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量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产物积累、转运及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90
1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4 位作者 王晨阳 朱云集 宋晓 王永华 岳艳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27-1033,共7页
采用花前14C-同位素标记旗叶的方法,研究了盆栽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光合产物转运及14C同化物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成熟期14C-同化物主要分配在茎鞘中,其分配率为44.31%-60.96%;其次在籽粒中,分配率为31.8... 采用花前14C-同位素标记旗叶的方法,研究了盆栽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光合产物转运及14C同化物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成熟期14C-同化物主要分配在茎鞘中,其分配率为44.31%-60.96%;其次在籽粒中,分配率为31.81%-40.67%;其中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茎鞘、叶片中的分配率高于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表明成熟时大穗型品种有更多的同化物滞留在茎鞘和叶片中。施氮量对14C-同化物分配率有影响,在施氮量36gm-2处理的茎鞘中分配率下降,而籽粒中的分配率增加,表明增施氮肥促进花前同化物向籽粒中分配。随着籽粒灌浆进程,光合产物在营养器官中的分配率逐渐下降,在籽粒中的分配率逐渐增加,表明营养器官的同化物逐渐向籽粒转运。小麦籽粒的同化物有34.94%来自花前贮藏物质的转运,65.06%来自开花后同化量,但不同品种、不同氮素水平处理之间有较大差异。施氮量36gm^-2处理的花前转运量、转运率、花前贮藏物质对籽粒贡献率均下降,但花后同化量、对籽粒贡献率以及单穗粒重均增加;其中兰考矮早八和豫麦49-198的花后贡献率分别为77.84%和56.29%,表明兰考矮早八花后同化量对籽粒的贡献大于豫麦49-198。两品种籽粒产量均表现为施氮量36gm-2处理高于18gm^-2处理,并且大穗型品种的增产幅度大于多穗型品种,表明增施氮肥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的增产效应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氮量 光合物质 积累 转运 分配
下载PDF
三嗪类除草剂莠去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2
作者 杨梅 林忠胜 +1 位作者 姚子伟 马永安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6年第11期31-37,共7页
三嗪除草剂莠去津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一种除草剂,其对人类健康、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全球性,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莠去津的性质、危害、迁移分布、分析检测及相关的法规。
关键词 莠去津 危害 迁移分布 分析检测
下载PDF
追氮时期对小麦光合作用、^(14)C同化物运转分配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潘庆民 于振文 王月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31-636,共6页
采用盆栽和水泥池栽研究了追氮时期对小麦光合作用、14 C同化物运转分配和硝酸还原酶 ( N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拔节 (雌雄蕊原基形成 )期较起身 (二棱 )期追施氮肥 ,显著提高了小麦开花后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单叶光合速率 ;灌浆期旗... 采用盆栽和水泥池栽研究了追氮时期对小麦光合作用、14 C同化物运转分配和硝酸还原酶 ( N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拔节 (雌雄蕊原基形成 )期较起身 (二棱 )期追施氮肥 ,显著提高了小麦开花后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单叶光合速率 ;灌浆期旗叶 14 C同化物向籽粒转移比例显著提高 ,而在营养器官的滞留比例显著降低 ;旗叶和根系中硝酸还原酶 ( NR)活性亦显著提高。小麦穗粒数、粒重和产量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追氮时期 光合作用 ^14C同化物 运转分配 NR活性 硝酸还原酶
下载PDF
不同供磷水平对胡麻磷素养分转运分配及其磷肥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7
4
作者 谢亚萍 李爱荣 +4 位作者 闫志利 牛俊义 孙芳霞 剡斌 张贺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8-166,共9页
以“坝选3号”胡麻为材料,研究了不施磷、低磷、中磷和高磷4个不同施磷(P2O5)水平(0,35,70和105kg/hm2)对胡麻植株中磷素累积、转运、分配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中磷和高磷水平时,胡麻各器官不同生育阶段磷素养分吸... 以“坝选3号”胡麻为材料,研究了不施磷、低磷、中磷和高磷4个不同施磷(P2O5)水平(0,35,70和105kg/hm2)对胡麻植株中磷素累积、转运、分配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中磷和高磷水平时,胡麻各器官不同生育阶段磷素养分吸收和累积量的基本趋势一致,但其变化量与施磷量有极大关系.胡麻地上茎、叶、非籽粒和籽粒中,磷素的日增量增幅因器官而异;胡麻只有叶片中有磷素转移,中磷处理比低磷和高磷处理磷转移量增加54.93%~73.83%和8.19%~10.00%(P<0.05),籽粒中20.46%~35.93%的磷素是靠叶片转运而来.胡麻植株磷素累积主要在生殖生长阶段,占整个生育期总累积量的79.02%~92.17%.施磷(P2O5)量为70 kg/hm2时磷肥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最高,分别为20.22%~20.53%和7.30~7.44 kg/kg.胡麻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增幅最高达28.96%~31.46%.结合产量与磷肥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本实验区同等肥力土壤条件下,以施磷(P2O5)量为70 kg/hm2(中磷)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吸收和转运 分配 磷肥效率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侯云鹏 孔丽丽 +6 位作者 杨建 尹彩侠 秦裕波 李前 于雷 王立春 谢佳贵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7-143,共7页
研究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利用、转运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拔节期:抽雄期施氮比例为3:4:3处理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最高,较其他基追比例处理增产3.2%~20.5%,氮收获指数、当季回收率、农学利用率... 研究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利用、转运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拔节期:抽雄期施氮比例为3:4:3处理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最高,较其他基追比例处理增产3.2%~20.5%,氮收获指数、当季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0—5-3个百分点、2,0—21.3个百分点、2-3—10.0kg/kg和2.3~10.0kg/kg。施氮可显著增加玉米主要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并可提高玉米抽雄期氮、磷、钾养分向子粒转运和子粒养分增加量,其中基肥:拔节期:抽雄期施氮比例为3:4:3处理玉米灌浆期氮、磷、钾吸收量最高,成熟期子粒氮、磷、钾积累总量高于其他基追比例处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各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相关,且除苗期外,其他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与产量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灌浆期氮、磷、钾吸收状况与产量相关系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肥运筹 养分吸收 转运与分配
原文传递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光合产物的运转与分配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炳松 宗寿余 吕川根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14-17,共4页
用放射性同位素14 C示踪技术对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对照“汕优 6 3”的14 CO2 同化产物的运转与分配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 :水稻齐穗后 10d、2 0d标记 ,标记后 2h两优培九14 CO2 同化产物从叶片输出的比例比汕优 6 3... 用放射性同位素14 C示踪技术对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对照“汕优 6 3”的14 CO2 同化产物的运转与分配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 :水稻齐穗后 10d、2 0d标记 ,标记后 2h两优培九14 CO2 同化产物从叶片输出的比例比汕优 6 3高 6~ 8个百分点 ;孕穗期标记 ,标记后 5d两优培九茎鞘内的14 CO2 同化产物比汕优 6 3少近 8% ,14 CO2 同化产物在穗部的分配比例 ,两优培九则比汕优 6 3高近 10个百分点 ;灌浆后期标记 ,两优培九供穗上部籽粒灌浆的14 CO2 同化产物仍比汕优 6 3高约 19个百分点。表明 ,两优培九不但叶片的输出能力较强 ,而且在孕穗期和结实初期比汕优 6 3需要更多的光合产物 ,尤其是上半部穗的强势粒较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两系法 光合产物 运转 分配 两优培九品种
下载PDF
机械旱直播方式对水稻氮磷钾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孙永健 郑洪帧 +3 位作者 杨志远 王海月 张绍文 马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3-80,共8页
为了明确机械旱直播模式下水稻主要生育时期氮、磷、钾素吸收利用特征,以杂交籼稻(F优498)和常规粳稻(徐稻4号)为试材,通过免耕机械旱直播(B1)、"调墒、两旋"机械旱直播(B_2)2种机械旱直播处理,并以人工撒播(B_3)处理为对照,... 为了明确机械旱直播模式下水稻主要生育时期氮、磷、钾素吸收利用特征,以杂交籼稻(F优498)和常规粳稻(徐稻4号)为试材,通过免耕机械旱直播(B1)、"调墒、两旋"机械旱直播(B_2)2种机械旱直播处理,并以人工撒播(B_3)处理为对照,研究其对直播稻养分吸收、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不同生育阶段养分累积及转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品种及直播方式对水稻主要生育时期氮素和钾素的累积、转运、分配及最终产量均存在显著的调控作用;且直播处理下各生育阶段氮、磷、钾养分间吸收与转运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对促进抽穗至成熟期各养分向籽粒的转运和提高产量影响显著;但直播处理下水稻对磷素的吸收和转运与氮、钾素间的协同性降低。不同直播处理下,F优498在产量及各生育时期养分吸收、转运各指标整体上均显著高于徐稻4号。与B_3相比,同一品种下机械旱直播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主要生育时期养分的累积,促进抽穗至成熟叶片和茎鞘中养分转运,尤其能显著提高杂交稻抽穗至成熟叶片氮素、钾素转运率,进而显著促进抽穗至成熟氮素、钾素转运贡献率,提升籽粒中氮素、钾素所占稻株氮素及钾素累积总量的比例,发挥出氮素和钾素协同吸收与利用的耦合效应,是机械旱直播水稻高产的重要原因。不同机械旱直播处理下,B_2比B_1处理能进一步不同程度地提高机械旱直播水稻抽穗至成熟期养分的累积,促进叶片和茎鞘养分的转运,利于抽穗至成熟茎鞘中钾素的累积,最终促进了产量的提高,为最佳的机械旱直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 吸收 氮肥 水稻 机直播 转运及分配
下载PDF
镉在互花米草中积累、转运及亚细胞的分布 被引量:17
8
作者 潘秀 刘福春 +3 位作者 柴民伟 刘立民 森田茂纪 石福臣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6-531,共6页
研究了在不同Cd浓度(0、5、100、200μg·g-1)处理下,互花米草花序、叶、茎、根茎、须根中Cd含量、积累量、转运特征,及Cd在互花米草体内的亚细胞分布。结果表明,Cd在互花米草不同器官中的积累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茎、根茎、须根中C... 研究了在不同Cd浓度(0、5、100、200μg·g-1)处理下,互花米草花序、叶、茎、根茎、须根中Cd含量、积累量、转运特征,及Cd在互花米草体内的亚细胞分布。结果表明,Cd在互花米草不同器官中的积累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茎、根茎、须根中Cd含量及积累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须根中Cd含量及积累量均高于其他器官。Cd处理浓度为100gμ·g-1时,花序和叶中Cd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65和7.82μg·g-1。在Cd处理浓度为200μg·g-1时,须根中Cd含量可高达390.00μg·g-1,积累量达3200μg·株-1。Cd在互花米草体内转运能力极低,绝大部分Cd积累在地下部位。Cd在互花米草亚细胞中的分布规律为细胞壁>胞液>细胞器。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Cd在细胞壁中的分配比例增大,胞液中Cd分布比例则相应减小,细胞壁和胞液相互协调,增强互花米草对重金属Cd的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互花米草 积累 转运 亚细胞分布
原文传递
旱地覆膜对冬小麦花后^(14)C-同化物转运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俊峰 龚月桦 +2 位作者 王俊儒 吕金印 李生秀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0-74,共5页
利用14CO2示踪研究了覆膜对旱地冬小麦花后14C-同化物在灌浆期转运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同化的14C在标记后24h约78%已储存在茎鞘和穗轴中,11%已转运至籽粒,11%还滞留在叶片中;成熟时叶片的14C-同化物几乎都外运了,茎鞘和穗轴中还... 利用14CO2示踪研究了覆膜对旱地冬小麦花后14C-同化物在灌浆期转运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同化的14C在标记后24h约78%已储存在茎鞘和穗轴中,11%已转运至籽粒,11%还滞留在叶片中;成熟时叶片的14C-同化物几乎都外运了,茎鞘和穗轴中还滞留约28%,70%已转运分配到籽粒中。覆膜小麦的14C-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比对照慢。另外,研究还表明覆膜小麦花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高,MDA含量比对照低,叶片衰老延缓,同化能力强,干物质多,籽粒产量高。因此,覆膜使小麦增产的原因在于小麦中前期生长加快,后期衰老延缓,同化能力增强,最终使得同化的干物质总量大大增加;但并不促进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覆膜 ^14C同化物 转运 分配
下载PDF
氮水平对苹果叶片^(13)C光合产物和^(15)N向果实转移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沙建川 贾志航 +4 位作者 徐新翔 侯昕 李秉毓 葛顺峰 姜远茂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73-1379,共7页
以6年生‘烟富3’/M26/平邑甜茶苹果为试材,采用C、N双标记技术,研究在果实膨大后期用不同尿素浓度水溶液(N 0%、0.6%、1.2%、1.8%、2.4%,分别用CK、N_1、N_2、N_3、N_4表示)涂抹果实周围20 cm范围内叶片对叶片^(13)C同化能力及^(13)C... 以6年生‘烟富3’/M26/平邑甜茶苹果为试材,采用C、N双标记技术,研究在果实膨大后期用不同尿素浓度水溶液(N 0%、0.6%、1.2%、1.8%、2.4%,分别用CK、N_1、N_2、N_3、N_4表示)涂抹果实周围20 cm范围内叶片对叶片^(13)C同化能力及^(13)C光合产物、^(15)N向果实转移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尿素浓度的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氮含量、光合速率、山梨醇和蔗糖含量、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S6PDH)和蔗糖磷酸合酶(SPS)活性及^(13)C同化能力均先升高后降低,均以1.8%尿素涂抹处理最高,清水对照最低.^(13)C自留量(自身叶片+自身新梢)以清水对照最高,为81.6%,1.8%尿素涂抹处理最低,为63.5%.向外输出的^(13)C光合产物主要分布在标记果实,其次是未标记多年生枝,未标记叶片最低.果实^(13)C吸收量随着尿素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以1.8%尿素涂抹处理最高(1.21 mg·g^(-1)),清水对照最低(0.51 mg·g^(-1));果实^(15)N吸收量随着尿素浓度增加呈持续升高趋势.表明尿素水溶液叶施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叶片光合产物和氮素向果实转移分配的能力,以1.8%尿素涂抹处理叶片光合产物向果实转移分配能力最强,同时避免了过多的氮素向果实的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15N-尿素叶面喷施 13C光合产物 转移 分配
原文传递
常规氮肥与缓释氮肥配施对不同株距机插杂交稻磷素吸收、转运及分配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海月 蒋明金 +7 位作者 孙永健 郭长春 殷尧翥 何艳 严田蓉 杨志远 徐徽 马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在前期研究确定总氮用量180 kg hm–2下,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7∶3配施比例可获得机插稻高产的基础上,研究缓释氮肥配施和不同株距下机插杂交稻磷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3种机插株距(行距均为30 c... 在前期研究确定总氮用量180 kg hm–2下,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7∶3配施比例可获得机插稻高产的基础上,研究缓释氮肥配施和不同株距下机插杂交稻磷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3种机插株距(行距均为30 cm)16、18及20 cm和4个缓释氮肥用量(36、66、96和126 kg hm–2)与常规氮肥(均为54kg hm–2)配施处理。结果表明,缓释氮肥用量对机插稻主要生育时期磷素积累量、各生育阶段磷素吸收量及吸收速率、结实期茎鞘磷素转运量及转运率和叶片磷素转运率及贡献率均有显著影响。在株距为18 cm,群体密度为18.52万穴hm–2,缓释氮肥(96 kg hm–2)与常规氮肥(54 kg hm–2)配施总量为150 kg hm–2时,可有效提高机插稻对磷素的吸收,促进结实期茎鞘、叶片磷素向穗部的转运及分配,能充分发挥本区域机插杂交籼稻的优势,产量可达11 463.8 kg hm–2,为本试验的最佳肥密运筹处理。株距为16 cm,群体密度(20.84万穴hm–2)相对较大,施氮总量为180 kg hm–2时,群体吸收的磷总量较高,进一步促进了植株体内磷素的吸收转运及分配,有利于产量提高,但从节本增效的角度考虑,以缓释氮肥配施量150 kg hm–2为宜;株距增加到20 cm施氮总量在180 kg hm–2下,群体(16.67万穴hm–2)较小,吸收磷素的绝对量少,茎鞘、叶片中的磷素向穗部转运量多,穗部磷素积累量增加,产量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株距与缓释氮肥配施量耦合下,尤其以齐穗期至成熟期茎鞘磷素转运量与产量相关性较高(r=0.72**),更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稻 株距 缓释氮肥 磷素吸收 转运及分配
下载PDF
Cd胁迫对水稻亲本材料Cd吸收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路 张锡洲 +2 位作者 李廷轩 余海英 戢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88-2295,共8页
采用土培试验,以前期筛选出的水稻Cd安全亲本材料D62B为试验材料,以普通材料Luhui17为对照,研究不同生育期水稻Cd安全亲本材料在1、4、16 mg·kg-1Cd处理浓度下对Cd的吸收、分配及转运特征。结果表明:(1)在不同Cd处理浓度下,水稻Cd... 采用土培试验,以前期筛选出的水稻Cd安全亲本材料D62B为试验材料,以普通材料Luhui17为对照,研究不同生育期水稻Cd安全亲本材料在1、4、16 mg·kg-1Cd处理浓度下对Cd的吸收、分配及转运特征。结果表明:(1)在不同Cd处理浓度下,水稻Cd安全亲本材料D62B生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且随Cd处理浓度的提高生物量均显著降低。当Cd处理浓度为16 mg·kg-1时,D62B在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生物量分别较1 mg·kg-1Cd处理降低了52.05%、43.06%和32.34%。(2)D62B地上部Cd含量和转移系数在不同生育期均显著低于Luhui17,成熟期谷壳、糙米Cd含量也较低。当Cd处理浓度为1 mg·kg-1和4 mg·kg-1时,D62B的糙米Cd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0.2 mg·kg-1,表现出Cd安全亲本材料的"安全性"。(3)随Cd处理浓度的提高,D62B对Cd的吸收速率显著增加,且在分蘖期其吸收速率达到最大。在各处理下,D62B对Cd的吸收速率与Luhui17差异不显著。但D62B对Cd的转运速率在4 mg·kg-1和16 mg·kg-1Cd处理下则显著低于Luhui17,成熟期差异达到最大,分别为Luhui17的46.52%和66.68%。(4)D62B地上部Cd的亚细胞分布表现为细胞壁>可溶部分>细胞器,Luhui17为可溶部分>细胞壁>细胞器,地下部则均表现为可溶部分>细胞壁>细胞器。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Luhui17地下部细胞壁的分配比例显著降低,在16 mg·kg-1Cd处理浓度下,Luhui17细胞壁的分配比例显著低于D62B。综上所述,最终表现出D62B具有籽粒Cd低积累的特点,可为培育Cd安全水稻品种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d安全亲本材料 吸收 转运 亚细胞分布
下载PDF
施氮对不同品种冬小麦氮素累积和运转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柴彦君 熊又升 +3 位作者 黄丽 袁家富 徐祥玉 刘晔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40-2046,共7页
在鄂北岗地以当地主栽的5个冬小麦品种‘鄂麦14’、‘鄂麦18’、‘鄂麦23’、‘郑麦9023’、和‘洛麦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裂区试验在不施氮(0 kg/hm2)和施氮(195 kg/hm2)条件下研究不同品种小麦氮素的累积、转移与分配规律的差异... 在鄂北岗地以当地主栽的5个冬小麦品种‘鄂麦14’、‘鄂麦18’、‘鄂麦23’、‘郑麦9023’、和‘洛麦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裂区试验在不施氮(0 kg/hm2)和施氮(195 kg/hm2)条件下研究不同品种小麦氮素的累积、转移与分配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扬花期,不施氮处理叶片、茎鞘和穗部氮素累积量均为‘鄂麦14’最大,积累量分别达到14.2、16.6和10.8 kg/hm2;施氮后‘鄂麦23’的叶片氮素积累量最大(71.5 kg/hm2),‘鄂麦14’的茎鞘积累量最大(69.0 kg/hm2),‘鄂麦18’的穗部积累量最大(34.2 kg/hm2)。(2)成熟后不同部位氮素转移效率表现为叶片>穗>茎鞘,且叶、茎鞘、穗氮素转移效率存在品种差异;不同品种间氮肥效率差异显著,并以‘鄂麦23’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最高,而‘郑麦9023’的氮肥生理效率最高。(3)在氮胁迫条件下,扬花前‘鄂麦14’各器官氮素累积量、成熟期的氮素转移率及籽粒氮素累积量都显著高于其它品种;而在施氮条件下,冬小麦各器官氮素的累积、转移与分配因品种不同而异,‘鄂麦14’和‘鄂麦23’籽粒及植株氮素累积量都显著高于其它品种。研究发现,冬小麦氮素的累积、转移与分配受品种与氮素调控共同影响;施氮能显著提高各器官氮素的累积量,且提高的幅度因品种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冬小麦 氮素 积累 转运分配
下载PDF
[C环-U-^14C]丙酯草醚在油菜和水稻中的吸收、运转及分布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政 韩爱良 +5 位作者 张燕飞 李菊英 王月 汪海燕 叶庆富 吕龙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6-680,685,共6页
丙酯草醚(ZJ0273)是我国创制的一种新型高效油菜田除草剂。本文以[C环-U-14C]-ZJ0273为示踪剂,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丙酯草醚在敏感性植物水稻和耐性植物油菜中的吸收、运转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施药后,水稻和油菜对丙酯草... 丙酯草醚(ZJ0273)是我国创制的一种新型高效油菜田除草剂。本文以[C环-U-14C]-ZJ0273为示踪剂,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丙酯草醚在敏感性植物水稻和耐性植物油菜中的吸收、运转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施药后,水稻和油菜对丙酯草醚的吸收量总体呈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且前者大于后者。至384h,水稻对丙酯草醚的吸收量为24.1%,而油菜仅为4.1%,水稻约为油菜的5.88倍。(2)丙酯草醚被油菜和水稻根系吸收后,均主要分布在根部,不易向上运转。水稻根系与地上部(茎叶)的放射性分布比为7.10∶1,油菜则为4.44∶1;水稻和油菜根系中单位质量放射性活度分别是各自地上部的10.36和9.85倍。(3)水稻根系和茎叶单位质量放射性活度分别为9.470 Bq/mg和0.910 Bq/mg,显著高于油菜的3.870 Bq/mg和0.390 Bq/mg。水稻与油菜对丙酯草醚吸收量以及单位质量中积累量的差异可能是丙酯草醚对两者存在选择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环-U-^14C]丙酯草醚 除草剂 吸收 运转 分布
下载PDF
高收获指数型水稻品种粤香占光合产物运转与分配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何秀英 廖耀平 +2 位作者 陈钊明 陈顺佳 陈粤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8,共4页
采用14 C -葡萄糖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高收获指数型水稻品种粤香占光合产物运转与分配特性 ,结果表明 :籽粒灌浆至成熟期间 ,14 C -葡萄糖从剑叶的总输出率为 71 .0 2 % ,显著高于对照品种 ;14 C -葡萄糖向上运转于穗、穗颈的比例大 ,向... 采用14 C -葡萄糖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高收获指数型水稻品种粤香占光合产物运转与分配特性 ,结果表明 :籽粒灌浆至成熟期间 ,14 C -葡萄糖从剑叶的总输出率为 71 .0 2 % ,显著高于对照品种 ;14 C -葡萄糖向上运转于穗、穗颈的比例大 ,向下运转于其他茎叶的比例小 ,用于籽粒充实的绝对量高 ;穗对碳水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积累能力 ,光合产物向穗的运转具有流畅、量大的特点 组织切片显示 ,粤香占尽管穗颈节大维管束较少 ,但韧皮部发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收获指数 水稻 光合产物 运转 分配 粤香
下载PDF
等渗透势干旱、盐、碱胁迫下枣和酸枣盐分离子吸收运输分配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雄伟 马艳萍 徐呈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5,共6页
以金丝小枣、冬枣和酸枣为试材,研究了两级等渗透势的干旱、盐、碱胁迫下盐分离子吸收、运输和分配特性。结果表明:等渗透势(-0.30 MPa,-1.15 MPa)的干旱、盐、碱胁迫下,金丝小枣(耐盐性强)、冬枣(耐盐性弱)及砧木酸枣体内盐分离子含量... 以金丝小枣、冬枣和酸枣为试材,研究了两级等渗透势的干旱、盐、碱胁迫下盐分离子吸收、运输和分配特性。结果表明:等渗透势(-0.30 MPa,-1.15 MPa)的干旱、盐、碱胁迫下,金丝小枣(耐盐性强)、冬枣(耐盐性弱)及砧木酸枣体内盐分离子含量差异大,不同器官间含盐量差异也大;渗透势和胁迫种类对3种试材器官中盐分离子含量影响大,但以茎所受影响最轻;体内Cl-含量变化最小,而K+、Na+含量变化显著。抗性强的枣品种金丝小枣以及砧木酸枣,叶中K+含量在等渗的各种胁迫下稳定性强、Na+含量增幅小,且胁迫特别是盐、碱胁迫下根中K+含量降低幅度和Na+含量升高幅度均较小。干旱胁迫下,参试植物体内的Na+含量基本不受影响,但对Cl-吸收分配影响较大,根中Cl-含量降低,而在叶中则表现出较明显的积累。综合抗性弱的冬枣,对3种盐分离子的吸收分配特性与抗性强的金丝小枣及酸枣有很大不同,明显表现出比较敏感的特性,易于受到胁迫影响。总体上,枣和酸枣在逆境下对K+、Na+选择性运输能力的差异尤其与它们的抗逆性密切相关,根系对K+、Na+选择性吸收能力的差异对它们耐盐碱性至关重要,而由脱落性枝到叶片则是抗性强的枣品种及酸枣植株地上部对K+、Na+选择性运输的一个关键部位,耐盐机制具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等渗透势胁迫 盐分离子 吸收 运输 分配
下载PDF
土壤-植物系统中有机毒物迁移和分配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英旭 何云峰 +2 位作者 林琦 胡志强 吴坚阳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4,共4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植物系统中酞酸类增塑剂DBP、DEHP的迁移和分布.结果表明,土壤中DBP、DEHP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玉米根、茎、叶中DB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是不同的.土壤-植物系统中DBP的...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植物系统中酞酸类增塑剂DBP、DEHP的迁移和分布.结果表明,土壤中DBP、DEHP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玉米根、茎、叶中DB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是不同的.土壤-植物系统中DBP的迁移转化可以用二分室系统模型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植物系统 有机毒物 迁移 分配
下载PDF
锌对粳稻幼苗镉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尹洁 赵艳玲 +4 位作者 徐莜 高子平 崔冠男 王景安 刘仲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34-841,共8页
采用水培实验,研究了镉胁迫下粳稻幼苗的生长发育特征及镉和锌的吸收转运特性。结果表明,施加1.2 mmol·L^(-1)及1.4mmol·L^(-1)锌能显著增加根尖数目和根系及地上部的生物量,并使根系中的镉积累量分别下降86.4%和97.5%,地上... 采用水培实验,研究了镉胁迫下粳稻幼苗的生长发育特征及镉和锌的吸收转运特性。结果表明,施加1.2 mmol·L^(-1)及1.4mmol·L^(-1)锌能显著增加根尖数目和根系及地上部的生物量,并使根系中的镉积累量分别下降86.4%和97.5%,地上部镉积累量分别下降62.6%和73.3%。根系和地上部的镉主要分布在细胞壁(F1)和胞液(F3)中,细胞器(F2)中的镉含量很少,只占根系镉总量的5.4%和地上部镉总量的9.4%。锌降低了各亚细胞组分中镉的含量,提高了镉在F3中的分配比例。当锌使根系F3中的镉浓度降低到12.8 mg·kg^(-1)FW以下时,镉从根系F3中向地上部转运的比率显著增加,但转运量只有2.7μmol·L^(-1)Cd^(2+)(无锌添加)处理组的26.9%~4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积累 转运 亚细胞分布
下载PDF
钒在枸杞幼苗中积累、转运及亚细胞分布 被引量:8
19
作者 侯明 胡存杰 +1 位作者 熊玲 陈如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14-1519,共6页
通过沙培实验和采用差速离心技术,研究了钒(V)在枸杞幼苗中的积累、转运和亚细胞分布特征。结果表明:V在枸杞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和分配比例为根〉茎〉叶,随着V处理浓度的增加,枸杞幼苗根中V含量和分配比例显著增大,在V处理浓度为20mg&#... 通过沙培实验和采用差速离心技术,研究了钒(V)在枸杞幼苗中的积累、转运和亚细胞分布特征。结果表明:V在枸杞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和分配比例为根〉茎〉叶,随着V处理浓度的增加,枸杞幼苗根中V含量和分配比例显著增大,在V处理浓度为20mg·L^-1时,根中V含量达19.80μg·g-1,占总量的60.1%。枸杞幼苗在V浓度为2、5mg·L^-1时,根富集系数BCF〉1,转运系数TF〈1,表明枸杞植物对V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但转运能力较低,其积累的V主要富集在枸杞植株根部,可减轻过量V对茎叶的毒害。V在枸杞叶片中的亚细胞分布规律为F1(细胞壁)〉F4(可溶性组分)〉F2(细胞核)〉F3(线粒体和叶绿体)。V在细胞壁和可溶性组分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8.3%-52.4%和4.1%-45.2%,表明细胞壁是V在枸杞叶片细胞中的重要分布位点。随着V处理浓度的增加,V在细胞壁中的分配比例减少,而可溶性组分的分配比例相应增加,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分配比例显著下降。细胞壁和细胞质可溶性组分的相互协调,对植物自身解毒重金属起着重要作用,从而增强枸杞植物对重金属V的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幼苗 积累 转运 亚细胞分布
下载PDF
Translo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Imidacloprid in Tobacco with Two Application Methods 被引量:7
20
作者 韩毅 金洪石 +4 位作者 郭伟 金江华 李玉娥 陶怡 方松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2期344-346,376,共4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ranslo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imidacloprid in tobacco with spray and root irrigation application methods. [Methods] Pot experiment in the greenhouse was carried out, and LC-MSMS was used...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ranslo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imidacloprid in tobacco with spray and root irrigation application methods. [Methods] Pot experiment in the greenhouse was carried out, and LC-MSM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 tent of imidacloprid in different parts of tobacco plants (roots, stems,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leaves) at different time. [Results] The imidacloprid could be absorbed by root and could be transported to all parts of the tobacco plant after irrigating root, but the original deposition amount was larger and the transport efficiency was lower after spraying. [Conclusion] The translo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imidacloprid by spraying was more uniform and the holding efficiency was better, but imidacloprid with root irrigation could act on leaf directly, and had better readily avail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BACCO IMIDACLOPRID SPRAYING Root irrigation translocation and distribu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