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的意义 被引量:15
1
作者 唐小龙 蔡淑玉 +1 位作者 张荣波 周昕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6-317,共2页
检测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对照者血浆中凝血和纤溶相关因子。结果患者血浆中纤溶相关因子增高;在糖尿病患者中,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与蛋白C(PC)呈负相关,而与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呈正相关。表明患者sTM升高与凝血和纤溶系... 检测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对照者血浆中凝血和纤溶相关因子。结果患者血浆中纤溶相关因子增高;在糖尿病患者中,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与蛋白C(PC)呈负相关,而与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呈正相关。表明患者sTM升高与凝血和纤溶系统活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浆 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蛋白质C 抗纤维蛋白溶酶
原文传递
Anticoagulant modulation of inflammation in severe sepsis 被引量:15
2
作者 Karen S Allen Eva Sawheny Gary T Kinasewitz 《World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5年第2期105-115,共11页
Inflammation and coagulation are so tightly linked that the cytokine storm which accompanies the development of sepsis initiates thrombin activ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ravascular coagulopathy. This review ex... Inflammation and coagulation are so tightly linked that the cytokine storm which accompanies the development of sepsis initiates thrombin activ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ravascular coagulopathy. This review examin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inflammatory and coagulation cascades, as well as the role of endogenous anticoagulants in regulating this interaction and dampening the activity of both pathways. Clinical trials attempting to improve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by inhibiting thrombin generation with heparin and or endogenous anticoagulants are reviewed. In general, these trials have failed to demonstrate that anticoagulant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ment in mortality or morbidity. While it is possible that selective patients who are severelyill with a high expected mortality may be shown to benefit from such therapy, at the present time none of these anticoagulants are neither approved nor can they be recommended for the treatment of sep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AMMATION protein C HEPARIN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hrombomodulin ANTITHROMBIN Sepsis Coagulation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下载PDF
体外适宜温热刺激对络脉相关血管内皮细胞血管舒缩物质ET-1、TM、PGI_2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志虹 杨孝芳 +3 位作者 张宁 王兴桂 陈盼碧 吴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4-286,共3页
目的:研究体外适宜温热刺激作用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舒缩调控物质内皮素(ET-1)、血栓调节蛋白(TM)、前列环素(PGI2)含量的影响,探讨络脉"感受刺激"后启动"通络行血"的基本细胞生物学机制。方法:原代人脐静脉血... 目的:研究体外适宜温热刺激作用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舒缩调控物质内皮素(ET-1)、血栓调节蛋白(TM)、前列环素(PGI2)含量的影响,探讨络脉"感受刺激"后启动"通络行血"的基本细胞生物学机制。方法:原代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分为正常组(37℃)和适宜温热刺激组(40℃),适宜温热刺激组置于40℃培养箱刺激30min,每天2次,各组于第1、2、3天刺激结束4-6h后用MTT比色法检测HUVECs生长活力,第3天刺激结束6h后用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释放ET-1、TM的含量,用EIA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释放PGI2的含量。结果:两组HUVECs生长活力逐渐增强,第3天与第1天和第2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天适宜温热刺激组细胞生长活力较正常组强(P<0.01)。第3天,适宜温热刺激后络脉相关血管内皮细胞ET-1的含量较正常组降低(P<0.05);TM和PGI2的含量较正常组升高(P<0.01)。结论:在体外适宜温热刺激作用下,络脉"通络行血"功效的产生可能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M、PGI2,抑制ET-1分泌,以维持血液正常运行及血管正常舒缩功能而达到"通络行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脉 灸法 适宜温热刺激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素1 血栓调节蛋白 前列环素
原文传递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蛋白C抗原及D-二聚体含量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管洪在 杨宗军 +1 位作者 杨忠思 卢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年第4期521-523,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C(PC)抗原、血浆D-二聚体(D-D)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2例急性白血病(AL)和41例实体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M,PC抗原和D-D含量.结果AL患者化疗前血浆TM、D-D升...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C(PC)抗原、血浆D-二聚体(D-D)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2例急性白血病(AL)和41例实体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M,PC抗原和D-D含量.结果AL患者化疗前血浆TM、D-D升高,PC抗原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509~6.077,P<0.01).缓解后,血浆TM、PC抗原均恢复至正常水平,血浆D-D含量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t=5.099,P<0.01),但仍高于正常水平(t=3.509,P<0.01).实施手术的35例实体瘤患者术前血浆TM、D-D显著升高,PC抗原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2.586~9.000,P<0.05).术后7 d血浆D-D进一步升高,PC抗原进一步降低,TM降至正常水平.肝癌患者从Ⅰ期到Ⅲ期,血浆TM、D-D逐期升高,PC抗原逐期降低,各期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AL和实体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改善,血浆TM、PC抗原、D-D含量可作为恶性肿瘤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肿瘤 血栓调节蛋白 蛋白C D-二聚体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浆TM、PC抗原和D-D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忠思 管洪在 +2 位作者 田玉芹 卢伟 谭齐贤 《齐鲁医学杂志》 2004年第2期124-126,共3页
①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病人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 (TM)、蛋白C(PC)抗原、D 二聚体 (D D)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②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对 12例健康体检者及 2 2例急性白血病病人治疗前后血浆TM、PC抗原和D D含量进行检测... ①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病人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 (TM)、蛋白C(PC)抗原、D 二聚体 (D D)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②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对 12例健康体检者及 2 2例急性白血病病人治疗前后血浆TM、PC抗原和D D含量进行检测。③结果 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前血浆TM、D D升高 ,PC抗原降低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3.5 0 9~ 6 .0 77,P <0 .0 1)。缓解后 ,血浆TM、PC抗原均恢复至正常水平 ,血浆D D含量比化疗前有明显降低 (t=5 .0 99,P <0 .0 1) ,但仍高于正常水平 (t=3.5 0 9,P <0 .0 1)。④结论 急性白血病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 ,并随病情的好转而改善 ,血浆TM、PC抗原和D D含量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血浆 PC抗原 D—D 测定 TM抗原
下载PDF
高压电烧伤对SD大鼠血栓调节蛋白、蛋白C、蛋白S及D二聚体的早期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泽世 呼瑞 +1 位作者 刘二军 周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电烧伤对SD大鼠外周血血栓调节蛋白(thronlbonlodulin,TM)、蛋白C(protein C,PC)、蛋白S(protein S,PS)及D二聚体(D-Dimer,D-D)的影响。方法:将12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高压电烧伤组(简称假伤组)、高压电烧伤组(... 目的:探讨高压电烧伤对SD大鼠外周血血栓调节蛋白(thronlbonlodulin,TM)、蛋白C(protein C,PC)、蛋白S(protein S,PS)及D二聚体(D-Dimer,D-D)的影响。方法:将12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高压电烧伤组(简称假伤组)、高压电烧伤组(简称电伤组),每组60只。2组致伤前15 min按随机数字表法各取10只大鼠,心脏采血分离血浆。电伤组余下50只大鼠用调压器和实验变压器造成高压电烧伤,假伤组余下50只大鼠按相同装置不通电模拟致伤。伤后5 min和1、2、4、8 h,每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各取10只大鼠,心脏采血分离血浆。测定各时相点血清中TM、PC、PS及血浆中D-D的变化。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LSD检验。结果:电伤组SD大鼠的TM浓度在伤后5 min至8 h明显高于假伤组(均P<0.05):除伤前15 min(P>0.05)外,电伤组大鼠其余各时相点PC、PS浓度均低于假伤组(均P<0.05):D-D浓度在伤后8 h达到最高值[(173.05±4.08)ng/mL]。结论:高压电烧伤早期,SD大鼠TM、D-D的浓度升高,PC、PS的浓度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被破坏,凝血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烧伤 血栓调节蛋白 蛋白C 蛋白S D二聚体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cigarette smoke extract on thrombomodulinthrombin binding: an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study 被引量:5
7
作者 WEI YuJie ZHANG XueJie +4 位作者 XU Li YI ShaoQiong LI Yi FANG XiaoHong LIU HuiLia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2年第10期891-897,共7页
Cigarette smoking is a well-known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moking can cause vascular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consequently trigger haemostatic activation and thrombosis.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ho... Cigarette smoking is a well-known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moking can cause vascular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consequently trigger haemostatic activation and thrombosis.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how smoking promotes thrombosis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Thrombosi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imbalance of the coagulant system due to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s a vital anticoagulation cofactor, thrombomodulin (TM) located on the endothelial cell surface is able to regulat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by binding to thrombin, and the binding results in thrombosis inhibition. This work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cigarette smoke extract (CSE) on TM-thrombin binding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based single-molecule force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from both in vitro and live-cell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CSE could notably reduce the binding probability of TM and thrombin. This study provided a new approach and new evidence for studying the mechanism of thrombosis triggered by cigarette smo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garette smoke extract (CSE) THROMBIN thrombomodulin AFM single-molecule force spectroscopy protein-proteinINTERACTION
原文传递
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凝血-抗凝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覃绍鹏 黄锦雄 韦秀英 《血栓与止血学》 2006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蛋白 C (PC)活性、抗凝血酶(AT)在糖尿病性肾病(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 DN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正常人和90例2型 DM 患者 TM、PC、AT、TA...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蛋白 C (PC)活性、抗凝血酶(AT)在糖尿病性肾病(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 DN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正常人和90例2型 DM 患者 TM、PC、AT、TAT。根据24 h 尿白蛋白排泄(UAE)将患者分为4组:无并发症组(UAE<12 mg/ 24h)30例;A:正常白蛋白尿组(UAE 12~30 mg/24 h)20例。B:微量白蛋白尿组(UAE 30~300 mg/24 h)20例;C:大量白蛋白尿组(UAE>300 mg/24 h)20例。结果(1)DM 各组血浆 PC、TAT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T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在 DM 无并发症时即出现上述改变(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与 PC、 TAT 水平呈非常显著正相关(β分别=0.407、0.312,P 均<0.01),AT 与病程呈非常显著负相关(β=-0.369,P< 0.01)。(2)DM 各组血浆 TM 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无并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元显著性差异,余下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UAE 与 TM 呈非常显著正相关(β分别=0.321,P<0.01)。结论(1)DM 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血浆 TM、PC、AT、TAT 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 DM 凝血功能变化。 (2)TM 是早期诊断 DN 较敏感的指标,并能反映 DN 的发生和发展,与 UAE 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D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凝血酶调节蛋白 抗凝血酶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蛋白C活性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蛋白C抗原及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乔宏 卢伟 管洪在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6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C(PC)抗原、D-二聚体(D-D)含量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方法检测22例AL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M,PC抗原,D-D含量的变化。结果AL患者化疗前血浆TM,D-...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C(PC)抗原、D-二聚体(D-D)含量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方法检测22例AL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M,PC抗原,D-D含量的变化。结果AL患者化疗前血浆TM,D-D升高,PC抗原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后,血浆TM,PC抗原均恢复至正常水平,血浆D-D含量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正常水平(P<0.01)。结论AL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及纤溶系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逐渐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血栓调节蛋白 蛋白C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浆sTM变化与凝血和纤溶系统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小龙 蔡淑玉 +1 位作者 熊昭君 方习武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为评价血浆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sTM)与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之间的关系。方 法 我们检测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0名年龄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者血浆中sTM、蛋白C(PC)、凝血酶原 片段F1+2、纤溶酶 α2 抗纤溶酶复合物(... 目的 为评价血浆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sTM)与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之间的关系。方 法 我们检测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0名年龄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者血浆中sTM、蛋白C(PC)、凝血酶原 片段F1+2、纤溶酶 α2 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 1)和D 二聚体(DD)含量。结果 患者血浆中的sTM(P<0.01)、t PA(P<0.05)、PAP(P<0.01)、PC(P<0.05)和F1+2 (P<0.05)较50名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sTM和PAP升高更加显著。在糖尿病患者中,sTM 与PC呈负相关(r=-0.50,P<0.001),而与PAP呈正相关(r=0.47,P<0.001);PAI 1和DD与正常对照组相 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2型糖尿病者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均是活化的,高浓度sTM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或功能 活化标志,其能否当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继发血栓症或冠心病的一个早期预测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2型糖尿病 血浆 TM 纤溶系统 凝血 PAP 负相关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片段
下载PDF
组织因子凝血酶受体和血栓调节蛋白在重度脓毒症诱导ALI/ARDS大鼠肺组织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春辉 王璐 +5 位作者 薛杨勇 谢娟 徐丹 黄力鸥 吴春荣 唐建国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12-1014,共3页
目的探讨重度脓毒症诱导的ALI/ARDS大鼠肺组织细胞组织因子(TF)、凝血酶受体(TR)和血栓调节蛋白(TM)的表达。方法应用盲肠结扎穿孔(CLP)加生理盐水灌洗法制作重度脓毒症诱导的ALI/ARDS大鼠,以PaO2/FiO2≤300作为ALI/ARDS大... 目的探讨重度脓毒症诱导的ALI/ARDS大鼠肺组织细胞组织因子(TF)、凝血酶受体(TR)和血栓调节蛋白(TM)的表达。方法应用盲肠结扎穿孔(CLP)加生理盐水灌洗法制作重度脓毒症诱导的ALI/ARDS大鼠,以PaO2/FiO2≤300作为ALI/ARDS大鼠纳入标准,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LI/ARDS组。制模成功后1、2、3h处死大鼠,取肺组织称质量制备组织匀浆,ELISA方法测定TF、TR和TM的表达。结果①TF表达:ALI/ARDS组灌洗后1、2、3h分别为(206363±8178)pg/mL、(148186±6383)pg/mL、(170889±7180)pg/mL,较假手术组[(55956±271)pg/mL、(53269±473)pg/mL、(54175±416)pg/mL]明显升高(P〈0.05)。②TR表达:ALI/ARDS组灌洗后1、2、3h分别为(1.657±0.063)ng/mL、(1.180±0.074)ng/mL、(1.497±0.087)ng/mL,较假手术组[(0.266±0.046)ng/mL、(0.273±0.048)ng/mL、(0.258±0.050)ng/mL]明显升高(P〈0.01)。③TM表达:ALI/ARDS组灌洗后1、2、3h分别为(16960±179)ng/mL、(10372±300)ng/mL、(12287±189)ng/mL,较假手术组[(567±21)ng/mL、(774±35)ng/mL、(695±43)ng/mL]明显升高(P〈0.05)。ALI/ARDS组组内各时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呈现灌洗后1h急性应激性升高、2h后下降、3h后再次上升的趋势。结论重度脓毒症诱导的ALI/ARDS大鼠肺组织在高表达TF和TR等促凝血因子的同时,也高表达具有辅助抗凝和增加纤溶功能的T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 ARDS) 组织因子(TF) 凝血酶受体(TR) 血栓调节蛋白(TM)
下载PDF
凝血酶调节蛋白基因对脐静脉内皮细胞抗凝功能的调控 被引量:2
12
作者 戴毅 陈开 +4 位作者 乔正荣 邹琳 张雪梅 陈辉 时德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将含入凝血酶调节蛋白(hTM)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质粒 pcDNA3.1/hTM 转染体外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观察外源凝血酶调节蛋白的表达及其所致的 HUVECs 抗凝功能的改变。方法由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将 pcDNA3.1/hTM 质粒转入内皮细... 目的将含入凝血酶调节蛋白(hTM)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质粒 pcDNA3.1/hTM 转染体外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观察外源凝血酶调节蛋白的表达及其所致的 HUVECs 抗凝功能的改变。方法由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将 pcDNA3.1/hTM 质粒转入内皮细胞中,半定量 RT-PCR 测定各组 hTM mRNA 的表达强度;免疫组化法检测 hTM 在内皮细胞膜上的表达;测定各组内皮细胞对蛋白 C(PC)的激活;半自动凝血仪测定内皮细胞-PC 反应液对正常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的影响。结果 HUVECs pcDNA3.1/hTM 质粒转染率约为10%,TM mRNA 和 TM 蛋白的表达强度都有明显提高。重组质粒转染组、空载质粒组及未转染组 PC 反应液中活化蛋白 C(acti-vated protein C,APC)的含量分别是(2.80±0.43)μg/ml、(0.75±0.08)μg/ml、(0.85±0.11)μg/ml。APTT 值在重组质粒转染组、空载质粒组、未转染组、未激活 PC 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分别为(51.68±2.73)s、(38.38±2.44)s、(39.65±2.39)s、(33.93±1.73)s 和(34.60±1.86)s。PT 值在各组中分别为(21.89±1.66)s、(20.56±1.74)s、(20.42±2.04)s、(19.57±1.36)s 和(20.16±1.35)s。结论pcDNA3.1/hTM 质粒能被导入内皮细胞中,表达的 TM 分子具有生物学活性,能明显提高对 PC 的激活。激活的 PC 能明显抑制血浆内源性凝血途径使 APTT 延长,也使外源性凝血途径受到轻度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蛋白质C 内皮细胞 转基因
原文传递
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变化及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蛋白C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翁海滨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7-439,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变化及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蛋白c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早期多发伤患者64例,按严重创伤程度评分(ISS)分为重伤组(ISS≥16分)和轻伤组(ISS〈16分),比较分...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变化及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蛋白c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早期多发伤患者64例,按严重创伤程度评分(ISS)分为重伤组(ISS≥16分)和轻伤组(ISS〈16分),比较分析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变化,同时检测血浆TM和蛋白c水平,分析与凝血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另选择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死亡和生存患者血浆TM和蛋白c水平的变化。结果重伤组PT和APTT较轻伤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与血浆TM和蛋白c的水平变化均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死亡患者血浆TM水平明显高于生存患者,蛋白c明显低于生存患者。结论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出现凝血功能异常,与血浆TM和蛋白c的活化相关,血浆TM和蛋白c水平对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血液凝固 血栓调节蛋白 蛋白C
原文传递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汉伟 杨春华 +1 位作者 唐小龙 蔡淑玉 《解剖学研究》 CAS 200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 评价血浆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与Ⅱ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之间的关系。方法 我们检测了5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蛋白C(PC)(由凝血酶-TM复合物诱导产生的抗凝物质)、凝血酶原片段F1+2(一种凝血酶生成... 目的 评价血浆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与Ⅱ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之间的关系。方法 我们检测了5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蛋白C(PC)(由凝血酶-TM复合物诱导产生的抗凝物质)、凝血酶原片段F1+2(一种凝血酶生成的直接标志物)、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和D二聚体(DD)。结果 患者血浆中的sTM(P<0.01)、PAP(P<0.01)、PC(P<0.05)和F1+2(P<0.05)较50例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sTM和PAP升高更加显著。在糖尿病患者中,sTM与PC呈负相关(r=-0.50,P<0.001),而与PAP呈正相关(r=0.47,P=0.01)。结论 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均是活化的,血浆中的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升高与糖尿病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活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患者 凝血酶调节蛋白 血浆 Ⅱ型糖尿病 纤溶系统 PAP 可溶性 结论 负相关 变化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内毒素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凝血酶调节蛋白和蛋白S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建霞 汪玄 +2 位作者 华宝来 潘家绮 赵永强 《血栓与止血学》 2004年第4期152-156,共5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EX)对内毒素(LPS)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后表达组织因子(TF)、凝血酶调节蛋白(TM)和蛋白S(PS)的影响.方法:24孔板培养的第1~5代HUVEC,在含不同浓度LPS和DEX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一定时间后裂解细胞,应用酶...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EX)对内毒素(LPS)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后表达组织因子(TF)、凝血酶调节蛋白(TM)和蛋白S(PS)的影响.方法:24孔板培养的第1~5代HUVEC,在含不同浓度LPS和DEX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一定时间后裂解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裂解液中的TF、TM和PS含量.结果:在LPS刺激下,HUVEC表达TF的量呈剂量依赖性升高,在LPS0.1μg/ml下TF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4倍(P<0.01),同时加入0.5 μg/ml和1.0 μg/ml DEX则可使TF的表达量由128.3±25.7 pg/105细胞分别降至94.9±19.4 pg/105细胞和98.8±7.8 pg/105细胞(P<0.05);LPS(0.01~10μg/ml)可抑制HUVEC表达TM,在LPS 10 μg/ml下,TM表达量降至对照组的60%(P<0.05).DEX可拮抗LPS抑制HUVEC表达TM的效应,0.1 μg/ml、0.5 μg/ml和1.0 μg/ml DEX可使LPS(10 μg/ml)作用下TM的表达量由0.282±0.014 ng/105细胞分别增至0.409±0.009、0.462±0.017和0.362±0.019 ng/105细胞(P<0.05);LPS(0~10 μg/ml)可抑制HUVEC表达PS,在LPS浓度1.0 μg/ml及10 μg/ml时,PS的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43%和38%(P<0.01).DEX则拮抗LPS抑制HUVEC表达PS的效应,0.5 μg/ml DEX可使LPS刺激下PS的表达量由13.1±4.8%/2×105细胞增至48.5±10.2%/2×105细胞(P<0.01).结论:LPS促进HUVEC表达TF,抑制HUVEC表达TM和PS.DEX能部分拮抗上述作用,提示DEX可能纠正内毒素血症时的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内毒素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表达组织因子 凝血酶 调节蛋白 蛋白S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蛋白C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维莅 王学锋 +3 位作者 璩斌 胡炯 沈志祥 王鸿利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1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蛋白C(PC)系统的改变及其与分型、出血情况和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或发色底物法对93例AL患者血浆PC活性和抗原(PC:A和PC:Ag)、血栓调节蛋白(TM)及蛋白S(PS)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蛋白C(PC)系统的改变及其与分型、出血情况和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或发色底物法对93例AL患者血浆PC活性和抗原(PC:A和PC:Ag)、血栓调节蛋白(TM)及蛋白S(PS)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治疗前血浆TM水平显著升高,PC:Ag水平低于正常,PC:A和PS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缓解后除PC:A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PC:Ag增高外余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上述指标与出血程度无关。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组PC:A和TM有所升高,在三氧化二砷治疗组未发现上述现象。治疗前后TM升高,治疗前PS降低者预后较差,其中治疗前PS和治疗后TM是决定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独立的预后因素,治疗后TM是决定患者总生存时间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AL发病过程中存在PC系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基本改善。PC系统并非是决定出血程度的关键因素,但TM升高及PS消耗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蛋白C 血栓调节蛋白 蛋白S
下载PDF
人血浆抗凝血蛋白的研究进展(上)
17
作者 王艺 王益寿 《上海化工》 CAS 2000年第11期21-22,共2页
就近年来人血浆中抗凝血蛋白,包括人血浆 C蛋白(Protein C)、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人血浆S蛋白(Protein,S)和抗凝血酶Ⅲ(ATⅢ)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介绍,并对这些蛋白的结... 就近年来人血浆中抗凝血蛋白,包括人血浆 C蛋白(Protein C)、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人血浆S蛋白(Protein,S)和抗凝血酶Ⅲ(ATⅢ)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介绍,并对这些蛋白的结构、理化性质、分离检测、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重点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 人血浆C蛋白 蛋白 理化性质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血栓调节蛋白和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陈义 丁少桢 +4 位作者 梅俏 刘晓昌 胡静 韩玮 许建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21-1624,共4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中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 TM)、蛋白C(PC)、游离蛋白S(f PS)水平及血栓调节蛋白(TM)、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正常组:组1[生理盐水(NS)皮下注射+N...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中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 TM)、蛋白C(PC)、游离蛋白S(f PS)水平及血栓调节蛋白(TM)、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正常组:组1[生理盐水(NS)皮下注射+NS灌肠]、组2(Hcy皮下注射+NS灌肠);TNBS模型组:组1(NS皮下注射+TNBS灌肠)、组2(Hcy皮下注射+TNBS灌肠)。实验结束时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中s TM、f PS、PC水平,采用RTq PCR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中TM、EPCR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TNBS模型组1相比,TNBS模型组2大鼠血浆及结肠Hcy水平均显著增高,大鼠结肠黏膜中s TM、PC和f PS水平降低(P<0.05),大鼠结肠黏膜中TM、EPCR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Hcy可以加重大鼠结肠炎症损伤,其机制可能是影响PC的抗炎与抗凝功能,引起肠道微循环血栓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蛋白C 游离蛋白S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下载PDF
肝癌患者血浆TM、PC抗原及D-D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瑞莲 罗冰芬 邝慕珠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663-664,770,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病人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蛋白C(PC)抗原和D-二聚体(D-D)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对25例肝癌病人治疗前、后血浆TM、PC抗原,用免疫比浊法对其D-D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肝癌病人Ⅰ、Ⅱ、Ⅲ期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 目的探讨肝癌病人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蛋白C(PC)抗原和D-二聚体(D-D)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对25例肝癌病人治疗前、后血浆TM、PC抗原,用免疫比浊法对其D-D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肝癌病人Ⅰ、Ⅱ、Ⅲ期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自Ⅰ期到Ⅲ期,血浆TM、D-D逐渐升高,PC抗原逐渐降低。Ⅰ、Ⅱ期病人手术后PC进一步降低,D-D升高,TM下降,但Ⅱ期病人TM仍较对照组高。结论血浆TM、PC抗原、D-D含量可作为肝癌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凝血酶调蛋白 蛋白C D-二聚体
下载PDF
人血浆抗凝血蛋白的研究进展(下)
20
作者 王艺 王益寿 《上海化工》 CAS 2000年第12期19-22,共4页
就近年来人血浆中抗凝血蛋白,包括人血浆 C蛋白(Protein C)、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rnodulin,TM)、人血浆S蛋白(Protein,S)和抗凝血酶Ⅲ(AT Ⅲ)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介绍,并对这些蛋白的结构、理化性质、分离... 就近年来人血浆中抗凝血蛋白,包括人血浆 C蛋白(Protein C)、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rnodulin,TM)、人血浆S蛋白(Protein,S)和抗凝血酶Ⅲ(AT Ⅲ)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介绍,并对这些蛋白的结构、理化性质、分离检测、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重点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 人血浆C蛋白 血栓调节蛋白 人血浆S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