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钾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高分飞 石刚刚 +3 位作者 郑锦鸿 黄展勤 周燕琼 刘幸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91-895,共5页
目的研究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F2)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瞬时外向钾通道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急性消化法分离得到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F2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结果F2可剂量依赖地抑制I... 目的研究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F2)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瞬时外向钾通道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急性消化法分离得到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F2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结果F2可剂量依赖地抑制Ito,IC50为0.28mmol·L-1。F2可使Ito的稳态失活曲线左移,半量膜电位Vmid变负,斜率因子S变大;但对激活曲线几乎无影响;对Ito灭活后再复活时程无影响。结论F2对心室肌膜Ito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外向钾电流 全细胞膜片钳 心室肌细胞
下载PDF
瞬时外向钾电流与心脏疾病 被引量:3
2
作者 蔡本志 潘振伟 杨宝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B04期50-52,共3页
瞬时外向钾电流是存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一种钾离子电流,在去极化过程中迅速激活和失活,主要参与了动作电位的Ⅰ期复极,从而影响动作电位形态。瞬时外向钾电流在不同种属、同一种属动物不同部位中的分布存在着差异,因而产生了瞬时外向钾... 瞬时外向钾电流是存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一种钾离子电流,在去极化过程中迅速激活和失活,主要参与了动作电位的Ⅰ期复极,从而影响动作电位形态。瞬时外向钾电流在不同种属、同一种属动物不同部位中的分布存在着差异,因而产生了瞬时外向钾电流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与维持心脏正常电信号传导及心脏疾病的发生都有很大关系。在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及心力衰竭等疾病都存在着动作电位时程的延长,这部分是由瞬时外向钾电流下调引起的,因此充分理解瞬时外向钾电流在疾病中的变化,对于治疗心脏疾病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外向钾电流 微环境 心脏疾病
下载PDF
左心室肥厚跨室壁电不均一性及缬沙坦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肖建民 马业新 +5 位作者 李泱 杨天娇 马洁 徐大文 张存泰 陆再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8-471,共4页
目的 :探讨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及缬沙坦预防性给药的影响。方法 :家兔 30只 ,随机分为 3组 ,腹主动脉缩窄组 (缩窄组 )、假手术组、用药组。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家兔高血压心肌肥厚模型 ,胶原两步消化法分离获取左心室内膜、中层... 目的 :探讨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及缬沙坦预防性给药的影响。方法 :家兔 30只 ,随机分为 3组 ,腹主动脉缩窄组 (缩窄组 )、假手术组、用药组。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家兔高血压心肌肥厚模型 ,胶原两步消化法分离获取左心室内膜、中层及外膜单个心肌细胞 ,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单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和离子流。结果 :腹主动脉缩窄组外膜、中层、内膜 3层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复极达 90 %时程 (APD90 )均较假手术组及用药组延长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以中层心肌细胞延长最为明显 (延长比例 :中层 2 3% ,外膜 10 % ,内膜 8% ) ,使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明显增大。用药组与假手术组间各层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复极达 90 %时程均无明显差异。缩窄组各层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 (Ito)和延迟整流钾电流 (Iks)密度均较用药组及假手术组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以中层细胞下降的幅度最大 ,而用药组及假手术组间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延迟整流钾电流密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家兔心肌肥厚时中层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复极达 90 %时程延长及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延迟整流钾电流下降较外膜和内膜细胞更为明显 ,使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增大。缬沙坦预防性给药可抑制这一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肥厚 动作电位 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 心肌细胞 瞬时外向钾电流 延迟整流钾电流 缬沙坦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二氧化硫衍生物对大鼠背根神经元瞬间外向钾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影响
4
作者 杜正清 孟紫强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6,共8页
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二氧化硫衍生物对大鼠背根神经元瞬间外向钾电流(IA和ID)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影响。结果发现二氧化硫衍生物剂量依赖性地增大钾通道的电导,电压依赖性地增大钾电流的幅度,且这种增大作用部分可逆。二氧化硫... 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二氧化硫衍生物对大鼠背根神经元瞬间外向钾电流(IA和ID)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影响。结果发现二氧化硫衍生物剂量依赖性地增大钾通道的电导,电压依赖性地增大钾电流的幅度,且这种增大作用部分可逆。二氧化硫非常显著地使延迟整流钾电流的激活过程向超极化方向移动,使瞬间外向钾电流的失活过程向去极化方向移动。10μmol/L二氧化硫衍生物作用前后,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半数激活电压分别是(20.3±2.1)mV和(15.0±1.5)mV;IA和ID的半数失活电压分别朝去极化方向移动了6mV和7.4mV。这些结果表明二氧化硫改变了钾通道的特性,改变了神经元的兴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衍生物 瞬间外向钾电流 延迟整流钾电流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大鼠背根神经元
下载PDF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对结肠平滑肌钾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文娟 罗和生 +2 位作者 梁成柏 刘颖 夏虹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对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膜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影响。方法酶解法急性分离单个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运用膜片钳方法检测10、20、50、100μmol/L的TRH对结肠平滑肌细胞膜Ito和Ik的...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对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膜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影响。方法酶解法急性分离单个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运用膜片钳方法检测10、20、50、100μmol/L的TRH对结肠平滑肌细胞膜Ito和Ik的影响。结果 TRH浓度依赖性减少Ito(P<0.05),10、20、50、100μmol/L的TRH可使峰值Ito降低13.4%、28.0%、39.5%、53.4%,但Ik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 TRH阻滞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的瞬时外向钾电流,但不能降低延迟整流钾电流,TRH可能通过调节细胞的兴奋性对肠道动力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结肠平滑肌 瞬时外向钾电流 延迟整流钾电流 膜片钳
下载PDF
氯胺酮对离体大鼠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爱杰 李立环 +1 位作者 陈雷 吴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28-530,共3页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方法酶解法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to,观察50μmol/L氯胺酮对Ito电流-电压曲线以及不同浓度氯胺酮对Ito的影响,并研究氯胺酮对Ito通道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方法酶解法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to,观察50μmol/L氯胺酮对Ito电流-电压曲线以及不同浓度氯胺酮对Ito的影响,并研究氯胺酮对Ito通道动力学的影响。结果钳制电压-40mV,刺激电压+70mV条件下,临床相关浓度的氯胺酮50μmol/L使Ito的电流峰值降低23·4%(P<0·01),冲洗后,Ito能够完全恢复。5、10、50、100、500、1000、5000μmol/L的氯胺酮抑制Ito呈浓度依赖性,电流抑制率分别为(13·8±9·7)%、(17·5±6·7)%、(23·4±8·8)%、(31·5±6·7)%、(63·3±5·5)%、(79·7±2·7)%、(88·9±4·4)%,其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299μmol/L。100μmol/L的氯胺酮对激活曲线没有影响;使Ito的失活曲线明显右移,半数失活电压(V1/2)在给药前后数值分别为(-28·27±0·20)mV和(-25·34±0·27)mV(P<0·01),斜率因子(k)值分别为(3·23±0·46)mV和(3·40±0·55)mV(P>0·05)。结论氯胺酮可明显阻滞大鼠心室肌的Ito,这是氯胺酮延长大鼠心室肌动作电位的机理之一,同时氯胺酮使Ito的失活曲线右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全细胞膜片钳 大鼠 心室肌 瞬时外向钾电流
下载PDF
槲皮素对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海马CA1锥体神经元钾通道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景霞 姚扬 +1 位作者 张涛 杨卓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99-804,共6页
槲皮素广泛存在于许多药用植物中,属黄酮类化合物,在临床上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及DAPI染色,研究槲皮素(0.5、1、5、10μmol/L)对谷氨酸(10mmol/L)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作用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槲皮素... 槲皮素广泛存在于许多药用植物中,属黄酮类化合物,在临床上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及DAPI染色,研究槲皮素(0.5、1、5、10μmol/L)对谷氨酸(10mmol/L)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作用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槲皮素(0.3、3、30μmol/L)对急性分离的海马CA1锥体神经元离子通道的作用。MTT实验结果显示,槲皮素可提高谷氨酸处理组PC12细胞的存活率,并呈现为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而槲皮素(5μmol/L)与谷氨酸(10mmol/L)共孵育PC12细胞后,DAPI染色结果表明槲皮素可减弱谷氨酸对PC12细胞的损伤。对电生理结果显示,槲皮素对瞬时外向钾电流(IA)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表现为浓度依赖性。以上结果提示,槲皮素可能通过抑制海马锥体神经元的外向钾电流进而对谷氨酸诱导的神经损伤起保护作用,这也说明了槲皮素对缺血样损伤的神经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缺血 瞬时外向钾电流(IA) 延迟整流钾电流(IK)
原文传递
稳心颗粒甘松提取物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和瞬时外向钾电流激活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0
8
作者 刘元伟 郭继鸿 +2 位作者 张萍 李继文 李春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3-535,共3页
目的研究步长稳心颗粒中甘松提取物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INa)、瞬时外向钾电流(Ito)激活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10 g/L甘松提取物对急性分离的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INa、Ito激活动力学的影响。结果①10 g/L甘松... 目的研究步长稳心颗粒中甘松提取物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INa)、瞬时外向钾电流(Ito)激活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10 g/L甘松提取物对急性分离的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INa、Ito激活动力学的影响。结果①10 g/L甘松提取物使大鼠心室肌细胞INa峰值(INa,max)从-58.96±2.71 pA/pF降至-31.66±1.29 pA/pF(n=5,P<0.01);②10 g/L甘松提取物使Ito峰值(Ito,max)由3.40±1.52 pA/pF降到1.43±0.64 pA/pF(n=7,P<0.05)。10 g/L甘松提取物对INa和Ito的抑制率分别达38.2%和57.9%。结论10 g/L甘松提取物对大鼠心室肌细胞INa、Ito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甘松 全细胞膜片钳 钠电流 瞬时外向钾电流
下载PDF
炙甘草汤含药血清对兔心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周承志 张道亮 +2 位作者 王腾 唐其柱 邱明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32-835,共4页
目的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研究炙甘草汤含药血清对兔心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方法进行单个心室肌细胞的分离和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将心室肌细胞分为对照组、空白血清组及5%、10%、20%、40%含药血清组,分别以普通细胞外液及加入... 目的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研究炙甘草汤含药血清对兔心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方法进行单个心室肌细胞的分离和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将心室肌细胞分为对照组、空白血清组及5%、10%、20%、40%含药血清组,分别以普通细胞外液及加入上述不同浓度血清的细胞外液进行灌流,检测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对Ito的影响。结果含药血清可抑制Ito,5%、10%、20%、40%含药血清分别将Ito峰值(PA/PF)从(16·1±1·4)降至(13·9±1·5)、(11·8±1·9)、(8·3±1·5)、(8·2±1·2),洗脱后其作用可消除。结论炙甘草汤含药血清可抑制Ito,且呈浓度依赖性作用增强,可能是炙甘草汤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炙甘草汤 血清药理学 膜片钳 瞬间外向钾电流
下载PDF
炙甘草汤含药血清对家兔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清秀 杨淑红 +3 位作者 王腾 周承志 张道亮 唐其柱 《微循环学杂志》 2006年第4期19-23,共5页
目前的心肌细胞电生理实验已证实,在影响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长短以及动作电位形态改变的电流中,瞬时外向性钾电流(Transient Outward Potassium Current,I10)是在其变化中担任重要角色的钾电流之一。... 目前的心肌细胞电生理实验已证实,在影响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长短以及动作电位形态改变的电流中,瞬时外向性钾电流(Transient Outward Potassium Current,I10)是在其变化中担任重要角色的钾电流之一。炙甘草汤是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脉结代古方,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基础实验研究发现炙甘草汤具有抑制由药物诱发的心肌细胞异常自律性和兴奋性以及各种触发性心律失常,延长由药物引起心肌细胞APD的缩短而引起的各种心律失常。以往研究炙甘草汤药理机制都是通过体外直接加复方制剂的方法。目前多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本文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炙甘草汤含药血清对家兔心室肌细胞的影响,从离子通道水平探讨炙甘草汤发挥抗心律失常的药理效应,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于心肌相应钾通道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外向钾电流 炙甘草汤 心室肌细胞 含药血清 抑制作用 家兔 触发性心律失常 potassium
下载PDF
甘松挥发油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胡朗吉 葛郁芝 +3 位作者 罗骏 杨涛 张淑华 吴志婷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43-1845,共3页
目的研究甘松挥发油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瞬时外向钾电流(Transient outward potassium current,Ito)的影响,探讨甘松挥发油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离子机制。方法用急性酶解分离法获得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采用标准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 目的研究甘松挥发油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瞬时外向钾电流(Transient outward potassium current,Ito)的影响,探讨甘松挥发油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离子机制。方法用急性酶解分离法获得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采用标准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心室肌细胞膜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结果甘松挥发油可呈浓度依赖性和电压依赖性抑制Ito。在+70mV时,3μg/g,6μg/g,10μg/g和20μg/g甘松挥发油分别抑制Ito峰值电流的抑制率为(27.01±6.93)%(n=5),(51.13±9.82)%(n=5),(80.86±4.63)%(n=5)和(94.81±4.30)%(n=5)。甘松挥发油对Ito的电流密度-电压关系曲线(current density-voltage curve,I-V曲线)的影响:在+70 mV时,6μg/g甘松挥发油使Ito峰电流从(23.081±0.74)pA/pF减少到(11.232±1.47)pA/pF(n=5,P<0.05),给药后电流密度减少约50%,给药前后电流密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甘松挥发油对Ito激活和失活曲线的影响:在甘松挥发油6μg/g灌流法给药后,激活曲线显示给药前后半数激活电压(V1/2)为:(36.063±1.792)mV vs(34.788±3.029)mV(P>0.05,n=5);斜率因子(S)为:(22.972±1.491)mV vs(30.791±2.899)mV(P<0.05,n=5)。给药前后半数激活电压变化无显著差异。失活曲线显示甘松挥发油使失活曲线明显左移,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给药前后半数失活电压(V1/2)为(-33.738±0.476)mV vs(-40.536±0.696)mV(n=5,P<0.01);斜率因子(S)为:(5.001±0.396)mV vs(8.420±0.620)mV(n=5,P<0.01)。结论甘松挥发油可呈浓度和电压依赖性抑制大鼠心室肌细胞Ito,使I-V曲线下移,但对激活曲线无明显影响,同时,使失活曲线明显左移,使心室肌细胞复极化减慢,这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松挥发油 膜片钳技术 瞬时外向钾电流 心室肌细胞
下载PDF
稳心颗粒对家兔3层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孙小霞 周筠 +4 位作者 兰燕平 杨海涛 冯新正 王东琦 崔长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1-564,共4页
目的研究步长稳心颗粒对家兔左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探讨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稳心颗粒组和对照组家兔内层(Endo)、中层(M)和外层(Epi)心室肌细胞的Ito,观察稳心颗粒对家... 目的研究步长稳心颗粒对家兔左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探讨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稳心颗粒组和对照组家兔内层(Endo)、中层(M)和外层(Epi)心室肌细胞的Ito,观察稳心颗粒对家兔心室肌细胞Ito的影响。结果在测试电压+50 mV时,对照组Epi、M和Endo细胞的Ito分别为(4 235.7±953.2)pA(n=11)、(4 115.8±743.1)pA(n=11)和(2 730.2±524.6)pA(n=11),Endo细胞的Ito电流强度明显小于Epi和M细胞(P<0.01);稳心颗粒灌胃给药后家兔左心室肌Epi、M和Endo细胞的Ito电流强度分别为(4 806.4±1 381.8)pA(n=11)、(4 661.3±902.6)pA(n=11)和(4 072.9±1 234.9)pA(n=11),与对照组相比稳心颗粒可明显增加Endo细胞Ito的电流强度(P<0.01)。结论稳心颗粒增加Endo心室肌细胞Ito的电流强度,使心室的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减小,这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心室肌细胞 瞬时外向钾电流 跨壁复极离散度 抗心律失常 家兔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对心律失常大鼠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0
13
作者 连亚军 王治平 +1 位作者 胡耀东 曹文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89-1291,共3页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及机制。方法氯化钙致大鼠心律失常和缺血再灌注致大鼠心律失常,采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参松养心胶囊对心律失常大鼠L-型钙电流(ICa-L)和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抑制作用。结果 1参松养心胶囊...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及机制。方法氯化钙致大鼠心律失常和缺血再灌注致大鼠心律失常,采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参松养心胶囊对心律失常大鼠L-型钙电流(ICa-L)和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抑制作用。结果 1参松养心胶囊可显著推迟氯化钙致大鼠室性心动过速出现的时间(P<0.01),显著缩短室性心电图的恢复时间(P<0.01),并且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2参松养心胶囊中剂量和高剂量可显著降低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及心室颤动的发生率(P<0.05或P<0.01);3参松养心胶囊可降低ICa-L电流,使ICa-L电流峰值降低约20%,使ICa-L I-V曲线上移;4参松养心胶囊可降低Ito电流,使Ito峰值降低约30%,使Ito I-V曲线下移。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具有抗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并且对心室肌细胞的ICa-L和Ito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室性心律失常 L-型钙电流 瞬时外向钾电流
下载PDF
兔心肌梗死1周及2月后心室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的变化 被引量:13
14
作者 丁超 何振山 +5 位作者 崔俊玉 杨丽 石巧 胡丽叶 齐书英 刘晓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472-1475,共4页
目的 :研究心肌梗死后心室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 (Ito)的变化。方法 :采用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复制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酶解法分离单个心室肌细胞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 ,观察心肌梗死后 1周及 2月心外膜梗死区及非梗死区... 目的 :研究心肌梗死后心室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 (Ito)的变化。方法 :采用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复制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酶解法分离单个心室肌细胞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 ,观察心肌梗死后 1周及 2月心外膜梗死区及非梗死区心室肌细胞Ito的变化。结果 :①非梗死区 2月组心肌细胞膜电容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5。②梗死区Ito电流密度 (+6 0mV时 )的对比显示 :对照组为 (17 4± 5 2 )pA/pF(n =16 ) ,梗死区 1周组为 (7 5± 2 4 )pA/pF(n =12 )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梗死区 2月组为 (10 6± 4 1)pA/pF(n =18)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但高于梗死区 1周组 (P <0 0 5 )。③非梗死区 2月组Ito电流密度为 (13 2± 4 1)pA/pF(n =2 3)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高于梗死区 2月组 (P <0 0 5 )。结论 :心肌梗死可引起心室肌细胞Ito电流密度下降 ,而且不同区域之间 (梗死区及远离梗死区 )也存在电生理的异质性 ,可能是导致心肌梗死后出现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心肌梗死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瞬间外向钾电流 心肌 膜片钳术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和瞬时外向钾电流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高慧燕 李学文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4年第23期2128-2130,共3页
目的:研究参松养心胶囊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和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抑制作用。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与参松养心胶囊(0.5 g/kg)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2周。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心室... 目的:研究参松养心胶囊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和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抑制作用。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与参松养心胶囊(0.5 g/kg)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2周。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心室肌细胞的ICa-L与Ito。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参松养心胶囊组大鼠ICa-L电流密度降低,峰值降低,ICa-L电流-电压(I-V)曲线上移,Ito电流密度降低,峰值降低,ItoI-V曲线下移。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可抑制大鼠心室肌ICa-L与Ito,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抗心律失常 L-型钙电流 瞬时外向钾电流
原文传递
异丙酚抑制大鼠心室肌细胞短暂外向钾电流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军 田鸣 周兆年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9-101,共3页
利用全细胞膜片箝技术研究了异丙酚25,50μmol/L对离体大鼠心室肌细胞短暂外向钾通道电流(Ito)的影响。观察到用药后Ito的幅度明显减小,而用不含药物的灌流液冲洗细胞,可使受抑电流部分恢复。当膜电位大于0mV时,异丙酚对Ito的抑... 利用全细胞膜片箝技术研究了异丙酚25,50μmol/L对离体大鼠心室肌细胞短暂外向钾通道电流(Ito)的影响。观察到用药后Ito的幅度明显减小,而用不含药物的灌流液冲洗细胞,可使受抑电流部分恢复。当膜电位大于0mV时,异丙酚对Ito的抑制达显著水平,但不改变其电压依赖性和I-V关系中的外向整流特性。上述结果表明,药物对钾电流的作用至少可部分介导其对心脏的保护及抑制某些心律失常的发生,预示其在心脏手术的病人麻醉中可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钾电流 麻醉药 心室 心肌细胞
下载PDF
华蟾素对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瞬时外向钾通道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朱时钰 刘丹 +1 位作者 胡卫 杨红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78-1082,共5页
目的观察华蟾素对骨癌痛(CIBP)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A)的影响,探讨华蟾素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急性分离SD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华蟾素对骨癌痛大鼠DRG细胞IA的影响。结果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 目的观察华蟾素对骨癌痛(CIBP)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A)的影响,探讨华蟾素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急性分离SD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华蟾素对骨癌痛大鼠DRG细胞IA的影响。结果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IA电流密度减小,激活曲线向右移动,失活曲线向左移动;华蟾素能调节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IA电流密度,并且逆转骨癌痛IA电流激活和失活曲线的改变。结论在大鼠胫骨内注入肿瘤细胞后,DRG神经元IA电流减小;华蟾素可能通过调节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IA电流激活和失活特性,该作用可能与它的镇痛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华蟾素 瞬时外向钾电流 背根神经节细胞 镇痛机制
下载PDF
急性心肌缺血时瞬时外向钾电流和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变化及其计算机仿真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东琦 舒娟 +6 位作者 金印彬 苏显明 马奕 于忠祥 杨琳 严干新 崔长琮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时犬左室心肌楔形组织块瞬时外向钾电流(Ito)、跨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变化及其计算机仿真研究。方法建立冠状小动脉灌注犬左室心肌楔形组织块模型,应用浮置玻璃微电极和心电图同步记录技术,观察急性无灌流心肌缺血...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时犬左室心肌楔形组织块瞬时外向钾电流(Ito)、跨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变化及其计算机仿真研究。方法建立冠状小动脉灌注犬左室心肌楔形组织块模型,应用浮置玻璃微电极和心电图同步记录技术,观察急性无灌流心肌缺血对内中外三层心肌细胞Ito、动作电位时程(APD)、TDR和心律失常的影响,并结合急性心肌缺血Ito离子流和TDR的变化,应用修正Luo-Rody参数进行计算机仿真。结果急性心肌缺血早期犬左室内中外三层心肌细胞的Ito离子流增大,APD缩短,均以心外膜层细胞最明显,TDR增加,诱发R-on-T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并经计算机仿真可以证实与临床一致的心电图特点。结论急性心肌缺血时Ito离子流增大,TDR增加,产生2位相折返,是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的重要机制,计算机仿真可以显示这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心肌缺血 瞬时外向钾电流 跨壁复极离散度 心律失常 计算机仿真
下载PDF
异牡荆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任静娜 饶本龙 +3 位作者 马宏昕 沙毛毛 匡怡 许正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4864-4869,共6页
探究异牡荆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通道电流的影响。该实验采用MTT检测法探究异牡荆素的安全范围,结果显示该药物的IC5010~30μmol·L^(-1),而膜片钳实验所选用的药物浓度1~3μmol·L^(-1)均在该安全范围之内。此外,采用... 探究异牡荆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通道电流的影响。该实验采用MTT检测法探究异牡荆素的安全范围,结果显示该药物的IC5010~30μmol·L^(-1),而膜片钳实验所选用的药物浓度1~3μmol·L^(-1)均在该安全范围之内。此外,采用主动脉逆行灌流单酶解法得到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引导、记录大鼠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并分析在给予异牡荆素(IV)前后该电流特征的变化。当IV终浓度低于0.1μmol·L^(-1)时,其对Ito无明显影响,但随着浓度的升高(≥0.3μmol·L^(-1)),Ito峰值逐渐降低[由给药前的(32.32±2.9)p A/p F分别降为(25.83±4.3)p A/p F,1μmol·L^(-1)IV和(19.51±3.5)p A/p F,3μmol·L^(-1)IV],呈现出浓度依赖性抑制现象。在1~3μmol·L^(-1)浓度内,IV使Ito的I-V曲线明显下移。激活曲线结果显示,IV可使最大半数激活电位(V1/2)向正值方向移动[给药前V1/2为(19.59±1.6)m V,给药后V1/2分别升高(22.81±1.7)m V,1μmol·L^(-1)IV;(28.86±1.4)m V,3μmol·L^(-1)IV],同时激活曲线右移。Ito稳态失活曲线的最大半数失活电位(V1/2):给药组(-61.81±1.3)m V,1μmol·L^(-1)和(-71.50±1.4)m V,3μmol·L^(-1)较给药前(-51.43±0.99)m V显著降低。而就失活后恢复曲线的失活时间常数(τ)而言,给药后的τ较给药前明显升高[给药前(94.89±0.73)ms;给药后(118.5±1.5)ms,1μmol·L^(-1);(162.4±1.4)ms,3μmol·L^(-1)],IV使Ito的失活后恢复曲线右移,提示其能延长瞬时外向钾通道的失活后恢复时间。异牡荆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的Ito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鼠 异牡荆素 心室肌细胞 膜片钳 2相折返 瞬时外向钾电流
原文传递
J Wave Syndromes: A Decade of Progress 被引量:7
20
作者 Guo-Liang Li Lin Yang +2 位作者 Chang-Cong Cui Chao-Feng Sun Gan-Xin Y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7期969-975,共7页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was to provide a brief history of J wave molecular, ionic, cellular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features. We will clinical research for J wave syndromes. syndromes and to summarize our current u...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was to provide a brief history of J wave molecular, ionic, cellular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features. We will clinical research for J wave syndromes. syndromes and to summarize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ir also discuss the existing debates and further direction in basic and Data Sources: The publications on key words of"J wave syndromes", "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 (ERS)", "Brugada syndrome (BrS)" and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were comprehensively reviewed through search of the PubMed literatures without restriction on the publication date. Study Selection: Original articles, reviews and other literatures concerning J wave syndromes, ERS, BrS and STEMI were selected. Results: J wave syndromes were firstly defined by Yah et al. in a Chinese journal a decade ago, which represent a spectrum of variable phenotypes characterized by appearance of prominent electrocardiographic J wave including ERS, BrS and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 associated with hypothermia and acute STEMI. J wave syndromes can be inherited or acquired and are mechanistically linked to amplification of the transient outward current (I )-mediated J waves that can lead to phase 2 reentry capable of initiating VF. Conclusions: J wave syndromes are a group of newly highlighted clinical entities that share similar molecular, ionic and cellular mechanism and marked by amplified J wave on the electrocardiogram and a risk of VF. The clinical challenge ahead is to identify the patients with J wave syndromes who are at risk for sudden cardiac death and determine the alternativ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o reduce mort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ugada Syndrome 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 J Wave Syndromes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ansient outward potassium curr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