford B型16例,Stanford A型3例,16例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1例行股动脉探...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远端真腔闭塞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15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主动脉夹层远端真腔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Stanford B型16例,Stanford A型3例,16例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1例行股动脉探查术。2例放弃治疗。分支闭塞根据主动脉真腔开通后具体情况选择保守、搭桥、内膜固定、支架成形治疗或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结果16例行腔内修复术的患者共放置主动脉覆膜支架20枚,腹主动脉裸支架2枚,肠系膜上动脉支架2枚,髂动脉支架5枚,颈动脉烟囱支架3枚,锁骨下动脉烟囱支架2枚,腋-腋动脉人工血管搭桥2例,股-股动脉人工血管搭桥1例。2例放弃治疗的患者早期死亡。17例手术患者术后肾衰5例(其中3例死亡),合并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4例,并发症发生率29.4%(5/17),30d内死亡率17.6%(3/17)。结论主动脉夹层合并真腔闭塞早期腔内治疗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再灌注损伤 支架 真腔闭塞
原文传递
介入血管腔内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和疗效
16
作者 侯欣 《中外医疗》 2021年第12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介入血管腔内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纳入该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共计50例,随机分为例数均为25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介入血管腔内治疗与常规治疗。比较两... 目的观察介入血管腔内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纳入该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共计50例,随机分为例数均为25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介入血管腔内治疗与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肠系膜病变段真腔受压程度,评估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患者VAS评分、肠系膜病变段真腔受压程度等经过治疗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0%、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低(4.0%vs 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血管腔内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有利于缓解疼痛、减轻肠系膜病变段真腔受压程度,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血管腔治疗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并发症 VAS评分 真腔受压程度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的真腔寻径及跟踪技术治疗复杂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疗效观察
17
作者 郭豪 《青岛医药卫生》 2020年第5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的真腔寻径及跟踪技术治疗复杂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复杂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对侧冠脉...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的真腔寻径及跟踪技术治疗复杂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复杂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对侧冠脉造影引导治疗,观察组应用IVUS指导下的真腔寻径及跟踪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手术成功率及导丝所致的血管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支架长度、病变长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发现导丝所致的血管损伤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US指导下的真腔寻径及跟踪技术治疗复杂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且能有效发现导丝所致的血管损伤,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血管内超声 真腔寻径 跟踪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