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郭致飞 赵兵 +6 位作者 吴德俊 李德坤 王少华 江涛 仰鹏志 孙锦章 沈杰 《安徽医学》 2011年第10期1673-1675,共3页
目的总结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对40例应用三维塑形钛网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功修补颅骨缺损40个,2例发生皮下积液,平均手术时间约2 h... 目的总结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对40例应用三维塑形钛网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功修补颅骨缺损40个,2例发生皮下积液,平均手术时间约2 h,塑形钛网和颅骨缺损正确对合,患者及家属对颅骨修补结果 100%满意。结论数字化塑形钛网技术修复颅骨缺损简单、快捷,可节约手术时间,并发症少,塑性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修补 钛网 三维重建塑形
下载PDF
颅骨修补术后脑血流与记忆功能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高玉华 张远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43-144,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治疗患者脑血流与记忆功能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50例应用三维塑形钛网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相应修补区大脑皮层脑血流改变与记忆量表... 目的探讨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治疗患者脑血流与记忆功能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50例应用三维塑形钛网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相应修补区大脑皮层脑血流改变与记忆量表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骨修补术后相应区域皮质区CBF明显高于术前,记忆量表也有明显的改善。结论三维塑形钛网技术修复颅骨缺损可对患者的脑血流和记忆量表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钛网修补 三维重建塑形
下载PDF
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个体化治疗颅骨缺损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林球润 李建华 冯建航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0年第5期353-354,360,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技术进行个体化颅骨缺损修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先后采用钛网手工成形术和数字化三维塑形成形术病例共65例,比较两者的塑形质量、并发症、手术时间和钛钉使用数量。结果手工成形组... 目的探讨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技术进行个体化颅骨缺损修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先后采用钛网手工成形术和数字化三维塑形成形术病例共65例,比较两者的塑形质量、并发症、手术时间和钛钉使用数量。结果手工成形组2例出现头皮坏死、11例成型效果较差;数字化三维塑形无一例出现头皮坏死,成型效果满意。结论计算机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达到了生理解剖形态上的成形,并发症少,取得满意的临床整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三维重建塑形 钛网
下载PDF
基于CT上呼吸道矢状面图像对光棒塑型影响因素的模拟探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建恒 汪小海 +1 位作者 李勇 夏小萍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7年第4期316-319,共4页
目的 利用CT三维上呼吸道矢状面图像探讨影响光棒前段弯折长度和角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实施头颈部上呼吸道螺旋CT扫描的患者245例,年龄18~ 86岁,利用AW4.4Workstation的3D-CT重建软件获取患者上呼吸道正中矢状面图像,将获取的图像以... 目的 利用CT三维上呼吸道矢状面图像探讨影响光棒前段弯折长度和角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实施头颈部上呼吸道螺旋CT扫描的患者245例,年龄18~ 86岁,利用AW4.4Workstation的3D-CT重建软件获取患者上呼吸道正中矢状面图像,将获取的图像以1∶1的比例打印出来.使用气管导管来模拟气管插管,测量气管导管的自然弯曲角度α和弯曲长度L,并测量以下3个指标:上中切牙至会厌根部距离(D1),会厌根部至声门入口中点距离(D2),以及上切牙下缘、会厌根部、声门中点三者以会厌根部为交点所形成的角度β.结果 男性患者角α、β和L、D1、D2显著大于女性患者[(70.02±15.49)°比(55.84±14.70)°,(129.74±14.82)°比(120.40±14.19)°,(12.80±0.85) cm比(11.50±0.65) cm,(7.53±0.66) cm比(6.76±0.53) cm,(3.13±0.52) cm比(2.45±0.32)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角α、β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45例患者分为两类,第一类患者角α、角β、年龄显著小于第二类患者[(48.17±9.29)°比(75.45±9.53)°,(112.31±8.64)°比(136.27±9.86)°,(36.93±17.21)岁比(53.92±19.6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5例患者角α、β以及年龄之间相关性分析显示,角α和角β均与年龄显著相关(P< 0.05),角o与角β显著相关(P<0.05).结论 光棒前段弯折长度和角度的塑型不仅要考虑到患者的性别因素,而且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重建 上呼吸道解剖结构 光棒 塑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