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全腹腔镜胃癌手术消化道重建专家共识及手术操作指南(2018版) 被引量:98
1
作者 黄昌明 郑朝辉 陆俊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33-839,共7页
1994年,日本Kitano等报道了首例针对早期胃癌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20余年以来,随着腹腔镜器械的进步及腹腔镜外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腹腔镜下胃肠道吻合技术的进步,腹腔镜胃癌手术逐渐由腹腔镜辅助向完全腹腔镜转变趋势。已有... 1994年,日本Kitano等报道了首例针对早期胃癌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20余年以来,随着腹腔镜器械的进步及腹腔镜外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腹腔镜下胃肠道吻合技术的进步,腹腔镜胃癌手术逐渐由腹腔镜辅助向完全腹腔镜转变趋势。已有证据证明,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相比,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能够在全腹腔镜状态下完成肿瘤学要求的淋巴结清扫,而且能安全地完成消化道重建,降低手术创伤,减少对切口长度的依赖,特别是对于位置较高、肋弓较窄及肥胖病人优势更趋明显,但对手术技术有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 完全腹腔镜手术 消化道重建
原文传递
全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Overlap法消化道重建的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楠 郑波波 +6 位作者 吴涛 乔庆 翟玉龙 张波 周帅 师文聪 何显力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9-304,共6页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左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采用Overlap法进行消化道重建的可行性及潜在优势。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胃肠外科接受全腹腔镜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D3...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左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采用Overlap法进行消化道重建的可行性及潜在优势。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胃肠外科接受全腹腔镜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D3)并行Overlap吻合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Overlap吻合组);另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行腹腔镜辅助左半结肠切除术(LALC)、通过辅助切口将肠管提出腹壁外完成标本切除和肠管吻合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传统吻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Overlap法是全腔镜下利用直线吻合器(60 mm)沿肠管长轴方向在结肠带上完成远近端结肠的侧侧吻合,并手工连续缝合关闭共同开口。传统吻合组为通过辅助切口将肠管提出腹壁外完成标本切除和远近端肠管端端吻合。结果Overlap吻合组患者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66.4 ± 4.8)岁,体质指数(BMI)(23.6 ± 2.3)kg/m^2;肿瘤位于横结肠远端1例,结肠脾曲2例,降结肠4例,上段乙状结肠9例;均在全腹腔镜下采用Overlap法完成消化道重建,无中转开腹。传统吻合组患者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65.9 ± 5.8)岁,BMI为(22.7 ± 2.8)kg/m^2;肿瘤位于横结肠远端1例,结肠脾曲3例,降结肠6例,上段乙状结肠11例。两组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与传统吻合组比较,Overlap吻合组患者总手术时间缩短[(143.4 ± 11.1)min比(166.4 ± 16.5)min,t = 4.792,P = 0.000],吻合时间延长[(44.3 ± 3.3)min]比(22.4 ± 3.0)min,t = -20.948,P = 0.000],术中出血量较少[(46.6 ± 13.6)ml比(70.5 ± 20.0)ml,t = 4.106,P = 0.000],腹壁切口长度更短[(3.9 ± 0.9)cm比(6.7 ± 1.3)cm,t = 7.056,P = 0.000]。Overlap吻合组和传统吻合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17.3 ± 2.9)枚比(15.5 ± 3.0)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左半结肠 全腹腔镜手术 消化道重建 Overlap法
原文传递
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with laparoscopic radical gastrectomy for distal gastric cancer: A case report 被引量:12
3
作者 Peng Sun Xi-Shan Wang +2 位作者 Qi Liu Yu-Song Luan Yan-Tao Tia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24期4314-4320,共7页
BACKGROUND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surgical method and early experience in performing totally laparoscopic radical gastrectomy with transrectal specimen extraction for gastric cancer, and we evaluate the short-ter... BACKGROUND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surgical method and early experience in performing totally laparoscopic radical gastrectomy with transrectal specimen extraction for gastric cancer, and we evaluate the short-term effects and feasibility of this new procedure for gastric cancer in a 64-year-old male patient. This approach may provide new possibilities for gastric 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NOSE)surgery. In addition, we believe that this new procedure may further relieve pain,speed up recovery, and cause minimal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impact.CASE SUMMARY We performed NOSE gastrectomy in a male patient. Tumor resection, 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 and lymph node dissection were performed totally laparoscopically;the specimen was extracted from the natural orifice of the rectum-anus. This procedure reduced damage to the abdominal wall and decreased postoperative pain. We successfully performed radical gastrectomy without conversion and complications. Total operative time and blood loss were 176 min and 50 m L, respectively. The patient resumed norm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on day 1 without pain, and passed flatus within 48 h.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 10 d. The number of resected lymph nodes was 0/43. During the follow-up, no stricture or anastomotic leakage was detected. Three months postoperatively, colonoscopy showed full recovery of the rectum without stricture or scar contracture.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showed no signs of tumor recurrence. There was no visible scar on the abdominal wall.CONCLUSION It is safe and reliable to perform totally laparoscopic radical gastrectomy with transrectal specimen extraction for distal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cancer totally laparoscopic surgery TRANSRECTAL 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Postoperative pain No visible incision Case report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手术在结肠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海涛 徐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5,共5页
随着微创理念的发展与外科器械的革新,完全腹腔镜手术无须过多分离肠管与系膜、取标本切口较小且位置隐蔽,在右半结肠、左半结肠与横结肠切除术中均展示出了较腹腔镜辅助手术有减少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等优势。尽管... 随着微创理念的发展与外科器械的革新,完全腹腔镜手术无须过多分离肠管与系膜、取标本切口较小且位置隐蔽,在右半结肠、左半结肠与横结肠切除术中均展示出了较腹腔镜辅助手术有减少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等优势。尽管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完全腹腔镜手术已成为了结肠癌手术治疗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完全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辅助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全腹腔镜下经胸腔入路治疗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天舟 马志明 +3 位作者 刘晶晶 唐小欢 陈超 朱甲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49-1153,共5页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经胸腔入路治疗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6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行全腹腔镜下经胸腔入路行D2淋巴结清扫和消化道重建的4例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经胸腔入路治疗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6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行全腹腔镜下经胸腔入路行D2淋巴结清扫和消化道重建的4例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近端胃切除,并行食管-管状胃消化道重建。结果 4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肿物直径为3~5 cm,侵及食管1~3 cm,手术时间为230~370 min,消化道重建时间为40~50 min,术中出血20~90 m L,排气时间为3~4 d,住院时间为8~14 d。无死亡病例,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截至2017-09-01,病人无明显食管反流、进食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全腹腔镜下经胸腔入路淋巴结清扫和食管-管状胃消化道重建初步疗效观察显示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腹腔镜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近端胃切除 经胸腔入路
原文传递
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应用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行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被引量:9
6
作者 包满都拉 苏昊 +6 位作者 罗寿 徐正 王雪玮 刘骞 周志祥 王锡山 周海涛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6-441,共6页
目的探讨重叠式三角吻合(ODA)技术在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TLRHC)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TLRHC的219例患者中,104例行ODA(ODA组),115例行常规体外吻合(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重叠式三角吻合(ODA)技术在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TLRHC)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TLRHC的219例患者中,104例行ODA(ODA组),115例行常规体外吻合(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病理情况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ODA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分别为(5.6±0.9)cm和(7.1±1.7)cm,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分别为(1.7±0.7)d和(2.0±0.7)d;(3.2±0.6)d和(3.3±0.7)d,均P<0.05],而两组的消化道重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12 d排便次数、术后住院时间、肿瘤大小、远近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DA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4/104)和4.3%(5/115),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RHC中应用ODA技术能显著缩短手术切口长度和患者的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能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重叠式三角吻合 完全腹腔镜手术
原文传递
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Overlap法BillrothⅠ式消化道重建探讨(附1例报告) 被引量:8
7
作者 苗儒林 李子禹 +6 位作者 陕飞 张连海 李双喜 贾永宁 薛侃 李浙民 季加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采用Overlap方法进行残胃十二指肠Billroth I式消化道重建。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采用该方法进行消化道重建的1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Overlap法Billroth I式重建中,按照从尾侧向头侧...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采用Overlap方法进行残胃十二指肠Billroth I式消化道重建。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采用该方法进行消化道重建的1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Overlap法Billroth I式重建中,按照从尾侧向头侧的方向离断十二指肠球部后在十二指肠离断线头侧开口。离断远端胃后,在胃大弯离断线近端60 mm处开口。之后采用60 mm直线吻合器将近端胃大弯侧和十二指肠上外侧壁进行侧侧吻合。最后利用直线吻合器关闭共同开口。结论全腹腔镜下使用直线吻合器进行Overlap法Billroth I式消化道重建操作简单易行,吻合后消化道无明显扭转,在术后功能恢复方面可能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全腹腔镜手术 远端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原文传递
New approaches in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colorectal diseases: The totally laparoscopic and single-incision approaches 被引量:2
8
作者 Hiroki Akamatsu Masahiro Tanemura +3 位作者 Kentaro Kishi Mitsuyoshi Tei Toru Masuzawa Masaki Wakasugi 《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Procedures》 2015年第1期58-64,共7页
More than 20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the first report of laparoscopic colectomy in 1991. Thereafter,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lorectal diseases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as a prevailing option becau... More than 20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the first report of laparoscopic colectomy in 1991. Thereafter,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lorectal diseases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as a prevailing option because of improved cosmetic outcomes, less postoperative pain, and shorter hospital stay in comparison with open surgery. To further the principle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wo new approache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his rapidly evolving field. The first is the totally laparoscopic approach. Currently most of standard techniques inevitably involve an abdominalincision for retrieval of the specimen and preparation for anastomosis, which might compromise the benefits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The totally laparoscopic approach dispenses with this incision by combining completely intraperitoneal anastomosis with retrieval of the specimen via a natural orifice, such as the anus or the vagina. Our new and reliable technique for intraperitoneal anastomosis is also described in detail in this article. The second is the single-incision approach. While three to six ports are needed in standard laparoscopic surgery, the single-incision approach uses the umbilicus as the sole access to the abdominal cavity. All of the laparoscopic procedures are performed entirely through the umbilicus, in which the surgical scar eventually becomes hidden, achieving virtually scarless surger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se two approaches and discusses the future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colorectal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tally laparoscopic surgery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 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下载PDF
应用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的3D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包满都拉 苏昊 +7 位作者 王鹏 关旭 梁建伟 刘正 刘骞 周志祥 王锡山 周海涛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9年第6期596-601,共6页
目的比较应用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的3D与2D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近期疗效资料,探讨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在3D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0... 目的比较应用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的3D与2D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近期疗效资料,探讨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在3D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67例右半结肠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其中行2D完全腹腔镜右半切除术的患者35例,设为2D组;行3D完全腹腔镜右半切除术的患者32例,设为3D组。对比其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病理情况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结果两组之间,3D组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明显小于2D组(均P<0.05),但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行走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肿瘤大小、远近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TNM分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2%和5.7%,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928)。结论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在3D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切实可行,安全可靠,具有满意的近期疗效。与2D腹腔镜手术相比,在3D腹腔镜下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消化道重建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腹腔镜 重叠式三角吻合 消化道重建 完全腹腔镜手术 结肠切除术 3D腹腔镜
原文传递
机械臂辅助3D系统在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熊文俊 陈国滨 +9 位作者 彭祺祺 李洪明 何耀彬 刁德昌 郑燕生 罗立杰 谭萍 邹瞭南 王伟 万进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机械臂辅助3D系统在完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评估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应用机械臂辅助3D系统实施完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18例。分析患者基线资料、术中及术... 目的探讨机械臂辅助3D系统在完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评估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应用机械臂辅助3D系统实施完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18例。分析患者基线资料、术中及术后结果。结果18例患者均完成3D腹腔镜手术。1例胃体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时术中因脾脏撕裂出血,中转为手助扶镜并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2%,包括1例(5.6%)肺部感染和1例(5.6%)炎性肠梗阻,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远端胃癌D2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32.8±58.3)min,全胃切除D2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87.3±67.9)min,术中失血量为(122.5±55.7)ml,首次排气时间为(47.9±19.7)h,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为(74.6±20.9)h,术后住院时间为(10.2±4.7)d。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9.8±11.3)枚。结论机械臂辅助系统在完全3D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辅助3D系统 完全腹腔镜手术 胃癌 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腹腔镜胃癌根治三角吻合术技术要点与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子禹 李双喜 +6 位作者 张连海 陕飞 贾永宁 苗儒林 薛侃 李浙民 季加孚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121-124,共4页
随着腹腔镜理念、技术及器械的更新,胃癌腹腔镜手术也向着更加微创化的方向发展。完全腹腔镜技术的提出对胃癌术后消化道重建提出了挑战,三角吻合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重建方式,对胃癌完全腹腔镜手术起到了极大的促进、推广作用,而其... 随着腹腔镜理念、技术及器械的更新,胃癌腹腔镜手术也向着更加微创化的方向发展。完全腹腔镜技术的提出对胃癌术后消化道重建提出了挑战,三角吻合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重建方式,对胃癌完全腹腔镜手术起到了极大的促进、推广作用,而其改良术式overlap吻合也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此类吻合进行经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完全腹腔镜手术 胃切除术 吻合术 外科
原文传递
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平肾腹主动脉闭塞症 被引量:1
12
作者 齐立行 谷涌泉 +5 位作者 郭连瑞 佟铸 武欣 郭建明 张建 汪忠镐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4年第1期16-17,20,共3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平肾腹主动脉闭塞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病人均诊断为平肾动脉主髂动脉闭塞症。全麻后行完全腹腔镜下腹主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及腹主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平肾腹主动脉闭塞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病人均诊断为平肾动脉主髂动脉闭塞症。全麻后行完全腹腔镜下腹主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及腹主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2例手术均成功完成。1例术中人工血管栓塞,行人工血管切开取栓;1例术后CTA发现左肾梗塞灶及腹主动脉残余狭窄,再次行腹主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分别随访14及10个月,人工血管保持通畅。结论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平肾腹主动脉闭塞症创伤小,疗效好,值得推广。结合介入技术可以术中监测疗效,及时进行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腹腔镜手术 平肾腹主动脉闭塞 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高龄患者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洪锋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接受此手术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开放式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接受此手术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开放式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和术后2年局部复发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肛括0.05)。结论采用全腹腔镜下直肠根治术治疗高龄低位直肠癌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低位直肠癌 全腹腔镜手术 安全性
下载PDF
腹腔镜胃癌术后腹内疝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昊 张健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0-354,共5页
随着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将腹腔镜甚至完全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胃癌手术。但技术进步带来的不仅是更小创伤,可能还有新的问题和风险。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胃癌术后更高的腹内疝发生率是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随着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将腹腔镜甚至完全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胃癌手术。但技术进步带来的不仅是更小创伤,可能还有新的问题和风险。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胃癌术后更高的腹内疝发生率是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由于腹内疝多发生于出院后,患者因病程紧急会选择就近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因其诊断困难常易延误治疗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笔者查阅近年腹腔镜胃癌术后腹内疝的相关研究并结合团队实践经验,探讨该病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其重视程度,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内疝 完全腹腔镜胃癌手术 术后并发症 食管裂孔疝 Petersen裂孔疝
原文传递
全腔镜下手术对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T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周小栋 黄小娥 +2 位作者 鲁科斌 张海 谭卓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12期2011-2013,2048,共4页
目的探讨全腔镜下手术对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T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前瞻性收集收治的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随机选取健康体检成人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全腔镜下甲状... 目的探讨全腔镜下手术对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T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前瞻性收集收治的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随机选取健康体检成人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全腔镜下甲状腺癌切除术。主要观察指标为2组研究对象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CD4^+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20.48±6.43)%vs.(27.53±7.38)%,P=0.000];CD4^+/CD8^+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0.63±0.12 vs.0.80±0.15,P=0.015);IL-6水平显著降低[(20.73±5.39)ng/ml vs.(28.94±7.39)ng/ml,P=0.000];IL-10水平显著升高[(45.39±15.62)ng/ml vs.(23.94±5.39)ng/ml,P=0.000];TNF-α水平显著降低[(8.48±2.14)ng/ml vs.(13.58±3.49)ng/ml,P=0.000]。2组研究对象CD8^+T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48±7.49)%vs.(34.58±8.12)%,P=0.463]。与术前比较,研究组术后CD4^+T细胞显著增加[(24.82±3.32)%vs.(20.48±6.43)%,P=0.012];IL-6显著增加[(20.48±6.43)ng/L vs.(20.73±5.39)ng/L,P=0.000];IL-10显著降低[(38.59±9.83)ng/L vs.(45.39±15.62)ng/L,P=0.002];TNF-α显著升高[(11.75±3.29)ng/L vs.(8.48±2.14)ng/L,P=0.000]。结论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可呈免疫抑制状态,全腔镜下手术有助于改善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免疫功能 全腔镜手术 T细胞
原文传递
应用腔内三角吻合技术行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7
16
作者 苏昊 洪军 +7 位作者 王鹏 包满都拉 关旭 梁建伟 刘骞 王锡山 周志祥 周海涛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3-307,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腔内三角吻合技术在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1日间,采用腔内三角吻合技术行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情况... 目的探讨应用腔内三角吻合技术在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1日间,采用腔内三角吻合技术行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情况、术后情况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11例患者的中位手术时间为121.8min,中位吻合时间为14.9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45.5ml,中位近端切缘长度为11.4cm,中位远端切缘长度为8.5cm,中位检出淋巴结数目为29.5枚,中位术后下地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4、3.0、3.8和6.9d。仅1例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其余患者术后无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肠梗阻、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腔内三角吻合技术的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切实可行,安全可靠,并具有满意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腔内吻合 三角吻合 消化道重建 完全腹腔镜手术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技术在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苏昊 包满都拉 +7 位作者 王鹏 王雪玮 赵传多 梁建伟 刘骞 王锡山 周志祥 周海涛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54-658,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FIGFI)技术在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8年10月至12月收治的15例采用FIGFI引导下完成的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FIGFI)技术在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8年10月至12月收治的15例采用FIGFI引导下完成的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结果15例患者均在FIGFI引导下成功完成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其中1例(6.7%)患者因裁剪结肠系膜后,肠管血运欠佳而扩大切除范围。15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33.7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6.7 ml,平均术后下地时间、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9.1 h、11.7 h、32.5 h和5.0 d。肿瘤平均长径为4.5 cm,平均近端切缘长度为14.9 cm,平均远端切缘长度为12.1 cm,平均淋巴结检出数目为29.3枚。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定期换药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吲哚菁绿过敏、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漏、腹腔出血、肠梗阻、肺部感染、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FIGFI技术在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有助于肠段和吻合口血供的快速判断,切实可行,安全可靠,具有满意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吲哚菁绿 荧光影像 完全腹腔镜手术
原文传递
反穿刺技术在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的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晓旭 许力 +8 位作者 胡凯峰 胡昊 金岩 孙大勇 郭建 杨成 江扬帆 吴龙超 夏亚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6-429,共4页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的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应用反穿刺技术的价值。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6月,在26例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使用反穿刺技术在腹腔内行抵钉座放置,并完...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的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应用反穿刺技术的价值。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6月,在26例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使用反穿刺技术在腹腔内行抵钉座放置,并完成经肛盆内吻合。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放置抵钉座时间5~13 min(平均6. 6 min),术后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1~4分(平均2. 3分),术后住院时间7~13 d(平均8. 9 d)。无吻合口出血及狭窄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22个月,平均17. 5月,未发生远期并发症及复发。结论 NOSES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应用反穿刺技术可以简化手术操作步骤,安全且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腹腔镜手术 反穿刺技术 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 结直肠切除术
下载PDF
重叠三角吻合在完全腹腔镜横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19
作者 苏昊 包满都拉 +6 位作者 王鹏 王雪玮 梁建伟 刘骞 王锡山 周志祥 周海涛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探讨重叠三角吻合在完全腹腔镜横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1例横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重叠三角吻合的完全腹腔镜横结肠切除术(重叠... 目的探讨重叠三角吻合在完全腹腔镜横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1例横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重叠三角吻合的完全腹腔镜横结肠切除术(重叠三角吻合组)20例,行常规体外吻合的腹腔镜辅助横结肠切除术(对照组)3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病理情况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重叠三角吻合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吻合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重叠三角吻合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为(4.7±0.6)cm,明显小于对照组[(5.5±1.0)cm,P=0.002]。重叠三角吻合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下地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重叠三角吻合组患者的术后第1天和第3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3.7±0.7)分和(2.7±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分别为(4.2±0.9)分和(3.2±0.9)分,均P<0.05]。重叠三角吻合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肿瘤大小、远近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TNM分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叠三角吻合组和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0%(2/20)和12.9%(4/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3)。结论应用重叠三角吻合的完全腹腔镜横结肠切除术切实可行,安全可靠,且切口长度更短,疼痛更轻,具有满意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重叠三角吻合 消化道重建 完全腹腔镜手术 结肠切除术
原文传递
完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技术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7
20
作者 郑民华 马君俊 赵轩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04-1106,共3页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渐成熟,完全腹腔镜结肠手术成为目前腹腔镜结肠手术细分领域的实践项目和研究热点之一。完全腹腔镜结肠手术可以减少肠管及系膜的游离范围、减轻对肠管的牵拉、缩小腹部切口,理论上具有加快病人术后康复的优势。但目...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渐成熟,完全腹腔镜结肠手术成为目前腹腔镜结肠手术细分领域的实践项目和研究热点之一。完全腹腔镜结肠手术可以减少肠管及系膜的游离范围、减轻对肠管的牵拉、缩小腹部切口,理论上具有加快病人术后康复的优势。但目前在相关领域尚存较多关键问题和争议,包括不同部位结肠癌的术式选择、顺蠕动和逆蠕动吻合、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等,有待更多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完全腹腔镜手术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临床实践仍不成熟,目前还难以完全替代腹腔镜辅助手术,未来有待更多的手术实践和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腹腔镜 结肠癌 腔内吻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