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贡西山公园山脊场地地形和土层效应数值模拟 被引量:30
1
作者 杨宇 李小军 贺秋梅 《震灾防御技术》 2011年第4期436-447,共12页
利用自贡地形影响强震动观测台阵在汶川地震中获得的强震动记录,以位于山脚下基岩上的台站为参考点,采用传统谱比法对场地放大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用显式有限元-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自贡西山公园山脊场地地形和土层的地震动效应,并... 利用自贡地形影响强震动观测台阵在汶川地震中获得的强震动记录,以位于山脚下基岩上的台站为参考点,采用传统谱比法对场地放大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用显式有限元-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自贡西山公园山脊场地地形和土层的地震动效应,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与强震动观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上覆土层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相对于地形变化的放大作用更为明显;地形对地震动水平分量的放大效应要明显于对竖直分量的放大效应;采用二维模型对上覆土层的模拟与观测结果较吻合,对于基岩介质部分的模拟在低频范围内也能反映山脊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效应 山脊地形 数值模拟 传统谱比法 汶川地震
下载PDF
利用强震记录进行场地反应分析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2
作者 欧阳行艳 章文波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8-126,共9页
场地反应对地震动的影响是地震工程学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一些破坏性大地震的震害资料表明局部场地反应可以大大加剧地面运动和建筑结构的破坏。分析比较了几种常用的利用强震记录来分析场地地震反应的方法,并就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总结... 场地反应对地震动的影响是地震工程学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一些破坏性大地震的震害资料表明局部场地反应可以大大加剧地面运动和建筑结构的破坏。分析比较了几种常用的利用强震记录来分析场地地震反应的方法,并就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总结。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原理、适用性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其中的某些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对于场地地震动反应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反应 线性反演法 传统谱比法 参考事件法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土层场地的放大作用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以金银岛岩土台阵为例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海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98-1509,共12页
为了探究土层场地放大作用的机制,利用金银岛岩土台阵在四次地震中记录的26组弱震动的三分量加速度时程,采用考虑上行波场与下行波场相消干涉作用的传统谱比法,研究了土层场地的放大作用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地震波从基岩传播... 为了探究土层场地放大作用的机制,利用金银岛岩土台阵在四次地震中记录的26组弱震动的三分量加速度时程,采用考虑上行波场与下行波场相消干涉作用的传统谱比法,研究了土层场地的放大作用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地震波从基岩传播到土层中时,土层的多个振型被激励,放大作用随深度的变化是按照不同振型的特征而有规律地变化.自下而上直至地表,一阶振型的场地放大作用是逐渐增大的;二阶振型的场地放大作用经历了逐渐减小和逐渐增大两个过程;三阶振型的场地放大作用经历了逐渐增大、逐渐减小和逐渐增大三个过程;四阶振型的场地放大作用经历了逐渐减小、逐渐增大、逐渐减小和逐渐增大四个过程;更高阶振型的场地放大作用可以据此类推.(2)四次地震中同一振型的NS和EW两个水平分量的自振频率相差很小;二阶到六阶5个振型与一阶振型的自振频率之比小于相应的理论模型之比.(3)四次地震中均存在一些高阶振型的放大系数大于其一阶振型相应分量的放大系数的现象.目前的场地反应分析中,往往将最大放大系数对应的频率作为场地的卓越频率,这么做的结果,很有可能将不同振型的自振频率作为场地的卓越频率,导致同一地震中不同水平分量的卓越频率相差较大,或者在不同地震中同一水平分量的卓越频率差别较大,难以描述场地的固有特性;而按照不同振型分析场地放大作用的特征,可以从本质上揭示场地的固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作用 振型 卓越频率 传统谱比法 金银岛岩土台阵
下载PDF
基于强震观测数据的土层场地反应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海云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47,共6页
土层作为一个多自由度体系,当地震波从基岩传播到其中时,其多个振型被激励,放大作用随深度的变化是按照不同振型的特征而有规律地变化。按照不同振型的自振频率分析场地放大作用的特征,可以从本质上揭示场地的固有特性。基于大量相关文... 土层作为一个多自由度体系,当地震波从基岩传播到其中时,其多个振型被激励,放大作用随深度的变化是按照不同振型的特征而有规律地变化。按照不同振型的自振频率分析场地放大作用的特征,可以从本质上揭示场地的固有特性。基于大量相关文献,从场地反应的估计方法、场地反应的机制、非线性场地反应和盆地中沉积物厚度对地震动的影响四个方面综述了基于强震观测数据的土层场地反应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层场地反应 强震观测数据 岩土台阵 传统谱比法 振型
下载PDF
Site response in the Qionghai Basin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被引量:3
5
作者 Wang Haiyun Xie Lili +1 位作者 Wang Suyang Ye Pe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3年第2期195-199,共5页
Amplification effects of soil site response can significantly impact ground motions, and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e seismic fortification of buildings/structures to prevent or mitigate this potential seismic hazard. Ut... Amplification effects of soil site response can significantly impact ground motions, and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e seismic fortification of buildings/structures to prevent or mitigate this potential seismic hazard. Utilizing acceleration time histories from the main shock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recorded at four stations (i.e., one on bedrock and three on soil) in the Qionghai Basin, the site responses from three soil sites are studied by using the traditional spectral ratio method. The bedrock site is selected as a reference site. This study found that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s (PGAs) on the soil sites are much larger than on bedrock, with EW, NS and UD components of 3.96-6.58, 6.27-10.98, and 3.17-6.66 times those of the bedrock site, respectively. The amplification effects of the soil sites on ground motion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0.1 Hz to 10 Hz are significant, depending on the thickness of the soil layer and the frequency content of the site. A significant amplification occurs with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ground motion at shallow soil sites, and low and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ground motion at intermediate soil 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te response traditional spectral ratio method acceleration time history Qionghai Basin Wenchuan earthquake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中硬自由场放大效应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兰景岩 宋锡俊 +1 位作者 刘娟 王延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696-3705,共10页
设计并构造中硬自由场的离心模型,并以此来模拟人工地震动观测台站,在75个重力加速度环境下,获取4组地表及地下不同深度的模拟地震加速度记录,采用考虑相消干涉的传统谱比法,较系统地开展了场地土层地震动效应研究,分析中硬自由场地震... 设计并构造中硬自由场的离心模型,并以此来模拟人工地震动观测台站,在75个重力加速度环境下,获取4组地表及地下不同深度的模拟地震加速度记录,采用考虑相消干涉的传统谱比法,较系统地开展了场地土层地震动效应研究,分析中硬自由场地震反应的振型特征,初步揭示地震动场地放大效应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所有振型中,一阶振型在场地放大作用中往往最为显著且容易识别,但并非是所有振型放大系数的最大值,特殊情况下会小于其他振型的放大系数,总体上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对于二阶及高阶振型的地震动放大系数,在土层中部略小于地表和基底处,地表处最大地震动的放大系数出现在15~18 Hz的高频段上;高阶振型与一阶振型对应的频率之比小于理论估算值,且振型越高,差异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动态离心模型试验 中硬自由场 传统谱比法 场地反应 放大效应
原文传递
含隧道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的深度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兰景岩 蔡金豆 +1 位作者 吴连斌 史庆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083-2091,共9页
以剑桥大学工程系完成的含圆形隧道的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结果为基础数据,在80g重力加速度条件下,从模型基底处由弱至强输入4种地震波EQ1~EQ4,利用在叠环式模型箱内不同位置布设加速度传感器,获取了不同层位深度处隧道列的加速度时程记录,... 以剑桥大学工程系完成的含圆形隧道的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结果为基础数据,在80g重力加速度条件下,从模型基底处由弱至强输入4种地震波EQ1~EQ4,利用在叠环式模型箱内不同位置布设加速度传感器,获取了不同层位深度处隧道列的加速度时程记录,运用考虑相消干涉的传统谱比法,分析研究了地震作用下含隧道的场地放大效应随深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EQ1~EQ4下各振型的地震动放大系数随深度变化曲线从基底到地表大部分呈现一个先减小后增大的现象;并统计到高阶振型地震动放大系数数值大于一阶振型的概率为18.3%,振型越高,概率越大;近地表处地震动放大系数的最大值主要分布在4.20~8.63 Hz的中部频段上,而不是出现在低频段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离心模型试验 隧道 中硬土 传统谱比法 场地放大效应
下载PDF
上覆海水层对自由场基本周期影响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8
作者 兰景岩 宋锡俊 王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8-775,共8页
基于动态离心技术设计和构建了两组模型试验,还原并再现了上覆无水和有水的软土自由场仿真岩土台阵,利用白噪声扫频和强度不同的El Centro波作为振动台基底输入,采用考虑相消干涉的传统谱比法,获取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两组自由场模型的... 基于动态离心技术设计和构建了两组模型试验,还原并再现了上覆无水和有水的软土自由场仿真岩土台阵,利用白噪声扫频和强度不同的El Centro波作为振动台基底输入,采用考虑相消干涉的传统谱比法,获取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两组自由场模型的场地反应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有水和无水场地的振型反应特征以及基本周期差异,评价和总结上覆水在估算场地基本周期的作用及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上覆水自重以及土水相互作用的影响,无水模型的地表峰值放大倍数要高于有水模型,同时无水模型的地表时程波形稀疏,表明地表地震波具有较为丰富的高频成分;无论是白噪声扫频还是El Centro波的基底加载方式,上覆无水和有水两组自由场模型的基本周期和振型放大系数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上覆水对海底复杂介质体系的基本周期估算具有一定的影响,陆地模型和海域模型的基本周期最大偏差达3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覆海水 场地基本周期 传统谱比法 动态离心模型试验
下载PDF
利用强震记录分析场地的地震反应 被引量:29
9
作者 章文波 谢礼立 郭明珠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04-614,共11页
利用唐山近场强震记录对如何分析场地反应进行研究 ,分析比较了多种方法 :线性反演法、传统的谱比法以及接收函数法 .通过比较研究 ,发现各种方法都能给出土层场地的卓越周期 ,但每种方法给出的场地反应不完全相同 .其中 ,传统的谱比法... 利用唐山近场强震记录对如何分析场地反应进行研究 ,分析比较了多种方法 :线性反演法、传统的谱比法以及接收函数法 .通过比较研究 ,发现各种方法都能给出土层场地的卓越周期 ,但每种方法给出的场地反应不完全相同 .其中 ,传统的谱比法与线性反演法的结果较为接近 ,而接收函数法的结果则同其它两种方法的结果相差较大 .在线性反演法中 ,给出了 S波的品质因子 QS,QS在 0 .5~ 32 Hz范围内与频率有关 :QS(f) =67f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反应 S波线性反演 谱比 接收函数 品质因子 地震动
下载PDF
Estimation on site-amplification from different methods using strong motion data obtained in Tangshan, China 被引量:1
10
作者 章文波 谢礼立 郭明珠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01年第6期642-653,共12页
A seismic observation array for strong motions was deployed to estimate seismic source, propagation path and local site effects in Tangshan, China. We compared site response from the S-wave inversion and those from ot... A seismic observation array for strong motions was deployed to estimate seismic source, propagation path and local site effects in Tangshan, China. We compared site response from the S-wave inversion and those from other techniques, such as traditional direct spectral ratios of S waves and receiver-function of S waves. From the inversion, we found that S-wave quality factor, i.e. Qs-value, is approximately satisfied with the relation of Qs=67f1.1 in the range of frequency from 0.5 Hz to 32 Hz and that the source spectra follow the ω-2 model of seismic source for low frequencies less than about 12 Hz. From the comparison of site responses estimated by the different methods for each soil site, we found that all the methods can extract the same predominant peaks from the responses, the amplifications from direct S-wave spectral ratios are well correlated with those from the S-wave inversion within a factor of 2 to 3, whil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mplifications from S-wave receiver-function and those from the S-wave inversion is not good, especially for high frequencies more than 8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te effects a linear inversion of S-wave traditional direct spectral ratio receiver-function quality facto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