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与应用——以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106
1
作者 张希月 虞虎 +2 位作者 陈田 王新歌 王甫园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97-1007,共11页
旅游开发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我生存能力,使其摆脱濒危的困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方式。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即由资源禀赋... 旅游开发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我生存能力,使其摆脱濒危的困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方式。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即由资源禀赋条件、可展示与体验性、遗产地旅游发展条件3个方面的要素组成,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的苏州为例,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评价,共评出三级旅游资源3项、二级旅游资源16项、一级旅游资源29项。主要结论为:产品衍生性、展示适宜性、是否具备可观赏性、遗产保护情况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否能够成为旅游资源;可展示与体验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水平高低。手工艺类、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传统医药的旅游可开发性较差。本文构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可为旅游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筛选和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价值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苏州
原文传递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永州市为例 被引量:56
2
作者 窦银娣 符海琴 +1 位作者 李伯华 刘沛林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8年第9期1321-1326,1309,共7页
结合永州市传统村落的基本特征,从资源禀赋、开发环境和市场条件等3个方面构建一个包含34个指标的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体系。结果表明:(1)永州市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潜力可分为强潜力型、中等潜力型和弱潜力型三个层次。(2)强潜力型村落有干... 结合永州市传统村落的基本特征,从资源禀赋、开发环境和市场条件等3个方面构建一个包含34个指标的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体系。结果表明:(1)永州市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潜力可分为强潜力型、中等潜力型和弱潜力型三个层次。(2)强潜力型村落有干岩头村、谈文溪村、宝镜村、元家庙村、楼田村、蔗塘村和井头湾村等6个村;中等潜力型村落上甘棠村、龙溪村、河山岩村、横塘村、塘基上村等13个村;弱潜力型村落有小坪村、陈朝村、水东村和虎溪村等4个村。(3)从整体发展和分类发展两个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建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旅游开发 潜力评价 因子分析 永州市
下载PDF
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测度与评价——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49
3
作者 杜焱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6-181,共6页
提炼25个影响因素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2000—2012年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基本呈现持续上升态势,潜力指数从2000年的-1.716上升至2012年2.01,旅游产业发展呈现竞争能力与发展潜力协同演... 提炼25个影响因素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2000—2012年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基本呈现持续上升态势,潜力指数从2000年的-1.716上升至2012年2.01,旅游产业发展呈现竞争能力与发展潜力协同演进上升的局面。湖南旅游产业发展潜力上升得益于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逐步完善和保障条件的逐步健全,未来进一步做强旅游产业,应继续强化政府、社会、经济和市场对旅游产业的支撑作用以及完善旅游产业自身的基础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发展潜力 评价 湖南省
原文传递
中国海岛县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被引量:43
4
作者 李泽 孙才志 邹玮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08-1417,共10页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是对旅游资源是否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并进而获取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能力的衡量。海岛县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研究是评价该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旅游发展前景的重要依据。基于海岛相对独立的地域特征和脆弱...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是对旅游资源是否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并进而获取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能力的衡量。海岛县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研究是评价该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旅游发展前景的重要依据。基于海岛相对独立的地域特征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特点,本文选取资源价值、开发现状、区位交通、环境容量、经济效益五大潜力子系统共26项评价因子。采用投影寻踪模型结合AHP层次分析的方法,对2008年中国的12个海岛县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横向研究。结果表明,普陀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排在12个海岛县之首,长岛县则排在最后。总体而言,南方海岛旅游开发潜力水平明显好于北方海岛县;地处经济发达区域海岛县的旅游开发潜力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从12个海岛县横向比较中,普陀、定海、崇明、玉环和岱山5个海岛县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较强,其他7个海岛县较弱。通过对各个海岛县5项潜力子系统的对比分析,结合海岛县自身的资源特点,给出了12个海岛县今后旅游资源开发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县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 投影寻踪 AHP 中国
原文传递
西藏温泉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与开发策略 被引量:39
5
作者 钟林生 王婧 唐承财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48-1855,共8页
西藏自治区拥有十分丰富的温泉旅游资源,但当前许多资源点还处于未开发状态,因此研究该区域温泉资源旅游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科学分析了西藏温泉旅游资源的特征,从温泉资源价值、区域环境、区域开发综合条件三方面构建了... 西藏自治区拥有十分丰富的温泉旅游资源,但当前许多资源点还处于未开发状态,因此研究该区域温泉资源旅游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科学分析了西藏温泉旅游资源的特征,从温泉资源价值、区域环境、区域开发综合条件三方面构建了一个包含25个指标的区域温泉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采取典型样本调查与区域综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西藏7个行政地区的温泉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科学评价与区划,将7个地区分成高、中、低3个潜力区,其中高潜力区包括拉萨市、林芝地区、日喀则地区,中潜力区在昌都地区,低潜力区包括阿里地区、那曲地区、山南地区。最后提出西藏温泉旅游资源的总体开发策略包括加强温泉资源调查、保护旅游资源、择优开发等,并针对不同潜力区给出差异性的旅游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温泉 开发潜力 开发策略 西藏
原文传递
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社区潜力研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 被引量:33
6
作者 孙业红 闵庆文 +1 位作者 成升魁 钟林生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41-1350,共10页
社区是农业文化遗产传承的载体,也是其保护的重要主体,社区参与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农业文化遗产地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的主要方式——旅游为切入点,探讨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发展社区参与潜力及其空... 社区是农业文化遗产传承的载体,也是其保护的重要主体,社区参与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农业文化遗产地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的主要方式——旅游为切入点,探讨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发展社区参与潜力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结构方程模型和"态度-行为"矩阵是科学评价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社区潜力的新方法;(2)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社区潜力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距离衰减趋势,在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可实现社区潜力在空间上的尺度转换;(3)青田案例发现,当前"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地社区潜力较高,村级尺度到乡镇尺度的转换结果与现实情况具有较高符合度。本文可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旅游 社区参与 潜力 浙江青田
原文传递
中国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评价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广海 刘佳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99-906,共8页
滨海城市是我国开展滨海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定量测度不同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加以比较来确定其开发类型与等级,对于促进我国滨海旅游合理规划与开发具有极大地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选择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市场开发条件、区位交... 滨海城市是我国开展滨海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定量测度不同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加以比较来确定其开发类型与等级,对于促进我国滨海旅游合理规划与开发具有极大地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选择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市场开发条件、区位交通优势、社会经济保障、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影响与制约滨海旅游发展的5个方面构建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法,建立潜力评价模型;依据同一时间截面各指标数值,定量测度与评价各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把各潜力指数和综合潜力指数得分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将14个滨海城市划分为四类开发潜力类型,进一步确定不同城市的旅游开发功能与发展方向。通过对我国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的客观评价,有助于将潜力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为滨海城市旅游资源合理开发、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城市 旅游开发 潜力指数 聚类分析 中国
原文传递
遗产廊道城镇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以中东铁路滨绥线为例 被引量:24
8
作者 唐岳兴 邵龙 曹弯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6-101,共6页
遗产廊道是遗产区域的一种主要形式,中东铁路遗产资源一直以来都是黑龙江省的特色旅游资源。文章在对中东铁路滨绥线遗产资源进行评价与筛选的基础上,根据其沿线各城镇拥有的遗产和周边旅游资源情况筛选出15个旅游节点城镇作为评价对象... 遗产廊道是遗产区域的一种主要形式,中东铁路遗产资源一直以来都是黑龙江省的特色旅游资源。文章在对中东铁路滨绥线遗产资源进行评价与筛选的基础上,根据其沿线各城镇拥有的遗产和周边旅游资源情况筛选出15个旅游节点城镇作为评价对象,同时运用定量分析方法从旅游资源数量对比、类型丰富度、平均品质、空间聚集度、起始点距离及交通可达性6个方面分析沿线城镇的旅游综合开发潜力,并整合计算出各城镇的旅游开发潜力得分,从而提出区域旅游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廊道 旅游开发 潜力评价 中东铁路滨绥线
下载PDF
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潜力演变格局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伟 张佳莹 +1 位作者 彭东慧 乔家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53-960,共8页
以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区域(不含港澳台)。综合运用熵权法、标准差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潜力格局演变及主导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省际间旅游发展潜力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省际间区域差... 以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区域(不含港澳台)。综合运用熵权法、标准差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潜力格局演变及主导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省际间旅游发展潜力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省际间区域差异随时间变化呈现出缩小-扩大-缩小的趋势。(2)东部地区的旅游发展潜力差异最大,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区域的差异整体较小且三大经济区之间的差异也较小。(3)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潜力的主导因素包括旅游业总收入、接待旅游总人数、床位数、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旅游院校学生数、国内外进出口总额。(4)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潜力的四种类型区为:市场需求主导潜力区、区域供给主导潜力区、保障发展主导潜力区、经济支持主导潜力区,依据不同类型区的特征和存在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发展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潜力 地理探测器 演变 影响因素 中国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重庆市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杨晓霞 田盛圭 +1 位作者 向旭 宗会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117,共7页
重庆市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有助于正确认识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态势,明确其发展定位和思路,由此构建了由旅游业发展支持力和旅游业现实发展力2个子系统组成的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重庆市旅游业发展潜力进行了评... 重庆市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有助于正确认识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态势,明确其发展定位和思路,由此构建了由旅游业发展支持力和旅游业现实发展力2个子系统组成的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重庆市旅游业发展潜力进行了评价,并借助强与弱指数及平均排名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从强与弱指数来看,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的旅游业发展支持力强于现实发展力,发展潜力最大;渝东南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支持力与现实发展力相当,但都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发展潜力较弱;渝东北地区的旅游业现实发展力超过支持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较小,发展潜力最弱.②利用平均排名指标,可以将重庆市40个区县划分为旅游业发展潜力大、潜力较大、潜力较小和潜力小4个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发展潜力 旅游业发展支持力 旅游业现实发展力 主成分分析法 重庆市
下载PDF
基于旅游发展潜力的县域单元旅游空间功能区划探讨——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 被引量:19
11
作者 丁正山 钱新锋 +1 位作者 张学文 孙艳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05-1915,共11页
区划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从旅游发展潜力出发,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探讨县域单元旅游空间功能区划方法。综合分析各个已有的区划,并对其进行叠置和合并分析,确定功能区的基本单元。从城镇影响、社会经济、交通可达、资源影响四个方... 区划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从旅游发展潜力出发,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探讨县域单元旅游空间功能区划方法。综合分析各个已有的区划,并对其进行叠置和合并分析,确定功能区的基本单元。从城镇影响、社会经济、交通可达、资源影响四个方面构建旅游经济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县域单元的旅游发展潜力,发现常熟市旅游发展潜力呈现出以县城为中心的圈层空间结构,并向南部突出。在此基础上,评价各个基本单元的旅游发展潜力,将其划分为重点发展区、引导发展区、限制发展区、不宜发展区四类功能区,重点发展区和引导发展区依托县城优越的基础设施服务,呈现出集中分布的特征。限制发展区和不宜发展区数量最多,覆盖区域最大,多分布在县域单元的外部,距离县城相对较远,旅游发展难度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空间功能区划 县域单元 旅游发展潜力 常熟市
原文传递
基于耦合协调模型的我国医疗旅游开发潜力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卢飞 颜文静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56-560,共5页
目的:从耦合协调模型出发,对我国各省份开发医疗旅游的潜力进行评价,以合理定位我国医疗旅游发展的优势区域,为医疗旅游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国30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旅游业与医疗子系统指... 目的:从耦合协调模型出发,对我国各省份开发医疗旅游的潜力进行评价,以合理定位我国医疗旅游发展的优势区域,为医疗旅游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国30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旅游业与医疗子系统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12、2015和2018年各省份旅游业与医疗子系统耦合协调状况,以此推断我国各省份医疗旅游的开发潜力。结果:我国各省份旅游业与医疗综合发展指数差距较大;旅游业子系统与医疗子系统耦合关系处于拮抗阶段,协调度等级水平相对较低;医疗旅游开发可以划分为高潜力地区、较高潜力地区、中潜力地区和低潜力地区四种类型。结论:医疗旅游的开发潜力不仅取决于当地旅游业发展程度,而且与地方医疗水平密切相关,只有两者达到较高程度的协调时,才具有医疗旅游开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旅游 耦合协调 开发潜力
下载PDF
煤炭资源型城市矿山遗址旅游开发潜力测度与开发模式选择 被引量:14
13
作者 汪秋菊 周佳丽 彭苏萍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8-166,共9页
旅游开发是关闭煤矿经济转型的重要渠道之一,煤炭资源型城市矿山遗址旅游开发的适宜性与开发模式取决于其所具有的旅游开发潜力,测度矿山遗址旅游开发潜力、识别开发类型已成为旅游开发领域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从矿山旅游资源、矿山开... 旅游开发是关闭煤矿经济转型的重要渠道之一,煤炭资源型城市矿山遗址旅游开发的适宜性与开发模式取决于其所具有的旅游开发潜力,测度矿山遗址旅游开发潜力、识别开发类型已成为旅游开发领域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从矿山旅游资源、矿山开发条件、城市开发环境3个维度着手,构建了矿山遗址旅游开发潜力测度模型,完成了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矿山遗址的旅游开发潜力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煤炭资源型城市矿山遗址的旅游开发潜力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综合潜力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为:徐州、邯郸、枣庄、邢台、焦作、张家口、大同、淮南、平顶山、抚顺;开发潜力空间格局呈现“两核、三中心”集聚特征。为此建议,煤炭资源型城市应根据资源价值、开发潜力及其空间格局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开发模式;适时编制矿山遗址旅游开发规划,探索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合作”的矿山遗址旅游开发新机制,支持矿山遗址向旅游功能的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型城市 工业遗产 旅游开发 潜力测度 开发模式
下载PDF
山西省城市旅游发展潜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冠孝 梁留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3-208,共6页
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作为研究的基本单元,从旅游市场需求潜力、旅游市场供给潜力、基础设施潜力保障力、生态环境潜力保障力、经济发展潜力支持力和科教创新潜力支持力六个维度构建出城市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变异系数法、... 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作为研究的基本单元,从旅游市场需求潜力、旅游市场供给潜力、基础设施潜力保障力、生态环境潜力保障力、经济发展潜力支持力和科教创新潜力支持力六个维度构建出城市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变异系数法、单样本T检验等方法定量分析了各地级市的旅游发展潜力差异,然后分别根据各地级市旅游发展潜力的综合得分和六个维度得分将其划归四个级别,以明确各地级市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的工作重点。结果显示:各地级市旅游发展潜力的综合得分及五个维度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处于潜力强区的仅有太原,处于潜力较强区的有晋中、运城,处于潜力较弱区的有长治、晋城、大同、吕梁、临汾、朔州,处于潜力弱区的有阳泉和忻州;各地级市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存在较大差异,今后的工作重点也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 潜力维度 评价指标 山西省
原文传递
区域旅游发展潜力动态测度——以云南省16个市州为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田里 唐夕汐 王桀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7年第6期738-743,共6页
基于旅游发展潜力国内外研究现状、全域旅游战略、扎根理论,构建了旅游发展潜力分析模型与测评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聚类分析法,选取2011—2015年的平均增长率作为评价变量,对云南省16个市州的旅游发展潜力进行了动态定量分析。研究发... 基于旅游发展潜力国内外研究现状、全域旅游战略、扎根理论,构建了旅游发展潜力分析模型与测评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聚类分析法,选取2011—2015年的平均增长率作为评价变量,对云南省16个市州的旅游发展潜力进行了动态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云南省旅游发展潜力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和不均衡分布状态,其中大多数市州的旅游发展潜力并未得到有效发挥,加快发展潜力向发展实力转化是当前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对云南省旅游业发展潜力的全面检阅,可以为旅游转型升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从而推动云南省全域旅游的新一轮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潜力 动态测度 云南省
下载PDF
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分布格局及开发潜力评价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吴清 陈嘉琳 +2 位作者 冯嘉晓 焦义彬 吴丽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7-83,共7页
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的开发潜力。结果表明:(1)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在空间上总体呈东多西少的格局,并呈“散点状和组团状”组合分布格局。... 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的开发潜力。结果表明:(1)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在空间上总体呈东多西少的格局,并呈“散点状和组团状”组合分布格局。(2)其密度大致呈东密西疏的分布格局,呈“半环状与带状”分布的趋势,并且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类型数量结构特征呈梯形状。其分形结构复杂,区内分形体系存在围绕粤东集聚、沿河流分布的现象,且分布的不均衡性在市域尺度下表现明显。其冷热点分析表现为冷点区向热点区靠拢,体现点-带-面的空间格局分布规律。(3)广东省各地级市的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开发潜力差异明显,按照其发展潜力将其分为4个类型。最后,从壮大乡村旅游节点、发展乡村旅游轴线、构建乡村旅游板块、加大乡村旅游公路建设力度4个方面提出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的空间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开发资源 分布特征 开发潜力评价 空间优化 广东省
下载PDF
义乌市购物旅游发展潜力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骆高远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4-188,192,共6页
购物旅游是以购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它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的六大要素之一。通过对义乌市购物旅游市场发展过程、现状及优劣势的调查,重点分析了影响义乌购物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着重研究了义乌购物旅游的发展... 购物旅游是以购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它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的六大要素之一。通过对义乌市购物旅游市场发展过程、现状及优劣势的调查,重点分析了影响义乌购物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着重研究了义乌购物旅游的发展潜力,最后对义乌未来几年购物旅游发展的潜力作出了预测,以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及早作出规划,准备好预案,让义乌这个"小商品的海洋,购物者的天堂"真正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购物旅游 发展潜力 影响因素 预测 义乌市
原文传递
生态文明背景下滇西北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空间特征 被引量:11
18
作者 秦琴 黄佺 +1 位作者 黄瑞祥 李超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1-139,共9页
运用田野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ArcGIS地图表达法,从生态文明视角对滇西北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及空间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体育旅游人文资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更能凸显体育旅游资源的整体性价值,体育旅游自然资源更适合作为个体... 运用田野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ArcGIS地图表达法,从生态文明视角对滇西北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及空间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体育旅游人文资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更能凸显体育旅游资源的整体性价值,体育旅游自然资源更适合作为个体单元进行开发。空间特征以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为面状,形成了以香格里拉大峡谷、巴拉格宗大峡谷、哈巴雪山风景区、千湖山等环形体育旅游资源圈;以自然保护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风景区为线状,形成了以独龙河峡谷河谷南北走向、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等体育旅游资源线状;以大理苍山和丽江的老君山风景区为点状,形成了以滇西北体育旅游为双中心点聚集向四周各周边县市辐射的集散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旅游资源 生态文明 开发潜力 空间特征 滇西北
下载PDF
基于“潜力-创新力”组合视角下的旅游发展力测度研究——以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锋 《旅游论坛》 CSSCI 2011年第4期59-65,共7页
区域旅游发展力是旅游发展潜力和旅游发展创新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以旅游发展潜力为基础,以旅游发展创新力为引领,通过构建区域旅游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31个省、市、区旅游业发展力的差异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研究... 区域旅游发展力是旅游发展潜力和旅游发展创新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以旅游发展潜力为基础,以旅游发展创新力为引领,通过构建区域旅游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31个省、市、区旅游业发展力的差异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中国东部省区具有较强的旅游发展力,一部分省区虽然旅游发展潜力不足,但旅游发展创新力较强,属于"创新力拉动型",另一部分省区属于旅游发展潜力和旅游发展创新力叠加共振所形成的"双力拉动型";中部地区旅游发展力相对较弱,旅游发展多数属于"潜力拉动型",旅游发展创新力不足;西部地区部分省区旅游发展力较强,旅游发展属于"潜力拉动型",但大部分省区旅游发展力较弱,属于旅游发展潜力和旅游发展创新力的"弱同步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潜力 旅游发展创新力 旅游发展力 因子分析法
下载PDF
西北五省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测度及评价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立勋 石一博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5-148,184,共5页
文章运用离散系数法测度及评价西北五省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各因素贡献度基础上,利用发展潜力指数测度并评价了该区域旅游业发展潜力及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西北五省区旅游发展市场属于投资驱动型市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指数在近十年... 文章运用离散系数法测度及评价西北五省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各因素贡献度基础上,利用发展潜力指数测度并评价了该区域旅游业发展潜力及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西北五省区旅游发展市场属于投资驱动型市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指数在近十年内呈动态波动上升的趋势,发展潜力巨大;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发展受到经济条件、偶然事件及政策等因素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五省区 旅游产业 发展潜力 评价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