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流域藻类生长与营养盐吸收关系 被引量:27
1
作者 刘信安 湛敏 马艳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5-99,共5页
根据三峡库区流域的实测数据和描述富营养污染流域中水华暴发强非线性耦合动力学模型中的控制函数,研究了缓流态水体环境中藻类生长的内在机制,并以长江三峡流域优势藻类,即绿藻的生长为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藻类生长对N、P的吸收与水体... 根据三峡库区流域的实测数据和描述富营养污染流域中水华暴发强非线性耦合动力学模型中的控制函数,研究了缓流态水体环境中藻类生长的内在机制,并以长江三峡流域优势藻类,即绿藻的生长为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藻类生长对N、P的吸收与水体中N、P浓度之间存在的强相互作用;藻类对营养物的吸收率ωi与水体中营养物浓度cx的比值(ωi/cx)不仅反映出三峡水域中藻类浓度对藻类吸收营养物程度的影响,而且在藻类生长与吸收各种营养成分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生长 营养物吸收 流域环境 富营养化 三峡流域
下载PDF
长江三峡淹没区与移民安置区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策略 被引量:11
2
作者 田自强 陈伟烈 +2 位作者 赵常明 陈玥 郑丙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110-3118,共9页
随着三峡大坝的修建,三峡地区淹没区和移民安置区的植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工作相继展开。从多年考察采集到的标本及历史资料补充确定,两区高等植物为170科,762属,1784种。分别占到三峡地区高等植物科、属、种数的85.85%,75.30%和59.19%... 随着三峡大坝的修建,三峡地区淹没区和移民安置区的植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工作相继展开。从多年考察采集到的标本及历史资料补充确定,两区高等植物为170科,762属,1784种。分别占到三峡地区高等植物科、属、种数的85.85%,75.30%和59.19%。其中特有植物27种。而三峡地区的灌木和草丛群落基本分布在沿江两岸的低海拔地区,受水库蓄水影响较大。对两区内21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的Shannon-Wiener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的测定结果表明,马尾松群落的多样性变化总体趋势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对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1种灌丛类型进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测定结果表明:盐肤木(Rhus chinensis)、毛黄栌(Cotinus coggygriavar.pubescens)、荆条(Vitex negundo)、马桑(Coriaria sinic)等4种群落的灌木层丰富度较高,分别为16,26,20和15。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791,3.427,2.949和1.718;对沿江分布的9种主要草丛群落进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测定结果表明: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tus)、白茅(Imperatacylindricavar.major)、荩草(Arthraxon hispidus)等4种海拔分布较高的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达到1.697,1.354,1.144和1.018。另外,对淹没区及移民安置区的物种调查结果显示:受淹的自然植被类型共有22种。其中木本群落4种,灌丛9种,草丛9种。小鞍叶羊蹄甲(Bauhinia brachycarpavar.microphylla)、中华蚊母树(Distylium chinensis)、水杨梅(Geum aleppicum)、小叶黄杨(Buxus sinica var.parvifolia)、铁仔(Myrsine africana)、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等灌丛被全部淹没;巫溪叶底珠(Securinega wuxiensis)、宜昌黄杨(Buxus ichangensis)和荷叶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var.sinense)大部分被淹没。目前,已建立了库区植物物种保护站及监测站,200多种植物已得到迁地保护,包括已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37种珍濒物种和11种三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 淹没区 移民安置区 植物多样性 保护
下载PDF
ADP-flow velocity profile to interpret hydro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China's Yangtze Three-Gorges valley 被引量:2
3
作者 CHENJing CHENZhongyuan +1 位作者 WANGZhanghua MasatakaWatanab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5年第7期679-684,共6页
In late May and early June, 2002, a field inves- tigation was conducted along the Three-Gorges valley of the upper Yangtze catchment by ADP (Acoustic Doppler Profile SONTEK-500). Data obtained when surveying were acco... In late May and early June, 2002, a field inves- tigation was conducted along the Three-Gorges valley of the upper Yangtze catchment by ADP (Acoustic Doppler Profile SONTEK-500). Data obtained when surveying were accom- panied with discharge of <15000 m3/s in the valley and char- acterize the unique river-flow velocity profile and riverbed morphology.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 tween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and fluvial variables, four distinct river sections can be highlighted, i.e. Chongqing- Wanxian, Wanxian-Fengjie, Fengjie-Zigui and Gezhou res- ervoir area (upstream to downstream).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is in-phase with river width from Chongqing to Wanxian. High-flow velocity ranging from 3.0 to 4.0 m/s is recorded at many sites, where the wider river channel (>1000 m) and shallower water depth (<20 m) occur and large-size gravel shoals prevail. Alternated low-flow velocity (<1.5 m/s) appears at those river sections with deep water (>50 m) and U-shaped river-channel morphology. Mapping the river cross-section area at those sites can determine that smaller cross-section area accelerates the flow velocity. From Wanxian to Fengjie,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ranging from 3.0 to 4.5 m/s is in-phase with the water depth. The high-flow velocity is associated with narrower river-channel, where V-shaped gorges valley occurs with small cross-section area. Further downstream from Fengjie to Zigui, the low flow ve- locity is linked to deep river channel characterized by W-shaped valley morphology of large cross-section area, in general.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is 2.5―3.5 m/s, and maxi- mum can reach 6.0 m/s near Wu-Gorge. Our survey had also detected a slow-flow velocity (mostly <1.0 m/s) in the river channel of about 100 km long in the Gezhou reservoir downstream. Heavy siltation to 20 m thick above the former riverbed and about 20 km extending upstream from the Dam site occurs above Gezhou Dam. The backwater can reach 150 km due to elevated water level to 27 m by the damming at the end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山峡流域 中国 流速 沉淀物 河床
原文传递
三峡水域中痕量汞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4
作者 刘信安 杨振宁 罗彦凤 《四川环境》 2007年第6期11-14,共4页
聚乙烯醇(PVA)存在下[Hgl4]^2-与罗丹明B(RHB)形成配合物[Hgl4]^2-RHB-PVA,在波长610nm处有最大吸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02×10^5L/(mol·cm)。结合巯基棉(SCF)对汞的选择性吸附,实现了水样中痕量汞的分离、富... 聚乙烯醇(PVA)存在下[Hgl4]^2-与罗丹明B(RHB)形成配合物[Hgl4]^2-RHB-PVA,在波长610nm处有最大吸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02×10^5L/(mol·cm)。结合巯基棉(SCF)对汞的选择性吸附,实现了水样中痕量汞的分离、富集与测定。标准样品富集前后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25%和7.40%(n=6)。本法应用于三岼水域长江和嘉陵江江段中总汞的测定,回收率为90.6%-111.4%,最低检出浓度0.040μg/L,对比国控点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监测汞数据.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三峡水域
下载PDF
三峡库区塌岸预测新方法——岸坡结构法 被引量:37
5
作者 许强 刘天翔 +1 位作者 汤明高 黄润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0-115,共6页
水库塌岸是三峡库区重大地质灾害之一。通过三峡库区数百段库岸的塌岸地质现场调查和预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类似三峡这种山区河道型水库的塌岸预测新方法——岸坡结构法(RBSM),并给出了详细的图解方法和预测步骤。同时,开展了二滩、... 水库塌岸是三峡库区重大地质灾害之一。通过三峡库区数百段库岸的塌岸地质现场调查和预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类似三峡这种山区河道型水库的塌岸预测新方法——岸坡结构法(RBSM),并给出了详细的图解方法和预测步骤。同时,开展了二滩、宝珠寺和龚咀三个运行中的类比水库和三峡水库(139m蓄水)的塌岸预测检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宜于三峡水库以及类似的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预测,从而为水库塌岸预测与防治工程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塌岸 三峡 预测方法 岸坡结构法 山区河谷型水库
下载PDF
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3000年来的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芸 朱诚 于世永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7-271,共5页
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张家湾东周—汉代古遗址的孢粉学和沉积学等分析结果表明 3 0 0 0年来该区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影响。连续的孢粉和粒度记录证实 ,该区古人类活动初期处于暖湿的气候 ,东周—汉代时期转变为温凉略干的温带气候。... 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张家湾东周—汉代古遗址的孢粉学和沉积学等分析结果表明 3 0 0 0年来该区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影响。连续的孢粉和粒度记录证实 ,该区古人类活动初期处于暖湿的气候 ,东周—汉代时期转变为温凉略干的温带气候。东周—汉代后 ,该区经历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大宁河洪水泛滥期 ,导致汉代文化层中断。此后不久 ,由于人类活动剧烈 ,自然植被严重破坏 ,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山洪灾害频繁 ,导致汉代之后该区没有连续的文化层堆积 ,而由于短暂洪水暴发引起大面积坡面片流 ,导致坡积物的大量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 大宁河流域 张家湾古遗址 环境演变 人类活动 孢粉学 沉积学 粒度
下载PDF
三峡库区典型流域降雨变化与径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史玉虎 王栋 +4 位作者 潘磊 程云 朱仕豹 邓中美 王杰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8-120,共3页
根据8年的降雨、径流定位、半定位观测,分析了三峡库区典型流域的降雨、径流变化及降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端坊溪小流域年均降雨量为1266.4mm,年均径流量为511.29mm;年降雨量离差系数为0.159,降雨日数离差系数为0.128,年径流量、... 根据8年的降雨、径流定位、半定位观测,分析了三峡库区典型流域的降雨、径流变化及降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端坊溪小流域年均降雨量为1266.4mm,年均径流量为511.29mm;年降雨量离差系数为0.159,降雨日数离差系数为0.128,年径流量、汛期径流量、枯水期径流量离差系数分别为0.292,0.333,0.283;端坊溪小流域降雨年际变化是影响径流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降雨 径流 小流域 水土流失
下载PDF
宜昌砾石层石英Ti-Li心ESR年龄及其对三峡贯通时限的指示 被引量:6
8
作者 魏传义 刘春茹 +5 位作者 李长安 尹功明 韩非 张岱 李亚伟 张玉芬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5-78,共14页
江汉盆地是长江贯通三峡后的第一个卸载盆地。前人的研究表明堆积于江汉盆地西缘的宜昌砾石层是三峡贯通后的直接沉积地层,因此,宜昌砾石层堆积的下限年龄可为长江贯通三峡提供重要的年代约束。但传统的相对年代学方法研究在宜昌砾石层... 江汉盆地是长江贯通三峡后的第一个卸载盆地。前人的研究表明堆积于江汉盆地西缘的宜昌砾石层是三峡贯通后的直接沉积地层,因此,宜昌砾石层堆积的下限年龄可为长江贯通三峡提供重要的年代约束。但传统的相对年代学方法研究在宜昌砾石层中难以取得较好的成果。因此,直接对快速堆积的宜昌砾石层的形成年代和时间跨度开展年代学研究就需要寻找一种更可靠的绝对测年方法,同时这也是现有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据此,文中在宜昌砾石层最具代表性的3个连续的沉积剖面上自上而下系统地采集了8个厚层砂质透镜体样品,采用石英Ti-Li心ESR测年方法对其堆积年代和地层时代跨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宜昌砾石层堆积的年代下限约1.12Ma BP,上限约0.73Ma BP,为早更新世晚期到中更新早期约0.4Ma的沉积层。结合前人的物源示踪结果,分析认为至少在1.12Ma BP之前长江就已经贯通三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盆地 宜昌砾石层 石英 Ti-Li心 ESR法测年 三峡贯通
下载PDF
三峡库区来水流量与长江流域上游前期降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施晓晖 徐祥德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62-1066,共5页
较为准确地预估三峡库区9月份来水流量,对于安全而有效地完成三峡水库蓄水任务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三峡库区9月的来水流量与长江流域(Yangtze River Valley,YRV)上游大多数气象站点的8月降水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据此定... 较为准确地预估三峡库区9月份来水流量,对于安全而有效地完成三峡水库蓄水任务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三峡库区9月的来水流量与长江流域(Yangtze River Valley,YRV)上游大多数气象站点的8月降水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据此定义了影响三峡库区来水流量的长江流域上游前期降水关键区。计算关键区内各气象站点8月降水量的算术平均值,并对比其与三峡库区9月三峡库区来水流量的年际变化,发现两者的变化较为一致,同样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长江流域上游前期降水关键区的8月降水量可以作为预估9月三峡库区来水流量的一个重要因子,这可以为三峡水库蓄水计划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还分析了相应的大气环流背景,发现三峡库区来水流量的多少与大气环流的变化具有密切的联系,即三峡库区来水流量偏少的年份,天气形势及水汽输送等因素都不利于降水过程的发生,进而可能导致三峡库区后期的来水流量偏少;相反地,在三峡库区来水流量高值年,天气形势和水汽输送都有利于降水过程的发生,使后期三峡库区来水流量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流量 蓄水 长江流域上游 降水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端坊溪小流域防护林土壤改良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史玉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45-48,共4页
该文以土壤养分、容重、孔隙度、水分、下渗等指标为基础 ,采用时段对比法 ,全面分析了三峡库区端坊溪小流域防护林的土壤改良作用。结果表明 :随着林木的生长 ,防护林土壤改良作用明显 ;采用封山育林对改良防护林土壤结构效果显著。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小流域 防护林 土壤改良
下载PDF
三峡河谷苏门白酒草入侵群落特征及种间联结研究
11
作者 周宇 冯海平 +4 位作者 张国栋 陈尽染 吴舒雅 李兆华 薛晶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0-1080,共11页
苏门白酒草(Erigeron sumatrensis)是一种外来恶性杂草,其入侵严重威胁入侵地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为有效观测与评估不同海拔苏门白酒草入侵的危害程度,以三峡河谷地带的苏门白酒草入侵群落为研究对象,在三峡河谷地带设置180... 苏门白酒草(Erigeron sumatrensis)是一种外来恶性杂草,其入侵严重威胁入侵地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为有效观测与评估不同海拔苏门白酒草入侵的危害程度,以三峡河谷地带的苏门白酒草入侵群落为研究对象,在三峡河谷地带设置180个1 m×1 m样方,采用χ^(2)统计量、方差比率法(VR)、联结系数(AC)、匹配系数Ochiai和Dice、Gordon M群落稳定性测度方法分别对其种间联结关系与群落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苏门白酒草入侵群落中共有149种伴生植物,从低海拔的56种到高海拔的97种,海拔高度上升显著增加了入侵群落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重要值普遍增大,且地上生物量增加。(2)低海拔和高海拔群落中苏门白酒草的优势度和生态位宽度最大,中海拔群落中鹅肠菜(Stellaria aquatica)的优势度和生态位宽度最大。与低海拔相比,中海拔和高海拔群落中苏门白酒草的优势度分别增长1.09%和8.32%。(3)χ^(2)检验和联结系数表明,低海拔入侵群落种间呈不显著负联结,中海拔入侵群落种间呈显著正联结,高海拔入侵群落种间呈显著负联结。入侵群落总体呈不显著负联结,群落内种间联结松散,独立分布性较强。群落稳定性结果显示,低海拔和中海拔群落的交点坐标分别为(39.85,59.98)、(35.79,63.91),交点坐标距稳定点坐标(20,80)有一定距离,表明苏门白酒草入侵群落处于非稳定状态。高海拔群落的稳定性比值为(26.82,73.28),靠近稳定点坐标,说明群落稳定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河谷 苏门白酒草 入侵群落 种间联结 群落稳定性
下载PDF
三峡水利工程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持续发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林章 徐琪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94年第3期36-39,共4页
本文简述了三峡水利工程对长江流域,特别是库区及中、下游地区资源、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持续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与对策,以便更好地发挥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三峡工程 长江流域 生态 环境 农业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三峡坝区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润林 李玲 +1 位作者 梁称福 胡淼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5-178,共4页
三峡坝区自然条件优越,局部小气候多样,适应于各种蔬菜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其河谷地带具有显著的“冬暖”特点,而高山、半高山地带则具有“夏凉伙早春迟”的特点,可分别发展春秋淡季蔬菜生产。由于长期以来蔬菜生产种植方式落后,生... 三峡坝区自然条件优越,局部小气候多样,适应于各种蔬菜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其河谷地带具有显著的“冬暖”特点,而高山、半高山地带则具有“夏凉伙早春迟”的特点,可分别发展春秋淡季蔬菜生产。由于长期以来蔬菜生产种植方式落后,生产的技术术平低,管理粗放,致使产量低,质量差,商品率不高,效益不佳,远不能适应三峡建设的需要。应在总体规划和布局基础上,分阶段有计划逐步发展蔬菜生产;并通过引进科技力量和培养本地农技人员,加强行政领导和协调工作,完善生产和销售服务体系,增加投入等措施来促进坝区蔬菜基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坝区 蔬菜基地 河谷 高山 现状 发展对策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参考资料
14
作者 王儒述 《水资源保护》 CAS 2000年第4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参考资料 年径流总量 年平均发电量
下载PDF
三峡坝区的地面风场与大气扩散气候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祖承 陈正洪 +1 位作者 陈少平 居志刚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7-40,共4页
利用三峡坝区 4个气象站和宜昌站的地面观测资料 ,统计了各站多年、逐年、分季平均风速和风向频率 ,揭示了地面风场若干气候特征 ,提出了坝区典型风场模型 ;并通过分析各站多年、分季联合频率 ,对坝区大气扩散的气候特点与能力做了初步... 利用三峡坝区 4个气象站和宜昌站的地面观测资料 ,统计了各站多年、逐年、分季平均风速和风向频率 ,揭示了地面风场若干气候特征 ,提出了坝区典型风场模型 ;并通过分析各站多年、分季联合频率 ,对坝区大气扩散的气候特点与能力做了初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坝区 地面风场 大气扩散气候 风速 风向频率 山谷风
下载PDF
三峡及上游水库对长江中下游洪水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一兵 熊明 《中国三峡建设》 1999年第1期29-32,50,共4页
三峡工程防洪效益巨大,防洪库容221.5亿m3,它控制了沙市以上绝大部分洪水,控制了螺山以上大部分洪水,从防护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水文条件来看,三峡水库对荆江地区和城陵矶地区的防洪作用是长江上游水库无法替代的。
关键词 三峡水库 长江流域 上游水库 洪水控制
全文增补中
三峡工程建设促进西部大开发与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
17
作者 王儒述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0年第3期130-132,共3页
三峡水利枢纽是在长江上修建的世界第一大水电站,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是开发治理长江的骨干工程。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面向新世纪,为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大决策。三... 三峡水利枢纽是在长江上修建的世界第一大水电站,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是开发治理长江的骨干工程。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面向新世纪,为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大决策。三峡工程建成后,正常蓄水位175 m,防洪库容221.5亿 m3,将保护长江中下游广大平原湖区,使国土开发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装机1 820万kW,年发电量847亿kW·h,远景规划滚动开发金沙江上游梯级,总装机容量可达4 000多万kW,参与西电东送,促进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建设,将给市场带来机遇,推动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腾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西部大开发 长江流域 可持续发展 防洪 蓄水位
下载PDF
兴建三峡抽水蓄能电站,提高三峡电能质量
18
作者 舒燕平 《水电能源科学》 1998年第3期60-62,共3页
三峡工程由于库容相对较小,水量调节程度低,所发电量大部分是基荷电量.以火电为主的华东电网接受大量三峡基荷电,更大大增加调峰缺口.三峡坝址附近有条件优越的抽水蓄电站站址.兴建三峡抽水蓄能电站,提高三峡电能质量,作为减少... 三峡工程由于库容相对较小,水量调节程度低,所发电量大部分是基荷电量.以火电为主的华东电网接受大量三峡基荷电,更大大增加调峰缺口.三峡坝址附近有条件优越的抽水蓄电站站址.兴建三峡抽水蓄能电站,提高三峡电能质量,作为减少华东电网调峰缺口的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 调峰 水电站 水电规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