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腺上皮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组织学分型与CT影像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谭晔 陈涓 +6 位作者 张昊 杜俊 韦嘉瑚 王向阳 杨正汉 潘纪戍 周诚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组织类型胸腺上皮性肿瘤(TET)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TET的CT表现,并根据WHO 2004年标准对所有病例重新进行组织学分型,分析不同组织类型TET的CT特征.各类型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33例TET病理分... 目的 探讨不同组织类型胸腺上皮性肿瘤(TET)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TET的CT表现,并根据WHO 2004年标准对所有病例重新进行组织学分型,分析不同组织类型TET的CT特征.各类型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33例TET病理分型A、AB、B1、B2、B3型和胸腺癌分别为10、17、13、46、30和17例.A型(9例,90.0%)、AB型(15例,88.2%)、B1(10例,76.9%)和B2型(31例,67.4%)胸腺瘤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形状规则且边界光滑;而B3型(21例,70.0%)与胸腺癌(15例,88.2%)肿块呈不规则形或铸型生长,且边界不清楚.胸腺癌坏死囊变发生率最高(15例,88.2%),其次为B3型胸腺瘤(19例,63.3%)和A型胸腺瘤(6例,60.0%),B2和B3型胸腺瘤钙化发生率较高(32例,42.1%),明显高于其他类型TET(8例,14.0%;X2=12.20,P<0.01).A、AB、B3型TET及胸腺癌高度强化的发生率(39例,52.7%),明显高于B1和B2型(8例,13.6%;x2= 22.01,P<0.01).结论 根据WHO 2004标准,不同组织类型的TE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预测TET组织学类型、判断预后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原文传递
MSCT对低危型、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2
作者 陆杨 赵亚娥 +1 位作者 杨春燕 尤小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对低危型、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68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上皮性肿瘤(TETs),按WHO简化病理分型分为低危型胸腺瘤、高危型胸腺瘤和胸腺癌三组,对三组的MS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8例TET... 目的:探讨MSCT对低危型、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68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上皮性肿瘤(TETs),按WHO简化病理分型分为低危型胸腺瘤、高危型胸腺瘤和胸腺癌三组,对三组的MS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8例TETs中,低危型胸腺瘤31例(A型4例、AB型19例、B1型8例)、高危型胸腺瘤15例(B2型9例、B3型6例)、胸腺癌22例。高危型胸腺瘤、胸腺癌均较低危型胸腺瘤更易表现为肿瘤边缘不规则或分叶(P均<0.05);高危型胸腺瘤、胸腺癌均较低危型胸腺瘤更易出现对胸膜/心包、邻近大血管侵犯(P均<0.05);增强后密度不均及囊变坏死率在胸腺癌和低危型胸腺瘤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胸腺癌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较低危型、高危型胸腺瘤更为常见(P<0.05);而瘤内钙化在三者间两两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MSCT对WHO简化病理分型的TETs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胸腺上皮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伴发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陈玉萍 王卫 +2 位作者 王中魁 窦云轲 魏东宁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23-625,共3页
目的分析重症肌无力(MG)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住院85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依据胸腺情况分为胸腺瘤MG组(162例)和非胸腺瘤MG组(694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发病年龄、临床分型、肌无... 目的分析重症肌无力(MG)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住院85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依据胸腺情况分为胸腺瘤MG组(162例)和非胸腺瘤MG组(694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发病年龄、临床分型、肌无力危象发生率,进一步评价胸腺瘤病理分型、手术分期与MG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合并胸腺瘤MG患者占同期住院的18.9%,男女比例1.38:1;发病年龄为(42.9±12.4)岁,以中老年人群为主。伴发胸腺瘤MG患者全身型比例明显高于眼肌型(90.1%比62.4%,P〈0.001),由眼肌受累向全身转化平均病程仅为6.8个月,而非胸腺瘤患者组为17个月(P〈0.01)。伴胸腺瘤者肌无力危象发生率远高于非胸腺瘤患者(14.8%比2.3%)。MG伴发的胸腺瘤病理分型以B2型多见,手术Maosaoka分期以I、Ⅱ期为主。不同病理类型胸腺瘤其临床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G伴发胸腺瘤患者以男性多见,病情重,进展快,出现肌无力危象比例高;伴发的胸腺瘤以B2型、Ⅱ期为主;不同的病理分型与MG临床分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肿瘤 胸腺切除
原文传递
胸腺瘤切除术中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黄佳 罗清泉 +2 位作者 赵晓菁 谭强 林皓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96-798,共3页
目的:应用达芬奇外科系统施行胸腺瘤切除术,为胸腺瘤切除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选择合适的患者,分别作光源孔和手臂操作孔,应用达芬奇外科系统进行胸腺瘤切除术,同时行周围纵隔脂肪清扫术。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 目的:应用达芬奇外科系统施行胸腺瘤切除术,为胸腺瘤切除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选择合适的患者,分别作光源孔和手臂操作孔,应用达芬奇外科系统进行胸腺瘤切除术,同时行周围纵隔脂肪清扫术。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失血20 mL;术后患者恢复迅速,术后第3天拔除胸管,无术后并发症,术后第5天出院。结论:应用达芬奇外科系统进行胸腺瘤切除是安全的,手术视野暴露完全,能够达到开胸手术的要求。本文经验为进一步应用达芬奇外科系统施行胸部肿瘤手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机器人 达芬奇外科系统
下载PDF
能谱CT参数对不同分型胸腺瘤及胸腺癌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6
5
作者 周青 韩蕾 +1 位作者 柯晓艾 周俊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参数中,单能量CT值、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对低危型与高危型胸腺瘤、胸腺癌分型的鉴别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胸腺上皮性肿瘤(TETs)患者35例,其中低危型胸腺瘤(A、AB、B1)17例,高危型胸腺瘤(B2、B3)11例,胸腺癌(C)7例。所... 目的探讨能谱CT参数中,单能量CT值、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对低危型与高危型胸腺瘤、胸腺癌分型的鉴别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胸腺上皮性肿瘤(TETs)患者35例,其中低危型胸腺瘤(A、AB、B1)17例,高危型胸腺瘤(B2、B3)11例,胸腺癌(C)7例。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及双期增强能谱CT扫描,分别获得40~140 keV单能量CT值和碘(水)基物质浓度,计算能谱曲线斜率及标准化碘浓度。分析40~100 keV单能量、能谱曲线斜率及标准化碘浓度能谱CT参数对不同分型胸腺瘤及胸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动脉期及静脉期低危型、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40~100 keV单能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40~100 keV单能量CT值在低危型胸腺瘤与胸腺癌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100 keV单能量CT在高危型胸腺瘤和胸腺癌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40~70 keV单能量CT值在低危型胸腺瘤和胸腺癌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100 keV单能量CT值在高危型胸腺瘤和胸腺癌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及静脉期低危型、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标准化碘浓度(NI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低危型胸腺瘤NIC分别与高危型胸腺瘤、胸腺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低危型胸腺瘤NIC与胸腺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动脉期及静脉期低危型、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能谱曲线斜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低危型胸腺瘤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与高危型胸腺瘤、胸腺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低危型胸腺瘤能谱曲线斜率与胸腺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能谱CT参数40~100 keV单能量、能谱曲线斜率、碘基值对TETs术前具有评估价值,可用于术前不同分型胸腺瘤及胸腺癌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胸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坚 张仁元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97-401,共5页
目的探讨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和组织发生。方法对2例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行AE1/AE3、细胞角蛋白(CK)5、CK7、CK8、CK20、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CD5、CD10、... 目的探讨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和组织发生。方法对2例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行AE1/AE3、细胞角蛋白(CK)5、CK7、CK8、CK20、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CD5、CD10、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alponin、结蛋白、CD34、S-100蛋白、CD57、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和CD99标记。结果两例均发生于男性,年龄分别为20岁和40岁,因发现胸骨柄上缘肿块6个月和左锁骨上肿块2个多月就诊。肿块呈球形和卵圆形,边界清楚,最大直径分别为5cm和3cm,切面呈灰白色,质地柔软。组织学上,肿瘤由梭形细胞、上皮细胞和成熟的脂肪细胞3种成分混合组成。梭形细胞成分在2例中分别占到85%和70%,形态上类似纤维母细胞,多呈束状、编织状或席纹状排列。上皮细胞成分在两例中均占10%左右,形态上以非角化性鳞状上皮为主,可呈实性的小岛屿状、类似造釉细胞瘤的条索状和扩张的囊肿样排列,部分区域显示腺样分化,可见腺管形成。上皮细胞和梭形细胞在形态上有移行。成熟的脂肪组织呈不规则性分布,在两例肿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和20%。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上皮细胞表达AE1/AE3、CK5、CK7、CK8和EMA,梭形细胞除CK外还表达波形蛋白、CD10和CD34,并部分表达α-SMA和calponin。两种细胞成分均不表达CK20、CD5、TTF-1、结蛋白、S-100蛋白、CD57、GFAP和CD99。结论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男性锁骨上和胸锁关节附近软组织内的良性肿瘤,是一种由上皮和肌上皮组成的混合性肿瘤,可能起自于His颈窦,采用鳃原基混合瘤来命名或许更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构瘤性 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临床病理学观察 胸腺瘤 异位 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 calponin AE1/AE3 S-100蛋白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临床病理学特征 甲状腺转录因子 梭形细胞 细胞成分 CK20
原文传递
化生性胸腺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金梅 刘标 +1 位作者 王丽 许敬尧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5-288,共4页
目的探讨化生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单克隆抗体选用AE1/AE3、波形蛋白、上皮膜抗原(EMA)、CD3、CD5、CD20、CD34、CD57、CD99、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HMBE·1、calreti... 目的探讨化生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单克隆抗体选用AE1/AE3、波形蛋白、上皮膜抗原(EMA)、CD3、CD5、CD20、CD34、CD57、CD99、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HMBE·1、calretinin、053和Ki-67]和透射电镜观察3例化生性胸腺瘤的组织学特点、免疫学表型和超微结构。结果3例化生性胸腺瘤均为女性,年龄为33、58和45岁。组织学表现为双相分化特征,上皮细胞区域与梭形细胞区域交错分布并相互移行。上皮细胞区域的细胞轻度异型,有核沟和核内假包涵体,核分裂象罕见,呈岛状和条索状排列并相互吻合;梭形区域细胞形态温和,未见核分裂象,排列成束状或席纹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上皮细胞区域AE1/AE3强阳性表达,不表达波形蛋白和CD5,Ki-67指数3%-5%;梭形细胞区域波形蛋白弥漫表达,EMA阳性,不表达CD5和CD20;间质淋巴细胞CD3阳性,不表达TdT和CD99。超微结构示上皮细胞区域细胞间有桥粒和半桥粒结构,而梭形细胞区域缺乏。结论化生性胸腺瘤是一类罕见的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胸腺上皮来源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化生 免疫组织化学 显微镜检查 电子
原文传递
胸腺上皮肿瘤分级的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岗 陈文虎 +3 位作者 何卫中 蒋勇 周允中 黄偶麟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 提出胸腺上皮肿瘤 (TET)分级标准 ,并探讨该分级与WHO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对 2 0 0例TET采用WHO病理分型和Masaoka临床分期 ,结合临床治疗和随访资料进行了系统的相关性研究并进行了TET分级... 目的 提出胸腺上皮肿瘤 (TET)分级标准 ,并探讨该分级与WHO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对 2 0 0例TET采用WHO病理分型和Masaoka临床分期 ,结合临床治疗和随访资料进行了系统的相关性研究并进行了TET分级。结果 胸腺瘤A型 8例(4 0 % ) ,AB型 6 8例 (34 0 % ) ,B1型 17例 (8 5 % ) ,B2型 39例 (19 5 % ) ,B3型 2 7例 (13 5 % ) ,C型 36例 (18 0 % ) ,其他 5例 (2 5 % )。组织学分型与预后的相关性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A和AB型预后好 ,无一例患者死于肿瘤 ,B2、B3和C型较差。临床Ⅰ期 :96例 (4 8 0 % ) ,Ⅱ期 :2 6例 (13 0 % ) ,Ⅲ期 :6 5例 (32 5 % ) ,Ⅳ期 13例 (6 5 % )。临床分期与预后的相关性亦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Ⅲ期和Ⅳ期预后较差。组织学分型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同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组织学分型提示在Ⅰ期、Ⅱ期TET中 ,B2、B3和C型的预后明显较其他类型差 (P <0 0 0 1)。根据TET的组织学、临床资料、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情况提出了TET分级的建议 :胸腺瘤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统计学分析表明TET分级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的相关性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Ⅰ级和Ⅱ级TET在根治术后仅需密切随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肿瘤 预后 分级 TET 病理 分型
原文传递
改良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术式与传统经胸壁切口术式切除胸腺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孟庆军 孔繁义 宋翔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602-2605,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术式与传统经胸壁切口术式切除胸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行胸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75例,根据切口入路不同分为剑突下切口组(95例)与胸壁切口组(80例)... 目的比较改良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术式与传统经胸壁切口术式切除胸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行胸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75例,根据切口入路不同分为剑突下切口组(95例)与胸壁切口组(80例)。剑突下切口组应用改良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术式,胸壁切口组应用传统经胸壁切口术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第1、3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剑突下切口组手术时间、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胸壁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胸壁切口组,术后第1、3天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胸壁切口组(P<0.05)。结论改良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术式切较传统经胸壁切口术式切除胸腺肿瘤的手术时间短,操作更简单,患者创伤更小,术后疼痛更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胸腔镜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病理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12
10
作者 段江晖 胡莹莹 +4 位作者 孙宏亮 谢晟 谭煌英 刘平平 刘良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1-354,359,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TNETs)的CT表现、病理及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病理证实的TNETs患者,总结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并参照国际胸腺肿瘤协作组织标准术语及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会和国际抗癌联盟胸腺上... 目的探讨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TNETs)的CT表现、病理及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病理证实的TNETs患者,总结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并参照国际胸腺肿瘤协作组织标准术语及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会和国际抗癌联盟胸腺上皮肿瘤TNM分期系统,分析13例患者的CT资料,并进行分期。结果病变主体均位于前纵隔,轴位最大径4.3~14.1cm,中位最大径8.9cm。病灶呈分叶状11例、类圆形2例,囊变坏死10例,钙化2例。11例行增强扫描,其中中-高度强化9例、轻度强化2例,8例有瘤内血管。纵隔结构受累12例,肿瘤侵犯邻近肺组织6例。胸内转移7例,胸外转移6例。临床分期:Ⅰ期1例,ⅢA期4例,ⅣB期8例。组织病理亚型:不典型类癌11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小细胞癌1例。4例术后患者获得随访,其中1例复发和转移,1例转移。结论TNETs的CT表现为前纵隔体积较大的分叶状肿块,坏死囊变常见,钙化少见,增强扫描呈中-高度强化,肿瘤易侵犯周围结构,转移较常见。TNETs的病理及临床特点均有一定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原发性胸腺淋巴瘤的CT诊断 被引量:12
11
作者 熊淑红 肖琼 +3 位作者 冯少仁 胡贵锋 刘国辉 欧阳红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6期654-658,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胸腺淋巴瘤(PTL)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3月-2013年4月临床资料齐全且经病理证实的15例原发胸腺淋巴瘤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与相同病例的侵袭性胸腺瘤及胸腺癌CT表现进行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胸腺淋巴瘤(PTL)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3月-2013年4月临床资料齐全且经病理证实的15例原发胸腺淋巴瘤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与相同病例的侵袭性胸腺瘤及胸腺癌CT表现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5例原发胸腺淋巴瘤中霍奇金淋巴瘤(HL)8例(8/15)、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5例(5/15)、T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2例(2/15),女性9例(9/15)、男性6例(6/15);发病年龄<40岁13例(13/15),与侵袭性胸腺瘤(5/15)及胸腺癌(3/15)比较(P<0.05)。原发胸腺淋巴瘤CT平扫示肿块向两侧生长11例(11/15),结节状突起、分叶状生长8例(8/15),密度均匀6例(6/15),三者分别与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癌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原发胸腺淋巴瘤CT增强扫描示包绕血管征11例(11/15),分别与侵袭性胸腺瘤(2/15)、胸腺癌(4/15)比较(P<0.05);瘤内小囊肿状改变7例(7/15),分别与侵袭性胸腺瘤(1/15)、胸腺癌(0/15)比较(P<0.05);强化值<20HU10例(10/15),与胸腺癌(1/15)比较(P<0.05)。结论:原发胸腺淋巴瘤好发年轻女性,CT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征表现,据之可与侵袭性胸腺瘤及胸腺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高危胸腺瘤与胸腺癌的CT征象鉴别 被引量:11
12
作者 廖俊杰 李胜开 +1 位作者 蓝博文 代海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13-516,共4页
目的探讨CT对高危胸腺瘤和胸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高危胸腺瘤和胸腺癌的CT表现,对其CT特征进行分析,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37例中,高危胸腺瘤45例,胸腺癌92例。胸腺癌出现肿瘤... 目的探讨CT对高危胸腺瘤和胸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高危胸腺瘤和胸腺癌的CT表现,对其CT特征进行分析,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37例中,高危胸腺瘤45例,胸腺癌92例。胸腺癌出现肿瘤形态不规则,不均匀强化、坏死或囊变、纵隔侵犯、血管侵犯、淋巴结肿大、心包积液和胸外器官转移的比例均高于高危胸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胸腺癌和高危胸腺瘤在肿瘤大小、部位、钙化、强化程度、胸膜转移、肺转移和胸腔积液等征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纵隔淋巴结肿大、血管侵犯和心包积液是鉴别高危胸腺瘤和胸腺癌的独立预测因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该Logistic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19(95%CI 0.826~0.975)。结论CT对高危胸腺瘤和胸腺癌具有重要的鉴别价值。淋巴结肿大、血管侵犯和心包积液是诊断胸腺癌的重要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胸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淋巴结 肿瘤侵润 血管 心包积液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胸腺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淋巴上皮性涎腺炎样胸腺增生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震 李海 +3 位作者 曾铮 刘冲 范钦和 张智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38-1342,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腺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和淋巴上皮性涎腺炎(lymphoepithelial sialadenitis,LESA)样胸腺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两者相关性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3例胸腺MALT淋巴瘤和1例LESA... 目的探讨胸腺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和淋巴上皮性涎腺炎(lymphoepithelial sialadenitis,LESA)样胸腺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两者相关性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3例胸腺MALT淋巴瘤和1例LESA样胸腺增生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胸腺MALT淋巴瘤,其中2例伴Sj9gren综合征;镜下胸腺正常结构损毁,增生的淋巴滤泡间可见肿瘤性淋巴样细胞浸润伴明显的淋巴上皮病变,以中心细胞样和单核样B细胞形态为主。瘤细胞表达CD20、PAX-5和BCL-2,其中1例伴显著浆细胞分化者Lambda轻链限制性表达。3例胸腺MALT淋巴瘤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基因检测均示单克隆性重排。LESA样胸腺增生镜下胸腺分叶状结构大体尚存,可见包含增生滤泡的丰富淋巴细胞浸润,胸腺上皮增生伴显著淋巴上皮病变,未见有单核样B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染色示增生淋巴组织由B和T细胞混合;Ig基因重排检测示多克隆性增生。结论 LESA样胸腺增生和胸腺MALT淋巴瘤均是胸腺少见的淋巴增生性病变,两者具有相似的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征;结合基因重排技术详细分析两者的鉴别要点,有助于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淋巴组织增生 淋巴上皮性涎腺炎
下载PDF
不典型胸腺瘤和胸腺癌的临床与CT表现比较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向阳 谭晔 +4 位作者 陈涓 韦嘉瑚 潘纪戍 杜俊 周诚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典型胸腺瘤(B3型胸腺瘤)和胸腺癌(C型胸腺瘤)在临床和CT表现上的异同.方法 搜集经手术切除、按2004年WHO胸腺上皮肿瘤分类标准分类,并有完整CT资料的B3型(30例)和C型(17例)胸腺上皮肿瘤,对其包括预后在内的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不典型胸腺瘤(B3型胸腺瘤)和胸腺癌(C型胸腺瘤)在临床和CT表现上的异同.方法 搜集经手术切除、按2004年WHO胸腺上皮肿瘤分类标准分类,并有完整CT资料的B3型(30例)和C型(17例)胸腺上皮肿瘤,对其包括预后在内的临床资料和CT图像做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年龄和肿瘤横断面最长径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性别、有无重症肌无力、手术方法及2组间肿瘤边缘、形态、有无坏死和钙化、肿瘤的强化形式和程度以及对周围纵隔脂肪、胸壁、大血管、纵隔胸膜、心包和胸壁的侵犯情况,是否存在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膜种植转移、胸水和远处转移等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对于2组患者预后情况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临床:B3型患者[平均年龄(43±15)岁]较C型[(56±11)岁]年轻(t=-2.905,P=0.006);90.0% (27/30) B3型合并有重症肌无力症状,而C型仅5.9%( 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3型肿瘤的完整切除率(80.0%,24/30)高于C型(11.8%,2/17,P=0.001);70.6%( 12/17)C型患者于术后2年内死亡,B3型中仅20.0% (5/30)在术后2~9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C型为14.7%,B3型为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2)CT表现:C型肿块的长径为(6.4±2.1) cm,大于B3型的(4.6±2.3)cm(t=-2.778,P=0.008);C型边缘多为不规则形状( 13/17,76.5%),而B3型则多为分叶状(18/30,60.0%,P=0.019);C型(15/17例,88.2%)较B3型(17/30,56.7%)更容易发生肿瘤坏死(P =0.049);在增强扫描中与B3型比较,92.8% (13/14)C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P=0.042);同时C型更易发生大血管侵犯(15/17,P=0.001)和远处转移(8/17,P=0.028).结论 B3型和C型胸腺瘤在临床、预后及CT表现有一定差异,有助于作出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原文传递
胸腺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学表现(附5例报告)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东宝 张爱兵 赖灿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提高对胸腺神经内分泌癌(TNC)的影像学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TNC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其中CT检查5例,MR检查2例。结果:5例TNC患者表现为占据前上纵隔为主的,体积较大的实质性肿块,偏侧或双侧性生长,纵隔... 目的:提高对胸腺神经内分泌癌(TNC)的影像学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TNC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其中CT检查5例,MR检查2例。结果:5例TNC患者表现为占据前上纵隔为主的,体积较大的实质性肿块,偏侧或双侧性生长,纵隔大血管及邻近结构有明显的包绕、侵犯征象。CT、MR扫描示病灶密度或信号均匀或稍不均匀,坏死区较小,增强一般呈轻、中度强化。2例行MR扫描患者,病灶内可见“星芒”状低信号。5例患者都可见纵隔淋巴结的肿大,4例见单侧或双侧肺内结节,2例伴胸腔积液。结论:TNC影像学上一般表现为前上纵隔体积较大的实质性肿块,坏死区小,具有侵袭性和易转移的特点,结合临床,有助提高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胸腺上皮肿瘤的MSCT-手术-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国小钰 施珏倩 +2 位作者 于红 刘士远 肖湘生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9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对胸腺上皮肿瘤的MSCT-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为术前诊断、分期、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84例经病理确诊为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胸腺上皮肿瘤大多(64.3%,54/84... 目的:对胸腺上皮肿瘤的MSCT-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为术前诊断、分期、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84例经病理确诊为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胸腺上皮肿瘤大多(64.3%,54/84)位于中线一侧,多呈椭圆形(66.7%,56/84),部分边缘可见肿块-肺界面(MPI)增厚呈尖角或锯齿征(46.4%,39/84)及肿瘤的肿块-大血管心脏面(MCI)呈灌铸式生长(44.0%,37/84),内部可见钙化灶、坏死及囊变区,少数可见大血管侵犯(15.5%,13/84)、胸膜或心包结节(14.3%,12/84)、胸腔或心包积液(13.1%,11/84)及纵隔淋巴结肿大(13.1%,11/84),极少发生肺转移(2.4%,2/84)。MCI呈灌铸式生长诊断胸腺上皮肿瘤侵犯邻近心脏大血管的敏感度为54.5%,特异度为87.0%。MPI增厚呈尖角或锯齿状诊断胸腺上皮肿瘤侵犯邻近纵隔-肺的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91.7%。结论:MSCT能准确显示胸腺上皮肿瘤的内部结构、邻近组织侵犯及胸膜、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胸腺上皮肿瘤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下载PDF
经剑突下胸腺上皮肿瘤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飞 宋媛 +4 位作者 李世勇 朱希燕 李勇 岳泓旭 何明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胸前切除术在胸腺上皮肿瘤外科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我院2012年1月—2018年6月行胸腺切除术病例108例,按手术方式分为剑突下切口组46例和经胸切口组62例,记录2组临床资料,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视觉疼痛评分(V...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胸前切除术在胸腺上皮肿瘤外科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我院2012年1月—2018年6月行胸腺切除术病例108例,按手术方式分为剑突下切口组46例和经胸切口组62例,记录2组临床资料,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视觉疼痛评分(VAS)和主诉疼痛评分(VRS)。结果剑突下切口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胸切口组(P<0.05)。剑突下切口组术后VAS和VRS疼痛评分均低于经胸切口组(P<0.05)。结论经剑突下切口比经胸切口在胸腺上皮肿瘤的外科微创治疗中安全可行,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剑突下切口 肋间切口 疼痛
下载PDF
胸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国安 柳涛 蔡柏蔷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2-384,共3页
目的 探讨胸腺神经内分泌癌(TNC)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1月至2010年9月经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1例TN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TNC患者中,男12例,女9例;发病年龄13~67岁,平均年龄42岁。临... 目的 探讨胸腺神经内分泌癌(TNC)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1月至2010年9月经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1例TN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TNC患者中,男12例,女9例;发病年龄13~67岁,平均年龄42岁。临床表现为胸背部不适12例(57.1%),库欣综合征7例(33.3%),1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例(4.8%),咽部不适1例(4.8%),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1例(4.8%),无任何不适1例(4.8%)。全组有18例患者发生转移,其中淋巴结和局部血管转移13例,肺及胸膜转移9例,骨转移5例,肝转移1例。有1例患者原位复发。21例TNC患者中,手术切除20例,其中术后辅助放疗11例,术后辅助化疗9例;1例因病情严重无法手术,仅行单纯化疗。结论TNC是一种罕见肿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恶性程度高,治疗以手术为主,出现转移可行辅助放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CT影像组学用于胸腺上皮性肿瘤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宇 赵建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61-1264,共4页
胸腺上皮性肿瘤(TET)是前纵隔最常见原发肿瘤,主要包括胸腺瘤和胸腺癌;其组织学分型及临床分期复杂、治疗方法各异,准确诊断TET及判断其分型有助于制定治疗决策及评估预后。CT影像组学可识别人眼难以分辨的细微差异,对于诊治TET及预测... 胸腺上皮性肿瘤(TET)是前纵隔最常见原发肿瘤,主要包括胸腺瘤和胸腺癌;其组织学分型及临床分期复杂、治疗方法各异,准确诊断TET及判断其分型有助于制定治疗决策及评估预后。CT影像组学可识别人眼难以分辨的细微差异,对于诊治TET及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CT影像组学用于TET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肿瘤 腺性和上皮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下载PDF
胸腺癌与B3型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印洪林 周晓军 +1 位作者 孟奎 陆珍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 探讨胸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复习 9例胸腺癌和 2 1例B3型胸腺瘤 ,全部临床病史、影像学、实验室资料和肿瘤分期。标本常规病理制片、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 2 8~ 70岁 (中位 4 3岁 ) ,... 目的 探讨胸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复习 9例胸腺癌和 2 1例B3型胸腺瘤 ,全部临床病史、影像学、实验室资料和肿瘤分期。标本常规病理制片、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 2 8~ 70岁 (中位 4 3岁 ) ,病程平均 7 4个月。 19例伴重症肌无力 ;9/ 2 2例纵隔X线检查未见异常 ;2 0 / 2 2例CT诊断胸腺瘤 ;肿瘤临床分期Ⅱ期 1例 ,Ⅲ期 2 2例 ,Ⅳ期 7例 ,全部肿瘤呈浸润性生长 ,包括肺 (2 2例 )、心包 (15例 )、无名静脉 (10例 )和主动脉 (5例 )等 ,2 7例肿瘤完全切除。组织学表现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4例 ) ,梭形细胞型鳞癌 (2例 ) ,大细胞未分化癌 (2例 ) ,基底细胞样癌 (1例 )和B3型胸腺瘤 (2 1例 )。肿瘤细胞以实性、索状浸润生长为其主要特征 ,缺乏核分裂象 ,部分肿瘤伴B1和B2型胸腺瘤成分 ;标记显示梭形细胞型鳞状细胞癌缺乏神经内分泌分化。结论 胸腺癌和B3型胸腺瘤好发于 4 0岁后中年人 ,肿瘤完全浸润性生长 ,术前多数患者系肿瘤的临床Ⅲ期 ,CT检查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手段 ,90 %患者可行外科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癌 B3型胸腺瘤 病理特征 肿瘤分期 免疫表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