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悲壮的青春”与梁晓声的英雄叙事——知青文学回头看(之一) 被引量:8
1
作者 陶东风 《文学与文化》 2013年第1期46-56,共11页
本文采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以梁晓声为代表的知青文学中的英雄叙事进行了新的解读。这种解读与其说是文学或美学的,不如说是政治的和文学政治的。本文认为,作为最著名、影响最大的知青作家,梁晓声开创的、以道德理想主义与去政治化为基... 本文采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以梁晓声为代表的知青文学中的英雄叙事进行了新的解读。这种解读与其说是文学或美学的,不如说是政治的和文学政治的。本文认为,作为最著名、影响最大的知青作家,梁晓声开创的、以道德理想主义与去政治化为基本特征的所谓"悲壮的青春叙事"或"英雄叙事",存在一种极具误导性、但又难以被察觉的认识误区和价值误区。对此,评论界尚未予以足够重视。解读知青文学不仅可以了解后知青、后"文革"时代知青作家对于知青运动及"文革"的态度,而且这种态度也折射出当下国人在"文革"反思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晓声 知青文学 悲壮叙事 英雄叙事
下载PDF
当代回忆录潮的兴起及其叙事范式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覃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9-136,共8页
回忆录古已有之,于今为烈,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回忆录潮。从"虚构即美"到"真实即美"的转向,是回忆录潮产生的审美因素;政治性的社会运动,使回忆录成为了人们讨论公民身份本质的场所,此为其政治因素;而当代的资本... 回忆录古已有之,于今为烈,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回忆录潮。从"虚构即美"到"真实即美"的转向,是回忆录潮产生的审美因素;政治性的社会运动,使回忆录成为了人们讨论公民身份本质的场所,此为其政治因素;而当代的资本化运作与商业化,推动了"回忆录工业"的繁荣,此乃其经济因素。在这三重因素的驱动下,回忆录发生了从名人叙事到无名叙事、从进步叙事到悲剧叙事的转向。这一转向也体现了回忆录的当代嬗变:在叙述主题上,文本从宏观的"政治—历史"层面脱离出来,更关注"升斗小民"的生存体验,苦难叙事成为回忆录潮中的叙事主流。在叙述体式上,大胆地开拓了回忆录的表达方式与创作媒介,产生了图像回忆录、实验性回忆录、动物回忆录等新型形式,形成了多媒介化、多主题化的特点,从而使回忆录演进为一个枝繁叶茂的文体谱系大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忆录潮 回忆录叙事 回忆录工业 无名叙事 悲剧叙事
下载PDF
中国医者死亡叙事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2
3
作者 卢鑫欣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39-44,共6页
医者死亡叙事是指由医生或护士讲述临终者的故事。在中国,已经先后出现了三种医者死亡叙事:医生作家的独立创作、临床医生的集体叙事和安宁疗护医者的团队写作。尽管仍处于萌芽与边缘状态,医者讲述临终者的故事却自有其深远的文化意义:... 医者死亡叙事是指由医生或护士讲述临终者的故事。在中国,已经先后出现了三种医者死亡叙事:医生作家的独立创作、临床医生的集体叙事和安宁疗护医者的团队写作。尽管仍处于萌芽与边缘状态,医者讲述临终者的故事却自有其深远的文化意义:在医学话语笼罩死亡的现代条件下,叙事是对医学话语霸权的一种反抗形式。悲剧的死亡叙事表达了医者对于医学化死亡的反思;和谐的死亡叙事则体现了这一职业群体试图重塑死亡文化的努力。医者边缘性的叙事行为中内含一种伦理性与公共性,它的持续萌芽预示着社会中死亡文化的变迁与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者死亡叙事 悲剧叙事 和谐叙事 文化阐释
下载PDF
论苗族古歌的悲剧性叙事 被引量:1
4
作者 吴一文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23-31,共9页
黔东南苗族古歌和口头传统中有四大神话人物——英勇之神昌扎、智慧之神姜央、长寿之神榜香尤、美丽之神娘欧瑟,他们都有悲剧结局或悲剧经历。以此四大人物为线索,指出苗族古歌悲剧性叙事具有歌颂英雄事迹、突出悲剧结局、伏笔故事结果... 黔东南苗族古歌和口头传统中有四大神话人物——英勇之神昌扎、智慧之神姜央、长寿之神榜香尤、美丽之神娘欧瑟,他们都有悲剧结局或悲剧经历。以此四大人物为线索,指出苗族古歌悲剧性叙事具有歌颂英雄事迹、突出悲剧结局、伏笔故事结果等特点,认为其悲剧性叙事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发展滞后遗迹、率真和狭窄与嫉妒和耿直的民族性格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古歌 叙事传统 悲剧性叙事
下载PDF
创伤理论视域下的《孟买酒店》——以文化创伤与悲剧叙事为研究中心
5
作者 周林 《喀什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82-86,共5页
2019年新上映的影片《孟买酒店》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高度还原了2008年孟买恐怖袭击案。如何重述这一事件成为影片最大的亮点所在。文章以该影片为研究对象,以作为当下热点的文化创伤与悲剧叙事理论为中心,从“语言符号操演下的文化创伤... 2019年新上映的影片《孟买酒店》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高度还原了2008年孟买恐怖袭击案。如何重述这一事件成为影片最大的亮点所在。文章以该影片为研究对象,以作为当下热点的文化创伤与悲剧叙事理论为中心,从“语言符号操演下的文化创伤”“悲剧叙事的魅力”和“对当代事实进行创伤书写的意义”三个方面入手,探析影片背后的现实意义,也借此明示其对于灾难纪念启示意义:不再一味强调现世的光明与灾难的永不复现,而是在不背离伦理和善的基础上,直面惨烈的鲜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理论 《孟买酒店》 文化创伤 悲剧叙事
下载PDF
《红楼梦》悲情叙事论
6
作者 钟明奇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1年第2期108-130,共23页
《红楼梦》体现了中国文学抒情传统与叙事传统的完美结合,是中国文学悲情叙事的无上美典。这不独是因为它包蕴了巨大的社会历史内涵,形成了对封建主义广泛而深刻的批判,信为悲剧中的悲剧、彻头彻尾的悲剧,昭示着对中国既往悲剧观的历史... 《红楼梦》体现了中国文学抒情传统与叙事传统的完美结合,是中国文学悲情叙事的无上美典。这不独是因为它包蕴了巨大的社会历史内涵,形成了对封建主义广泛而深刻的批判,信为悲剧中的悲剧、彻头彻尾的悲剧,昭示着对中国既往悲剧观的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同时也因为《红楼梦》极富于浓郁诗意的人文主义理想之美的探寻,杳渺幽邃的形而上的哲学探索,以及对文学艺术悲剧描写之诗性之美的积极实践。曹雪芹伟大的人格力量、深邃的思想洞察、非凡的艺术修养,以及勇于开拓的艺术创新精神,成为他深刻把握悲情时代,将《红楼梦》悲情叙事之美写到极致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悲情叙事 无上美典
原文传递
权力话语与悲情叙事——对董立勃中篇小说《冻土》的解读
7
作者 张凡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6-29,共4页
作为"垦荒"系列小说又一篇力作《冻土》,借助对一个凄美爱情的悲情叙事,揭示出特定时空下个体命运的无法确定性和悲剧性,从而对权力话语与"组织"的共谋进行有节制的理性批判。面对基层权力对个体命运的干预,即使在... 作为"垦荒"系列小说又一篇力作《冻土》,借助对一个凄美爱情的悲情叙事,揭示出特定时空下个体命运的无法确定性和悲剧性,从而对权力话语与"组织"的共谋进行有节制的理性批判。面对基层权力对个体命运的干预,即使在女性意识自觉的新社会,在特定历史时空中女性也不是个人命运的完全主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立勃 权力话语 悲情叙事
下载PDF
“悲剧性”叙述与反讽效果——关汉卿《蝴蝶梦》文本解读
8
作者 吴雪美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7-81,共5页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是关汉卿元杂剧公案戏代表作之一,可简称《蝴蝶梦》。《蝴蝶梦》结合文本叙述与舞台叙述的特殊要求,以"悲剧性"叙述手法进行创作,剧情发展弥漫着浓郁悲剧气氛,但关汉卿却在结尾处笔锋一转,以喜剧形式落幕...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是关汉卿元杂剧公案戏代表作之一,可简称《蝴蝶梦》。《蝴蝶梦》结合文本叙述与舞台叙述的特殊要求,以"悲剧性"叙述手法进行创作,剧情发展弥漫着浓郁悲剧气氛,但关汉卿却在结尾处笔锋一转,以喜剧形式落幕,让《蝴蝶梦》戴上"喜剧"的光环,产生明显反讽效果。"以悲剧叙述,以喜剧结局"根源在于:元杂剧创作形式的特殊要求;儒家伦理观念惩恶扬善的历史要求;以不现实喜剧结尾消解"悲剧"所带来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梦》 悲剧性叙述 文本 舞台 反讽
下载PDF
悲情、写实与人文关怀——论宋存寿电影的创作特征
9
作者 邓鹏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114-118,共5页
上世纪60、70年代台湾电影界掀起一股新浪潮,众多导演纷纷投入到健康写实主义的创作洪流中,其中不乏日后声播海外的大导演,如李行、白景瑞等。在此期间,台湾导演宋存寿异军突起,他的创作在健康写实主义潮流的裹挟下别开生面。纵观宋存... 上世纪60、70年代台湾电影界掀起一股新浪潮,众多导演纷纷投入到健康写实主义的创作洪流中,其中不乏日后声播海外的大导演,如李行、白景瑞等。在此期间,台湾导演宋存寿异军突起,他的创作在健康写实主义潮流的裹挟下别开生面。纵观宋存寿导演的诸多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导演熟稔地运用镜像语言进行独立的精神探求。文章试图通过对宋存寿导演作品的具体分析,与诸多健康写实主义主流影片的比较,突出导演在作品叙事、写实精神和人文关怀三个维度上显示出的美学特质和独立的审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存寿 健康写实主义 悲情叙事 写实精神 人文关怀
下载PDF
偏向与隐喻:论民粹主义舆论的原型叙事 被引量:29
10
作者 汤景泰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35,共13页
本文主要借鉴叙事学理论,以近年来我国热点舆情事件的文本分析为基础,探讨民粹主义舆论的建构与作用机制。本文认为,基于互联网的传播偏向,受民粹主义思潮支配的舆论形成过程形成了英雄叙事、悲情叙事和复仇叙事三种模式,并借此重构了... 本文主要借鉴叙事学理论,以近年来我国热点舆情事件的文本分析为基础,探讨民粹主义舆论的建构与作用机制。本文认为,基于互联网的传播偏向,受民粹主义思潮支配的舆论形成过程形成了英雄叙事、悲情叙事和复仇叙事三种模式,并借此重构了新闻事实。这三种叙事模式在中国曲艺中有着深厚的传统,民粹主义舆论借用这些传统框架改造新闻事实,具有原型叙事的意义。通过原型叙事,民粹主义舆论把历史引入现实,唤醒了国人的集体记忆,催生了社会悲情,引起了广泛共鸣。但这种模式化的叙事策略也在历史与现实的隐喻中,用二元对立思维框限了转型中国的复杂关系,助长社会仇恨,阻碍社会共识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粹主义舆论 英雄叙事 悲情叙事 复仇叙事 原型叙事
原文传递
论奥斯特《偶然的音乐》的叙事艺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金云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39,共8页
流浪汉小说与希腊悲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类型,前者强调了偶然事件对生活的主导作用,后者凸显了命运的绝对主宰。保罗·奥斯特在小说《偶然的音乐》中分别采用这两种叙事,揭示出生活中的偶然实际上取决于命运,现代美国社会中人们... 流浪汉小说与希腊悲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类型,前者强调了偶然事件对生活的主导作用,后者凸显了命运的绝对主宰。保罗·奥斯特在小说《偶然的音乐》中分别采用这两种叙事,揭示出生活中的偶然实际上取决于命运,现代美国社会中人们的命运已经具体化为金钱,金钱更意味着权力,在权力与金钱的共谋中,以主人公奈施为代表的现代美国人所追求的自由只不过是一种幻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奥斯特 《偶然的音乐》 流浪汉小说叙事 希腊悲剧叙事
原文传递
《子夜》的英雄悲剧叙事模式 被引量:2
12
作者 卜繁燕 翟德耀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22,共4页
抛开受政治意识形态影响所附加给文本的衍生意义,透过纷繁芜杂的话语形式,就会发现《子夜》隐藏着一个英雄悲剧叙事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吴荪甫表现出古希腊悲剧英雄的特点。对其命运进行分析,可知吴荪甫在三重困境中抗争,从而向读者传... 抛开受政治意识形态影响所附加给文本的衍生意义,透过纷繁芜杂的话语形式,就会发现《子夜》隐藏着一个英雄悲剧叙事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吴荪甫表现出古希腊悲剧英雄的特点。对其命运进行分析,可知吴荪甫在三重困境中抗争,从而向读者传递着崇高的悲剧精神。吴荪甫的悲剧命运也暗合了中国传统的天命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悲剧叙事模式 英雄 悲剧 宿命论
下载PDF
主体间性美学视域下的伊凡·布宁小说的悲剧性叙事
13
作者 张益伟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17-122,共6页
俄国流亡作家伊凡·布宁凭借复杂的人生体验,多种艺术手法的交互运用,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极富悲剧性的人物形象,也营构出一种悲剧性的叙事空间和极其诗意化的氛围。从主体间性美学视域来看,布宁小说在传达着一种平等精神和宗教情... 俄国流亡作家伊凡·布宁凭借复杂的人生体验,多种艺术手法的交互运用,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极富悲剧性的人物形象,也营构出一种悲剧性的叙事空间和极其诗意化的氛围。从主体间性美学视域来看,布宁小说在传达着一种平等精神和宗教情怀的同时,也使小说的悲剧性叙事意义获得提升和超越,从而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架起了一条由文学通达哲学、美学的道路,进而呈现出复杂性、融汇性内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美学 人物 自然 死亡 爱情 悲剧性空间
下载PDF
主体间性美学视域下的伊凡·布宁小说的悲剧性叙事
14
作者 张益伟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04-110,共7页
俄国流亡作家伊凡.布宁凭借复杂的人生体验,多种艺术手法的交互运用,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极富悲剧性的人物形象,也营构出一种悲剧性的叙事空间和极其诗意化的氛围。从主体间性美学视域来看,布宁小说在传达着一种平等精神和宗教情怀的同... 俄国流亡作家伊凡.布宁凭借复杂的人生体验,多种艺术手法的交互运用,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极富悲剧性的人物形象,也营构出一种悲剧性的叙事空间和极其诗意化的氛围。从主体间性美学视域来看,布宁小说在传达着一种平等精神和宗教情怀的同时,也使小说的悲剧性叙事意义获得一种提升和超越,从而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架起了一条由文学通达哲学、美学的道路,进而呈现出复杂性、融汇性内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自然 死亡 爱情 悲剧性空间
下载PDF
血胤与宿命:姿子妮乍悲剧叙事背后的族群心理初探——以岭光电译注版《姿子妮乍》为个案
15
作者 吉日莫铁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2-47,共6页
《姿子妮乍》是一部凄美浪漫的神话故事,亦是一部讲述鬼魅滥觞的咒鬼经诗,以五言和七言的诗体形式广泛流传于川滇交界的大小凉山彝区。从姿子妮乍悲剧式叙事风格形成原因及其表现形式,探索这种叙事风格所蕴含的族群心理与集体无意识。... 《姿子妮乍》是一部凄美浪漫的神话故事,亦是一部讲述鬼魅滥觞的咒鬼经诗,以五言和七言的诗体形式广泛流传于川滇交界的大小凉山彝区。从姿子妮乍悲剧式叙事风格形成原因及其表现形式,探索这种叙事风格所蕴含的族群心理与集体无意识。以期为民间故事的多视角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子妮乍》 悲剧叙事 族群心理 集体无意识
下载PDF
战争小说的死亡意识与悲剧叙事——以《永别了,武器》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臻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03-106,共4页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的战争三部曲之一,以战争与爱情为双重线索,描写了战争中无处隐匿的死亡意识以及主人公亨利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故事的主题提炼、形象设定、结构安排和悲剧结局等都渗透着对死亡意识的阐释、对悲剧命运的反抗...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的战争三部曲之一,以战争与爱情为双重线索,描写了战争中无处隐匿的死亡意识以及主人公亨利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故事的主题提炼、形象设定、结构安排和悲剧结局等都渗透着对死亡意识的阐释、对悲剧命运的反抗和对人类精神生存状态的担忧。故事的悲剧叙事是对战争时代悲剧现实的审美把握,体现了创作者的悲剧精神,促使我们更深刻地思考悲剧产生的根源,叙述悲剧带来的苦痛,探索人类文明的救赎之路,从而领会作品的艺术性与历史性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 死亡意识 悲剧叙事
下载PDF
论家族叙事的悲剧化与喜剧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永胜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1-64,共4页
中国的家族叙事大多采取悲剧化的格调,展现人物在悲剧情境中的生命抗争。由于题材和中国文化的性质,家族悲剧性叙事呈现悲而不伤、怨而不怒等审美特征。在少数文本中,喜剧性的手法揭示了旧家族的荒诞与崩溃的必然,特别在先锋叙事中,对... 中国的家族叙事大多采取悲剧化的格调,展现人物在悲剧情境中的生命抗争。由于题材和中国文化的性质,家族悲剧性叙事呈现悲而不伤、怨而不怒等审美特征。在少数文本中,喜剧性的手法揭示了旧家族的荒诞与崩溃的必然,特别在先锋叙事中,对父辈的降格叙述表明了伦理与家族叙事的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叙事 悲剧化 喜剧化
下载PDF
张爱玲王安忆小说悲剧叙事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木花 《菏泽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95-98,共4页
张爱玲和王安忆是书写风格最为相近的两个作家,她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都将自己对生命悲剧的体验诠释注入到平凡人物的写作中。她们都以悲悯的情怀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或透过人性的灰暗,或通过个人追求与历史的错位书写女性的... 张爱玲和王安忆是书写风格最为相近的两个作家,她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都将自己对生命悲剧的体验诠释注入到平凡人物的写作中。她们都以悲悯的情怀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或透过人性的灰暗,或通过个人追求与历史的错位书写女性的悲剧命运和悲剧情感。她们的悲剧叙事为都市文学和女性写作带来了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王安忆 悲剧叙事 根源
下载PDF
基于空间诗学的女性书写与悲剧意识——从雪漠“大漠小说”的女性意象说起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心宏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12-116,共5页
基于西部与东部、乡村与城市文化时空的差异,雪漠"大漠小说"中的边地与边地之外的空间对垒形成了时间上的传统与现代的冲突;间离与建构的是虚实相生的文学意境。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交叠叙事中,其小说文本中的疾病隐喻、等... 基于西部与东部、乡村与城市文化时空的差异,雪漠"大漠小说"中的边地与边地之外的空间对垒形成了时间上的传统与现代的冲突;间离与建构的是虚实相生的文学意境。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交叠叙事中,其小说文本中的疾病隐喻、等待主题、父权制度等文化主题的书写,表征的是女性的生存悲剧意识与边地世界的文化忧郁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地乡村 疾病隐喻 女性书写 悲剧意识 叙事视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