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足溃疡合并外周动脉病变患者运动处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郑丛丛 王鹏华 +3 位作者 褚月颉 丁敏 孙好杰 郭婕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eer,DFU)合并外周动脉病变(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患者的运动治疗处方对足部血流灌注、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DFU合并PAD患者分为运动组及对照组,运动组患者进行运动治...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eer,DFU)合并外周动脉病变(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患者的运动治疗处方对足部血流灌注、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DFU合并PAD患者分为运动组及对照组,运动组患者进行运动治疗培训,保证患者能遵循运动处方完成运动治疗,对照组无运动要求。治疗12周后,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TcPO2)、皮温、HbA1c、体重指数(BMI)及12周溃疡愈合率,评价患者对运动治疗的满意度、依从性,并记录治疗中的不良事件。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者ABI、足部TcPO2、皮温均升高,HbA1c均降低(P〈0.05或P〈0.01)。运动组TcPO2升高5.25mmHg(1mmHg=0.133kPa)、皮温升高0.45℃、BMI降低0.69kg/m^2;对照组TcP02升高2.59mmHg、皮温升高0.28℃、BMI升高0.02kg/m^2,2组患者3项指标变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组溃疡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3.6%对25.9%,P〈0.05)。患者对于运动治疗的满意度为90%,依从性94%。运动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与运动处方无直接因果关系。结论本研究的运动处方可以改善DFU合并PAD患者足部血流灌注、促进溃疡愈合,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外周动脉病变 踝臂指数 经皮氧分压 运动处方
原文传递
下肢运动训练对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小腿经皮氧分压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高真真 潘思京 +1 位作者 季鹏 王磊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平板及踏车运动对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小腿经皮氧分压(Tc PO2)及运动能力的影响,为不同人群最适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方法与依据。方法:将80例外周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平板运动组(27例)及踏车运动组(27例),对照组予... 目的:探讨平板及踏车运动对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小腿经皮氧分压(Tc PO2)及运动能力的影响,为不同人群最适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方法与依据。方法:将80例外周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平板运动组(27例)及踏车运动组(2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平板及踏车运动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予以12周平板运动及踏车运动,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行小腿经皮氧分压、6min步行试验及行走受损问卷(WIQ)评估。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小腿经皮氧分压基线、6min步行试验及行走受损问卷评估均无显著差异(P>0.05);12周运动后,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患者各项评估较治疗前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平板及踏车运动组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对比,平板及踏车运动组各项评估均优于对照组(P<0.05);平板运动组与踏车运动组相比,两组间经皮氧分压基线并无显著差异(P>0.05),平板运动组6min步行距离优于踏车运动组(P<0.05),而在行走受损问卷评估中踏车运动组表现出更好的爬梯能力,但两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下肢运动能够改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小腿微循环情况,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同时平板及踏车运动有着相似受益程度,对于不能安全行走及运动耐力较低的患者而言,踏车运动可能更为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运动 踏车运动 外周动脉疾病 经皮氧分压 运动能力
下载PDF
艾灸改善外周动脉疾病下肢经皮氧分压及运动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磊 高真真 +1 位作者 王尊 潘化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观察艾灸及平板运动对外周动脉疾病下肢经皮氧分压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轻、中度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8例)、艾灸组(20例)和平板运动组(20例)。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艾灸组在常规治疗的基... 目的观察艾灸及平板运动对外周动脉疾病下肢经皮氧分压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轻、中度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8例)、艾灸组(20例)和平板运动组(20例)。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艾灸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及涌泉穴治疗,平板运动组在常规基础上予平板运动治疗;艾灸组和平板运动组患者均为每天1次,每周5次,共12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小腿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tension,TcPO_2)、6分钟步行试验(6-min walking test,6MWT)及行走受损问卷(walking impairment questionnaire,WIQ)的评估结果。结果分别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艾灸组及平板运动组A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PO_2、6MWT及WIQ值均明显提高(P<0.01),且平板运动组患者6MWT及WIQ评估均优于艾灸组(P<0.01)。结论艾灸及平板运动均可以改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下肢经皮氧分压及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平板运动 外周动脉疾病 经皮氧分压 运动能力
原文传递
心绞痛心肌梗塞病人的经皮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监测 被引量:3
4
作者 赵爱婷 龙建军 +2 位作者 郭秀玲 杨瑞华 骆秉铨 《河北医学》 CAS 1999年第12期38-39,共2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病人的经皮氧分压(PtcO2 )和二氧化碳分压(PtcCO2)的改变。方法:采用经皮组织氧分压监测仪对51 例临床上确诊为心绞痛、心肌梗塞病人及60 例健康人分别测定前臂内侧的P...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病人的经皮氧分压(PtcO2 )和二氧化碳分压(PtcCO2)的改变。方法:采用经皮组织氧分压监测仪对51 例临床上确诊为心绞痛、心肌梗塞病人及60 例健康人分别测定前臂内侧的PtcO2 、PtcCO2 值。结果:测得心绞痛、心肌梗塞组PtcO2、PtcCO2 值分别为59.85±10.40m m Hg、57.20±6.09m m Hg,健康组为76.80±7.5853.32±10.81m m Hg。结论: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病人的PtcO2 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 0.001)而PtcCO2 虽较健康组高,但无显著性差性。PtcO2、PtcCO2 可作为冠心病、心绞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冠心病 心绞痛 心肌梗塞
下载PDF
冠心病微循环改变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龙建军 赵爱婷 +2 位作者 郭秀玲 骆秉铨 龙保兰 《中国微循环》 2000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综合评价冠心病病人微循环改变状况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显微镜、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对36例冠心病病人甲襞微循环观测、皮肤微区血流量以及组织氧分压测定。结果⑴26例冠心病病人甲襞毛细血管数减少 ,交叉、畸形... 综合评价冠心病病人微循环改变状况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显微镜、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对36例冠心病病人甲襞微循环观测、皮肤微区血流量以及组织氧分压测定。结果⑴26例冠心病病人甲襞毛细血管数减少 ,交叉、畸形管襻增多 ,输入枝变细 ,输出枝和乳头下静脉丛扩张 ,血流速度慢伴红细胞聚集(P<0.05~0.001) ;LDF值、tcPO2 值无明显改变 ;⑵10例合并心力衰竭者除甲襞微循环异常改变外 ,LDF值、tcPO2 值也有显著改变(P<0.05~0.001) ;经过综合治疗后 ,甲襞微循环好转(P<0.05~0.01) ,LDF、tcPO2 显著提高(P<0.05)。⑶LDF、tcPO2 与输入枝口径呈直线正相关 ,与管襻数无相关关系 ,说明冠心病病人LDF、tcPO2 与甲襞微循环并不完全平行 ,还受其它因素影响。结论冠心病病人外周微循环存在结构的破坏与功能异常改变 ,体循环功能障碍是影响冠心病病人皮肤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经皮组织氧分压 甲襞微循环 冠心病
下载PDF
颈胸硬膜外阻滞时经皮氧分压的变化
6
作者 安刚 刘克约 顾振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13-215,共3页
对用1%利多卡因作颈胸硬膜外阻滞患者进行持续经皮氧分压(PtcO_2)监测。结果表明,PtcO_2与PaO_2是高度相关性;约50%的患者硬膜外给药后25min,PtcO_2出现显著的一过性下降,且PtcO_2和PaO_2下降时,并不都有呼吸困难的主诉。提示颈胸硬... 对用1%利多卡因作颈胸硬膜外阻滞患者进行持续经皮氧分压(PtcO_2)监测。结果表明,PtcO_2与PaO_2是高度相关性;约50%的患者硬膜外给药后25min,PtcO_2出现显著的一过性下降,且PtcO_2和PaO_2下降时,并不都有呼吸困难的主诉。提示颈胸硬膜外阻滞,即使应用低浓度局麻药,对呼吸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临床上应高度重视给药后25min这一时间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带 经皮氧分压
下载PDF
高压舱内经皮氧分压监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高光凯 吴镝 +5 位作者 杨鹰 于涛 孙擎 王晓红 薛娟 徐海霞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 观察高压舱内不同吸氧方式对经皮氧分压(TcPO2)的影响.方法 应用QSG-1000B型多功能监护仪监测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患者经皮氧分压变化.结果 TcPO2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升高.45 min达最高,面罩吸氧组达(1 214±134) mmHg,与15 mi... 目的 观察高压舱内不同吸氧方式对经皮氧分压(TcPO2)的影响.方法 应用QSG-1000B型多功能监护仪监测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患者经皮氧分压变化.结果 TcPO2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升高.45 min达最高,面罩吸氧组达(1 214±134) mmHg,与15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罩吸氧组(气管切开)45 min达(1 304±269) mmHg,与15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罩吸氧组(气管未切开)45 min达(1 382±80) mmHg,与15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45 min时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吸入空气5 min,55 min时测得的TcPO2较低,此后65 min和75 min又逐渐增高,3组TcPO2各时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舱内经皮氧分压监测对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患者高压氧治疗的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氧分压 高压舱 高压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