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外伤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5
1
作者 韩微 夏义容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9期2958-296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语言、肢体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外伤性脑梗塞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和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语言、肢体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外伤性脑梗塞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康复护理后,干预组运动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60.67%,对照组为4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87,P<0.05);干预组MBI评分为(70.21±7.15)分,对照组为(36.75±17.9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P<0.05);干预组语言功能评分为(176.34±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66±7.61)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7,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外伤性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语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塞 早期康复护理 语言 生活能力
下载PDF
颅脑外伤术中脑膨出的分型及治疗 被引量:43
2
作者 徐勤义 董吉荣 +5 位作者 蔡学见 王玉海 金东 陈克非 施栋良 胡旭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分型及综合治疗。方法回顾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的545例脑外伤开颅患者,对其术中发生脑膨出的132例患者分五型,对侧硬膜外血肿型(Ⅰ型);窦汇区硬膜外血肿型(Ⅱ型);对侧额颞...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分型及综合治疗。方法回顾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的545例脑外伤开颅患者,对其术中发生脑膨出的132例患者分五型,对侧硬膜外血肿型(Ⅰ型);窦汇区硬膜外血肿型(Ⅱ型);对侧额颞部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型(Ⅲ型);大面积脑梗死型(Ⅳ型);弥漫性脑肿胀型(Ⅴ型)。分析各型临床特点,采用综合治疗措施。结果根据伤后6个月GOS预后评分判断患者预后,Ⅰ型:GOS1分14例,GOS2、3分2例,GOS4、5分12例;Ⅱ型:GOS1分7例,GOS2、3分3例,GOS4、5分2例;Ⅲ型:GOS1分14例,GOS2、3分4例,GOS4、5分2例;Ⅳ型:GOS1分18例,GOS2、3分4例,GOS4、5分3例;Ⅴ型:GOS1分44例,GOS2、3分3例,GOS4、5分0例。经过Ridit分析,认为五型之间的预后差异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He=38.53,P<0.01)。结论颅脑外伤术中脑膨出的分型能反映临床特点及预后,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并可提高早期预后判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损伤 脑膨出 外伤性脑梗死 脑肿胀
原文传递
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继发急性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刘斌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2104-2106,共3页
目的探索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继发急性外伤性脑梗死(PTCI)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选择1 108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析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脑疝、低血压或休克、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底骨折、糖尿病、实施去骨... 目的探索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继发急性外伤性脑梗死(PTCI)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选择1 108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析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脑疝、低血压或休克、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底骨折、糖尿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等对PTCI发生的影响,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 1 108例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共有138例并发PTCI,发生率为12.45%。患者年龄、GCS评分、颅底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低血压或休克、感染、糖尿病、去骨瓣减压术等因素与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继发PTCI有密切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性别与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继发PTCI关系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颅脑外伤继发PTCI患者预后不良率为69.56%,较无继发PTCI组患者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继发PTCI发生率高,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而患者年龄、GCS评分、颅底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低血压或休克、感染、糖尿病、去骨瓣减压术等均是并发PTCI的危险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外伤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中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黄俊强 熊元元 +4 位作者 李威 李曦 周维 谭龙 杨立坚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48-252,共5页
目的探讨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继发急性外伤性脑梗死(PTCI)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伤后1周内出现PTCI。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目的探讨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继发急性外伤性脑梗死(PTCI)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伤后1周内出现PTCI。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是否合并脑疝、颅内压、血压、血气分析中CO2值、DIC评分、是否合并感染、有无实施去骨瓣减压术共10个因素与PTCI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患者的入院GCS评分、合并脑疝、颅高压、低血压、DIC评分是发生PTC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CO2值、合并感染以及有无实施去骨瓣减压术与PTCI无明显相关性。入院GCS评分低(3-5分)、合并脑疝、低血压、DIC评分≥5分、合并感染、继发PTCI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入院GCS评分、合并脑疝、颅高压、低血压、DIC评分是发生PTCI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GCS评分低、合并脑疝、低血压、DIC评分≥5分、合并感染、继发PTCI的患者预后差,致残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脑梗死 危险因素 预后分析
下载PDF
外伤性脑梗塞的预防及护理 被引量:26
5
作者 吴益芬 尚旭丽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3期1243-1244,共2页
外伤性脑梗塞是因损伤引起局部脑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损害及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理状况,是颅脑外伤的并发症之一,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常发病隐匿、进展快,易被原发伤的症状掩盖,一旦出现外伤性脑梗塞可能出现一定的... 外伤性脑梗塞是因损伤引起局部脑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损害及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理状况,是颅脑外伤的并发症之一,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常发病隐匿、进展快,易被原发伤的症状掩盖,一旦出现外伤性脑梗塞可能出现一定的不可逆损害。早期脑血管痉挛的预防、颅内压的控制、保证充足的脑组织灌注、保持正常的脑血流状态等,是防止外伤性脑梗塞发生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268例脑外伤患者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预防及护理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塞 预防 护理
下载PDF
井穴放血和薏苡仁对创伤性脑梗死脑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民 胡群亮 +2 位作者 程世翔 涂悦 张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79-783,共5页
目的:验证井穴放血与薏苡仁治疗创伤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井穴放血组、薏苡仁组及井穴放血加薏苡仁组(综合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井穴放血组予三棱针十二井穴点刺放血,出血量为每穴3滴,... 目的:验证井穴放血与薏苡仁治疗创伤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井穴放血组、薏苡仁组及井穴放血加薏苡仁组(综合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井穴放血组予三棱针十二井穴点刺放血,出血量为每穴3滴,每日3次;薏苡仁组用薏苡仁制剂,每日90g,经鼻饲或口服给药,每日3次;综合组予十二井穴处点刺放血及薏苡仁制剂治疗,方法同井穴放血组和薏苡仁组。治疗4周后,根据神经功能缺损(NDS)标准判定疗效,根据治疗前后Fugl-Meyer上、下肢功能评分评估病人患肢的活动能力。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上、下肢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P<0.05),井穴放血组和综合组较薏苡仁组升高更明显(均P<0.01),且综合组优于井穴放血组(均P<0.05)。井穴放血组、薏苡仁组及综合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3.3%(25/30)、76.7%(23/30)和96.7%(29/30),综合组优于井穴放血组和薏苡仁组(均P<0.05),井穴放血组优于薏苡仁组(P<0.05)。结论:井穴放血及薏苡仁治疗创伤性脑梗死,均可明显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肢活动能力,二者结合运用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梗死 放血疗法 井(五输) 薏苡仁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后创伤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许乐宜 孔令军 +5 位作者 王静予 邱峰 龚立 蔡佩浩 张珏 费智敏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后创伤性脑梗死(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TC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63例,根据是否发生TCI分为TCI组和无TCI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后创伤性脑梗死(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TC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63例,根据是否发生TCI分为TCI组和无TCI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GCS评分、血压、血糖、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式等,分析两组患者上述因素的差异及各因素与TCI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脑疝形成、低血压、脑干损伤、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线移位、颅度骨折、血小板数量、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评分、血浆黏度、脑血管痉挛、应用脱水剂、应用止血药物均可影响TCI的发生(P<0.05),而性别、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糖尿病、开颅手术、颅外感染、出入量、吸烟、饮酒对TCI的发生无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50岁、脑疝形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DIC评分≥5分、大量应用脱水剂为T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CS评分升高为TCI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TCI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工作中应根据这些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TCI的发生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创伤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LOGISTIC分析
下载PDF
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辛志成 龙连圣 +7 位作者 王伟明 赵朝晖 李夏良 张建忠 蒋超超 苏强 吴钟华 章红梅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8期478-480,共3页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创伤性脑梗死(TC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4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性别、年龄、GCS、合并伤、脑疝、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颅骨骨折、低血压及脱水药物使用情况等因素对TCI...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创伤性脑梗死(TC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4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性别、年龄、GCS、合并伤、脑疝、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颅骨骨折、低血压及脱水药物使用情况等因素对TCI发生的影响。结果本组574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继发TCI5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GCS、合并伤、脑疝、t-SAH、低血压与TCI发生有相关性(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脑疝、低血压是T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年龄、GCS、合并伤、脑疝、t-SAH和低血压是TCI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脑疝、低血压是T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成人外伤性脑梗塞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9
作者 苏一家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133-135,共3页
伤性脑梗塞是颅脑损伤患者较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则后果严重,已被人们逐渐认识和重视,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外伤性脑梗塞的影响因素和病理生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脑血管痉挛、机械性压迫血管、氧自由基以... 伤性脑梗塞是颅脑损伤患者较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则后果严重,已被人们逐渐认识和重视,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外伤性脑梗塞的影响因素和病理生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脑血管痉挛、机械性压迫血管、氧自由基以及血液流变血改变等均可导致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塞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外伤性脑梗死与凝血功能障碍的关系及其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黄俊强 熊元元 +4 位作者 李威 李曦 周维 谭龙 杨立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7期397-399,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伤后1周)外伤性脑梗死与凝血功能异常的关系,及其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18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凝血功能各项指标以及入院时GCS评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 目的探讨早期(伤后1周)外伤性脑梗死与凝血功能异常的关系,及其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18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凝血功能各项指标以及入院时GCS评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伤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患者继发外伤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及凝血功能异常和外伤性脑梗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中27例伤后1周出现外伤性脑梗死;伤后3个月,预后良好(GOS评分4~5分)178例,预后不良(GOS评分1~3分)40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100×109/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超过3 s、D-二聚体〉0.4 mg/L、DIC评分≥5分是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继发早期PTCI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同时,它们也是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结论监测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对于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是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外伤性脑梗死 预后 凝血功能
下载PDF
重型颅脑创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黄巍 王文浩 +6 位作者 郁毅刚 罗飞 林俊明 张源 李君 张明升 胡连水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6期607-609,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形成原因及易发因素。方法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就梗死血管内外的可能因素,如血管外机械压迫因素(脑疝形成),血管内血流因素(休克、术中低血压、血渗透压、血钠、血糖以及年龄)进... 目的探讨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形成原因及易发因素。方法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就梗死血管内外的可能因素,如血管外机械压迫因素(脑疝形成),血管内血流因素(休克、术中低血压、血渗透压、血钠、血糖以及年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有27例患者伤后出现大面积脑梗死,与脑疝形成血管外持续压迫及血管内因素(休克以及术中低血压)关系密切,而与渗透压、血钠、血糖、年龄相关度不高。结论严重颅脑伤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形成是梗死血管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脑疝形成后的机械压迫作用以及休克、低血压后血容量、脑灌注不足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创伤性脑梗死 休克
下载PDF
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与颅内压联合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2
作者 阳建国 钟兴明 +9 位作者 汪一棋 赵朝辉 蔡勇 费振海 张磊 顾华 杨涛 徐贞珍 唐坎凯 陈志冬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01-1208,共8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PICCO)与颅内压联合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控制性减压手术治疗的138例重型颅脑损伤...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PICCO)与颅内压联合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控制性减压手术治疗的1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家属意愿,术后应用PICCO与颅内压联合监测进行液体管理72例(治疗组),应用中心静脉压与颅内压联合监测进行液体管理66例(对照组)。统计比较2组患者术后1周时颅内压和脑灌注压,术后新发外伤性脑梗死、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术后2周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伤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退出研究者7例(其中对照组3例、治疗组4例),2组患者中途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131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其中对照组63例、治疗组68例。治疗组患者术后1周颅内压低于对照组,脑灌注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新发外伤性脑梗死、神经源性肺水肿及肺部感染,术后头皮渗液、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治疗组患者的GCS评分[(11.88±1.7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06±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76.5%)较对照组(54.0%)明显提高,死亡率(5.9%)较对照组(17.5%)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与颅内压联合监测能有效地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优化脑灌注,减少外伤性脑梗死、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能降低患者暴露于抗菌药物的广度和强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从而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颅内压监测 外伤性脑梗死 神经源性肺水肿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原文传递
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保守治疗期间合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金瑛 田勇 叶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17期2068-2070,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颅脑外伤保守治疗期间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颅脑外伤患者接受保守疗法期间发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8例,...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颅脑外伤保守治疗期间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颅脑外伤患者接受保守疗法期间发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8例,根据是否给予护理干预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对并发症发生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组病死率26.67%,干预组2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7,P >0.05);常规组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3.02±0.75)分,干预组(3.06±0.8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1,P>0.05);干预组发生癫痫3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肺部感染2例,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364,6.158,4.003;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保守治疗期间发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护理干预可以减少癫痫发作、下肢静脉血栓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保守治疗 大面积脑梗死 护理干预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13
14
作者 孙玉英 郑新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98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49例。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神经节苷脂;对照组仅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采...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98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49例。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神经节苷脂;对照组仅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21d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比较其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7d、14d、21dNIHSS及NDS均显著降低(均P〈0.05);第14d和21d的ADL评分显著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14d及21d的NIHSS与NDS均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增高(P〈0.05~0.01)。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24.5%,98.O%)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3%,73.5%)(均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丹参酮ⅡA磺酸钠 外伤性脑梗死
下载PDF
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钟晖东 李斌 童小光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0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创伤性脑梗死(TCI)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40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患者的性别、年龄、GCS评分、颅底骨折、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低血压、糖...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创伤性脑梗死(TCI)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40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患者的性别、年龄、GCS评分、颅底骨折、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低血压、糖尿病等因素进行对比以,分析各类因素对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的影响。结果 340例患者中继发创伤性脑梗死6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GCS、颅底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糖尿病和低血压与发生TCI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TCI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脑疝和低血压,P<0.05。结论 TCI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GCS、颅底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糖尿病和低血压,独立危险因素有脑疝和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创伤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标准外伤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并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方钿德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8期233-234,共2页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并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重度颅脑损伤并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标准外伤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随访6个月评价临...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并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重度颅脑损伤并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标准外伤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随访6个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56.7%,显著高于对照组(1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重残、植物状态和死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可提高重度颅脑损伤并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外伤性脑梗死 标准外伤骨瓣开颅减压术 常规骨瓣开颅术
下载PDF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颅脑外伤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贤军 任海军 +2 位作者 潘亚文 康暐 候博儒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174-1176,1180,共4页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2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试验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颅压、神经营养及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20 mL...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2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试验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颅压、神经营养及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20 mL+0.9%NaCl 200 m L,bid,共14天。治疗后,对比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并依据格拉斯哥评分情况对2组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对临床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比较。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33/36例)和72.22%(26/36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4天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高切全血黏度分别为(4.73±0.56),(5.36±0.78)m Pa·s;低切全血粘度分别为(8.15±1.03),(9.54±1.26)mPa·s;血浆黏度分别为(1.41±0.15),(1.76±0.19)mPa·s;红细胞压积分别为(37.15±3.21)%,(43.17±4.03)%;纤维蛋白为分别为(3.58±0.45),(4.67±0.54)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1/36例),对照组为2.78%(2/3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显著改善颅脑外伤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其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神经外科治疗,对颅脑外伤脑梗死的临床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颅脑外伤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颅脑外伤后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旸 葛玉元 李洪福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08-209,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颅脑外伤后脑梗死的发生机制以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110例颅脑外伤病例,分析颅脑外伤后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结果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与GCS评分、年龄、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无脑疝、是否有高血压病史... 目的分析探讨颅脑外伤后脑梗死的发生机制以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110例颅脑外伤病例,分析颅脑外伤后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结果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与GCS评分、年龄、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无脑疝、是否有高血压病史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性别、受伤原因以及类型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有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高龄、合并高血压病史易发生外伤性脑梗死。对脑外伤的及早综合治疗,积极预防脑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外伤性脑梗塞的亚低温114例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廉坤 徐蔚 +3 位作者 付国平 赵宁辉 方绍龙 蒲军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2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亚低温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显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可明显改善外伤性脑梗塞患...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亚低温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显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可明显改善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大面积脑梗塞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梗塞 亚低温治疗
下载PDF
中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血清miRNA-124与miRNA-210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程永红 肖小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microRNA,miRNA)-124和miRNA-210表达在中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外伤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商洛市中心医院和西安市第八医院住院治疗的57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及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外伤性脑梗死...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microRNA,miRNA)-124和miRNA-210表达在中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外伤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商洛市中心医院和西安市第八医院住院治疗的57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及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外伤性脑梗死分为梗死组22例,未梗死组35例,并设立对照组(2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RT-PCR)技术检测血清miRNA-124和miRNA-210的表达。比较分析血清miRNA-124和miRNA-210的变化与外伤性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血清miRNA-124和miRNA-210在梗死组、未梗死组和对照组的表达分别为(0.90±0.18,0.39±0.07,0.18±0.03)和(0.95±0.20,0.42±0.10,0.21±0.04)。与对照组比较,血清miRNA-124和miRNA-210在未梗死组和梗死组的表达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99,23.67,均P<0.01;t=35.37,36.93,均P<0.01)。两标志物在梗死组的表达显著高于未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7,25.12,均P<0.01)。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及大脑后动脉(PCA)在梗死组、未梗死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流速分别为(36.9±7.6,45.3±8.6,33.9±5.5)cm/s,(60.3±7.9,79.2±12.7,49.6±7.2)cm/s,(51.3±7.7,70.5±11.9,43.1±6.9)cm/s.ACA,MCA及PCA在未梗死组的平均流速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3,13.10,13.16,均P<0.01)。ACA,MCA和PCA在梗死组的平均流速分别与未梗死组及对照组比较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0,12.67,12.09,均P<0.01),(t=11.37,11.52,11.09,均P<0.01)]。miRNA-124和miRNA-210在梗死组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629,均P<0.01),它们分别与梗死组ACA,MCA和PCA的平均流速具有负相关性[(r=-0.653,-0.620,-0.613,均P<0.01),(r=-0.679,-0.656,-0.637,均P<0.01)],而与未梗死组ACA,MCA和PCA的平均流速则具有正相关性[(r=0.640,0.596,0.607,均P<0.01),(r=0.676,0.625,0.638,均P<0.01)]。结论检测血清miRNA-124和miRNA-210的表达可预测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及判断其危险程度,估计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外伤性脑梗死 miRNA-124 miRNA-210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