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窗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8
1
作者 郭岩 张翠宏 +3 位作者 王海洋 林亚楠 王玉 孙晓培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2054-2058,共5页
目的观察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窗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伴有房颤并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分为〈... 目的观察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窗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伴有房颤并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分为〈3 h溶栓组和3~4.5 h溶栓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其早期疗效及远期预后;观察比较两组出血性梗死(HI)、脑实质出血(PH)、症状性脑出血(sICH)发生率。结果共10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3 h溶栓组48例,3~4.5 h溶栓组55例。与溶栓前相比,两组溶栓后24 h、7 d NIHSS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3 h溶栓组24 h临床疗效优于3~4.5 h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7 d、90 d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 h溶栓组和3~4.5 h溶栓组PH型出血发生率为8.3%(4/48)和21.8%(12/5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型出血和sICH发生率分别为18.8%(9/48)和32.7%(18/55)、8.3%(4/48)和14.5%(8/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伴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3 h内行rt-PA静脉溶栓有助于短期内神经功能改善;3~4.5 h溶栓虽然可增加PH型出血风险,但并不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两组患者90 d临床预后无差异,提示对于伴房颤的脑梗死患者3~4.5 h溶栓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溶栓治疗 时间窗 心房颤动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原文传递
时间管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张敏敏 吴雄枫 +5 位作者 陈蕾 姜一 朱宣 张永巍 吴涛 邓本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06-1211,共6页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探讨时间管理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溶栓后24hNIHSS...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探讨时间管理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溶栓后24hNIHSS评分分为有效组(n=74)及无效组(n=124),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按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157)及预后不良组(n=41),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同时比较有效组及无效组间从发病至用药的各段时间的差异,评价时间管理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溶栓前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及冠心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溶栓前NIHSS评分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溶栓前无冠心病史是疗效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发病时的血糖水平、患者的糖尿病史、房颤史、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GCS评分及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溶栓前NIHSS评分低是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在时间管理上,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主要是由发病至就诊时间的差异(P<0.01)导致的。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溶栓前NIHSS评分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溶栓前无冠心病史预示rt-PA静脉溶栓疗效良好,溶栓前NIHSS评分低预示静脉溶栓预后良好。降低患者发病至就诊的时间可提高静脉溶栓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时间安排 入院到进针时间
下载PDF
优化急诊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同 刘春花 +1 位作者 李婷 汤和庆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21期1992-1995,共4页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等候时间的影响情况。方法对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采用静脉溶栓疗法治疗的STEMI患者,其中2014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STEMI患...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等候时间的影响情况。方法对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采用静脉溶栓疗法治疗的STEMI患者,其中2014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STEMI患者50例为常规流程组,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STEMI患者50例为优化流程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就诊到心电图时间、就诊到心电图报告时间、就诊到静脉采血时间、就诊到口服抗栓药时间、就诊到签署同意书时间、就诊到静脉溶栓时间)与救治效果(就诊10 min内心电图率、就诊30 min内静脉溶栓率、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结果优化流程组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均小于常规流程组(P<0.05);优化流程组患者就诊10 min内心电图率、就诊30 min内静脉溶栓率均高于常规流程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流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救模式("定人、定岗、定时、定位")的建立,让医护一体化、衔接无缝化、作用最大化、效果最优化、过程科学化、时间最小化,取得了很好的急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疗法 治疗时间 急诊流程 护理
下载PDF
多模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不匹配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时间窗内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23
4
作者 周峰 刘宇恺 +1 位作者 周俊山 施洪超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50-854,共5页
目的 评价多模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不匹配对发病在4.5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从发病到完成多模MRI检查(T1 WI,T2WI,DWI,PWI)在4.5h以内的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D... 目的 评价多模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不匹配对发病在4.5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从发病到完成多模MRI检查(T1 WI,T2WI,DWI,PWI)在4.5h以内的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DWI-PWI不匹配组与DWI-PWI匹配组,对所有患者在4.5h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24 h复查头颅CT排除有无出血并随访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比较总的死亡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结果 共入选63例患者,其中DWI-PWI不匹配组41例,DWI-PWI匹配组22例.两组患者3个月后mRS评分0~1分者分别为29例(70.7%)和9例(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P=0.021);而两组患者3个月内死亡及sICH的总发生率分别为9.8%和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P=0.640).结论 在溶栓时间窗内多模磁共振DWI-PWI不匹配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优于DWI-PWI匹配者,基于多模MRI指导的静脉溶栓个性化治疗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磁共振成像 时间
原文传递
完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对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率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晓能 孔令恩 蔡春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索完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对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率的效果。方法 2016年1~6月收治的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7~10月收治的4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 目的探索完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对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率的效果。方法 2016年1~6月收治的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7~10月收治的4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观察组采用完善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静脉溶栓率、就诊到溶栓治疗时间(DNT)、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静脉溶栓率为87.80%,高于对照组6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溶栓患者DNT为(67.0±8.4)min,短于对照组的(94.5±10.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4,P>0.05);溶栓后2、7 d,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65、5.790,P<0.05)。结论完善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绿色通道和溶栓流程有助于把握溶栓治疗的时间,缩短DNT,挽救生命,早期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医院需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挽救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通道 溶栓流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率 溶栓时间
下载PDF
院前预通知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院内延误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黄镪 宋海庆 +3 位作者 吉训明 雷燕妮 尹正 马青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2-18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救系统应用移动电话预通知措施对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院内时间延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8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96例,依据有无采用院前预通知措施分为有预通知... 目的探讨急救系统应用移动电话预通知措施对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院内时间延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8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96例,依据有无采用院前预通知措施分为有预通知组(18例)和无预通知组(78例)。以入院至治疗中位数时间及入院至治疗时间≤60 min(入院至治疗时间达标率)的比例为主要终点指标;以入院至评估时间、入院至获得影像结果时间、入院至获得实验室结果时间、静脉溶栓决策时间、发病至治疗中位数时间以及发病至治疗时间≤180 min的比例为次要指标。比较两组各变量及时段的差异。结果有预通知组冠心病发生率、基线NIHSS评分水平、溶栓前紧急降压治疗比例明显高于无预通知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3.3%(6/18)比10.3%(8/78),9(4,17)分比4(3,9)分,27.8%(5/18)比7.7%(6/78),均P<0.05];其余基线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预通知组入院至治疗时间、发病至治疗时间、入院至评估时间明显低于无预通知组,入院至治疗时间达标(入院至治疗时间≤60 min)比例高于无预通知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5(33,49)min比51(40,60)min,134(110,165)min比167(127,215)min,1(1,4)min比8(4,12)min,100%(18/18)比75.6%(59/78),均P<0.05];两组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至影像结果获得时间、入院至实验室结果获得时间、静脉溶栓决策时间及发病至治疗时间≤180 min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救系统的院前预通知方案可以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院内时间延误,提高入院至治疗时间达标(≤60 min)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时间因素 急性缺血性卒中 预通知 院内时间延误
下载PDF
影响浙江西南部地区静脉溶栓院内延迟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万里 王贞 +8 位作者 冯靓 王志敏 张顺开 邱伟文 梁海燕 金笑平 韩钊 牛晓婷 邵蓓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30-734,共5页
目的探讨浙江西南部地区(简称浙西南)静脉溶栓院内延迟时间以及影响其延长的因素。方法收集就诊于浙西南6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的110例在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院内延迟时... 目的探讨浙江西南部地区(简称浙西南)静脉溶栓院内延迟时间以及影响其延长的因素。方法收集就诊于浙西南6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的110例在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院内延迟时间的平均值93.5min将110例患者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点,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院内延迟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院内延迟时间为(93.5±34.2)min。与院内延迟时间〉93.5min组相比较,院内延迟时间≤93.5min组的院前延迟时间(单位均为min)较长(97.8±47.2与76.5±41.0,t=2.506,P=0.014),吸烟比例较少[26.7%(16/60)与46.0%(23/50),x^2=4.455,P=0.035],入院至得到影像学和化验结果时间(min)较短(29.0±16.2与46.0±27.1,t=3.365,P=0.001;40.5±15.8与60.0±21.0,t=4.457,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院前延迟时间(OR=1.015,95%CI 1.006—1.025;P=0.042)是院内延迟时间≤93.5min的促进因素,入院至得到影像学结果时间(OR=0.956,95%CI 0.920—0.993,P=0.019)和化验结果时间(OR=0.935,95%CI 0.893~0.980,P=0.004)是院内延迟时间≤93.5min的阻碍因素。结论影响浙西南地区静脉溶栓院内延迟时间的主要因素是院前延迟时间、入院至得到影像学和化验结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时间因素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对不同时间窗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娄一萍 张圣 +2 位作者 严慎强 万锦平 楼敏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61-667,共7页
目的 分析不同发病-溶栓时间窗内,合并心房颤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10月本科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资料... 目的 分析不同发病-溶栓时间窗内,合并心房颤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10月本科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资料,根据时间窗分为3组[≤3.0 h(A)、>3.0h且≤4.5 h(B)和>4.5 h(C)组,通过多因素分析3组患者心房颤动对溶栓后出血性梗死(HI)、脑实质出血(PH)及良好神经功能结局[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2分]的影响.结果 共34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A组101例(29.3%),B组157例(45.5%),C组87例(25.2%).3组患者中,心房颤动分别占51/101 (50.5%)、59/157(37.6%)和35/87 (40.2%),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62,P=0.113);HI型出血所占比例分别为17/101(16.8%)、35/157(22.3%)和18/87(20.7%);PH型出血所占比例分别为5/101(5.0%)、16/157(10.2%)和9/87(10.3%),出血转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78,P=0.370);3组间良好神经功能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101(51.5%),84/157(53.5%),41/87(47.1%),χ2=0.913,P=0.633].经多因素校正后发现:C组心房颤动可增加HI型出血风险(OR=1.208,95% CI0.498~2.930,P=0.677),并发现心房颤动增加B组PH型出血风险(OR=3.757,95% CI1.133~12.457,P=0.030).心房颤动对神经功能结局无独立影响.结论 合并心房颤动不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结局,但增加时间窗>3.0h且≤4.5 h溶栓患者的PH型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缺血 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时间 预后
原文传递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治疗延迟时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9
作者 郭金成 许敏 +3 位作者 温宇梅 马长生 华琦 刘东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80-382,共3页
目的调查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治疗延迟的时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9月-2004年11月潞河和宣武两院连续住院并确诊的STEMI患者,将门-治疗时间分为门-CCU、CCU-签字和签字-治疗三个环节,调查其时间分布并分析... 目的调查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治疗延迟的时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9月-2004年11月潞河和宣武两院连续住院并确诊的STEMI患者,将门-治疗时间分为门-CCU、CCU-签字和签字-治疗三个环节,调查其时间分布并分析影响院内治疗延迟的因素。结果412例入选患者,各环节中位时间:门-CCU 30.0min,252例患者在发病12h内接受再灌注治疗,溶栓145例,介入治疗107例,CCU-签字同意治疗时间分别为15.0min和46.5min。签字-溶栓治疗10min,签字-介入治疗45min,门-针(DTN)和门-球囊(DTB)时间分别为65min和135min。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门-CCU时间延迟的独立变量是:门诊就医,院内就诊次数,不愿打扰他人和直接转运到指定医院。影响门-囊时间延迟的变量是认为是非心脏起源疾病,CCU-签字同意治疗时间和女性。结论院内治疗时间明显高于指南标准。院内治疗环节过多,家属签字时间过长是导致院内治疗延迟的主要因素,应建立积极治疗的院内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时间因素
下载PDF
醒后缺血性卒中患者MRI指导下的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军 孙建英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0期721-725,共5页
目的 探讨MRI指导下对醒后缺血性卒中(wake-up ischemic stroke,WUIS)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转归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东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急救中心收治的WUIS患者.对WUIS患... 目的 探讨MRI指导下对醒后缺血性卒中(wake-up ischemic stroke,WUIS)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转归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东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急救中心收治的WUIS患者.对WUIS患者急诊行颅脑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recovery,FLAIR)不匹配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DWI/FLAIR匹配者不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应用入院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基线的变化以及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进行治疗有效性分析,应用入院后24 h内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治疗安全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65例WUIS患者,其中30例DWI/FLAIR不匹配,35例DWI/FLAIR匹配,2组患者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WI/FLAIR不匹配组入院后24 h NIHSS评分较基线显著改善(P<0.05),而DWI/FLAIR匹配组患者则不然.DWI/FLAIR不匹配组24 h NIHSS评分显著低于DWI/FLAIR匹配组[(6.35±2.56)分对(9.69±3.04)分;t=4.702,P=0.001],90 d时转归良好率(mRS评分0~2分)显著高于DWI/FLAIR匹配组(66.7% 对22.7%;χ2=5.634,P=0.018).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优势比(odds ratio,OR)1.26,95%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1~1.43;P<0.001]为转归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而高血压(OR 0.87,95%CI 0.81~0.92;P<0.001)、糖尿病(OR 0.61,95%CI 0.52~0.72;P<0.001)和大动脉粥样硬化(OR 0.74,95%CI 0.67~0.82;P<0.001)为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DWI/FLAIR不匹配组入院后24 h内发生2例脑出血,DWI/FLAIR匹配组未发生脑出血,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DWI/FLAIR不匹配的WUIS患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栓溶解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磁共振成像 治疗结果 脑出血 时间因素
原文传递
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钟晚思 陈智才 +10 位作者 陈红芳 徐冬娟 王志敏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楼敏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预后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70家医院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212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通过急救车途径到达医院急诊室分为EMS组(808例)和非EMS... 目的:分析浙江省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预后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70家医院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212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通过急救车途径到达医院急诊室分为EMS组(808例)和非EMS组(1315例)。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及以下定义为预后良好。比较EMS组和非EMS组起病至溶栓时间(ONT)、起病至入院时间(ODT)、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和预后的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患者3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EMS组比较,EMS组年龄更大、病情更重、合并心房颤动病史比例更高(均 P < 0.05),两组ONT、ODT、DN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EMS与患者3个月预后良好无相关性( OR =0.856,95 % CI :0.664~1.103, P > 0.05 )。结论:目前EMS途径尚不能缩短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ONT等,也未能改变其3个月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医疗服务 卒中/治疗 脑缺血/治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时间因素 预后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治疗时间提前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预后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红芳 龚筱弦 +10 位作者 徐冬娟 王志敏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楼敏 陈智才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7-253,共7页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卒中急救平台上报的71家医院中接受单纯静脉溶栓或者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29例。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2分及以下为...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卒中急救平台上报的71家医院中接受单纯静脉溶栓或者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29例。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2分及以下为预后良好。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入院至再灌注时间(DRT)与患者治疗后3个月预后的关系。结果: DNT和DRT分别是单纯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OR = 0.994,95 % CI :0.991~0.997, P < 0.01;OR = 0.989 ,95 % CI :0.983~0.995, P < 0.01 )。对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DNT每减少1 h,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提高约4.7 %;而对于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患者,DRT每减少1 h,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提高约11.4 %。结论:缩短时间窗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DNT或DRT,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患者再灌注治疗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治疗 脑缺血/治疗 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再灌注 血管内治疗 时间因素 预后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预测因素和对短期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胡挺 张俊 +6 位作者 王凯 刘海艳 龚爱平 张清秀 陶中海 荣良群 魏秀娥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8期580-585,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预测因素及其对短期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预测因素及其对短期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END定义为入院7 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基线时增加≥2分。出院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短期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3~6分定义为转归不良。运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ND的独立预测因素及其与短期转归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99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位年龄68岁(四分位数间距:62~76岁),女性69例(34.7%),基线中位NIHSS评分6分(四分位数间距:3~12分)。35例(17.6%)患者发生END,症状进展主要发生在入院后2 d内(31例,88.6%),大多数END病因为缺血进展或再发(28例,80.0%)。单变量分析显示空腹血糖、有症状颅内出血与END相关(P均<0.05),但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并未发现END的独立预测因素。排除12例短期转归资料缺失的患者,共187例纳入短期转归分析。其中,转归良好组110例,转归不良组77例。单变量分析显示,缺血性心脏病、心房颤动、轻度卒中、病因学分型、基线NIHSS评分、淋巴细胞计数、空腹血糖、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管内治疗以及END与短期转归相关(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基线NIHSS评分(优势比1.350,95%可信区间1.182~1.541;P<0.001)和END(优势比32.540,95%可信区间6.149~172.21;P<0.001)为短期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发生END,而且END是患者短期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栓溶解疗法 疾病恶化 治疗结果 危险因素 时间因素
原文传递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颜博文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10期1425-1426,共2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影响。方法88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救治,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救治,比较两组的救治时间窗、NIHSS评分。结果观...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影响。方法88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救治,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救治,比较两组的救治时间窗、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CT准备、CT检查、溶栓准备用时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节省救治时间,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时间窗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
下载PDF
时间追踪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流程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圣 金信春 +1 位作者 陈智才 楼敏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60-463,共4页
目的 探讨时间追踪对静脉溶栓流程速度的影响,并明确入院至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与发病至入院时间(onset to door time,ODT)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2年10月启动时间追踪后静脉溶栓患者的时间追踪表,并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时间追踪对静脉溶栓流程速度的影响,并明确入院至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与发病至入院时间(onset to door time,ODT)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2年10月启动时间追踪后静脉溶栓患者的时间追踪表,并回顾性分析启动时间追踪前、后2009年6月至2013年9月间接受静脉溶栓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启动时间追踪前、后入选病例的基线特点,并对ODT与DN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342例静脉溶栓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启动时间追踪前的静脉溶栓患者中,ODT与DNT呈明显负相关(r=-0.169,P=0.015),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病史(β =-0.168,P=0.020)及ODT(β=-0.246,P=0.001)是影响DNT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启动时间追踪前相比,启动时间追踪后的静脉溶栓患者中,高龄者比例增高[19.4%(25/129)与10.3%(22/213);x2=5.552,P=0.018],基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轻[(11.0 ±6.3)分与(12.5±6.7)分;=2.065,P=0.040],采用多模式影像学检查者比例增多[63.6%(82/129)与51.6%(110/213);x2=4.638,P=0.031],DNT显著缩短[(87.6±33.2) min与(108.4 ±52.4) min;t=4.274,P =0.000],且以发病1h内就诊者DNT缩短最为显著[(90.3±21.0) min与(132.5±46.0) min;t=5.048,P=0.000],DNT与ODT两者间无明显相关性(r=-0.013,P=0.885).结论 启动时间追踪可缩短DNT,并可有效消除ODT对DNT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时间因素
原文传递
静脉溶栓时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效果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震 胡军 +2 位作者 左丽 张黎黎 刘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7期1351-1354,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时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效果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诊的31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溶栓治疗时间不同分为A组(发病至溶栓时间<6 ...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时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效果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诊的31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溶栓治疗时间不同分为A组(发病至溶栓时间<6 h)172例、B组(发病至溶栓时间为6~12 h)102例和C组(发病至溶栓时间>12 h)40例,比较三组患者溶栓效果、溶栓后ST段回落情况以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梗死冠脉溶通率、溶栓后ST段回落幅度高于B组和C组,且B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ST段回落最大幅度所需时间、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总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且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6 h内静脉溶栓治疗梗死冠脉溶通率更高、ST段回落效果更好,可降低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时间 不良心脏事件
原文传递
不同时间窗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CT灌注成像核心梗死的可逆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钟根龙 项琳 +5 位作者 陈伟康 叶国伟 王英 汤亚男 蓝丽康 邱伟文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7,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CT灌注成像所定义的基线核心梗死的可逆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CT灌注成像所定义的基线核心梗死的可逆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入组的患者均完成溶栓前颅脑多模式CT和溶栓后24~48 h多模式MRI复查。基于CT灌注图像利用MIStar软件定量评估基线核心梗死体积[相对脑血流量(rCBF)<30%的低灌注区],同时基于复查的弥散加权成像图像评定最终的核心梗死体积。本研究中将基线核心梗死体积-最终核心梗死体积≥5 ml定义为基线核心梗死具有可逆性。比较分析核心梗死可逆组和不可逆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并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核心梗死可逆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共97例AIS患者入组本研究,其中实现血管再通64例(66%),基线核心梗死可逆51例(53%)。实现血管再通的患者从发病到溶栓治疗时间(ONT)<3.0 h、3.0~4.5 h、4.6~6.0 h和>6.0 h组表现核心梗死可逆性的比例分别为76%(26/34)、71%(17/24)、2/5和0(0/1),而在责任血管未再通组也有6例患者出现了核心梗死的可逆性改变,其中ONT<3.0 h组4例(4/12),3.0~4.5 h组2例(2/12)。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发生可逆性梗死的体积大小与基线核心梗死体积大小呈高度正相关(r=0.805,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ONT和血管再通是核心梗死出现可逆性改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基于CT灌注成像(rCBF<30%)所定义的核心梗死不适用于发病时间窗6.0 h之内的患者,如能在该时间窗内实现闭塞血管的再通,大部分患者可发生核心梗死的可逆性改变,其影响因素除血管再通状况还包括高血压病史和O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核心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栓溶解疗法 时间窗
原文传递
早期积极降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早期再灌注及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霓红 周俊山 +3 位作者 刘宇凯 石国美 蒋伏平 周峰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0期740-745,共6页
目的探讨积极降压与指南推荐的标准血压控制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原酶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溶栓后早期再灌注及转归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纳入50例收缩压在150~185 mmHg(1 mmHg=0.... 目的探讨积极降压与指南推荐的标准血压控制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原酶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溶栓后早期再灌注及转归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纳入50例收缩压在150~185 mmHg(1 mmHg=0.133 kPa)之间并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积极降压组和指南降压组,每组25例。积极降压组在60 min内将血压降至收缩压140~150 mmHg并至少维持72 h);指南降压组按指南推荐将收缩压降至目标值〈180 mmHg。在溶栓前和溶栓后24 h进行多模式MRI检查。主要终点指标为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及90 d病死率,次要终点指标为缺血脑组织早期再灌注率、血管再通率以及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 结果两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积极降压组溶栓后24 h、48 h和72 h内的收缩压水平均显著低于指南降压组,而舒张压则无统计学差异。积极降压组90 d转归良好率(mRS评分0~2分:68%对64%;χ2=0.089,P=0.765)、病死率(4%对12%;χ2=1.087,P=0.297)、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4%对8%;χ2=0.355,P=0.552)以及溶栓治疗后的再灌注率(76%对68%;χ2=0.397,P=0.529)和血管再通率(56%对52%;χ2=0.081,P=0.777)与指南降压组差异均无统计学。 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患者急性期积极降压对再灌注无不利影响,也不会增高死亡或残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栓溶解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高血压 血压 抗高血压药 治疗结果 时间因素
原文传递
时间追踪在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流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红英 杨国涛 +3 位作者 王文浩 王海滨 王鹏升 张惠芳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60-63,共4页
目的研究时间追踪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流程速度的影响,并明确入院至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与发病至入院时间(onset to door time,ODT)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10月启动时间追踪后静脉溶栓患者的时间追踪表,并... 目的研究时间追踪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流程速度的影响,并明确入院至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与发病至入院时间(onset to door time,ODT)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10月启动时间追踪后静脉溶栓患者的时间追踪表,并回顾性分析启动时间追踪前、后2010年6月—2014年9月接受静脉溶栓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启动时间追踪前、后入选病例的基线资料,并对ODT与DN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342例静脉溶栓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启动静脉溶栓时间追踪前共纳入213例(追踪前组),启动后共纳入129例(追踪后组)。与追踪前组相比,追踪后组年龄>80岁的患者比例增高(P<0.05)、基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轻(P<0.05)、采用多模式影像学检查者比例增高(P<0.05)、DNT显著缩短(P<0.01),且以发病60 min内就诊者DNT缩短最为显著(P<0.01)。追踪前组ODT与DNT呈显著负相关(r=-0.169,P=0.015),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病史(β=-0.168,P=0.020)及ODT(β=-0.246,P=0.001)是影响DNT的独立危险因素。DNT与ODT两者间无明显相关性(r=-0.013,P=0.885)。结论启动静脉溶栓时间追踪模式可缩短DNT,并可有效消除ODT对DNT的影响,提高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疗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时间因素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8
20
作者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中国是全球卒中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率却很低,传统的接诊方式和不合理的溶栓流程,紧张医患关系背景下对溶栓后出血转化的担忧,溶栓治疗要求的狭窄时间窗等均为重要影响因素。目前我们有必要梳理临床溶栓治疗... 中国是全球卒中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率却很低,传统的接诊方式和不合理的溶栓流程,紧张医患关系背景下对溶栓后出血转化的担忧,溶栓治疗要求的狭窄时间窗等均为重要影响因素。目前我们有必要梳理临床溶栓治疗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际研究成果,通过以下途径:①不断改善溶栓流程,提高临床执行力;②积极应对溶栓后出血转化,减少出血发生;③运用高级影像学技术拓宽溶栓时间窗;④利用急性期血管内治疗技术增强溶栓疗效等,加快改善我国卒中患者急性期治疗的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 脑缺血 药物疗法 卒中 药物疗法 血栓溶解疗法 出血 磁共振成像 自动数据处理 时间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