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大理州大片形吸虫群体感染26例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陈木新 艾琳 +8 位作者 许学年 吕山 焦建明 苏慧勇 臧伟 诸廷俊 蔡玉春 罗家军 陈家旭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5-598,共4页
目的探讨云南省大理州人群感染大片形吸虫的疫情特征,为片形吸虫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疫情资料,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症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患者、部分家属及同村的健康人进行血清学大片吸虫可溶性成虫抗... 目的探讨云南省大理州人群感染大片形吸虫的疫情特征,为片形吸虫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疫情资料,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症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患者、部分家属及同村的健康人进行血清学大片吸虫可溶性成虫抗原检测和显微镜下粪便虫卵检查,并对检出的虫卵进行测序和PCR扩增。将测序结果进入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中的BLAST(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程序进行核酸序列比对,比较二者的相似性。对患者给予三氯苯达唑治疗,治疗剂量为10mg·kg^-1·d^-1,每天1次口服,连续用药2d,服药后留院观察1周。在大理州城镇周边水沟处进行宿主和媒介调查,采集宿主椎实螺,进行压片检查,在有椎实螺分布环境中采集牛粪和羊粪,用水洗沉淀法,在显微镜下检查粪便中的虫卵。结果26例患者均以高热起病。发热持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伴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痛、纳差等消化系统症状;肝肿大、肝区叩痛,肝脏CT均有不同程度损伤,。患者均有生食过鱼腥草等水生植物史,且病程相近,具有相同的流行病学特征。ELISA检测血清大片吸虫可溶性成虫抗原,26例患者阳性率为100.0%(26/26),家属阳性率为31.6%(18/57),同村健康人阳性率为17.1%(6/35)。虫卵经测序和BLAST分析结果显示,与大片形吸虫的相似性为99%~100%。PCR扩增也进一步证实虫卵为大片吸虫虫卵,在约1000bp处出现明显的条带。三氯苯达唑治疗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在大理州城镇周边水沟处共采集329只椎实螺,在其中5只螺体内查到吸虫类雷蚴及单尾型尾蚴,初步鉴定为大片形吸虫幼虫。在1份牛粪和1份羊粪中查见大片形吸虫卵。结论生食被大片形吸虫卵感染的水生植物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片形吸虫 流行病学特征 三氯苯达唑
原文传递
片形吸虫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倩 程娜 +1 位作者 周岩 许学年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9-234,共6页
片形吸虫病(fascioliasis)是由片形吸虫(Fasciola spp.)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可导致感染者肝、胆病理损伤;牲畜感染引起产奶、产肉量降低,造成经济损失,是影响中国公共卫生和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由于其症状与其他肝胆疾病类似,... 片形吸虫病(fascioliasis)是由片形吸虫(Fasciola spp.)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可导致感染者肝、胆病理损伤;牲畜感染引起产奶、产肉量降低,造成经济损失,是影响中国公共卫生和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由于其症状与其他肝胆疾病类似,常被误诊。片形吸虫对三氯苯达唑耐药性的出现成为片形吸虫病防治的重大隐患,寻找敏感特异的诊断方法和有效的药物、疫苗成为片形吸虫病防治的重点。本文综述了片形吸虫病流行概况、诊断、药物治疗与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形吸虫病 三氯苯达唑 耐药性 诊断 疫苗 组学
下载PDF
三氯苯达唑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感染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高劲松 刘约翰 +3 位作者 王小根 余登高 舒群 刘成伟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观察三氯苯达唑对大鼠斯氏狸殖吸虫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从四川威远县和重庆万盛区采集的溪蟹中分离斯氏狸殖吸虫囊蚴,腹腔内注射感染大鼠。感染后1月和2月分别用总剂量为300mg/kg,2d分服,450mg/kg,3... 目的:观察三氯苯达唑对大鼠斯氏狸殖吸虫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从四川威远县和重庆万盛区采集的溪蟹中分离斯氏狸殖吸虫囊蚴,腹腔内注射感染大鼠。感染后1月和2月分别用总剂量为300mg/kg,2d分服,450mg/kg,3d分服和600mg/kg,3d分服的三氯苯达唑治疗。结果:治后1月解剖,活虫减少率依次为50%、80%和87%,并在肌肉、肝脏、腹腔、胸腔和肺部均发现虫体明著缩小(约1.5mm)呈灰白色的死虫。对照组大鼠肺部可见较大的黑色虫囊,内含活的成虫及虫卵。治疗组大鼠肺部虫囊大多数萎缩,成为出血及坏死性病灶。结论:三氯苯达唑对斯氏狸殖吸虫有良好的杀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狸殖吸虫 三氯苯达唑 吡喹酮 并殖吸虫病
下载PDF
三氯苯达唑治疗斯氏狸殖吸虫病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胡鹏 刘约翰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5-307,共3页
目的 观察三氯苯达唑对人体斯氏狸殖吸虫病的治疗作用。 方法 用三氯苯达唑治疗 4例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 ,随访 6~ 10个月 ,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胸部X线表现及嗜酸性粒细胞等的变化情况。 结果 经治疗后 ,全部患者的症状如皮下... 目的 观察三氯苯达唑对人体斯氏狸殖吸虫病的治疗作用。 方法 用三氯苯达唑治疗 4例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 ,随访 6~ 10个月 ,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胸部X线表现及嗜酸性粒细胞等的变化情况。 结果 经治疗后 ,全部患者的症状如皮下游走性包块与体征及胸部X线表现 ,肺部浸润及胸腔积液均消失 ,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患者服药过程中及随访时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结论 三氯苯达唑治疗斯氏狸殖吸虫病具有疗效好、疗程短、耐受性极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狸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病 三氯苯达唑 治疗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三氯苯达唑治疗人肝片形吸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5
作者 顾伟 邹静 +2 位作者 李芹翠 杜茜茹 焦建明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2年第3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肝片形吸虫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7例肝片形吸虫感染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研究其使用三氯苯达唑与其它抗寄生虫药物治疗的对比。结果:7例患者均有相同的临床表现,阿苯达唑、吡喹酮等药物治疗无效,三氯达... 目的:探讨肝片形吸虫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7例肝片形吸虫感染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研究其使用三氯苯达唑与其它抗寄生虫药物治疗的对比。结果:7例患者均有相同的临床表现,阿苯达唑、吡喹酮等药物治疗无效,三氯达苯唑有效。结论:通过这次肝片形吸虫感染的治疗和临床分析,三氯苯达唑是一种具有良好抗肝片形吸虫药效的药物,对今后治疗肝片形虫病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片形吸虫 治疗 三氯苯达唑 疗效
下载PDF
三氯苯达唑治疗家犬卫氏并殖吸虫感染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高劲松 刘约翰 +2 位作者 王小根 余登高 舒群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63-265,共3页
目的 :观察三氯苯达唑治疗家犬卫氏并殖吸虫病的疗效。方法 :腹腔内注射感染囊蚴10 0个 /犬 ,共 6只。感染后 170 d,治疗组 3犬口服三氯苯达唑 10 0 mg/ kg· d× 2 d。治后逐日粪检以 Stoll法计数虫卵。治后 38d解剖观察犬肺... 目的 :观察三氯苯达唑治疗家犬卫氏并殖吸虫病的疗效。方法 :腹腔内注射感染囊蚴10 0个 /犬 ,共 6只。感染后 170 d,治疗组 3犬口服三氯苯达唑 10 0 mg/ kg· d× 2 d。治后逐日粪检以 Stoll法计数虫卵。治后 38d解剖观察犬肺部虫囊和虫体情况 ,并作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感染后60 d6只犬粪便中均发现卫氏并殖吸虫虫卵。治疗后 7— 14d,治疗组犬粪便中并殖吸虫卵阴转。对照组犬双肺虫囊数分别为 18、2 4和 2 4个 ,检获并殖吸虫成虫分别为 38、51和 4 2个 ;治疗组犬双肺虫囊数分别为 10、7和 4个 ,仅在 1犬中发现 2条较小的成虫 ,其余 2犬未检获并殖吸虫 ,减虫率平均为 98.5%。结论 :三氯苯达唑对卫氏并殖吸虫有良好杀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氏并殖吸虫 三氯苯达唑 囊蚴
下载PDF
云南省首次暴发巨片形吸虫感染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顾伟 苏慧勇 +4 位作者 邹静 李芹翠 陈白云 林灿松 焦建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5-459,共5页
目的分析云南省首次暴发巨片形吸虫(Fasciola gigantica)感染的临床诊治过程,为今后对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7例患者的发病、诊断和治疗资料。对患者及其家属和部分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生食史和宠物饲养史等。采集各类动... 目的分析云南省首次暴发巨片形吸虫(Fasciola gigantica)感染的临床诊治过程,为今后对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7例患者的发病、诊断和治疗资料。对患者及其家属和部分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生食史和宠物饲养史等。采集各类动物粪便,使用粪便沉淀法和虫卵孵育法进行粪检。选择两户患者家饲养的牛各1头,剖检寄生虫感染情况。ELISA检测患者、患者家属和部分患者同村居民的血样。在患者居住的15个村庄附近(共选35个点)的溪流和水塘边,采集中间宿主螺类,检测感染情况。结果 27例患者,最早1例发病于2011年3月10日,最后1例发病于2012年1月10日。临床表现主要为不明原因发热、血红蛋白下降、嗜酸粒细胞增高、肝脾肿大等。粪检寄生虫卵均为阴性。先后给予抗菌、抗寄生虫治疗,均未见好转。经流行病学调查27例患者均有食生拌鱼腥草史。后经ELISA检测血清巨片形吸虫抗体,其中23例患者为阳性。2012年2月16日经反复粪检于4例患者粪便中查见巨片形吸虫卵。剖解牛的肝胆系统中查到巨片形吸虫虫卵及成虫。确诊该组病例为巨片形吸虫感染。给予三氯苯达唑[10 mg/(kg.d)×2 d]连服2 d,临床症状全部缓解,在宾川州城存在中间宿主尖膀胱螺(Physa acuta)、椭圆萝卜螺(斯氏萝卜螺)(Radix swinhoei)和小土蜗(Galba pervia)。结论人体感染巨片形吸虫较为少见,该病因无特异的临床表现而较难确诊,三氯苯达唑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片形吸虫 诊断 治疗 三氯苯达唑
下载PDF
三氯苯达唑对卫氏并殖吸虫体壁及卵黄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许世锷 陈彩云 +2 位作者 金立群 陆秀君 陈家俊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42-345,共4页
目的: 观察三氯苯达唑在体内外杀灭卫氏并殖吸虫后, 虫体体壁及卵黄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被药物在体内、外杀死的虫体及对照组正常虫体, 按常规方法制成电镜样品, 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在药物作用下, 体壁的外质... 目的: 观察三氯苯达唑在体内外杀灭卫氏并殖吸虫后, 虫体体壁及卵黄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被药物在体内、外杀死的虫体及对照组正常虫体, 按常规方法制成电镜样品, 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在药物作用下, 体壁的外质膜及基质层裂解消失, 肌肉层有不同程度的坏死, 皮层细胞膜及卵黄细胞膜破坏消失,核膜部份破坏, 核内异染色质凝固、聚边、直至溶解。胞质内的高尔基体消失, 内质网扩张, 线粒体肿胀变性、直至溶解,但对糖原颗粒无明显影响。对体内虫体的破坏比体外严重。结论: 三氯苯达唑对卫氏并殖吸虫的体壁及卵黄细胞均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主要破坏细胞核、细胞的膜质结构以及微管系统, 并可使虫体皮层裂解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苯达唑 卫氏并殖吸虫 体壁 卵黄细胞
下载PDF
三氯苯达唑体内外杀灭卫氏并殖吸虫的效果和虫体蛋白质、糖原及DNA含量测定 被引量:9
9
作者 许世锷 陆秀君 金立群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21,共4页
目的 探讨三氯苯达唑在家犬体内及体外培养中对卫氏并殖吸虫的杀虫效果 ,并取得大量死虫。探讨该药对虫体蛋白质、糖原及DNA含量的影响 ,为研究该药的杀虫机理奠定基础。方法 用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家犬 ,至粪检查到虫卵后 ,用三氯... 目的 探讨三氯苯达唑在家犬体内及体外培养中对卫氏并殖吸虫的杀虫效果 ,并取得大量死虫。探讨该药对虫体蛋白质、糖原及DNA含量的影响 ,为研究该药的杀虫机理奠定基础。方法 用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家犬 ,至粪检查到虫卵后 ,用三氯苯达唑口服治疗观察疗效。将从对照犬获得的活虫培养于BME培养液内 ,观察体外杀虫效果。用Lowry法测定虫体蛋白质含量 ;用Johnson法测定还原糖含量 ;用二苯胺显色法测定DNA含量。结果 治疗犬于服药后 3天及 5天解剖 ,均可获得大量死虫 ,杀虫率达 10 0 %。在体外培养中 ,加入药物后虫体的平均存活时间为 2 39天 ,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体内杀虫所取得的死虫较对照组的活虫 ,虫体显著缩小 ,重量减轻 ;体外培养中杀死的虫体 ,体积无明显缩小 ,但重量显著减轻。经测定体内外杀虫组与对照组之间 ,虫体蛋白质含量及DNA含量均有非常显著的减少 ;而虫体糖原的含量 ,体内杀虫组有非常显著的减少 ,而体外杀虫组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三氯苯达唑在体内外对卫氏并殖吸虫有良好的杀虫效果。药物主要作用于虫体的蛋白质及核酸的合成或代谢 ,而对虫体糖原的合成与代谢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氏并殖吸虫 三氯苯达唑 蛋白质 糖原 DNA
下载PDF
抗肝吸虫药三氯苯达唑的合成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范宏 窦清玉 +1 位作者 蔡凡平 杨建平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396-398,共3页
从 1,2 ,4-三氯苯出发 ,经硝化、氨化、醚化、还原、环合和甲基化等 6步反应合成三氯苯达唑。经工艺改进 ,总收率达 2 0 %
关键词 抗肝吸虫药物 三氯苯达唑 合成
下载PDF
15例片形吸虫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伟娜 顾伟 +1 位作者 焦建明 罗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7-212,共6页
目的分析片形吸虫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资料、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5例片形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15例片形吸虫病病... 目的分析片形吸虫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资料、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5例片形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15例片形吸虫病病例呈散在分布,分别来自普洱市(3例)、大理市(6例)、临沧市(5例)、丽江市(1例)。男性4例,女性11例。临床首发症状主要为腹痛(11例)、发热(8例)、腹胀(5例)、乏力(3例)、体质量下降(4例)、纳差(2例)、恶心(2例)、呕吐(2例)等。病程在1 d至2年不等。秋季就诊患者为8例、冬季4例、夏季2例、春季1例。15例行血常规检查, 12例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升高,9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 7例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 7例血小板升高, 6例白细胞升高。15例行肝功能检查,10例碱性磷酸酶升高, 10例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12例行C反应蛋白检测, 6例升高,最高为154 mg/L。12例行血沉检测, 11例升高,最高为120 mm/h。2例患者粪便中找到片形吸虫卵。15例患者ELISA检测血清片形吸虫抗体均为阳性。上腹部CT表现为肝弥漫多发结节灶、斑片状病变,病变不强化或周边轻度强化。腹部超声提示肝不均质回声包块声像。2例患者肝穿刺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嗜酸性脓肿和局部坏死。1例患者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局部小血管壁内膜增厚。15例患者中有11例辗转至云南多家医院诊治,被误诊为肝脓肿(2例)、肝占位性病变(2例)、胆管癌(2例)、肝癌(1例)、肠炎(1例)、结缔组织病(1例)、嗜酸细菌性肺炎(1例)、腹腔结核(1例)。确诊后15例患者均给予三氯苯达唑10 mg/(kg·d)×2 d治疗,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出院后电话随访6个月, 10例未失访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大理及周边地区仍存在人片形吸虫感染,且为散发,以秋冬季多见,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形吸虫病 病理 三氯苯达唑 预后
原文传递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Fasciola hepatica infection:Single-center experience 被引量:7
12
作者 Muhsin Kaya Remzi Bestas Sedat Ceti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4期4899-4904,共6页
AIM:To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 clinical,laboratory and radiological findings and response to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fascioliasis.METHODS: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Fasciola hepatica infection were includ... AIM:To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 clinical,laboratory and radiological findings and response to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fascioliasis.METHODS: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Fasciola hepatica infection were included in this prospective study.Initial clinical,laboratory and radiological findings were recorded.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ntil a complete response was achieved or for 6 mo after treatment discontinuation.RESULTS:Fasciola hepatica infection was diagnosed in 30 patients(24 females;mean age:42.6 years) between January 2008 and February 2011.Twentytwo(73%) patients had hepatic phase fascioliasis,5 patients had biliary phase,and 3 patients had biliary phase associated with acute pancreatitis.Of the 8 patients with biliary phase fascioliasis,2 patients displayed features that overlapped with both hepatic and biliary phase.Abdominal pain and right upper abdominal tenderness were the most prominent signs and symptoms in all patients.Eosinophilia was the most prominent laboratory abnormality in both patients with hepatic and biliary phase(100% and 50%,respectively).Multiple nodular lesions like micro-abscesses on abdomin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were the main radiological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hepatic phase.Small linear filling defects in the distal choledochus were the main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biliary phase.Patients with hepatic phase were treated with triclabendazole alone,and patients with biliary phase were treated with triclabendazole and had live Fasciola hepatica extracted from the bile ducts during ERCP.CONCLUSION:Fasciola hepatica infec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hepatic or biliary disease and/or acute pancreatitis associated with eosinophil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ciola hepatica Liver abscesses Cholangitis Pancreatitis triclabendazole
下载PDF
国产三氯苯咪唑驱除山羊肝片形吸虫效果试验 被引量:7
13
作者 陶建平 许金俊 +1 位作者 刘建明 盛红兵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6期82-83,92,共3页
以国产三氯苯咪唑对自然感染肝片形吸虫的山羊进行了驱虫试验 ,并以硝氯酚为药物对照。结果表明 ,三氯苯咪唑 5mg/ kg体重的剂量对肝片形吸虫成虫和童虫的驱虫率分别为99.3 %和 92 .9% ,驱净率为 75% ;三氯苯咪唑1 0 mg/ kg体重的剂量... 以国产三氯苯咪唑对自然感染肝片形吸虫的山羊进行了驱虫试验 ,并以硝氯酚为药物对照。结果表明 ,三氯苯咪唑 5mg/ kg体重的剂量对肝片形吸虫成虫和童虫的驱虫率分别为99.3 %和 92 .9% ,驱净率为 75% ;三氯苯咪唑1 0 mg/ kg体重的剂量对肝片形吸虫成虫和童虫的驱虫率均为 1 0 0 % ,驱净率为 1 0 0 % ;硝氯酚 5mg/ kg体重剂量对肝片形吸虫成虫驱虫率为 1 0 0 % ,但对童虫的仅为 74.3 % ,而驱净率仅为 6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虫效果 国产三氯苯咪唑 山羊 肝片形吸虫
下载PDF
绵羊血浆中三氯苯达唑及其代谢产物的HPLC同步测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妍妍 哈斯苏荣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64,共5页
为建立血浆样品中三氯苯达唑(TCBZ)及其代谢产物三氯苯达唑砜(TCBZSO2)和三氯苯达唑亚砜(TCBZSO)的高效液相色谱同步检测方法,以甲苯咪唑(MBZ)为内标物,将加有目标物标准品的新鲜绵羊血浆样品经甲醇提取净化和氮气浓缩等前处理后,供HPL... 为建立血浆样品中三氯苯达唑(TCBZ)及其代谢产物三氯苯达唑砜(TCBZSO2)和三氯苯达唑亚砜(TCBZSO)的高效液相色谱同步检测方法,以甲苯咪唑(MBZ)为内标物,将加有目标物标准品的新鲜绵羊血浆样品经甲醇提取净化和氮气浓缩等前处理后,供HPLC检测;并对以上3种目标物紫外检测方法的专属性、稳定性、准确度和灵敏度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三氯苯达唑、三氯苯达唑砜、三氯苯达唑亚砜以及内标物甲苯咪唑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0.021、4.373、5.407、3.420min,分离良好,且不受干扰峰的影响;目标物均在0.05μg/mL~6.4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分别为0.999 5、0.999 0和0.999 1;血浆样品被测物含量的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CV)分别小于1%和12%;绝对回收率分别为84.96%、83.84%和86.27%,内标物甲苯咪唑的绝对回收率为90.16%;最低检测限为0.05μg/mL。表明该方法适用于跟踪检测三氯苯达唑及其代谢产物在绵羊血浆中的浓度,是一种稳定而准确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苯达唑 三氯苯达唑砜 三氯苯达唑亚砜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 绵羊血浆
下载PDF
三氯苯达唑治疗卫氏并殖吸虫童虫感染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就明 陈小轲 +4 位作者 谢鹏飞 李文杰 许婉 陈先才 许世锷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71-73,F003,共4页
目的 :观察三氯苯达唑治疗卫氏并殖吸虫童虫感染的疗效。方法 :从华溪蟹中分离卫氏并殖吸虫囊蚴经口感染小白鼠 ,2周后用三氯苯达唑治疗 ,观察其减虫率 ,并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虫体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 :用药 [4mg/d·鼠... 目的 :观察三氯苯达唑治疗卫氏并殖吸虫童虫感染的疗效。方法 :从华溪蟹中分离卫氏并殖吸虫囊蚴经口感染小白鼠 ,2周后用三氯苯达唑治疗 ,观察其减虫率 ,并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虫体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 :用药 [4mg/d·鼠× 3d时 ,减虫率 16 6 8%(P >0 0 5 ) ;8mg/d·鼠× 2d时 ,减虫率 38 31%(P <0 0 0 1) ]后所获得的虫体体壁表面及内部结构都已受到严重破坏。结论 :三氯苯达唑对卫氏并殖吸虫童虫有较好的杀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苯达唑 卫氏并殖吸虫 童虫 杀虫试验
下载PDF
云南省宾川县28例大片形吸虫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国丽 苏慧勇 +3 位作者 周俊 杨磊 焦建明 罗家军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5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大片形吸虫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大片形吸虫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肝脏病理和诊断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28例大片形吸虫病患者均来自宾川县州城镇,... 目的探讨大片形吸虫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大片形吸虫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肝脏病理和诊断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28例大片形吸虫病患者均来自宾川县州城镇,有家庭聚集现象,以农民青壮年为主(19/28 67.86%),主要表现发热(100%),肝区疼痛及叩痛(100%),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00%),球蛋白升高(100%),肝肿大(82.14%,23/28),WBC计数升高、贫血(92.86%,26/28);CT/MRI均提示肝实质内散在多发低密度影,肝占位性病变;全粪便水洗沉淀法检查检出片形吸虫虫卵4例;ELISA检测显示,患者大片吸虫可溶性抗原,26例患者阳性率为100%(26/26)。三氯苯达唑治疗该病疗效显著。结论宾川县为大片形吸虫病的自然疫源地,诊断要重视流行病学史,三氯苯达唑是治疗的首选药物,预防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的关口,少吃或不吃半生食/生食,加强牲畜的治疗和放牧管理,防止粪便污染;灭螺,消灭和改造椎实螺孳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片形吸虫病 诊断 治疗 三氯苯达唑
原文传递
三氯苯唑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盛成德 《中国兽药杂志》 2003年第9期18-20,共3页
 以2,3二氯苯酚及1,2,4三氯苯为原料,经硝化、氨化、相转移催化缩合、还原、环合和甲硫基化等6步反应合成三氯苯唑,总收率达34%。
关键词 三氯苯唑 合成工艺 相转移催化缩合 甲基化 抗肝片吸虫药物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羊脂肪中三氯苯达唑及其代谢物残留量
18
作者 侯冰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5期173-175,共3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牛、羊脂肪中三氯苯达唑及其代谢物三氯苯达唑酮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正己烷净化,采用BEH C_(18)色谱柱、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分离,电喷雾负离子模式测定。结果显示,三氯苯达唑...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牛、羊脂肪中三氯苯达唑及其代谢物三氯苯达唑酮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正己烷净化,采用BEH C_(18)色谱柱、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分离,电喷雾负离子模式测定。结果显示,三氯苯达唑和三氯苯达唑酮在5~500 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均为0.5μg·kg^(-1)和1μg·kg^(-1);在1μg·kg^(-1)、10μg·kg^(-1)、50μg·kg^(-1)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在81.6%~102.3%,批内(n=6)及批间(n=3)相对标准偏差≤14.0%。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牛、羊脂肪中三氯苯达唑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羊脂肪 三氯苯达唑 三氯苯达唑酮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三氯苯达唑中间体合成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东海 张金兴 张海宁 《广州化学》 CAS 2004年第4期20-23,共4页
以2,3-二氯苯酚与3,4-二氯-6-硝基苯胺为原料,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成醚反应,制备三氯苯达唑中间体。探讨和优化了合成条件,并采用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确认了产物的结构。以经过改进后的中间体进行合成三氯苯达唑,最终产率达到... 以2,3-二氯苯酚与3,4-二氯-6-硝基苯胺为原料,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成醚反应,制备三氯苯达唑中间体。探讨和优化了合成条件,并采用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确认了产物的结构。以经过改进后的中间体进行合成三氯苯达唑,最终产率达到了3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二氯苯酚 3 4-二氯-6-硝基苯胺 三氯苯达唑
下载PDF
Triclabend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Paragonimiasis skrjabini
20
作者 高劲松 刘约翰 +1 位作者 王小根 胡鹏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683-1686,共4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riclabendazole effect on Paragonimus skrjabini in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rats, and to develop a new drug for treating paragonimiasis.Methods Metacercariae of Paragonimus skrjabini were isolated ... Objective To observe triclabendazole effect on Paragonimus skrjabini in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rats, and to develop a new drug for treating paragonimiasis.Methods Metacercariae of Paragonimus skrjabini were isolated from crabs (Sinopotamon) collected from endemic area. Wistar rats were infected intraperitoneally. One and two months after infection, they were treated with triclabendazole at the dosage of 300 mg · kg -1 · 2d-1, 450 mg ·kg -1 · 3d -1 and 600 mg · kg-1 · 3d-1 respectively. Five patients with Paragonimus skrjabini were treated, with Triclabendazole dosage of 10 mg/kg bid x3 days.Results The worm reduction rates were 50. 3%, 80. 8% and 86. 7% respectively one month after completion of treatment. Dead worms of sesame size recovered from muscles, liver, abdominal cavity, chest cavity and lung were greatly diminished in size and weight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Many large (about 1 cm) black-colored distended worm cysts were found in the lungs of the control rats. Usually there were two adult worms pairs with numerous eggs in each worm cyst. Most worm cysts in the treated groups of rats were changed into hemorrhagic-necrotic patches. All five patients were cured.Conclusion Triclabendazole was highly active against Paragonimus skrjabini in rats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and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gonimus skrjabini ·triclabendazole praziquantel HELMINTHIC larva migra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