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ture Button装置修复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14
1
作者 秦煜 Henry DeGroot Ⅲ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685-1688,共4页
[目的]探讨Suture Button装置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截止于2007年9月利用Suture Button装置固定的下胫腓联合急、慢性损伤的13例病人进行连续随访观察,通过术后X线片数字化测量和标准的踝足功能评分,评估... [目的]探讨Suture Button装置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截止于2007年9月利用Suture Button装置固定的下胫腓联合急、慢性损伤的13例病人进行连续随访观察,通过术后X线片数字化测量和标准的踝足功能评分,评估其疗效并探讨临床应用前景。[结果]除1例病人因术后短期再次创伤意外,行2次手术更换为传统螺钉内固定外,其余病人均在术后6周开始部分负重功能锻炼,术后第3个月功能平均评分达到满意,术后第6、12个月功能平均评分达到优良,X线片未发现内固定失效。[结论]Suture Button装置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具有技术简单、手术时间短、内固定器物理特性符合人体正常解剖生理、固定强度足够、无需2次手术取出等多项优势,可能成为下胫腓联合损伤新的治疗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TURE BUTTON 下胫腓联合 内固定器
下载PDF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X线诊断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罗彪 余斌 +3 位作者 金丹 李钰军 周然 黄华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42-345,共4页
目的通过对正常国人下胫腓联合及踝关节内侧间隙的数字化X线图像测量,探讨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对它们的影响,明确数字化X线检查在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492例正常踝关节,应用直接数字X线摄影术拍摄标准踝关节正... 目的通过对正常国人下胫腓联合及踝关节内侧间隙的数字化X线图像测量,探讨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对它们的影响,明确数字化X线检查在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492例正常踝关节,应用直接数字X线摄影术拍摄标准踝关节正、侧位片及踝穴位片,图像数据传送至影像工作站,在灰度显示器上对图像进行“软阅读”,并利用PACS系统自带软件对下胫腓联合间隙、下胫腓联合重叠影、踝关节内侧间隙、腓骨宽度及腓前距进行模拟测量,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说明其与性别、年龄、身高及体质量的关系。结果正常成人下胫腓联合间隙参考值范围为(3.98±0.78)mm、踝穴位为(3.67±0.68)mm,下胫腓联合重叠影参考值范围为(7.06±1.98)mm、踝穴位为(2.34±0.84)mm,踝关节内侧间隙参考值范围为(4.04±0.50)mm,腓骨宽度的参考值范围为(14.39±1.86)mm,腓前距参考值范围为(4.99±4.04)mm.下胫腓联合间隙、下胫腓联合重叠影、腓前距及内踝间隙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问的决定系数及P值分别为R^2a=0.229,P〈0.01;R^2a=0.066,P〈0.01;R^2a=0.032,P〈0.01;R^2a=0.059,P〈0.01。结论下胫腓联合间隙与身高、体质量、性别、年龄存在强相关性,小适合作为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评估指标;下胫腓重叠影、内踝闻隙、腓前距与身高、体质量、性别、年龄仔在弱相关性,町作为评估下胫腓联合早期损伤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运动损伤 放射摄影术 下胫腓联合
原文传递
必须重视踝关节骨折相关临床问题的处理 被引量:14
3
作者 俞光荣 洪浩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9年第2期89-92,共4页
踝关节是人体中最为复杂且负重最大的关节,其损伤发生率高、机制复杂、并发症多,一直是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后踝骨折、外踝骨折、旋后内收型骨折、下胫腓联合损伤和Pilon骨折治疗研... 踝关节是人体中最为复杂且负重最大的关节,其损伤发生率高、机制复杂、并发症多,一直是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后踝骨折、外踝骨折、旋后内收型骨折、下胫腓联合损伤和Pilon骨折治疗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较为全面地论述。临床医生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理念,在处理踝关节损伤时,争取以最小的手术创伤、最简单的治疗方法和最低的诊疗成本,为患者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 三角韧带 PILON骨折
原文传递
下胫腓联合损伤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毕大鹏 胡汉 +1 位作者 张浩 田竞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7年第3期148-151,共4页
近年来,下胫腓联合损伤在足踝外科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约占急性踝关节损伤的1%-11%。下胫腓联合对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尤为重要,分离时常合并踝关节骨折,漏诊或治疗不当易出现踝部长期慢性疼痛、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严重... 近年来,下胫腓联合损伤在足踝外科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约占急性踝关节损伤的1%-11%。下胫腓联合对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尤为重要,分离时常合并踝关节骨折,漏诊或治疗不当易出现踝部长期慢性疼痛、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方法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 踝关节 损伤 解剖
下载PDF
TightRope纽扣钢板与横行螺钉固定治疗胫腓联合损伤的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苏博源 姚彬富 +2 位作者 曾广龙 叶仲森 谢庆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0期4845-4850,共6页
背景:下胫腓联合损伤是踝关节损伤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旋转型踝关节骨折中,是一种需要特别重视的损伤部分。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经典治疗方法是一至两枚横行螺钉坚强内固定,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下胫腓联合弹性固定的临床使用更加广泛... 背景:下胫腓联合损伤是踝关节损伤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旋转型踝关节骨折中,是一种需要特别重视的损伤部分。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经典治疗方法是一至两枚横行螺钉坚强内固定,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下胫腓联合弹性固定的临床使用更加广泛。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踝关节下胫腓联合,对比胫腓联合螺钉和TightRope纽扣钢板固定的稳定性。方法:纳入东莞市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51例,均进行踝关节镜下复位,随机分为2组。其中横行螺钉组23例采用胫腓联合螺钉固定,TightRope组28例采用TightRope纽扣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负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末次随访步态分析以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结果与结论:(1)51例患者获得6-18个月随访;(2)TightRope组术后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较螺钉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步态分析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两组末次随访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优良率均为100%;(5)提示踝关节镜下复位可以更准确地恢复下胫腓联合结构;与横行螺钉相比,TightRope纽扣钢板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在提供足够固定强度、稳定下胫腓联合的前提下可以让患者更早下地负重,但远期疗效尚不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镜 下胫腓联合 TIGHTROPE 胫腓联合螺钉 复位 内固定
下载PDF
CT评估踝关节骨折螺钉内固定后的下胫腓联合复位情况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栋 曾德斌 +1 位作者 林乔 刘克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5349-5353,共5页
背景:评估胫腓骨韧带联合的解剖复位对于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十分重要,而研究中复位不良发生率的巨大差异可能是由于对复位不良的测量方法和定义不一致造成的。目的:观察踝关节骨折螺钉固定术后和螺钉取出后1年下胫腓联合复位随时间的... 背景:评估胫腓骨韧带联合的解剖复位对于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十分重要,而研究中复位不良发生率的巨大差异可能是由于对复位不良的测量方法和定义不一致造成的。目的:观察踝关节骨折螺钉固定术后和螺钉取出后1年下胫腓联合复位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评估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发生率。方法:纳入29例接受胫腓骨螺钉固定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在骨折手术6周后取出下胫腓联合螺钉。使用CT扫描图像评估在骨折术后2周内和螺钉取出后1年的下胫腓复位情况;测量两侧胫腓骨前后距离的差异,以及前后腓骨平移和腓骨旋转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患者联合固定术后平均前胫腓距离为(0.8±1.4) mm,螺钉移除后1年增加到(1.8±1.1) 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②在下胫腓联合固定术后,4例踝关节前胫腓骨距离复位不良,其中3例增宽,1例过紧;在螺钉取出后1年时间里,有8例踝关节复位不良,所有韧带联合都在扩大;其他测量值不随时间而变化;③不同复位不良定义方法下,联合固定术后复位不良的发生率为10%-51%,螺钉取出后1年发生率为20%-62%,此次研究与其他学者的结论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0.03);④提示在取出胫腓螺钉后1年内,前胫腓距离变宽,而其他方向的平移和旋转差异不大;不同观察者测量的重复性良好,不同的测量方法会导致复位不良的发生率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骨折 内固定 CT 胫腓联合 韧带
下载PDF
成人胫腓骨下端连接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姜文辉 董伊隆 +2 位作者 张程 张力成 杨国敬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9-252,共4页
目的解剖胫腓连接并获得详尽的解剖学数据,比较和归纳韧带的特点。方法选取30具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尸体小腿标本,死亡年龄为46~75岁,平均61岁。采用层次解剖法,测量以下数据:胫腓前韧带、胫腓后韧带,胫腓横韧带及骨间韧带的平均长度、宽... 目的解剖胫腓连接并获得详尽的解剖学数据,比较和归纳韧带的特点。方法选取30具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尸体小腿标本,死亡年龄为46~75岁,平均61岁。采用层次解剖法,测量以下数据:胫腓前韧带、胫腓后韧带,胫腓横韧带及骨间韧带的平均长度、宽度、厚度;胫腓前韧带、胫腓后韧带与水平面夹角,与内外踝中点连线夹角。结果胫腓前韧带平均长度为(18.18±2.64)mm,宽度为(13.28±1.82)mm,厚度(1.98±0.24)mm,与水平面夹角为38°±4°,与内外踝中点连线夹角为33°±3°。胫腓后韧带平均长度为(16.12±2.40)mm,宽度为(11.58±1.98)mm,厚度(2.52±0.32)mm,与水平夹角为31°±5°,与内外踝中点连线夹角为29°±4°。胫腓横韧带平均长度为(24.42±4.54)mm,宽度为(4.96±0.92)mm,厚度为(3.12±0.42)mm;骨间韧带平均长度为(22.24±3.92)mm,宽度为(16.42±2.32)mm,厚度为(1.42±0.44)mm。结论揭示了胫腓连接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连接 治疗 局部解剖 成人
下载PDF
数字优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在下胫腓联合损伤中骨隧道建立的应用
8
作者 李明慧 熊吉祥 +1 位作者 周鑫 张磊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34-338,共5页
目的通过数字优化设计寻找下胫腓联合骨隧道最佳置入位置。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95名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100个下胫腓联合CT资料,导入Mimics19.0软件中重建模型。在胫骨和腓骨之间进行虚拟钻孔并设计隧道叠加在重建模型上... 目的通过数字优化设计寻找下胫腓联合骨隧道最佳置入位置。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95名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100个下胫腓联合CT资料,导入Mimics19.0软件中重建模型。在胫骨和腓骨之间进行虚拟钻孔并设计隧道叠加在重建模型上,作为虚拟模型。此外进行3D打印作为实际模型。分别测量8个参数,分别为骨隧道长度,胫骨隧道中心到胫骨前、后部的距离,腓外侧隧道中心到腓骨前、后部的距离,骨隧道胫骨侧点到内踝距离,骨隧道腓骨侧点到外踝距离以及骨隧道与水平面间夹角。结果比较了虚拟模型和实际模型的8个参数,测量结果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在解剖学层面上不同性别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受累侧结果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优化设计可以为下胫腓联合重建提供精准可靠的骨隧道,从而为手术提供良好的固定,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 骨隧道 3D打印 数字优化设计 解剖学
下载PDF
下胫腓连结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朱俊峰 沈海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402-404,i0011,共4页
目的:为临床治疗下胫腓连结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12具成人尸体踝关节标本,观察下胫腓连结的形态、结构、韧带附着面,阐明其排列关系和结构特点。结果:下胫腓连结形似埃菲尔铁塔,由韧带联合、皱襞和骨连结三部分组成,韧带附着... 目的:为临床治疗下胫腓连结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12具成人尸体踝关节标本,观察下胫腓连结的形态、结构、韧带附着面,阐明其排列关系和结构特点。结果:下胫腓连结形似埃菲尔铁塔,由韧带联合、皱襞和骨连结三部分组成,韧带附着面呈燕尾状。结论:下胫腓连结结构既牢固又有弹性,下胫腓连结损伤的治疗应维持弹性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连结 韧带 解剖学
下载PDF
下胫腓联合钩栓的研制及其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慎达 朱勇 +3 位作者 邓展生 张超 龙海涛 周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962-1964,共3页
目的自行研制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下胫腓联合钩栓,探讨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14具新鲜小腿标本分左右两组。分级加载轴向负荷,测试正常的和切断所有韧带后用钩栓和螺钉固定的标本在中立位、2°、8°、13°外翻位时踝穴张开... 目的自行研制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下胫腓联合钩栓,探讨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14具新鲜小腿标本分左右两组。分级加载轴向负荷,测试正常的和切断所有韧带后用钩栓和螺钉固定的标本在中立位、2°、8°、13°外翻位时踝穴张开位移;测试10°、20°、30°外旋位时踝穴张开位移及所抗扭矩。将各状态下的正常标本、钩栓和螺钉固定3者进行两两比较。结果钩栓固定与正常小腿标本在外翻2°、8°、13°时轴向抗压差异无显著性,两者与螺钉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立位轴向抗压三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但钩栓固定较螺钉固定更接近正常标本。三者在10°、20°、30°抗扭转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下胫腓联合钩栓固定在轴向抗压和抗扭转方面更接近生理状态,在轴向抗压方面则优于螺钉固定,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新型有效的内固定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 内固定 钩栓 螺钉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不同复位方式对下胫腓联合复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震 唐陆波 +2 位作者 吴晨曦 熊常悦 白露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19-23,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加压方法对下胫腓联合复位质量的影响。方法2022年11月选取深圳大学医学院解剖学系9例成人小腿作为标本,采用切断下胫腓前韧带、骨间韧带、下胫腓后韧带制作下胫腓联合损伤模型。使用点状复位钳分别自不同角度[中心点钳夹(m... 目的研究不同加压方法对下胫腓联合复位质量的影响。方法2022年11月选取深圳大学医学院解剖学系9例成人小腿作为标本,采用切断下胫腓前韧带、骨间韧带、下胫腓后韧带制作下胫腓联合损伤模型。使用点状复位钳分别自不同角度[中心点钳夹(middle),腓骨前缘至胫骨后缘(posterior to anterior,PA),腓骨后缘至胫骨前缘(anterior to posterior,AP)]钳夹以及手握复位法进行复位,并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固定完成后,透视正位踝穴位X线片及CT扫描,以X线片测量下胫腓间隙(tibio fibular clearspace,TFCS)、内踝间隙(media clear space,MCS),CT测量腓骨移位及腓骨旋转角度。结果MCS测量:正常组(1.9±0.2)mm,切断组(2.0±0.2)mm,Middle组(2.0±0.2)mm、PA组(2.1±0.2)mm、AP组(2.1±0.2)mm,M组(2.0±0.2)mm(F=1.540,P=0.200)。TCS:正常组(3.8±0.5)mm,切断组(3.8±0.5)mm,Middle组(4.2±0.6)mm、PA组(4.4±0.9)mm、AP组(4.0±0.7)mm,M组(3.9±0.6)mm(F=-0.517,P=0.612)。以腓骨旋转定义复位不良:Middle组与PA组进行卡方检验,x^(2)=4.000,P=0.046。PA组与M组进行卡方检验,x^(2)=4.000,P=0.046。其余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腓骨移位距离定义复位不良:Middle组1例(11.11%)复位不良,PA组5例(55.56%)复位不良,AP组3例(33.33%)复位不良,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状复位钳夹位置会影响下胫腓联合的复位,其中以腓骨后方至内踝前方的钳夹方向最有可能造成复位不良,故在采用复位钳钳夹下胫腓联合复位时需考虑这一因素,以避免复位不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 复位不良 复位钳 手握复位
下载PDF
Wagstaffe骨折的手术疗效评估 被引量:2
12
作者 鹿军 温晓东 +3 位作者 梁晓军 赵宏谋 田锋 孙川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年第4期341-344,共4页
背景:众所周知,踝关节骨折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切开复位内固定已成为其治疗的金标准,然而踝关节骨折伴有下胫腓前韧带撕脱骨折在以往文献中鲜有报道。目的:探讨Wagstaffe骨折的诊断、评估方法以及治疗措施。方法:本文收集了2009年10月... 背景:众所周知,踝关节骨折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切开复位内固定已成为其治疗的金标准,然而踝关节骨折伴有下胫腓前韧带撕脱骨折在以往文献中鲜有报道。目的:探讨Wagstaffe骨折的诊断、评估方法以及治疗措施。方法:本文收集了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Wagstaffe骨折患者35例,均为Weber-B型踝关节骨折。男25例,女10例。按照Wagstaffe骨折分型:Ⅰ型2例,Ⅱ型27例,Ⅲ型6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复内固定术,术前术后进行影像学以及功能评分。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WagstaffeⅡ型骨折在踝关节骨折中最为常见,本报道中有27例(77.1%)患者为此类骨折。AOFAS评分由术前(26.4±8.1)分提高到术后(83.1±5.9)分,Maryland足部评分由术前(37.1±7.5)分提高到术后(82.1±5.9)分,患者功能恢复良好,疼痛减轻。Leeds和Ehrlich的影像学标准优良率85.7%,无差病例。结论:Wagstaffe骨折Ⅱ型发生率较高,术中对Wagstaffe骨折进行准确的复位固定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gstaffe骨折 前胫腓韧带 下胫腓联合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Rü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一芃 徐永清 +1 位作者 师继红 朱跃良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28-831,共4页
目的探讨Rü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25例Rü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4-45岁,平均31岁。左侧8例,右侧17例。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20例。... 目的探讨Rü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25例Rü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4-45岁,平均31岁。左侧8例,右侧17例。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20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1例,交通事故伤9例,砸伤5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0-36 h,平均23.5 h。采用经腓骨后外侧切开复位腓骨+经胫前外侧入路切口暴露胫骨远端及胫距关节面,直视下复位胫距关节面并固定胫骨骨折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15例切口Ⅰ期愈合;6例行植皮术患者术后切口Ⅱ期愈合;4例术后出现张力性水疱,经相应治疗后切口Ⅱ期愈合。2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X线片示踝关节面稳定,胫距关节面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胫骨远端骨折端力线正常,骨折处骨性愈合良好。随访期间无踝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及内固定物松动、脱落、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1年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后,患者踝关节屈伸活动正常,无行走时踝关节疼痛感。末次随访时参照Mazur等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估,获优5例,良12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68%。结论经腓骨后外侧及胫前外侧双侧入路能完整显露胫距关节面,直视下复位胫距关节面并固定胫骨骨折端治疗Rü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可获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ü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 胫距关节面 下胫腓联合
原文传递
ERAS理念下全修复策略治疗Lange-Hansen旋前-外旋Ⅳ°踝关节骨折1例报道 被引量:3
14
作者 侯国进 周方 +2 位作者 田耘 姬洪全 张志山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859-862,共4页
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最常见的骨折之一,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研究和教育,踝关节骨折的诊治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1],达成了很多共识;目前,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已成为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治疗... 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最常见的骨折之一,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研究和教育,踝关节骨折的诊治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1],达成了很多共识;目前,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已成为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治疗的标准方案[2]。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引入,以患者为中心,为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治疗的各个环节提供了全面优化标准[3]。随着认识的深入,对年轻活跃、合并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也引起了新的关注。本团队在ERAS理念指导下,对踝关节损伤结构进行了全修复,以期尽可能恢复踝关节解剖关系,尽早开始功能锻炼,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旋前-外旋 加速康复外科 全修复 下胫腓联合 三角韧带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评价下胫腓联合稳定性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封云松 蔡国锋 《实用医技杂志》 2017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评价下胫腓联合稳定性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4例经手术治疗的踝关节外伤病例,分别计算MRI诊断下胫腓联合分离、内侧三角韧带断裂、内外踝骨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MRI诊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敏感度为97.7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评价下胫腓联合稳定性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4例经手术治疗的踝关节外伤病例,分别计算MRI诊断下胫腓联合分离、内侧三角韧带断裂、内外踝骨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MRI诊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敏感度为97.78%,特异度为77.78%;诊断内侧三角韧带断裂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93.61%;诊断内、外踝骨折敏感度为93.55%,特异度为56.52%。结论 MRI不仅可以发现下胫腓联合分离,还可以对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进行观察,判断其有无断裂。同时,还显示了内外踝的骨折情况,能够为临床评价下胫腓联合稳定性提供充足的信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提供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踝关节腓骨旋转角测量:术中判断下胫腓骨联合复位的成功率 被引量:2
16
作者 阮志勇 黄金亮 罗从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6期4865-4871,共7页
背景:CT在诊断下胫腓联合方面优于X射线平片,但是判断下胫腓联合旋转失匹配的CT诊断标准目前还缺乏研究。目前国内外下胫腓关节三维失匹配还缺乏系统研究,特别是对旋转关系的测量。目的:用CT测量正常人群的下胫腓联合的腓骨相对胫骨的... 背景:CT在诊断下胫腓联合方面优于X射线平片,但是判断下胫腓联合旋转失匹配的CT诊断标准目前还缺乏研究。目前国内外下胫腓关节三维失匹配还缺乏系统研究,特别是对旋转关系的测量。目的:用CT测量正常人群的下胫腓联合的腓骨相对胫骨的旋转角度。方法:在符合条件的志愿者中随机抽取21名男性及21名女性进行测试,用CT随机扫描单侧踝关节。轴位CT测量包括胫腓前间隙、胫腓后间隙、腓骨旋转角、胫腓前关节面切线角、胫腓后关节面切线角。为了确保可靠性,2个研究者在3个不同的场合独立鉴定、评价每个CT数据。结果与结论:42例踝关节纳入到数据分析。下胫腓联合胫骨面形状大致分为深弧形、浅弧形、浅坡形及平直形,其中以深弧形对称型多见。腓骨形状可大致分为三角形、圆形、椭圆形,以三角形最多见。各测量指标95%置信区间:胫腓前间隙2.10-2.25mm、胫腓后间隙4.14-4.29mm、腓骨旋转角103.97°-106.30°、胫腓前关节面切线角21.88°-26.64°、胫腓后关节面切线角33.03°-36.63°。其中腓骨旋转角测量变异系数最小,相对波动小,更具有代表性。下胫腓联合CT测量的众多指标中腓骨旋转角是一个更为稳定的指标。这些数据为下胫腓联合的精确复位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损伤基础实验 踝关节 下胫腓联合 CT测量 腓骨旋转角 变异系数 级基金
下载PDF
下胫腓联合参数的数字化测量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嘉敏 孙炬慧 +3 位作者 罗嘉俊 祝恺 黄华军 黄文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利用数字化技术重建正常人踝关节骨性结构,通过精确的三维测量得出下胫腓联合的主要解剖参数,并与当前CT诊断依据相比较,为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提供更为精确的参考指标。方法对12例正常成人下肢进行CT薄层扫描,对踝关节进行三... 目的利用数字化技术重建正常人踝关节骨性结构,通过精确的三维测量得出下胫腓联合的主要解剖参数,并与当前CT诊断依据相比较,为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提供更为精确的参考指标。方法对12例正常成人下肢进行CT薄层扫描,对踝关节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分析,对测量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切迹前部较后部短,胫腓骨间隙小于当前CT诊断的参考值,切迹前后部夹角为(138.176~151.538)°,腓骨切迹深度(2.838~5.179)mm,胫腓重叠的垂直距离为(4.758—7.938)mm。结论三维测量得出的下胫腓联合的主要解剖参数与传统的CT诊断参考值相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别。数字化技术测量所得的数据更能真实可靠地反映出下胫腓联合的解剖参数,为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提供更为精确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下胫腓联合 三维测量
原文传递
“胫腓线”在下胫腓联合损伤中的临床运用
18
作者 王伟 叶严 +1 位作者 盛俊鹏 周全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分析运用"胫腓线"在胫腓联合损伤中的临床运用。方法 2017年6月~2019年7月收治的踝部损伤病人45例,运用"胫腓线"概念对其进行判断,成功筛选出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病人32例。结果 32例病人术后获得10~22个月随访... 目的分析运用"胫腓线"在胫腓联合损伤中的临床运用。方法 2017年6月~2019年7月收治的踝部损伤病人45例,运用"胫腓线"概念对其进行判断,成功筛选出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病人32例。结果 32例病人术后获得10~22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10个月,平均7个月,踝关节未出现疼痛、活动受限。结论 "胫腓线"在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中有重要作用,能够明显降低下胫腓联合损伤误诊率、漏诊率,为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提供另外一种精准的诊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线” 下胫腓联合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改良手术方法治疗三踝骨折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永亮 刘学静 +2 位作者 孙晓林 王大伟 廉克强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4期49-49,51,共2页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治疗方法,改进手术方式。方法:应用腓骨后侧入路进行后踝、外踝骨折块复位,从前踝用螺丝钉固定后踝。结果:骨折愈合快,创伤小,优良率达到91.1%。结论:此方法手术损伤小、简单、易操作,为治疗三踝骨折的良好手段。
关键词 三踝骨折 下胫腓联合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基于防腐标本的胫腓连结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晋 王萍 +5 位作者 张磊 程翰文 罗蓓 王俊秋 奉琦 贾文利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1-565,共5页
目的基于防腐标本胫腓连结的解剖特点,探讨胫腓连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的51份胫腓连结防腐标本,通过对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其结构解剖特点,并测量胫腓连结相关几何数据。结果分别测量胫腓前、后、下横韧带的几何数据,用均值... 目的基于防腐标本胫腓连结的解剖特点,探讨胫腓连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的51份胫腓连结防腐标本,通过对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其结构解剖特点,并测量胫腓连结相关几何数据。结果分别测量胫腓前、后、下横韧带的几何数据,用均值±标准差描述,包括:胫腓前韧带近端长度、远端长度、宽度分别为(8.53±0.69、19.06±1.34、15.99±1.44)mm;胫腓后韧带近端长度、远端长度、宽度分别为(9.34±0.63、16.92±1.76、14.36±0.89)mm;胫腓横韧带近端长度、远端长度、宽度分别为(18.42±2.48、21.93±2.59、4.56±0.17)mm;胫腓前韧带与冠状面夹角、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20.49±4.86、42.20±3.42)°;胫腓后韧带与冠状面夹角、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13.2±2.06、40.92±3.13)°;胫腓横韧带与冠状面夹角、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13.45±1.57、32.73±3.70)°;数据分析显示,胫腓前、后、横韧带在男女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在左右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胫腓连结对踝关节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其解剖结构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连结 踝关节 防腐标本 局部解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