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樟树组培苗轻基质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陈一群 丘佐旺 +5 位作者 汪迎利 瞿超 何波祥 曾令海 连辉明 张谦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5年第2期140-145,共6页
为提高乡土阔叶树种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的育苗效率,以其新选育的优良无性系组培苗为材料,配置6种以泥炭为主要成分的轻基质组合,开展基质配比、容器规格、空气切根和施缓释肥试验。结果表明,基质配比对苗高、地径、高径比、SPAD值... 为提高乡土阔叶树种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的育苗效率,以其新选育的优良无性系组培苗为材料,配置6种以泥炭为主要成分的轻基质组合,开展基质配比、容器规格、空气切根和施缓释肥试验。结果表明,基质配比对苗高、地径、高径比、SPAD值与存活率均有显著影响;泥炭中添加蛭石、木糠或珍珠岩均能显著改善育苗效果,同时添加木糠和珍珠岩时效果最佳;而泥炭中添加椰糠的效果与对照100%黄心土近似,明显劣于其他基质。大穴盘组培苗的苗高、地径、SPAD值和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小穴盘,但高径比不受容器规格影响;空气切根能明显促进地径生长,抑制主根生长,加快侧根和须根生长,使根系更发达;缓释肥处理能显著提升苗木高生长、高径比和SPAD值,但对存活率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组培苗 轻基质 容器规格 空气切根 缓释肥
下载PDF
罗汉果组培苗栽培技术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4
2
作者 白隆华 蒲瑞翎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 2004年第1期63-66,共4页
本文从罗汉果组培苗与传统种薯苗的对比出发,总结归纳了罗汉果组培苗栽培技术的特点,同时也指出了罗汉果组培苗栽培中存在的问题,以供广大生产者参考。
关键词 罗汉果 组培苗 栽培技术
原文传递
百合组培苗移栽前的壮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蒲秀琴 薛寒青 《青海农林科技》 2007年第1期59-60,共2页
分析了影响百合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得出以下结论:百合组培苗移栽时应选择组培苗叶色浓绿、根系健壮的植株进行移栽,移栽前练苗2-3d,使新叶逐渐形成蜡质,促进新根发生,以适应环境的变化;4份蛭石×1份腐热羊板粪的栽... 分析了影响百合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得出以下结论:百合组培苗移栽时应选择组培苗叶色浓绿、根系健壮的植株进行移栽,移栽前练苗2-3d,使新叶逐渐形成蜡质,促进新根发生,以适应环境的变化;4份蛭石×1份腐热羊板粪的栽培基质适宜百合移栽后的生长。移栽后的水肥管理及生长温度的控制也是影响组培苗成活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组培苗 移栽 壮苗
下载PDF
遮荫对橡胶树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陈青 周珺 +1 位作者 王军 林位夫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6-519,共4页
通过人工遮荫方式研究5种遮荫强度(0%、50%、70%、80%和90%)对海南省橡胶树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90%遮荫条件下橡胶树组培苗的株高、茎粗、叶蓬距和叶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且明显提高橡胶树组培苗的叶面积和叶绿素相对含量... 通过人工遮荫方式研究5种遮荫强度(0%、50%、70%、80%和90%)对海南省橡胶树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90%遮荫条件下橡胶树组培苗的株高、茎粗、叶蓬距和叶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且明显提高橡胶树组培苗的叶面积和叶绿素相对含量;90%遮荫的橡胶树组培苗出圃率最高(91.7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研究表明90%遮荫条件下能克服海南省夏天辐射过强、气温过高对橡胶树组培苗幼苗不良影响,有效提高植株生长、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组培苗 遮荫度 生长
下载PDF
米老排组培苗移植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5
作者 裘珍飞 曾炳山 杨锦昌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年第3期39-43,共5页
为提高主要栽培珍贵树种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组培苗的移植成活率,以选育的优良无性系组培生根苗为材料,研究炼苗方式、基质、苗木规格、植后施肥及移植季节等对移植成活率和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松盖炼苗3 d,出瓶苗高... 为提高主要栽培珍贵树种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组培苗的移植成活率,以选育的优良无性系组培生根苗为材料,研究炼苗方式、基质、苗木规格、植后施肥及移植季节等对移植成活率和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松盖炼苗3 d,出瓶苗高度大于2 cm,植后3 d喷施1 MS大量元素营养液是较好的处理,在大棚条件下移植,不带黄心土的轻基质和河沙都是适合基质,移植成活率90%以上,在大田条件下移植,以黄心土:泥炭土=1:1或黄心土:蛭石=1:1为基质移植成活率较高。移植季节以4月成活率最高,9月、10月其次,考虑到我国南方地区最佳造林季节为3—5月,为减少苗圃管理成本,米老排组培苗生产安排在9—10月出瓶移植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老排 组培苗 移植 成活率
下载PDF
桉树组培苗移栽育苗技术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沛健 方良 张国武 《桉树科技》 2012年第4期53-57,共5页
工厂化育苗技术在桉树育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组培苗的移栽、培育是工厂化育苗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组培苗育苗成功的关键。本文对组培苗、移栽操作、苗期管理、出圃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简述,为组培苗移栽育苗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桉树 组培苗 移栽 育苗
下载PDF
影响巨尾桉组培苗成活率关键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卢小兰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72-74,共3页
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覆盖、降温、炼苗时间三要素对巨尾桉组培苗夏季移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覆盖、降温、炼苗时间对巨尾桉移植苗的成活率和生长性状(苗高、地径)产生显著影响,最佳组合为覆盖(一层塑膜,二层遮阳网)+自动降温+15 d... 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覆盖、降温、炼苗时间三要素对巨尾桉组培苗夏季移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覆盖、降温、炼苗时间对巨尾桉移植苗的成活率和生长性状(苗高、地径)产生显著影响,最佳组合为覆盖(一层塑膜,二层遮阳网)+自动降温+15 d的炼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组培苗 成活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香根草根际AM菌的感染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高丽霞 陈羽 +1 位作者 仲崇录 陈珍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8期52-54,共3页
通过对不同种植时间、不同种植基质的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分株苗、组培苗根际丛枝菌根(AM菌)感染检测,探讨了香根草对AM菌的感染特性。结果表明,在消过毒的森林泥炭土中,组培苗种植12个月感染率只有20.0%,感染强度低;种植22个... 通过对不同种植时间、不同种植基质的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分株苗、组培苗根际丛枝菌根(AM菌)感染检测,探讨了香根草对AM菌的感染特性。结果表明,在消过毒的森林泥炭土中,组培苗种植12个月感染率只有20.0%,感染强度低;种植22个月只有53.3%,感染强度为中。分株苗种植在自然土壤中,3个月就有AM菌感染,其感染率为56.7%;种植22个月感染率达到最高峰,为80.0%,感染强度为中等;种植时间为33个月时,感染率不再增加,但感染强度进一步增高。说明香根草根际AM菌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可能与苗源无关,而与种植基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根草 丛枝菌根 根际 分株苗 组培苗
下载PDF
4个鸢尾新品种组培苗移栽技术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春莉 张芳 +1 位作者 顾德峰 李金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0期14678-14679,共2页
[目的]探讨4个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 L.)新品种组培苗移栽技术。[方法]以新筛选的4个德国鸢尾新品种"白与蓝"、"黄与白"、"白天鹅"和"惊险"的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通过移栽试验研究了组培苗移... [目的]探讨4个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 L.)新品种组培苗移栽技术。[方法]以新筛选的4个德国鸢尾新品种"白与蓝"、"黄与白"、"白天鹅"和"惊险"的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通过移栽试验研究了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炼苗时间的长短对4个鸢尾新品种的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没有明显影响;而不同的移栽基质对其影响较大,筛选出的最佳移栽基质为园土∶草炭(V∶V)=1∶1。[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的鸢尾工厂化繁殖种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鸢尾 组培苗 移栽成活率
下载PDF
不同无性系砧木对马尾松嫁接成活率和接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胤 蔡磊 +2 位作者 姚瑞玲 周家春 黄彩枝 《广西林业科学》 2020年第4期543-546,共4页
嫁接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无性繁殖技术体系中有重要地位,是当前马尾松种子园营建和优良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的关键技术手段。对5个马尾松组培无性系苗木培育的砧木开展嫁接试验,比较不同基因型砧木对嫁接成活率和接穗生长的影响... 嫁接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无性繁殖技术体系中有重要地位,是当前马尾松种子园营建和优良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的关键技术手段。对5个马尾松组培无性系苗木培育的砧木开展嫁接试验,比较不同基因型砧木对嫁接成活率和接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马尾松组培苗培育的砧木,其平均嫁接成活率和接穗生长量分别比实生苗砧木提高了22.8%和67.7%;无性系砧木间嫁接成活率和接穗生长量差异显著;各无性系砧木嫁接成活率和接穗生长量的变异系数均低于实生苗砧木。苗期生长表现优异的无性系为PC2和PC3,其嫁接成活率和接穗生长量均表现较好。不同无性系砧木的基因型差异对嫁接效果产生影响;选择生长性状优良的马尾松无性系苗木培育砧木,其嫁接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性繁殖 嫁接 组培苗 马尾松
下载PDF
不同基质和配比对蔓越莓组培苗扦插生根的影响
11
作者 董环宇 高芳 +3 位作者 陈士刚 才巨锋 郭忠玲 陶晶 《吉林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1-4,共4页
以蔓越莓组培苗为插穗,探究8种基质对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泥炭土不适于组培苗扦插生根,生根率只有22%;总体来看全苔藓基质最适宜组培苗扦插生根,生根率最高,为86%,苗高增长量为4.62±0.25 cm,生物量最高(鲜重2.33±0.18... 以蔓越莓组培苗为插穗,探究8种基质对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泥炭土不适于组培苗扦插生根,生根率只有22%;总体来看全苔藓基质最适宜组培苗扦插生根,生根率最高,为86%,苗高增长量为4.62±0.25 cm,生物量最高(鲜重2.33±0.18 g,干重0.51±0.04 g),生根状况也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越莓 组培苗 扦插生根 基质种类和配比
下载PDF
不同基质对大花蕙兰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12
作者 陈碧华 李乾振 +4 位作者 范辉华 张娟 江斌 胡云莺 赖婉愉 《中国园艺文摘》 2016年第9期1-2,24,共3页
大花蕙兰组培苗分别采用松树皮、水苔和泥炭土3种不同基质进行移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松树皮和水苔移栽,平均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异;但二者平均成活率明显高于泥炭土,水苔更有利于大花蕙兰组培苗初期生长;组培苗移栽管护1年后,水苔基质换... 大花蕙兰组培苗分别采用松树皮、水苔和泥炭土3种不同基质进行移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松树皮和水苔移栽,平均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异;但二者平均成活率明显高于泥炭土,水苔更有利于大花蕙兰组培苗初期生长;组培苗移栽管护1年后,水苔基质换成松树皮基质,有利于大花蕙兰苗木后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蕙兰 基质 组培苗 成活率 生长
下载PDF
组培苗百合种质资源ISSR分析
13
作者 彭婵 鲁黎 +1 位作者 朱建新 杨彦伶 《湖北林业科技》 2012年第4期25-27,50,共4页
本研究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日本百合、荷兰百合以及湖北野生百合共34份组培苗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0条引物中筛选出4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76条。供试百合材料的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2,有效... 本研究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日本百合、荷兰百合以及湖北野生百合共34份组培苗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0条引物中筛选出4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76条。供试百合材料的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2,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623,Nei's(1973)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96 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38 8。湖北野生百合遗传多样性较高,日本百合和荷兰百合相对较低。根据标记分析结果,基于供试样品间遗传距离,采用UPGMA分析方法构建了聚类图,对不同来源百合样品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组培苗 ISSR标记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苹果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组分及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李天红 李绍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2年第4期35-39,51,共6页
对红高富士苹果在轻度、中度、重度水分胁迫条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①水分胁迫条件下 ,苹果同化物的积累主要是山梨醇、蔗糖、葡萄糖和果糖。②水分胁迫导致叶片和根系中溶质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山梨醇含量的升高 ,其... 对红高富士苹果在轻度、中度、重度水分胁迫条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①水分胁迫条件下 ,苹果同化物的积累主要是山梨醇、蔗糖、葡萄糖和果糖。②水分胁迫导致叶片和根系中溶质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山梨醇含量的升高 ,其在苹果的渗透调解中起重要作用 ,由此可推知山梨醇 /可溶性糖是衡量水分胁迫后溶质变化及苹果对水分胁迫反应的有效指标。③适度水分胁迫处理使苹果叶片和根系中蔗糖含量升高、淀粉含量显著降低 ,表明水分胁迫条件下蔗糖及淀粉的变化在苹果抵御水分胁迫逆境反应中也起一定的作用。同时也为实践上调控干旱、半旱条件下果树的生长发育提供采取措施的基本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苹果苗 非结构性碳化水合物 组分 含量
下载PDF
不同倍性种苗香叶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3
15
作者 易清元 江明 +3 位作者 杨艳琼 任洪涛 周斌 夏凯国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13年第3期21-23,共3页
以香叶天竺葵的不同倍性组培苗为研究材料,对不同采样时间的香叶油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比较其香气特征。结果表明:常规组培苗和染色体加倍苗的香叶油的化学成分相同,且各个成分含量随月份变化的规律一致,但在各成分的含量上有差异。多倍... 以香叶天竺葵的不同倍性组培苗为研究材料,对不同采样时间的香叶油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比较其香气特征。结果表明:常规组培苗和染色体加倍苗的香叶油的化学成分相同,且各个成分含量随月份变化的规律一致,但在各成分的含量上有差异。多倍体组培苗香叶油中香叶醇、异薄荷酮的含量较高,而常规组培苗香叶油中香茅醇、甲酸香茅酯、乙酸香茅酯的含量较高。常规组培苗香叶油主要指标成分含量分别为香茅醇30.83%~38.25%、香叶醇5.30%~9.72%、β-古芸烯3.71%~5.50%,多倍体组培苗香叶油主要指标成分含量分别为香茅醇26.1%~38.8%、香叶醇5.94%~14.81%、β-古芸烯3.21%~6.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天竺葵 常规组培苗 多倍体组培苗 精油
下载PDF
蓝莓组织培养苗木质量调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文光琴 聂飞 朱忠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14919-14921,共3页
研究了不同基质、穴盘规格和光照强度对蓝莓组织培养苗木质量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松林腐殖土∶珍珠岩=3∶2的基质较适合蓝莓组织培养苗生长;苗木质量与容器大小呈正比;肥料配比与苗木质量关系密切;组织培养苗移栽宜在弱光下进行;全年... 研究了不同基质、穴盘规格和光照强度对蓝莓组织培养苗木质量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松林腐殖土∶珍珠岩=3∶2的基质较适合蓝莓组织培养苗生长;苗木质量与容器大小呈正比;肥料配比与苗木质量关系密切;组织培养苗移栽宜在弱光下进行;全年适宜移栽期240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组织培养苗 基质 苗木质量
下载PDF
杉木组培苗增殖光环境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美香 叶义全 +1 位作者 许珊珊 林开敏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0-387,共8页
为获得杉木组培苗增殖的最佳光照条件,采用3因素5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其增殖系数、生长量和光合特性参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光质对杉木组培苗不定芽增殖系数和叶片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的作用大小... 为获得杉木组培苗增殖的最佳光照条件,采用3因素5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其增殖系数、生长量和光合特性参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光质对杉木组培苗不定芽增殖系数和叶片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的作用大小均为蓝光>红光>绿光,蓝光和红光对增殖系数的影响显著(P<0.05),蓝光对F_(v)/F_(m)的影响显著(P<0.05);增殖系数随各光质的光强增大而增大,F_(v)/F_(m)随蓝光和红光光强增大而增大、随绿光光强增大而减小;红光和蓝光、红光和绿光的交互作用分别对增殖系数和F_(v)/F_(m)的影响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水平;增殖的最优光质光强组合为开放科学标识码(OSID码)红光20.0μmol·m^(-2)·s^(-1)、绿光2.1μmol·m^(-2)·s^(-1)、蓝光30.0μmol·m^(-2)·s^(-1),可获得最大增殖系数(3.57);Fv/Fm的最优光质光强组合为红光20.0μmol·m^(-2)·s^(-1)、绿光2.0μmol·m^(-2)·s^(-1)、蓝光23.8μmol·m^(-2)·s^(-1),可获得最大Fv/Fm值(0.78)。光质主效应对鲜重的作用大小为绿光>红光>蓝光,红光对鲜重的影响显著(P<0.05),鲜重的最优光质光强组合为红光28.0μmol·m^(-2)·s^(-1)、绿光2.0μmol·m^(-2)·s^(-1)、蓝光30.0μmol·m^(-2)·s^(-1),可获得最大鲜重(0.21 g)。此外,各光质光强组合对株高和叶面积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但对叶绿素(a+b)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红光有利于提高杉木组培苗生物量,蓝光有利于提高杉木组培苗的光合能力,红光和蓝光有利于提高杉木组培苗不定芽的增殖系数;光质对杉木组培苗不定芽的增殖系数和F_(v)/F_(m)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暗示光质通过调控光合作用进而调控杉木不定芽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组培苗 不定芽 增殖系数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 光质 光强 生理生化特性
下载PDF
不同罗汉果品种组培苗产量与质量性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宗喜 王有为 +2 位作者 尤敏 王跃进 付慧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C00期521-524,共4页
以罗汉果组培苗的单株产量、果实大小、罗汉果总皂苷以及皂苷V的含量作为罗汉果药材产量和质量的评价指标,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对不同罗汉果品种组培苗产量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别对罗汉果总皂苷和罗汉果皂苷V的含... 以罗汉果组培苗的单株产量、果实大小、罗汉果总皂苷以及皂苷V的含量作为罗汉果药材产量和质量的评价指标,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对不同罗汉果品种组培苗产量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别对罗汉果总皂苷和罗汉果皂苷V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不同罗汉果品种组培苗在产量和质量性状上有显著差异。青皮果组培苗的产量较高,果实较大,罗汉果总皂苷和皂苷V含量也较高,适于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品种 组培苗 质量性状
下载PDF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越冬期辣韭矢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殷家扬 杨丽芝 +2 位作者 姚任图 杨柳依 应叶青 《世界竹藤通讯》 2017年第1期11-15,共5页
植物生长延缓剂能够抑制植物细胞生长,使植株长得粗壮,根系发达,从而增强植物的抗逆性。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延缓剂矮壮素(CCC)和多效唑(PP_(333))对越冬期辣韭矢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CCC和PP_(333)处理后的苗木,... 植物生长延缓剂能够抑制植物细胞生长,使植株长得粗壮,根系发达,从而增强植物的抗逆性。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延缓剂矮壮素(CCC)和多效唑(PP_(333))对越冬期辣韭矢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CCC和PP_(333)处理后的苗木,植株高生长明显降低,而分枝率和分蘖率显著增加;对植株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表现为,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均显著上升,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显著下降,表明竹苗接受和传递光电子的能力增强,光合潜力上升,光机构得到保护,受低温伤害减轻,植株抗寒性增强。比较不同浓度CCC和PP_(333)的处理效果显示,800 mg/L的PP_(333)和3 000 mg/L的CCC处理的植株均有较好的抗寒能力。综合来看,3 000 mg/L的CCC对辣韭矢竹苗在寒冷条件下的保护最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韭矢竹 组培苗生长 植物生长延缓剂 矮壮素(CCC) 多效唑(PP(333)) 抗寒性 生理特性
下载PDF
组培苗罗汉果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20
作者 白隆华 莫长明 +2 位作者 马小军 蒋向军 蒲瑞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845-1847,共3页
该操作规程明确规定了罗汉果组培苗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措施,采收加工方法,品质卫生标准及其检测(外观品质、成分含量、农药残留)和储运方法。基地生产应用表明,生长一年采收,平均单株产量75~100个,平均每公顷产12万~15万个... 该操作规程明确规定了罗汉果组培苗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措施,采收加工方法,品质卫生标准及其检测(外观品质、成分含量、农药残留)和储运方法。基地生产应用表明,生长一年采收,平均单株产量75~100个,平均每公顷产12万~15万个;干果产品罗汉果总苷含量不低于3.2%;产品各项卫生质量指标均达到国家相关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组培苗 规范化种植 采收加工 品质卫生 储运 标准操作规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