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SS法与传统切开固定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马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8期210-212,共3页
目的比较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传统切开固定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临床患者,其均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共收治44例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2例,分别... 目的比较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传统切开固定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临床患者,其均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共收治44例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2例,分别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固定法治疗,实验组采用LISS法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近远期预后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而实验组明显要优于对照组(P<0.05);接受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的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屈伸活动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方面,与传统切开固定法相比,采用LISS法治疗效果较好,创伤小,安全性高,这一治疗方法能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远期膝关节功能恢复与活动度情况更为理想,有利于患者预后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S法 传统切开固定法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36例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黄承夸 韦文 +2 位作者 陆文忠 麦荫文 华树良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13期2533-2534,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关节镜辅助下进行微创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疗效。结果...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关节镜辅助下进行微创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有效率为71.43%,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χ2=14.69,P<0.01;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t值分别3.975 6、9.682 1,均P<0.01。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损伤程度较传统切开手术小,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微创治疗 关节镜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不同入路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雁波 张晨阳 +1 位作者 陈兴康 王国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8期721-725,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跗骨窦“八”字切口入路与传统“L”形切口入路下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骨折复位、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97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八”字入路组(... 目的观察比较跗骨窦“八”字切口入路与传统“L”形切口入路下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骨折复位、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97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八”字入路组(n=54)和“L”形入路组(n=53),“L”形入路组行传统“L”形切口入路下钢板内固定治疗,“八”字入路组行跗骨窦“八”字切口入路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手术指标,术前及术后1 d、3 d疼痛介质[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_(2)(PGE_(2))、P物质(SP)]水平,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3个月、12个月影像学指标(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高度),术后12个月手术优良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八”字入路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L”形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L”形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清5-HT、PGE_(2)、SP水平组间、不同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八”字入路组术后1 d、3 d血清5-HT、PGE_(2)、SP水平较“L”形入路组低(P<0.05)。“八”字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0%)低于“L”形入路组(1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12个月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12个月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高度均较术前增加(P<0.05)。2组患者术后12个月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治疗中,传统“L”形切口入路和跗骨窦“八”字切口入路下钢板内固定疗效均确切,可恢复跟骨结构和形态,但后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减少疼痛介质释放,对患者术后早期恢复、预后改善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八”字切口入路 传统“L”形切口入路 内固定 跟骨骨折 骨折复位 疼痛介质 手术优良率
下载PDF
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洪泉 余胜 +1 位作者 黄河 刘明轩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4期417-421,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对胫骨骨折患者疗效及肢体功能影响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洪湖市人民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对胫骨骨折患者疗效及肢体功能影响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洪湖市人民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微创经皮组(n=52)、传统切开组(n=48)及交锁髓内钉组(n=30)。其中微创经皮组采取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治疗,传统切开组采用传统切开内固定技术治疗,交锁髓内钉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比较三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折不愈合、皮下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采用Johner-Wruhs评分评价患者的肢体功能,及踝关节评分Kofoed评分评价患者术后疼痛、功能及活动度情况。结果微创经皮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切开组与交锁髓内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年微创经皮组的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切开组与交锁髓内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微创经皮组的各Kofoed评分明显高于传统切开组与交锁髓内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微创经皮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切开组与交锁髓内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传统切开组与交锁髓内钉组各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 05)。结论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术相比于传统切开内固定术及交锁髓内钉技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更有利于肢体功能及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肢体功能
下载PDF
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曹旭栋 丁文鸽 《双足与保健》 2017年第5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跟骨骨折患者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例)与研究组(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外侧"L"形切... 目的探讨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跟骨骨折患者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例)与研究组(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使用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方法治疗效果理想,应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 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 跟骨骨折
原文传递
两种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6
作者 汤佳 汤玉泉 +3 位作者 李谋林 宋瑞清 喻海筹 伍浩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439-442,共4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30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切口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传统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每组15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30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切口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传统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每组15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情况、跟骨宽度和高度、B9hler角、Gissane角。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均少(短)于对照组(P<0.05)。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跟骨宽度和高度、B9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L形切口与跗骨窦切口内固定均能有效治疗跟骨骨折,跗骨窦切口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 传统L形切口 开放复位内固定术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振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0期116-118,共3页
目的分析SandersII、Ⅲ型跟骨骨折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 年5 月—2017 年8 月收治的84 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将采用传统跟骨外侧L 型切口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归为对照组,采用经跗... 目的分析SandersII、Ⅲ型跟骨骨折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 年5 月—2017 年8 月收治的84 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将采用传统跟骨外侧L 型切口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归为对照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 Ⅱ、Ⅲ型 跟骨骨折 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 传统跟骨外侧的L型切口内固定术 手术切口 并发症
下载PDF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8
作者 田桦 陆英超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分析予以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6月—2023年5月新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40例纳入对... 目的分析予以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6月—2023年5月新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40例纳入对照组,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的30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屈、伸膝最大角度为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较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7,P<0.05)。结论予以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均可发挥一定骨折复位作用,但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术中失血量更少,手术耗时更短,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佳,并发症更少,住院、骨折愈合时间短,康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 数字化技术辅助 并发症
下载PDF
中医正骨疗法治疗儿童闭合性Pilon骨折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丁志云 《中医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799-1801,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疗法治疗儿童闭合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手法复位J型夹板外固定,配合内服中药和康复锻炼等对82例闭合性Pilon骨折儿童进行治疗,为中医正骨治疗组,且根据骨折是否明显脱位分为中医A组(无明显移位,68例)及中...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疗法治疗儿童闭合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手法复位J型夹板外固定,配合内服中药和康复锻炼等对82例闭合性Pilon骨折儿童进行治疗,为中医正骨治疗组,且根据骨折是否明显脱位分为中医A组(无明显移位,68例)及中医B组(明显移位,14例);并以本院同期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82例儿童闭合性Pilon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且根据骨折是否明显脱位分为对照A组(无明显移位,68例)及对照B组(明显移位,1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采取中医正骨疗法的骨折没有明显脱位且关节面正常解剖形态尚存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对于关节面移位无法靠韧带将骨块复位的患者骨折创伤大,采取中医正骨疗法亦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中医正骨疗法组患者均无骨膜剥离、骨折血肿丢失、骨屑丢失、骨折开放;而对照组患者手术中均有骨折血肿丢失、骨屑丢失、骨折开放,手术切开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中医正骨疗法组采用中药辅助治疗,具有激活骨生长因子、诱导成骨和抗凝消肿的作用,对患者骨折恢复具有促进作用,而手术切开治疗法则无此作用。结论:中医正骨疗法给予骨折部位最大保护,疗效优于手术切开治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闭合性Pilon骨折 中医正骨 中医药疗法 康复疗法 手术切开内固定术
下载PDF
改良跗骨窦切口与传统L型切口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预后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10
作者 张茂林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跗骨窦切口与传统L型切口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预后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接诊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治疗组行... 目的探讨改良跗骨窦切口与传统L型切口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预后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接诊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治疗组行改良跗骨窦切口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L型切口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患足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跟骨宽度、Gissane角及Bohler角;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足功能优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大于术前,Gissane角、跟骨宽度均小于术前,而术后治疗组跟骨宽度、Gissane角小于对照组,Bohler角大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L型切口内固定相比,采用改良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可减小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促进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改良跗骨窦切口 患足功能 传统L型切口内固定
下载PDF
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中出血量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勇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S0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中出血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03~2018-12收治的86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中出血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03~2018-12收治的86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ohler角、Cissane角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aryland评分、AOFAS评分高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跗骨窦小切口内固术定应用于跟骨骨折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小切口 传统外侧L型切口 内固定术 跟骨骨折 并发症发生率 术中出血量
下载PDF
微型螺钉小切口钢板治疗对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结构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泉 谢文生 朱赵 《中外医疗》 2019年第36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微型螺钉小切口钢板治疗对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结构恢复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2月—2019年1月期间内接收的88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4例患者采取微型螺钉小切口钢板治疗... 目的探讨微型螺钉小切口钢板治疗对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结构恢复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2月—2019年1月期间内接收的88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4例患者采取微型螺钉小切口钢板治疗。对照组44例患者采取传统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结构恢复指标、住院时间等。结果对照组跟骨轴长、骨折恢复时间、跟骨高度、跟骨宽度分别为(54.3±3.8)mm、(3.17±0.42)个月、(39.5±0.94)mm、(39.4±1.78)mm^3,观察组分别为(68.4±1.3)mm、(3.62±0.43)个月、(29.4±0.98)mm、(29.7±1.28)mm^3,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13、5.482、5.932、6.842,P=0.000、0.000、0.000、0.000)。结论微型螺钉小切口钢板治疗能够有效提升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解剖结构恢复效果,还可有效缩短骨折康复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螺钉小切口钢板 创伤骨折 生理解剖结构 传统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传统切开和小切口内固定治疗交通意外致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3
作者 龚健 吴月坚 +1 位作者 冯家乐 唐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28期52-56,共5页
目的:分析传统切开内固定术和小切口固定术治疗交通意外致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90例交通意外导致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资料中患者采用的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 目的:分析传统切开内固定术和小切口固定术治疗交通意外致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90例交通意外导致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资料中患者采用的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指标、并发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P<0.05),且下床活动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89%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机体疼痛、活力、情绪角色、社会功能以及心理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躯体功能、机体疼痛、活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内固定术治疗交通意外致胫骨平台骨折其治疗效果较好,能明显降低并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切开内固定术 小切口固定术 胫骨平台骨折 安全性
下载PDF
关节镜下手术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进行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高峰 《系统医学》 2019年第21期103-105,共3页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手术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73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手术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73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手术切口均显示为Ⅰ期愈合;观察组患者术后6周骨折愈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49%,骨折移位发生率为2.78%,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2、5.994,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6周时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68,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下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下手术 传统切开内固定术 膝关节 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案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对比
15
作者 谭广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案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70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案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70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个月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术后2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治疗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43.29±5.46)ml少于对照组的(60.83±5.49)ml,手术时间(1.12±0.32)h、住院时间(5.51±0.70)d均短于对照组的(1.68±0.40)h、(8.48±0.86)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AOFAS评分(92.13±4.25)分高于对照组的(86.47±3.24)分,术后2 d VAS评分(2.43±0.29)分低于对照组的(4.86±0.6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跟骨骨折患者选择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创伤性更小,更有利于恢复足踝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传统L型切口内固定 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
下载PDF
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案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文韬 李宏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33期80-83,共4页
目的以对比的方式,来对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差异进行探讨。方法从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中,选取84例资料完备来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划分为... 目的以对比的方式,来对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差异进行探讨。方法从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中,选取84例资料完备来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划分为2组——对照组中42例,采取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中42例患者,才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OFA评分优良率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跟骨Boher角、Gissane角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几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相对优于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恢复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 跗骨窦小切口 空心钉内固定 跟骨骨折 效果 对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