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1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99
1
作者 万荣荣 杨桂山 +2 位作者 王晓龙 秦年秀 戴雪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共8页
自然通江的洞庭湖和鄱阳湖与长江之间形成复杂的江湖水沙交换关系,其变化影响着区域洪水灾害防治、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安全维护,是长江中游水问题的核心.从长江中游大型通江湖泊江湖关系的概念与内涵、江湖关系演变过程、... 自然通江的洞庭湖和鄱阳湖与长江之间形成复杂的江湖水沙交换关系,其变化影响着区域洪水灾害防治、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安全维护,是长江中游水问题的核心.从长江中游大型通江湖泊江湖关系的概念与内涵、江湖关系演变过程、江湖关系变化的影响因素及效应等方面,系统梳理了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研究的进展.针对当前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江湖关系表征指标体系是正确认识江湖关系的前提;定量区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的贡献率是江湖关系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深入跟踪研究三峡等重大工程对江湖关系变化的影响是一项长期任务;评估江湖关系调整背景下江湖关系的健康状况,研究以江湖水系重大水利工程群联合调度为核心的江湖关系优化调控原理,维持江湖两利的长江中游健康河湖系统格局和相互作用关系是江湖关系研究的根本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江湖泊 江湖关系 长江 鄱阳湖 洞庭湖 三峡工程
下载PDF
三峡库区巴东组(T_2b)紫红色泥岩工程地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90
2
作者 殷跃平 胡瑞林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24-135,共12页
在三峡工程库区广泛分布一种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的紫红色泥岩 ,在库区常被称为“易滑地层”。这种岩土体还具有一定膨胀性 ,致使一些边坡防护工程发生变形破坏。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区巴东、巫山、奉节等新城址出现的许多工程地质问题往往与... 在三峡工程库区广泛分布一种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的紫红色泥岩 ,在库区常被称为“易滑地层”。这种岩土体还具有一定膨胀性 ,致使一些边坡防护工程发生变形破坏。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区巴东、巫山、奉节等新城址出现的许多工程地质问题往往与此有关。本文在对巴东、巫山、奉节等地紫红色泥岩的基本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 ,对该地层的膨胀性、风化规律、水-岩相互作用等进行系统试验研究 ,为三峡工程库区滑坡防治和移民迁建工程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 :该地层粘土矿物含量一般为 1 7.9%左右 ,其中 ,有效蒙脱石含量一般在 1 .2 7~ 6 .0 1 %之间 ,混层矿物占粘土矿物的一半以上 ,具中 -强胶结 ,有弱膨胀性。岩石的风化以机械风化为主 ,沿剖面化学成分变化不大。沿剖面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除受风化作用制约外 ,受岩石颗粒组成的影响更为明显 ,因此可能出现深度异常现象。水对该地层岩石力学性质影响比较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滑坡 库岸稳定 泥岩 工程地质
下载PDF
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 被引量:87
3
作者 李晓 李守定 +1 位作者 陈剑 廖秋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92-1806,共15页
以三峡水电工程库区大型山体滑坡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研究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1)通过对大量古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发育时间的研究,寻求滑坡时空分布的控制因素,揭示滑坡发育演化与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的关系;(2)... 以三峡水电工程库区大型山体滑坡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研究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1)通过对大量古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发育时间的研究,寻求滑坡时空分布的控制因素,揭示滑坡发育演化与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的关系;(2)通过对大型基岩滑坡滑带发育演化过程的研究,提出滑带形成演化的典型四阶段模式及其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3)以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为例,通过对泥化夹层和滑带结构的精细地质分析和测试,重建滑带形成演化过程,研究千将坪滑坡发育及滑带形成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构造运动和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耦合作用是三峡库区发育多期大型古滑坡的主要动因;层间剪切作用和水岩相互作用的耦合是基岩滑坡滑带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应重视三峡库区新生滑坡的研究,特别是对重点地层的层间剪切带地质力学特性的研究,将是发现和预测新滑坡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地质灾害成因 地球内外动力 耦合作用 滑坡 三峡工程
下载PDF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前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冲淤规律研究 被引量:80
4
作者 许全喜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6-154,共9页
本文较为系统地对比研究了三峡工程蓄水前、后宜昌至大通河段干流河道冲淤规律,并与原预测成果进行了比较。1966年-2002年宜昌至大通河段河道冲淤纵向分布以城陵矶为界,表现为"上冲、下淤",平滩河槽冲淤总体平衡,"冲槽... 本文较为系统地对比研究了三峡工程蓄水前、后宜昌至大通河段干流河道冲淤规律,并与原预测成果进行了比较。1966年-2002年宜昌至大通河段河道冲淤纵向分布以城陵矶为界,表现为"上冲、下淤",平滩河槽冲淤总体平衡,"冲槽、淤滩"特征明显。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2002年10月至2010年10月长江中下游河道原有的冲淤相对平衡状态被打破,全程冲刷已发展到湖口以下的大通,河床冲淤形态转变为"滩、槽均冲",冲刷主要发生在宜昌至城陵矶河段;与实测成果相比,宜昌至武汉河段河床冲刷预测情况基本吻合,武汉以下河段则在定性上有所差异;坝下游冲刷的速度和范围大于论证阶段的预计,这主要与三峡入、出库水沙条件较原设计成果相差较大,长江中下游河道采砂活动增多和局部航道整治工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动力学 河道冲淤 计算分析 三峡工程 长江中下游
原文传递
长江供沙量减少对水下三角洲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近期证据分析和未来趋势估计 被引量:48
5
作者 杨世伦 朱骏 赵庆英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3-91,共9页
根据1951~2000年大通站实测水文资料和长江口地形图,分析了长江入海泥沙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水下三角洲冲淤演变的影响.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长江入海泥沙量出现减少趋势,90年代输沙量相对于60年代下降了1/3.流域大量修建水库是导致河... 根据1951~2000年大通站实测水文资料和长江口地形图,分析了长江入海泥沙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水下三角洲冲淤演变的影响.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长江入海泥沙量出现减少趋势,90年代输沙量相对于60年代下降了1/3.流域大量修建水库是导致河流入海泥沙减少的根本原因.在此背景下,长江口门外的水下三角洲淤积速率从1958~1978年时段的55mm/a下降为1978~1998年时段的11mm/a.考虑三峡工程等多种人类活动的可能影响,估计本世纪上半叶和下半叶的河流入海泥沙量将分别减少约60%和40%.尝试建立了三角洲冲淤对河流供沙量响应的概念公式,并据此对本世纪长江三角洲的演变趋势做了初步预测:三角洲的总体淤涨速率将急剧下降,口门外水下三角洲将出现严重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输沙量 三角洲 水坝 三峡工程 长江
下载PDF
块体理论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51
6
作者 黄正加 邬爱清 盛谦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48-652,共5页
在介绍裂隙随机块体和定位块体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块体运动模式的矢量判别方法,应用块体理论对三峡地下厂房围岩裂隙随机块体及大型断层定位块体和三峡船闸高边坡块体进行分析,并对加固后块体的稳定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 三峡工程 块体理论 地下厂房 船闸 高边坡
下载PDF
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失稳探讨 被引量:58
7
作者 殷跃平 彭轩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54,共4页
千将坪滑坡是三峡水库二期蓄水到139m高程水位期间发生的特大型滑坡,也是三峡库区近年来发生的规模较大的滑坡,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滑体物质组成包括上部为残坡积粘土夹碎石和老滑坡堆积体、下部为沙镇溪组泥质粉砂岩两部分,沿基岩软... 千将坪滑坡是三峡水库二期蓄水到139m高程水位期间发生的特大型滑坡,也是三峡库区近年来发生的规模较大的滑坡,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滑体物质组成包括上部为残坡积粘土夹碎石和老滑坡堆积体、下部为沙镇溪组泥质粉砂岩两部分,沿基岩软层顺层下滑。根据滑动特征,可划分为顺层滑动、切层剪出以及滑覆堵江和过江反冲区三个区。本文重点研究了降雨、水库蓄水以及组合因素下滑坡稳定性变化特征。在蓄水前自然状态下,整体稳定系数K=1.18。未蓄水时暴雨状态下,稳定系数K=0.97,与蓄水前自然状态下比较,稳定系数降低20.9%;仅考虑蓄水而未降雨时,滑坡的稳定系数K=0.99,与蓄水前自然状态下比较,稳定系数降低18.3%;在蓄水到134m+强暴雨状态下,稳定系数K=0.93,与蓄水前自然状态下比较,稳定系数降低24.8%。反映了蓄水和降雨二者的组合对滑坡失稳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三峡工程 水库蓄水 降雨
下载PDF
对口支援:起源、形成及其演化 被引量:57
8
作者 钟开斌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4-24,125-126,共11页
对口支援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资源横向转移与跨界合作治理机制。自20世纪60年初首次出现,70年代末正式提出后,对口支援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形成了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网状支援格局。本文采取历史分析的方法,将对... 对口支援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资源横向转移与跨界合作治理机制。自20世纪60年初首次出现,70年代末正式提出后,对口支援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形成了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网状支援格局。本文采取历史分析的方法,将对口支援政策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分为萌芽与铺垫(新中国成立至1979年)、提出与成型(1979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巩固与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个阶段。在经历了以三峡工程为代表的重大工程定向支援、以汶川特大地震为代表的灾区对口支援两次扩展后,对口支援逐步由初期的厂厂包社发展为目前对边疆地区的对口支援、对重大工程的对口支援、对灾害损失严重地区的对口支援三种主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口支援 扶贫协作 厂厂包社 三峡工程 汶川地震 跨域治理 府际合作
下载PDF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对长江口径流来沙的影响 被引量:35
9
作者 陈立 吴门伍 张俊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0-54,共5页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下游来沙量大大减少,直接影响长江口的径流来沙量。依据实测资料,统计计算了宜昌、大通及中间水文站各粒径组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考虑到沿程冲淤变化及区间支流来沙,建立了上下游水文站各粒径组泥沙输沙量之间的对...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下游来沙量大大减少,直接影响长江口的径流来沙量。依据实测资料,统计计算了宜昌、大通及中间水文站各粒径组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考虑到沿程冲淤变化及区间支流来沙,建立了上下游水文站各粒径组泥沙输沙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初步探讨了宜昌和大通两站不同粒径组泥沙输沙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一维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后宜昌站各粒径组泥沙的来沙量的减少及大通站各粒径组泥沙输沙量相应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输沙总量上,大通站输沙量中的70%来自宜昌上游河道,其余的则来自区间的补充;如果考虑不同粒径组,则细颗粒对上游来沙的依赖程度高于中等粒径泥沙,三峡建库后,在不考虑沿程冲刷恢复的条件下,宜昌上游来沙量减少了71.7%,通过大通站的输沙量较建库前减少了40%;其中细颗粒减少的程度低于中等粒径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运用 径流来沙 三峡工程 输沙量 粒径组 长江口 河口泥沙
下载PDF
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三峡大坝混凝土温度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44
10
作者 蔡德所 戴会超 +1 位作者 蔡顺德 何薪基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8-91,共4页
以光纤分布式测温系统为手段,研究了三峡工程左厂14坝段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水化热的释放过程。结果表明,高程为140 56m的仓面,混凝土浇筑后3d,坝块内部上游面温度和中心点温度达到最高值,分别为34 75℃和26 85℃;坝块内部下游面温度达到... 以光纤分布式测温系统为手段,研究了三峡工程左厂14坝段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水化热的释放过程。结果表明,高程为140 56m的仓面,混凝土浇筑后3d,坝块内部上游面温度和中心点温度达到最高值,分别为34 75℃和26 85℃;坝块内部下游面温度达到最高值是混凝土浇筑后5d,为30 4℃;22~28d,坝块内部温度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温度 光纤传感 监测
下载PDF
近50年来长江水沙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51
11
作者 许全喜 童辉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47,76,共11页
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近50年来长江流域不同河段、不同时段的水沙变化特性。从多年平均情况来看,长江上游水沙异源、不平衡现象十分突出,干流石鼓至宜昌沙量沿程增大,宜昌以下干流河道输沙量沿程减小。悬沙中值粒径也沿程变细:1991~200... 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近50年来长江流域不同河段、不同时段的水沙变化特性。从多年平均情况来看,长江上游水沙异源、不平衡现象十分突出,干流石鼓至宜昌沙量沿程增大,宜昌以下干流河道输沙量沿程减小。悬沙中值粒径也沿程变细:1991~2002年长江干流各站径流量变化不大,输沙量明显减少;2003~2010年长江上游来沙减小趋势仍然持续,加之三峡水库蓄水拦沙作用,坝下游输沙量大幅减小,悬移质泥沙粒径沿程变粗,至监利站粗沙量已基本恢复到蓄水前的水平。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长江中下游径流年内分配、泥沙来源和地区组成均发生新变化;荆江三口分流分沙量继续减小,洞庭湖湖区淤积减缓: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不仅改变了长江上游与中下游的冲淤环境,而且也进一步促进了长江中游江湖泥沙分配格局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 三峡工程 长江流域
下载PDF
三峡工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被引量:40
12
作者 黄真理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72-481,共10页
三峡工程导致长江水文情势改变、水库淹没和移民搬迁 ,成为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直接的、主要的因素。本文根据最新调查和研究成果 ,评述了三峡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介绍了正在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水库淹没和移民搬迁是影响陆生生物的... 三峡工程导致长江水文情势改变、水库淹没和移民搬迁 ,成为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直接的、主要的因素。本文根据最新调查和研究成果 ,评述了三峡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介绍了正在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水库淹没和移民搬迁是影响陆生生物的主要因素。三峡库区有 144个植物群系 ,6 388种高等植物 ,34 18种昆虫 ,5 0 0种陆生脊椎动物。其中 36个植物群系受到部分或全部淹没影响 ,4种地方特有植物的野生种群遭到淹没 (1种全淹 ,3种部分淹没 )。水文情势改变是影响水生生物的主要因素。长江水系共有鱼类 35 0种 ,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等 10 85种。其中 ,三峡工程对部分珍稀大型水生动物、40余种特有鱼类和“四大家鱼”的影响值得重视。我们将通过建立长期的生物监测站、设立保护区和保护点、采用人工繁殖放流等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 ,减少三峡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生物多样性 保护区 人工繁殖放流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下载PDF
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变形预测人工神经网络分析 被引量:33
13
作者 徐卫亚 蒋晗 +1 位作者 谢守益 姜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7-31,共5页
提出并建立了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变形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基于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变形监测资料,动态构筑了高边坡变形预测知识库,提出了船闸高边坡岩体变形预测分析模型,并得到了永久船闸岩体高边坡变形量、变形收敛速... 提出并建立了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变形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基于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变形监测资料,动态构筑了高边坡变形预测知识库,提出了船闸高边坡岩体变形预测分析模型,并得到了永久船闸岩体高边坡变形量、变形收敛速度与收敛时间等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边坡 变形 人工神经网络 三峡工程 变形预测
下载PDF
三峡水库整体一维水质数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38
14
作者 李锦秀 廖文根 黄真理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10,17,共5页
以三峡整个库区作为研究对象体,根据三峡水库河道型特点,开发了一维非恒定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利用稳定性比较好的四点隐格式有限差分法进行模型数值求解。以主要污染指标BOD5、DO为例,介绍了三峡水库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的开发、研制过... 以三峡整个库区作为研究对象体,根据三峡水库河道型特点,开发了一维非恒定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利用稳定性比较好的四点隐格式有限差分法进行模型数值求解。以主要污染指标BOD5、DO为例,介绍了三峡水库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的开发、研制过程。模型中充分考虑了三峡水库建成前后水流条件巨大变化对库区水流水质的影响,对主要水质模型参数,如污染物纵向离散系数、有机污染物衰减系数和大气复氧系数等建立了与水流条件相关的经验关系式,建立的数学模型经过三峡库区江段长河段水文水质和污染源同步观测资料验证,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可为预测三峡水库水流水质总体变化趋势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拟 研究 三峡水库 水质模型 水质参数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下游冲淤变化 被引量:44
15
作者 卢金友 黄悦 宫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5-57,87,共4页
三峡工程建成运用后,改变了水库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坝下游河道水流输沙能力处于不饱和状态,河道将发生沿程冲刷,并可能引起河势的调整,进而可能对防洪产生一定影响。为此,采用数学模型计算与实测资料分析的手段进行了三峡工程建成后长... 三峡工程建成运用后,改变了水库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坝下游河道水流输沙能力处于不饱和状态,河道将发生沿程冲刷,并可能引起河势的调整,进而可能对防洪产生一定影响。为此,采用数学模型计算与实测资料分析的手段进行了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江湖水沙变化及河道冲淤演变及其对防洪影响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发生大量冲刷,同流量水位降低。各河段冲刷量达到最大时,荆江河段河床平均冲深约2.0~5.3 m,槽蓄量约增加13亿m3,城陵矶至武汉河段河床平均冲深约2.5 m,槽蓄量约增加8.5亿m3;由于干流河床冲刷,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减少,洞庭湖湖区淤积减缓,增加调蓄量约23.8亿m3;水沙过程改变、河床冲刷及局部河势调整对河道稳定及堤防、护岸工程的安全会带来一定影响,需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冲淤 水位 河势调整 防洪 三峡工程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洞庭湖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变化分析 被引量:48
16
作者 孙占东 黄群 姜加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08-1113,共6页
通过对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水情、泥沙、污染和湿地生态等不同方面问题的回顾分析,认为在三峡工程建设、洞庭湖退田还湖和极端天气事件影响下,洞庭湖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气候干旱化,加之三峡水库蓄水影响,导致洞庭湖入湖... 通过对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水情、泥沙、污染和湿地生态等不同方面问题的回顾分析,认为在三峡工程建设、洞庭湖退田还湖和极端天气事件影响下,洞庭湖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气候干旱化,加之三峡水库蓄水影响,导致洞庭湖入湖水量季节性减少,湖区水位下降,干旱期延长。模拟显示2006和2009年三峡秋季蓄水使洞庭湖出口水位平均下降2.03和2.11 m;由于三口来沙急剧减少,入湖泥沙打破了以淤积为主的模式,2006年洞庭湖第一次出现从拦蓄泥沙变成向长江净输出泥沙。低水位运行不仅对洲滩演进和湖泊水质带来影响,也加速了对湖滩的开发利用,外来物种的发展威胁了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和动物栖息地的稳定。同时,湖区复合型水污染威胁加重,洞庭湖水质从2008年的Ⅳ类水下降为Ⅴ类水。洞庭湖在缺水与洪涝矛盾中,正从单一洪灾为主转向矛盾的两个方面共存。这些变化一方面与气候变化有关,也是流域生产由传统农业转向农、林、水、工的综合发展,以及湖泊与流域关系改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三峡工程 退田还湖 气候变化 湖泊-流域过程
原文传递
三峡水库动态汛限水位与蓄水时机选定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44
17
作者 刘攀 郭生练 +1 位作者 王才君 周芬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6-91,共6页
阐述了三峡水库运行初期的调度规则,建立了实时调度模型。提出了防洪、发电和航运等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用于动态汛限水位和蓄水时机优化的混合规划数学模型,并设计了一种混合编码方式,运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利用... 阐述了三峡水库运行初期的调度规则,建立了实时调度模型。提出了防洪、发电和航运等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用于动态汛限水位和蓄水时机优化的混合规划数学模型,并设计了一种混合编码方式,运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利用宜昌站1882~2001年实测日流量资料进行模拟优化,生成了一系列非劣解;然后运用模糊决策的方法,得到了相对合理的动态汛限水位与蓄水时机方案。结果表明,优化设计能权衡防洪与兴利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汛初与汛末的潜力,提高三峡水库运行初期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动态汛限水位 多目标规划 遗传算法
下载PDF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长江中游河道演变初步研究 被引量:47
18
作者 许全喜 袁晶 +1 位作者 伍文俊 肖宜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46,共9页
三峡工程是长江流域治理开发的关键性工程。本文在分析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坝下游水沙特性变化的基础上,采用长江中游宜昌至湖口多年的实测地形资料,对建库前后该河段的泥沙冲淤变化及河势演变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表明:三峡工... 三峡工程是长江流域治理开发的关键性工程。本文在分析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坝下游水沙特性变化的基础上,采用长江中游宜昌至湖口多年的实测地形资料,对建库前后该河段的泥沙冲淤变化及河势演变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表明: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坝下游输沙量大幅减小,荆江三口分流分沙特性尚未发生明显变化,长江与洞庭湖的关系进一步调整;坝下游河势总体稳定,但河床冲刷强度加剧,并由蓄水前的"冲槽淤滩"转变为"滩槽均冲"。宜昌至枝城河段河床纵向冲刷明显、洲滩面积萎缩、床沙明显粗化;荆江河床冲刷下切,河床形态逐渐向窄深形式发展;城陵矶至湖口河段部分弯道段主泓横向摆动、凹岸崩塌,分汊段主泓摆动不定,滩槽冲淤交替仍较为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长江中游 河道演变
下载PDF
三峡船闸高边坡考虑开挖卸荷效应的位移反分析 被引量:39
19
作者 盛谦 丁秀丽 +2 位作者 冯夏庭 冯夏庭 张治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987-993,共7页
以三峡工程为背景 ,在试验、监测、前期分析结果基础上 ,建立了地质与施工的概化模型。以基本力学参数和初始应力场为基本变量 ,按正交设计和均匀设计方法进行计算方案的组合 ,采用考虑开挖卸荷效应的显式有限差分法完成了船闸高边坡的... 以三峡工程为背景 ,在试验、监测、前期分析结果基础上 ,建立了地质与施工的概化模型。以基本力学参数和初始应力场为基本变量 ,按正交设计和均匀设计方法进行计算方案的组合 ,采用考虑开挖卸荷效应的显式有限差分法完成了船闸高边坡的开挖模拟计算 ,并通过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反演。反演位移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 ,表明反演得到的力学参数和地应力场基本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边坡 开挖 卸荷 位移反分析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的水库多目标防洪调度研究 被引量:41
20
作者 覃晖 周建中 +1 位作者 王光谦 张勇传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3-519,共7页
为求解水库多目标防洪优化调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柯西变异的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克服了早熟收敛问题,提高了收敛精度;同时,根据多目标优化的特点对差分算子进行修正,并引入外部档案技术,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本文以坝前最高水... 为求解水库多目标防洪优化调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柯西变异的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克服了早熟收敛问题,提高了收敛精度;同时,根据多目标优化的特点对差分算子进行修正,并引入外部档案技术,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本文以坝前最高水位最低、最大下泄流量最小和汛末水位最接近汛限水位为目标,对三峡水库展开多目标防洪调度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在较短时间内生成大量在各目标分布均匀、分布范围广的非劣调度方案供决策者评价优选,为水库多目标防洪调度决策提供了一种新的调度方案生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防洪调度 多目标优化 非劣调度方案集 差分进化算法 自适应柯西变异 三峡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