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伤寒论》六经传变理论探讨新冠肺炎的转归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琪 张新雪 赵宗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4-551,共8页
《伤寒论》六经辨证揭示了外感疾病六经传变的基本规律,而本次"疫毒"诱发的新冠肺炎乃疫毒之邪夹寒湿侵袭人体,在其发病和传变过程中,可以捕捉到六经传变的影子,因此,从《伤寒论》六经传变理论探讨新冠肺炎的转归,对于该病防... 《伤寒论》六经辨证揭示了外感疾病六经传变的基本规律,而本次"疫毒"诱发的新冠肺炎乃疫毒之邪夹寒湿侵袭人体,在其发病和传变过程中,可以捕捉到六经传变的影子,因此,从《伤寒论》六经传变理论探讨新冠肺炎的转归,对于该病防治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六经病指的是病邪侵入人体后患者整体的、综合的、辨证的、变化的阶段性生理病理状态,传变规律遵循三阳经太阳→阳明→少阳,再至三阴经太阴→少阴→厥阴进行传变,研究发现本次疫情有越经传、表里传、直中等,且多含兼证,呈现并病、合病等多种传变形式。通过综合分析发现,六经传变规律可以阐释新冠肺炎的不同分期:初期主要在太阳、太阴,外邪侵袭,首犯太阳,由表及里,入于太阴;中期主要为太阴肺脾受邪可兼有阳明少阳经表现或出现太少两感;若诊疗不及时或病邪太过、正气不足,病情加重,进入后期,可由太阴顺传至少阴、厥阴,有的甚至不表现太阳经症状而直中三阴经,病情危笃,这在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患者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到恢复期时,多为肺脾气虚,或兼见病邪耗灼津液,以致气阴两虚。具体转归仍须依据患者体质偏向、治疗情况和心理调适等因素综合考虑。因此,新冠肺炎发病符合六经传变规律,临床上以六经辨证为纲,掌握疾病传变规律,辨证用药,灵活化裁,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六经传变 辨证论治 伤寒论 直中
下载PDF
探析《内经》“阳明”本义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栋 常虹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836-838,共3页
[目的]研究《内经》"阳明"二阳、三阳之说的本来意义。[方法]梳理《内经》与"阳明"相关的篇章,探析"阳明"二阳、三阳之说的真正含义。[结果]"阳明"在《内经》中的二阳之说有两种含义:一是阳气... [目的]研究《内经》"阳明"二阳、三阳之说的本来意义。[方法]梳理《内经》与"阳明"相关的篇章,探析"阳明"二阳、三阳之说的真正含义。[结果]"阳明"在《内经》中的二阳之说有两种含义:一是阳气在五运六气中主气出现的次序,阳气最初的状态叫少阳为一阳,其次的状态叫阳明为二阳,最后的状态叫太阳为三阳;二是两种阳性脉象同时出现的状态叫二阳,此时的二阳并不是指阳气量的多少而是二种脉象。"阳明"在《内经》中的"三阳"之说,是指人体阳气盛极的状态。[结论]"阳明"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是《内经》、《伤寒论》六病模型的重要基础概念,理清经典中"阳明"二阳、三阳的真正涵义,对认识中医理论体系与指导临床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 二阳 三阳 阳气 阴阳系日月 黄帝内经 伤寒论
下载PDF
从四逆散证的病机争论引出仲景的动态诊治思维 被引量:7
3
作者 崔博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究四逆散证的病机,加深四逆散用药规律的理解,借此总结《伤寒论》中此类疾病治疗的相关规律,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以原文相关条目为基础,综合分析后世医家对四逆散证的理解,从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的角度,分析归纳四逆散证的病... [目的]探究四逆散证的病机,加深四逆散用药规律的理解,借此总结《伤寒论》中此类疾病治疗的相关规律,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以原文相关条目为基础,综合分析后世医家对四逆散证的理解,从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的角度,分析归纳四逆散证的病机及治法规律,后引申出该规律在《伤寒论》中的应用。[结果]四逆散证可归为少阴病的"从化未全"证,即里虚患者的疾病"从化"方向被以气郁为表象的"四逆证"所掩盖,不能直接体现。仲景则先以四逆散解除气郁,使其他症状表现,暴露"从化"方向,再据此决定后续治疗方案。[结论]四逆散证是仲景《伤寒论》动态诊疗思维的体现,应在临床中努力理解与掌握此思维方式,提高诊断准确性,增强诊治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气郁证 少阴病 病机 方证 六经辨证 动态思维 伤寒论
下载PDF
中医经方治疗胃脘痛研究概况 被引量:6
4
作者 曾丽金 陈国忠 李兵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84-86,共3页
目的:探索中医经方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查阅近十年来中英文数据库收集相关中医经方治疗胃脘痛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归纳。结果:中医经方在治疗胃脘痛过程中,应用广泛,总有效率高,复发率小。结论:中医经方治疗胃脘痛临床疗效显... 目的:探索中医经方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查阅近十年来中英文数据库收集相关中医经方治疗胃脘痛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归纳。结果:中医经方在治疗胃脘痛过程中,应用广泛,总有效率高,复发率小。结论:中医经方治疗胃脘痛临床疗效显著,有较广泛的运用前景及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经方 胃脘痛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下载PDF
论《伤寒论》在中医教育中的存废问题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殿兴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5年第3期42-45,共4页
就近年来在中医学科分化的大趋势下,针对对经典著作《伤寒论》课程的存废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充分论证了《伤寒论》在中医学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其次提出应该在忽视《伤寒论》教学中吸取教训,并据此提出应当加强《伤寒论》教学和列... 就近年来在中医学科分化的大趋势下,针对对经典著作《伤寒论》课程的存废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充分论证了《伤寒论》在中医学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其次提出应该在忽视《伤寒论》教学中吸取教训,并据此提出应当加强《伤寒论》教学和列举了《伤寒论》在中医教育中的五大优势;最后对加强《伤寒论》教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中医教育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伤寒论》和法治疗神志病的思考和临证体会 被引量:4
6
作者 安红梅 胡兵 《上海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33-35,49,共4页
神志活动依托五脏功能,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且形神合一。和解少阳、调达枢机为《伤寒论》治疗神志病的主要治法,通过调和脏腑、阴阳、气血,改善神志、意识、思维发生与变化的形质,从而在根本上治疗神志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这... 神志活动依托五脏功能,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且形神合一。和解少阳、调达枢机为《伤寒论》治疗神志病的主要治法,通过调和脏腑、阴阳、气血,改善神志、意识、思维发生与变化的形质,从而在根本上治疗神志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这一功能的代表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志病 伤寒论 和法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下载PDF
《伤寒论》死证之因浅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魏本君 李金田(指导)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6-18,共3页
以伤寒各经生理为依据分析其死证的原因及不同特点,以期在临床上能见微知著,防止误治,并为积极抢救死证提供依据。
关键词 伤寒论 死证 六经
下载PDF
辨十二经之头部汗出之“源” 被引量:2
8
作者 裘剑 王泽明 +3 位作者 王振东 陆增生 施维群 程贤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论述"头部汗病"病位、病因、病机之源,总结"但头汗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方法]以"标本中气"理论体会《伤寒论》中"但头汗出"的相关条文,求证于临床医案,总结出辨"头部汗病"... [目的]论述"头部汗病"病位、病因、病机之源,总结"但头汗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方法]以"标本中气"理论体会《伤寒论》中"但头汗出"的相关条文,求证于临床医案,总结出辨"头部汗病"的特异性病位、病因、病机和方药。[结果]"但头汗出"其病位涉及十二经表、阳明里、少阳里、厥阴里;病因包括寒风、风热、湿、饮、燥;病机有十二经表湿里郁热证、阳明湿化太过证、少阳寒饮郁火和结胸、少阳伤寒兼厥阴里证、阳明热郁胸膈证、厥阴热极伤阴证;方药以"病证、病因、病位"之逆化裁茵陈蒿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栀子豉汤等经方。[结论]辨"头部汗病"需谨守"辨证四要素"及鉴别诊断,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机、辨方药,结合标本中气理论应用于六经辨证之中,方可见病识源,因势利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辨证 但头汗出 伤寒论 病源 中医 病机 病因
下载PDF
易学思想在《伤寒论》中的运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魏本君 高嘉良 +1 位作者 陈恒文 王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56-1658,共3页
通过对《易经》和《伤寒论》的研究发现,《易经》的卦名、卦形或卦爻辞虽未直接出现在《伤寒论》中,但其思想和方法对《伤寒论》的成书有较大影响。文章从《易经》的象、数、义理对《伤寒论》汤证的意义、病机的阐释、药物的搭配方法、... 通过对《易经》和《伤寒论》的研究发现,《易经》的卦名、卦形或卦爻辞虽未直接出现在《伤寒论》中,但其思想和方法对《伤寒论》的成书有较大影响。文章从《易经》的象、数、义理对《伤寒论》汤证的意义、病机的阐释、药物的搭配方法、疾病变化规律的影响,来探讨其思想在《伤寒论》中的运用和展现。对于进一步理解经典及如何运用经典有一定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伤寒论 运用
下载PDF
论歙人方有执首创《伤寒论条辨》及其治学特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斐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114-115,151,共3页
明代新安医家方有执,通过深入研究仲景《伤寒论》后,发现书中字句有诸多谬误,进而大胆疑古,首倡《伤寒论》错简一说,决心重新编次仲景遗文。自立志后,方氏即外出学医,二十多年间,于各地问师访友,广泛地进行医学交流,博采众长,精进己术,... 明代新安医家方有执,通过深入研究仲景《伤寒论》后,发现书中字句有诸多谬误,进而大胆疑古,首倡《伤寒论》错简一说,决心重新编次仲景遗文。自立志后,方氏即外出学医,二十多年间,于各地问师访友,广泛地进行医学交流,博采众长,精进己术,终著成传世医书《伤寒论条辨》,创立新安错简重订派,开后世伤寒论错简之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错简 方有执 新安医家 治学特点
下载PDF
小青龙汤治疗肺系疾病的现代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林子琦 焦莹莹 +1 位作者 文证 项磊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年第2期30-33,共4页
小青龙汤出自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其组方用药精当、作用范围广泛,作为伤寒经典方剂之一,是历代医家研究和应用的高频方剂。现代临床主要将其用于咳嗽、哮喘、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肺间质... 小青龙汤出自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其组方用药精当、作用范围广泛,作为伤寒经典方剂之一,是历代医家研究和应用的高频方剂。现代临床主要将其用于咳嗽、哮喘、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肺间质纤维化、肺癌等肺系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文章通过分析小青龙汤的组方用药、现代临床研究等对小青龙汤治疗各类肺系疾病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进行梳理和总结,小青龙汤可以通过调节炎症细胞因子,抑制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有效改善多项肺的功能和指标,临床上治疗咳嗽、哮喘等疾病小青龙汤辨证加减治疗效果优于西医治疗效果,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采用小青龙汤加减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在新型冠状肺炎治疗中,小青龙汤辨证加减也取得了较好疗效,目前临床应用小青龙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肺间质纤维化、肺癌等疾病的报导尚不普遍,但是通过现有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发现,小青龙汤在治疗此类重症肺系疾病方面有很大潜力和研究空间。通过文章研究可为临床多种肺系疾病的防治提供组方用药和应用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提升临床用药的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同时发展小青龙汤的临床应用,有助于小青龙汤的继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青龙汤 伤寒杂病论 咳嗽 哮喘 支气管炎 肺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源性心脏病 肺间质纤维化 肺癌
下载PDF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症(少阳不和)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唐升 刘振玉 +4 位作者 王晓垒 周海瀛 李飞侠 张盼奎 许滔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第4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症(少阳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症(少阳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积分。结果连续治疗4周,心绞痛症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0. 0%(27/30)优于对照组50. 0%(15/30)(P<0. 05);中医临床症状疗效治疗组有效率86. 6%,对照组有效率23. 3%,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 05)。对照组HAMA量表得分治疗前(17. 60±1. 96)与治疗后(17. 30±4. 20)对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HAMA量表得分(18. 30±2. 60)较治疗后得分(7. 30±1. 35)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后的HAMA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对冠心病合并焦虑症(少阳不和证)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及焦虑症状,改善中医症候,为"双心"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少阳证 冠心病 焦虑症 伤寒论
下载PDF
高才达运用泻心汤治疗痞证经验 被引量:12
13
作者 毛燕 李立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491-495,499,共6页
五泻心汤出自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高才达主任医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用泻心汤屡治沉疴,并结合临床拓展了五泻心汤的应用范围,效果显著。
关键词 《伤寒论》 大黄黄连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痞证 方证解析
下载PDF
张仲景“辛以润之”治疗燥证探微 被引量:12
14
作者 徐甜 王雪茜 +4 位作者 程发峰 马重阳 邓楠 樊姝宁 王庆国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1499-1502,共4页
《伤寒杂病论》治疗“燥证”,除了运用“燥以濡之”的常法,还运用到“辛以润之”的变法。实际上,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治疗大法,是为燥证的不同病机而设。张仲景在继承了《黄帝内经》“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的学术观点的基础上,根据辛味药... 《伤寒杂病论》治疗“燥证”,除了运用“燥以濡之”的常法,还运用到“辛以润之”的变法。实际上,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治疗大法,是为燥证的不同病机而设。张仲景在继承了《黄帝内经》“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的学术观点的基础上,根据辛味药行散或助阳的功效特点,从辛味药能祛湿化饮以治燥、行气通导以治燥、活血化瘀以治燥、温阳化气以润燥、温肾散寒以润燥五个方面,落实“辛以润之”理论的临床应用,为后世治疗燥证理法方药体系的形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以润之 燥证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经方
下载PDF
小柴胡汤加味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伟娜 王璐 《河南中医》 2020年第4期529-532,共4页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味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味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病灶最大直径、卡氏评分(KPS)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52.50%,观察组有效率为75.0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FP、病灶最大直径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5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味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小柴胡汤加味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运用《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探究痹症的中医治疗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孝余 罗丰 +5 位作者 熊鸿 袁雪梅 周勇 申敏 马武开 姚血明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10-14,共5页
痹证是临床上各个年龄阶段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等均属痹证范畴。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药物... 痹证是临床上各个年龄阶段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等均属痹证范畴。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药物,都无法彻底根治病人关节破坏和免疫系统受损。基于《黄帝内经》《阴阳大论》等理论成书的《伤寒论》,创立了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开辟了辨证论治与理法方药密切结合的先河,对诊疗包括痹证在内的现代临床各类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通过搜集、整理文献,探讨六经辨证理论在痹证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痹证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辨证 痹证
原文传递
《伤寒论》应用甘草刍议 被引量:4
17
作者 于成 张丽丽 +2 位作者 李雪君 李佳静 唐赛雪 《内蒙古中医药》 2022年第3期130-132,共3页
《伤寒论》中甘草应用广泛,本文通过类比的方法分析仲景的加减用药,总结概括出甘草有补中益气、益气祛邪、益气复脉、益气除烦、缓药之烈、缓症之急、固护脾胃、合化阴阳、解药之毒,泻火解毒等功效,但在病势急迫、邪气壅滞时不宜使用。
关键词 甘草 功效 禁忌症 伤寒论
下载PDF
《内经》“杂合以治”思想对仲景学术的影响探微
18
作者 杜鹏飞 赵鲲鹏 +2 位作者 张秋菊 张铭 何霞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17-19,共3页
“杂合以治”出自《素问·异法方宜论篇》,原指医者采用砭石、毒药、灸焫、九针、导引按跷5种方法相杂合来治疗疾病。该文通过系统整理和分析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关“杂合以治”思想的具体内容,旨在探讨该思想对仲... “杂合以治”出自《素问·异法方宜论篇》,原指医者采用砭石、毒药、灸焫、九针、导引按跷5种方法相杂合来治疗疾病。该文通过系统整理和分析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关“杂合以治”思想的具体内容,旨在探讨该思想对仲景学术的影响并挖掘其蕴含的现实指导价值,以期为中医综合治疗理论的创立和完善提供有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以治 仲景学术 伤寒杂病论 内经 探微
下载PDF
《伤寒论》“客热”辨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冀 李岩 +3 位作者 邵彦祺 刘宇洲 杨慧波 付强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474-476,共3页
从六经分论《伤寒论》“客热”之机理及治则,发现张仲景提出“客热”这一概念,主要为解释因失治误治,致阳气虚浮,非本经之热浮越而暂寄于局部所生之诸多证候。“客热”之证虽以虚为多,却有实象,即“大虚有盛候”,故临证当详审病机,所谓... 从六经分论《伤寒论》“客热”之机理及治则,发现张仲景提出“客热”这一概念,主要为解释因失治误治,致阳气虚浮,非本经之热浮越而暂寄于局部所生之诸多证候。“客热”之证虽以虚为多,却有实象,即“大虚有盛候”,故临证当详审病机,所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理。因热须区分本位与外加之热,故仲景特以“客热”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热 客气 六经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葛根汤加味治疗急性脑梗死38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明玉 《河南中医》 2020年第4期525-528,共4页
目的:观察葛根汤加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葛根汤加味治疗。比较两... 目的:观察葛根汤加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葛根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BI)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有效率为78.9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Fugl-Meyer评分、BI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汤加味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葛根汤加味 神经功能 血液流变学指标 运动功能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