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7年中国14个城市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特征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宏斌 王辉 +5 位作者 孙闻嘉 刘昱东 陈民钧 赖艳榕 张建中 马越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23-1227,共5页
目的研究我国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hVISA)的分子特征,比较hVISA和万古霉素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SSA)在分子特征方面的差别。方法收集2007年来自全国14个城市分离的非重复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15... 目的研究我国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hVISA)的分子特征,比较hVISA和万古霉素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SSA)在分子特征方面的差别。方法收集2007年来自全国14个城市分离的非重复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15株,采用PAP—AUC(菌群谱型分析-曲线下面积法)确定hVISA。通过多重PCR对315株MRSA进行SCCmec分型及agr(accessory gene regulator)分型,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确定spa分型,同时检测pvl基因。结果在315株MRSA中共检测出30株hVISA,发生率为9.5%。315株MRSA以SCCmecm为主,占74.3%,其次为SCCmec Ⅱ,占17.8%。在hVISA中SCCmecⅡ的比例明显高于VSSA组(46.7%比14.7%,X^2=18.93,P〈0.001)。所有MRSA的agr分型以agr1为主,占73.6%,其次为agr2,占18.7%,agr3和agrd型MRSA在临床分离株中少见。agr分型在hVISA和VSSA之间有明显的不同,hVISA中agr2的比例显著高于VSSA(53.4%比15.1%,Xz=26.08,P〈0.001)。30株hVISA中有4种spa克隆型,包括t002(i3株)、t037(9株)、t030(6株)和t548(2株)。315株MRSA中pvl基因的携带率非常低,占1.6%。结论hVISA的发生率较高。与VSSA相比,hVISA主要以agr2型为主,与VSSA明显不同。通过spa分型发现hVISA呈多克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金黄色 万古霉素抗药性 细菌蛋白质类 反式激活因子类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6的活化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庞艳华 郝建宇 +1 位作者 张文杰 郑长青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79-681,共3页
目的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6(STAT6)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UC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结肠镜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UC患者30例,均为活动期患者,且未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30... 目的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6(STAT6)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UC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结肠镜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UC患者30例,均为活动期患者,且未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30例。用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标本核蛋白与胞质蛋白中磷酸化和非磷酸化STAT6的表达,同时用凝焦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STAT6的DNA结合活性。结果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在轻度UC患者,细胞核磷酸化STAT6表达低于细胞质,而在中、重度UC患者则胞核表达高于胞质。EMSA结果亦显示,UC组STAT6的DNA结合活性高于对照组,且随炎症程度加重而有逐渐增强的趋势。结论STAT6可能参与UC的发病过程并在UC的发病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信号转导 反式激活因子类
原文传递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克隆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反式激活基因 被引量:58
3
作者 刘妍 成军 +3 位作者 王刚 李克 段惠娟 李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80-883,共4页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技术构建丙型肝炎病毒 (HCV)核心蛋白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 ,克隆HCV核心蛋白反式激活相关基因。以HCV核心表达质粒 pcDNA3 1( ) core转染HepG2细胞 ,以空载体pcDNA3 1( )为对照 ;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技术构建丙型肝炎病毒 (HCV)核心蛋白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 ,克隆HCV核心蛋白反式激活相关基因。以HCV核心表达质粒 pcDNA3 1( ) core转染HepG2细胞 ,以空载体pcDNA3 1( )为对照 ;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 ,从中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 ,经RsaI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 2组 ,分别与 2种不同的接头衔接 ,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 2次消减杂交及 2次抑制性PCR ,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 ,构建cDNA消减文库 ,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 ,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 ,成功构建人HCV核心蛋白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文库扩增后得到 2 33个白色克隆 ,进行菌落PCR分析 ,其中 2 13个均得到 10 0~ 10 0 0bp插入片段。挑取 6 3个插入片段测序分析 ,其中 6个cDNA片段为未知序列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其全长序列 ,已被GenBank收录。提示 6个新的cDNA全长序列 ,可能是HCV核心蛋白反式激活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蛋白质类 反式激活 消减杂交 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5A反式激活基因的克隆化研究 被引量:43
4
作者 刘妍 陆荫英 +3 位作者 成军 王建军 李莉 张玲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3,共4页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 5A(HCVNS5A)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 ,克隆HCVNS5A蛋白反式激活相关基因。以HCVNS5A表达质粒pcDNA3 1(- ) NS5A转染HepG2细胞 ,以空载体pcDNA3 1(- )为对照 ,制备转染...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 5A(HCVNS5A)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 ,克隆HCVNS5A蛋白反式激活相关基因。以HCVNS5A表达质粒pcDNA3 1(- ) NS5A转染HepG2细胞 ,以空载体pcDNA3 1(- )为对照 ,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 ,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 ,经RsaI酶切后 ,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 ,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 ,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 ,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 ,构建cDNA消减文库 ,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 ,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文库扩增后得到 12 1个阳性克隆 ,经菌落PCR分析 ,得到 115个 2 0 0~10 0 0bp的插入片段 ,对其中的 90个片段测序 ,并进行同源性分析 ,显示 31种已知基因编码蛋白和 15种未知功能基因序列 ,包括一些与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信号传导及肿瘤发生等细胞生长调节密切相关的蛋白编码基因 ,可能是NS5A反式激活靶基因。结果提示 ,成功构建了HCVNS5A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 ,该文库的建立为进一步阐明HCVNS5A反式调节的靶基因及致肝细胞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非结构蛋白NS5A 反式激活 基因 克隆化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异质性及对其反式激活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8
5
作者 刘妍 董菁 +4 位作者 皇甫竞坤 成军 王琳 王刚 李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5-127,共3页
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扩增X基因序列 ,克隆入pGEM Teasy质粒 ,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NA测序以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提示 ,HBV长期携带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 ,X区内存在热点缺失突变区。为了进一步探讨X区突变对X蛋... 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扩增X基因序列 ,克隆入pGEM Teasy质粒 ,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NA测序以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提示 ,HBV长期携带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 ,X区内存在热点缺失突变区。为了进一步探讨X区突变对X蛋白反式激活功能的影响 ,将野生株及不同缺失突变的X基因片段克隆入pcDNA3 1( )载体的EcoRI位点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 ,并分别与报告质粒pSV lacZ共转染HepG2细胞 ,提取细胞裂解液 ,检测SV40启动子调控下的 β 半乳糖苷酶表达活性。共转染结果显示 :野生株X蛋白能够反式激活SV40病毒早期启动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X基因 异质性 反式激活 HBV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反式激活基因克隆化的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刘妍 成军 +5 位作者 陆荫英 王刚 牟劲松 李莉 张玲霞 陈菊梅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克隆HBX反式激活相关基因。 方法以HBX表达质粒pcDNA3.1(-)-X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转染的HepG2细胞为对照;制备转染后的...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克隆HBX反式激活相关基因。 方法以HBX表达质粒pcDNA3.1(-)-X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转染的HepG2细胞为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Rsa I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聚合酶链反应(PCR),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 结果 成功构建人HBX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文库扩增后得到85个白色克降,进行菌落PCR分析,均得到200~1000bp插入片段。挑取含有插入片段的65个克隆进行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19种已知基因序列,和15个未知基因。结论应用SSH技术成功构建了HBX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该文库的建立为进一步阐明HBX反式调节的靶基因及致肝细胞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反式激活 基因克隆化 研究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准种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39
7
作者 董菁 施双双 +4 位作者 皇甫竞坤 成军 王勤环 李莉 斯崇文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2年第1期22-25,共4页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序列的异质性表现来探讨HBV准种在 慢性感染者中的存在状态。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引物, 自9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扩增HBV X基因,克隆入pGEM ...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序列的异质性表现来探讨HBV准种在 慢性感染者中的存在状态。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引物, 自9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扩增HBV X基因,克隆入pGEM Teasy质粒,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 NA测序以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37例测序结果提示来源于不同患者HBV X基因序列高度保守 ,但每个序列均不一致。X区除了存在广泛的碱基点替换突变外,序列的缺失突变占测序克 隆总数的51.4%(19/37);氨基酸缺失及移框突变多发生于123位氨基酸残基之后,可导致X蛋 白多种羧基端形式。结果提示HBV长期携带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X区内存在热点缺失突变区,该区突变结果可能影响X蛋白反式激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准种 反式激活 X基因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two distinct transactivation domains in the pluripotency sustaining factor nanog 被引量:22
8
作者 GUANGJinPAN DUANQINGPEI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99-502,共4页
Nanog is a newly identified homeodomain gene that functions to sustain the pluripotency of embryonic stem cells.However,the molecular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nanog regulates stem cell pluripotency remains unknown.Mous... Nanog is a newly identified homeodomain gene that functions to sustain the pluripotency of embryonic stem cells.However,the molecular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nanog regulates stem cell pluripotency remains unknown.Mouse nanog encodes a polypeptide of 305 residues with a divergent homeodomain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NK-2 family.The rest ofnanog contains no apparent homology to any known proteins characterized so far.It is hypothesized that nanog encodes a transcription factor that regulates stem cell pluripotency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arget genes.To test this hypothesis,we constructed fusion proteins between nanog and DNA binding domains of the yeast transcription factor Gal4 and tested the transactivation potentials of these constructs.Our data demonstrate that both regions N- and C- terminal to the homeodomain have transcription activities.Despite the fact that it contains no apparent transactivation motifs,the C-terminal domain is about 7 times as active as the N-terminal one.This unique arrangement of dual transactivators may confer nanog the flexibility and specificity to regulate downstream genes critical for both pluripotency and differentiation of stem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G PLURIPOTENCY stem cells self renewal transactivation domain HOMEOPROTEIN HOMEODOMAIN
下载PDF
c-Myc功能及其下游靶点 被引量:25
9
作者 白阳 叶健 王敬泽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91-196,共6页
c-Myc是一个在进化上较为保守的,具有b/HLH/LZ结构的转录调节因子,它可以与Max形成异源二聚体通过结合于启动子区的E盒结构对基因进行转录激活调控,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对基因进行正负调节,参与调控了细胞的增殖、分化、生长、凋亡、细... c-Myc是一个在进化上较为保守的,具有b/HLH/LZ结构的转录调节因子,它可以与Max形成异源二聚体通过结合于启动子区的E盒结构对基因进行转录激活调控,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对基因进行正负调节,参与调控了细胞的增殖、分化、生长、凋亡、细胞周期进程、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代谢以及细胞的恶性转化。近期,研究者通过采用微阵列芯片、生物信息学技术、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AGE)等高通量研究的新技术对c-Myc下游靶点进行研究,这对于揭示c-Myc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 转录因子 转录激活 靶点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异质性及准种特点研究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10
作者 成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2-115,共4页
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组在慢性HBV感染的个体中存在不同的基因型 (genotype)、血清型 (serotype)和准种 (quasispecies)等基因序列异质性 (heterogeneity)的特点。HBV基因序列异质性是普遍存在的 ,在HBV基因组的各结构基因区、调节基... 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组在慢性HBV感染的个体中存在不同的基因型 (genotype)、血清型 (serotype)和准种 (quasispecies)等基因序列异质性 (heterogeneity)的特点。HBV基因序列异质性是普遍存在的 ,在HBV基因组的各结构基因区、调节基因区都有异质性的特点 ,而且始终处在持续变化之中。HBV基因序列的异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医学意义。HBV准种等异质性特点的研究 ,使我们对于HBV全基因序列、HBV基因突变的规律、HBV抗药性的遗传学基础 ,甚至导致肝细胞恶性转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等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准种概念的引入 ,使我们对于HBV基因序列异质性的认识 ,从单一病毒株水平提升到HBV种群的水平 ,是对于HBV基因遗传与变异认识的一次革命性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血清分型 异质性 准种 基因突变 反式激活 HBV
下载PDF
TNF-α Induces Transient Resistance to Fas-Induced Apoptosis in Eosinophilic Acute Myeloid Leukemia Cells 被引量:19
11
作者 Yimin Qin Sogyong Auh +3 位作者 Lyubov Blokh Catherine Long Isabelle Gagnon Kimm J. Hamann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3-52,共10页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B (NF-kB), a factor implicated in the protection of many cell types from apoptosis. We and others have presented evidence to...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B (NF-kB), a factor implicated in the protection of many cell types from apoptosis. We and others have presented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Fas-induced apoptosis may be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resolution of inflammation, and that delayed resolution of inflammation may be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NF-kB-dependent resistance to Fas. Because TNF-α activates NF-kB in many cell types including inflammatory cells such as eosinophils, we examined effects of TNF-α signaling on the Fas-mediated killing of an eosinophilic cell line AML14. While agonist anti-Fas (CHII) treatment induced apoptosis in AML14 cells, no significant cell death occurred in response to TNF-α alone.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 revealed that TNF-α induced NF-kB transactivation in AMLI4 cells in a time- and dose-dependent fashion, and subsequent supershift assays indicated that the translocated NF-kB was the heterodimer p65 (RelA)/p50. Pre-treatment of cells with TNF-α dramatically decreased the CHll-induced cell death in a transient fashion, accompanied by suppression of activation of caspase-8 and caspase-3 activation. Inhibition of NF-kB transactivation by inhibitors, BAY 11-7085 and parthenolide, reversed the suppression of Fas-mediated apoptosis by TNF-α. Furthermore, TNF-α up-regulated 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XIAP) transiently and XIAP levels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temporal pattern of TNF-α protection against Fas-mediated apoptosis. This finding suggested that TNF-α may contribute to the prolonged survival of inflammatory cells by suppression of Fas-mediated apoptosis, the process involved with NF-kB transactivation, anti-apoptotic XIAP up-regulation and caspase suppression.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07;4(1):43-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 NF-kB transactivation apoptosis XIAP inflammatory cell resolution
原文传递
马立克氏病病毒meq基因功能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韦平 崔治中 L.F.Lee 《广西科学》 CAS 2003年第1期52-62,共11页
从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不同致病型毒株meq基因序列、meq基因产物及其细胞内表达特性和meq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探讨马立克氏病病毒致瘤基因meq功能。完成了648A、CVI988/Rispens、814、广西地方毒株G2、N、0093、0095、0297、0304共9个... 从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不同致病型毒株meq基因序列、meq基因产物及其细胞内表达特性和meq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探讨马立克氏病病毒致瘤基因meq功能。完成了648A、CVI988/Rispens、814、广西地方毒株G2、N、0093、0095、0297、0304共9个MDV毒株meq基因的序列测定。MDV不同致病型毒株的。meq基因序列相对比较保守,它们相互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很高;与所有7个致瘤的MDV毒株相比,在2个MDV-1弱毒疫苗CVl988/Rispens株和814株发现有二个特征性位点突变;此外,还在其ORF中首次发现含15个氨基酸残基(EELCAQLCSTPPPPI)的2个重复和含6个氨基酸残基(PPICTP)的4个重复,全分布在MEQ蛋白C-端的转录激活域内。MEQ蛋白的表达仅局限于感染细胞的核内,而且随感染时间增加,具有从核质向核仁和核膜转移趋向;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沉淀试验证实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细胞裂解物中有大小约为60 kD的特异带。利用表达的MEQ蛋白产物免疫BALB/c小鼠,获得的杂交瘤细胞被克隆并与MDV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做免疫荧光试验(FA),获得4株稳定产生抗MEQ蛋白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其中3G12E6单克隆抗体能够检测到MDV致瘤株感染的CEF及自然MD肿瘤细胞中表达的meq基因产物,而CVl988/Rispens感染的细胞则未检测到。发现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病毒 致瘤基因 MEQ基因 单克隆抗体 基因功能 畜禽疾病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与肿瘤抑制基因p53相互作用的生物学功能及意义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明华 Duan.,LX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15,共6页
以前的研究发现:HBVX蛋白能与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结合,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经过计算机比较分析发现,在HBV基因组中存在与经典的p53DNA-蛋白质结合位点类似的序列(T... 以前的研究发现:HBVX蛋白能与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结合,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经过计算机比较分析发现,在HBV基因组中存在与经典的p53DNA-蛋白质结合位点类似的序列(TGCCT),用含有此序列的HBV基因片段作探针,与肝癌细胞核蛋白作用,通过凝胶电泳迁移率移位实验、凝胶电泳迁移率超移位实验和原位紫外线交联实验,确定其HBVDNA与p53蛋白的特异性结合;进一步用p53与HBVDNA共转染和定量PCR分析,探讨二者结合对HBVDNA复制的影响和意义。结果显示,HBV基因组中存在能与p53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序列,使细胞内p53蛋白积聚,并反式激活,增强HBVDNA的复制。这一结果对进一步揭示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P53蛋白 肝癌 反式激活
下载PDF
Role of vitamin D receptor in the regulation of CYP3A gene expression 被引量:12
14
作者 Xuan Qin Xin Wang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087-1098,共12页
Vitamin D3(VD3)is a multifunctional nutrient which can be either synthesized or absorbed from the diet.It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systemic calcium and phosphate homeostasis,as well as in various physiological and path... Vitamin D3(VD3)is a multifunctional nutrient which can be either synthesized or absorbed from the diet.It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systemic calcium and phosphate homeostasis,as well as in various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processes.VD3 is converted to the active form,1α,25-dihydroxy vitamin D3(1,25-D3),by cytochrome P4502R1(CYP2R1)/CYP27A1 and CYP27B1 sequentially,and deactivated by multiple enzymes including CYP3A4.On the other hand,1,25-D3 is capable of activating the transcription of CYP3A genes in humans,mice and rats.The vitamin D receptor(VDR)-mediated transactivation of human CYP3A4 and CYP3A5 resembles that known for pregnane X receptor(PXR).Activated VDR forms a heterodimer with retinoid X receptorα(RXRα),recruits co-activators,translocates to the cell nucleus,binds to the specific vitamin D responsive elements(VDRE),and activates the gene transcription.In mice,intestinal Cyp3a11 mRNA levels,but not those of hepatic CYP3As,were induced by in vivo administration of VDR and PXR agonists.In rats,intestinal Cyp3a1 and Cyp3a2mRNAs were induced by 1,25-D3 or lithocholic acid(LCA),whereas hepatic Cyp3a2,but not Cyp3a1and Cyp3a9,was modulated to 1,25-D3 treatment.In general,the VDR-mediated regulation of CYP3A presents species and organ specif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TAMIN D3 VDR CYP3A transactivATION PHARMACOKINETIC Drug metabolism
原文传递
肝炎病毒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研究策略 被引量:13
15
作者 成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3-376,共4页
具有反式激活作用的肝炎病毒蛋白有多种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HBV的羧基末端截短型表面抗原中蛋白 (MHBst)、HBx Ag,以及HCV的核心蛋白、非结构蛋白 3(NS3)、非结构蛋白 5A(NS5A)等。研究肝炎病毒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 具有反式激活作用的肝炎病毒蛋白有多种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HBV的羧基末端截短型表面抗原中蛋白 (MHBst)、HBx Ag,以及HCV的核心蛋白、非结构蛋白 3(NS3)、非结构蛋白 5A(NS5A)等。研究肝炎病毒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抑制性消减杂交 (SSH)、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等。肝炎病毒蛋白在极少数情况下通过与启动子DNA结合影响肝细胞的基因表达谱 ,但更主要的是通过影响细胞信号转导的途径 ,包括NF κB、STAT 3、MAPK、Nur77、PI3K等。关于肝炎病毒蛋白对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反式激活 抑制性消减杂交 基因表达谱芯片 信号转导
下载PDF
跨血脑屏障复合功能纳米载体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11
16
作者 姚鹏 黄杰 +2 位作者 康春生 浦佩玉 常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1-485,共5页
目的建立跨血脑屏障复合功能纳米载体系统。方法以O-羧甲基壳聚糖(O-CMC)为原料,制备出具有超顺磁特性的纳米载体粒子,并将跨膜肽(Tat)、人转铁蛋白(Tf)和抗癌药物甲氨喋呤(MTX)与其结合,构建成兼具跨血脑屏障、磁性和受体介导双靶向及... 目的建立跨血脑屏障复合功能纳米载体系统。方法以O-羧甲基壳聚糖(O-CMC)为原料,制备出具有超顺磁特性的纳米载体粒子,并将跨膜肽(Tat)、人转铁蛋白(Tf)和抗癌药物甲氨喋呤(MTX)与其结合,构建成兼具跨血脑屏障、磁性和受体介导双靶向及抗癌复合功能的纳米载体系统(MTX-O-MNPs-Tat-Tf)。应用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震动样磁力计表征该纳米载体系统的形貌、粒径、磁性能并选择大鼠C6细胞考察MTX-O-MNPs-Tat-Tf载体粒子的抗肿瘤特性。结果纳米磁性粒子MTX-O-MNPs-Tat-Tf平均粒径为75nm,具有良好的抗肿瘤特性。初步动物实验表明,采用放射性元素锝标记,经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检测,复合功能载体系统成功跨越大鼠血脑屏障。结论MTX-O-MNPs-Tat-Tf载体系统的建立为今后跨过血脑屏障治疗脑部疾病等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磁性粒子 血脑屏障 靶向治疗 O-羧甲基壳聚糖 跨膜肽 转铁蛋白 甲氨喋呤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及HBx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汪琼 董俊兴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6年第1期78-80,共3页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及其编码的多功能蛋白HBx是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转录所必需的作用因子,在乙肝的致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HBx可直接或间接改变肝脏结构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引发肝脏细胞的凋亡;具有广泛的非特异...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及其编码的多功能蛋白HBx是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转录所必需的作用因子,在乙肝的致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HBx可直接或间接改变肝脏结构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引发肝脏细胞的凋亡;具有广泛的非特异性反式激活作用,反式激活细胞内的某些癌基因或病毒基因,与乙型肝炎和肝细胞癌的发生关系十分密切。本文从多方面综述了X基因及HBx蛋白目前的研究进展,展现了X基因功能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X基因 HBX蛋白 反式激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反式激活基因HCTP4的克隆化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敏 成军 +1 位作者 王琳 张树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 探索丙型肝炎病毒 (HCV)核心 (core)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 ,以有助于阐明HC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表达谱芯片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 ,结合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技术 ,筛选、克隆HCV核心蛋白反式激活... 目的 探索丙型肝炎病毒 (HCV)核心 (core)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 ,以有助于阐明HC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表达谱芯片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 ,结合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技术 ,筛选、克隆HCV核心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结果 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core ,经过限制性内切酶作图分析和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正确无误。以pcDNA3 core转染HepG2后提取总RNA ,逆转录后进行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应用分子克隆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克隆核心蛋白反式激活的新型靶基因 ,命名为HCTP4,新基因的编码基因序列全长为 2 2 44个核苷酸 (nt) ,编码产物由 748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结论 HCV核心蛋白是具有反式激活作用的蛋白。DNA微矩阵技术 (DNAmicroarray)是分析基因表达谱变化的有效和高通量技术。发现了HCV核心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核心蛋白 反式激活 HCTP4 基因克隆化 DNA微矩阵
下载PDF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克隆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反式激活的相关基因 被引量:9
19
作者 纪冬 成军 +6 位作者 王建军 董菁 郭江 刘妍 杨倩 党晓燕 王春花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8,共6页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SH)技术构建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 S1蛋白 (pre S1)反式激活的相关基因cDNA消减文库 ,克隆前 S1反式激活相关基因 ,以期发现前 S1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靶位点 ,为阐明前 S1蛋白的反式激活作用的分子生物...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SH)技术构建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 S1蛋白 (pre S1)反式激活的相关基因cDNA消减文库 ,克隆前 S1反式激活相关基因 ,以期发现前 S1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靶位点 ,为阐明前 S1蛋白的反式激活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以及HBV相关肝细胞癌 (HCC)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开辟新的研究方向。方法 以HBV前 S1表达质粒pcDNA3 .1(-) preS1转染HepG2细胞 ,以空载体pcDNA3 .1(-)为对照 ;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 ,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 ,经RsaⅠ酶切后 ,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 ,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 ,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 ,将产物与pGEM Teasy载体连接 ,构建cDNA消减文库 ,并转染大肠杆菌DH5α进行文库扩增 ,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文库扩增后得到 67个阳性克隆 ,经菌落PCR分析 ,得到 5 1个 2 0 0~ 10 0 0bp插入片段。对所得片段测序 ,并进行同源性分析 ,获得 3 2种编码基因 ,其中 2 6个为已知功能基因 ,另外 6个为未知功能序列 ,可能是前 S1蛋白反式激活新的靶基因。结论 成功构建HBV前 S1反式激活的相关基因cDNA消减文库 ,为今后进一步分析、研究病毒蛋白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为进一步阐明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克隆 乙型肝炎病毒 前-S1蛋白 反式激活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HIV-1 Tat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效应 被引量:9
20
作者 滕竞飞 潘卫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06-410,共5页
Tat蛋白是HIV-1编码的重要调控蛋白,在病毒复制和感染致病中起重要作用。在感染细胞内,Tat蛋白与多种细胞分子相互作用,启动病毒基因组的转录,促进转录延伸,从而激活和促进病毒复制;分泌和释放至细胞外的Tat蛋白,具有独特的穿膜功能,可... Tat蛋白是HIV-1编码的重要调控蛋白,在病毒复制和感染致病中起重要作用。在感染细胞内,Tat蛋白与多种细胞分子相互作用,启动病毒基因组的转录,促进转录延伸,从而激活和促进病毒复制;分泌和释放至细胞外的Tat蛋白,具有独特的穿膜功能,可到达宿主多个部位,作用于多种细胞,产生多样的Tat蛋白胞外活性,如参与免疫抑制、神经系统损伤及卡波济肉瘤形成等致病过程,被称为"病毒毒素"。本文对Tat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效应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TAT 反式激活 内化 免疫抑制 神经毒 KAPOSI肉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