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1311
1
作者 赵宸宇 王文春 李雪松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4-129,共16页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理论层面梳理了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理,并构建微观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指数,在此基础上从实证角度检验了数字...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理论层面梳理了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理,并构建微观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指数,在此基础上从实证角度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考虑内生性等问题后,本文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提升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强劲驱动力,这一结论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在影响机制方面,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创新能力、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以及降低成本的机制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异质性的研究发现,所有制性质、企业规模、要素密集度等企业微观特征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业开放等外部宏观环境会对数字化转型的效率提升作用产生差异性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准确评估数字化转型的生产率效应,为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全要素生产率 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被引量:1223
2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60,共10页
本文在分析比较了全要素生产率四种估算方法的基础上,估算出我国1979—2004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源泉做了简要分析。分析表明(1)1993年以前,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总体呈现出涨跌互现的波动... 本文在分析比较了全要素生产率四种估算方法的基础上,估算出我国1979—2004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源泉做了简要分析。分析表明(1)1993年以前,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总体呈现出涨跌互现的波动情形且波动较为剧烈频繁,1993年以来,则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直到2000年才得以缓解,此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总体呈现出逐年攀升势头;(2)1979—2004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要素投入增长,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投入型增长方式;(3)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低的原因在于技术进步率偏低、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技术效率低下和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2004年 1993年 中国 经济增长 增长率 生产率增长 2000年 技术进步率 估算方法 分析比较 下降趋势 要素投入 增长方式 充分利用 生产能力 资源配置 技术效率 分析表 呈现 贡献率 波动 总体
原文传递
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被引量:1496
3
作者 樊纲 王小鲁 马光荣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16,共13页
1978年以来,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的经济转型给中国带来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本文利用中国各省份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定量考察了市场化改革对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的结果显示,从1997年到2007年,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 1978年以来,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的经济转型给中国带来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本文利用中国各省份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定量考察了市场化改革对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的结果显示,从1997年到2007年,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年均1.45个百分点。市场化改革推进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的39.2%是由市场化贡献的。中国的市场化转型道路还没有完成,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有赖于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化 经济转型 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空间效应与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613
4
作者 杨慧梅 江璐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5,共13页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本文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两个维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利用2004-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在克服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本文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两个维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利用2004-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在克服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较之高生产率地区和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低生产率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大。就机制而言,人力资本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两个渠道。进一步的空间计量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仅会提升本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还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提升邻近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的研究为评估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分析视角,也为探寻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提供了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主成分分析 空间计量
下载PDF
金融科技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赋能”和信贷配给的视角 被引量:580
5
作者 宋敏 周鹏 司海涛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8-155,共18页
如何有效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决定中国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金融科技能否依靠科技"赋能"传统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呢?本文创新性地使用金融科技公司数量构建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指标... 如何有效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决定中国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金融科技能否依靠科技"赋能"传统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呢?本文创新性地使用金融科技公司数量构建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指标,利用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金融科技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显著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使用工具变量、系统GMM以及DID估计缓解内生性后,结果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赋能"降低了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能在"量"上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在"质"上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这些都会显著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对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小型民营企业、缺乏竞争的行业以及市场化进程缓慢的地区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应持续推进金融科技发展,运用现代技术为金融"赋能",使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全要素生产率 信息不对称 融资约束 信贷配置效率
原文传递
基础设施的外部性在中国的检验:1988—2007 被引量:540
6
作者 刘生龙 胡鞍钢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5,共12页
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投资既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又可以通过溢出效应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在许多文献中得以验证,而国内有关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和溢出效应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收集中国各省份1988—2007年的面板数据来验... 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投资既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又可以通过溢出效应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在许多文献中得以验证,而国内有关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和溢出效应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收集中国各省份1988—2007年的面板数据来验证三大网络性基础设施(即交通、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溢出效应;能源基础设施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这主要是由我国的能源使用效率低所决定的。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将会继续加速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从而形成未来我国持续、稳定高增长的强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外部性 全要素生产率
原文传递
中国的工业生产力革命——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及分析 被引量:443
7
作者 涂正革 肖耿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5,共12页
本文运用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 1 995— 2 0 0 2年期间的年度企业数据 ,系统地研究 3. 7个两位数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TFP)增长趋势 ,并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 ,将生产率增长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 (FTP)、相对前沿技术效率 (TE)的变化、配... 本文运用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 1 995— 2 0 0 2年期间的年度企业数据 ,系统地研究 3. 7个两位数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TFP)增长趋势 ,并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 ,将生产率增长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 (FTP)、相对前沿技术效率 (TE)的变化、配置效率 (AE)以及规模经济性 (SE)四大因素。主要结论 :(一 )TFP的行业加权年均增长率为 6. 8% ,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 )前沿技术进步已经成为TFP增长的最重要动力 ,企业因前沿技术进步平均每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高达 1 4个百分点 ;(三 )企业相对前沿的技术效率差距拉大 ,已经严重阻碍了TFP增长 ,导致TFP平均每年下降 7个百分点 ,这既是挑战 ,也是反映今后企业通过追赶先进技术提高生产力的潜力。 (四 )企业投入要素的配置效率对TFP增长几乎没有贡献 ,年均贡献仅为 0 . 0 2个百分点 ,而企业的规模经济性对TFP的贡献也仅为负 0 . 3 3个百分点 ,这与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对TFP的影响相比都微不足道。分析表明 ,前沿技术进步一方面推动着生产力的快速增长 ,另一方面却加剧了企业间的技术效率差距 ,导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世纪之交的中国最重要的工业企业正经历着一场以前沿技术进步及追赶先进企业为核心的生产力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型工业企业 TFP 中国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效率 规模经济性 配置效率 前沿技术 随机 变化
原文传递
排污权交易机制是否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被引量:462
8
作者 任胜钢 郑晶晶 +1 位作者 刘东华 陈晓红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3,共19页
本文利用中国首次大规模的市场型环境规制——2007年SO_2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排污权交易制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检验"波特假说"在中国是否成立。基于省份和地级市层面数据的预评估,本文发现,... 本文利用中国首次大规模的市场型环境规制——2007年SO_2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排污权交易制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检验"波特假说"在中国是否成立。基于省份和地级市层面数据的预评估,本文发现,试点地区的SO_2减排和经济增长显著高于非试点地区,排污权交易制度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三重差分法、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排污权交易制度显著提高了试点地区的上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年度效应滞后两年后逐年递增。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排污权交易制度主要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两条途径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从企业所有制类型看,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对排污权交易制度更加敏感;从环境执法力度看,环境执法力度越高的地区排污权交易制度对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越大。本文的发现为中国在环境治理领域进一步推行市场型环境规制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权交易制度 全要素生产率 波特假说 双重差分 三重差分
原文传递
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 被引量:415
9
作者 刘秉镰 武鹏 刘玉海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4-64,共11页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研究了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地区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在1997—2007年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2001—200...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研究了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地区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在1997—2007年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2001—2007年铁路和公路基础设施存量的增加共带动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了11.075%,占TFP整体增幅的59.100%,其中,高速公路和二级公路基础设施的带动作用最为明显;在上述贡献中,来自直接效应的部分较小,仅占25.700%,而来自空间外溢效应的部分则高达74.300%;就分时段的估计结果来看,2001—2007年铁路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持续显著的正向影响,1997—2000年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持续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其他等级公路基础设施的影响则没有显示出这种持续的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全要素生产率 随机前沿分析 空间面板模型 空间外溢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413
10
作者 龚关 胡关亮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5,29,共13页
本文在Hsieh & Klenow(2009)提出的测算资源配置效率方法的基础上,突破了模型规模报酬不变的限制,提出以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出价值的离散程度作为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本文首先采用Levinsohn-... 本文在Hsieh & Klenow(2009)提出的测算资源配置效率方法的基础上,突破了模型规模报酬不变的限制,提出以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出价值的离散程度作为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本文首先采用Levinsohn-Petrin(2003)半参数估计方法估计出行业的要素产出弹性,然后结合一个涉及异质产品的垄断竞争模型计算得到:若资本和劳动均为有效的配置,1998年我国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将提高57.1%,而2007年将提高30.1%;此外,在这10年里,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10.1%,而劳动配置效率的改善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7.3%。与Hsieh & Klenow的方法相比,本文的方法在计算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更加精确,并且可以单独地考察某个特定资源的配置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配置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垄断竞争 规模报酬
原文传递
环境规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408
11
作者 王杰 刘斌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56,共13页
本文在建立环境规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数理模型的基础上,以1998—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计量检验了环境规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①环境规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符合"倒N型"关系,即环境... 本文在建立环境规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数理模型的基础上,以1998—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计量检验了环境规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①环境规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符合"倒N型"关系,即环境规制强度较弱时,企业环境成本较低,技术创新的动机不够,全要素生产率会降低;当环境规制提高到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时,只要环境规制处于合理的范围内,就会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当环境规制强度超过了企业所能承受的负担,全要素生产率会下降。②将中国36个工业行业部门划分为重度污染行业、中度污染行业和轻度污染行业三大类,在分析各类行业环境规制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每一个行业在"倒N型"曲线上所处的位置。结论表明,目前中国环境规制水平整体较低,只有少数重度污染行业突破了第一个拐点,其他行业仍位于第一个拐点之前。因此,制定合理的环境规制水平和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对于污染治理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全要素生产率 倒N型
原文传递
中国产业升级的大国雁阵模型分析 被引量:382
12
作者 蔡昉 王德文 曲玥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14,共11页
金融危机对中国产生的冲击,与各地区、产业乃至企业本身存在的结构问题是相关的,即在危机条件下,过时的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和技术选择最先遭到冲击。因此,摆脱危机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重新塑造地区发展模式。在金融危机背景下... 金融危机对中国产生的冲击,与各地区、产业乃至企业本身存在的结构问题是相关的,即在危机条件下,过时的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和技术选择最先遭到冲击。因此,摆脱危机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重新塑造地区发展模式。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以及大国假设下,本文延伸了雁阵模型的解释和预测范围,从经验上实证了本世纪以来中国地区制造业增长和生产率提高的格局变化,即东北和中部地区比沿海地区有更快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速度和贡献率。通过实现产业在东中西部三类地区的重新布局,即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转移与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承接,可以在中西部地区回归其劳动力丰富比较优势的同时,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阵模型 产业结构升级 全要素生产率
原文传递
产业政策、资本配置效率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自然实验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363
13
作者 钱雪松 康瑾 +1 位作者 唐英伦 曹夏平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2-59,共18页
近年来,如何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中国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为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选择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十大产业... 近年来,如何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中国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为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选择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一冲击导致实验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下降;而且与选择性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政府直接干预手段发挥作用的经济直觉一致。基于地区和所有制视角的分组检验显示:(1)与政府干预程度较弱地区相比,政府干预程度较强地区企业受产业政策影响相对更大;(2)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受产业政策影响相对更大。进一步研究表明,与对照组企业相比,产业政策冲击导致实验组企业投资对投资机会的敏感程度下降,而且该效应对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较强地区及国有企业而言更为显著。这揭示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通过资本配置效率渠道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施加了影响。本文不仅识别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助于厘清产业政策导致实际经济效应的作用机理,而且对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产业政策 全要素生产率 资本配置效率 双重差分法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企业升级 被引量:352
14
作者 王桂军 卢潇潇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61,共19页
近年来,中国应该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产业升级归根结底是产业内代表性企业是否实现优化升级,"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提出,其对中国企业升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一带一路&... 近年来,中国应该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产业升级归根结底是产业内代表性企业是否实现优化升级,"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提出,其对中国企业升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准自然实验为切入点,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升级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显著地助推中国以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表征的企业升级,当利用工具变量法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及进行其他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地,本文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将中国产业分为新兴产业、成熟产业和瓶颈产业,并从研发创新视角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各产业中企业升级的作用路径,结合实证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研发创新助推中国企业升级,且对瓶颈产业的企业升级影响最大,其次为新兴产业和成熟产业;此外,本文还根据产权性质进行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同时助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升级,这一结论意味着,在"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发展形成了"国进民进"的新格局。本文不仅为"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企业升级提供了微观证据,而且对于国家制定政策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后续部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企业升级 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
原文传递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分析:Malmquist指数法评述与应用 被引量:322
15
作者 章祥荪 贵斌威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122,共12页
本文首先对Malmquist指数法进行了回顾,对Malmquist指数各种分解的分歧和争论作了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介绍,并指出国内已有研究在指数分解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我国1979~2005年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分解进行了分析。本文的... 本文首先对Malmquist指数法进行了回顾,对Malmquist指数各种分解的分歧和争论作了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介绍,并指出国内已有研究在指数分解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我国1979~2005年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分解进行了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技术效率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得到了较大进步。但是1997年以后,由于技术效率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出现下降趋势。总体而言,由于地区之间技术差距的拉大,我国并没有出现全要素生产率的趋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MQUIST指数法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趋同效应
原文传递
国企内部薪酬差距激励了谁? 被引量:346
16
作者 黎文靖 胡玉明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5-136,共12页
本文利用我国制造行业国有上市公司2003年至2010年的数据,考察了国企高管和职工内部薪酬差距对高管和职工的不同激励效应。结果表明国企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业绩正相关,并且与企业的日常经营业绩正相关。但内部薪酬差距越大,企业投资越... 本文利用我国制造行业国有上市公司2003年至2010年的数据,考察了国企高管和职工内部薪酬差距对高管和职工的不同激励效应。结果表明国企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业绩正相关,并且与企业的日常经营业绩正相关。但内部薪酬差距越大,企业投资越无效率;同时管理层权力与薪酬差距正相关。以上两个证据表明内部薪酬差距可能并不激励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管理层权力。而薪酬差距越大,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越高,并且薪酬差距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关系仅在薪酬差距较低样本中显著。本文的经验证据表明,国企内部薪酬差距较小时更多地激励了职工,薪酬差距较大时对职工无正向激励效应。在内部薪酬差距可能体现为管理层权力的结果时,对高管的激励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薪酬差距 管理层权力 企业业绩 投资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原文传递
人力资本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被引量:282
17
作者 岳书敬 刘朝明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0-96,127,共8页
本文采用Malmquist指数分析了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1996—200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效率变化指数。为了减少计算偏差,我们在使用承认无效率项存在的生产前沿技术的同时,引入了人力资本要素。本文的分析... 本文采用Malmquist指数分析了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1996—200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效率变化指数。为了减少计算偏差,我们在使用承认无效率项存在的生产前沿技术的同时,引入了人力资本要素。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人力资本水平增长迅速,30个省区的经济增长效率差距逐年扩大。同时我们发现在引入人力资本要素后,1996—2003年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得益于技术进步;如果不考虑人力资本存量,则低估了同期的效率提高程度,而高估了期间的技术进步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区域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MALMQUIST指数
原文传递
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争论的再探讨 被引量:280
18
作者 林毅夫 任若恩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12,57,共10页
由克鲁格曼挑起的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争论,也引起了国内经济学界对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热烈讨论。国内许多研究试图沿用克鲁格曼的立论所依据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方法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来源,以此判断我国现有经济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 由克鲁格曼挑起的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争论,也引起了国内经济学界对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热烈讨论。国内许多研究试图沿用克鲁格曼的立论所依据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方法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来源,以此判断我国现有经济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对关于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争论进行深入考察有助于对中国有关问题的研究和理解。本文力求通过对有关国内外文献的综述,对全要素生产率方法发展和理论基础的深入分析,以及对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经验的回顾,来论证克鲁格曼当年挑起这场争论的出发点是站不住脚的,他的文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意义存在误解,在经济学理论方法方面也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我们不应该以克鲁格曼的方法和立论为依据,继续宣传与此有关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本文在对克鲁格曼挑起的这场争论的回顾中,总结了几点对中国未来发展有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经济奇迹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模式
原文传递
要素市场扭曲、垄断势力与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282
19
作者 盖庆恩 朱喜 +1 位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75,共15页
本文从广义视角研究了要素市场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强调要素市场扭曲不仅通过影响在位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直接降低全要素生产率,而且会通过垄断势力改变企业的进入退出行为间接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 本文从广义视角研究了要素市场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强调要素市场扭曲不仅通过影响在位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直接降低全要素生产率,而且会通过垄断势力改变企业的进入退出行为间接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若资本市场扭曲得到改善,样本期间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可以提高57.79%,其中通过直接效应提高31.46%,间接效应提高26.32%;若劳动力市场扭曲得到改善,全要素生产率可以提高33.12%,其中通过直接效应提高11.42%,间接效应提高21.69%。最后本文还探讨了劳动力收入份额、国有企业以及企业规模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证明了模型和结论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配置不当 全要素生产率 垄断势力 进入退出行为
原文传递
数字技术创新与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来自企业数字专利的证据 被引量:280
20
作者 黄勃 李海彤 +1 位作者 刘俊岐 雷敬华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7-115,共19页
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创新已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文本分析识别企业数字专利以刻画数字技术创新水平,进而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考察了数字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数字... 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创新已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文本分析识别企业数字专利以刻画数字技术创新水平,进而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考察了数字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赋能了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控制内生性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作用机制方面,数字技术创新发挥了管理赋能、投资赋能、营运赋能与劳动赋能功能,有助于企业降低内部管控成本,提高投资决策质量与资产营运效率,改善劳动力资源结构,从而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与数字基础设施将会增大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生产率的积极影响;同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生产率效应更为显著。此外,底层技术与实践应用层面的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生产率均有提升作用。本研究验证了数字技术创新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为我国数字技术创新的政策制定以及企业数字化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全要素生产率 企业创新 高质量发展 文本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