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安奈德外用治疗口腔黏膜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
作者 郑利光 华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8-281,共4页
为了解曲安奈德外用治疗口腔黏膜病的情况,检索国内外曲安奈德外用治疗口腔黏膜病的文献,并对其外用治疗口腔黏膜病的进展进行综述。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1篇,涉及口腔扁平苔藓(17篇)、复发性阿弗他溃疡(3篇)和白塞病(1篇)3种口腔黏膜病的... 为了解曲安奈德外用治疗口腔黏膜病的情况,检索国内外曲安奈德外用治疗口腔黏膜病的文献,并对其外用治疗口腔黏膜病的进展进行综述。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1篇,涉及口腔扁平苔藓(17篇)、复发性阿弗他溃疡(3篇)和白塞病(1篇)3种口腔黏膜病的治疗,曲安奈德单独或辅助其他药物外用治疗此3种口腔黏膜病均有良好疗效,短期外用无明显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仅见于少数长期使用患者。因此,曲安奈德外用适于治疗口腔扁平苔藓、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和白塞病,对其他与变态反应或免疫功能异常有关的口腔黏膜病的疗效,有待更多的相关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外用 口腔黏膜病 口腔扁平苔藓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白塞病
下载PDF
氨甲环酸局部与静脉应用在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安全性及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闯 刘明廷 +4 位作者 孟涛 石辉 王建明 李健 杜长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377-1383,共7页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局部与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BSCO、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局部与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BSCO、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内容为关于局部应用TXA减少THA出血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q RCT),检索时限为1999年1月~2016年6月。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估,应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篇文献,2 144例患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组789例,静脉组1 35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安全性:局部组与静脉组相比,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RR=0.76,95%CI(0.22,2.59),P=0.66]、肺栓塞(PE)发生率[RR=0.73,95%CI(0.08,7.02),P=0.79]、切口感染率[RR=1.26,95%CI(0.54,2.93),P=0.5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有效性:局部组与静脉组对比,术后总失血量[WMD=16.75,95%CI(-30.07,63.57),P=0.48]、血红蛋白下降值[WMD=0.30,95%CI(0.02,0.58),P=0.03]、输血率[RR=1.37,95%CI(0.97,1.93),P=0.0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局部应用氨甲环酸与静脉应用相比具有相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 关节腔 静脉 氨甲环酸 全髋关节置换术 META分析 安全性 有效性
原文传递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后甲氨蝶呤局部给药与肌肉注射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3
作者 邹洁宁 熊丽 周金桃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972-975,共4页
目的观察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行保守手术后甲氨蝶呤局部给药与肌肉注射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80例纳入研究对象,进行输卵管开窗取胚手术,并随机分为腹腔镜下局部给药(观... 目的观察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行保守手术后甲氨蝶呤局部给药与肌肉注射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80例纳入研究对象,进行输卵管开窗取胚手术,并随机分为腹腔镜下局部给药(观察组)与肌肉注射(对照组)两种甲氨蝶呤给药途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血清β-HCG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术后3d、5d、7d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清β-HCG水平(分别为414.6±55.2、205.9±31.8、79.1±9.5U/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41.5±100.1、552.8±65.2、215.7±31.5U/L)(P<0.05);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害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社会功能、情绪功能、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4.2±10.8、68.4±8.1、66.0±9.2)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3.8±8.6、57.9±7.5、56.6±8.6)(P<0.05)。结论腹腔镜下甲氨蝶呤局部注射能够彻底杀灭滋养层细胞、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同时减少肝肾功能损害,并提高了生活质量,是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的理想辅助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妊娠 腹腔镜 甲氨蝶呤 局部给药
下载PDF
美洛昔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肖志方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9期1512-1515,共4页
目的:制备美洛昔康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透皮吸收行为。方法:采用热熔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美洛昔康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包封率、粒径分布、Zeta电位、微观形态及体外药物释放特性,采用Franz扩散池考察其透皮吸收行为。结果:... 目的:制备美洛昔康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透皮吸收行为。方法:采用热熔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美洛昔康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包封率、粒径分布、Zeta电位、微观形态及体外药物释放特性,采用Franz扩散池考察其透皮吸收行为。结果:美洛昔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为(85.6±2.7)%,平均粒径为(213.5±52.6)nm,Zeta电位为(-32.2±3.9)m V,透射电镜显示美洛昔康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均一,成球状分布。其12 h药物累积透皮量显著高于美洛昔康溶液。结论:美洛昔康固体脂质纳米粒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累积透皮量,有望成为美洛昔康的新型局部给药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昔康 固体脂质纳米粒 体外透皮吸收 热熔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 局部给药
下载PDF
外用唑类抗真菌药 被引量:3
5
作者 虞瑞尧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3-17,共5页
着重讨论唑类外用抗真菌药;它们是益康唑、克霉唑、异康唑、奥昔康唑、硫康唑、联苯苄唑、咪康唑、酮康唑和噻康唑。
关键词 唑类 抗真菌药
下载PDF
临床吸脂膨胀浸润液中加入凝血药物对局部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谷廷敏 李比 +4 位作者 李婧 隋志甫 李文 郝天智 朱敬民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04-205,共2页
目的 探讨脂肪抽吸中局部应用凝血药的作用。方法 观察临床吸脂患者膨胀浸润液中应用凝血药物和非应用凝血药物脂肪抽吸液血水中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浓度 ,比较两组的差别 ,以判断凝血药对局部出血的影响。结果 应用凝... 目的 探讨脂肪抽吸中局部应用凝血药的作用。方法 观察临床吸脂患者膨胀浸润液中应用凝血药物和非应用凝血药物脂肪抽吸液血水中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浓度 ,比较两组的差别 ,以判断凝血药对局部出血的影响。结果 应用凝血药物后脂肪抽吸液血水中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浓度较非应用凝血药物后脂肪抽吸液血水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浓度均明显降低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抽吸 局部应用 凝血药物 局部出血
下载PDF
魔芋止血剂的止血作用及局部用药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夏忠玉 孙国兵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5-377,共3页
目的考察魔芋止血剂局部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小鼠的断尾出血、家兔股动脉出血及家兔肝、脾出血的止血试验,评价魔芋止血剂的止血效果。通过对健康家兔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对豚鼠进行皮肤过敏反应试验及对大鼠进行经皮渗透... 目的考察魔芋止血剂局部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小鼠的断尾出血、家兔股动脉出血及家兔肝、脾出血的止血试验,评价魔芋止血剂的止血效果。通过对健康家兔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对豚鼠进行皮肤过敏反应试验及对大鼠进行经皮渗透毒性试验,评价魔芋止血剂局部用药的安全性。结果魔芋止血剂对小鼠的断尾出血、家兔股动脉出血及家兔肝、脾出血均有明显的止血效果。对大鼠、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无刺激性;不引起豚鼠过敏反应;对大鼠无经皮毒性反应,不影响伤口会愈合。结论魔芋止血剂具有明显的止血效果,皮肤局部用药对实验动物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止血剂 止血试验 皮肤刺激性 过敏性 经皮渗透毒性
原文传递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胡中柱 雷铁池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索30%浓过氧化氢(HO)溶液外涂诱导脂溢性角化病(SK)皮损的清除机制与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9月—2021年5月自黄冈市中心医院皮肤科门诊招募62例病理确诊的SK患者,每例患者选取2个典型皮损。皮损一分为二,一半外涂医用白凡士林作自... 目的探索30%浓过氧化氢(HO)溶液外涂诱导脂溢性角化病(SK)皮损的清除机制与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9月—2021年5月自黄冈市中心医院皮肤科门诊招募62例病理确诊的SK患者,每例患者选取2个典型皮损。皮损一分为二,一半外涂医用白凡士林作自身阴性对照,另一半外涂30%HO溶液直至霜白色。2周涂药1次,共治疗3次。每次治疗前,数码相机摄像和皮肤镜观察皮损变化。依据皮损清除效率判定疗效。在接受第一次治疗后行皮肤活检切除一个完整SK皮损,进行HE染色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荧光染色(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接受30%HO外涂SK皮损3次治疗,头皮、面颈部和躯干四肢皮损的清除率分别为83.3%、71.9%和45.8%;外涂药物时局部皮肤出现红斑水肿、刺痒或刺痛等可耐受的不良反应。30%HO处理皮损组织TUNEL法细胞凋亡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的皮损组织,凋亡细胞百分率为78%,而未治疗的皮损仅为5%。结论30%HO外涂可诱导SK增殖的表皮细胞发生凋亡,能在3周内清除SK皮损,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替代传统有创治疗SK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溢性角化病 过氧化氢 清除 外涂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减少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9
9
作者 岳辰 谢锦伟 +5 位作者 蔡东峰 杨静 周宗科 沈彬 康鹏德 裴福兴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1期44-48,共5页
背景背景:静脉和局部氨甲环酸(TX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应用安全有效,已被大多数骨科医师所肯定,但目前静脉联合局部TXA于THA中的应用效果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XA)减少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围术期失血... 背景背景:静脉和局部氨甲环酸(TX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应用安全有效,已被大多数骨科医师所肯定,但目前静脉联合局部TXA于THA中的应用效果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XA)减少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围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方法: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行THA患者731例,按TXA的不同用法分为3组:静脉TXA组238例,于手术切皮前完成静脉单次15 mg/kg TXA;局部TXA组136例,于术中3个时点使用总量3 g的TXA;静脉联合局部TXA组357例,于术前使用15 mg/kg TXA,并于术中3个时点使用总量1.5 g的TXA。主要观察指标为总失血量、输血率、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栓塞(PE)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术后引流量、血红蛋白(Hb)下降最大值及伤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结果:静脉联合局部TXA组平均总失血量(819.82±202.82)ml,输血率为1.4%,术后引流量(181.20±37.62)ml,Hb下降最大值(2.95±0.78)g/dl,均明显低于静脉TXA组和局部TXA组,而DVT及症状性PE的发生风险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静脉TXA组的总失血量、输血率均略低于局部TXA组,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结论:1静脉15 mg/kg TXA、局部3 g TXA及静脉15 mg/kg联合局部1.5 g TXA均可有效减少THA失血量和输血率,不增加DVT的发生风险;2静脉15 mg/kg联合局部1.5 g TXA的效果明显优于静脉15 mg/kg TXA或局部3 g TXA,推荐使用;3静脉15 mg/kg TXA的效果略优于局部3 g TX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全髋关节置换术 静脉联合局部 输血率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历史源流与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0
作者 王鹏 沈劼 +1 位作者 施圣杰 王元彪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90-999,共10页
在回顾中医外治法历史源流的基础上,从理论、技术、临床等方面梳理现代外治法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新学说的提出、外用中药在剂型与应用方式上的改进、外治器具的革新及临床“内病外治”适用范围的拓宽,并对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 在回顾中医外治法历史源流的基础上,从理论、技术、临床等方面梳理现代外治法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新学说的提出、外用中药在剂型与应用方式上的改进、外治器具的革新及临床“内病外治”适用范围的拓宽,并对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展望未来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理论源流 中药外用 内病外治 发展现状
下载PDF
中药灌肠联合芒硝外敷治疗麻痹性肠梗阻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11
作者 缪锦松 李宁 +2 位作者 黎代强 张光华 刘健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7年第6期568-570,共3页
目的对麻痹性肠梗阻患者行中药灌肠联合芒硝外敷治疗,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08~2016-03收治麻痹性肠梗阻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药灌肠联合芒硝外敷... 目的对麻痹性肠梗阻患者行中药灌肠联合芒硝外敷治疗,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08~2016-03收治麻痹性肠梗阻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药灌肠联合芒硝外敷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胃肠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29例,有效8例,无效7例。对照组痊愈10例,有效15例,无效18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肛门排便排气时间、肠鸣恢复时间、腹胀腹痛缓解时间、ICU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芒硝外敷可有效改善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胃肠功能状况,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安全有效,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肠梗阻 中药灌肠 芒硝外敷
下载PDF
外用清热利湿通络中药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期213-215,共3页
目的分析外用清热利湿通络中药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66例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通络中药外敷治疗。... 目的分析外用清热利湿通络中药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66例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通络中药外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积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79%,高于对照组的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关节肿胀、晨僵和疼痛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外用清热利湿通络中药方法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外用清热利湿通络中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曦 曹向阳 刘志伟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36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的方法和成效。方法:以30例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中药内服外用疗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 目的:探讨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的方法和成效。方法:以30例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中药内服外用疗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0%(27/30)。结论: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药内服外用疗法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内服外用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疗效观察
下载PDF
PDCA循环用于青光眼局部用药安全管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毛毳 谢琳 李翔骥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12期102-104,共3页
目的为青光眼局部用药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将门诊青光眼局部点眼药的患者按就诊时间的不同分为干预组(2 166例)和对照组(2 998例),干预组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原因,制订对策并实施干预。对比两组局部用药不良... 目的为青光眼局部用药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将门诊青光眼局部点眼药的患者按就诊时间的不同分为干预组(2 166例)和对照组(2 998例),干预组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原因,制订对策并实施干预。对比两组局部用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局部用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 08,P <0. 05)。结论 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可有效降低门诊青光眼局部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安全管理 青光眼 局部用药 药品不良事件 合理用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