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30ka B.P.中国暖湿气候和海侵的特征与成因探讨 被引量:131
1
作者 施雅风 于革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共11页
40~ 30kaB .P .相当于末次冰期 (75~ 1 0kaB .P .)中的大间冰阶或海洋氧同位素第 3阶段的晚期 (MIS 3a) ,已有测年记录的冰芯、湖泊沉积、孢粉与古生物、黄土与沙漠地区古土壤、石灰岩洞穴中石笋、古河道沉积、滨海地区海相沉积等 7... 40~ 30kaB .P .相当于末次冰期 (75~ 1 0kaB .P .)中的大间冰阶或海洋氧同位素第 3阶段的晚期 (MIS 3a) ,已有测年记录的冰芯、湖泊沉积、孢粉与古生物、黄土与沙漠地区古土壤、石灰岩洞穴中石笋、古河道沉积、滨海地区海相沉积等 7种记录指示我国各区域的湿润程度即降水量高于现代 ,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尤为显著。西部和华南地区的温度明显高于现代 ,但较多的孢粉研究者认为东北、华北和长江流域的温度略低于现代。降水量的增加对内陆水系的合并和外流的黄河和长江流域等产生重大影响。渤海西侧、长江三角洲南北与珠江三角洲南部出现重大海侵 ,当时海平面高度仅低于现代海平面 8~ 1 0m。当时暖湿气候与海侵的主要动力是岁差周期导致的中、低纬度太阳高辐射所提供的热力促使冰盖消融萎缩 ,海洋扩涨 ,青藏高原热低压增强 ,吸引季风降水 ,中、低纬度区海洋加热蒸发 ,增强夏季风与西风环流的水汽含量导致我国全境暖湿。高分辨率的西昆仑山古里雅冰芯记录和南京汤山洞穴石笋记录表明气候有许多百年级高频振荡波动 ,不是稳定暖湿 ,要作更深入研究才能说明其表现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暖湿气候 成因 海侵 夏季风 西风环流 古气候 气温 降水 太阳辐射
下载PDF
MIS3阶段以来河北黄骅北部地区海侵与气候期对比 被引量:86
2
作者 王强 张玉发 +1 位作者 袁桂邦 张文卿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95,共17页
依据渤海湾顶南侧、河北省黄骅北部地区4个钻孔岩芯样品微体古生物学、孢粉地层学研究以及沉积构造与地球化学背景分析,讨论了该地区MIS3阶段以来海侵期与气候期对比、海侵层中潮坪与浅海沉积单元的判别、沉积作用对孢粉和海侵记录的影... 依据渤海湾顶南侧、河北省黄骅北部地区4个钻孔岩芯样品微体古生物学、孢粉地层学研究以及沉积构造与地球化学背景分析,讨论了该地区MIS3阶段以来海侵期与气候期对比、海侵层中潮坪与浅海沉积单元的判别、沉积作用对孢粉和海侵记录的影响。依据海相世系微体生物出现确定的海侵层,可分为滨岸浅海~河口湾、潮坪、泻湖、分支河道、边滩、滨海低地、河间地~洪泛盆地等不同环境;含有孔虫或广盐海相介形类的地层,除了局部河流进积~退积作用,尚不能排除风、水、鸟的搬运,包括风暴潮的影响,并非是与海水体积变化有关的海平面变化;海侵层中的潮坪~浅海沉积单元才与海水深度有关,其他海水之上形成的地层所见海相微体生物,是地壳沉降背景下风暴潮和其他动力搬运的埋葬群,与海面变化无关,甚至仅是在东部沿海大平原构造沉降背景下河口位置向陆地移动的结果;海侵的发生与海域的扩大以及夏季风强度增大,物源区植被状况好转,造成海侵层出现乔木花粉,但是为异地埋藏。一般说来,还原背景下的沉积地层孢粉记录丰富;弱氧化~弱还原背景下的沉积地层孢粉相对较少,但也可能出现孢粉丰富的特例,氧化背景下沉积地层孢粉更稀少,全新世大暖期结束于约5kaB.P.。沉积学研究,包括对同期异相和突发事件沉积作用的理解,对晚第四纪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 3阶段 黄骅北部地区 渤海湾西岸 海侵 古气候
下载PDF
中国东部晚第四纪海侵的新构造背景 被引量:66
3
作者 王强 田国强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41-48,共8页
中国东部沉降海岸及近海钻孔研究表明,第四纪大部分时间里,福建—岭南隆起带基本阻挡了海水大规模进入东海—黄海盆地,约在160kaBP已有低海相性的海侵出现,但是自末次间冰期以来才开始发生大规模海侵,而此时青藏高原正以空... 中国东部沉降海岸及近海钻孔研究表明,第四纪大部分时间里,福建—岭南隆起带基本阻挡了海水大规模进入东海—黄海盆地,约在160kaBP已有低海相性的海侵出现,但是自末次间冰期以来才开始发生大规模海侵,而此时青藏高原正以空前的速率隆升。晚第四纪福建—岭南隆起带大部沉降入海底,维持了青藏高原与日本—琉球岛弧之间的地壳应力平衡;海水在晚更新世前后进入东海—黄海盆地,使中国大陆处于与海洋更密切联系的状态,其本质原因是陆架盆地沉降与青藏高原隆起对应的地壳变形。自此以后,长江、黄河及滦河与全球海洋水圈变化引起的海侵发生了复杂的陆海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晚第四纪 海侵 新构造运动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的海侵 被引量:52
4
作者 郭英海 刘焕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6-129,共4页
陆表海具有多旋回幕式海侵和慢速海退的特点.依据新的地层划分方案和含蜓地层的研究成果,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地层中海相层的追索对比,指出晚石炭世早期西部的祁连海和东面的华北海互不连通,晚石炭世晚期沿北侧汇合;早二叠... 陆表海具有多旋回幕式海侵和慢速海退的特点.依据新的地层划分方案和含蜓地层的研究成果,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地层中海相层的追索对比,指出晚石炭世早期西部的祁连海和东面的华北海互不连通,晚石炭世晚期沿北侧汇合;早二叠世形成统一陆表海;中二叠世至晚二叠世早期沉积盆地为一近海内陆坳陷,间或受到海泛作用影响;晚石炭世可能与北侧兴蒙海槽局部连通;海侵作用受控于区域构造活动和海平面升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表海 海侵 海相层 晚古生代 鄂尔多斯地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新生代海侵和海相地层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57
5
作者 郭宪璞 丁孝忠 +3 位作者 何希贤 李汉敏 苏新 彭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9-307,共9页
中新生代海侵是塔里木盆地地质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通过对新近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和海相地层资料研究,本文提出了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近纪的海侵范围的新认识。同时,依据露头和钻井资料提出了中新世海水分布的新范围。这些新成果... 中新生代海侵是塔里木盆地地质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通过对新近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和海相地层资料研究,本文提出了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近纪的海侵范围的新认识。同时,依据露头和钻井资料提出了中新世海水分布的新范围。这些新成果对厘定塔里木盆地中新生代地层时代、建立整个盆地中新生代地层格架和油气远景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化石 海侵 海相地层 中新生代 塔里木盆地 古生物 地层时代 钻井资料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及石炭纪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44
6
作者 朱如凯 罗平 罗忠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3-24,共12页
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及石炭系包括 5个组 ,自下而上分别为上泥盆统东河塘组和甘木里克组 ,石炭系巴楚组、卡拉沙依组和小海子组。其中东河塘组和甘木里克组地质时代为晚泥盆世 ,巴楚组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早中期 ,卡拉沙依组地质时代... 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及石炭系包括 5个组 ,自下而上分别为上泥盆统东河塘组和甘木里克组 ,石炭系巴楚组、卡拉沙依组和小海子组。其中东河塘组和甘木里克组地质时代为晚泥盆世 ,巴楚组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早中期 ,卡拉沙依组地质时代为晚杜内中期至巴什基尔期 ,小海子组地质时代为巴什基尔末期至莫斯科早期。岩石类型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 ,还有膏盐岩 ,并夹薄层火山碎屑岩。沉积相主要为海陆过渡相组合 ,包括河流、三角洲、滨岸、浅海、碳酸盐岩台地、台地边缘 6种相和 12种亚相及 33种微相。晚泥盆世东河塘期至石炭纪发生过 4次较大的海侵 ,海侵范围逐渐增大 ,至晚石炭世小海子期海侵规模最大。东河塘期开始海侵 ,海水由西而东侵入 ,此时周缘碎屑物质供应充分 ,主要为无障壁海岸和障壁海岸沉积 ,西南缘为浅海相沉积。巴楚期晚期 ,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 ,物源向北或北东方向退却 ,陆源碎屑物质注入急剧减少 ,形成了一套富含生物碎屑的碳酸盐岩地层 ,发育了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卡拉沙依期中期海侵规模比巴楚期更大 ,海水深度加大 ,西部为开阔台地亚相沉积 ,其余地区为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卡拉沙依期晚期和小海子期海侵达最大 ,向东扩展 ,大部分地区为开阔台地亚相沉积 ,东部地区为局限台地亚相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晚泥盆世 石炭纪 沉积相 海侵 岩相古地理 河流相
下载PDF
国家赔偿归责原则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7
7
作者 朱新力 余军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2期119-126,共8页
从侵权法的角度考察,我国国家赔偿制度中的违法归责原则属"主观违法",这一认识可以克服违法归责原则的局限性:将违法视为行政机关对各类为其设置注意义务的法规范的违反,从而扩大了违法归责原则的适用范围,但该原则仍然存有... 从侵权法的角度考察,我国国家赔偿制度中的违法归责原则属"主观违法",这一认识可以克服违法归责原则的局限性:将违法视为行政机关对各类为其设置注意义务的法规范的违反,从而扩大了违法归责原则的适用范围,但该原则仍然存有无法克服的局限。在分析法学的"主客观法律秩序理论"的分析框架下,过错归责原则意味着对主、客观法律秩序的双重违反,而无过错归责原则仅仅是对客观法律秩序的违反。完善我国国家赔偿归责原则的根本出路,在于以过错归责原则取代目前的违法归责原则,并将无过错原则确立为辅助性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 客观法律秩序 主观法律秩序 过失责任原则 无过失责任原则
下载PDF
渤海南岸6000年来的岸线演变 被引量:36
8
作者 庄振业 许卫东 李学伦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2期99-110,共12页
冰后期的海侵,淹没了渤海地区;大约在距今6000年左右,海侵达到最大范围。本文按照海相地层的分布,讨论了渤海南岸当时的海侵界线,又根据粉砂淤泥质海岸平均高潮线上发育的贝壳堤的位置,确定了尔后的几条古岸线。从而表明在该区6000年来... 冰后期的海侵,淹没了渤海地区;大约在距今6000年左右,海侵达到最大范围。本文按照海相地层的分布,讨论了渤海南岸当时的海侵界线,又根据粉砂淤泥质海岸平均高潮线上发育的贝壳堤的位置,确定了尔后的几条古岸线。从而表明在该区6000年来的海岸淤长过程中,曾出现过海岸线的数次停顿,这与黄河三角洲河口的交替摆动有密切关系。从而为研究渤海南岸的全新世地质历史,黄河三角洲的发育和区内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冰后期 贝壳堤 海侵 古岸线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年代地层框架及两次海侵问题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3
9
作者 王张华 赵宝成 +1 位作者 陈静 李晓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9-110,共12页
根据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两个以细颗粒沉积为主的晚第四纪钻孔进行OSL测年、U系测年、孢粉分析和微体古生物分析,试图建立高分辨率气候地层,从而建立本区晚第四纪的年代地层框架,并探讨本区晚第四纪的标志层和期间发生的两次海侵及其机制... 根据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两个以细颗粒沉积为主的晚第四纪钻孔进行OSL测年、U系测年、孢粉分析和微体古生物分析,试图建立高分辨率气候地层,从而建立本区晚第四纪的年代地层框架,并探讨本区晚第四纪的标志层和期间发生的两次海侵及其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两孔记录的古气候波动可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进行对比: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第6阶段(MIS6),堆积厚层的河道相粗颗粒沉积及第3硬土层,反映当时气候寒冷;第5阶段(MIS5),为滨海湖沼沉积,沉积物的颗粒显著变细;第4阶段(MIS4),本区形成第2硬土层;第3阶段(MIS3)的早期,本区也发育滨海湖沼沉积,中晚期则形成潟湖—砂坝体系,在滨海平原区普遍发育粉、细砂层;第2阶段(MIS2),地层由下粗上细的沉积序列构成,下部为黄灰、棕黄色粉砂,上部则为棕黄色或暗绿色硬粘土。其中MIS6、MIS4和MIS2期间发育的3层硬土层可作为本区晚第四纪沉积的标志层。在MIS5和MIS3期间,本区均发生海侵,MIS5时期由于古地势较高、淡水径流和陆源物质输入丰富,因此海水影响微弱;MIS3时期的中晚期为缺乏淡水输入的潟湖—砂坝环境,从而形成广泛的海侵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晚第四纪 年代地层 气候地层 海侵
下载PDF
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晚期长江三角洲古环境初步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杨达源 陈可锋 舒肖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5-530,共6页
深海氧同位素第 3阶段 (MIS 3)晚期 ,世界气候比较温湿 ,世界海平面比现代海平面低约 2 0~ 4 0m。但是在长江三角洲地区 ,出现了更新世以来的最大海侵。海侵沉积层在太湖渡村分布在海拔 - 2 .5~ - 12 .2 5m之间 ,属河口海湾沉积 ;在... 深海氧同位素第 3阶段 (MIS 3)晚期 ,世界气候比较温湿 ,世界海平面比现代海平面低约 2 0~ 4 0m。但是在长江三角洲地区 ,出现了更新世以来的最大海侵。海侵沉积层在太湖渡村分布在海拔 - 2 .5~ - 12 .2 5m之间 ,属河口海湾沉积 ;在上海分布在海拔 - 32 .3~ - 72 .76m之间 ,属浅海沉积。对长江三角洲MIS 3海侵沉积层进行构造运动校正之后 ,长江三角洲MIS 3古海平面高程约为 - 10m左右 ,一般比世界海平面要高的多。文章认为MIS 3晚期长江三角洲古海平面偏高可能与古太湖湾潮涌、长江古洪水有关 ,海侵沉积层顶面偏高可能还与水力均衡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 3期 海侵 高海平面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根据孢粉资料推论长江三角洲地区1200年以来的环境变迁 被引量:27
11
作者 刘金陵 Cha.,WYB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6-154,共19页
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9个具代表性钻孔的孢粉分析结果讨论了本区约自12000年以来的环境变迁。孢粉序列表明:本区约在距今12000年前就已发育了亚热带性质的落叶常绿阔叶林,约在9000—5000aB.P.常绿阔叶林... 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9个具代表性钻孔的孢粉分析结果讨论了本区约自12000年以来的环境变迁。孢粉序列表明:本区约在距今12000年前就已发育了亚热带性质的落叶常绿阔叶林,约在9000—5000aB.P.常绿阔叶林获得大发展。孢粉序列良好地记录了古季风盛衰的历史,表现在:12000—10800aB.P.较温湿,东南季风强度加强;10800(或11000-10000(或10300)aB.P.偏闵干,东南季风强度减弱,对应于新仙女木期;约自10000a.P.起,气候好转,气温明显上升,东南季风强度再次增强,约在9000—5000aB.P.温暖湿润,为东南季风强盛期。此外.还讨论了约在距今11000年前的海侵,全新世下限和哥德堡事件的年代问题,并确定哥德堡事件的年限为11000—1000a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生态学 长江三角洲 环境变迁 古植被 孢粉
下载PDF
华北石炭二叠纪的海侵作用 被引量:29
12
作者 武法东 陈钟惠 +1 位作者 张守良 葛立刚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84-292,共9页
以新的地层对比意见为基础,通过对华北石炭二叠纪海相层(石灰岩和海相泥岩)分布的详细研究,应用高分辨编目技术,完成了石炭二叠纪各期海侵范围及海侵方向图件的编制,并着重指出:①在晚石炭世早期(晋祠期)以前,郯庐断裂以西的... 以新的地层对比意见为基础,通过对华北石炭二叠纪海相层(石灰岩和海相泥岩)分布的详细研究,应用高分辨编目技术,完成了石炭二叠纪各期海侵范围及海侵方向图件的编制,并着重指出:①在晚石炭世早期(晋祠期)以前,郯庐断裂以西的海侵方向主体为由东向西,海侵作用中心具有由南向北迁移的规律;②自晚石炭世晚期(太原期)开始,华北盆地构造发生大的变动,古斜坡由北倾变为南倾。海侵作用发生在盆地南东和北酉两个方向上。这种构造变动及海侵方向的变化与盆地周缘板块构造活动有关;③自中石炭世晚期至晚石炭世晚期,华北海与祁连海可能一直保持程度不同的连通,而与扬子海则是在晚石炭世晚期才直接连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层 海侵作用 二叠纪 华北 石炭纪 地层
下载PDF
论秦岭碰撞造山作用对华北石炭二叠纪海侵过程的控制 被引量:26
13
作者 陈世悦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8年第2期48-53,共6页
晚古生代—三叠纪是秦岭造山带主造山作用的碰撞造山期,其中石炭二叠纪是点接触至面接触碰撞的阶段。华北石炭二叠纪发育有4次较大规模的海侵,时代分别为C21-C1-12,C1-22-C22,P12和P13。岩相古地理制图及... 晚古生代—三叠纪是秦岭造山带主造山作用的碰撞造山期,其中石炭二叠纪是点接触至面接触碰撞的阶段。华北石炭二叠纪发育有4次较大规模的海侵,时代分别为C21-C1-12,C1-22-C22,P12和P13。岩相古地理制图及海侵沉积单元空间展布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海侵来自华北地块南侧的秦岭残余海盆,且海侵具有由东向西逐渐推进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造山作用 海侵 残余海盆 石炭纪 秦岭
下载PDF
渤海湾沿岸第四纪海侵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4
作者 姚政权 石学法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2期9-16,70,共9页
海岸带海侵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第四纪以来,渤海湾沿岸地区受海平面升降波动影响发生多次海进和海退事件。对渤海湾地区已发表的钻孔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显示该区早—中更新世海侵在空间上分布较为局限且变化较大,... 海岸带海侵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第四纪以来,渤海湾沿岸地区受海平面升降波动影响发生多次海进和海退事件。对渤海湾地区已发表的钻孔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显示该区早—中更新世海侵在空间上分布较为局限且变化较大,对于早更新世海侵存在与否仍存有争议,而大规模海侵发生在晚更新世以来MIS5、MIS3和MIS1时期。研究表明本区海侵的发生是在第四纪以来持续构造沉降的背景下,间冰期气候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的结果。MIS3时期强烈的区域性"视海侵"在空间上并非普遍存在:在靠近渤海湾的地区,MIS3时期海侵为水深较深的滨海-浅海相沉积;而向内陆方向,该时期沉积转变为海陆过渡相和陆相。对于这种现象,一种解释是该区当时西高东低的地势起伏较大,海水逐渐向内陆侵入形成同期异相;另一种可能原因是由于冰盛期时河流侵蚀作用加强,靠近内陆地区的MIS3时期海侵沉积遭受后期河流侵蚀,其确切原因或者是否还存在其他因素,如以前测得的MIS3海侵实际在MIS5形成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海侵 海平面变化 MIS3阶段
下载PDF
冰消期海侵进程中南黄海潮流沙脊的演化模式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杨子赓 王圣洁 +2 位作者 张光威 李绍全 刘健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0,共10页
南黄海东侧底形资料、浅地层剖面和 YSDP- 10 2钻孔揭示了冰消期海侵初期的古潮流沙脊群 ;南黄海QC2孔上部岩心又揭示了全新世中期的埋藏古潮流沙脊群 ;842 2柱状岩心补充了若干现代南黄海沙脊群——苏北岸外辐射状沙脊群的特征。根据 1... 南黄海东侧底形资料、浅地层剖面和 YSDP- 10 2钻孔揭示了冰消期海侵初期的古潮流沙脊群 ;南黄海QC2孔上部岩心又揭示了全新世中期的埋藏古潮流沙脊群 ;842 2柱状岩心补充了若干现代南黄海沙脊群——苏北岸外辐射状沙脊群的特征。根据 1 4 C测年、ESR测年及突变事件的分析 ,获得了不同时期沙脊形成的年代标尺 ,并获得以下结论 :(1)沙脊沉积在层序地层中属上海侵体系域 (U TST) ,其发育与海平面密切相关 ,最佳发育深度在- 2 0~ - 30 m水深范围内 ,很少有超过 - 40 m者。南黄海沙脊群随着陆架海侵进程自东向西跃迁 ,沙脊群广泛发育预示海平面的相对稳定或小幅度波动期 ;海平面急剧上升期实现了沙脊群的跃迁。南黄海沙脊演化可划分为 3期 :早期 (约 12~ 9ka)是据新仙女木期 (YD)的海平面波动 ,以南黄海东侧古潮流沙脊群为代表 ;中期 (约 6 .3~4ka)包括了中全新世高温期气候突然衰退事件 (MHCR)的海平面波动 ,南黄海中部 QC2孔揭露的埋藏潮流沙脊是这一期的代表 ;晚期为 2 ka至今的海平面缓慢波动期 ,以现代苏北岸外辐射沙脊群为代表。 (2 )潮流沙脊沉积物特征反映了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早期沙脊处于强动力作用下 ,随着海侵范围扩大 ,形成沙脊的动力条件愈来愈弱。(3)南黄海、东海与北黄海沙脊发育与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消期 海侵进程 海平面变化 潮流沙脊 演化模式 黄海
下载PDF
海侵作用影响下的高分辨煤相序列及其古泥炭沼泽发育模式——以山西北部安太堡上石炭统太原组11号煤层为例 被引量:30
16
作者 秦勇 王文峰 +2 位作者 李壮福 夏筱红 吴艳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4-246,共13页
古泥炭沼泽是煤聚集的主要场所,也是含煤地层沉积过程的重要环节。煤相及相关地球化学特征,是指示古泥炭沼泽条件的重要标志。为此,本文以山西北部安太堡上石炭统太原组11号煤层为例,在煤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球化学研究,从沼泽水体动... 古泥炭沼泽是煤聚集的主要场所,也是含煤地层沉积过程的重要环节。煤相及相关地球化学特征,是指示古泥炭沼泽条件的重要标志。为此,本文以山西北部安太堡上石炭统太原组11号煤层为例,在煤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球化学研究,从沼泽水体动力条件、盐度和氧化还原性三方面,对煤相及其古泥炭沼泽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精细研究。结果显示,其演化具有4个特点。第一,煤相包括5种类型,即障壁岛-泻湖低位沼泽相(A)、下三角洲平原低位沼泽相(B)、上三角洲平原低位沼泽相(C)、上三角洲平原潮湿森林沼泽相(D)和山前冲积平原干燥森林沼泽相(E)。第二,煤相发育过程经历了7个演化阶段,每一阶段均为半旋回,旋回内部的演化具有跳跃性,揭示泥炭沼泽水面可能发生过脉动式上升。第三,古泥炭沼泽起始于海进作用,发展于缓慢海退的沉积背景,结束于快速海进事件,整个地质过程明显受到海水入侵的影响,其间沼泽水体的盐度和还原程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水动力趋于增强,沼泽类型从以A相和B相为主演化为以D相和E相为主。第四,古泥炭沼泽发育期间的海退过程由一系列次级快速海进或海退事件构成,呈现出波动式海退的特征,导致泥炭沼泽类型呈跳跃式演化。最后,该期间最大一次快速海进事件的到来(第Ⅶ阶段),结束了古泥炭沼泽整个发育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侵作用 煤相 古泥炭沼泽 高分辨 发育过程 演化模式
下载PDF
轮回422与籼稻杂交F_1抽穗期超亲遗传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顾兴友 顾铭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1-26,共6页
分析了偏粳型广亲和品种轮回422与籼稻品种南京11、I88025(具有簇生小穗标记基因Cl)杂交F1~F3及BC1在不同日长条件下的抽穗期表现。长日照试验表明,F1超亲迟熟(超亲优势率达49%)主要受两对互补基因控制... 分析了偏粳型广亲和品种轮回422与籼稻品种南京11、I88025(具有簇生小穗标记基因Cl)杂交F1~F3及BC1在不同日长条件下的抽穗期表现。长日照试验表明,F1超亲迟熟(超亲优势率达49%)主要受两对互补基因控制。短日照试验结果证明,杂种超亲迟熟主要由其强感光性引起的,上述互补基因属于感光性基因.通过互补测验和连锁分析证明,两籼稻亲本所携互补基因为等位关系,此基因与6号染色体上的Cl基因连锁,重组率为27.78%±1.82%。根据试验结果可以认为,感光性基因的互补作用是造成籼粳杂种一代生育期超亲迟熟的主要遗传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穗期 超亲 遗传分析 籼稻 杂种一代
下载PDF
塔里木西北部乌什—柯坪—巴楚地区古生代沉积—构造演化及成盆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30
18
作者 吴根耀 李曰俊 +1 位作者 刘亚雷 赵岩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3-218,共16页
把柯坪断隆"还原"为塔里木板块的一部分,重塑了它与北邻的乌什地区和南邻的巴楚地区古生代 "分分""合合"的演化史,得到以下重要认识。(1)奥陶纪在乌什、柯坪和巴楚一间房地区发育以东西向的古吐木休克断... 把柯坪断隆"还原"为塔里木板块的一部分,重塑了它与北邻的乌什地区和南邻的巴楚地区古生代 "分分""合合"的演化史,得到以下重要认识。(1)奥陶纪在乌什、柯坪和巴楚一间房地区发育以东西向的古吐木休克断层为南界的台盆; 该断层的西段后期被柯坪塔格断裂(东西走向段)迁就利用,中—东段后期因被肢解而"消失"。(2)柯坪地区最西部中泥盆世已有海相沉积,晚泥盆世—石炭纪海侵不断向东扩展;因南天山洋的消减在柯坪—阿克苏—库车一线形成横贯塔里木北缘的石炭纪隆起带,使得塔里木中—北部上泥盆统—石炭系的沉积相有清楚的空间展布规律。(3)据同位素年龄值将柯坪地区东段玄武岩的时代更正为早二叠世,强烈火成活动造成的热隆升使该地区早二叠世即出现陆相沉积;塔西北的其他地区石炭纪末—早二叠世普遍发生海侵。(4)从与南天山洋和西昆仑洋耦合演化的角度简要探讨了塔里木西北地区古生代的成盆动力学背景,认为古生代有东西向、北西向及北东向的控盆和控相断裂发育并总结了其后期演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构造演化 奥陶纪台盆 海侵 隆起 火成活动 成盆动力学 古生代 塔里木西北部
下载PDF
全新世以来里下河地区古地理演变 被引量:25
19
作者 凌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4-479,共6页
里下河地区是苏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新世以来 ,本区古地理环境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据作者研究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早全新世 ,本区受海侵影响 ,7~ 6kaB .P .左右海侵达到高峰 ,整个里下河地区成为一个大的浅水海湾 ;中全新世 ,... 里下河地区是苏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新世以来 ,本区古地理环境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据作者研究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早全新世 ,本区受海侵影响 ,7~ 6kaB .P .左右海侵达到高峰 ,整个里下河地区成为一个大的浅水海湾 ;中全新世 ,海面相对稳定 ,长江、淮河等河流挟带大量泥沙入海 ,古海湾被岸外砂堤所包围 ,形成泻湖 ;晚全新世 ,海岸东迁 ,古泻湖演变为湖泊沼泽 ,在人类活动与黄河夺淮的影响下 ,本区逐渐演变为里下河平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里下河地区 海侵 黄河 古地理 人类活动 淮河 长江
下载PDF
中国东部第三系陆相沉积中的甲藻甾烷:海侵指相的标志物? 被引量:29
20
作者 侯读杰 王铁冠 +2 位作者 张一伟 张林晔 张传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24-528,共5页
通过对我国东部苏北盆地洪泽凹陷和临清坳陷德州凹陷第三系陆相沉积泥岩中生物标志物分析,检测到了丰富的甲藻甾烷异构体和24-正丙基胆甾烷。结合它们的分布特征与产出的地层微体古生物资料,笔者推断它们可能是海侵作用的产物。
关键词 海侵 分子化石 甲藻甾烷 陆相沉积 标志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