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存款保险制度如何影响公众对不同银行的信心?——来自中国的证据 被引量:35
1
作者 王永钦 陈映辉 熊雅文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9-122,共14页
在政府对于银行具有隐性担保的经济体中,引入存款保险制度会对不同的银行带来什么影响,是个有待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中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这个准自然实验,首次通过事件研究法实证检验和识别了市场对于隐性担保和存款保险的... 在政府对于银行具有隐性担保的经济体中,引入存款保险制度会对不同的银行带来什么影响,是个有待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中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这个准自然实验,首次通过事件研究法实证检验和识别了市场对于隐性担保和存款保险的看法。研究发现,短期内,存款保险制度让公众对于某些银行的存款更加不放心: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对于规模较大、全国性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冲击并不显著,而对于规模较小、地方性的城市商业银行有较为显著的负向效应。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存款保险制度将政府隐性担保显性化;这种冲击对小银行更明显,而公众还是相信大型国有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会"大而不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担保 大而不倒 存款保险 事件研究法
原文传递
公司治理与金融监管互动中的银行股东道德风险规制 被引量:16
2
作者 阳建勋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2-135,共14页
银行股东道德风险是银行公司治理与金融监管对其产生的负面激励,股东有限责任、存款保险、对问题银行的救助以及规避金融监管的金融创新是其产生的重要诱因。矫正银行股东道德风险的制度演变,呈现出公司治理与金融监管互动融合的趋势。... 银行股东道德风险是银行公司治理与金融监管对其产生的负面激励,股东有限责任、存款保险、对问题银行的救助以及规避金融监管的金融创新是其产生的重要诱因。矫正银行股东道德风险的制度演变,呈现出公司治理与金融监管互动融合的趋势。该趋势是公私法合作规制理念的体现,旨在实现金融效率与金融安全之平衡。导致银行股东道德风险的上述因素在我国不同程度存在,我国金融市场约束机制不够完善,银行公司治理缺乏有效的私法制度支持,缺乏体现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要求的制度安排;银行资本监管制度与限制银行股东权的规定均有待完善。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我国应当以公司治理与金融监管互动为中心,完善对银行股东道德风险的法律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股东 有限责任 大而不倒 金融创新 道德风险
下载PDF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4
3
作者 潘林伟 吴娅玲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40,共4页
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增加了金融体系的关联性,加大了系统性风险。后金融危机时期,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对金融监管的缺陷提出了改革方案,强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以提高风险监管和危机处置能力。我国应借鉴... 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增加了金融体系的关联性,加大了系统性风险。后金融危机时期,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对金融监管的缺陷提出了改革方案,强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以提高风险监管和危机处置能力。我国应借鉴欧美国家的改革措施,从宏观审慎的要求入手,关注可能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稳定的风险因素,从更为全局的角度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完善和提高我国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应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 系统重要性 宏观审慎管理 大而不能倒
下载PDF
“太大而不能倒”理论:起源、发展及争论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超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9-96,共8页
"太大而不能倒"问题争论的本质是政府是否应该救助大型银行,从而避免系统性风险的爆发。这个问题自商业银行和现代金融市场产生后就已经存在,只是其具体含义和救助框架一直都不明确和统一。本文通过梳理金融体系不同发展时期... "太大而不能倒"问题争论的本质是政府是否应该救助大型银行,从而避免系统性风险的爆发。这个问题自商业银行和现代金融市场产生后就已经存在,只是其具体含义和救助框架一直都不明确和统一。本文通过梳理金融体系不同发展时期(包括中央银行产生之前的自由银行业时期、中央银行产生之后的时期等),政府应对"太大而不能倒"问题的方法和背后理念,旨在整理"太大而不能倒"问题的起源、发展和现存的根本争议,为当前国际社会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提供基本的理论基础和深入思考的方向,以寻找更加合理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大而不能倒 自由银行业 系统性风险 存款保险
原文传递
企业集团、短借长投与企业风险 被引量:8
5
作者 蔡卫星 蒲雨琦 +1 位作者 夏婷 韦庆芳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2-219,共28页
本文从企业短借长投行为入手,基于内部资本市场和“大而不倒”幻觉构建了一个基本理论框架,分析企业集团这种独特组织形式如何影响成员公司的短借长投,并使用2003-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首先,企业集团这种组... 本文从企业短借长投行为入手,基于内部资本市场和“大而不倒”幻觉构建了一个基本理论框架,分析企业集团这种独特组织形式如何影响成员公司的短借长投,并使用2003-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首先,企业集团这种组织形式对成员公司短借长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政策驱动的工具变量回归和基于企业集团状态变更的事件研究进一步识别了企业集团对成员公司短借长投的因果影响。其次,企业集团对短借长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就集团层面而言,扩张规模越大,企业集团对短借长投的影响就越显著;在成员公司层面,这种影响对大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低治理水平企业更加显著。最后,我们从风险视角进行了进一步讨论,指出“大而不倒”幻觉可能来源于只看到短期风险下降而忽视了长期风险累积,并且短借长投在企业集团内部具有传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集团 短借长投 大而不倒
原文传递
银行重组、金融稳定和软预算约束: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国家-银行关系及其政策含义 被引量:6
6
作者 施华强 《金融评论》 2010年第1期33-48,122,共17页
本文区分了银行软预算约束和非金融企业软预算约束、银行重组和软预算约束、制度性和政策性软预算约束、软预算约束和"太大不能倒闭"等概念,讨论了银行软预算约束的内涵和外延,总结了中国的银行软预算约束的特点,为讨论中国... 本文区分了银行软预算约束和非金融企业软预算约束、银行重组和软预算约束、制度性和政策性软预算约束、软预算约束和"太大不能倒闭"等概念,讨论了银行软预算约束的内涵和外延,总结了中国的银行软预算约束的特点,为讨论中国的银行问题提供一个软预算约束的视角和理论框架。本文认为:(1)银行软预算约束揭示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内在逻辑。1994年以来,国家主导的一系列国有商业银行重组和改革本质上是对银行软预算约束政策的补充和强化。从这一逻辑出发,转型以来国有商业银行重组和改革的特征可以概括为"软预算约束下的银行改革"。(2)银行软预算约束解释了中国在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处于技术性破产状态下仍然得以实现银行体系稳定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在没有建立正式存款保险制度、中央财政控制能力下降的情况下,得以实现银行体系稳定的一个关键性制度安排。中国的金融稳定模式可以概括为"软预算约束下的金融稳定模式",银行软预算约束对于讨论转型时期中国金融稳定的成本-收益、是否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3)银行软预算约束体现了国家-国有商业银行关系的本质,是讨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必需关注的制度环境和分析前提,对于进一步讨论国有银行体制、政府-企业关系、政府作用和定位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预算约束 太大不能倒闭 国有商业银行 银行改革
原文传递
论金融机构的“生前遗嘱”制度 被引量:7
7
作者 李仁真 周忆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15,共6页
"生前遗嘱"制度是次贷危机后国际社会为解决金融机构"大而不倒"问题而推出的一项崭新法律措施,是指金融机构以自身面临倒闭为前提事先提交"生前遗嘱",处置当局以此为基础制定并在必要时实施处置计划,以... "生前遗嘱"制度是次贷危机后国际社会为解决金融机构"大而不倒"问题而推出的一项崭新法律措施,是指金融机构以自身面临倒闭为前提事先提交"生前遗嘱",处置当局以此为基础制定并在必要时实施处置计划,以促使机构恢复日常经营能力,或者实现部分业务功能分拆或机构整体有序关闭的制度安排。这一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强化金融机构内部治理机制,规范分拆或重组;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促进信息共享;构建危机处置损失分摊机制,实现稳健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前遗嘱” 恢复与处置计划 大而不倒
下载PDF
次贷危机中问题金融机构救助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6
8
作者 郑晖 《金融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9,共7页
次贷危机中欧美金融监管机关以"太大而不能倒闭"为由援助本国濒临倒闭金融机构,但其存在扭曲竞争环境,诱发存款人、金融机构及金融监管机关道德风险等诸多弊端。由于现阶段彻底取消这一政策并不现实,欧美通过立法以达到限制... 次贷危机中欧美金融监管机关以"太大而不能倒闭"为由援助本国濒临倒闭金融机构,但其存在扭曲竞争环境,诱发存款人、金融机构及金融监管机关道德风险等诸多弊端。由于现阶段彻底取消这一政策并不现实,欧美通过立法以达到限制其弊端的目的。我国也存在类似的救助问题金融机构实践,但相关立法并不完善。笔者认为,今后我国相关立法应通过设置高门槛救助决策制度、反垄断执法机关及审计机关对救助决策的事后评估审计制度、存款保险参保银行缴费弥补因救助产生的存保基金亏空制度等加以改进,并进一步完善央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等,从而避免以"太大而不能倒闭"为由救助商业银行的情形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问题金融机构 太大而不能倒闭 存款保险 金融监管
原文传递
“大而不倒”救助政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危勇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29,共6页
由于大银行倒闭的巨大破坏性,最后贷款人在救助中通常奉行"大而不倒"政策。考虑到救助成本是银行资产规模的增函数,如果救助银行是最优的,那么救助任何一个更大的银行将也是最优的,这也意味着"大而不倒"救助政策在... 由于大银行倒闭的巨大破坏性,最后贷款人在救助中通常奉行"大而不倒"政策。考虑到救助成本是银行资产规模的增函数,如果救助银行是最优的,那么救助任何一个更大的银行将也是最优的,这也意味着"大而不倒"救助政策在理论上的成立。在"大而不倒"政策下,规模和风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大而不倒"救助政策影响银行的规模选择和资产风险的组合选择,导致银行追求变得更大且更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后贷款人 大而不倒 救助政策
下载PDF
银行规模与银行市场约束——对银行业“大而不倒”现象的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谢懿 刘胤 柯建华 《金融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3-58,共6页
本文以中国13家大中型商业银行2001~2011年的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在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背景下,从市场约束角度研究银行规模与市场约束作用之间的关系,分析中国银行业中的“大而不倒”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规模越大,对市场... 本文以中国13家大中型商业银行2001~2011年的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在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背景下,从市场约束角度研究银行规模与市场约束作用之间的关系,分析中国银行业中的“大而不倒”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规模越大,对市场约束作用的削弱程度越强,外界对银行进行救助的难度也越大;“大而不倒”现象在银行业中广泛存在,并不会因为存款保险制度的不同而产生实质性差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水平越高,受到的市场约束作用越弱,而贷存比和上市指标与银行市场约束的关系则呈现反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银行规模 市场约束 大而不倒 存款保险制度
原文传递
金融科技时代与美国的金融监管改革 被引量:6
11
作者 威廉·马格努森 范连颖(编译) 王燕燕(审校)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4-42,共9页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美国的金融监管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多德-弗兰克法案》对金融业进行全面系统监管的力度之高,是罗斯福新政以来从未有过的。但是,美国自金融危机以来实施的金融监管改革,是以过时的金融服务内容和金融服务提供...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美国的金融监管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多德-弗兰克法案》对金融业进行全面系统监管的力度之高,是罗斯福新政以来从未有过的。但是,美国自金融危机以来实施的金融监管改革,是以过时的金融服务内容和金融服务提供方式为前提的。金融监管未能考虑到金融科技公司的兴起及其在各个方面引领的变化。事实上,从银行业的运营方式,到融资方式,甚至货币本身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金融科技时代,这些变化要求全面重新认识金融监管。文章认为,监管机构把重点放在"大而不能倒"的大型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方面,从而忽视了规模小且分散的金融市场引发的风险,而这些风险在性质上与大型金融机构引发的风险是不同的。由于分散的金融科技市场更容易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透明度更低,而且更可能助长市场参与者采取过度冒险行为,所以这些风险在许多方面比大型金融机构引发的风险更大。文章最后提出了应对金融科技独特风险和脆弱性的监管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金融监管 系统性风险 大而不能倒
原文传递
金融机构“大而不倒”问题:发展沿革、解决方案与政策启示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刚 《上海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38,117,共5页
"大而不倒"作为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重要监管政策,自1984年正式确立以来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本次金融危机暴露出该政策由于巨大的负外部性和道德风险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本文归纳了危机后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 "大而不倒"作为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重要监管政策,自1984年正式确立以来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本次金融危机暴露出该政策由于巨大的负外部性和道德风险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本文归纳了危机后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和美国、英国、瑞士解决"大而不倒"问题的政策建议,指出我国监管当局应汲取西方国家的前车之鉴,加强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的顶层设计,有效化解金融机构"大而不倒"带来的危害。一是督促银行完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二是全面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三是坚持过程监管与危机处置并重,有效化解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而不倒 发展沿革 解决方案 系统重要性机构
下载PDF
“TBTF”学理与我国中小银行发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立夫 范南 宋妮妮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39-42,共4页
“ TBTF”学理在西方国家银行监管实践中普遍存在,也是存款保险制度或体系的固有问题之一。本文在对“ TBTF”学理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我国银行监管实践中的体现。由于该学理对规模不同的银行所采取的差别待遇,其实践对我国... “ TBTF”学理在西方国家银行监管实践中普遍存在,也是存款保险制度或体系的固有问题之一。本文在对“ TBTF”学理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我国银行监管实践中的体现。由于该学理对规模不同的银行所采取的差别待遇,其实践对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和整个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分析和研究其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成为完善我国银行监管制度和建立存款保险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银行 “TBFT”学理 银行监管 中国
下载PDF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法制研究——以美国法为镜鉴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斌彬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8-174,共7页
作为金融市场的特殊参与主体,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具有极强的负外部性,容易引发市场道德风险、损及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加重纳税人的负担。然而在传统的"大而不倒"监管理念下,SIFI的这种负外部性有增无减。缘此,美国新近出台的... 作为金融市场的特殊参与主体,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具有极强的负外部性,容易引发市场道德风险、损及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加重纳税人的负担。然而在传统的"大而不倒"监管理念下,SIFI的这种负外部性有增无减。缘此,美国新近出台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极力强化SIFI的监管,建立了确保SIFI有序倒闭的处置机制,从而终结了"大而不倒"理念在监管中的必然适用。这也是后危机时代美国追求金融体系安全和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平衡之结果。借鉴美国金融监管的变革思路和制度安排,中国也应从SIFI的识别、监管主体的确立、风险预防及危机处置机制等方面构筑切合自身金融业发展实际的SIFI监管法制,以彻底纠正对"大而不倒"的迷思,实现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保护公众利益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而不倒 SIFI 系统性风险 道德风险
下载PDF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救助制度:理论、效应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超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67,共10页
救助制度是传统商业银行监管的应有之义,也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国际监管的重要内容。文章首先梳理了促进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救助制度生成的基本理论,包括公共选择理论、风险控制理论及系统性相互依赖理论。文章进而在简单讨论救助制度... 救助制度是传统商业银行监管的应有之义,也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国际监管的重要内容。文章首先梳理了促进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救助制度生成的基本理论,包括公共选择理论、风险控制理论及系统性相互依赖理论。文章进而在简单讨论救助制度呈现的负面效应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政府是否应该彻底从没有成本底线的危机救助中解放出来,及其救助制度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救助制度 太大而不能倒 有序清算
原文传递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国际监管趋势浅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福毅 邓大海 《金融发展研究》 2012年第3期44-48,共5页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已经成为当前国际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正致力于降低其道德风险,终结大型金融机构"过大而不能倒"的局面。我国的监管需要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宏...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已经成为当前国际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正致力于降低其道德风险,终结大型金融机构"过大而不能倒"的局面。我国的监管需要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建立健全金融基础设施,积极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做出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过大而不能倒 宏观审慎 系统性风险
下载PDF
我国商业银行规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俊明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71-78,共8页
近年来,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问题成为了监管层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而银行业"大而不倒"的现象引发人们对银行规模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关系的思考。基于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2014年的数据,就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近年来,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问题成为了监管层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而银行业"大而不倒"的现象引发人们对银行规模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关系的思考。基于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2014年的数据,就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商业银行规模与银行的风险承担呈正向关系,商业银行的盲目扩张会加剧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而且大型商业银行面临的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更高。因此,必须适当限制商业银行的规模,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规模 银行风险承担 大而不倒 关系
下载PDF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或有资本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继红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65,共8页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倒闭产生的巨大负外部性使得各国在危机处置中更倾向于救助而非任其倒闭,但"太大而不能倒"又会引发道德风险,扭曲公平竞争。国际组织就SIFIs的危机处置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及建议,其中自救安排中的...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倒闭产生的巨大负外部性使得各国在危机处置中更倾向于救助而非任其倒闭,但"太大而不能倒"又会引发道德风险,扭曲公平竞争。国际组织就SIFIs的危机处置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及建议,其中自救安排中的或有资本计划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本工具而广受关注。或有资本不仅具有预防和早期救助、自救之功效,还能有效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与《巴塞尔协议II》的三大支柱原则完美契合。但或有资本亦存在不确定性较大、价格变动及成本效用减损等问题,需要结合我国具体的金融市场环境论证、设计、草拟相关规则及配套制度,需要在发行规模、发行程序、转化设计和转化条件等方面谨慎论证、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或有资本 大而不倒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自救安排
下载PDF
基于绿色或有可转债中国PPP项目资本短缺风险管理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文华 秦学志 +1 位作者 林先伟 谭春萍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7-156,共10页
PPP项目大多集中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因此当项目因资本短缺无法正常运营时,(地方)政府不得不财政拨款以救助项目。这就是PPP项目的“大而不倒”特性,即项目因“太大、太重要”或“破产后危害特别大”... PPP项目大多集中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因此当项目因资本短缺无法正常运营时,(地方)政府不得不财政拨款以救助项目。这就是PPP项目的“大而不倒”特性,即项目因“太大、太重要”或“破产后危害特别大”而不能破产。然而政府的救助必然扭曲项目定价,加剧市场不公平竞争,引发道德风险等负面问题。政府救助项目等价于政府持有一份看跌期权空头,却不能直接使用项目股权、收益权或项目分红权对冲该期权裸露头寸。为对冲PPP项目“大而不倒”负面效应,基于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视角,建议项目运营公司发行绿色或有可转债(GCoCos)融资。研究可知,GCoCos可以对冲PPP项目资本短缺风险;对冲政府在救助项目时的裸露头寸,进而抑制项目“大而不倒”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项目资产证券化 大而不倒 绿色或有可转债
下载PDF
股票市场看好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吗?
20
作者 刘志洋 金鑫 《浙江金融》 2018年第12期32-40,共9页
股票市场能够反映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观点和判断。与国际研究结论类似,中国股票市场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概念的反应整体不显著,中国股票市场并不"看好"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本文认为... 股票市场能够反映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观点和判断。与国际研究结论类似,中国股票市场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概念的反应整体不显著,中国股票市场并不"看好"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本文认为这是由于"全球系统重要性"的声誉增加值的利好信息与监管负担增加的利空信息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股票市场能够反映所有市场参与者观点的假设条件下,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不会给金融机构带来额外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大而不倒 宏观审慎监管 G20峰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