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搏动性耳鸣的CT诊断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善凤 肖武 +2 位作者 牟晓飞 刘琳 巩若箴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4期500-502,共3页
目的探讨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的搏动性耳鸣的CT表现。方法搜集18例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的搏动性耳鸣患者资料,分析其脑CT动静脉血管造影(CT Arteriography and Venography,CTA/CTV)检查的影像表现。结果 18例横窦-乙状窦憩室均发生在静... 目的探讨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的搏动性耳鸣的CT表现。方法搜集18例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的搏动性耳鸣患者资料,分析其脑CT动静脉血管造影(CT Arteriography and Venography,CTA/CTV)检查的影像表现。结果 18例横窦-乙状窦憩室均发生在静脉窦优势引流侧;静脉窦双能量减影图像直观地显示横窦-乙状窦憩室,表现为静脉窦管腔局部呈囊袋样、指状及棘样突起;CTV图像能清楚地显示局部膨隆的静脉窦经邻近骨壁缺损处疝入邻近的乳突。结论脑CTA/CTV检查对诊断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的搏动性耳鸣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性耳鸣 横窦-乙状窦 憩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横窦-乙状窦区的硬脑膜动静脉瘘 被引量:8
2
作者 付友增 姜除寒 凌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评价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横窦-乙状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经静脉入路到达患侧的横窦-乙状窦,用微弹簧圈填塞病变静脉窦,同时闭塞瘘口。结果经静脉入路治疗横窦-乙状窦区DAVF共16例。病变累及横窦-乙状窦交... 目的评价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横窦-乙状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经静脉入路到达患侧的横窦-乙状窦,用微弹簧圈填塞病变静脉窦,同时闭塞瘘口。结果经静脉入路治疗横窦-乙状窦区DAVF共16例。病变累及横窦-乙状窦交界处者11例、横窦者3例、乙状窦者2例。根据Cognard分类,IIa型3例,IIb型1例,IIa+b型12例。单纯应用静脉入路7例,经静脉入路前先采用经动脉途径栓塞者8例,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后再经动脉途径栓塞者1例。瘘口完全闭塞13例,瘘口残留3例,但瘘口流量已减少95%以上。15例(94%)在栓塞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1例栓塞后出现颅内出血死亡,未见其他并发症。随访4~23个月,临床症状无复发。11例行造影复查:3例残留瘘口者2例消失,1例曾行3次造影复查瘘无明显变化,由于无临床症状,未再行栓塞治疗;另外8例造影复查未见复发。结论对于适当选择的横窦-乙状窦区DAVF病例,经静脉入路闭塞病变静脉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窦 入路 横窦 经静脉 栓塞治疗 瘘口 DAVF 途径 结论 复查
原文传递
乙状窦后入路两种骨性标志定位与静脉窦关系的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蔡青 张斌 冯达云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两种骨性标志(乳突根部后缘及星点)定位与静脉窦的准确性比较。方法 30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星点)和B组(乳突根部后缘),分别测量关键孔中心与横窦下缘(垂直距离)和乙状窦内侧缘的距离(水平距离),比较两组的水平及垂...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两种骨性标志(乳突根部后缘及星点)定位与静脉窦的准确性比较。方法 30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星点)和B组(乳突根部后缘),分别测量关键孔中心与横窦下缘(垂直距离)和乙状窦内侧缘的距离(水平距离),比较两组的水平及垂直距离。结果 B组患者关键孔与横窦之间平均垂直距离为(4.6±1.2)mm,明显小于A组的(8.3±2.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B组患者的水平距离[(2.8±1.1)mm]亦明显小于A组[(5.6±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乳突根部后缘比星点骨性定位关键孔准确,对乙状窦后入路横窦及乙状窦交角暴露更具指导意义,对临床手术过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窦后入路 星点 乳突根部后缘 横窦乙状窦移行处
下载PDF
基于“三维象限法”分析横窦-乙状窦移行区的解剖特点及其定位效果
4
作者 彭露露 刘展 +2 位作者 陶胜忠 耿晓腾 马帅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5期109-113,共5页
目的基于“三维象限法”分析横窦-乙状窦移行区(TSSJ)的解剖特点,并分析“三维象限法”的定位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颅脑CT检查的患者50例为三维影像重建组,采用“三维象限法”定位TSSJ,比较三维影像... 目的基于“三维象限法”分析横窦-乙状窦移行区(TSSJ)的解剖特点,并分析“三维象限法”的定位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颅脑CT检查的患者50例为三维影像重建组,采用“三维象限法”定位TSSJ,比较三维影像重建组左侧和右侧TSSJ位置、枕外嵴从枕骨粗隆最高点至枕骨大孔后缘的距离(DE1)、枕外嵴从枕骨粗隆最高点至枕骨大孔后缘的平均曲率(DE2)、星点距离(AA)、星点至二腹肌顶点距离(AB)、星点至外耳道口距离(AC)、枕骨粗隆中心点与双侧二腹肌顶点夹角角度(∠ADA),并分析三维影像重建组TSSJ位置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选择2023年1—8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并拟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研究组采用“三维象限法”定位TSSJ,对照组采用传统星点定位法定位TSSJ。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手术指标(切口长度、开颅时间、骨窗面积、暴露TSSJ者占比、存在静脉窦损伤者占比)。结果三维影像重建组右侧TSSJ位于第一、二象限交界处者占比低于左侧,TSSJ位于第二象限者占比高于左侧(P<0.05);三维影像重建组右侧AB、AC长于左侧(P<0.05)。三维影像重建组TSSJ位置与DE1呈负相关(r_(s)=-0.347,P<0.001),与AB呈正相关(r_(s)=0.221,P=0.027)。研究组和对照组切口长度、暴露TSSJ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开颅时间短于对照组,骨窗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无一例患者存在静脉窦损伤。结论大多数TSSJ位于星点的前下方,且右侧TSSJ较左侧TSSJ位置稍高,此外,TSSJ位置与枕骨鳞状部形态、AB相关。“三维象限法”定位TSSJ的可靠性较好,其可缩短开颅时间、减小骨窗面积,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外科手术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 “三维象限法” 横窦-乙状窦移行区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对星点与静脉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盛波 吕富荣 +4 位作者 肖智博 欧阳羽 吕发金 尤云峰 刘楠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目的利用CT血管成像(CTA)技术观察星点的位置,为临床手术操作提供解剖依据,同时评价减影CTA技术在观察星点与横窦和乙状窦连接部(transverse and sigmoid sinus transition,TSST)关系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重建100例行头部CTA检查患... 目的利用CT血管成像(CTA)技术观察星点的位置,为临床手术操作提供解剖依据,同时评价减影CTA技术在观察星点与横窦和乙状窦连接部(transverse and sigmoid sinus transition,TSST)关系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重建100例行头部CTA检查患者的星点影像资料,观察星点与体表骨性标志及静脉窦位置的关系。结果星点到乳突尖、颧弓根、颞鳞-顶乳缝交点、外耳道口的距离分别为(49.6±4.3)mm、(55.6±4.6)mm、(24.6±4.1)mm、(44.1±3.6)mm,横窦和乙状窦连接部内角到乳突尖、颧弓根、星点、外耳道口、颞鳞-顶乳缝交点的距离分别为(35.4±4.9)mm、(41.4±4.7)mm、(17.6±4.2)mm、(27.8±3.8)mm、(15.2±3.9)mm,星点及TSST位置男性高于女性,左侧TSST位置较右侧靠后。星点主要位于横窦末段,右侧星点3%位于TSST前上方,83%恰好位于TSST水平,14%位于TSST后下方,左侧分别为5%、79%、16%。结论减影CTA可以清楚显示TSST与星点的关系,乙状窦后入路手术第一钻孔点应选在星点后下>17 mm以上位置,减影CTA术前检查获得个体解剖资料与传统定位TSST方法结合,对减少手术并发症及缩短手术进程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点 乙状窦 解剖 CT血管成像
原文传递
三维CT定位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技术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桂彪 苏江 +3 位作者 谢正德 池超超 李松年 李奋强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评价三维CT(3D-CT)定位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一种微创、安全的手术入路。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住我科23例桥小脑角区疾病患者,采用三维CT重建技术对横窦-乙状窦夹角(trasverse sigmoid sinus junction... 目的评价三维CT(3D-CT)定位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一种微创、安全的手术入路。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住我科23例桥小脑角区疾病患者,采用三维CT重建技术对横窦-乙状窦夹角(trasverse sigmoid sinus junction,TSSJ)进行精准定位,进行乙状窦后入路个体化骨瓣开颅手术。结果 23例桥小脑角区疾病患者的"关键孔"位置均位于横窦-乙状窦夹角内侧缘,无损伤乙状窦和横窦,骨瓣开颅后横窦沟下缘、乙状窦沟内侧缘及横窦-乙状窦沟夹角均获得满意的显露;术中骨瓣复位良好,颅骨缺损明显减少,无发生皮下积液、切口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等。结论运用三维CT精准定位,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是安全、快捷、微创的方法,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开颅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孔 横窦-乙状窦夹角 三维CT定位 乙状窦后入路 颅骨切开术
下载PDF
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搏动性耳鸣的CT表现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一江 李俊峰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期176-178,共3页
目的对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搏动性耳鸣的CT表现予以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2月—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检查的搏动性耳鸣患者50例,均为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对患者行CT诊断,观察患者CT表现。结果患者静脉窦管腔局限性扩张,局部突起,... 目的对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搏动性耳鸣的CT表现予以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2月—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检查的搏动性耳鸣患者50例,均为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对患者行CT诊断,观察患者CT表现。结果患者静脉窦管腔局限性扩张,局部突起,其形为囊袋样、指状和棘样。耳鸣侧、横窦-乙状窦憩室发生在静脉窦优势侧,左侧发生率32%,右侧发生率68%。结论掌握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搏动性耳鸣的CT表现,提高临床确诊率,明确搏动性耳鸣发生原因,进而为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性耳鸣 CT表现 横窦-乙状窦憩室
下载PDF
乙状窦后入路两种骨性标志定位与静脉窦关系的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蔡青 张斌 冯达云 《解剖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 探讨乙状窦后入路两种骨性标志(乳突根部后缘及星点)定位与静脉窦的准确性比较。方法 纳入本院2016年1月至6月收治的经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手术30例,随机分成A组(星点)和B组(乳突根部后缘),分别测量关键孔中心与横窦下缘(垂直... 目的 探讨乙状窦后入路两种骨性标志(乳突根部后缘及星点)定位与静脉窦的准确性比较。方法 纳入本院2016年1月至6月收治的经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手术30例,随机分成A组(星点)和B组(乳突根部后缘),分别测量关键孔中心与横窦下缘(垂直距离)和乙状窦内侧缘距离(水平距离),分别比较两组的水平及垂体距离。结果 B组患者关键孔与横窦之间平均垂直距离(4.6±1.2)mm,明显小于A组(8.3±2.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B组患者的水平距离(2.8±1.1)mm明显小于A组(5.6±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突根部后缘(B组)比星点(A组)骨性定位关键孔准确,对乙状窦后入路横窦及乙状窦交角暴露更具指导意义,对临床手术过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窦后入路 星点 乳突根部后缘 横窦乙状窦移行处
下载PDF
术中横窦、乙状窦简易定位方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洪文瑶 刘宇清 +4 位作者 王健红 张文清 廖正俭 郑诗豪 黄绳跃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15-419,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术中横窦、乙状窦简易定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总结经验教训。方法选择拟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的患者31例。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制作颅骨三维虚拟模型,以二腹肌沟及其颅骨表面延长线为 y 轴,二腹肌沟顶点为原点O,构建直角坐标... 目的探讨一种术中横窦、乙状窦简易定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总结经验教训。方法选择拟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的患者31例。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制作颅骨三维虚拟模型,以二腹肌沟及其颅骨表面延长线为 y 轴,二腹肌沟顶点为原点O,构建直角坐标体系,确定横窦-乙状窦交角(transverse sigmoid sinus junction,TSSJ)的坐标值,指导术中横窦、乙状窦定位和骨瓣成形。最后,分析TSSJ在坐标系中的分布,总结其定位误差值及损伤发生率。结果在虚拟模型坐标系中,右侧16例患者(88.9%)TSSJ分布于右上象限,坐标平均值为(6.24±4.14,17.28±4.64),左侧11例患者(84.6%)位于左上象限,坐标平均值为(-4.1 ± 5.41 ,20.69±6.13)。所有患者术中均准确定位TSSJ,其定位误差值为(0.2~0.5)cm,平均为(0.37± 0.11)cm 。形成骨瓣过程中,2例患者(6.5%)出现横窦、乙状窦损伤,术后均无发生脑脊液漏、皮下积液、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通过寻找有效解剖标志,构建直角坐标系,利用三维重建技术确定TSSJ的坐标,这种简易的定位方法有助于术中静脉窦准确定位,减少骨瓣缺损,操作简便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窦-乙状窦交角 定位 直角坐标系 三维虚拟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