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脏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梗阻性肾积水患者患肾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云华 侯伟伟 +2 位作者 刘瑞洪 何建军 支科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对梗阻性肾积水患者患肾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梗阻性肾积水患者36例行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和肾动态显像(SPECT)测定单侧GFR。其中有肾积水表现者48侧(积水组),2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1组,比较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对梗阻性肾积水患者患肾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梗阻性肾积水患者36例行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和肾动态显像(SPECT)测定单侧GFR。其中有肾积水表现者48侧(积水组),2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1组,比较2组各灌注参数值。根据GFR结果将36例患者72侧肾脏分为正常对照2组、肾功能轻度受损组、重度受损组,比较3组肾皮质和髓质血流灌注参数的差异;将各灌注参数与单侧肾脏GFR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①36例患者CT灌注成像表现为双侧时间密度曲线(TDC)不对称,积水组肾皮质、髓质TDC斜率与峰高降低。积水肾皮质血流量(BF)为(203.2±44.9)ml·100ml^-1·min^-1,血容量(BV)为(27.6±3.9)ml/100ml,表面通透性(PS)为(30.7±6.5)ml·100ml^-1·min^-1,Patlak血容量(PBV)为(46.5±10.9)ml/100ml;肾髓质分别为(99.9±24.1)ml·100ml^-1·min^-1、(18.3±4.3)ml/100ml、(51.8±12.1)ml·100ml^-1·min^-1、(21.3±3.0)ml/100ml。与对照1组肾皮质的(301.6±68.8)ml·100ml^-1·min^-1、(38.9±5.8)ml/100ml、(42.9±10.9)ml·100ml^-1·min^-1、(67.5±10.3)ml/100ml及肾髓质的(157.8±34.6)ml·100ml^-1·min^-1、(28.54±3.9)ml/100ml、(75.6±22.7)ml·100ml^-1·min^-1、(28.2±0.9)ml/100ml比较,灌注参数值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对照2组肾皮髓质BF、BV、PS、PBV分别为(314.2±28.7)ml·100ml^-1·min^-1、(39.7±2.2)ml/100ml、(45.2±3.4)ml·100ml^-1·min^-1、(68.6±4.3)ml/100ml和(161.2±10.4)ml·100ml^-1·min^-1、(28.7±1.8)ml/100ml、(80.1±6.7)ml·100ml^-1·min^-1、(27.9±6.9)ml/100ml;肾功能轻度受损组分别为(245.8±16.8)ml·100ml^-1·min^-1、(30.5±3.2)ml/100ml、(34.7±5.7)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肾盂积水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心率对最佳重建相位窗及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红 惠萍 +3 位作者 李天文 崔志鹏 胡兴和 王新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4期274-278,共5页
目的探讨心率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最佳重建相位窗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90例受检者行1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条件下冠状动脉造影,对原始数据进行RR间期75%及10%~90%(间隔10%)多个时相重建,按心率≤65bpm和>65bpm分为2组,图... 目的探讨心率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最佳重建相位窗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90例受检者行1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条件下冠状动脉造影,对原始数据进行RR间期75%及10%~90%(间隔10%)多个时相重建,按心率≤65bpm和>65bpm分为2组,图像质量分为3级。结果第1组图像质量为Ⅰ级的冠脉比率(82.2%)显著高于第2组(47.4%),Ⅲ级者则相反(5.3%和22.4%)。两组中图像质量为Ⅲ级的冠脉共计45支,占总数的12.5%。LAD、LCx和RCA在75%相位窗显示最佳者居多,随心率增加,75%相位窗显示最佳者减少(第1、2组分别为92.3%和61.4%)。15支冠状动脉在不同相位窗重建互相弥补。结论对于大多数心率≤65bpm者,各支冠状动脉能同时在75%相位窗最佳显示;最佳重建相位窗和互补相位窗的选择可提高冠脉的显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64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3
作者 石琴 李平 +1 位作者 彭英伦 白建良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9-343,共5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行64层心脏CTA检查诊断为冠状动脉变异患者45例,对原始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和血管探针等后处理重组,分析各型冠状动脉变异的形态学特征。...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行64层心脏CTA检查诊断为冠状动脉变异患者45例,对原始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和血管探针等后处理重组,分析各型冠状动脉变异的形态学特征。结果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共7例:1例左冠状动脉源于右冠状窦,2例右冠状动脉源于左冠状窦,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后冠状窦,2例冠状动脉高位开口于主动脉壁(其中1例伴肌桥),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冠状动脉瘘2例:1例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伴左回旋支发育不良),1例右冠状动脉-支气管动脉瘘。32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5例冠状动脉发育不良。1例左回旋支未发育。结论 64层冠状动脉CTA能准确显示冠状动脉变异的解剖细节,对其形态学评价具有突出优势,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变异
原文传递
新生儿头颅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华亮 付佳臻 李武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评价新生儿头颅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头颅CT检查的新生儿80例,随机等分成2组,分别使用120 kV、90 mAs及120 kV、260 mAs各扫描40例,其余扫描参数为:准直1.5 mm,层厚6 mm,重建间隔6 mm,床速11.7 mm/r,扫描时间... 目的:评价新生儿头颅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头颅CT检查的新生儿80例,随机等分成2组,分别使用120 kV、90 mAs及120 kV、260 mAs各扫描40例,其余扫描参数为:准直1.5 mm,层厚6 mm,重建间隔6 mm,床速11.7 mm/r,扫描时间0.75 s。分别比较2种扫描剂量产生的总mAs、CT权重剂量指数(CTDIw)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并作t检验。由3名医师采用盲法评价CT图像。按正常图像、图像有少许伪影、图像有严重伪影的等级对每帧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90 mAs、260 mAs组扫描的CTDIw分别为17.28 mGy、49.85 mGy,DPL分别为245 mGy.cm、711 mGy.cm。经t检验,90 mAs组的CTDIw、DLP明显低于260 mAs组(P<0.01)。满足诊断需要的低剂量扫描图像所占比例(98.6%)与常规剂量扫描(99.9%)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头颅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为常规剂量扫描的35%,而且图像不影响诊断,低剂量扫描适用于新生儿头颅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心率及心率波动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燕浩 谢元亮 +2 位作者 王翔 肖建伟 金朝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3-657,共5页
目的探讨心率及心率波动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64层螺旋CT扫描患者596例,按照心率分为四组,A组:<60次/分;B组:61~70次/分;C组:71~80次/分;D组:>80次/分。再将每组病例按照心率波动范围分为四个... 目的探讨心率及心率波动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64层螺旋CT扫描患者596例,按照心率分为四组,A组:<60次/分;B组:61~70次/分;C组:71~80次/分;D组:>80次/分。再将每组病例按照心率波动范围分为四个亚组,1亚组:1~5次/分;2亚组:6~10次/分;3亚组:11~15次/分;4亚组>15次/分。另选取心率50~65次/分,无明显心率波动(<2次/分)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将实验组各组患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比较,判断二者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将实验组各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心率及心率波动范围之间的关系进行线性趋势χ2分析,如果两者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3、A4、B3、B4、C3、C4、D1、D2、D3、D4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随着心率及心率波动范围的增大,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会显著下降;心率波动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大于心率对其的影响。结论心率<80次/分,且心率波动<10次/分时,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较好;心率波动在11~15次/分时,绝大多数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可达到诊断水平;心率>80次/分或心率波动>15次/分时,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较差,不宜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心率 心率波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造影
原文传递
CT在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6
作者 江维 曾四元 +1 位作者 梁美蓉 李凌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第6期690-692,共3页
目的探讨CT在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2例妇科恶性肿瘤初治患者进行全腹螺旋CT扫描,以CT影像上淋巴结清晰且最短径≥10 mm或有中心性坏死视为淋巴结CT诊断阳性,并与手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22例患者... 目的探讨CT在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2例妇科恶性肿瘤初治患者进行全腹螺旋CT扫描,以CT影像上淋巴结清晰且最短径≥10 mm或有中心性坏死视为淋巴结CT诊断阳性,并与手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22例患者中,CT报告显示盆腹腔淋巴结阳性66例;术后病理检查盆腹腔淋巴结转移34例;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58.8%,特异度为84.0%;阳性预测值30.3%,阴性预测值为94.5%;Youden指数为0.43。结论螺旋CT检查对诊断妇科恶性肿瘤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较高,可以为早期的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淋巴结转移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联合低管电压、低管电流和低对比剂浓度在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伟 袁艺芳 +1 位作者 罗敏 刘文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3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联合应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和低对比剂浓度行肺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将90例疑似肺栓塞行肺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分成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各45例。常规剂量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250 m As,对比剂浓度370 m...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联合应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和低对比剂浓度行肺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将90例疑似肺栓塞行肺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分成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各45例。常规剂量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250 m As,对比剂浓度370 mg I/ml;低剂量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00 k V,管电流200 m As,对比剂浓度300 mg I/ml。由2名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以统一标准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客观评价。结果两组图像质量主、客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有效剂量ED分别为(8. 45±0. 32) m Sv、(3. 30±0. 16) m Sv,对比剂碘含量分别为11. 1 g、9. 0 g,低剂量组辐射剂量与对比剂碘含量均较常规剂量组低(P <0. 05)。结论 64排螺旋CT联合应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和低对比剂浓度在肺动脉成像中是可行的,在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可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碘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成像 X射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多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单纯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8
作者 崔志新 王胜林 +2 位作者 陆海容 范志奎 王淑贤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4-657,共4页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准确评估左心功能及左前降支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yocardialbridge-mural coronary artery,MB-MCA)情况,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单纯性左前降支MB-MCA(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资料...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准确评估左心功能及左前降支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yocardialbridge-mural coronary artery,MB-MCA)情况,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单纯性左前降支MB-MCA(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资料,观察并测量左前降支MB深度、MCA长度及MCA横截面积,计算MB指数、MCA缩窄率并与左心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排CT能对左前降支各项参数进行准确测量,经统计学分析,左前降支MB厚度、MB指数(MCA长度与MB厚度的乘积)与左心室射血分数(EF)呈负相关;MCA缩窄率与EF呈正相关。结论多排CT能准确评价MB-MCA,且左前降支MCA缩窄率、MB厚度及MB指数与左心功能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心肌桥指数 动脉缩窄率 射血分数
原文传递
纤维组织源性肿瘤的CT与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对照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琳 汤光宇 +3 位作者 姚建华 赵文荣 陈云燕 王骐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5-859,共5页
目的探讨软组织侵袭性纤维瘤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黏液纤维肉瘤的CT与MRI表现及其组织病理性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侵袭性纤维瘤病(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9例)、黏液纤维肉瘤(3例)的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 目的探讨软组织侵袭性纤维瘤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黏液纤维肉瘤的CT与MRI表现及其组织病理性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侵袭性纤维瘤病(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9例)、黏液纤维肉瘤(3例)的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表现对照。结果共检出肿瘤23个。侵袭性纤维瘤病7个,2个呈膨胀性生长,5个呈浸润性生长,CT像上呈等低密度,T1WI上呈低信号,T2WI/FS上信号明显增高。肿块内夹杂线样、条索状低信号影,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匀;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2个,均呈分叶状,边界模糊,密度/信号不均匀,常伴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呈明显欠均匀强化。黏液纤维肉瘤4个,2个呈膨胀性生长,2个呈浸润性生长,密度/信号混杂,MRI可清晰显示黏液样基质的特征性信号,T2WI上呈高亮信号。结论软组织侵袭性纤维瘤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黏液纤维肉瘤均为纤维组织来源肿瘤,影像学见瘤体内数量不同的线样低密度或低信号影,但又有各自影像特点,与其不同的病理学基础密切相关。MRI在反映病灶内成分方面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纤维瘤病 侵袭型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黏液纤维肉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原文传递
CT在三叉神经痛和半侧面肌痉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谢苏民 郑彤 +2 位作者 陈芳妮 刘建英 王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3期308-310,共3页
目的:探讨CT在诊断三叉神经痛与半侧面肌痉挛中的价值。方法:将772例经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326例)与半侧面肌痉挛(446例)患者的术前CT资料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CT表现:772例患者中,CT发现患侧桥小脑角胆脂瘤26例,听神经瘤1... 目的:探讨CT在诊断三叉神经痛与半侧面肌痉挛中的价值。方法:将772例经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326例)与半侧面肌痉挛(446例)患者的术前CT资料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CT表现:772例患者中,CT发现患侧桥小脑角胆脂瘤26例,听神经瘤14例,三叉神经瘤8例,脑膜瘤6例,患侧桥小脑角扩张增粗血管490例(63.47%),CT未见异常者228例(29.6%);②手术病理结果:胆脂瘤27例,听神经瘤14例,三叉神经瘤8例,脑膜瘤6例,三叉神经或面神经根部异常血管压迫者696例(90.15%),术中未见异常者21例。结论:CT在病因诊断方面很有帮助,它既可以发现桥小脑角占位病变,又能显示桥小脑角扩张增粗的血管,是术前有效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半侧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癌的CT影像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高小幼 韩晓雨 +1 位作者 李智勇 伍建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3期335-337,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甲状腺乳头癌的平扫及增强CT的各种征象,提高CT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0年6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癌43例,术前均行甲状腺CT薄层(2~5mm)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CT影像特点及其...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甲状腺乳头癌的平扫及增强CT的各种征象,提高CT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0年6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癌43例,术前均行甲状腺CT薄层(2~5mm)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CT影像特点及其病理学基础。结果:43例甲状腺乳头癌病例中,边界不清32例(32/43,75%);钙化31例(31/43,74%)(其中沙粒样钙化19例(19/43,61.3%),斑片状10例(10/43,23%),爆米花样2例(2/43,5%);密度不均匀36例(36/43,84%);岛样强化13例(13/43,30%),39例(39/43,90%)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CT值降低;甲状腺双叶多发11例(11/43,25.6%),并发结节性甲状腺肿25例(25/43,56%);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9例(9/43,21%)。结论:甲状腺CT平扫中的沙粒样钙化,CT扫描的强化特征,对甲状腺乳头癌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成人脊柱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立华 姜亮 +3 位作者 许翔宇 袁慧书 刘晓光 刘忠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92-1396,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29例成人脊柱LCH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评估病变数目、部位、骨破坏形式、椎旁及椎管内情况、MRI信号及增强特点。结果 29例患者脊柱病变48处,其中颈椎26处、胸椎17处、...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29例成人脊柱LCH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评估病变数目、部位、骨破坏形式、椎旁及椎管内情况、MRI信号及增强特点。结果 29例患者脊柱病变48处,其中颈椎26处、胸椎17处、腰骶椎5处;11例累及脊柱多节段。骨破坏累及椎体15例(15/29,51.72%),椎体和附件均累及14例(14/29,48.28%);34.48%(10/29)伴硬化边,13.79%(4/29)伴邻近骨硬化;75.86%(22/29)病变突破骨皮质;48.28%(14/29)合并椎体压缩,其中7例(7/29,24.13%)表现为扁平椎。T2WI呈等或低信号占57.89%(11/19),高信号占31.58%(6/19),混杂信号占10.53%(2/19);增强扫描94.12%(16/17)呈明显强化,5.88%(1/17)呈轻度强化。结论成人LCH好发于颈椎;骨破坏以椎体为主;可累及多个脊柱节段、呈连续或跳跃分布,扁平椎不少见、骨破坏周围的骨硬化对提示诊断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成年人 组织细胞增生症 朗格汉斯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颅咽管瘤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8
13
作者 唐敬 靳秀丽 +2 位作者 蒋世明 贾敏 刘芳艳 《西部医学》 2013年第4期596-599,共4页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的CT与MRI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其中11例CT检查,5例MRI检查,2例同时做CT和MRI。结果肿瘤累及鞍上12例、鞍内4例、鞍上鞍内联合受累2例;CT显...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的CT与MRI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其中11例CT检查,5例MRI检查,2例同时做CT和MRI。结果肿瘤累及鞍上12例、鞍内4例、鞍上鞍内联合受累2例;CT显示肿瘤钙化较佳,MR可三维成像,能准确显示肿瘤的位置及邻近情况。结论 CT与MRI相辅相成,为颅咽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结合病人临床资料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64层螺旋CTA在颅内动脉瘤术前及术后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细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12期1532-1534,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为颅内动脉瘤患者25例,行64层螺旋CTA检查,其中21例诊断为动脉瘤,并经手术证实,术后亦行CTA复查,通过比较两次CTA结果评价动脉瘤...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为颅内动脉瘤患者25例,行64层螺旋CTA检查,其中21例诊断为动脉瘤,并经手术证实,术后亦行CTA复查,通过比较两次CTA结果评价动脉瘤夹闭情况。结果:在25例患者中共发现21例25个动脉瘤,CTA可清楚显示的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与手术所见一致(符合率100%);术后CTA能够清楚显示动脉瘤体消失,载瘤动脉与动脉瘤夹之间关系及动脉瘤夹的数量和位置。结论:64层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及动脉瘤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万军 靳松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9期627-629,共3页
目的 :评价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4例脑血管病变行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 ,三维重建采用表面遮盖法显示 (surfaceshadeddisplay ,SSD) ,最大密度投影 (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 ,MIP)。结果 :螺旋CT血管造影能较... 目的 :评价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4例脑血管病变行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 ,三维重建采用表面遮盖法显示 (surfaceshadeddisplay ,SSD) ,最大密度投影 (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 ,MIP)。结果 :螺旋CT血管造影能较好显示正常脑血管的形态和病变 ,在 2 4例进行CTA造影的患者中 ,颅内动脉瘤 17例。有 7例SCTA未见异常。在 11例进行DSA造影的患者中 ,有 10例与SCTA结果相符 ,仅 1例DSA诊断小脑上动脉动脉瘤 ,而SCTA显示阴性。结论 :S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一种有效无创性检查方法 ,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脑室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附26例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庆云 耿道颖 沈天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39-441,共3页
目的 分析脑室肿瘤的CT和MRI特征 ,提高对各种脑室肿瘤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收集 2 6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脑室多种肿瘤 :其中侧脑室 1 5例 ,三脑室 3例 ,四脑室 8例。单独作CT检查 5例 ,同时作CT和MRI检查 2 1例。根据 2 6例多种脑室... 目的 分析脑室肿瘤的CT和MRI特征 ,提高对各种脑室肿瘤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收集 2 6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脑室多种肿瘤 :其中侧脑室 1 5例 ,三脑室 3例 ,四脑室 8例。单独作CT检查 5例 ,同时作CT和MRI检查 2 1例。根据 2 6例多种脑室肿瘤的发生部位 ,进行脑室定位分类。结果  5例中央性神经细胞瘤和 2例胶样囊肿发生于中线室间孔区 ;6例髓母细胞瘤分别发生于小脑上蚓部和四脑室顶部近中线区 ;5例室管膜瘤发生在单侧脑室 ,年龄分别为 2 8~ 36岁 ;3例室管膜瘤发生在四脑室 ,年龄分别为 7~ 1 3岁 ;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发生侧脑室三角区 ,年龄 1 3~ 1 5岁 ;2例脑膜瘤发生在侧脑室三角区 ,年龄为 1 5~ 71岁 ,1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发生在右侧脑室底部 ,年龄为 30岁。结论 CT与MRI有助于对脑室肿瘤的鉴别诊断 ,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肿瘤 磁共振成像 CT 诊断
下载PDF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CT诊断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殿辉 沈天真 +1 位作者 陈九如 唐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6期356-358,共3页
目的 :探讨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CT表现。 9例均行电子束CT动静脉双期扫描 ,1例行多幅流动扫描。测量胰腺和肿瘤动静脉双期的CT值。结果 :9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中 5例位... 目的 :探讨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CT表现。 9例均行电子束CT动静脉双期扫描 ,1例行多幅流动扫描。测量胰腺和肿瘤动静脉双期的CT值。结果 :9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中 5例位于胰头 ,3例位于胰尾 ,1例位于胰颈。 8例肿瘤有程度不同的强化 ,1例因囊变和出血无强化。4例肿瘤动脉强化程度高于静脉期 ,3例与静脉期相同 ,1例低于静脉期。与胰腺实质比较 ,3例为高密度肿块 ,2例为等密度 ,4例为低密度。 2例肿瘤内可见局限性钙化 ,4例伴胰管扩张。 1例出现肝脏内多发性低密度转移灶。结论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较大的肿块 ,多数肿瘤有程度不同的强化 ,瘤内多有坏死、囊变、出血和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诊断 CT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灵敏场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志春 李文涛 王建国 《微计算机信息》 2003年第10期100-102,共3页
电容层析成像是监测两相流动的一种新技术。它可重建两相流在其流经管道横截面上的相分布图像,而重建图像的先决条件是需获得成像系统的灵敏场分布。电容层析成像(ECT)系统阵列传感器的敏感场受被测介质的影响,这一"软场"特性... 电容层析成像是监测两相流动的一种新技术。它可重建两相流在其流经管道横截面上的相分布图像,而重建图像的先决条件是需获得成像系统的灵敏场分布。电容层析成像(ECT)系统阵列传感器的敏感场受被测介质的影响,这一"软场"特性是ECT应用于两相流参数测量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介绍了基于MATLAB的有限元模型的仿真实验,通过数据分析研究了灵敏场分布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系统 灵敏场 仿真 MATLAB 两相流参数
下载PDF
CCTA检查中静脉积气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洪居陆 李慧 +1 位作者 唐秉航 张雪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7-490,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中静脉积气出现原因、可能风险分析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587例CCTA资料,统计静脉积气发生的频率、气体出现部位、形态及气体量,并统计注射对比剂前后其发生的频率。对相关资料采用Chi-Square te...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中静脉积气出现原因、可能风险分析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587例CCTA资料,统计静脉积气发生的频率、气体出现部位、形态及气体量,并统计注射对比剂前后其发生的频率。对相关资料采用Chi-Square tests分析。结果静脉积气发生频率10.7%(170/1586),其中发生于右心房76.5%(130/170)、右心室14.1%(24/170)、主肺动脉36.5%(62/170)、上腔静脉0.6%(1/170),单处78.8%(134/170),多处21.2%(36/170)。静脉气体注射对比剂前发现59.4%(101/170),注射对比剂后发现27.1%(46/170),注射对比剂前后均发现13.5%(23/170)。共发现387个气体,圆形或类圆形占84.4%(311/387),不规则形占13.7%(53/387),椭圆形占5.9%(23/387)。静脉气体量(16.32±25.14)×10-3ml,范围(0.07~110)×10-3ml。门诊发生频率11.4%(104/915),住院发生频率9.8%(66/671),两者发生频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330>0.05)。男性发生率11.5%(122/1062),女性发生率9.2%(48/524),两者发生频率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159>0.05)。64 MSCT检出率9.1%(92/1012),640 MSCT检出率13.6%(78/574),两者设备静脉积气检出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0.05),640 CT检出率更高。结论在CCTA检查中,静脉积气患者绝大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可能有潜在医疗风险,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栓塞 冠状动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对比增强
原文传递
CT联合MRI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诊断中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庞克华 王文鹏 +1 位作者 马贺骥 杨惠芳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434-438,共5页
目的探讨CT、MRI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特殊类型脑膜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比较CT和MRI检查判定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目的探讨CT、MRI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特殊类型脑膜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比较CT和MRI检查判定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颅底沟通性脑膜瘤在MRI上T1WI多表现为等信号,T2WI多表现为稍高信号,在CT上多表现为等密度,增强多呈明显强化。CT与MRI检查单独诊断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符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侵犯周围骨质的诊断准确率高于MRI(P<0.05)。MRI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侵犯周围软组织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P<0.05)。CT及MRI联合诊断与病理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0.764)。结论 CT及MRI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诊断中各有优势,两者联合诊断可明显提高诊断,可为临床治疗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沟通性脑膜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