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北西向横断裂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88
1
作者 陶国亮 胡文瑄 +3 位作者 张义杰 曹剑 张越迁 高小康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28,共6页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山前克拉玛依和乌尔禾地区沉积记录的分析,结合前人在本区的地球物理场、卫星影像和重磁等方面的研究资料,论证了北西向横断裂普遍存在的事实,并从地震剖面上识别出了这些断距较小且具有走滑性质的断层。它们与...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山前克拉玛依和乌尔禾地区沉积记录的分析,结合前人在本区的地球物理场、卫星影像和重磁等方面的研究资料,论证了北西向横断裂普遍存在的事实,并从地震剖面上识别出了这些断距较小且具有走滑性质的断层。它们与北东向纵断裂一起形成了本区“纵横交叉”的构造格局。横断裂沟通油源,引导油气侧向运移;纵断裂连接不同时代输导层和不整合,进行垂向调整和分配,从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油气运聚体系。纵、横断裂交汇之处是油气运聚的优势部位,是油气勘探的重点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横断裂 沉积记录 前陆盆地 油气成藏
下载PDF
荥经-马边-盐津逆冲构造带断裂运动组合及地震分段特征 被引量:42
2
作者 张世民 聂高众 +2 位作者 刘旭东 任俊杰 苏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1-233,共13页
逆冲构造带的分段性研究是评价该类发震构造地震危险性的基础工作。荥经-马边-盐津逆冲构造带是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重要的NW向强震构造带,该构造带以逆冲错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其组合形式与逆冲强度存在南北差异。通过NE向横向断裂的构造地... 逆冲构造带的分段性研究是评价该类发震构造地震危险性的基础工作。荥经-马边-盐津逆冲构造带是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重要的NW向强震构造带,该构造带以逆冲错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其组合形式与逆冲强度存在南北差异。通过NE向横向断裂的构造地貌分析,发现横向断裂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兼有倾滑活动。根据其与纵向断裂的交接关系,将横向断裂概括为横向分割断裂、横向撕裂断裂和横向转换断裂3种类型,讨论了3类横向断裂在逆冲构造带分段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进而将荥经-马边-盐津逆冲构造带分为独立的3段,并分析了各段的地震活动特征。研究表明,荥经-马边-盐津逆冲构造带以横向断裂为标志的3分段特点,既体现了段与段之间断裂活动强度、地震破裂强度与步调的差异,又体现了段内地震破裂步调的一致性,表明横向断裂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逆冲构造带的破裂分段,只是横向断裂的类型不同,其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带 逆冲 运动组合 段特征 横向断裂 构造地貌分析 地震活动特征 地震危险性 基础工作 发震构造 青藏高原 活动形式 南北差异 组合形式 走滑活动 纵向断裂 活动强度 破裂强度 地震破裂 破裂分段 分段性 一致性 类型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横断层地质特征及其控震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王伟锋 卿艳彬 +2 位作者 朱传华 单新建 张晓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2-249,333,共8页
利用区域地质、构造、遥感地貌、地球物理、野外露头等多方面的证据,标定出龙门山断裂带横断层。在分析卧龙—怀远、虎牙断裂南段和白龙江等横断层特征及分布的基础上,探讨了横断层的控震作用。研究认为,龙门山断裂带横断层具有独立发... 利用区域地质、构造、遥感地貌、地球物理、野外露头等多方面的证据,标定出龙门山断裂带横断层。在分析卧龙—怀远、虎牙断裂南段和白龙江等横断层特征及分布的基础上,探讨了横断层的控震作用。研究认为,龙门山断裂带横断层具有独立发震、使龙门山主断裂带分段活动及分段发震、与主逆冲断裂联合发震、在主震发生后控制余震传播和引发余震等多种方式的控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横断层 控震作用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下载PDF
横断层作用下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发震机制新探 被引量:6
4
作者 王伟锋 卿艳彬 +1 位作者 朱传华 单新建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02-112,共11页
在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区域构造背景、青藏高原东缘新构造运动特征的基础上,阐述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格局,并利用横断层对龙门山断裂带进行分段;同时,对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的发震机制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探讨,并对未来强震危险区进行预测。结... 在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区域构造背景、青藏高原东缘新构造运动特征的基础上,阐述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格局,并利用横断层对龙门山断裂带进行分段;同时,对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的发震机制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探讨,并对未来强震危险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具有深部构造的控震作用,其深部孕震机制十分复杂,而芦山地震没有明显的地表破裂带,为一次盲逆断层型地震;卧龙—怀远一线为地壳物质运动方向和主断裂走滑方向发生反向的转换带,发生在其两侧的地震是各自独立的,即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相互独立;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发震时,龙门山断裂带中未活动的区域存在较高的地震危险性,尤其是卧龙—怀远和小金横断层之间的断块为强震危险区,虎牙断裂与主断裂交汇处也是强震较危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青藏高原东缘 横断层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发震机制
下载PDF
横向断层及其控油气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蔡俊 吕修祥 李博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3,共7页
尽管横向断层目前已经显示出重要的控矿作用,其重要作用也已在油气地质中有所体现,但油气地质学家对此却缺乏足够的重视。鉴于此,基于国内外大量文献调研,结合大量实际工作,系统总结了横向断层的特征,介绍了横向断层的识别方法,并以塔... 尽管横向断层目前已经显示出重要的控矿作用,其重要作用也已在油气地质中有所体现,但油气地质学家对此却缺乏足够的重视。鉴于此,基于国内外大量文献调研,结合大量实际工作,系统总结了横向断层的特征,介绍了横向断层的识别方法,并以塔里木盆地为例探讨了横向断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造山带(露头区),横向断层的识别方法主要包括野外地质填图、遥感及重磁异常解译,其活动性质可结合地震机制解进行判断;而在沉积盆地(覆盖区),主要利用三维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此外横向断层在石油地质中的作用表现为:1横向断层切割主构造带,导致了含油气盆地平面分块;2横向断层对储层进行改造,包括物理改造和化学改造作用;3横向断层形成了一系列烃类充注点,作为烃类的垂向运移通道,而烃类侧向优势运移路径可能平行于各个断块的锐角平分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断层 控油气作用 烃类充注点 优势运移路径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轻质油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景坤 周基贤 +5 位作者 王海静 米巨磊 寇晨辉 王岩 周妮 曹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3-502,共10页
含油气盆地超剥带的勘探以重质油-油砂为主。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的中生代油砂中发现了轻质油,报道了其基本特征与成藏模式,并探讨了勘探意义。结果表明,轻质油呈黄绿色荧光,与呈黄褐色荧光的重质油共生。油砂连续抽提发现,重质油... 含油气盆地超剥带的勘探以重质油-油砂为主。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的中生代油砂中发现了轻质油,报道了其基本特征与成藏模式,并探讨了勘探意义。结果表明,轻质油呈黄绿色荧光,与呈黄褐色荧光的重质油共生。油砂连续抽提发现,重质油充注在前(颗粒吸附烃/包裹体烃),轻质油充注在后(孔隙游离烃),油源均来自研究区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典型生标特征为Pr/Ph值小于1,伽马腊烷/C_(30)藿烷为0.43~0.82,C_(20)、C_(21)、C_(23)三环萜烷呈上升型分布。油砂无机地球化学研究发现,2期原油充注明显,形成了2期方解石胶结物,早期MnO和FeO含量在1%~1.5%之间,晚期大于1.5%。白垩纪前,风城组生源成熟油在充注过程中遭受降解,形成重质油-油砂;白垩纪至今,风城组生源高熟轻质油沿横断裂直接运移至超剥带,在断裂"纵横交叉"之处最富集。据此认为,研究区横断裂沿线是这类轻质原油勘探值得考虑的领域。超剥带的勘探可能不仅局限于传统认为的重质油-油砂,若存在有利的成藏条件,亦有可能形成轻质油气的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剥带 油砂 轻质油 横断裂 玛湖凹陷
下载PDF
矿山高压电网横向故障预警及选择性漏电保护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奎玉 唐沂伟 +1 位作者 高俊超 马德建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第17期198-200,共3页
本文着重阐述高压供电系统中各馈线及母线的单相接地故障监测及横向故障预警的技术的应用,把故障消灭在萌芽期。
关键词 矿山电力系统 横向故障 纵向故障
下载PDF
电力系统故障的计算机新算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程光弼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61-67,共7页
本文提出了计算电力系统对称和不对称故障的一种新算法,其特点是数学模型非常简单,既可计算正常潮流又可计算故障潮流,把正常潮流和故障潮流统一在一个数学模型中.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横向故障 纵向故障 序网图 序阻抗 故障端口
下载PDF
2013年德令哈郊区M_L4.5震群特征及发震背景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姚家骏 马玉虎 +2 位作者 赵燕杰 袁伏全 冯红武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8-126,共9页
2013年3月底至4月初青海省德令哈郊区连续发生了数次ML4.5左右的地震,市区震感强烈。利用双差定位法对该震群进行重新定位,发现震群空间分布呈近NS向,深度集中于4~10km的地表浅层,纵向深度剖面呈"斗状"断层特征;利用CAP(Cut and Past... 2013年3月底至4月初青海省德令哈郊区连续发生了数次ML4.5左右的地震,市区震感强烈。利用双差定位法对该震群进行重新定位,发现震群空间分布呈近NS向,深度集中于4~10km的地表浅层,纵向深度剖面呈"斗状"断层特征;利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了震群中ML≥3.3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为走滑类型,震群特征与附近的主构造宗务隆山断裂带性质不符。地质勘探发现凹陷或盆地边缘主构造附近通常存在横向伴生断裂,这些断裂规模不大,以走滑性质为主。本次震群位于柴达木盆地北边缘,通过相似构造的对比,认为该区附近同样满足横向断裂存在的条件。由于本次震群各项特征与横向断层的构造理论十分相符,推断出该震群应该是这种微小断裂活动的结果,横向断裂通常规模不大,因此可判断出震群震源区未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令哈ML4.5震群 双差定位 CAP方法 横向断裂
下载PDF
库车前陆冲断带横断层发育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伟锋 王乾 单新建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3-510,共18页
横断层是指走向与主构造走向线直交或大角度相交的伴生断层,在冲断带中普遍存在且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库车前陆逆冲带是中亚地区典型的逆冲褶皱带,是经历多期构造形成的再生前陆盆地,具备发育横断层的构造基础。结合前人资料,通过对地... 横断层是指走向与主构造走向线直交或大角度相交的伴生断层,在冲断带中普遍存在且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库车前陆逆冲带是中亚地区典型的逆冲褶皱带,是经历多期构造形成的再生前陆盆地,具备发育横断层的构造基础。结合前人资料,通过对地貌遥感影像、深部物理资料以及地震勘探等资料的分析解译,对库车前陆冲断带的横断层构造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发现:(1)库车前陆冲断带存在16条主要横断层(组),其中9条横断层结构及性质确定,总体来看主要分布在北部单斜带、克拉苏构造带以及秋里塔格构造带;(2)依照形成机制,研究区横断层可以分为基底断裂活化型走滑横断层、盖层撕裂型走滑横断层以及盐上张性横断层三大类;(3)横断层在调节冲断带不同段逆冲差异、横向河流发育、丰富构造样式以及控制油气运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冲断带 横断层 构造特征 形成机制 构造格局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横断层成因类型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伟锋 朱传华 +2 位作者 张晓杰 卿艳彬 单新建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9-741,共13页
目前,对龙门山冲断带内横断层研究较为薄弱.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利用野外考察和构造物理模拟等方法,对龙门山冲断带横断层成因类型及地质意义进行了探析.研究表明:(1)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主要发育6条横向断层,其... 目前,对龙门山冲断带内横断层研究较为薄弱.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利用野外考察和构造物理模拟等方法,对龙门山冲断带横断层成因类型及地质意义进行了探析.研究表明:(1)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主要发育6条横向断层,其中虎牙横断层为中段与北段的分界,卧龙-怀远横断层为中段与南段的分界;(2)横向断层主要有3种成因类型:先存北西向断裂或薄弱带再活化、主断裂带差异逆冲产生的撕裂(调节)断层、X共轭剪切断层和横张断裂;(3)横断层调节了冲断带各段构造活动性、构造变形强度等多方面的差异,其可以独立发震、使龙门山主断裂带分段发震、与主逆冲断裂联合发震、在主震发生后控制余震分布、引发余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横断层类型 横断层特征 形成机制 构造
原文传递
东非裂谷系Albert湖盆构造活动对沉积充填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瑞婧 季汉成 +3 位作者 温志新 房超 李超 李林致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9年第3期1-12,共12页
Albert湖盆作为东非裂谷系重要的裂谷盆地,具有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但前期资料匮乏,制约着Albert盆地的研究进展,目前仍存在着构造活动背景下沉积物响应特征不明确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录井、测井及地震地质资料,结合Google Earth对... Albert湖盆作为东非裂谷系重要的裂谷盆地,具有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但前期资料匮乏,制约着Albert盆地的研究进展,目前仍存在着构造活动背景下沉积物响应特征不明确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录井、测井及地震地质资料,结合Google Earth对该区盆地结构、湖盆断裂体系和沉积体系开展研究,并深入探讨构造对沉积物分配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Albert湖盆发育非对称式地堑结构,盆地两侧以正断层发育为主,西侧陡,东侧缓;主要为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其中三角洲包括三角洲平原及前缘亚相,湖泊包括滨浅湖及深湖亚相。不同裂谷演化时期,构造对沉积物分配控制作用明显。低扩张阶段南侧断层活动强烈,沉积物主要从北侧入湖,主要发育河流及正常三角洲;初始断裂阶段西北侧断层活动强烈,沉积物从东南侧入湖,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及辫状河三角洲;第2断裂阶段断裂活动基本终止,沉积物从东南、东北两方向入湖,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河流相。湖盆内主要发育同向叠置型和相向平行型2类构造调节带,断层组合样式形成的构造低部位,作为沉积物搬运的有利通道,对沉积物的分配起到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非裂谷系 Albert湖盆 断裂系统 沉积相 构造调节带
下载PDF
合肥盆地东缘北西向断裂活动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良好 郑颖平 +3 位作者 疏鹏 路硕 杨源源 李鹏飞 《华北地震科学》 2020年第3期6-12,共7页
对合肥盆地东缘基岩区的NW向断层剖面进行了观察和年代样品测试,并跨其中1条断层布设了浅层地震勘探测线;结合本区第四系厚度和沉积特征,对浅震测线时间剖面进行了地质解释。根据调查所揭示的剖面特征、断层泥ESR测年数据、浅层地震勘... 对合肥盆地东缘基岩区的NW向断层剖面进行了观察和年代样品测试,并跨其中1条断层布设了浅层地震勘探测线;结合本区第四系厚度和沉积特征,对浅震测线时间剖面进行了地质解释。根据调查所揭示的剖面特征、断层泥ESR测年数据、浅层地震勘探结果及本区的中强地震活动构造背景,认为这组NW向断裂中更新世有过活动;合肥盆地东缘NW向横向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情况与断裂所在地区的新构造环境有关,尽管断层泥测年结果表明断裂在中更新世有过活动,但其活动强度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合肥盆地 NW向横向断裂 断裂活动性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横断层地质金属成矿带电法找矿成果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国安 《华南地震》 2019年第2期130-135,共6页
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是未来勘探的必然趋势.地震作用下的横断层地质构造对金属矿、 能源矿等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拥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对于地震作用下横断层地质等条件复杂的场合,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 激发极化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 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是未来勘探的必然趋势.地震作用下的横断层地质构造对金属矿、 能源矿等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拥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对于地震作用下横断层地质等条件复杂的场合,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 激发极化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等单一电法勘探可能存在找矿效果不佳的问题,有必要研究更为有效的找矿技术方法.首先阐述了激发极化法、CSAMT法等电法勘探的基本内容和各自优缺点;然后,在分析地震作用下横断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了基于激发极化法和CSAMT的综合找矿法.基于激发极化法和CSAMT的综合找矿法能有效反映地下地电差异,在大深度范围有效反应地电断面电阻、 极化率参数,互相校正验证;结合已有地质物探资料,推断地下异常,提高横断层的金属矿产勘探效率和效果.将本文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某横断层地质区域的金属矿勘探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实践表明本文所提方法有效、 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作用 横断层地质 金属成矿带 电法找矿
下载PDF
唐古拉山侏罗系盖覆区空喀拉-温泉-澜沧江结合带鉴别标志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森琦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28-34,共7页
结合带局部地段被与结合带演化密切伴生的各类盆地盖覆是各造山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因而初步将盖覆结合带的盆地划分为二类 :一是以边缘前陆盆地为代表的盖覆结合带而不破坏结合带的纵向盖覆性盆地 ;二是以横推断层盆地为代表的盖覆且... 结合带局部地段被与结合带演化密切伴生的各类盆地盖覆是各造山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因而初步将盖覆结合带的盆地划分为二类 :一是以边缘前陆盆地为代表的盖覆结合带而不破坏结合带的纵向盖覆性盆地 ;二是以横推断层盆地为代表的盖覆且破坏结合带的横向破坏性盆地。区内海相侏罗纪盆地实为与空喀拉温泉澜沧江结合带演化密切相关的盖覆结合带的陆内俯冲型边缘前陆盆地。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证实了结合带在盖覆层之下仍存在 ,更说明结合带两侧板块构造建造对比明显有异 ,分属两类不同性质的大陆边缘 ,进而得出了结合带在研究区内潜伏于盖覆层之下的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带 空喀拉 温泉 澜沧江 盆地 断层
下载PDF
准南冲断带横断层形成机制及地质意义
16
作者 董敏 赵朔 《复杂油气藏》 2019年第2期12-16,共5页
利用区域地质、地貌遥感和地球物理等多方面的证据,标定出准南冲断带横断层。在分析米泉-乌鲁木齐-永丰和红车-巴音沟东等横断层特征及分布基础上,探讨了横断层的形成机制及地质意义。研究认为:准南冲断带横断层有先存区域性断裂和主断... 利用区域地质、地貌遥感和地球物理等多方面的证据,标定出准南冲断带横断层。在分析米泉-乌鲁木齐-永丰和红车-巴音沟东等横断层特征及分布基础上,探讨了横断层的形成机制及地质意义。研究认为:准南冲断带横断层有先存区域性断裂和主断裂逆冲差异调节断层两种成因类型,在调节冲断带各段构造的活动性、构造变形的强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与主逆冲断裂联合发震、主震发生后控制余震分布等方面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层类型 形成机制 地质意义 准南冲断带
下载PDF
跨断层土木工程研究与实验装置研发现状 被引量:7
17
作者 谢礼立 徐龙军 +1 位作者 陶晓燕 杨绪剑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29,共10页
确保跨地震断层土木工程结构和设施的安全,减轻因断层错动造成的工程灾害损失是建设具有韧性的土木工程系统无法回避的难题。随着我国重特大工程建设向深地、深海和中西部地区的转移,跨断层土木工程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近年来典型... 确保跨地震断层土木工程结构和设施的安全,减轻因断层错动造成的工程灾害损失是建设具有韧性的土木工程系统无法回避的难题。随着我国重特大工程建设向深地、深海和中西部地区的转移,跨断层土木工程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近年来典型大地震断层区的地质、工程结构和设施灾害的回顾与分析,指出开展跨断层土木工程结构和设施的破坏性实验研究、研发断层模拟实验装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阐述了国内外跨断层土木工程结构和设施的损伤和破坏机制与减灾技术研究现状,探讨了借助地震振动台模拟断层运动开展跨断层结构试验研究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地震断层模拟实验装置研发面临的主要难题。以期能为断层模拟试验装置的研发、设计制造、规划建设和相关试验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结构和设施 断层错动 穿跨越断层破坏 地震模拟振动台 断层模拟实验装置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Y构造油气成藏过程及勘探启示 被引量:7
18
作者 覃军 蒋一鸣 +3 位作者 李宁 常吟善 赵洪 廖凯飞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9-168,共10页
为了给Y构造下一步评价决策提供成藏支撑,打破勘探瓶颈,本文利用已钻井油气分布特征,综合平衡剖面、多指标油气源综合对比、流体包裹体、盆地模拟等技术研究了Y构造成藏过程。结果表明:Y构造23 Ma-现今共经历3期成藏,最终导致花港组下... 为了给Y构造下一步评价决策提供成藏支撑,打破勘探瓶颈,本文利用已钻井油气分布特征,综合平衡剖面、多指标油气源综合对比、流体包裹体、盆地模拟等技术研究了Y构造成藏过程。结果表明:Y构造23 Ma-现今共经历3期成藏,最终导致花港组下段聚集规模最大,中间的花港组上段为"过路成藏",而龙井组以上油气藏小而散;"北强南弱"的挤压机制控制了油气"北富南贫"的总体格局;龙井运动形成的横张断层是控制花港组上段及以上油气纵向分布格局的关键;第一个成藏期内构造中北部花港组下段发育古油藏的局部构造是寻找甜点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期成藏 过路成藏 北富南贫 横张断层 古油藏 Y构造 西湖凹陷
下载PDF
Structural framework and its evolution in Chasang area of Qiangtang Basin in northern Tibetan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池洋 杨兴科 +6 位作者 任战利 赖绍聪 陈刚 赵红格 魏永佩 郑孟林 王成善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1年第S1期18-26,共9页
Through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he various geophysical and geological data acquired recently, we consider that the Chasang area in the western uplift of Qiangtang is a huge south-dipping block which is overlapped b... Through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he various geophysical and geological data acquired recently, we consider that the Chasang area in the western uplift of Qiangtang is a huge south-dipping block which is overlapped by several east-west trending blocks rather than a simple and palaeo-doming existing for a long time. The structural and geophysical features of the area, which only alone limited between Shuanghu and Rongma districts, are of no regional significance. Their development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approximately south-north trending transform faults developed during the Mesozoic era on the east and west sides of the area and their later continuous movement. The compressing, overlapping and uplifting of the Chasang area began at the stage of reversing of the Qiangtang Basin during the Lower Cretaceous, which is in direct relation with Bangonghu-Dingqing limited ocean's closure and the convergence of the neighboring blocks. The compression and overlapping of the area have further developed and refor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Tibetan PLATEAU QIANGTANG basin Chasang area structure FRAMEWORK compressing and SHORTENING NAPPING and OVERLAPPING transverse transform fault.
原文传递
特高压交流系统横向接地故障对直流系统谐波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郝博可 赵洪峰 +2 位作者 燕飞霏 赵慧 赵江泽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2021年第1期122-128,共7页
针对交直流混联系统中谐波的相互影响以及分析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建立保护动作区域的快速校核方法.该方法以交流故障对保护影响特性为研究切入点,分析交流系统横向故障发生时直流侧谐波的特性,在此基础上,获取长时间间隔下交流故障参数... 针对交直流混联系统中谐波的相互影响以及分析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建立保护动作区域的快速校核方法.该方法以交流故障对保护影响特性为研究切入点,分析交流系统横向故障发生时直流侧谐波的特性,在此基础上,获取长时间间隔下交流故障参数,并建立起其对谐波影响的关联关系以及直流保护动作的运作机理.通过对故障影响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以及保护动作特性分析,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谐波的分析精度,对工程计算和整定校核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交流系统 横向接地故障 直流系统 谐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