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北天井山构造泥盆系古油藏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43
1
作者 周文 邓虎成 +1 位作者 丘东洲 谢润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3-417,共5页
在川西北地区进行地表油砂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天井山构造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石英砂岩中存在古油藏。通过剖面调查,古油藏分布受控于构造,为背斜油藏。样品分析结果,砂岩储层孔隙度为3.68%~14.96%,渗透率高达(0.073-562.08)&#... 在川西北地区进行地表油砂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天井山构造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石英砂岩中存在古油藏。通过剖面调查,古油藏分布受控于构造,为背斜油藏。样品分析结果,砂岩储层孔隙度为3.68%~14.96%,渗透率高达(0.073-562.08)×10^-3μm^2。对比认为古油藏的油源可能来自下寒武统和下志留统黑色页岩二次成油,经印支运动形成的逆断层运移至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的古构造圈闭中。该油藏发现表明,天井山古隆起带由于形成早,处于大规模成油期;后期虽有改造,但埋藏相对浅,是形成该古油藏的关键。综合分析认为天井山古隆起带是寻找浅层油藏或地表油砂矿的重要目标区,同时该认识也为四川盆地其他地区进行石油勘探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天井山构造 泥盆系 古油藏 成藏条件
下载PDF
川西北天井山构造泥盆系油砂成矿条件与资源评价 被引量:28
2
作者 邓虎成 周文 +1 位作者 丘东洲 谢润成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5,共7页
通过对四川盆地油砂资源的全面调查与评价,首次在川西北地区天井山构造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的石英砂岩中发现了油砂矿体。根据石油地质及成矿理论对该矿点的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油砂矿形成过程中可能的烃源岩为早寒武世和早志留世的... 通过对四川盆地油砂资源的全面调查与评价,首次在川西北地区天井山构造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的石英砂岩中发现了油砂矿体。根据石油地质及成矿理论对该矿点的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油砂矿形成过程中可能的烃源岩为早寒武世和早志留世的黑色泥页岩;当进入印支期,烃源岩开始大规模生成液态烃,液态烃通过该期运动形成的逆断层运移至下泥盆统平驿铺组圈闭富集成藏;进入喜山运动,早先形成的油藏抬升暴露、剥蚀而最终形成了目前的油砂矿体。天井山构造泥盆系埋深500 m以上的油砂资源量为5356.4×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天井山构造 泥盆系 油砂资源评价 油砂成矿条件
下载PDF
川西北天井山构造变形特征与物理模拟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卿 李忠权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5-670,共6页
天井山构造位于龙门山冲断前锋带,浅层表现为一系列断片组成的后翼突破构造,中部以前展式发育的叠瓦状构造和断弯褶皱为主,地腹则发育叠瓦式构造和双重构造。经物理模拟检验了:①天井山构造印支期主要发育薄皮构造,由此可见该地区印支... 天井山构造位于龙门山冲断前锋带,浅层表现为一系列断片组成的后翼突破构造,中部以前展式发育的叠瓦状构造和断弯褶皱为主,地腹则发育叠瓦式构造和双重构造。经物理模拟检验了:①天井山构造印支期主要发育薄皮构造,由此可见该地区印支期动力学机制不是以挤压为主,而是受南北向挤压应力与北西-南东向重力滑覆共同作用。②喜马拉雅期天井山构造在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变形序列为以前展式为主。③天井山构造存在多个滑脱层系,滑脱层上下形成分层变形、垂向叠置的不协调收缩构造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北段 天井山 构造变形 物理模拟
下载PDF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北段油气田形成条件探讨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兰生 韩克猷 +4 位作者 谢邦华 张鉴 杜敏 万茂霞 李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5,14,共6页
通过对龙门山北段L55地震测线的重新解释,结合区域地质研究和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认为龙门山北段推覆构造有三大特点。一是薄层推覆构造体系使构造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复杂,下层相对简单,上层活动,下层相对稳定;上层有一定变质,下层不变... 通过对龙门山北段L55地震测线的重新解释,结合区域地质研究和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认为龙门山北段推覆构造有三大特点。一是薄层推覆构造体系使构造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复杂,下层相对简单,上层活动,下层相对稳定;上层有一定变质,下层不变质;上层破坏,下层保存好。二是上元古界震旦系陡山沱组黑色页岩是本区最古老的生油层,具有强大的生烃能力。三是油气经多次由西向东运移,古老的生油层生成的油气可以在不同时间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圈闭中聚集成藏并接受改造或破坏,从而形成地表丰富的油气苗、沥青脉和油砂岩,推覆体下盘则可以形成油气藏。因而建议在勘探中抓住下盘,点面结合进行地震工作,同时建议重点勘探枫顺场潜伏构造和天井山—矿山梁构造东南翼的潜伏断裂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西 龙门山 推覆构造带 枫顺场 潜伏构造 天井山—矿山梁构造 油气藏形成 条件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北缘天井山古隆起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国辉 杨光 +5 位作者 李莉 李楠 戴鑫 陈双玲 周红飞 苑保国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8年第4期1-7,共7页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和天井山古隆起均形成于早古生代,对前者的研究相对较多,而对天井山古隆起的关注还不够。近年,在龙门山冲断带北段发现了双鱼石二叠系及泥盆系气藏,为此开展了天井山古隆起的形成与演化研究。基于地面地质、...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和天井山古隆起均形成于早古生代,对前者的研究相对较多,而对天井山古隆起的关注还不够。近年,在龙门山冲断带北段发现了双鱼石二叠系及泥盆系气藏,为此开展了天井山古隆起的形成与演化研究。基于地面地质、钻井、地层及沉积、构造演化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1)早寒武世早期,天井山古隆起即具水下隆起特征,在早寒武世晚期隆升成陆,形成于志留纪末;(2)泥盆纪—中三叠世,天井山古隆起相对平静,晚三叠世始,由于龙门山推覆作用使古隆起再度活跃,遭受抬升剥蚀,侏罗系超覆在寒武系—三叠系不同层位上;(3)古隆起的形成动力源于扬子板块东南缘与华夏地块挤压的应力传导和板块西、北边缘刚性杂岩体阻挡共同作用,而古隆起再度活跃的动力则源于松潘—甘孜洋关闭及龙门山构造带的推覆抬升作用;(4)在晚三叠世前,现今的川西拗陷为联合古隆起下斜坡,有利于烃类聚集,而现今龙门山构造带则位于联合古隆起顶部或上斜坡。结论认为:龙门山构造带推覆体下部具有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天井山古隆起 龙门山构造带 形成与演化 控藏作用 勘探潜力
下载PDF
天井山古隆起的“前世今生”:论古隆起的构造复原 被引量:10
6
作者 何登发 伍顺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6-101,共16页
古隆起是地质历史时期地表的正向构造单元,是该时期地球内、外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复原其构造-沉积面貌,将为探索地球演化历史及资源、能源矿产的赋存规律奠定重要基础。文中以龙门山北段的天井山古隆起为例,分析古隆起的地质结构及其... 古隆起是地质历史时期地表的正向构造单元,是该时期地球内、外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复原其构造-沉积面貌,将为探索地球演化历史及资源、能源矿产的赋存规律奠定重要基础。文中以龙门山北段的天井山古隆起为例,分析古隆起的地质结构及其演化、改造特征,探讨古隆起复原的思路、方法及意义。天井山古隆起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被人们发现并提出,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天井山古隆起的地质结构及其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一直存在争议。基于天井山地区的地层与构造分布,文中建立其浅表地质结构模型,应用构造复原方法重建其形成与演化过程,恢复出天井山古隆起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空间展布特征。研究认为,天井山古隆起发育震旦系、寒武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第四系等5套构造地层层序,沿构造走向划分为北、中、南3段。天井山古隆起北段总体表现为两背斜夹一向斜构造,中段表现为一紧闭的背斜构造,南段表现为一逐渐倾伏的背斜构造;天井山古隆起经历了寒武纪—志留纪幕式隆升、泥盆纪—石炭纪持续隆升、二叠纪—三叠纪整体埋藏与侏罗纪—现今为破坏改造等4个演化阶段;天井山古隆起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古隆起核部呈现出向南东迁移的特征。天井山古隆起为改造残余古隆起,反映了龙门山北段的多幕伸展-挤压构造事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北段 天井山古隆起 地质结构 构造复原 伸展-聚敛旋回
下载PDF
安徽休宁—歙县东南部地区金多金属矿控矿构造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胡召齐 江来利 +2 位作者 徐生发 朱强 王德恩 《华东地质》 2016年第4期259-265,共7页
通过分析皖南休宁天井山金矿床和小贺铅锌矿床的构造控矿因素,认为燕山晚期花岗岩和北东向断裂是安徽休宁—歙县东南部地区金多金属矿形成最重要的控矿因素。歙县南源口和休宁桃溪两个地段的构造分析表明,该区中生代以来至少经历四期构... 通过分析皖南休宁天井山金矿床和小贺铅锌矿床的构造控矿因素,认为燕山晚期花岗岩和北东向断裂是安徽休宁—歙县东南部地区金多金属矿形成最重要的控矿因素。歙县南源口和休宁桃溪两个地段的构造分析表明,该区中生代以来至少经历四期构造变形,其中早期向北西的逆冲推覆和北—北东向左行平移断层是成矿前构造;燕山晚期北东向高角度正断层控制燕山晚期花岗岩类侵入和成矿,是成矿期构造;随后的右行平移断层为成矿后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宁—歙县东南部地区 天井山 金多金属矿 控矿构造
下载PDF
皖南地区天井山金矿的矿化时空结构及矿体定位规律
8
作者 陈昌明 曾令高 张均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99-207,共9页
天井山金矿的矿化类型有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和千糜岩型,构成复合金矿化体系,各矿化类型的成因及时空配置具有密切的内在成生联系,组合产出特征明显。主成矿期成矿演化可以划分为微量金-石英阶段、金-单硫化物-石英阶段、金-多金属硫化物... 天井山金矿的矿化类型有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和千糜岩型,构成复合金矿化体系,各矿化类型的成因及时空配置具有密切的内在成生联系,组合产出特征明显。主成矿期成矿演化可以划分为微量金-石英阶段、金-单硫化物-石英阶段、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和微量金-萤石-方解石-石英阶段。矿体主要赋存于接触带构造及其附近,呈脉状、透镜状,膨大狭缩、尖灭再现、舒缓波状产出特征明显;断裂产状变化处及裂隙发育地段易于形成厚大富矿体,矿化发育程度与基性岩脉空间关系密切。矿体总体走向NE,具有浅部NW倾向、NE向侧伏,深部SE倾向、SW向侧伏的定位规律。其空间定位产出样式可分为外接触带型、接触带型和内接触带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井山金矿 石英脉型 蚀变岩型 千糜岩型 矿化时空结构 矿体定位规律 安徽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