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铜山铜矿床英云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军 周振华 +1 位作者 何哲峰 欧阳荷根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9-308,共20页
铜山矿床是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多宝山矿田中的一个大型铜矿床。文章对该矿区含矿英云闪长岩进行了详细的LA-MC-ICP-MS锆石U-Pb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英云闪长岩侵位于(461±1)Ma。岩... 铜山矿床是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多宝山矿田中的一个大型铜矿床。文章对该矿区含矿英云闪长岩进行了详细的LA-MC-ICP-MS锆石U-Pb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英云闪长岩侵位于(461±1)Ma。岩石显示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具有高w(Si O2)(62.5%~64.53%)和w(Al2O3)(14.77%~17.7%),高w(Sr)(394×10-6~804×10-6),低w(Y)(7.78×10-6~10.3×10-6)和w(Yb)(0.8×10-6~1.04×10-6),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无明显Eu异常。锆石εHf(t)值介于11.6~13.5。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为-1.3‰^-0.4‰,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值分别为17.591~18.453、15.449~15.551和37.280~37.999。这些特征表明,铜山矿床英云闪长岩形成于大陆边缘弧环境,是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英云闪长岩及多宝山组火山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硫铅同位素 英云闪长岩 铜山矿床
下载PDF
安徽铜山矿区花岗闪长斑岩矿物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大鹏 杜杨松 +4 位作者 张静 庞振山 张智宇 贾鹏飞 李品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5-875,共11页
由于前人对与安徽铜山铜矿床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的矿物化学成分变异机制研究较为欠缺,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化学分析,并结合前人获得的岩石化学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中黑云母具有富MgO(13.13%~17.19%)、FeOT(15.33... 由于前人对与安徽铜山铜矿床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的矿物化学成分变异机制研究较为欠缺,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化学分析,并结合前人获得的岩石化学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中黑云母具有富MgO(13.13%~17.19%)、FeOT(15.33%~17.42%),贫Al2O3(13.27%~13.74%)、高TiO2(3.11%~4.66%)的特点,其MF值为0.57~0.66,Fe/(Fe+Mg)值为0.48~0.57,主要为金云母;角闪石具有高FeOT(13.50%~15.33%)和Al2 O3(6.26%~13.74%)、低SiO2(36.21%~46.91%)的特点,主要为镁质角闪石;辉石中的Al2 O3的含量变化较大(0.17%~1.08%),Na2 O含量普遍较低。黑云母、角闪石和辉石特征表明,铜山花岗闪长斑岩的母岩浆属于亚碱性系列的壳幔混染型岩浆,它们形成于造山作用晚期,并有向非造山环境过渡的趋势。利用黑云母-角闪石温压计得出成岩温度为750~900℃,成岩压力为3.2×108~4×108Pa,相应的成岩深度约为10.56~13.2 km;利用黑云母Fe3+-Fe2+-Mg三元图解,显示了相对较高的氧逸度;另外,相比于长江中下游其它侵入岩,铜山花岗闪长斑岩具有成岩深度较深,氧逸度相对较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斑岩 矿物化学特征 成岩条件 铜山铜矿 安徽
下载PDF
黑龙江省铜山斑岩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武广 刘军 +3 位作者 钟伟 朱明田 糜梅 万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995-3006,共12页
铜山大型铜矿床位于小兴安岭西北部,是中亚-兴蒙造山带北东段最著名的斑岩型铜矿床之一,矿体产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和中奥陶世多宝山组安山岩、凝灰岩中,铜矿化与硅化-绢云母化关系密切。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铜山铜矿床主要发育气液两... 铜山大型铜矿床位于小兴安岭西北部,是中亚-兴蒙造山带北东段最著名的斑岩型铜矿床之一,矿体产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和中奥陶世多宝山组安山岩、凝灰岩中,铜矿化与硅化-绢云母化关系密切。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铜山铜矿床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含CO_2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早、中、晚3个阶段的演化。成矿早阶段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和少量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420℃~>550℃之间,流体盐度介于13.72 wt%~59.76 wt%NaCl eqv之间;中阶段为铜山矿床的主成矿阶段,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和含CO_2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41℃~417℃,流体盐度介于2.96 wt%~14.04 wt%NaCl eqv之间,主成矿期成矿流体总体上属H_2O-CO_2-NaCl体系;晚阶段仅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2℃~218℃,盐度介于3.71 wt%~15.96 wt%NaCl eqv之间,表明晚阶段有大气降水的混入。成矿早、中阶段的流体均为不混溶流体,流体沸腾作用是金属硫化物大量沉淀的主要机制。铜山矿床形成于陆缘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沸腾作用 铜山斑岩铜矿床 黑龙江省 小兴安岭
下载PDF
3D geological modeling for mineral resource assessment of the Tongshan Cu deposit,Heilongjiang Province,China 被引量:28
4
作者 Gongwen Wang Lei Huang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2012年第4期483-491,共9页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ing (3DGM) assists geologists to quantitatively study in three-dimensional (3D) space structures that define temporal and spa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geological objects. The 3D ...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ing (3DGM) assists geologists to quantitatively study in three-dimensional (3D) space structures that define temporal and spa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geological objects. The 3D property model can also be used to infer or deduce causes of geological objects. 3DGM technology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extraction of diverse geoscience information, 3D modeling, and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Based on metallogenic concepts and an ore deposit model, 3DGM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analyz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ngshan Cu deposit in order to define a metallogenic model and develop a virtual borehole technology; a BP neural network and a 3D interpolation technique were combined to integrate multiple geoscience information in a 3D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1) on basis of the concept of magmatic-hydrothermal Cu polymetallic mineraliza- tion and a porphyry Cu deposit model, a spatial relational database of multiple geoscience information for mineralization in the study area (geology, geophysics, geochemistry, borehole, and cross-section data) was established, and 3D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objects including mineralization stratum, granodiorite, alteration rock, and magnetic anomaly were constructed; (2) on basis of the 3D ore deposit model, 23,800 effective surveys from 94 boreholes and 21 sections were applied to establish 3D orebody models with a kriging interpolation method; (3) combined 23,800 surveys involving 21 sections, using VC++ and OpenGL platform, virtual borehole and virtual section with BP network, and an improved inverse distance interpolation (IDW) method were used to predict and delineate mineralization potential targets (Cu-grade of cell not less than 0.1%); (4) comparison of 3D ore bodies,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objects of mineralization, and potential targets of mineralization models in the study area, delineated the 3D spatial and temporal relationship and causal processes among 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ing (3DGM) Virtual borehole Virtual section BP network INTERPOLATION tongshan Cu deposit
下载PDF
深部找矿:地质理论、勘查技术、投资决策的难题及对策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亮明 蔡爱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23-932,共10页
通过对国内外深部找矿的实例、矿产勘查的当前水平和发展趋势分析,探讨了深部找矿勘查对地质理论、勘查技术、投资决策的挑战和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深部找矿的特殊性使之在地质理论、勘查技术和投资决策方面临更大的挑战,主要难题是:①... 通过对国内外深部找矿的实例、矿产勘查的当前水平和发展趋势分析,探讨了深部找矿勘查对地质理论、勘查技术、投资决策的挑战和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深部找矿的特殊性使之在地质理论、勘查技术和投资决策方面临更大的挑战,主要难题是:①成矿理论缺乏足够的预测能力;②地质构造理论推断深部地质构造格架及其演化历程带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③传统地质思维难以适应复杂的非线性系统;④"遥测"信息的多解性制约了对深部地质的了解;⑤钻探仍是控制勘查成本的关键性因素;⑥避免投资决策管理的失误并不容易。针对这些困难,可以采取的对策有:①切实提高成矿理论的预测能力;②在发展信息探测技术的同时重视信息应用技术的创新;③充分利用好每一个深部钻孔;④建立基于长远规划的科学支持的投资决策机制;⑤真正重视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找矿 地质理论 勘查技术 投资决策 铜山铜矿
下载PDF
贵池铜山岩体演化与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20
6
作者 俞沧海 袁小明 《矿产与地质》 1999年第5期274-278,共5页
铜山岩体是在同一岩浆源,同一时期内由岩浆演化形成的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铜山铜矿床的成矿物质和热液主要来源于铜山岩体。随着岩浆长期的演化分异和侵入活动,成矿物质不断富集在岩浆热液中,在有利... 铜山岩体是在同一岩浆源,同一时期内由岩浆演化形成的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铜山铜矿床的成矿物质和热液主要来源于铜山岩体。随着岩浆长期的演化分异和侵入活动,成矿物质不断富集在岩浆热液中,在有利成矿空间形成了层状黄铁矿型、角砾岩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山岩体 岩石化学 地球化学特征 铜矿床 成矿
下载PDF
安徽贵池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蚀变矿化分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智宇 杜杨松 +3 位作者 张静 庞振山 李大鹏 贾鹏飞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99-1016,共18页
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产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的安庆—贵池矿集区。研究区矽卡岩化与矿化发生于碳酸盐岩地层与花岗闪长斑岩间的接触带中,蚀变及矿化具有水平与垂向分带特征。水平方向上,靠近岩体的矽卡岩中石榴子石含量较高,远离岩... 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产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的安庆—贵池矿集区。研究区矽卡岩化与矿化发生于碳酸盐岩地层与花岗闪长斑岩间的接触带中,蚀变及矿化具有水平与垂向分带特征。水平方向上,靠近岩体的矽卡岩中石榴子石含量较高,远离岩体的矽卡岩中透辉石含量较高;靠近大理岩带发育钙铁辉石矽卡岩,远离大理岩带的灰岩硅化较强。垂向上,从上到下依次为角岩带、钙质矽卡岩带和镁质矽卡岩带。矿物成分研究表明,靠近岩体处氧化性较强,石榴子石的钙铁榴石端员含量高;铜多富集于含石英脉的岩体、距岩体略远的矽卡岩、角岩或大理岩中,而锌多富集于硅化灰岩及远离岩体的矽卡岩中。研究表明,该矿床中蚀变矿化经历了进变期和退变期,包括接触热变质阶段、进化交代阶段和早退化蚀变阶段、晚退化蚀变阶段。其中,大规模的黄铜矿化主要发生于早退化蚀变阶段,且在岩浆演化晚期进一步富集于斑岩石英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矽卡岩 蚀变矿化分带 流体 交代 铜山铜矿
下载PDF
找矿信息量法在铜山铜矿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勇 陈邦国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9-51,共3页
在分析铜山矿田控矿条件,总结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利用找矿信息量法对矿田进行综合成矿预测,提出了预测靶区。
关键词 成矿预测 铜山矿田 铜矿床 成矿规律 找矿信息量法
下载PDF
安徽铜山铜矿床硫化物Re-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红瑾 张静 +3 位作者 贾鹏飞 李大鹏 张智宇 王遹其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79-1784,共6页
安徽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矿床之一,其2件辉钼矿样品和2件黄铁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50.70±1.14~151.22±1.11Ma和148.73±3.22~152.50±6.69Ma,4件样品的等时线年龄为150.98±0... 安徽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矿床之一,其2件辉钼矿样品和2件黄铁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50.70±1.14~151.22±1.11Ma和148.73±3.22~152.50±6.69Ma,4件样品的等时线年龄为150.98±0.78Ma(MSWD=0.68,误差2σ)。这一结果表明,铜山铜矿形成于晚侏罗世,而非早白垩世。考虑到前人获得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成矿年龄介于134Ma和144Ma之间,我们认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侏罗纪-白垩纪之交,与构造体制由挤压转向伸展的过程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铼-锇同位素定年 辉钼矿 黄铁矿 铜山铜矿床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下载PDF
多宝山矿田铜山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与蚀变分带:对热液-矿化中心及深部勘查的启示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乐 秦克章 +4 位作者 庞绪勇 宋国学 金露英 李光明 赵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43-1168,共26页
大兴安岭铜山斑岩铜矿床位于中亚成矿域东段多宝山矿集区的东南部。前人对其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但是针对其作为斑岩铜矿类型本身最重要标志的斑岩并未报道,且缺乏对该矿床基础矿床地质特征的详细研究。笔者在详细的野外工作、岩相学和... 大兴安岭铜山斑岩铜矿床位于中亚成矿域东段多宝山矿集区的东南部。前人对其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但是针对其作为斑岩铜矿类型本身最重要标志的斑岩并未报道,且缺乏对该矿床基础矿床地质特征的详细研究。笔者在详细的野外工作、岩相学和矿相学工作的基础上,首次发现了该矿床的矿化斑岩,并将矿区的蚀变、矿化、脉系,划分出热液期和表生期:热液期包括以磁铁矿-钾长石-黄铁矿(Ⅰ)-黄铜矿-绿帘石-绿泥石为特征的热液活动早阶段,以石英-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Ⅱ)-少量闪锌矿-方铅矿及痕量斑铜矿为特征的主成矿阶段,以石英-方解石-黄铁矿(Ⅲ)为特征的热液活动晚阶段以及孔雀石-蓝铜矿及少量蓝辉铜矿为特征的表生期。根据镜下156个薄片中的蚀变矿物鉴定及含量统计,划分出1064勘探线剖面的蚀变矿物组合及分带;根据铜山断层上、下盘蚀变带的类型、组合、强度对比分析,推测热液蚀变成矿中心与斑岩体顶部大致位于ZK1064-2钻孔正下方1400 m深处,这为下一步深部找矿勘探提供了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铜山斑岩铜矿 斑岩岩脉 蚀变分带 多宝山矿田
下载PDF
黑龙江铜山断裂的变形特征及铜山铜矿床蚀变带-矿体重建 被引量:8
11
作者 庞绪勇 秦克章 +4 位作者 王乐 宋国学 李光明 苏仕强 赵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8-414,共17页
黑龙江铜山铜矿床系多宝山铜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多宝山矿床同是中亚造山带东段最古老的斑岩铜矿床(奥陶纪)。铜山断裂为铜山斑岩铜矿床内最为重要的一条成矿后断裂,它截切矿体和蚀变带,因而导致矿化中心、深部找矿方向不明。现阶... 黑龙江铜山铜矿床系多宝山铜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多宝山矿床同是中亚造山带东段最古老的斑岩铜矿床(奥陶纪)。铜山断裂为铜山斑岩铜矿床内最为重要的一条成矿后断裂,它截切矿体和蚀变带,因而导致矿化中心、深部找矿方向不明。现阶段的研究对其运动学特征还存有较大争议,缺乏对该带变形特征与性质的细致观察与鉴别。据此,本文开展详细地野外及室内研究工作,取得如下新认识:1)铜山断裂为近东西走向的压扭性断裂,最典型的构造几何学特征为发育北东-北东东走向劈理、构造透镜体、以及岩脉及热液脉扭曲现象。2)断裂带内石英、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的镜下变形特征和石英C轴组构特征显示低温变形条件,依据矿物和岩石变形特点判断铜山断裂主体为脆性断裂。3)构造解析表明铜山断裂运动学特征为:上盘由南东向北西方向斜向逆冲。综合断裂上、下盘地质体界线、蚀变和脉系分布特征等,判断上盘相对下盘大致沿NW320°方向水平移动距离700~800m,垂向抬升550~700m,错开蚀变外带(青磐岩化带、石英-绢云母-伊利石-绿泥石化带)和矿化带。4)铜山断裂的次级断裂截切了中晚三叠世白云母花岗岩,推测铜山断裂活动时限晚于中晚三叠世。5)复原铜山断裂上盘和下盘的空间位置至铜山断层活动前,重建铜山铜矿床蚀变带-矿化体,初步判断铜山断裂活动前铜山矿床为纺锤形态。根据重建后矿化和蚀变的分布规律推断下盘Ⅲ号矿体的南侧位置应有尚未发现的成矿斑岩和矿体,为深部找矿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山斑岩矿床 铜山断裂 变形特征 蚀变带-矿化体重建
下载PDF
安徽池州铜山铜矿深部找矿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亚力 张立明 +1 位作者 张洪洲 刘青 《云南地质》 2008年第1期40-45,共6页
铜山铜矿资源储量日益枯竭。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中,采用地质、物探综合手段圈定异常区,经深部钻探验证,取得突破。
关键词 资源接替 深部找矿 层控矽卡岩 铜山铜矿 池州安徽
下载PDF
Meta分析在深部找矿预测中的应用--以铜陵铜山铜矿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彭省临 王颖 +4 位作者 邵拥军 毛先成 赖健清 王雄军 张建东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0-469,共10页
为了深入研究找矿技术方法的优选和集成,引入了"有效性"的概念来衡量某种探测技术方法的找矿预测效果。Meta分析是一种起源于医学领域,对具备特定条件的、同类研究主题的大量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后统计的超常规综合统计方法。文... 为了深入研究找矿技术方法的优选和集成,引入了"有效性"的概念来衡量某种探测技术方法的找矿预测效果。Meta分析是一种起源于医学领域,对具备特定条件的、同类研究主题的大量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后统计的超常规综合统计方法。文中对引入Meta分析的思路和可行性充分分析论证后,以铜山铜矿为例,首次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CSAMT,TEM,EH4三种物探方法所获得的二维反演剖面进行了三种方法找矿预测的有效性定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铜山铜矿前山南测区,CSAMT法与EH4法的找矿预测有效性比TEM法明显要高;而CSAMT法和EH4法的找矿预测有效性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探查技术 有效性 深部找矿预测 铜陵铜山铜矿
下载PDF
森林沼泽覆盖区地电化学方法寻找隐伏铜多金属矿--以黑龙江铜山铜矿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闫伟 罗先熔 +4 位作者 文美兰 李雪铭 郭继海 梁海军 李海洋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9-445,共7页
为了进一步追索黑龙江铜山铜矿已知的隐伏矿体是否有向东南方向延伸的趋势,在铜矿区开展了以地电化学测量为主的找矿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地电化学测量在已知的矿体上方有明显的地电化学异常,说明地电化学测量在该矿区寻找隐伏铜矿是可... 为了进一步追索黑龙江铜山铜矿已知的隐伏矿体是否有向东南方向延伸的趋势,在铜矿区开展了以地电化学测量为主的找矿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地电化学测量在已知的矿体上方有明显的地电化学异常,说明地电化学测量在该矿区寻找隐伏铜矿是可行有效的;经过对异常特征的分析研究建立了找矿理想模型。结合本矿区的地质条件,在矿区外围开展了地电提取、土壤离子电导率、土壤吸附相态汞等研究,圈出具有找矿前景的靶区5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化学 找矿预测 铜山铜矿 黑龙江
下载PDF
安徽池州铜山铜矿床元素地球化学分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智宇 杜杨松 +2 位作者 庞振山 张静 滕传耀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255-3270,共16页
铜山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安庆-贵池矿集区中的一个中型矽卡岩型矿床,矿体赋存于铜山岩体与下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间的接触带内。典型剖面系统取样分析结果显示:从岩浆岩、矽卡岩到碳酸盐岩,元素地球化学组成总体上表现为渐变分带... 铜山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安庆-贵池矿集区中的一个中型矽卡岩型矿床,矿体赋存于铜山岩体与下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间的接触带内。典型剖面系统取样分析结果显示:从岩浆岩、矽卡岩到碳酸盐岩,元素地球化学组成总体上表现为渐变分带特征,即靠近岩体的矽卡岩富集Si、Fe、Mg及亲铁元素Co和亲铜元素Cu、Ag;远离岩体的矽卡岩富集Ca、Mn、Al、Ti、REE和亲铜元素Pb、Zn;远离大理岩带的强硅化蚀变岩富集Si、Fe、Li和Co,而强烈亏损Ca、Sr和REE。这种分带可以依据元素活化迁移理论加以解释。在矽卡岩形成过程中,岩浆热液携带Si、Fe、Mg、Al、Li、REE、大离子亲石元素Rb、Cs、亲铁亲铜元素Co、V、Zn以及高场强元素Ta、Zr、Nb、Hf、Ga、Be向大理岩迁移并富集于形成的矽卡岩中;大理岩中的Ca被活化后进入矽卡岩体系,而Sr、K及Pb则随流体搬运迁出。蚀变及矿化较弱的矽卡岩稀土总量较高(ΣREE=122.0×10-6),LREE富集[(La/Sm)N=3.99],HREE亏损[(Gd/Yb)N=2.85],Eu显示负异常(δEu=0.69),重稀土配分形式与新鲜石英二长斑岩相似,但La、Ce等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矽卡岩剖面元素分带特征及稀土配分模式指示铜山矽卡岩铜矿床为接触交代成因。结合已有氢氧同位素结果,认为铜山铜矿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在矽卡岩退化蚀变和成矿期间有大气降水混入成矿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分带 矽卡岩成因 元素迁移 热液交代 安徽铜山铜矿
下载PDF
铜山铜矿F_1断裂带构造控矿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勇 《矿产与地质》 2003年第4期530-532,共3页
铜山铜矿主要控矿构造为F1断裂,主矿体的产出部位及产状形态严格受其制约,构造扩容带是矿体赋存的主要空间,通过地质、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对矿区周边部进行了构造预测。
关键词 铜矿床 造控矿特征 F1断裂 构造扩容带 安徽铜山
下载PDF
安徽贵池铜山铜矿控矿因素及找矿建议 被引量:5
17
作者 左胜平 《安徽地质》 2001年第1期35-37,53,共4页
铜山铜矿位于贵池境内,属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是座中型铜矿,已有四十多年开采历史,保有地质储量越来越少,地质找矿工作迫在眉睫。通过分析该矿床的控矿因素,就成矿预测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控矿因素 找矿建议 铜山铜矿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铜山斑岩铜(钼)矿床绿帘石矿物成分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佳佳 王建 +2 位作者 李研 李爱 郭翟蓉 《世界地质》 CAS 2019年第2期362-377,共16页
运用电子探针和LA-IPC-MS分析多宝山及铜山岩体中绿帘石的主、微量成分,结果表明多宝山铜(钼)矿床斑岩体的绢英岩化带含矿样品中绿帘石富Al2O3、SiO2,贫Fe OT,青磐岩化带中绿帘石则富TiO2;铜山矿床斑岩体的青磐岩化蚀变带中绿帘石富含Mn... 运用电子探针和LA-IPC-MS分析多宝山及铜山岩体中绿帘石的主、微量成分,结果表明多宝山铜(钼)矿床斑岩体的绢英岩化带含矿样品中绿帘石富Al2O3、SiO2,贫Fe OT,青磐岩化带中绿帘石则富TiO2;铜山矿床斑岩体的青磐岩化蚀变带中绿帘石富含MnO、Fe OT,贫Al2O3和SiO2。多宝山斑岩体中蚀变带及铜山地区中的绿帘石均富集LREE和LILE (Th、U、Sr、Sm),亏损HREE和HFSE(Nb、Zr、Hf)。绿帘石Ps值与样品的含矿性呈负相关,即含矿绿帘石的Ps值明显低于无矿绿帘石的Ps值,青磐岩化带中绿帘石的Ps值集中在26~34之间。多宝山含矿样品中绿帘石的Cu含量高于距成矿中心较远的多宝山和铜山的无矿绿帘石Cu含量。笔者认为斑岩铜矿床中蚀变绿帘石的成分特征可以反映矿化热液的特征,具有指示矿化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帘石 矿物化学 多宝山 铜山 斑岩铜(钼)矿床 成矿
下载PDF
安徽贵池铜山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晓霞 戴塔根 +2 位作者 张宇 李品杰 刘忠法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27-836,共10页
从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入手,对本区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指出石炭系中上统黄龙组和船山组为矿区最主要的赋矿层位,其灰岩岩性是形成接触交代矿床的最有利的岩性,且与泥盆系上统五通组和二叠系上统砂页岩构成了构造薄弱面—... 从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入手,对本区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指出石炭系中上统黄龙组和船山组为矿区最主要的赋矿层位,其灰岩岩性是形成接触交代矿床的最有利的岩性,且与泥盆系上统五通组和二叠系上统砂页岩构成了构造薄弱面——钙硅界面,有利于矿液的运移和矿质的沉淀;五通组石英砂岩为矿体定位起隔挡屏蔽作用;断裂构造F1为矿液运移、矿体定位的关键因素;燕山期的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成矿流体和热能,是成矿的第一要素。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区成矿物质来源、形成条件、控矿因素、矿化形式以及成矿作用等方面的特征,对铜山铜矿的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铜山铜矿包括多种矿化成因类型,整体上属以矽卡岩型成矿作用为主的燕山期岩浆热液铜铁金硫成矿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地质条件 成矿过程 矿床成因 铜山铜矿
下载PDF
3D Integrated Geological Modeling in Tongshan Copper Deposit,Heilongjiang Province,China
20
作者 Gongwen Wang,Limei Wang,Ge Cui,Chengyin Tan,Shanyan Jin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82-283,共2页
In this paper,3D-GIS reconstruction and interpolation approach,additional virtual borehole technology and BP network technology are used to explore the concealed ore body.The virtual borehole has same function as real... In this paper,3D-GIS reconstruction and interpolation approach,additional virtual borehole technology and BP network technology are used to explore the concealed ore body.The virtual borehole has same function as reality borehole due to the multi-information check and validation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GEOLOGICAL modeling virtual BOREHOLE BP network MINERAL EXPLORATION tongshan copper deposi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