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2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 被引量:52
1
作者 钟冰 唐治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年第2期147-149,共3页
通过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 ,阐述了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形成原因及其危害 ,指出了潜在的危险 ,最后提出了若干可行的综合治理措施。
关键词 水土流失 三峡库区 现状 危害 成因 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
下载PDF
长江三峡地区典型灌丛的生物量及其再生能力 被引量:37
2
作者 贺金生 王其兵 胡东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12-520,共9页
灌丛是三峡地区典型的退化生态系统类型。本文采用收获法和模拟砍伐实验研究了三峡地区铁仔灌丛、木灌丛、荆条灌丛和黄栌灌丛的生物量及黄栌灌丛、木灌丛地上部分砍伐后的再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类型的灌丛总生物量分别为... 灌丛是三峡地区典型的退化生态系统类型。本文采用收获法和模拟砍伐实验研究了三峡地区铁仔灌丛、木灌丛、荆条灌丛和黄栌灌丛的生物量及黄栌灌丛、木灌丛地上部分砍伐后的再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类型的灌丛总生物量分别为22.5±5.1、21.0±3.7、16.9±7.5和13.6±2.4thm-2,相当于同纬度地带性生态系统常绿阔叶林(30年林龄)的10%~25%4种灌丛灌木层占总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的90%以上。在生物量-物种序列中,前5种植物占总生物量的84%以上。不同地点灌丛生物量的比较表明,同一种类型灌丛,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总生物量没有明显差异。通过模拟砍伐实验,黄栌灌丛、木灌丛地上部分全部砍伐后1年地上部分生物量就可以恢复到对照的42.7%和62.0%,说明这些灌丛类型具较高的生长速度和很大的恢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 三峡地区 退化生态系 灌丛 生物量
下载PDF
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模糊评价 被引量:39
3
作者 裴廷权 王里奥 +3 位作者 韩勇 马培东 王华梁 董婧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27-1431,共5页
通过对三峡库区典型次级流域——小江水域水体实测,提出了三峡库区次级流域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考虑到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和影响因子的不确定性,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所对应的隶属度函数,确定其权重系数和模糊综合指数。并结合库区消落... 通过对三峡库区典型次级流域——小江水域水体实测,提出了三峡库区次级流域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考虑到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和影响因子的不确定性,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所对应的隶属度函数,确定其权重系数和模糊综合指数。并结合库区消落带水体实际情况,选用叶绿素a(Chla)、透明度(SD)、TP、TN和CODMn为参数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SD、Chla、TP、TN和CODMn含量差异很大,含量范围分别为:1.2~3.5m、2.12~37.04mg·m-3、0.026~0.103mg·L-1、0.681~1.643mg·L-1、1.15~3.05mg·L-1。CODMn对水质富营养化的贡献率最小,Chla、SD、TP和TN是水体中主要的污染因子。在春夏季,水域大多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评价客观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次级河流 富营养化 模糊评价 模型
下载PDF
缙云山典型林分森林土壤持水与入渗特性 被引量:33
4
作者 王云琦 王玉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2-108,共7页
该文根据2004年8月的实测数据,对三峡库区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常绿阔叶灌丛)森林土壤的持水和人渗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典型林分森林土壤的非毛管持水量是农地的1.5~2倍;除楠竹... 该文根据2004年8月的实测数据,对三峡库区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常绿阔叶灌丛)森林土壤的持水和人渗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典型林分森林土壤的非毛管持水量是农地的1.5~2倍;除楠竹林外,各林分土壤的有效蓄水容量为农地的1.1~1.9倍;各林分土壤持水量为:常绿阔叶灌丛(454.1mm)〉马尾松阔叶混交林(327.6mm)〉常绿阔叶林(292.5mm)〉楠竹林(218.9mm);4种典型林分森林土壤稳渗率的顺序为:常绿阔叶灌丛(10.169mm/min)〉楠竹林(0.927mm/min)〉马尾松阔叶混交林(0.743mm/min)〉常绿阔叶林(0.551mm/min)〉农地(0.253mm/min);从土壤持水性能和人渗性能来看,常绿阔叶灌丛的水源涵养和理水调洪功能远好于其他林分土壤,而马尾松阔叶混交林优于常绿阔叶林,楠竹林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土壤持水量 入渗特性 理水调洪
下载PDF
三峡库区巫山建坪地区土壤镉等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刘意章 肖唐付 +5 位作者 宁增平 贾彦龙 黎华军 杨菲 姜涛 孙旻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90-2398,共9页
位于三峡库区的巫山建坪地区存在明显土壤高镉(Cd)异常,但对其土壤镉分布特征及来源缺乏深入认识.通过对岩石及土壤样品中镉等重金属元素的总量、土壤理化性质、典型土壤剖面Cd含量、Cd赋存形态进行分析测试,并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 位于三峡库区的巫山建坪地区存在明显土壤高镉(Cd)异常,但对其土壤镉分布特征及来源缺乏深入认识.通过对岩石及土壤样品中镉等重金属元素的总量、土壤理化性质、典型土壤剖面Cd含量、Cd赋存形态进行分析测试,并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以及不同类型土壤间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巫山县建坪地区土壤中镉等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岩石(包括煤及煤矸石等)中Cd含量范围为0.22~101 mg·kg-1,表层耕作土壤中Cd含量范围为0.42~42 mg·kg-1,自然土壤中Cd含量范围为0.12~8.5 mg·kg-1;除Cd外,V、Cr、Ni、Zn同样存在富集现象.土壤中弱酸提取态镉占其总量的17%~35%.研究表明,巫山建坪研究区土壤存在严重镉污染问题,土壤中高镉与研究区岩石中镉含量具有很好的地球化学继承性,且表现出表层富集的特征.研究区土壤中镉等重金属主要为自然地质源,其历史上的煤矿开采加剧了土壤镉的富集过程.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态高,通过食物链富集而影响人群健康的环境危害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主成分分析 自然源 三峡库区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生活垃圾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 被引量:28
6
作者 林建伟 王里奥 +2 位作者 赵建夫 张军 袁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主要以填埋为主,且大部分为简易填埋或堆放,形成众多的垃圾堆放场。它们不仅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而且威胁到居民的身体健康,特别是不少堆存的生活垃圾受到重金属元素不同程度的污染,任意放置可能...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主要以填埋为主,且大部分为简易填埋或堆放,形成众多的垃圾堆放场。它们不仅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而且威胁到居民的身体健康,特别是不少堆存的生活垃圾受到重金属元素不同程度的污染,任意放置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评价生活垃圾的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有助于垃圾堆放场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污染防治措施的提出。以三峡库区为例,通过测定三峡库区各个区县主要垃圾堆放场堆存生活垃圾的重金属元素含量, 包括砷、铅、铬、镉和汞,采用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法确定三峡库区堆存生活垃圾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库区的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垃圾堆放场 重金属污染 填埋 污染防治措施 三峡库区 重金属元素 程度 身体健康 放置
下载PDF
三峡地区震旦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28
7
作者 陈孝红 李华芹 +2 位作者 陈立德 王传尚 汪啸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6-73,共8页
本文对三峡地区秭归庙河陡山沱组第一段至第三段、宜昌棺材崖陡山沱组第三段上部至灯影组底部以及四溪灯影组石板滩段和白马沱段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地区震旦系碳同位素组成与全球新元古代广布的后Marinoan... 本文对三峡地区秭归庙河陡山沱组第一段至第三段、宜昌棺材崖陡山沱组第三段上部至灯影组底部以及四溪灯影组石板滩段和白马沱段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地区震旦系碳同位素组成与全球新元古代广布的后Marinoan冰期地层δ^(13)C的分布模式基本一致。本文还讨论了地层中碳同位素组成与生物演化和地层层序发展的关系,指出陡山沱组一段白云岩中δ^(13)C的负异常可以作为震旦系底界划分的标志,最晚Varanger冰期在三峡地区由陡山沱组三段上部出现的三级层序界面所替代,震旦系内部陡山沱组一段和三段可能形成于Marinoan冰期之后,伊迪卡拉生物分异发展之前,而陡山沱组四段及上覆灯影峡组则大致与国外伊迪卡拉期地层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震旦系 化学地层 Marinoan冰期 氧同位素 三峡地区 碳同位素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和三峡地区小流域侵蚀产沙的塘库沉积^(137)Cs断代 被引量:26
8
作者 齐永青 张信宝 +2 位作者 贺秀斌 文安邦 伏介雄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1-648,共8页
选择川中丘陵区和三峡地区四川盐亭、南充和重庆开县的4个小流域,采集塘库沉积泥沙137Cs样品,确定了1963年以来塘库淤沙量,并据此分析了流域输沙模数和侵蚀模数。研究表明,开县春秋沟的淤沙模数最高,为1869t.km-2.a-1;盐亭武家沟和集流... 选择川中丘陵区和三峡地区四川盐亭、南充和重庆开县的4个小流域,采集塘库沉积泥沙137Cs样品,确定了1963年以来塘库淤沙量,并据此分析了流域输沙模数和侵蚀模数。研究表明,开县春秋沟的淤沙模数最高,为1869t.km-2.a-1;盐亭武家沟和集流沟分别为701t.km-2.a-1和710 t.km-2.a-1;南充天马湾沟为566 t.km-2.a-1。对小流域地貌特征的分析和谷地水田取样结果表明,除塘库淤积区外,各小流域谷地内基本无泥沙淤积。因此,除南充天马湾沟按现有水面面积作为淤积面积求算的淤沙模数明显偏小外,其他小流域的塘库淤沙模数基本可以表征各研究小流域的侵蚀模数。对研究小流域侵蚀产沙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除降雨和土地利用状况外,地形起伏、土壤抗蚀性及岩层产状也是三地侵蚀程度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三峡地区 侵蚀产沙 ^137CS 小流域
下载PDF
区域旅游地空间自组织网络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睿 吕斌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1-86,98,共7页
该文以旅游地域系统的自组织性为依据,基于游客的微观需求决策机制,反演旅游目的地系统的宏观组织秩序,探求旅游目的地空间网络结构。从游客选择区域旅游线路的预计效用最大化问题出发,建立区域旅游系统的网络组织模型,并提出系统自组... 该文以旅游地域系统的自组织性为依据,基于游客的微观需求决策机制,反演旅游目的地系统的宏观组织秩序,探求旅游目的地空间网络结构。从游客选择区域旅游线路的预计效用最大化问题出发,建立区域旅游系统的网络组织模型,并提出系统自组织的演化过程,给出模型的一个特解,即由支配子网和覆盖子网构成的自组织网络结构,并以长江三峡区域为例,构建区域旅游目的地空间的支配子网和覆盖子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系统 旅游目的地 游客 旅游地域系统 效用最大化 网络组织 预计 子网 自组织网络 网结构
下载PDF
冉家路口旧石器遗址2005发掘报告 被引量:26
10
作者 高星 卫奇 李国洪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共12页
2005年度重庆市丰都县冉家路口旧石器时代遗址第三次发掘,出土石制品202件,可以鉴定为器物的标本31件,其中加工较为精细的制品6件。石制品原料来自当地砾石层,以石片类为主,经第二步加工的石器皆为砍砸器。利用摔碰法生产的石片、石核... 2005年度重庆市丰都县冉家路口旧石器时代遗址第三次发掘,出土石制品202件,可以鉴定为器物的标本31件,其中加工较为精细的制品6件。石制品原料来自当地砾石层,以石片类为主,经第二步加工的石器皆为砍砸器。利用摔碰法生产的石片、石核及以此为原材加工的器物共23件,是该类技术制品在三峡地区最早、最集中的发现。文章据此对"扬子技术"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并根据遗址地层探讨了华南网纹红土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制品 扬子技术 旧石器时代 冉家路口 三峡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气候、几何限制、面积及地形异质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巧燕 王襄平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152,共12页
为了验证生物多样性地理格局的几个重要假说,即种-面积关系、水分-能量动态假说、几何限制(中域效应)假说和生境异质性假说,作者以长江三峡库区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为例,采用多元回归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了面积、气... 为了验证生物多样性地理格局的几个重要假说,即种-面积关系、水分-能量动态假说、几何限制(中域效应)假说和生境异质性假说,作者以长江三峡库区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为例,采用多元回归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了面积、气候、几何限制、地形异质性对多样性垂直格局的独立影响和协同作用,及其对各植物类群(不同分布宽度、不同分布区类型和不同生长型)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各种植物类群的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上升均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格局。水分-能量动态假说对多样性格局有很强的解释能力,其总的解释力(>93%)明显高于其他所有解释机制。但对于很多植物类群而言,水分和能量的解释力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几何限制、面积及地形异质性等因素的协同作用。几何限制对分布宽度大的物种的多样性格局解释力很强,但对分布宽度小的物种作用很小;面积自身对物种丰富度解释力较强,但在考虑了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时,仅对少数植物类群有解释力;地形异质性自身对多样性的解释能力很弱,但在多元回归模型中起着必要的作用。综合来看,水分-能量动态是解释三峡库区植物多样性垂直格局的最重要的机制。几何限制的作用随着物种分布宽度减小而递减;地形异质性虽然对多样性垂直格局的影响较弱,但也是一种必要的补充解释机制;由于面积与气候、几何限制等因素存在强烈的共线性,面积对植物多样性垂直格局的相对作用大小还需要进一步的系统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丰富度 气候 几何限制(中域效应) 面积 海拔梯度格局 长江三峡
原文传递
三峡地区泥灰质岩石在岩溶和风化过程中力学性质的变化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加桂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073-1077,共5页
三峡地区泥灰质岩石的岩溶问题是新近发现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泥灰质岩石具有灰岩和泥岩双重特性,在其中的钙质成分被溶蚀的同时,泥质成分遭受风化,从而使岩性和岩石结构发生变化,岩石的力学强度不断降低,有的岩石已属于较软岩范围。... 三峡地区泥灰质岩石的岩溶问题是新近发现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泥灰质岩石具有灰岩和泥岩双重特性,在其中的钙质成分被溶蚀的同时,泥质成分遭受风化,从而使岩性和岩石结构发生变化,岩石的力学强度不断降低,有的岩石已属于较软岩范围。岩溶、风化形成的松散土层具有易滑性,易于发生变形破坏。泥灰质岩石作为移民迁建地基可能因溶蚀、风化而发生地质灾害。防止水向地基的入渗是防治该区地质灾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溶 风化 泥灰质岩石 三峡地区 工程地质
下载PDF
井水湾旧石器遗址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裴树文 高星 +5 位作者 冯兴无 陈福友 卫奇 朱松林 李国洪 吴天清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1-278,共18页
井水湾遗址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埋藏于长江右岸的第Ⅱ级基座阶地内,在1998—2002年间经历了5次系统发掘,揭露面积2121m2,出土石制品910件,动物化石58件。古人类因地制宜地选取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石... 井水湾遗址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埋藏于长江右岸的第Ⅱ级基座阶地内,在1998—2002年间经历了5次系统发掘,揭露面积2121m2,出土石制品910件,动物化石58件。古人类因地制宜地选取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石锤和断块等;剥片技术为锤击法;石器以大型和中型为主,石器毛坯多为完整石片,砍砸器和刮削器是石器的主要类型;石器加工较简单,多数单向加工,且以正向为主。石器工业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鲜明特点。环境分析显示古人类生活在温暖湿润的针叶、阔叶混交林-草原环境条件下。光释光年代测定表明,井水湾遗址使用者生活在距今约8万年前,属旧石器时代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释光测年 旧石器时代中期 三峡地区 井水湾
下载PDF
三峡库区移民区和淹没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22
14
作者 赵常明 陈伟烈 +3 位作者 黄汉东 田自强 陈玥 谢宗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0-522,共13页
为研究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和淹没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在从坝区到重庆的长江南北两岸各设置了7条样带,从海拔70m到610m每上升50m设置一个样方,共调查了129个样方。采用物种数和基于盖度的Shannon-Wiener指数作为物种多... 为研究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和淹没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在从坝区到重庆的长江南北两岸各设置了7条样带,从海拔70m到610m每上升50m设置一个样方,共调查了129个样方。采用物种数和基于盖度的Shannon-Wiener指数作为物种多样性指标,分析了不同海拔、样带、坡向与南北岸位置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点;采用DCCA排序阐明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造成上述空间分布格局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南岸的物种多样性高于北岸;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但趋势不显著;从坝区到重庆物种多样性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在坝区和万州最高,重庆和巫山最低。DCCA排序结果表明,影响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外在环境因子最主要的是南北岸位置,其次为海拔;而增加物种多样性的主导生境因子是群落乔木层的盖度,灌木层的盖度则对物种多样性具有抑制作用,说明群落自身的结构特点决定着物种多样性。总之,研究区域由水热条件组合影响的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的规律性由于人为活动的异质性干扰发生了改变,而干扰后群落自身的结构特点,特别是群落冠层的盖度,决定着群落自身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移民区和淹没区 物种多样性 空间分布格局 DCCA
下载PDF
三峡建坝后对洞庭湖区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蔡凯平 左家铮 +2 位作者 贺宏斌 胡钢 卓尚炯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57-262,共6页
1995年-1997年,采用现场调查和资料对比分析方法,进行了三峡建坝后对洞庭湖区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建坝后长江入湖流量虽有变化,但对洞庭湖钉螺分布影响不大;10月-11月退水期提前,可缩短秋季感染期。建坝后5... 1995年-1997年,采用现场调查和资料对比分析方法,进行了三峡建坝后对洞庭湖区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建坝后长江入湖流量虽有变化,但对洞庭湖钉螺分布影响不大;10月-11月退水期提前,可缩短秋季感染期。建坝后50年内年平入湖泥沙较建坝前减少80%以上,钉螺分布面积将因洲滩增长速度减慢而趋于稳定。泥沙淤积减少将引起芦苇退化,部份芦滩可能转化为污染较严重的草滩、芦杂滩,在这些地区活动的入群血吸虫感染率可能上升。80年后入湖泥沙增加,钉螺分布面积增长速度又将加快,水库死库容淤满后,又可能达到建坝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洞庭湖区 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三峡地区P波速度层析成像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廖武林 姚运生 +1 位作者 丁志峰 张丽芬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0-84,共5页
利用三峡台网及其周边10个台站2001~2006年的17243条P波初至记录,研究了三峡地区的P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三峡地区P波速度横向差异明显,浅层的速度变化与地表构造关系密切;从上到下的速度等值线走向变化体现了该地区的构造应力场演化... 利用三峡台网及其周边10个台站2001~2006年的17243条P波初至记录,研究了三峡地区的P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三峡地区P波速度横向差异明显,浅层的速度变化与地表构造关系密切;从上到下的速度等值线走向变化体现了该地区的构造应力场演化历史;1979年秭归5.1级地震发生在介质速度剧烈变化的部位,位于高速体与低速体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成像 三峡地区 P波速度 横向不均匀性 应力场
下载PDF
烟墩堡遗址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冯兴无 裴树文 陈福友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7-191,共15页
烟墩堡遗址位于三峡地区重庆市丰都县 ,地处长江干流的第四级阶地 ,出土 130 0余件石制品。遗址底部的似网纹红土层是石制品的原生层位 ;上部的粘土层和粉砂层是流水等从高处搬运、二次堆积形成的 ,除石制品外 ,还混入新石器时代的陶片... 烟墩堡遗址位于三峡地区重庆市丰都县 ,地处长江干流的第四级阶地 ,出土 130 0余件石制品。遗址底部的似网纹红土层是石制品的原生层位 ;上部的粘土层和粉砂层是流水等从高处搬运、二次堆积形成的 ,除石制品外 ,还混入新石器时代的陶片。石制品应为一套文化组合 ,以磨圆度较高的河床砾石为原料 ,类型包括石锤、断块、碎屑、石核、石片和石器 ,以大型和中型者为主 ;石片占大多数 ;石器以刮削器和砍砸器为主 ,加工简单 ,属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砾石石器工业。零台面石片的出现对“摔碰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墩堡遗址 石制品 原生层位 刮削器 砍砸器 重庆 丰都县
下载PDF
从三峡地区的考古发现看楚文化的西进 被引量:18
18
作者 白九江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64,共14页
三峡考古发现表明,楚文化在西周中晚期就已经对巫山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到了春秋中晚期和战国早期,楚文化已经完全控制了瞿塘峡以东的巫山地区,并进而对奉节、云阳、万州等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战国中期晚段至战国晚期早段,楚文化深入到... 三峡考古发现表明,楚文化在西周中晚期就已经对巫山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到了春秋中晚期和战国早期,楚文化已经完全控制了瞿塘峡以东的巫山地区,并进而对奉节、云阳、万州等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战国中期晚段至战国晚期早段,楚文化深入到峡江腹地的忠县一带,控制了长江干流沿线的地区。楚文化的几次西进有其不同的历史背景,基本可以与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相契合。从楚文化在峡江地区的分布情况看,他主要起着控制交通、扼守战略要地,以及掠夺资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地区 文物考古 楚文化 巴文化 历史背景
下载PDF
长江三峡地区优势植物的化学元素含量特征 被引量:17
19
作者 贺金生 陈伟烈 王其兵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8年第5期453-460,共8页
分析了三峡地区16种优势植物20个元素的自然含量特征。>1000μg·g-1的元素有Ca、K和Mg,100~1000μg·g-1的元素有Al、P、Si、Fe、S和Mn,10~100μg·g-1的元素有Na... 分析了三峡地区16种优势植物20个元素的自然含量特征。>1000μg·g-1的元素有Ca、K和Mg,100~1000μg·g-1的元素有Al、P、Si、Fe、S和Mn,10~100μg·g-1的元素有Na、Sr、Zn、B,<10μg·g-1的元素有Ti、Cu、Ni、Cr、Mo、Cd和V。这些元素中,Na含量低于所报道的范围。元素含量特点是Ca>K型。P、S、K、Ca的频数分布为正态分布,Al、Mn为对数正态分布。植物不同器官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在所研究的9种植物中,8种植物地下部分具有积累Al、Na、Fe的作用,地上部分具有积累K、Ca、S的作用。不同的植物元素含量变异较大,Al、Mn、Fe、Mg、Ni、Sr变异系数较大,K、S、P、Cr、Cd及Cu变异系数<60%,其中Cu的最小。元素间相关分析表明,Al和Fe、Al和Cr、Al和V、Cd和Sr、Cd和Mo、Fe和V、Zn和Cr、Ni和Sr、Mg和Ni、Mo和Sr、Ca和Sr、Cr和Mo、Na和Mg、Na和P、P和S、Al和Ti、Al和Si相关极显著,Mo和Al等之间有相关关系。根据植物中20个元素的资料,对16种植物及20个元素进行了分类,区分出不同植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地区 优势植物 元素含量
下载PDF
基于SRTM DEM数据的三峡库区地貌类型自动划分 被引量:18
20
作者 常直杨 王建 +1 位作者 白世彪 张志刚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65-1670,共6页
传统地貌类型划分时多是基于单一或固定的地形因子进行分析,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以90m分辨率三峡库区SRTM DEM数据为基础,利用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了三峡库区地势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面积为2.34km2;并采用相关矩阵法和雪氏熵值... 传统地貌类型划分时多是基于单一或固定的地形因子进行分析,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以90m分辨率三峡库区SRTM DEM数据为基础,利用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了三峡库区地势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面积为2.34km2;并采用相关矩阵法和雪氏熵值法获取三峡库区地貌类型划分的最佳因子组合为高程、起伏度、坡度、全累计变率、坡度变率、高程变异系数;同时借鉴遥感图像自动分类原理中的ISODATA非监督分类功能完成了三峡库区8种地貌类型的自动划分。分类结果与三峡库区实际地貌类型相符,对三峡库区资源开发、水土流失、土地利用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类型 最佳因子 SRTM DEM 三峡库区 起伏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