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转基因技术中若干因素对转基因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马三垣 徐汉福 +3 位作者 段建平 赵爱春 张美蓉 夏庆友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5-603,共9页
建立高效、稳定的家蚕Bombyx mori转基因技术对于推进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解决蚕丝产业重大问题以及向非绢丝产业拓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建立的基于piggyBac的家蚕转基因技术基础上,探索了多个影响转基因效率的因素。结果显示:以... 建立高效、稳定的家蚕Bombyx mori转基因技术对于推进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解决蚕丝产业重大问题以及向非绢丝产业拓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建立的基于piggyBac的家蚕转基因技术基础上,探索了多个影响转基因效率的因素。结果显示:以家蚕品种大造(P50)为供试材料、pBac[GOI]为供体质粒、pHA4PIG为辅助质粒,以眼睛和神经组织特异启动子3×p3启动的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为报告基因,在蚕卵产下后2~3h进行注射,综合效果最佳,孵化率和转化率分别达到62.7%和34.8%;荧光筛选的最佳时期在胚胎发育第5到第8天;在2000~8000bp之间时,外源片段的长度对转化率并无太大影响。本研究建立的技术体系,有望为家蚕功能基因研究、品种分子改良和家蚕生物反应器的开发奠定基础,并为其他鳞翅目昆虫转基因技术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PIGGYBAC 转基因技术 孵化率 转化率 蚕品种 供体质粒 辅助质粒 显微注射 荧光筛选 荧光标记
下载PDF
用绿色荧光蛋白进行转基因蚕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昀 张峰 +4 位作者 陈秀 徐安英 冯晓黎 黄君霆 陆长德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9年第6期16-19,共4页
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基因用基因枪和压力渗透法导入蚕卵,它的表达由家蚕核多角体病毒(BmNPV)的即刻早期(immediatelyearlystage,IE)蛋白基因启... 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基因用基因枪和压力渗透法导入蚕卵,它的表达由家蚕核多角体病毒(BmNPV)的即刻早期(immediatelyearlystage,IE)蛋白基因启动子控制。在紫外灯下能观察到少数5龄幼虫身上显示绿色荧光斑点,PCR实验证实部分蚕染色体DNA中含有GFP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转基因蚕 基因枪 压力渗透法
下载PDF
Expression of hIGF-I in the silk glands of transgenic silkworms and in transformed silkworm cells 被引量:9
3
作者 ZHAO Yue, LI Xi, CAO GuangLi, XUE RenYu & GONG ChengLiang· Medical College,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 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9年第12期1131-1139,共9页
To express 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hIGF-I) in transformed Bombyx mori cultured cells and silk glands, the transgenic vector pigA3GFP-hIGF-ie-neo was constructed with a neomycin resistance gene driven by th... To express 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hIGF-I) in transformed Bombyx mori cultured cells and silk glands, the transgenic vector pigA3GFP-hIGF-ie-neo was constructed with a neomycin resistance gene driven by the baculovirus ie-1 promoter, and with the hIGF-I gene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silkworm sericin promoter Ser-1. The stably transformed BmN cells expressing hIGF-I were selected by using the antibiotic G418 at a final concentration of 700-800 μg/mL after the BmN cells were transfected with the piggyBac vector and the helper plasmid. The specific band of hIGF-I was detected in the transformed cells by Western blo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hIGF-I, determined by ELISA, was about 7800 pg in 5×105 cells. Analysis of the chromosomal insertion sites by inverse PCR showed that exogenous DNA could be inserted into the cell genome randomly or at TTAA target sequence specifically for piggyBac element transposition. The transgenic vector pigA3GFP-hIGF-ie-neo was transferred into the eggs using sperm-mediated gene transfer. Finally, two transgenic silkworms were obtained after screening for the neo and gfp genes and verified by PCR and dot hybridization.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hIGF-I determined by ELISA was about 2440 pg/g of silk gland of the transgenic silkworms of the G1 gen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GGYBAC Bombyx mori transformed silkworm CELLS transgenic silkworm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原文传递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在转基因蚕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秀 张峰 +3 位作者 赵昀 祁国荣 陆长德 黄君霆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9-22,共4页
报道了在针对BmNPV的核酶转基因蚕筛选过程中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检测及鉴定结果。试验采用的质粒为含家蚕核多角体病毒(BmNPV)的即刻早期蛋白基因IE启动子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抗NPVIE核酶基因的联合重组质粒pIELucR... 报道了在针对BmNPV的核酶转基因蚕筛选过程中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检测及鉴定结果。试验采用的质粒为含家蚕核多角体病毒(BmNPV)的即刻早期蛋白基因IE启动子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抗NPVIE核酶基因的联合重组质粒pIELucRz。该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ScaⅠ线性化后,用基因枪法导入家蚕早期受精卵(G0),待G1代测定荧光素酶活性表达较高的蚕的羽化交配产卵,分别于G2、G3和G4代再用BmNPV接种筛选出对NPV抗性较高的蚕继代。其中G4代转基因蚕基因组DNA经PCR测定及Southern杂交分析显示,荧光素酶基因已插入家蚕基因组DNA,并以多拷贝形式存在。这表明荧光素酶基因是转基因蚕研究有效的报告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酶 核酶 转基因蚕 家蚕 抗病育种
下载PDF
论转基因技术与家蚕新品种的选育 被引量:10
5
作者 邓永进 徐家萍 +1 位作者 张磊 刘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10800-10802,10806,共4页
介绍了家蚕转基因方法、国内家蚕品种选育的现状及国内外转基因家蚕品种选育进展,并指出转基因技术是家蚕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转基因技术 家蚕品种 选育
下载PDF
家蚕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克平 徐家萍 姚勤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08-213,共6页
近年来,应用RAPD技术,通过构建近等基因系的方法,已筛选出家蚕性别、抗性等连锁的分子标记.日本已成功地构建了家蚕28个连锁群的RAPD分子连锁图,并有7个连锁群和经典的遗传图相对应.我国也公布了RAPD和AFLP分子连锁图,由于密度不够出现2... 近年来,应用RAPD技术,通过构建近等基因系的方法,已筛选出家蚕性别、抗性等连锁的分子标记.日本已成功地构建了家蚕28个连锁群的RAPD分子连锁图,并有7个连锁群和经典的遗传图相对应.我国也公布了RAPD和AFLP分子连锁图,由于密度不够出现28个以上的连锁群;家蚕生物反应器研究和开发已近20年历史,表达了数百种外源基因,由于表达量不高及产物分离纯化难度和成本问题,至今未能进入产业化;家蚕转基因有过比较好的尝试,改进转基因技术提高外源基因的整合率是今后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分子生物学 分子标记 连锁图 生物反应器 转基因蚕
下载PDF
转植酸酶基因家蚕的制作及表达检测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春峰 黄科 +4 位作者 甘进锋 蒙炳超 李智 夏庆友 周泽扬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13-720,共8页
家蚕Bombyxmori丝腺具有高效合成蛋白质的特性,开发在丝腺特异表达外源蛋白质的生物反应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piggyBac来源的两种载体pPIGA3GFP和pBac{3×P3-EGFPaf},建立了稳定的家蚕转基因技术体系;然后,利用一株黑曲霉... 家蚕Bombyxmori丝腺具有高效合成蛋白质的特性,开发在丝腺特异表达外源蛋白质的生物反应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piggyBac来源的两种载体pPIGA3GFP和pBac{3×P3-EGFPaf},建立了稳定的家蚕转基因技术体系;然后,利用一株黑曲霉来源的植酸酶基因,构建了在家蚕后部丝腺特异表达的融合表达载体pBac[3×P3-EGFP+FibLphyADsRed],注射蚕卵后,在53个G1蛾区中检测到3个有荧光蚕的蛾区。经Southern blot和反向PCR验证,转基因表达盒整合到家蚕染色体上。RT-PCR结果显示,植酸酶基因特异性地在后部丝腺表达,其表达模式与家蚕轻链丝素基因一致。结果表明我们成功获得了在后部丝腺特异表达植酸酶融合蛋白的转基因蚕,这为进一步开发家蚕生物反应器,利用转基因蚕生产各种重组蛋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转基因蚕 PIGGYBAC 转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 植酸酶
下载PDF
蜘蛛拖牵丝蛋白基因转家蚕表达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6
8
作者 刘辉芬 李维 +2 位作者 王宇 蒋平 郭聪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5-109,共5页
利用DNA重组技术对络新妇蛛(Nephila clavipes)拖牵丝蛋白基因MaSp1高度重复序列进行多次重组,人工构建成1.6 kb的蜘蛛拖牵丝蛋白人工基因Sil-E,DNA序列分析证明了人工基因序列的正确性.将家蚕L链基因启动子片段、L链cDNA、L链基因终止... 利用DNA重组技术对络新妇蛛(Nephila clavipes)拖牵丝蛋白基因MaSp1高度重复序列进行多次重组,人工构建成1.6 kb的蜘蛛拖牵丝蛋白人工基因Sil-E,DNA序列分析证明了人工基因序列的正确性.将家蚕L链基因启动子片段、L链cDNA、L链基因终止子融合在一起,构建成丝腺特异性表达单元.再与Sil-E融合构建成蜘蛛拖牵丝蛋白基因家蚕丝腺特异表达单元.将该表达单元克隆到转座子piggyBac的转基因载体中,获得了蜘蛛拖牵丝蛋白转基因表达载体.采用显微注射法将其与辅助质粒共导入到家蚕蚕卵中.筛选转基因阳性个体,经PCR和Southern杂交鉴定,结果表明目的基因整合到家蚕基因组中,为进一步研究家蚕作为生物反应器表达蜘蛛拖牵丝蛋白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拖牵丝蛋白基因 转座子表达质粒 转基因家蚕
下载PDF
转基因家蚕生产含蜘蛛丝蛋白的新型复合茧丝纤维 被引量:8
9
作者 张袁松 赵天福 +2 位作者 赵爱春 文红秀 中垣雅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共5页
为了人工大量生产蜘蛛丝蛋白,蜘蛛牵引丝基因(MaSp1)被用piggyBac转基因载体导入家蚕染色体中。茧丝蛋白分析显示转基因家蚕可以生产含有蜘蛛牵引丝蛋白的复合茧丝新纤维。与天然茧丝相比,转基因家蚕茧丝强度增加5.3%,而断裂伸长几乎没... 为了人工大量生产蜘蛛丝蛋白,蜘蛛牵引丝基因(MaSp1)被用piggyBac转基因载体导入家蚕染色体中。茧丝蛋白分析显示转基因家蚕可以生产含有蜘蛛牵引丝蛋白的复合茧丝新纤维。与天然茧丝相比,转基因家蚕茧丝强度增加5.3%,而断裂伸长几乎没有变化。研究表明利用转基因家蚕大量生产各种新型复合蛋白质纤维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家蚕 蜘蛛丝 复合蚕丝
下载PDF
含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家蚕同源重组质粒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10
作者 桂慕燕 叶向群 +1 位作者 吴春旭 熊秀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8-633,共6页
以含家蚕丝心蛋白重链基因同源片段的质粒pG35 0为出发质粒 ,插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基因 ,构建成以EGFP为报告基因的同源重组质粒载体 pMD Fib IE EGFP ,通过PCR及酶切鉴定表明EGFP以正确的方式插入到原始质粒中 ,通过脂质体介... 以含家蚕丝心蛋白重链基因同源片段的质粒pG35 0为出发质粒 ,插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基因 ,构建成以EGFP为报告基因的同源重组质粒载体 pMD Fib IE EGFP ,通过PCR及酶切鉴定表明EGFP以正确的方式插入到原始质粒中 ,通过脂质体介导法转染胃癌细胞能发出很强的绿色荧光 ,表明该质粒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P 家蚕 同源重组质粒载体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转基因蚕 载体构建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转蜘蛛拖牵丝蛋白基因家蚕蚕丝氨基酸组成及其机械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昌河 蒋平 +2 位作者 刘辉芬 吴灵芝 郭聪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1-454,440,共5页
将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报告基因、含有人工合成的1.6 kb的蜘蛛拖牵丝蛋白基因及转座子pig-gyBac的转基因载体成功导入减秋无滞育家蚕受精卵,得到转蜘蛛拖牵丝蛋白基因家蚕及绿色荧光茧。对转基因家蚕与对照家蚕丝素蛋白进行了氨基酸组... 将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报告基因、含有人工合成的1.6 kb的蜘蛛拖牵丝蛋白基因及转座子pig-gyBac的转基因载体成功导入减秋无滞育家蚕受精卵,得到转蜘蛛拖牵丝蛋白基因家蚕及绿色荧光茧。对转基因家蚕与对照家蚕丝素蛋白进行了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蚕茧丝素蛋白甘氨酸和丙氨酸的百分含量分别增加了1.65%和1.80%(平均值);对其生丝的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蚕茧生丝的伸长率降低,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增加,且差异均显著,与理论预期结果吻合。结果表明转基因家蚕蚕丝的机械性能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家蚕 蜘蛛拖牵丝蛋白基因 蚕丝 氨基酸组成 机械性能
下载PDF
昆虫杆状病毒在生物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锡杰 吴友良 《常熟高专学报》 2001年第4期52-58,共7页
随着昆虫杆状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昆虫杆状病毒在生物技术研究中也得到了应用。利用杆状病毒作为载体 ,在昆虫细胞和虫体内表达外源基因 ,形成了昆虫杆状病毒载体表达系统 ,利用杆状病毒携带外源基因 ,通过同源重组将外源基... 随着昆虫杆状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昆虫杆状病毒在生物技术研究中也得到了应用。利用杆状病毒作为载体 ,在昆虫细胞和虫体内表达外源基因 ,形成了昆虫杆状病毒载体表达系统 ,利用杆状病毒携带外源基因 ,通过同源重组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家蚕的基因组构建了转基因家蚕 ;通过向杆状病毒基因组中插入毒素、激素、酶抑制剂等的基因或从杆状病毒基因组中删除某个基因 ,或通过不同杆状病毒间的杂交 ,使子代病毒的宿主域扩大 ,从而提高了杆状病毒作为生物杀虫剂的杀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杆状病毒 生物技术 杆状病毒载体表达系统 杆状病毒杀虫剂 基因表达 应用
下载PDF
表达短lef-1 dsRNA转基因家蚕对BmNPV的抵抗能力与主要经济性状 被引量:7
13
作者 叶秋霞 薛仁宇 +4 位作者 曹广力 张鹏杰 潘中华 郑小坚 贡成良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5-831,共7页
为了提高家蚕对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抵抗能力,将带有BmNPV晚期表达因子基因(lef-1)dsRNA表达盒和新霉素抗性基因(neo)表达盒的转基因载体pigA3-LEF-Neo通过精子介导法导入家蚕卵,经G418和GFP双重筛选并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证实获得... 为了提高家蚕对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抵抗能力,将带有BmNPV晚期表达因子基因(lef-1)dsRNA表达盒和新霉素抗性基因(neo)表达盒的转基因载体pigA3-LEF-Neo通过精子介导法导入家蚕卵,经G418和GFP双重筛选并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证实获得了转基因家蚕。对G6代转基因家蚕2龄幼虫接种BmNPV,结果显示转基因家蚕的死亡率比正常家蚕(对照组)下降了10~30个百分点,表明转基因家蚕对BmNPV的抗性有所提高;对接种BmNPV的5龄转基因家蚕A、B系统的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2个系统体内的lef-1 mRNA转录水平比对照组平均降低了72倍和26.5倍,最高下降了104倍,进一步表明表达lef-1 dsRNA的转基因家蚕抑制了BmNPV lef-1基因的表达。转基因家蚕的饲养成绩显示其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等主要经济性状与正常家蚕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晚期表达因子基因 双链RNA 转基因家蚕 抗性 经济性状
下载PDF
家蚕hsp70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庄兰芳 危浩 +1 位作者 林健荣 钟伯雄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03-509,共7页
该研究通过PCR的方法克隆得到家蚕热激蛋白70基因(Bombyx mori hsp70)的5'侧翼的两个长度分别为538 bp和305 bp的序列hsp70-538和hsp70-305。生物信息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段序列在TATA序列的上游存在保守的热激元件HSE(heat shock elem... 该研究通过PCR的方法克隆得到家蚕热激蛋白70基因(Bombyx mori hsp70)的5'侧翼的两个长度分别为538 bp和305 bp的序列hsp70-538和hsp70-305。生物信息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段序列在TATA序列的上游存在保守的热激元件HSE(heat shock element)CTnGAAnnTTCnAG。采用双荧光报告基因技术研究表明这两段序列在BmN细胞中都表现出热激活性,转基因家蚕实验证明hsp70-305在家蚕个体中也具有热激活性,可以认为这两个片段具有hsp70热激启动子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70启动子 热激 BmN细胞 家蚕
原文传递
An efficient and safe strategy for germ cell-specific automatic excision of foreign DNA in F1 hybrid transgenic silkworms 被引量:1
15
作者 Dingpei Long Rongpeng Liu +7 位作者 Yang Huang Anyao Fu Yuli Zhang Zhanzhang Hao Qiang Li Hanfu Xu Zhonghuai Xiang Aichun Zhao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8-46,共19页
The safety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is a major obstacle in the popularization and use of transgenic silkworms and their products.In sericulture,only the first filial generation(F1)hybrid eggs produced by cross-breedin... The safety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is a major obstacle in the popularization and use of transgenic silkworms and their products.In sericulture,only the first filial generation(F1)hybrid eggs produced by cross-breeding Japanese and Chinese original strains are usually used for the large-scale breeding of silkworms,but this may result in uncontrolled transgene dispersal during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F1 hybrid transgenic eggs.To address this issue,we developed a safe and efficient strategy using the GAL4/Upstream activating sequence(UAS)system,the FLP/flippase recognition target(FRT)system,and the gonad-specific expression gene promoters(RSHP1p and Nanosp)for the germ cell-specific automatic excision of foreign DNA in the F1 hybrid transgenic silkworms.We established 2 types of activator strains,R1p::GAL4-Gr and Nsp::GAL4-Gr,containing the testis-specific GAL4 gene expression cassettes driven by RSHP1p or Nanosp,respectively,and 1 type of effector strain,UAS::FLP-Rg,containing the UAS-linked FLP gene expression cassette.The FLP recombinase-mediated sperm-specific complete excision of FRT-flanked target DNA in the F1 double-transgenic silkworms resulting from the hybridization of R1p::GAL4-Gr and UAS::FLP-Rg was 100%,whereas the complete excision efficiency resulting from the hybridization of Nsp::GAL4-Gr and UAS::FLP-Rg ranged from 13.73%to 80.3%.Additionally,we identified a gene,sw11114,that is expressed in both testis and ovary of Bombyx mori,and can be used to establish novel gonad-specific expression systems in transgenic silkworms.This strategy has the potential to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safety issue in the production of F1 transgenic silkworm eggs and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safety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in other insect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mbyx mori FLP/FRT system GAL4/UAS system germ cell-specific excision safety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transgenic silkworm
原文传递
过表达BmAbl1基因促进家蚕茧丝产量
16
作者 许柏洋 孙玲玲 +3 位作者 秦笙 孙霞 吕丁丁 李木旺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7-212,共6页
在过去5000多年的驯化过程中,家蚕茧丝的产量是人们努力改进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发现,在家蚕BmN细胞中过表达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基因BmAbl1时,部分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基于piggy... 在过去5000多年的驯化过程中,家蚕茧丝的产量是人们努力改进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发现,在家蚕BmN细胞中过表达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基因BmAbl1时,部分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基于piggyBac转座系统构建了过表达BmAbl1的转基因家蚕品系,发现其与对照品系家蚕相比,5龄幼虫的体重显著增加,全茧量、蛹重、茧层量以及茧层率均显著上升。且后部丝腺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上调,丝素重链和丝素轻链基因表达量分别是对照品系的3.3倍和1.3倍。上述结果表明,过表达BmAbl1提高了家蚕的茧丝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Abl1 转基因 茧丝产量 家蚕
下载PDF
家蚕转基因方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宇 刘辉芬 +1 位作者 李维 邱兴林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5-458,440,共5页
为建立家蚕转基因研究中切实可行的外源基因导入方法、分别用显微注射法、精子介导法、脂质体法和压力渗透法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转座子载体和辅助质粒转入到家蚕的受精卵中。在后代中检测到发绿色荧光的蚕茧,用PCR方法检测... 为建立家蚕转基因研究中切实可行的外源基因导入方法、分别用显微注射法、精子介导法、脂质体法和压力渗透法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转座子载体和辅助质粒转入到家蚕的受精卵中。在后代中检测到发绿色荧光的蚕茧,用PCR方法检测到后代个体染色体中含有gfp基因,并比较了上述几种方法的优缺点,为进一步进行转基因家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家蚕 显微注射 脂质体法 精子介导法
下载PDF
转GFP基因蚕和neo^r蚕的继代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玲 周泽扬 +2 位作者 郭秀洋 鲁成 向仲怀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1-282,285,共3页
利用PCR技术对该室采用精子介导法构建的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GFP)蚕及基因枪法构建的新霉素抗性基因(neor)蚕进行了继代分析检测 ,结果在转GFP蚕的G 2和G 3代 ,转neor蚕的G 1及G 2代 ,均检测到了阳性个体。
关键词 GFP neo^r蚕 继代分析 转基因 PCR 精子介导法 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阳性个体 遗传性
下载PDF
Bt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研究进展及其对家蚕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艳华 戴莉 陈克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共6页
Bt基因是目前农业上使用最广泛的抗虫基因。近年来,Bt基因已广泛用于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研究,进展极为迅速。我国在Bt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培育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且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率先商品化种植Bt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国家之一。为此,概述... Bt基因是目前农业上使用最广泛的抗虫基因。近年来,Bt基因已广泛用于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研究,进展极为迅速。我国在Bt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培育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且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率先商品化种植Bt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国家之一。为此,概述了Bt基因的发展状况、国内外Bt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研究进展及其对非靶标经济昆虫家蚕的生态风险,以期为Bt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商品化种植和重要经济昆虫的合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BT抗虫基因 家蚕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基于RNA-Seq分析Ras1^(CA)在家蚕后部丝腺过表达对细胞周期通路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倩 马俐 +1 位作者 李胜 李恺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0-399,共10页
【目的】本文旨在挖掘野生型家蚕Bombyx mori和Ras1CA过表达转基因家蚕后部丝腺中的转录本差异,分析和验证细胞周期通路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从而探讨Ras1CA过表达转基因家蚕提高蚕丝产量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转录组学比较野生型和Ras... 【目的】本文旨在挖掘野生型家蚕Bombyx mori和Ras1CA过表达转基因家蚕后部丝腺中的转录本差异,分析和验证细胞周期通路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从而探讨Ras1CA过表达转基因家蚕提高蚕丝产量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转录组学比较野生型和Ras1CA过表达转基因家蚕后部丝腺中的基因转录本差异,经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验证。【结果】野生型家蚕和Ras1CA过表达转基因家蚕后部丝腺组织中有2 63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细胞周期信号通路中有42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DK)、细胞周期素(Cyclin)以及转录因子等。通过q RT-PCR检测cdk1、cyclin D1、cyclin D2、cdc7、cdh1、dp-1,2等6个基因在野生型和Ras1CA过表达转基因家蚕后部丝腺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发现转基因家蚕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P<0.05),其中cyclin D2的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q RT-PCR结果与转录本差异一致,表明Ras1CA过表达后,能够促进细胞周期通路基因的表达。【结论】野生型家蚕和Ras1CA过表达转基因家蚕后部丝腺中有大量差异表达基因,且Ras1CA能够在转录水平上调控细胞周期通路,影响后部丝腺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器官生长,从而促进蚕丝蛋白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学 转基因家蚕 Ras1CA过表达 细胞周期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