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促进中风后腕手功能重建的时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东岩 邢继杰 董旭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8-381,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促进中风后腕手功能重建的时效规律。方法:将符合条件的受试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每日40 min/次,共治疗4周。于首、末次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10 min、20 min、30 min采集表面肌电信号(s EMG),应用SPSS13.0... 目的:观察电针促进中风后腕手功能重建的时效规律。方法:将符合条件的受试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每日40 min/次,共治疗4周。于首、末次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10 min、20 min、30 min采集表面肌电信号(s EMG),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首次治疗后2组最大振幅值(MAX)、积分肌电值(IEMG)高于治疗前,末次治疗后2组MAX、IEMG治疗后各时间点均高于治疗前,与首、末次治疗的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末次治疗后MAX、IEMG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本组首次治疗同时间点;首次治疗后2组MAX、IEMG半衰期约为10~20 min,末次治疗后2组MAX、IEMG半衰期≥30 min。结论:电针促进中风后腕手功能重建中存在残效期和累积效应,累积效应使残效期延长、半衰期后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电针 腕手 功能重建 时效关系
下载PDF
大补阴丸含药血清对自身免疫病模型小鼠T、B淋巴细胞活性影响的时效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毅 董群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应用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通过时间一效应关系研究,探讨大补阴丸(汤)含药血清对CJ(Campylobacter jejuni,空肠弯曲菌)致敏的自身免疫病模型小鼠(CJ小鼠)T、B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时间-效应关系。方法将健康雌性ICR小鼠... 目的应用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通过时间一效应关系研究,探讨大补阴丸(汤)含药血清对CJ(Campylobacter jejuni,空肠弯曲菌)致敏的自身免疫病模型小鼠(CJ小鼠)T、B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时间-效应关系。方法将健康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controlgroup,N)、模型组(modelgroup,M)、模型对照组(model control group,MC)以及5个时相给药组(30min、1h、1.5h、2h、3h),共8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用空肠弯曲菌免疫小鼠制备自身免疫病模型。从造模第15d起,开始以大补阴丸(汤)(0.4g生药饮片/ml)给不同时相用药组小鼠灌胃,连续用药10d。并分别于第10次给药后30min、1h、1.5h、2h、3h取血,分离血清;同时也分别取N组、MC组血,分离血清。继之处死小鼠,称量脾,计算脾指数。将上述血清与M组小鼠的脾细胞体外培养。检测DBYW含药血清对T、B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并绘出时-效关系变化曲线。结果大补阴丸(汤)在1~1.5h时相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CJ小鼠的T、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降低CJ小鼠体内异常升高的ds-DNA、ss-DNA抗体水平和脾指数,改善其因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肝肾病理损害。结论大补阴丸(汤)含药血清对异常免疫机能状态下的T、B淋巴细胞活性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且在1~1.5h时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补阴丸(汤) 空肠弯曲菌 血清药理学 时效关系 淋巴细胞活性
下载PDF
小鼠对大黄泻下作用产生耐受性与肠道蒽醌变化关系的量-时-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远 王伽伯 +1 位作者 陈玮娜 肖小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44-2447,共4页
目的:研究小鼠对大黄泻下作用产生耐受性与的给药剂量、时间与方法的关系,以及大黄泻下作用的耐受性与肠道结合型和游离型蒽醌比值变化的关系,为临床合理运用大黄提供依据。方法:以大黄致小鼠泻下作用的ED95为低剂量,2倍ED95为高剂量,... 目的:研究小鼠对大黄泻下作用产生耐受性与的给药剂量、时间与方法的关系,以及大黄泻下作用的耐受性与肠道结合型和游离型蒽醌比值变化的关系,为临床合理运用大黄提供依据。方法:以大黄致小鼠泻下作用的ED95为低剂量,2倍ED95为高剂量,将小鼠分为空白组、大黄低剂量组、大黄高剂量组、大黄低剂量隔日给药组、大黄高剂量隔日给药组,每日和隔日灌胃给药,均给药10次。分别观察粪便含水率、粪便粒数、停药后炭末排出时间的变化,并运用高效液相(HPLC)检测大黄高剂量组给药后第1、10日以及大黄高剂量隔日给药组第10次给药后粪便结合蒽醌和游离蒽醌色谱峰面积的相对比值。结果:相同剂量给药以大黄隔日给药发生泻下作用耐受最轻且易恢复;大黄高剂量隔日给药组第10次给药后粪便结合型和游离型蒽醌色谱峰面积相对比值低于每日高剂量组第10次给药后粪便结合型和游离型蒽醌相对比值。结论:小鼠对大黄泻下作用产生耐受性与给药剂量、给药时间和给药方法有关,给药方法对肠道蒽醌变化影响较大,大黄间断较大剂量给药可减少小鼠继发性泻下作用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泻下作用耐受 量-时-效关系 合理用药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穴对家兔胃电节律紊乱调整的时间效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贾萍 陈刚 陈日新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14,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家兔胃电节律紊乱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胃动力障碍的时效关系。方法:静脉注射红霉素复制家兔胃电节律亢进模型后,分别给予3Hz、20Hz、100Hz频率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应用IEGG谱分析仪记录电针作用时及电针作用后1...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家兔胃电节律紊乱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胃动力障碍的时效关系。方法:静脉注射红霉素复制家兔胃电节律亢进模型后,分别给予3Hz、20Hz、100Hz频率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应用IEGG谱分析仪记录电针作用时及电针作用后10分钟的胃电总功率(PTP)。结果:100Hz频率电针作用时家兔胃电PTP显著降低(P<0.05),3Hz、20Hz电针作用时PTP无明显变化(P>0.05);三种频率电针作用后10分钟PTP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对家兔胃电节律紊乱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可使亢进的胃肠运动降低,且电针后效应优于即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时效关系 胃电 足三里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对酸化乙醇致胃黏膜损伤大鼠的胃组织总NOS、iNOS影响的时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孙阿娟 袁英 +2 位作者 谢元华 孙超 于天源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79-281,313,共4页
目的 :通过电针“足三里”对酸化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胃黏膜影响的实验 ,探讨针刺的时效关系。方法 :将动物随机分组、造模 ,造模成功后针刺组进行电针。在电针后 7个不同时刻各组进行取材 ,检测胃组织总NOS、iNOS ,将各针刺组与... 目的 :通过电针“足三里”对酸化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胃黏膜影响的实验 ,探讨针刺的时效关系。方法 :将动物随机分组、造模 ,造模成功后针刺组进行电针。在电针后 7个不同时刻各组进行取材 ,检测胃组织总NOS、iNOS ,将各针刺组与其对应模型组的实验结果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针刺组与对应时间模型组动物指标均值有一定变化趋势 ,其中针刺 0组比其对应模型 0组总NOS、iNOS活性相对增高。结论 :本实验各针刺组治疗 1次后 ,不同的时段对损伤的胃组织总NOS、iNOS活性的影响不同 ,针刺后即刻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胃组织总NOS、iNOS活性 ,因而可能对胃黏膜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损伤 时效关系 电针 总NOS INOS
下载PDF
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视神经损伤的效果及时效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赵红 朱豫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methylprednisolone,MP)治疗视神经损伤的效果及时效关系。方法 14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对照组、6个MP治疗组。后7组制作视神经损伤模型,6个MP治疗组分别在伤后2h、4h、6h、8h、12h、24h应用MP治疗...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methylprednisolone,MP)治疗视神经损伤的效果及时效关系。方法 14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对照组、6个MP治疗组。后7组制作视神经损伤模型,6个MP治疗组分别在伤后2h、4h、6h、8h、12h、24h应用MP治疗,首次30.0mg·kg-1尾静脉注射,以后按5.4mg·kg-1·h-1给药,直至伤后48h。伤后4d、7d和14d:光镜下观察各组视神经和视网膜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计数、观察F-VEP波形变化。结果与损伤对照组比较,伤后6h、24h应用MP治疗组伤后4d、7d、14d视神经和视网膜的病理损害均较轻;伤后2h、4h、6h、8h、12h应用MP治疗组伤后4d、7d和14dRGC计数分别为28.87±1.23、25.54±2.62、21.37±2.30,28.60±1.46、24.60±1.84、20.60±2.31,27.34±1.41、25.34±1.80、20.50±1.93,27.40±1.47、22.07±1.34、16.82±1.11,27.64±1.59、22.16±1.02、16.77±1.20,均显著高于损伤对照组(25.14±1.42、19.14±1.43、12.14±1.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伤后24h应用MP治疗组伤后4d和7d RGC计数为25.16±1.14、19.20±1.07,与损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4d(14.21±1.13)高于损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h、4h、6h、8h和12h应用MP治疗组伤后4d、7d和14dP波潜伏期延迟和波幅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伤后2h、4h和6h应用MP治疗组伤后7d和14d与伤后8h、12h、24h应用MP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视神经损伤后12h内开始给予MP冲击治疗,可以明显减轻视神经损伤程度和促进恢复,6h内开始治疗效果更好,24h仍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 甲泼尼龙 时效关系
下载PDF
医学生腔镜模拟训练的时效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玺 张凯 +3 位作者 刘华 崔建林 秦君芳 倪虹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6年第12期87-88,共2页
探讨腔镜模拟训练的时效关系和影响因素。应用腔镜训练器进行视觉转换、手眼协调、精细操作、复杂操作培训。检测受训者3h、6h、9h、12h、15h训练后各模块水平情况。受训者视觉转换、精细操作、复杂操作经过12小时的培训可以达到平台期... 探讨腔镜模拟训练的时效关系和影响因素。应用腔镜训练器进行视觉转换、手眼协调、精细操作、复杂操作培训。检测受训者3h、6h、9h、12h、15h训练后各模块水平情况。受训者视觉转换、精细操作、复杂操作经过12小时的培训可以达到平台期。男生各模块平均成绩高于女生,未发现心理因素和学习成绩对各模块训练效果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模拟训练 非手术定向 时效研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MP)对ASCI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学影响的时效关系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晓宁 单筱淳 +3 位作者 吴磊 刘双岭 梅继林 李诺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6期941-943,978,共4页
目的探寻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后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影响的时效关系。方法将72只大鼠雌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Sham组、ASCI组、EA+MP组,每组又分为1 d、3 d、7 d、14 d 4个亚组。采用BB... 目的探寻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后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影响的时效关系。方法将72只大鼠雌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Sham组、ASCI组、EA+MP组,每组又分为1 d、3 d、7 d、14 d 4个亚组。采用BBB评分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在不同时间点对ASCI大鼠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采用HE染色观察在各个时间点对ASCI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学影响;比较Sham组、ASCI组、EA+MP组在不同的时间点治疗效果,筛选最佳治疗方案。结果 BBB评分结果显示,术后3 d、7 d、14 d,与ASCI组比较,EA+MP组大鼠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升高(P<0.05),EA+MP组组间比较,14 d组明显优于3 d组;HE染色结果显示ASCI组大鼠1 d时出血明显,可见大量凋亡神经细胞;3 d时细胞破坏最明显,7 d时神经细胞凋亡有所减轻,神经细胞坏死,4 d时凋亡已不明显,可见空泡存在,治疗组神经细胞损伤情况较ASCI组明显减轻,神经细胞保存较完好。结论夹脊电针联合MP能改善ASCI大鼠运动功能评分,同时减少细胞凋亡,减轻脊髓病理学形态改变,并随着时间延长效果愈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损伤 大鼠 夹脊电针 甲基强的松龙 时效关系 急症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镇痛效应及时效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崔艳英 潘励山 +2 位作者 宁亚清 张开镐 郑继旺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68-269,283,共3页
目的 :以盐酸吗啡为阳性对照药 ,观察雷米芬太尼对动物的镇痛强度及时效关系。方法 :静脉注射雷米芬太尼后用热板法、夹尾法、甲醛法和甩尾法评价雷米芬太尼对大、小鼠的镇痛强度 ;用大鼠甩尾法测定镇痛时效曲线。结果 :小鼠热板法镇痛E... 目的 :以盐酸吗啡为阳性对照药 ,观察雷米芬太尼对动物的镇痛强度及时效关系。方法 :静脉注射雷米芬太尼后用热板法、夹尾法、甲醛法和甩尾法评价雷米芬太尼对大、小鼠的镇痛强度 ;用大鼠甩尾法测定镇痛时效曲线。结果 :小鼠热板法镇痛ED50 值及 95 %可信限为 0 .73(0 .6 4 - 0 .84 )mg·kg- 1 ;小鼠夹尾法ED50 值及 95 %可信限为 0 .19(0 .12 - 0 .31)mg·kg- 1 ;大鼠甲醛法镇痛ED50 值及 95 %可信限为 2 .70 (1.15 - 6 .34) μg·kg- 1 ;大鼠甩尾法镇痛ED50 值及 95 %可信限为 5 .2 1(2 .11- 12 .85 ) μg·kg- 1 ;雷米芬太尼在iv后 1min镇痛作用最强 (P <0 .0 1) ,6min后作用减弱 ,12min后作用基本消失。结论 :雷米芬太尼的镇痛作用比吗啡强 ,似有种属差异 ,小鼠相对不敏感。作用时间短暂 ,提示雷米芬太尼临床比较适合静脉点滴做长时间的外科手术及术后的镇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镇痛效应 时效关系 小鼠 盐酸吗啡 静脉注射
下载PDF
四氯化碳和免疫血清法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进程的时效关系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校天 高红旗 +1 位作者 蒋树林 姚希贤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1315-1317,共3页
目的 比较四氯化碳 (CCl4)法和免疫血清 (PS)法两种肝纤维化制模方法在肝纤维化形成进程中时效关系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采用CCl4和PS 10周法制作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分别观察在造模第 6、10、14、2 0周时肝脏组病学特征 ,Masson三色... 目的 比较四氯化碳 (CCl4)法和免疫血清 (PS)法两种肝纤维化制模方法在肝纤维化形成进程中时效关系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采用CCl4和PS 10周法制作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分别观察在造模第 6、10、14、2 0周时肝脏组病学特征 ,Masson三色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CCl4法于制模第 6周即可见肝脏假小叶形成 ,于第 10周始最为典型 ;随着假小叶的形成和造模方法停止 ,肝脏病理结构变化趋于稳定 ;肝细胞脂肪变性尤为突出 ,与模型制作进程相平行。PS法于造模第 10周即造模结束时方见纤维间隔形成 ,造模虽已停止但肝纤维化进程加速完成 ,肝组织分隔严重 ,假小叶形成较多并进展到第 2 0周 ;制模自始至终 ,肝细胞未见明显脂肪变性。结论 CCl4和PS两种制模方法在肝纤维化形成进程中所表现出的时效关系和病理特征有所不同 ,结合使用两种方法研究肝纤维化更为合理 ;以抗肝纤维化干预因子进行干预研究时 ,干预因子的持续时间宜延长至肝纤维化形成之高峰期或之后 ,持续时间至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肝纤维化 时效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