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岸、铁路与中国近代工业化 被引量:34
1
作者 梁若冰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8-191,共14页
在中国近代工业化过程中,口岸与铁路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利用准实验方法量化考察了口岸与铁路对工业企业建立的影响,一方面验证了Jia(2014)的口岸具有重要影响的观点,另一方面也发现铁路进一步强化了口岸的作用,而且上述结论在考虑选... 在中国近代工业化过程中,口岸与铁路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利用准实验方法量化考察了口岸与铁路对工业企业建立的影响,一方面验证了Jia(2014)的口岸具有重要影响的观点,另一方面也发现铁路进一步强化了口岸的作用,而且上述结论在考虑选择偏误和遗漏变量偏误的情况下仍然稳健。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口岸与铁路促进工业化的主要途径,发现初始阶段主要是口岸对外资工业的影响,后期则是铁路与口岸同时影响外资与民营工业,但口岸和铁路并未显著促进工业部门形成产业链。最后,本文利用国际贸易与国内粮价数据,进一步发现口岸与铁路推动近代工业化的途径分别是促进国际贸易与整合国内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岸 铁路 中国 近代工业化 准实验
原文传递
开放、市场整合与经济空间变迁:基于近代中国开埠的证据 被引量:30
2
作者 李嘉楠 代谦 庄嘉霖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7-51,共25页
对外开放是否有利于国内市场整合是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19世纪中国被迫开埠作为开放的准自然实验,发现开放不仅促进了国内市场整合,而且影响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空间变迁。通过分析1818-1910年中国南方104个府的上等米月度价格,我们发... 对外开放是否有利于国内市场整合是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19世纪中国被迫开埠作为开放的准自然实验,发现开放不仅促进了国内市场整合,而且影响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空间变迁。通过分析1818-1910年中国南方104个府的上等米月度价格,我们发现口岸开埠显著促进了各府与周边地区的市场整合,设立租界的口岸具有更强的市场整合促进效应;沿海地区市场整合受开埠的促进效应更明显。以上结论在考虑不同邻近口岸开埠、贸易产品特征、市场空间范围及样本选择性偏误后保持稳健。本文进一步以清代常关分布作为近代出口贸易的工具变量,发现出口贸易规模增长能够促进国内市场整合,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并促使更多企业进入市场,尤其是对沿海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 通商口岸 市场整合 经济空间变迁
原文传递
开埠通商与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及早期现代化的启动 被引量:20
3
作者 何一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40,共8页
19世纪中叶,中国被迫对外开放,一批城市被强行开埠通商,由此使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化,但同时也使这些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这些城市开始了早期现代化进程,由农业时代的城市向工业时代的城市转型。
关键词 开埠通商 城市 早期现代化
下载PDF
通商口岸、新式教育与近代经济发展:一个历史计量学的考察 被引量:19
4
作者 林矗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83,共17页
本文通过建立唯一的近代府级横截面数据,考察了通商口岸促进近代经济长期发展的效应和机制。研究表明:通商口岸对20世纪初的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影响,即距离通商口岸越近的地区,城市人口越多、人口密度越大、劳动生产率越高;通... 本文通过建立唯一的近代府级横截面数据,考察了通商口岸促进近代经济长期发展的效应和机制。研究表明:通商口岸对20世纪初的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影响,即距离通商口岸越近的地区,城市人口越多、人口密度越大、劳动生产率越高;通商口岸为近代新式教育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包括中国留学生、新式学堂和教会学校等新生事物首先在通商口岸兴起,再向内地推广辐射,进而促进了近代人力资本的发展,最终决定了20世纪初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不仅丰富了现有关于历史冲击对经济发展长期影响的历史计量学文献,同时也为当前我国如何利用港口等交通枢纽建设来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提供了历史经验方面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商口岸 新式教育 近代中国 历史计量学
原文传递
晚清时期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对外航线与港势地位的变迁 被引量:8
5
作者 毛立坤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6-42,共7页
晚清时期,东南沿海一系列口岸相继开埠通商,其对外航线和港势地位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变化过程,形成了中短程航线、跨区航线、远洋航线三种相互联系依存的航线结构。不同层次的口岸因对外航线结构不同而在功能上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形成了三... 晚清时期,东南沿海一系列口岸相继开埠通商,其对外航线和港势地位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变化过程,形成了中短程航线、跨区航线、远洋航线三种相互联系依存的航线结构。不同层次的口岸因对外航线结构不同而在功能上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形成了三个等级的港势地位。港口对外航线和港势地位与沿海物流和港口集散能力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沿海 通商口岸 航线 港势地位
下载PDF
口岸城市与农村经济演变——以近代上海和长江三角洲为中心 被引量:8
6
作者 戴鞍钢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8-137,共10页
1843年上海开埠后,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城市,其内外贸易、近代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城市经济主干部分的较快发展,直接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经济的演进,促使后者的生产内容、技术手段和经营方式等发生相应的变革,上海与这一... 1843年上海开埠后,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城市,其内外贸易、近代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城市经济主干部分的较快发展,直接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经济的演进,促使后者的生产内容、技术手段和经营方式等发生相应的变革,上海与这一地区彼此间城乡经济的联系和互动,也因此日趋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岸城市 农村经济 近代上海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近代天津洋行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若然 吕志宸 +1 位作者 徐苏斌 《历史地理研究》 2023年第2期103-117,161,共16页
洋行是近代外国人在中国经营的商行与机构,其发展策略与空间演化体现了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城市的破坏与重建的双重影响。以天津为例,探讨洋行在城市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借助历史地理信息系统(HGIS)对其空间演变过程进行可视化分... 洋行是近代外国人在中国经营的商行与机构,其发展策略与空间演化体现了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城市的破坏与重建的双重影响。以天津为例,探讨洋行在城市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借助历史地理信息系统(HGIS)对其空间演变过程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天津作为近代中国北方的贸易中心城市,吸引大量洋行聚集,形成独特的贸易空间体系。洋行对近代天津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迁具有多方面的复杂作用,对近代开埠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埠城市 天津 洋行 空间结构 城市建设
下载PDF
通商口岸福州城的地景演化研究——从传统至近代的转型
8
作者 毛键源 黄婧琳 孙彤宇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74-79,共6页
析理出福州古城在近代语境下,依次呈现出开埠早、中、晚期3种不同的地形作用特征,分别是开埠初期的固守排斥、中期的竞争混杂、晚期的现代变革。最终福州从传统“小三山”山水格局转型到沿江多中心的现代化地形改造路径中,并以此澄明传... 析理出福州古城在近代语境下,依次呈现出开埠早、中、晚期3种不同的地形作用特征,分别是开埠初期的固守排斥、中期的竞争混杂、晚期的现代变革。最终福州从传统“小三山”山水格局转型到沿江多中心的现代化地形改造路径中,并以此澄明传统口岸城市在近代转型语境下地景格局和改造理念变革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地景演化 通商口岸 山水格局 空间图景 近代转型 城市形态 城市肌理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前期买办及其社会生活状况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马学强 张秀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9-131,共13页
买办是近代中国通商口岸显赫的、有较大影响力的社会阶层。在以往的研究中,较多关注十九世纪买办的兴起及其社会状况,而一般认为到了二十世纪以后买办逐渐走向衰落。从三四十年代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中国征信所等所进行的调查中整理出大... 买办是近代中国通商口岸显赫的、有较大影响力的社会阶层。在以往的研究中,较多关注十九世纪买办的兴起及其社会状况,而一般认为到了二十世纪以后买办逐渐走向衰落。从三四十年代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中国征信所等所进行的调查中整理出大量有关买办的资料显示,在二十世纪前期买办呈现更为复杂的样态,在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仍具有一定的势力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 通商口岸 买办 社会生活
下载PDF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通商口岸和外贸态势的转变 被引量:3
10
作者 虞和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32,共8页
洋务运动时期,外资在华势力快速膨胀,中国资本主义性基本产业开始产生和初步发展,中外贸易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西方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和原料需求的升级;中国新式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初步兴起后对外国商品需求的增加。中外贸易状况由出... 洋务运动时期,外资在华势力快速膨胀,中国资本主义性基本产业开始产生和初步发展,中外贸易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西方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和原料需求的升级;中国新式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初步兴起后对外国商品需求的增加。中外贸易状况由出超向入超转变,并成为此后中外贸易变化的基本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贸易 通商口岸 外贸洋行 商品结构
下载PDF
晚清海关与通商口岸城市调研 被引量:3
11
作者 戴一峰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2-139,共8页
晚清新式海关,即洋关,是晚清中国一个极其特殊的组织。与一般的海关不同,除遵照一系列中外条约的相关规定以及海关制定的规章开展监管、查私、征税和统计等四项本体业务外,晚清海关还曾兼管、兼办国内税关、邮政、海务、教育等各种事务... 晚清新式海关,即洋关,是晚清中国一个极其特殊的组织。与一般的海关不同,除遵照一系列中外条约的相关规定以及海关制定的规章开展监管、查私、征税和统计等四项本体业务外,晚清海关还曾兼管、兼办国内税关、邮政、海务、教育等各种事务,参与、介入清政府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各种活动。与此相呼应,晚清海关曾在各通商口岸城市展开各种调研,留下数量可观的调研档案资料。这些调研档案资料因覆盖面广、连续性强、权威性高、情报色彩浓厚,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海关 通商口岸 调研
下载PDF
近代中国低关税局面形成的原因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赞绵 胡艳杰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46-49,共4页
近代中国海关在鸦片战争后根据不平等条约的规定而设立,至1845年前,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辟的五处通商口岸俱征夷税。然而,整个近代中国却一直处于严重的低关税局面,这成了近代中国海关的异态之一。本文就这种局面形成的原因从三个方... 近代中国海关在鸦片战争后根据不平等条约的规定而设立,至1845年前,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辟的五处通商口岸俱征夷税。然而,整个近代中国却一直处于严重的低关税局面,这成了近代中国海关的异态之一。本文就这种局面形成的原因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近代中国海关成立的特殊历史背景使其成为维护列强利益的工具。列强根据自身利益必然压低关税;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列强强加给清政府的协定税则是近代中国低关税局面形成的最直接原因;列强对关税税则修改的种种限制又决定了近代中国一直处于低关税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税税则 关税税率 通商口岸
下载PDF
近代的通商口岸与东西部经济现代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永帅 《兰州学刊》 CSSCI 2010年第8期191-194,共4页
通商口岸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分布不均和各区域通商口岸地位的不同是造成近代中国近代区域经济现代化空间差异的重要原因。除了现实原因,东部和西部的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在这一... 通商口岸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分布不均和各区域通商口岸地位的不同是造成近代中国近代区域经济现代化空间差异的重要原因。除了现实原因,东部和西部的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口岸的因素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商口岸 现代化 区域差异
下载PDF
中国近代自开商埠工商企业探析
14
作者 唐凌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27-34,共8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主动对外开放了一批商埠。辛亥革命后 ,资产阶级大力兴办实业 ,各商埠相继建立了一批工商企业 ,活跃了商品经济 ,对生产力的提高和中国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自开商埠工商企业的发展较为困...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主动对外开放了一批商埠。辛亥革命后 ,资产阶级大力兴办实业 ,各商埠相继建立了一批工商企业 ,活跃了商品经济 ,对生产力的提高和中国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自开商埠工商企业的发展较为困难。在这一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开商埠 约开商埠 工商企业 实业 中国近代 资产阶级 商品经济
下载PDF
通商口岸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牛建立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97-100,共4页
鸦片战争之后,通商口岸作为窗口,开风气之先,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和实践首先在通商口岸出现,教会学校、新式学堂和中国学生留学海外等新生事物首先在这里落地、生根、发芽,继而向内地推进,中国传统教育受到冲击、发生动摇,出现近代化的发... 鸦片战争之后,通商口岸作为窗口,开风气之先,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和实践首先在通商口岸出现,教会学校、新式学堂和中国学生留学海外等新生事物首先在这里落地、生根、发芽,继而向内地推进,中国传统教育受到冲击、发生动摇,出现近代化的发展趋势。绵延中国千余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近代新式教育制度取代而走入近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商口岸 传统教育 教育近代化
下载PDF
论清末东北“新政”时期的开埠通商政策
16
作者 王福华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45-148,共4页
东北是清朝发源之地,却在19世纪末20在世纪初承受着外侵的"围攻"。清末"新政"虽然以立宪为幌子维护清政府在东北的统治地位,但东北地方官员励精图治,为图强抵外而实施了一系列发展策略。开埠通商政策从提出到落实,... 东北是清朝发源之地,却在19世纪末20在世纪初承受着外侵的"围攻"。清末"新政"虽然以立宪为幌子维护清政府在东北的统治地位,但东北地方官员励精图治,为图强抵外而实施了一系列发展策略。开埠通商政策从提出到落实,饱含着清政府官员爱国图强的愿望和忠心,然而也承受着腐败统治和强大外侵的抵触和压榨,使得开埠通商政策实施步履维艰,因而并未产生预期效果。但给我们后人的启示不可泯灭,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发展经济,增强实力,才能立足于国际平等地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政府 东北“新政” 开埠通商
下载PDF
清末开埠通商的长期影响:外商投资与进出口贸易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川川 张文杰 +1 位作者 李楠 杨汝岱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7-48,共22页
本文利用清朝末期开埠通商这一自然实验,考察了历史上的贸易开放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历史资料、经济普查和海关调查等数据,本文发现清末通商口岸地区比其他地区在当代具有显著更高的FDI和进出口贸易规模,在采用倍差法和工具变量... 本文利用清朝末期开埠通商这一自然实验,考察了历史上的贸易开放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历史资料、经济普查和海关调查等数据,本文发现清末通商口岸地区比其他地区在当代具有显著更高的FDI和进出口贸易规模,在采用倍差法和工具变量等方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我们对背后的作用机制做了初步探讨,发现相对于其他地区,通商口岸地区的居民对外国人的信任程度更高,并且通商口岸地区有相对更好的企业融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埠通商 外商直接投资 进出口 制度环境 文化观念
原文传递
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述论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天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8-95,共8页
自开商埠是近代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类型。由于混淆了“历史的价值”与“历史研究的价值”两个不同的概念 ,加之理论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西方中心论”的影响支配 ,以往学术界着力研究条约口岸 ,却忽略了自开商埠的历史存在。因此 ,应... 自开商埠是近代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类型。由于混淆了“历史的价值”与“历史研究的价值”两个不同的概念 ,加之理论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西方中心论”的影响支配 ,以往学术界着力研究条约口岸 ,却忽略了自开商埠的历史存在。因此 ,应对涉及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历史的既有学术研究状况作出分析评价 ,强调历史研究中被忽略了的“实证”与“描述”的方法 ,提出自开商埠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诸多学术问题 ,以期构筑一个框架来支撑和规范正日渐受到学术界关注的近代中国自开商埠历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中国 自开商埠 通商口岸 历史研究 条约口岸 综述 研究方法
下载PDF
论五口通商至清末福建茶叶的发展与进步 被引量:5
19
作者 郑乃辉 杨江帆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89-93,共5页
本文以五口通商时期为背景,描述了福建通商的口岸(福州、厦门和三都澳)在这一时期的繁荣景象,并就这一时期福建茶区的扩大、产量的增加、茶业加工业的发展和茶类的创新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 五口通商 福建 茶叶 发展
下载PDF
清末新政时期自开商埠的设置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天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9-116,共8页
自开商埠是近代中国区别于条约口岸的口岸类型。 1898年首批自开商埠设置之后 ,清廷曾下令“展拓商埠” ,但除了广西南宁之外 ,应者寥寥。大量商埠的自开是 190 1年以后的事。此时 ,经过义和团运动的教训 ,在新政的有力推动下 ,自开商... 自开商埠是近代中国区别于条约口岸的口岸类型。 1898年首批自开商埠设置之后 ,清廷曾下令“展拓商埠” ,但除了广西南宁之外 ,应者寥寥。大量商埠的自开是 190 1年以后的事。此时 ,经过义和团运动的教训 ,在新政的有力推动下 ,自开商埠开始成批涌现。新政期间 ,中国主动开放的通商口岸不仅数量多 ,而且城市的规模等级也明显提高。自开商埠成批出现 ,不仅有利于抵制列强侵略 ,而且有利于所在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自开商埠 设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