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籍英译:文化翻译观下的异化策略与中国英语 被引量:87
1
作者 徐珺 霍跃红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5-48,共4页
本文旨在探讨典籍英译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适用的策略和方法,提出在把中国文化典籍翻译成英语时,应该以文化翻译观为指导,采用异化的策略,适度运用中国英语,从而使中国文化尽快走向世界,真正成为世界多元文化系统中的一员。
关键词 典籍英译 文化翻译观 异化 中国英语 中国式英语
下载PDF
近十年国际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研究的CiteSpace分析 被引量:51
2
作者 冯佳 王克非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7,84,F0003,共11页
本文借助CiteSpace这一科学计量学方法,对近10年(2001至2010)国际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研究的536篇Web of Science论文的共被引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考察其学科分布、期刊分布、时间分布、国家/地区分布和科研机构分布,作者尝试分析... 本文借助CiteSpace这一科学计量学方法,对近10年(2001至2010)国际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研究的536篇Web of Science论文的共被引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考察其学科分布、期刊分布、时间分布、国家/地区分布和科研机构分布,作者尝试分析该领域的国际研究现状,并探测该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和高影响力文献,进一步廓清该领域的知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语言规划 语言政策 研究现状 知识结构
原文传递
典籍复译的危机——《论语》英译二百年(1809~2009)之启示 被引量:31
3
作者 刘雪芹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3-170,共8页
以《论语》英译为中心,回顾了《论语》英译从1809年至2009年两百年间译本出版的情况,并参照国外译本的特点,分析了近年国内《论语》复译存在的主要危机和问题,希望由此得出对典籍复译的启示。
关键词 复译 危机 论语 典籍翻译
原文传递
文化语境与中国典籍翻译——关于一个研究课题的思考 被引量:20
4
作者 蒋坚松 彭利元 《中国外语》 2006年第2期72-75,共4页
本文旨在讨论从文化语境的角度研究中国典籍翻译的必要性、可行性、内容和意义。由于语境理论对言语交际行为的巨大阐释力,语境已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热点,而其中文化语境的研究更是把翻译语境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理论层次。从文化语境切... 本文旨在讨论从文化语境的角度研究中国典籍翻译的必要性、可行性、内容和意义。由于语境理论对言语交际行为的巨大阐释力,语境已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热点,而其中文化语境的研究更是把翻译语境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理论层次。从文化语境切入,对中国典籍翻译进行宏观和微观、历时和共时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探讨中国典籍翻译的深层文化动因,考察两种文化的交汇和互动;另一方面可以识别和界定文本翻译中的文化语境因素,评价相关的翻译思想、取向、策略和方法。这一研究是翻译文化学、翻译语境研究和中国典籍翻译研究的交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 翻译 中国典籍
原文传递
《道德经》英译本的海外读者接受研究--基于Python数据分析技术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书影 王宏俐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41,6,共8页
基于Python数据处理技术,本文采集西方主流图书社交平台关于《道德经》英译本的读者评论构建文本数据库,清洗与降噪后量化数据呈现读者星级评价、情感态度、发帖趋势、主题词云图、语义网络图、热度引文指数和主题认知;同时选取高影响... 基于Python数据处理技术,本文采集西方主流图书社交平台关于《道德经》英译本的读者评论构建文本数据库,清洗与降噪后量化数据呈现读者星级评价、情感态度、发帖趋势、主题词云图、语义网络图、热度引文指数和主题认知;同时选取高影响力读者评论文本进行质性研究,探究其阅读体验中具体的情感态度、作品思想价值的认同、译本质量的关注维度、词语审美的翻译得失,以期为中国典籍外译作品的翻译审美和语境定位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老子 PYTHON 英美读者评论 中国典籍外译
原文传递
大数据时代的“大翻译”——中国文化经典译介与传播的若干问题思考 被引量:19
6
作者 龙晓翔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7-92,99,共7页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实施过程中,中华文化经典的对外译介与传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文化经典的译介与传播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本文认为,可以大数据技术为导向,建立目标读者的需求分析机制及评价...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实施过程中,中华文化经典的对外译介与传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文化经典的译介与传播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本文认为,可以大数据技术为导向,建立目标读者的需求分析机制及评价机制。而如谷歌翻译这样的大数据平台,也能为整合翻译资源、节省翻译成本创造条件。最后,从单纯的"语际翻译"转向多模态的"符际翻译",并建构多元化的传播模式,也有利于国外受众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和爱上中国文化,从而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大翻译 文化经典译介 文化传播
原文传递
语际翻译与文化翻译——兼论中国传统典籍翻译策略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东波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8-121,共4页
语际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只有深谙的语和原语两种文化的译者,才能在译文中准确地表达出原语的文化意蕴。就中国传统典籍的对外翻译而言,只有交互使用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方法,更多地保留中国文化的色... 语际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只有深谙的语和原语两种文化的译者,才能在译文中准确地表达出原语的文化意蕴。就中国传统典籍的对外翻译而言,只有交互使用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方法,更多地保留中国文化的色彩,才能使世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准确而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际翻译 文化翻译 典籍翻译 异化 归化
下载PDF
中国典籍英译的偏向与本质的回归 被引量:18
8
作者 赵彦春 吕丽荣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5-100,共6页
21世纪迎来了中华典籍英译的高潮,相关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深入与拓宽,但在典籍英译的理论与实践方面,仍有核心空间鲜有触及。现有译论大多从文化角度或宏观语境的角度切入,虽厥功甚伟,但几乎没有涉及翻译的本质与机制,有的研究也有偏离&qu... 21世纪迎来了中华典籍英译的高潮,相关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深入与拓宽,但在典籍英译的理论与实践方面,仍有核心空间鲜有触及。现有译论大多从文化角度或宏观语境的角度切入,虽厥功甚伟,但几乎没有涉及翻译的本质与机制,有的研究也有偏离"翻译"本质的倾向。本文总结近年典籍英译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典籍英译的本质与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希望有助于今后的典籍英译研究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英译 研究回顾 本质 机制
下载PDF
典籍翻译的道与器——潘文国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宇弘 潘文国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3-101,共9页
本访谈于第十届全国典籍翻译学术研讨会期间进行,就典籍翻译领域的重要问题对潘文国教授进行了专访,主要内容包括:典籍翻译的特殊性;典籍翻译的四个核心问题(译什么,给谁看,谁来译,怎么译);典籍翻译的"道"(指导原则);典籍翻译... 本访谈于第十届全国典籍翻译学术研讨会期间进行,就典籍翻译领域的重要问题对潘文国教授进行了专访,主要内容包括:典籍翻译的特殊性;典籍翻译的四个核心问题(译什么,给谁看,谁来译,怎么译);典籍翻译的"道"(指导原则);典籍翻译的"器"(操作标准);典籍翻译的主要矛盾及解决办法;学术型翻译与普及型翻译。访谈从"道"与"器"的视角涵盖了典籍翻译领域的诸多热点问题,汇聚了潘文国教授在这一领域的精彩观点,对典籍翻译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翻译 潘文国 访谈
原文传递
《三国演义》的英译比较与典籍外译的策略探索 被引量:14
10
作者 朱振武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92,共8页
对《三国演义》两个英语全译本的译介策略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对典籍外译和中国文化走出去问题进行学理探讨。通过具体译例的对比分析,发现在翻译《三国演义》原作中的特质文化词、宏大故事结构和典故文化时,面对不同时代的社会语境和目... 对《三国演义》两个英语全译本的译介策略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对典籍外译和中国文化走出去问题进行学理探讨。通过具体译例的对比分析,发现在翻译《三国演义》原作中的特质文化词、宏大故事结构和典故文化时,面对不同时代的社会语境和目标读者不同的阅读期待,第一个全译者邓罗采取音译、改写和意译为主的翻译策略,而半个多世纪后的第二个全译者罗慕士则采用转译、直译和译释结合的翻译策略。这是两位翻译家从各自时代的目标读者出发,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为保证译文可读性与可接受性所做的有益尝试,也是他们的译本被各自的目标读者接受的重要原因。处在不同时代的邓罗和罗慕士对《三国演义》的成功译介给人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文化经典的外译既要考虑忠实性和准确性,也要兼顾差异性和目的性,同时还要兼顾市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典籍外译 翻译策略
下载PDF
论典籍翻译中的过度诠释——以宇文所安所译《文心雕龙》的3个核心术语为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伍凌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9-153,共5页
中国典籍外译的工作向来多由外国译者承担,而外国译者翻译中国典籍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诠释。本文以艾柯的过度诠释理论为视角,以宇文所安所译《文心雕龙》的"文"、"神思"、"风骨"为研究对象,通过译文... 中国典籍外译的工作向来多由外国译者承担,而外国译者翻译中国典籍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诠释。本文以艾柯的过度诠释理论为视角,以宇文所安所译《文心雕龙》的"文"、"神思"、"风骨"为研究对象,通过译文分析揭示过度诠释的两大表现形式,即过度引申和牵强附会,并进一步指出外国译者所肩负的"创新"职责是导致过度诠释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翻译 宇文所安 过度诠释
原文传递
派屈克·韩南的翻译价值思维管窥--以晚清小说《风月梦》的英译为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晓晖 朱源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95,共13页
派屈克·韩南以汉学家的敏锐思维和翻译家的独到慧眼重估了明清言情小说的价值,从而引发了对中国通俗小说价值的重新界定和译本价值建构的重新思考。韩南的翻译在原本选择、价值评价、意义阐释、文化转换和文本创生等方面呈现出不... 派屈克·韩南以汉学家的敏锐思维和翻译家的独到慧眼重估了明清言情小说的价值,从而引发了对中国通俗小说价值的重新界定和译本价值建构的重新思考。韩南的翻译在原本选择、价值评价、意义阐释、文化转换和文本创生等方面呈现出不拘一格的价值思维,体现出译者价值思维与译本价值构建之间的密切关联性。本文以《风月梦》的英译本为例,管窥韩南翻译中体现的三大价值思维——学术偏爱、文化保留和客体主体化,旨在揭示价值思维对原本客体的价值重估与构建的直接影响,同时证明译者的价值思维能为译本的流传提供价值导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屈克·韩南 古典言情小说 典籍英译 价值思维 价值重估 价值构建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典籍外译研究的跨文化视角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西平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5-110,2,共6页
中国典籍的西译绝不仅仅是知识论的问题,它涉及到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对翻译的重新理解以及对西方汉学如何认识。文本从中国文化在全球传播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外译历史和实践做出宏观的研究和展望;梳理了中国文化典籍走向西方... 中国典籍的西译绝不仅仅是知识论的问题,它涉及到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对翻译的重新理解以及对西方汉学如何认识。文本从中国文化在全球传播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外译历史和实践做出宏观的研究和展望;梳理了中国文化典籍走向西方世界的400年历史的基本脉络,总结其规律和方法,以求获得历史的智慧,为中国文化经典的对外传播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跨文化 典籍外译 中西文化关系 传播主体
下载PDF
苏轼诗词在西方的英译与出版 被引量:9
14
作者 戴玉霞 成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3-107,共5页
苏轼诗词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但是英语世界对苏轼诗词的英译与出版现状呈现出四个特点,起步晚,诗篇零散,数量少,成功者鲜见。国外苏轼诗词英译与出版较少的原因包括:国外译者获得苏轼诗词资料的渠道有限,译者抱有文化思维定... 苏轼诗词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但是英语世界对苏轼诗词的英译与出版现状呈现出四个特点,起步晚,诗篇零散,数量少,成功者鲜见。国外苏轼诗词英译与出版较少的原因包括:国外译者获得苏轼诗词资料的渠道有限,译者抱有文化思维定势,从事专门翻译的译者较少,舆论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边缘化,读者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冷落。国内翻译界与出版界应分析成功个案,借鉴他山之石,加快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与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诗词 典籍外译 国外苏轼诗词英译
原文传递
多声部赋格经注策略及其对中国经典“走出去”的启示——以理雅各《诗经·关雎》注释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胡美馨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3-91,共9页
对理雅各《关雎》注释与中国历代注疏的比较分析表明:"多声部赋格"是理雅各《诗经》跨文化诠释的一个突出策略,该策略在内容上着意呈现中国经史文献就同一文本的不同诠释观点,在文本编织上与中国历代注疏文献密切互文,同时技... 对理雅各《关雎》注释与中国历代注疏的比较分析表明:"多声部赋格"是理雅各《诗经》跨文化诠释的一个突出策略,该策略在内容上着意呈现中国经史文献就同一文本的不同诠释观点,在文本编织上与中国历代注疏文献密切互文,同时技巧性地植入理氏对不同注疏观点的比较评论。这一策略帮助理雅各成功地将中国经义进行跨文化重构,并传递了中国经学话语范式特征,体现出理氏《诗经》跨文化诠释的"经注"定位。理氏这一经验提示我们中国经典跨文化传播宜立足传统经学成果、重视"文本辩读"学术释译、开展跨学科协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雅各 《诗经》 多声部赋格 中国典籍翻译 经典诠释
原文传递
国内《庄子》英译研究: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9
16
作者 文军 甘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33-38,共6页
本文收集整理了国内对中国典籍《庄子》英文翻译的研究论文(包括专著),发现对《庄子》英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七个方面:总括性研究、翻译策略、历史研究、译文比较、文化视角、语言学视角及哲学视角等。在对重点论文进行述评后,本文... 本文收集整理了国内对中国典籍《庄子》英文翻译的研究论文(包括专著),发现对《庄子》英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七个方面:总括性研究、翻译策略、历史研究、译文比较、文化视角、语言学视角及哲学视角等。在对重点论文进行述评后,本文认为《庄子》英译的研究仍有很多地方有待提高,并对今后的《庄子》英译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便更好地向世界推广《庄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英译 中国典籍
下载PDF
从“关雎”的多元英译看中国典籍外译现状与问题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林波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95,共6页
自古以来对"关雎"的阐释多有分歧,其英译文则体现出更为显著的多元性。本文选取"关雎"的22种英译文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结构、主题、叙述视角、词义等多方面的分歧与差异。这22种英译文按照其在译者身份、翻译目... 自古以来对"关雎"的阐释多有分歧,其英译文则体现出更为显著的多元性。本文选取"关雎"的22种英译文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结构、主题、叙述视角、词义等多方面的分歧与差异。这22种英译文按照其在译者身份、翻译目的、译文形态上体现出的不同特征,可划分为"传统型翻译"、"现代型翻译"、"诗性创译"三类。本文最后指出,现代意义上的典籍事实上是原本、注解本、今译本与外译本等的共同组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雎” 翻译 中国典籍
原文传递
语境·文本·文化·文体——语境与典籍翻译的三重关注 被引量:8
18
作者 蒋坚松 陈惠 《大连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134-137,共4页
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典籍翻译关涉依照优先次序传递源文本的字面意义、文化内涵和文体特征,而语境在典籍翻译的这种三重关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坛经》的英译中,探讨理解和传达过程中的语境问题,着重传达语境信息的若干原... 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典籍翻译关涉依照优先次序传递源文本的字面意义、文化内涵和文体特征,而语境在典籍翻译的这种三重关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坛经》的英译中,探讨理解和传达过程中的语境问题,着重传达语境信息的若干原则和方法,包括把语境信息直接融入译文,通过增译、插入、注释提供必要的文化背景,揉合异化的内容和倾向归化的语言和形式,利用译语的文学资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翻译 语境 《坛经》
下载PDF
从《三国演义》的两个英译本看典籍外译的理想译者模式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焰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65-71,78,共8页
通过分析《三国演义》两个译本语内翻译的问题:古汉语词句和修辞格、古代宗教哲学和古代文史百科知识,指出典籍外译单兵作战模式的不足,提出典籍翻译以汉学家为主体、中国译者校对的原则,以期对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有所裨益。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语内翻译 典籍翻译 典籍译者模式
下载PDF
《盘龙》外译走红海外及对中国传统经典文学外译的启示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才英 侯国金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41-46,共6页
文章分析了中国第一部外译网络小说《盘龙》走红的现状和因由,进而得出它对中国传统经典文学外译的启示。文学外译不仅应传递高层次即心智、文化或精神层面的思想,还应传递元素化和生活化的内容,要求所译之原作具有普适性的正能量内容... 文章分析了中国第一部外译网络小说《盘龙》走红的现状和因由,进而得出它对中国传统经典文学外译的启示。文学外译不仅应传递高层次即心智、文化或精神层面的思想,还应传递元素化和生活化的内容,要求所译之原作具有普适性的正能量内容。建议和鼓励发动世界民间译者广泛竞标参与甄选"网络小说"和"经典文学"的翻译,以意译为主,采用电子版和纸质版双管齐下的方式出版发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小说 电子文学 《盘龙》 文学外译 典籍翻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